卜相——被四川相师收养后,发生在我身上的诡异事

  最重要的是时间,从皇陵到米仓山,短短的时间里根本没有可能改变米仓山墓中的变化,并且陈三尺找到米仓山的墓之前,马魁说的一切都是真的,这是个致命的错觉。
  从莲花村的古墓开始,一切都已经开始了,陈三尺成了大有及老人内定的人选,然而这一切,早已经被另外的某个人看在了眼中,并且开始了布局。在他的手里,有着更加详细的信息与资料,所以,在陈三尺在县城养伤的时候,米仓山墓的改造计划已经开始。
  当陈三尺走在县城的大街上,遇上了一个算命先生,对陈三尺说了一番话:天地独一道,走错尸骨无。
  整件事的关键点,在于莲花村盐矿,在这里,无意间惊动了一些蛰伏的人,从而开始了这盘生与死的棋。
  究竟谁才胜券在握?时间在这里扮演着什么角色?
  瑞兆三合的墓,很大,大到让人吃惊的地步。简单的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墓,走过凹凸不平的甬道,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坑”。
  老栓的代号是拐七,而他的跟班叫做拐九。
  拐九打开电筒,特制的电筒带着特殊的钠灯光,照亮了整个空间。这座山体是中空的,前后左右由极大的石块挤压而成,由极大的石块挤压而成,整个平面空间有几百平米,整个山体中间有严重的人为痕迹,最严重的是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刺”。
  陈三尺等人站在洞穴的顶点,下面是一排排的“刺”,根本看不见底部,钠灯的特殊性显得整个山内空间异常诡异,有些像马路上的灯光,影子显得特别奇怪,空气中犹如漂浮着很多未知颗粒,人在晃动之间,跟着一连串影子。
  山洞垂直向下,人为痕迹最严重的就是“刺”,其实这些并不是“刺”,而是栈道,一种特殊的道路,在刘邦入川和刘备入川的时候异常出名,古人没有开山架桥的工艺,只能在陡峭的岩壁上掏出一个洞,用一根根的材料固定起来,连成一条道路。
  而眼前的“刺”,就是盘旋着往下的道路,由一根根的楠竹连成,在古法中,竹被油泡水煮晒干过后,特别坚韧,甚至可以作为兵器使用。这样的楠竹在四川某些缺乏木材的地方尤其管用,老栓用脚去试了试,经历了千年以后的楠竹,在除去灰后泛着黄色的光,踩上去“咔咔”响,却依旧坚韧。
  有的楠竹坚韧,有的却已经断裂,还有的已经腐朽不堪,这条唯一往下走的道路,没有几个人敢走,敢走的也不是普通人,恰好这几位都不是普通人。用绳子把几个人连起来,在墙壁上插火把的洞里放上专业登山的卡子,几个人慢慢的往下走。
  没有人说话,整个空洞的山洞中全是楠竹“咔咔”的声音,在这样的山洞中尤为刺耳,犹如世界上的人,有的看着很不可靠,或许许久未见,却依旧十分可靠。
  越往下走,身上的汗越流越多,心中的疑问也越来越多,究竟古人想要做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段栈道,难道就单单是为了送葬?在高强度下行走几分钟,陈三尺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住,众人只能贴着墙壁休息。
  “古人想做什么?”第一个发言的是拐九。
  “不知道”陈三尺表情不轻松,所以回答很干脆。
  老栓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每一件事情,都有动机。”
  “古人最不缺乏的就是劳动力!”观青山说道。
  观青山的话让人恍然大悟,陈三尺接着说道:“不错,但是劳动力得由当时的统治阶级管理,修这样一条栈道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牺牲很多人,所以这墓里的人并不简单。”
  “但是这是埋骨地!”观青山接着思路说。
  “每个朝代都是厚葬,阶级埋葬规格绝对是定死了的。”这和之前马魁所说的道士墓不谋而合,当时只有道士才能跳出厚葬的五行外。
