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而钟丝(尤三姐)的姐姐钟青(秦可卿)本来病着,跟秦可卿一样,慧兰(凤姐)还前来探病,这一点跟《红楼梦》中的情节也类似,没想到两个人刚聊几句,忽然钟青(秦可卿)说了一些奇怪的话:
  慧兰又说了些“安心养病”的话。钟青忽然想起来道:“大嫂子,咱们家如今算是享尽了人间的富贵荣华,可是物极必反。不是我说句不好的话,谁能保得住将来永远这么着?据我的糊涂想头,咱们家也该积些阴骘,谋划建立万年永远之基的事体,置些不动摇的根基才好。如祭地、义庄、坟屋。到万不得已时,也不至子孙流散,亦可上昭祖德,下积阴骘。不知嫂子心里怎么样?”慧兰点头不语。
  好家伙,她居然把给凤姐托梦的话在这个时候提前在这个时候说了!冷不丁说这样的话也真够吓人的,看来这是交待遗言呢。慧兰(凤姐)走后不久,忽然有个丫头慌忙告诉钟丝(尤三姐)她的妹妹钟丝(尤三姐)死了,第三回是这样描写的:
  且说吴廉领大夫给钟青诊了脉,开了方子,命丫头熬药。吴廉出去送那大夫。钟青正等着服药,只见丫头跑来说:“奶奶不好了,二姑娘死了!” 钟青吃了一惊,忙问:“怎么死的?”那丫头道:“今儿我去园里顽,瞧老爷奎大爷同二姑娘说话。不知怎么,一回儿二姑娘就用剑抹了脖子。” 钟青不等说完,扎挣着下床来扶了丫头便去园里。到了那里,果见钟丝躺在地上,早已气绝。白和领着几个人正要抬去。钟青见了,也不拦阻,早已是呆了。心道:“如今妹子死了,我还有何脸面去见父母?不如也一死才干净。”因想聚景堂无人,便支开丫头,慢慢捱到那里,哭了一场,然后解下汗巾,抛到梁上,引颈自缢。
  这段情节虽然改得很雷人,但有一点不得不让人惊奇,因为这个钟青(秦可卿)是上吊而死的!这有什么奇怪的呢?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一点,因为从清朝开始往后,一直到了民国这段时期内,应该说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一直以为《红楼梦》第五回里最后一个判词是鸳鸯的,因为在“程高本”后四十回里,鸳鸯最后是上吊而亡的,这个判词前的那幅画上画的就是“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指明了此人是上吊而亡的。也就是说如果只看过“程高本”或者我们现在已经发现的十三个《石头记》钞本这个系列的话,很难让人明白这个判词是秦可卿的,因为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本子里秦可卿是病死的,而不是上吊,所以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注意,那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新浪微博: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金玉缘》的作者居然将钟青(秦可卿)处理成上吊而亡,这本身就意味着他看到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秦可卿的故事很有可能是跟我们现在看到的不一样,是上吊而死的,这一点让我们非常意外!
  也就是说《金玉缘》这个作者看到的前八十回是没有删节过的,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三个《石头记》钞本系列的,这从这个角度可以证明《金玉缘》很有可能不是抄的“程高本”!如果是这样,那问题就严重了,也就是说“程高本”后四十回是抄的《金玉缘》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我猜测这本书的作者应该是生活在乾隆中后期的人,不太可能是在嘉庆年间,此作者看懂了《石头记》大概的背景和方向,但更深入的东西并没有挖掘出来,可能他们当时看到的明末清初的史历已经被人篡改过了,而且他可能看到的史料有限,所以对《石头记》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什么此书的作者会将后四十回当成了原本呢?我的猜测是这个作者从后四十回里看到以“金”著称的宝钗用不正当的手段从黛玉手中抢到了宝玉,感觉这些情节很象满清用类似的手法夺取了大明江山,并且黛玉之死的内容很悲惨,所以才感悟出这里面隐写的是明亡历史。也可能他看到的本子本书上就有类似反清的内容提示,或者明确的批语,这一可能性不能排除。
  应该将《金玉缘》与“程高本”后四十回对比一下,因为我相信除了两个本子中的人名有差别以外,还会有些其他的异文。“程高本”后四十回我们只见到程甲和程乙两个版本,而且应该是被篡改过的,那篡改之前会是什么样呢?我觉得也许《金玉缘》会为我们提供一些答案,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它有可能间接证明这个后四十回不是高鄂和程伟元写的。这样看来《金玉缘》学术研究价值还是很高的,只是到目前还没有人能认识得到,这一点是非常让人遗憾的,不知道专家们一天到晚都在忙什么?
