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躲藏 是为了更好的绽放』

   !!! 你这个帖子我从尾看到头!!! 好喜欢!!!  -3-  楼主大龄文艺女青年姐姐好!  (向晚情更浓)
- -好吧,连这句都看到的话我确定你是真的从头看到尾...
看这个有两年了,每次都好治愈…有些许感动和遗憾… (遇到)
其实开这个帖子是刚分手的时候。嗯,就是为了治愈自己,也写给你们。
那时候心思纷乱又压抑,动不动就想哭出声,
看一下温暖或者冷静的文字,总觉得整个人都静了下来。
虽然还有心酸难过,却也是可以承受的了:)
求找一段话  (苏念一)
这……
好棒的文字。 (泡泡)
谢谢:)常来
放学铃响,我表面平静地收拾书包,心里已经在哭第三大场。
说谎的男孩说了太多的谎言,对不爱的女孩说了太多的“我爱你”,
以至于到最后,他的记忆里,自己的确撕心裂肺地爱过她。

- 自欺欺人骗的是谁。
别奢望每次都爱对人,但是没有一段爱是不对的。愿我们给出的每颗糖去了该去的地方。
少年得志,有多重要。
能好下去当然最好,要是以后落魄了,还能憋着一口气爬回去,这样的人才死不了。
爱这种东西,可以让人平等。
女孩们喜欢奔跑着的阿甘,喜欢从肖申克监狱里爬出来的安迪,
喜欢童话故事里的每一个披荆斩棘的骑士。
钱并不能让人真正获得安全感,所谓的安全感无非是克服困难时的自信,
互相拍着肩膀说,不用害怕,我们有彼此,会越来越好的。
直到现在,我在生活中遇到过无数比数学更令人头痛的问题,
每当这时候做梦都会梦到他。他踏着筋斗云千里迢迢来救我,像最亲密的战友,
之后我们奔跑在俗气的普罗旺斯薰衣草田里,
他穿着背后沾满黑色手印的白衬衫,带着一股小学男生特有的气味,气喘吁吁地对我说,
其实生活也没什么秘诀,不要怕错就是了。

- 以上摘自《少年博物馆》。
  -3-  hhhhhhhh!!!我是新人!看到你这个帖子然后才注册的豆瓣!然后就每天追着看! (向晚情更浓)
太感人了- -。摸头。
么么哒。我会继续努力的(握拳~
以前你发过的,太多找不到了,关于八年的一段话,可能是台词。八年的感情友情也过了,却不到爱情。类似的,请帮我看下,我一定要找到他 (苏念一)
这个,不记得。你确定是我的帖子里吗?完全没印象呢。
很喜欢摘抄,要和LZ一样坚持下去啊~ (kayla)
加油。其实手抄更好,但我好懒。哈。
好喜欢啊……美美的……读起来 心都是柔软的! (紫苏)
是呢。这首我也大爱。
与那些言情小说不同的是,现实中闪着金光的爱人,亦会携尘埃与乌云同来,
要么你都要,要么都不要。
喜欢 ~ (kayla)
这部是我控大叔的开始.真是历史悠久啊哈哈、
这样真好~楼主一定要好好幸福~我也想一直看到你更帖下去~ (遇到)
嗯。一起加油:)
不论孤单或者有人作伴,文字都是必需品。
別來秋仲,明月照夜。
去年四月裂帛遠遊,待到九月浮槎,花月夜歸人。
於是期待一場秋雨,洗淨夜的月色,願共君喫酒沐月。
雁翎遙寄雲箋,卻想不出甚麼話來送給你,
什麼也不用說罷,這一盒月朗清風記著約定,那一盒鶴林玉露寫著依舊,
花信有期,秋月有信,不語清然。
君子有四談。

一談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二談蘭,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三談竹,筛風弄月,翩翩不度;
四談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LZ看过  永远和三秒半  么~ (kayla)
提醒我了。一会放摘句:)哈。
远离,不是放弃你,只是无法再接受你以我不愿意、不适合的方式来对待我。不愿意待在一个一点都不美丽,一点都不符合我本性的关系里。
—— 邱妙津《蒙马特遗书》

没有全看,不知道有过没有,也是微博里看到的。。。佩服楼主能坚持这么久。。。貌似除了活下来,没有什么事能让我一直坚持。。。哈哈???? (老子信了你的邪)
微博?
我们生活的城市已经被改造得齐刷刷,
早上都喝牛奶,出门都向左转,都坐在电脑前,打字打字,打完字回家做一样的梦,
梦里说的是普通话,或者英语。
那个年代,我们彼此的倾听能力其实很差,
但在一个创造力相对旺盛的时辰,在一个及时行乐还带着无限激情的时代,
谁又有耐心“用一百年的时间来赞美你的眉”。

