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相——被四川相师收养后,发生在我身上的诡异事

  地面已经被轻扫干净,墨白被平躺在地上,旁边是老栓刚刚点燃的酒精灯,围绕着墨白的身体,慢慢的烤着。躺着的墨白,很平静,犹如一个孩子,很安详。
  陈三尺抱着水壶不说话,观青山捡起墨白的长剑,只见上面全是各种磨损的痕迹和豁口,不由的叹了口气。
  观青山看着长剑:以后欠他的会更加多。
  陈三尺喝水如喝酒,大灌了一口,才说道:这鉴很奇怪。
  观青山问发生了什么。
  陈三尺说道:刚才我查遍了整个鉴的脚,都发现了很多的裂痕,犹如蜘蛛网一般,遍布这个鼎的全身,缝隙在后来修补过,有的缝隙两边是相同材质的青铜,有的却不是。你觉得这个鉴有多重?
  观青山去看老栓,老栓比了一个筷子长的距离。观青山点点头:这就对了,数十上百吨的东西,在古代想要移动,肯定是不太可能的,如此大的鉴,古人不可能摆在家里做观赏,唯一能冶炼的也就是皇家的,而皇家通常使用这种青铜器用来祭祀。也就是说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大量的工人来冶炼如此之大的鼎,并且在祭祀的地方冶炼,因为无法搬动。
  陈三尺接着说道:冶炼如此大的鉴,需要的工程无法想象,花费的时间是几年甚至是数十年。曾经在书中看见过冶炼方法,如果要冶炼大的青铜器,他们会先修好一个模具,然后在模具外面修一个小山包,把模具包裹在中间,然后在冶炼青铜水,倒入其中,最后将分割开来的青铜器组装在一起,在古代冶炼大型青铜器用的就是此种方法,也叫浑铸法。
  观青山再接道:凭借我们进来的几个大灶,不可能冶炼出如此大的青铜器,而且这个山洞,也不会是古代皇帝祭祀的地方,况且冶炼青铜器需要大量的铸模和大量的热量,这里肯定不能提供。
  陈三尺回道:我也是这样想的,通过不同的青铜材质可以推断出,这个青铜鉴原本不是这里了,被人给运到了这里,因为如此大的青铜器,就算是成都平原也无法运送到这里来,所以古人干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就是把这个鉴给敲碎了,然后运送到了这里,再通过这里进行简单的修补。
  观青山想了想,道:平民连接触如此等级的权利都没有,毁坏国家祭祀用品肯定是死罪,如此大的青铜器可以称为国家第一国宝也不为过,怎么舍得碎了?甗、簋、簠、盨、斝等礼器才是祭祀最佳选择,为什么会选择冶炼如此之大的鉴?
  陈三尺敲了敲鉴:鉴盛水,应该和这里的风水有关。
  观青山说道:史记中记载:秦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会不会和这里有关?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防止天下人反抗,将大量的金属汇聚到一起,在阿房宫铸就了十二个金人,守候在殿门外,十二个金人,分为十二地支,面朝四面八方,默默的守候他的帝国王朝,然十二地支统一起来就是大地,在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上刻着的也是:受命于天。这可以很好的理解,秦始皇是带着天命来统一大地。
  曾经在殷墟的冶炼场地,有过冶炼的大灶,每口锅大约能产出二十斤青铜水,那么冶炼这个鉴,就起码需要上万个这样的大灶,操作人员起码需要好几万人,光几万人站在一起,就已经是一个很庞大的场面了,更何况协同作业。就算使用就地填山铸模的方法,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可以说只有丧心病狂的人才可能造这样一个青铜器。
  历史记载秦始皇只有造过十二同人以安天下,但是并没有历史记载有如此大之鉴,并且安放在了这个不见天日的地下宫殿中,并且由这么多方仙道在此守候。
  陈三尺和观青山都只想到了一个人,也只有这个人有如此财力物力和丧心病狂的想象力来做这样一件事,那就是秦始皇。
  历史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姑娘,后代没有根据,只能这样去猜测古代的事情,然而只有接近,没有绝对。
  秦二世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和这种魄力,唯一有的就是秦始皇,如果是他铸造这个鉴,以他的魄力绝对不允许手下人把他敲碎,就算是挖掉米仓山也有可能。所以把鉴敲碎了带出来的另有其人。而后,秦王朝破灭,刘邦率先入关,进入咸阳,又惧怕项羽则退出咸阳,这样以来首先进入阿房宫的人就是刘邦,后来项羽分王,刘邦自请来了四川,和其中很吻合,方仙道的出现,也能间接说明服务与刘家。
  陈三尺道:鉴为水,水为坎,坎在北,阳起於子,阴起於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还息於中宫。究竟当年在做什么?
  观青山抬头看着鉴道:长生水在坎。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