  《金玉缘》的作者在给书中其他人物改名的过程中,有的是随意改的,有的是跟《红楼梦》中的人物原名有类似的含义,还有的干脆就是与《红楼梦》中的人物原名谐音,比如“仙茹”就是“湘云”;有的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改的,比如贾母不再姓史了,而是姓“权”,应该是指她在吴家(贾家)的权力很大的原因;而凤姐在这里改名叫“慧兰”,可能是说她太聪明智慧了,但并没有看出她是在影射魏忠贤;还有的人名就根据自己理解来改的,比如邢岫烟改名为“韩玖丽”,这个改的原因很搞笑,为什么呢?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新浪微博: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的邢岫烟很穷,衣服都当了,所以她穿得很少,大冷天里她被冻得瑟瑟发抖,所以《金玉缘》里才给她改名为“韩玖丽”,也就是谐音“寒久立”之意,足见作者没有真的看出邢岫烟所影射的人历史人物,只好用谐音这样的方法为其改名。
  《金玉缘》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两个地方,是此书最关键的描写,而且说得非常明显、直白,可对于专家们来说根本看不懂这是在说什么,这实在是让人遗憾之极,要知道这是可以证明《金玉缘》的作者对《红楼梦》的大背景是了解的重要证据,在《金玉缘》第一回里有两处描写了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
  灵玉麒麟来历表明,且看镜面石上记载的是什么:话说扬州自古为繁华盛地。至大明熹宗天启年间,更胜前代。只说这扬州城外,荷花街莲子巷,住着一户人家,姓史,名飞,字显之……
  大家看到没有,故事开始于明朝天启年间!而绝不是什么康熙朝或雍正朝,更不是乾隆朝,这一点非常令人震惊!也就是说这跟我以前分析的完全一样。接着在《金玉缘》里发生了很多故事,一个个都很短小,但也都是从《红楼梦》改编过来的,其中包括史显之(甄士隐)接济黄傥甫(贾雨村)后,黄傥甫(贾雨村)做了官后胡作非为又被免职;史显之(甄士隐)家败妻亡,不得已卖了女儿苛莲(英莲);岳鼎(林如海)病重,委托黄傥甫(贾雨村)进京给女儿岳茗筠(黛玉)送信(他的女儿早已经在吴家寄养了);居然也有董如虎(薛蟠)与黄傥甫(贾雨村)演说定公府(荣国府)的情节;黄傥甫(贾雨村)投靠吴家(贾家)。前面这些情节都是匆匆而过,蜻蜓点水地交待了,很多但都不细致。然后马上出现一段非常让人吃惊的描写:
  那日到了京城。黄傥甫自去定公府,投帖进去。那吴智放了外任去了,不在府中。那吴礼看了书信,又见傥甫相貌堂堂,谈吐不俗。遂上朝题奏,极言傥甫之才。时,天启崩,思宗崇祯继位,降旨大赦天下,开复官员。更加上思宗未登基时,就极喜吴渊,今已将吴渊封为贵妃,因此上吴礼之奏,非同一般。圣上闻奏,即批复职,又因吴礼力荐,升其为候缺知府,等缺出即可上任。自此,傥甫便在京城苦等,也时常过吴府造访。
  这里居然说天启皇帝死了,思宗崇祯皇帝继位,而且还说崇祯非常喜欢吴家(贾家)的吴渊小姐(元春)并封为贵妃,这里明明白白把此书的故事背景放在了明末!而且应该说书中的故事主要部分发生在崇祯朝,这跟我在前面《两株枯木》那篇文章中分析的完全一致!能不让人兴奋吗?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新浪微博: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doudoulovelife 13251楼 2014-08-05 22:38:34
  楼主,那天我做梦突然想到,茗烟的谐音可以理解为明朝的阉人,就是太监,玉玺身边的太监,这样可以说的通么?