袁可嘉翻译的叶芝诗歌《当你老了》会在那个时候流行,不是因为对永恒的追求,
而是没人追求永恒,因为“在背后我总听见,时间带翼的马车急急追赶”。
希区柯克的梦想是,有一天,他走进一家普通的男装商店,从货架上买到一套西装,
可每一次对着镜子,他都发现,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有一百多磅的差距。
这些都没什么,因为我们有电影,就像希区柯克拍出了银幕上“最高最瘦最美”的电影,
我们藉着英格丽·褒曼、亨弗莱·鲍嘉走出自己的躯壳,但是,让我们回到现实吧。
我们背后已经没有光,我们也没有录像厅,我们的电视机也被糟蹋,
我们一无所有,除了盗版。

所以,我的愿望是,有一天,还能走进一家普通的电影院,
虽然北岛的诗歌马上就在耳边:这普普通通的愿望,如今成了做人的全部代价。
我走出小区很远了,还听见他们一来一回地在喊,
五六岁的孩子,已经知道求不得苦。
所以,路边看到年轻恋人互相给对方喂羊肉串,就有些为他们操心。
电影看多了,全家照以后总有危机出现,再暖再暖最后总有一些寒冷日子。
上海人的来历,堂皇里带着家常,这和北京不同,
乾隆皇帝的龙椅和格格们的闺房毕竟遥远又尊贵了点,听上去跟神话也差不多。
但是上海传奇里的主人公都还近在眼前,
张爱玲的故居还活着,还有人在她写《倾城之恋》的书房里写字,听市声;
虹口一带的老上海人喜欢不经意地说一句:“我小时候上学总要经过鲁迅家……”

他们舌尖的这些时光和人物翻个身又回来了,
叫人想起Woody Allen拍《无线电时代》时放在摄影机前面的那块琥珀色过滤镜,
镜头扫过,逝去岁月又暖融融地苏醒了。
上海人的来历,堂皇里带着家常,这和北京不同,
乾隆皇帝的龙椅和格格们的闺房毕竟遥远又尊贵了点,听上去跟神话也差不多。
但是上海传奇里的主人公都还近在眼前,
张爱玲的故居还活着,还有人在她写《倾城之恋》的书房里写字,听市声;
虹口一带的老上海人喜欢不经意地说一句:“我小时候上学总要经过鲁迅家……”

他们舌尖的这些时光和人物翻个身又回来了,
叫人想起Woody Allen拍《无线电时代》时放在摄影机前面的那块琥珀色过滤镜,
镜头扫过,逝去岁月又暖融融地苏醒了。 (綿綿)
现在的上海人就住在这些岁月这些人中间,
上海没有过去时,上海时间是缠绕的迷宫,收在月光宝盒里,你可以随便回去。
穿过小路去菜场,看路边的打工男女在抵死缠绵,觉得上海还是好地方。
北方的马路和情调都太阔气,抹掉了故事的背景。
在李碧华的笔下,无论是如花还是袁永定,都不是她理想中的香港人;
记忆中海市蜃楼般的塘西世界和现实中苍白荒凉的香港城都不是她心目中真正的香港。
她的全部努力也只是在亦真亦幻中,形成历史与现实,古典与传统的相互对照。
而正是在相互的理解,相互的妥协中,香港人、香港城和香港意识才有可能浮出地表。
所以,所谓的“香港意识”从来都不可能是完成时态的东西,
而只能以未来时态,甚至虚拟的时态来保证它的存在可能性。
面对如此人世,香港人快餐快嘴快步快马加鞭地生活着,
一切的相逢都匆匆都意味深长,都是时间轮盘赌上的一次机遇。
这个城市就这样一分钟一分钟地呼吸着,一公分一公分地丈量着。

生活,爱情,一切都带上了稍纵即逝的质地,
人和事短兵相接,电光火闪地产生七情熄灭六欲。
面对如此人世,香港人快餐快嘴快步快马加鞭地生活着,
一切的相逢都匆匆都意味深长,都是时间轮盘赌上的一次机遇。 
这个城市就这样一分钟一分钟地呼吸着,一公分一公分地丈量着。