  易经是万经之首,古代文人基本都要学这个玩意儿,也就是说读书人基本都懂这套,所以当时的道士并不是如今的道士,而是拥有崇高理想的追求者,这个追求就是长生,一个道士能以这样的氛围入葬,很有可能是因为参与了从政。
  残缺不齐的楠竹,旋转如楼梯一般,厚厚的灰默默的显示着它的沧桑,述说着曾经的历史,这一切在某个阶段,注定是辉煌的,时间才是带走一切的根源。
  灯光和环境,跟人无穷的压迫感,让人觉得往下走如同没有尽头的地狱,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差之分毫可能就会坠入“地狱”。没有人说话,只有脚下的楠竹不堪重负的声音,那么刺耳。
  走过一圈又一圈,下面因为湿气的原因,很多楠竹都已经断裂了,出现大面积的缺口来,路越发难走了,因为开山修栈道难度太大,所以栈道都修的上下相距甚远,无疑加大了难度,前面有一个缺口,中间孤零零的剩下一根楠竹,需要跨才能过去,拐九走在最前面,脚下轻轻一点便跳了过去。陈三尺看着轻松过去的众人,感觉自己是真的老了,再也不适合做这种翻山越岭的事情了。
  陈三尺轻轻的一跃刚好站到楠竹上,意外却发生了,不堪重负的楠竹“咔擦”一下断掉,陈三尺感觉自己瞬间往下坠,因为每个人都连着绳子,所以陈三尺下坠的力量带动着众人,还好有墨白和老栓等年轻人,一下就稳住了身体,
  就像是拔河,两边都在使劲的拽着绳子,虽然陈三尺身体不重,但是下坠的重力让两边的楠竹都无法承受,“啪啪”声不停的想起,陈三尺就感觉自己在不停的转圈,整个人都如同在漩涡中,背部传来一阵阵的剧痛,然后什么都不知道了。
  老栓跟着往下掉,一直想抓住什么,无奈每个人得重力汇聚在一起,只有自由落体,心里直担心陈三尺和观青山,千万不要出了什么问题,落到低的时候老栓感觉自己的胸口仿佛被大锤锤过,周围全是灰尘,灯早已经熄灭了,紧接着就听见剑出鞘的声音,老栓拿着五六半,“哗啦”上了膛大喊:“灯!”
  拐九迅速的从包里掏出小型手电,按亮了灯,墨白在旁边已经割断了绳子,手里握着剑。陈三尺和观青山都躺在地上。地上是一层厚厚的灰,脚踩上去都要深陷下去,老栓示意拐九把两个老人扶起来,自己接过了手电往四周看去,刀口舔血那么久,在一个陌生环境,必须要了解一切,这是血喂出来的经验。
  老栓的眼前,是一个巨大的灶头,用土堆砌而成,看不见顶部,用阶梯搭建而上,充满了燃烧的漆黑,大灶位于整个坑的左边,靠着墙,墙上有几个比较大的通风口,不知道通向何方。老栓抓起一把地上的灰,感觉并不是灰,而是炭,大量的炭,堆砌在一起因为时间的原因而变成了灰。
  拐九给陈三尺和观青山喷了点水,两人转醒来,看着眼前的一切也是惊呆了。
  等待拐九修好了大灯,才发现,这一切,是如此的神奇。上面是栈道,下面是一个巨大的灶头,这个灶头需要数以万计的木材来启动,究竟是什么人,会在这里搭建一个灶台?又是为了做什么?
  一行人打着灯光,顺着阶梯,走到灶台上,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做饭的灶台,上面有八口“锅”,锅边上都有口子,修成流水状,可以把锅里的东西放下去,顺着口子下去,有八个大坑,墨白跳入一个坑里,用剑一插,带出来一块物件。
  灯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金属的光泽,这是一个古代冶炼的金属的冶炼厂,看样子规模十分巨大。从商代开始,中国的冶炼青铜器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但是要炼制巨大的青铜器还是需要十分的技术和对金属的掌握,通过塑模、翻范、烘烤、浇筑来完成一件青铜器,大型的青铜器通常作为国家权利的象征,大量使用铁器是在汉朝,铁的熔点比青铜要高出一半左右,这样的灶台注定无法炼制铁器,甚至炼制青铜器都需要灶台的大量技巧。
  众人面对灶台,发现一切都不简单,并不是一个墓,而是牵扯了当时国家力量的巨大青铜器灶台,这就意味着当年国家顶级权利介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