  -----------------------------
  茗烟是“明朝化烟”之意。
  有的本子上把他写成了“焙茗”,应该是谐音“悲明”。
  我在《两株枯木》一文中说过《红楼梦》一书的时代背景主要发生在天启和崇祯两朝,这两朝的皇帝朱由校和朱由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名称中都有“木”字旁,这是因为他们是兄弟,是一辈儿人,都是“木”字辈。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黛玉姓“林”的原因,指的是生活在天启和崇祯两朝的朱由检之意。又由于这两朝是明朝走向灭亡的关键时刻,从时间上看是一点点从兴盛走向衰败的,所以书中才叫“两株枯木”,确实是非常形象。
  我们再看《金玉缘》第一回,居然直接指明了故事发生在天启和崇祯两朝!太让人感慨了。我的理论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主要是隐写天启朝的历史,八十回以后才慢慢进行到崇祯朝。相比较而言《金玉缘》隐写的天启朝的内容很少,很快就进入到崇祯朝了,为什么呢?因为《金玉缘》主要的故事情节是《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内容,而这部分应该重点就是隐写崇祯朝的历史。所以在《金玉缘》第一回里一开始,先是提到天启朝,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几个情节之后不久,马上又提到天启皇帝崩,而崇祯朝开始,也就是说《金玉缘》书中以隐写崇祯朝的历史为主。这样看来《金玉缘》的作者居然把时代背景全搞对了!
  由于《红楼梦》中并没有具体朝代的说明,所以如果真的想搞清楚朝代并非易事,而《金玉缘》的作者居然一枪命中,而且主次分得相当清楚,这实在是了不起!要知道中国的那么多的“红学家”研究了一百年了也没有研究出正确的时代背景,甚至连边都不粘,他们那么多人居然比不上这个蹩脚的《金玉缘》的作者,让人大跌眼镜。
  而《金玉缘》这里居然称崇祯皇帝为“思宗”,应该说非常值得关注,为什么呢?我们现在都用崇祯的“思宗”这个谥号,但清初的时候可不是这样,那个时候情况非常混乱,前后出现了好几个关于崇祯皇帝的谥号。在顺治时期清朝政府追赠为“怀宗端皇帝”,到了乾隆时期改封为“庄烈帝”;而早在南明时期,汉人们给崇祯的正式封号才是“思宗烈皇帝”。但在南明的时候,他们内部私下比较认可的是“毅宗烈皇帝”,反正出来一大堆,那到底用的哪个呢?现在的人们自然尊从于南明时期汉人提出的“思宗”这个谥号,而我相信从雍正朝到民国之前这段时期内,很少有人用“思宗”这个谥号,至少在公开的地方没有。所以也许“思宗”这个叫法是个成书大至时间范围的线索,希望有感兴趣的朋友去研究一下,这就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了。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新浪微博: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木心悦 13262楼 2014-08-06 08:46:36
  楼主,看到我,突然想到,神瑛使者的谐音是 圣印是这 ,所以宝玉的前身是圣印,玉玺是圣上的大印,方能称为圣印。所以 宝玉是玉玺了
  -----------------------------
  你的思路很好,这个我也考虑过,但我觉得“神印”就已经很不错了,不一定两个字都要谐音。
  而.《金玉缘》一书肯定不是象某些专家说的是清末民国初的创作的,只能是清中期甚至更早一些的作品,我个人感觉在1750年到1790年之间的可能性比较大。
  我一直怀疑应该是在《红楼梦》创作完成不久的时候,后四十回很快就写完了,我相信后四十回是1700年到1750年之间完成的。而《金玉缘》应该是稍后不久改编的后四十回,不然后来市面上都开始广泛流行有后四十回的“程高本”了,《金玉缘》作者再改编,还有什么意义吗?所以《金玉缘》在“程高本”正式出版前创作出来的可能性比较大。《金玉缘》作者改写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当时清朝一些地方有满族的官员想禁《红楼梦》这本书,说其中有“碍语”,是在骂满人,所以这个作者将《红楼梦》进行了全面的改写,为的是继续能流传,也算是一番苦心!