生活,爱情,一切都带上了稍纵即逝的质地,
人和事短兵相接,电光火闪地产生七情熄灭六欲。 (綿綿)
张曼玉一次次换上旗袍,一次次下楼去面摊买面条;
衣服是晚宴般的郑重,面条却是最草民的生存,香港精神就在这里寓言般汇合:
倾城的姿态,普罗的道路。
其实,对命运的无力把握感从来都在香港的血液里,这也是海岛的精神气质决定的。
香港不大,资源有限;而且,很显然,这种无力感自始至终弥漫在整个香港电影史中,
这个城市生产了那么多那么多活色生香的喜剧片就是一个佐证。

香港人都非常重视每年的贺岁片,
不光是为了每年的贺岁片都是明星云集,想看到谁就能看到谁,
而且,港人喜欢并且需要影片最后的大吉大利。
香港人重视传统,重视兆头,重视风水,重视这个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和海水。
0.01公分,这是王家卫电影中最精确的数字表达,
凭着这个除了在火箭发射时都可以被忽略的数字,王家卫为自己敛聚了千千万万的影迷,
真是喜欢他的这种文艺腔,“十六号。四月十六号。一九六〇年四月十六号……”
他偏执地在最混沌的情爱世界中植入度量衡,
在一个爱情消逝的年代,他发明了新的语言,新的手势和新的激情。
0.01公分,这是王家卫电影中最精确的数字表达,
凭着这个除了在火箭发射时都可以被忽略的数字,王家卫为自己敛聚了千千万万的影迷,
真是喜欢他的这种文艺腔,“十六号。四月十六号。一九六〇年四月十六号……”
他偏执地在最混沌的情爱世界中植入度量衡,
在一个爱情消逝的年代,他发明了新的语言,新的手势和新的激情。 (綿綿)
《春光乍泄》、《花样年华》、《2046》,在爱情的每一个阶段,都守着一个王家卫。
所以,我们上电影院看新新王家卫,看《蓝莓之夜》,
与其说是看看有什么新的爱情手法,莫如说是为了复习,为了疗伤,借别人泪水缝自己故事。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晚上我们从河东散步到河西,远远就能看到一个人影在独自打球,
他的动作非常花哨,好像边上有很多人在拦他,一个花步,一个移动,
接着一个假动作,然后一个背投,球没中。

在回想起我自己的青春岁月时,我常常会想到这个没有投中的球,
所以,有时候我会后悔,要是王老师问我们收作业的时候,我能向篮筐里投一个球,那多好。
可那时候年轻,觉得有的是时间,
有的是时间去做很多假动作,有的是时间去寻愁觅恨去把《红楼梦》的每一个章节经历。
终于风吹过,球没中。

不过,允许我最后对自己有所安慰,
这个没中的球,也是有意义,甚至是很有意义的,尤其今天来看。
这就像,没有人看见草生长。
就我个人来讲,
我还不能马上习惯面值过大的情感货币,不习惯看不见的道德中转,
我的情感记忆还留着前现代的胎记。

我希望,当剧情提示诺拉心碎的时候,
我希望她像张曼玉那样真的有心碎的面容:她想笑一下,终于不支;
当她幸福的时候,我也希望她的爱情不是苍白的顿悟或华丽的水到渠成,
我希望她的幸福中有痛苦,
像小津说的,能忍受痛苦的人是好人,才配吃上像样的饭菜。

- 以上摘自《永远和三秒半》。
对于影评集子,总觉得单独摘句不太适宜。推荐阅读全书:)
曾朴描述法租界之巴黎韵味:
法国公园是我的卢森堡公园,霞飞路是我的香榭丽舍大街。
我一直愿意住在这里,就是因为她们赐我这古怪美好的异域感。
钟情的目光总是出现得太迟
而可爱的东西又总是稍纵即逝永远错过
做梦是件冷酷又绝情的事。
每次遇到那么多的脸,却只有我一个人醒来。
容易动情者的情,生于以为的被施实为的加施,根源于对自身海量、多层次的怜爱;
较常人更常别离,因将顺理成章地聚散认作别离;
较常人更易喜新厌旧,因内心软弱更爱新人常笑。
事实上,常情者经常多情,更擅长无情。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醉时,就相信了天长地久。
满眼红色,大红、暗红、锈红,血液汩汩地,一深一浅地淀沉出没有依据的虔诚。
伤口痛,旧式地痛;想起的,都栽进肉里,挑剔着待伺的欲浪。
天长地久,其实就是相信,信欲望无边,信痛者恒痛。
有时你想,在这样寂寞又漫长的周末,哪怕出现一个人渣,怕也会从了他;
可是你又想,其实根本不会有任何人出现。
当然你还会想,即使出现了,但哪怕比自己的标准短了一寸,他都休想。

