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第十八章 甄宝玉与贾宝玉
  《红楼梦》中的很多表面的故事很好看,写作手法也很巧妙,几百年来迷倒无数男女。除了这些表面上的故事,隐写历史的方式更是让人目瞪口呆。我感觉书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地位等等全都是虚设的,跟真实的历史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绝大部分日期多半是随意而写的,所以不能以此为依据来研究历史事件发生时间。而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仅为了表面故事的需要而设置的,随着我为大家介绍的深入,大家就会感觉到书中的人物关系绝对不能作为研究历史原型的参考的。
  而书中写作手法更是千怪百怪,到处都是各种比喻,正所谓“表里皆有寓”。小说一开始介绍了一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而“通灵宝玉”是一块运气不好而无才可去“补苍天”的石头,这是何意呢?原来明朝灭亡当时被称为“天崩地裂”,真的好象是天塌下来一样,所以“补天”自然就有救亡之意。有一个网名叫“癞头僧”的朋友向我介绍了南宋辛弃疾词《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其中有这样几句: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一生抗金,面对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所以这里的“补天裂”就是一种强烈的救国于水火之意。《红楼梦》肯定是借用了这个含意,骨子里透露出一股深深的思念故国之意,而且明末抗的又是后金,真是历史的巧合。所以这回我们再体会一下书中补天的故事就会有另一番感受了,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第八回有一首诗中的这样两句中的含意了: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批书人也多次在批语里提到了作者其他的很多高超的写作手法,比如在第一回里有一条很长的批语,详细介绍了此书很多写作技巧,闻所未闻:
  〖甲戌眉批: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书中居然会有这么多写作手法,实在是太复杂了,我相信没有人能全都看明白。相比较而言,我也只能找一些明显、简单的手法进行研究,比如书中有甄家也有贾家,有甄宝玉也有贾宝玉,这一直让人很困惑,在第一回里甄士隐在梦中来到了“太虚幻境”,这里有一付很有名的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那是什么意思呢?有人理解为书中的假就是真,真就有假,难道是说甄家就是贾家,贾家就是甄家?这是什么逻辑?
  (在我的新浪博客上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书中的“真”和“假”是到底指什么呢?作者什么要搞得这么玄幻呢?应该说解决这个问题会使我们对《红楼梦》的认识到达一个崭新的高度,同时为我们分析书中其他类似的情况提供了很有用的思路。
  第二回中在冷子兴在演说荣国府的情节里介绍了甄家和贾家关系的:
  子兴道:“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
  这样看来感觉甄家很象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人家,两家一个在江南,一个貌似在金陵,那干麻非得一家姓“甄”而另一家姓“贾”呢?这两个姓看起来象是“真”、“假”相对,一黑一白、一好一坏、截然相反、完全对立的感觉,实在令人费解。后来贾母也提到过甄家和贾家关系,再次说明两家关系不一般。在第五十六回里是这样描写的:
  贾母笑道:“什么照看,原是世交,又是老亲,原应当的。你们二姑娘更好,更不自尊自大,所以我们才走的亲密。”
  两家的关系感觉确实与别的人家相比更特殊,这里贾母说的与冷子兴在第二回的介绍相呼应,看来作者的思路前后是一致的,隔这么多回了还口径如此统一,说明是心中早有设计,一丝不乱。在第五十六回里,甄家还特意来人问候贾家,贾家对他们非常热情,也非常关照:
  刚说着,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说:“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此刻先遣人来送礼请安。”……贾母因说:“这甄家又不与别家相同,上等赏封赏男人,只怕展眼又打发女人来请安,预备下尺头。”一语未完,果然人回:“甄府四个女人来请安。”贾母听了,忙命人带进来。
  这里表明两家还经常来往,相当走得很近,地位好象也差不多。在第七回里,有一段关于凤姐跟王夫人介绍一些家务事的描写也提到了甄家:
  至掌灯时分,凤姐已卸了妆,来见王夫人回话:“今儿甄家送了来的东西,我已收了。咱们送他的,趁着他家有年下进鲜的船回去,一并都交给他们带了去罢?”王夫人点头。
  两家还经常互送东西,确实是老亲的感觉,两家离得不是很近,走动起来不是很容易,但似乎并没有影射他们的频繁来往。在第六十四回,贾敬死的时候,甄家又出现了,是这样的描写:
  贾珍想了一回,向贾蓉道:“你问你娘去,昨日出殡以后,有江南甄家送来打祭银五百两,未曾交到库上去,你先要了来,给他去罢。”
  作者忙里偷闲,不忘了老亲甄家露一脸,思路相当的缜密。书中还描述贾家的很多钱都在甄家存着,这一点让人有些惊呀!
  (在我的新浪博客上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在第十六回里,贾家人商量准备为元妃省亲建造大观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贾蔷道:“才也议到这里。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下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贾琏点头道:“这个主意好。”
  看来甄家和贾家的关系也太不一般了,贾家的钱居然可以放心地存在甄家那里。可我搞不懂自己家的钱为什么非要放在人家家里,难道会生利息?我觉得贾家与其把五万两银子放在甄家,为什么不拿回来放高利贷呢?省着让凤姐后来一天到晚为钱发愁,动不动还得当东西。
  当然了,在明朝那个时候放高利贷也是违法的,凤姐后来出事也许放高利贷是罪状之一。我们从刚才这段文字来看,贾家建大观园花了三万两银子,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在第三十九回里,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的时候曾经算过一笔螃蟹账:
  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这样算来,建大观园花三万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一千五百户庄家人过一年,确实不少了。看来贾家在鼎盛的时候确实出手大手大脚,财大气粗,然而感觉好象这也不算什么,因为我想到书中在第七十二回里贾家出现财政困难的时候有一个情节,非常值得我们好好玩味:
  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一面说,一面平儿伏侍凤姐另洗了面,更衣往贾母处去伺候晚饭。
  这个贾琏也真够不着调的,一千两银子舍不得拿出来,可居然心想着可以发个三二百万的财!这叫什么人呢?白日梦也不该是这样个做法吧?他有什么胆量胆想着发这么大的财呢?而凤姐和平儿好象也没觉得贾琏刚才说的话太离谱,也没指责他是在发烧说胡话,这就奇怪了。贾琏到底是做什么的?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里,是这样介绍贾琏的:
  这位琏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也是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
  感觉贾琏不过是负责帮贾政一家管理家务的,水平不算太高,居然还让老婆夺了权,自己没事还经常看凤姐的脸色,时不时还受她的欺负。可他在第七十二回里居然胆大包天,一张嘴就想财三二百万的财,难道是痴人说梦吗?
  (在我的新浪博客上可以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