  《金玉缘》的作者如此推崇“程高本”后四十回,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个人感觉“程高本”后四十回的作者手中应该有八十回以后的原本,也就是说后四十回里出彩的地方基本上应该都是取才有原著,当然除了那个“调包计”以外。这个后四十回的创作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确保前八十回可以广泛流行。因为原本八十回以后的文字肯定问题严重,露骨地影射明亡的历史,打打杀杀,把满清疯狂杀戮的特点展示的淋漓尽致,这要流行出去是要掉脑袋的。但我没想到的是改编过的“程高本”后四十回中也会有反清的意思在里面,但肯定是弱化了很多,却让《金玉缘》的作者当成了真本,所以这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和思考。
  《金玉缘》具体的成书时间还不太好确定,从前三回看写作风格也与后四十回完全不一样。而《金玉缘》在第一回里直接点出了故事背景为“天启”和“崇祯”两朝,这一点的意义极其重大!虽然专家们对后四十回不屑一顾,但我个人还是认为是很有价值的。而这个后四十回中还有一个地方很特别,就是在抄家时候的一个名词用得很特别,我们看看《金玉缘》与《红楼梦》这一回回目的比较:
  第二十八卷: 锦衣军查抄定公府 骢马使弹劾兴义州(《金玉缘》)
  第一百零五回:锦衣军查抄宁公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程高本”后四十回》)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用到了明朝的特有的名词!多少年来居然没有人对此提出疑问。这两个本子都提到了“锦衣军”,而这个“锦衣军”是明朝才有的,因为清朝没有这样的机构。“锦衣军”工作之一就是查抄犯罪官员家的,所以贾家被抄家是由“锦衣军”进行的,这也是明朝的重要标志!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新浪微博: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锦衣卫”是明代专有的军政特务机构,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另外明朝还有“东厂”这一机构,“厂”是宦官机构,它的职能与锦衣卫的侦缉、诏狱职能类似,它的地位在锦衣卫之上。“厂”、“卫”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被视为明朝皇权的重要支柱,备受皇帝重视。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魏忠贤,他也被经常尊称为“厂公”,因为他负责“东厂”和“锦衣卫”,专门用于监察明朝官员的,如果哪些官员说政府坏话,或者有贪污腐败的行为,直接抓起来,所以这也自然是习惯于搞贪腐的“东林党”人最痛恨的,于是后来在写明史的时候“东林党”人恶毒丑化这些机构,所以“东厂”和“锦衣卫”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极其负面的印象。在明代两百多年的历史中,“锦衣卫”始终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听命于皇帝,又受制于宦官;它对加强皇权居功赫赫,又因恃权妄为而劣迹斑斑,但总体来看其作用还应该是积极正面的。
  所以这里的“锦衣军”可不是随手胡写的,这了是作者为了突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而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提示,甚至极有可能是“程高本”后四十回的续书人直接从《石头记》八十回以后的原稿直接抄过来的。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红学家”所认定的那个所谓的“曹雪芹”,也就是“曹寅”的遗腹孙,他们家被雍正抄家的时候,肯定不会是“锦衣军”负责的,因为这个时候“锦衣军”这个机构已经在历史上消失六十多年了。
  虽然《金玉缘》前三回写得非常雷人,然而却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的有价值的证据!从作者的文笔写来看,此作者不但是个“红楼梦”爱好者,也是个典型的反清的汉人,估计不是“天地会”的,但肯定是个有点小聪明的文人。
  《金玉缘》这个本子的意义是相当重大的,不是因为它是《红楼梦》的一个另类的钞本,而是此书作者领悟到《红楼梦》是一本什么样的小说,虽然没有完全看懂,但也比我们现在人看懂的要多很多。《金玉缘》几个主角名字的修改也从测面佐证了我对《红楼梦》的研究成果,更证明了它并非一个近代人造的假,而是有两百年以上的善本,所以这让我非常兴奋!因为它证明了我的方向是对的,这样在后面的研究中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假设,相信会有更多更令人吃惊的成果出来!在下一章里,我将给大家介绍书中最为一直让人奇怪的甄宝玉和贾宝玉两个人的神秘关系以及创作目的,应该也会让大家三观尽毁。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新浪微博: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从明天开始讲关于“甄宝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秘密,希望大家前来捧场!谢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