- 哈。
…… ( 荼 荼)
Morning~
张晓哈新书。。 (阿绿)
是啊 我下面写了 少年博物馆...
~~ (纪千舟)
亲 你头像真是太矜持了...
总会有一段时间沉湎于一个人,世界其他的声音都显得遥远,混沌。
直到有天你走路的时候,或者你吃东西的时候,或者生活中每一个毫无征兆的瞬间,
热热的水从耳朵里流出来,声音陡然清晰,人群从恍惚的影子变回真切的,锐利的实物。
这是一场身体内的退潮,此后,你才正式回到了陆地。
愿孤单的人不必永远逞强,
愿逞强的身边永远有个肩膀,
愿肩膀可以接住你的欢喜哀伤,
愿有情人永生执手相望。

- For U all.
10000啦啦啦 ( 荼 荼)
10000的翻页索引给你:)见首页
嘿嘿是费曼啊 (纪千舟)
好吧……费曼已经被玩坏了…………
问安,这些文字让我内心安稳 (盛夏)
安。好久不见,见到你依然觉得安然美好。
什么意思? (Nage)
这…每个人读书或者文字都有自己的理解……
我这里只是摘句,不负责注释……不然翻倍也写不完……
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 就喜欢来这里翻翻... 找找自己的心情 真好~ (红)
能有个安静的角落也是好的:)
2年了 每次心情不好都会来看看。 (你是他的不二。)
午安。哈。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习惯对自己撂狠话。
有时被等待也是痛苦,若等待者因等待而觉得痛苦。
但他运气很好,他终于遇到她,这朵由未来的自己在过去精心呵护的花。
  
这爱可以抵御一切孤独,一切不安。
无论他被时间的潮水冲去哪里,她都存在于他知道的地方,像一座灯塔。
失去什么都不再怕了。
他们在时间的河中随波逐流,安分守己,
就算提前知道结局,亦不过多一些时间去准备接受它,并不想去改变它。
毕竟他们还能再见,他们永远相爱。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爱给她等待的力量,也给他安心的力量。
因为他们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对自己而言独一无二,无论这人正处于哪个时空。
而人们常是一边嘲笑文学作品中爱情之虚幻,一边抱怨为何世上没有真心。
  
爱固然常被时间打败,但能打败时间的只有爱。
爱给她等待的力量,也给他安心的力量。
因为他们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对自己而言独一无二,无论这人正处于哪个时空。
而人们常是一边嘲笑文学作品中爱情之虚幻,一边抱怨为何世上没有真心。 
   
爱固然常被时间打败,但能打败时间的只有爱。  (綿綿)
以上摘自《且用时间证明爱》。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614875/#!/i!/ckDefault
有时候我希望这个世界小一点,小到我们早早就能遇见。
有时候我希望这个世界大一点,大到我们没有机会认识别的人。
  !!!万方圆尼玛蛋!!尾随哥哥来你真是不要碧莲啊啊啊  (向晚情更浓)
你们这样在朕的帖子里打情骂俏真的好嘛!- -~
我才不是尾随你我是觉得我也要注册一个我也要回帖哈哈哈哈哈哈 (阿绿)
同!上!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那些悄悄倾注过的,等待被人发现的心意。
对值得的人来说,那段后知后觉的时光就如同酵母,能让这份心意成倍地发酵出幸福的甜度。
而对不值得的人来说,这段时间又如炎风,或许早已被吹散在路上,找不到目的地。
又或者哪天终于送达,也不过是化为那人嘴边一声轻轻的叹息。
时间有自净功能,际遇势必将人生整合分流,少年们无法永远生活在同一片水域。
有些会留在小溪,有些属于湖泊,还有些,注定要奔赴大江大海。
上海从来就是一个敢在街道上无所顾忌地呈现各种建筑的城市,
它没有时间和雅兴将自己规划得雅致一些。
它一直是个没有节制的人。一旦有钱,不怕把自己撑死。到了没钱的时候,就勇于当个败家子。
不管怎样的建筑,都能以它看来合理的角度和可以同情的理由并肩“站”在一个街区里。
他们从来不是单纯的人,
他们眼界既开阔又闭塞,对变化既有强大的承受能力,又挑剔一切的变化,
他们心中层层堆积着骄傲、自卑和被排斥的苦恼与不甘,对奇迹的渴望与投机的本能。
在50年代以后朴素乡村生活方式的碱水里被狠狠洗刷过后,
却仍带有经历了最痛苦的磨练后形成的市民风格。

他们是这大纪念塔中最画龙点睛的细节。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