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这就有是个“阶级立场”的因素在里面,也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也涉及到“芸香”的本意,如果想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在书中找线索。在第十七回里宝玉对蘅芜苑里的各种植物进行了一番讲解,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植物,大家仔细看:
  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茞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
  大家仔细看,宝玉提到的“紫芸”自然是红色的,而在书中“红”象征着“朱明”,也就是说那个改名的丫头最早叫“芸香”的这个名字应该是象征着她属于象征大明,所以这个“芸香”发出的是正经的香气,绝不是宝钗吃“冷香丸”以后发出的“晦气”,也不是蘅芜苑里发出的怪味儿。
  那为什么偏偏“芸”字象征大明呢?这里面有个我们现代人很少知道的常识,原来古人为了防止虫子咬食书籍,将一种有清香之气的芸香草置于书中,而且效果非常好,所以古人延用了上千年。芸香草也称芸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自然这象征着有读书先辈的人家,书香人家、世代书香;读书风气、读书的习尚等,“书香门第”中的“书香”就是指这个意思。所以与“芸”字有关的词多与书籍有关,如“芸编”指书籍,“芸帐”指书卷,“芸阁”指藏书之阁,“芸署”为藏书之室。古代的校书郎,就有个很好听的名称:“芸香吏”,大诗人白居易当年就曾做过这个官职。古代的书室中常备有芸草,书斋就有了“芸窗”、“芸署”、“芸省”等说法。如唐朝徐坚的《初学记》中说:“芸香辟纸鱼蠹,故藏书台亦称芸台。”这些词都蕴含着一缕书香的气息,表达了人们书香文风、文化审美与精神高贵的尊崇。
  所以《红楼梦》中的“芸”字应该就是指大明的文化之气息,所谓的“诗礼簪缨之族”,“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也可以象征汉人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以区别于异族异邦的野蛮落后、愚昧无知之气。也就是说这个“芸”字区别于象征满清的“蕙”,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提示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在《红楼梦》的早本中,应该有“紫芸轩”这样一个地方,可惜我们现在看不到这些文字了,而从这个名字来看,也是象征着大明的,因为宝玉说:“红的自然是紫芸”。

  
  (紫芸)
  我们还是可以从书中的一些批语里看到“紫芸轩”这个名字,在第一回里有这样的描写:
  “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甲戌侧批:伏长安大都。〗诗礼簪缨之族,〖甲戌侧批:伏荣国府。〗花柳繁华地,〖甲戌侧批:伏大观园。〗温柔富贵乡〖蒙夹:伏紫芝轩。〗〖甲戌侧批:伏紫芸轩。〗去安身乐业。”
  从上面一大堆排比来看,地点从大小到,最后落到“紫芸轩”,这些地方应该都是大明的象征。另外在第一回《好了歌》注释里有这样的描写:
  蛛丝儿结满雕梁,〖甲戌侧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从这些批语来看,也许“怡红院”以前在早期版本里叫“紫芸轩”,或是宝玉其他的什么住所,与“潇湘馆”对应。
  而宝玉还曾住在“绛芸轩”里,与“紫芸轩”一字之差,象是个早本中遗留下来的,书中有多处提及,也有不少批语中提到了“绛芸轩”,宝玉在住进大观园之前应该就住在这里,他自幼时自命为“绛洞花王”,并将自己的住所命名为“绛芸轩”,都没有离开一个“红”字。
  在第八回里的一天早起让晴雯研墨,自书“绛芸轩”三字,嘱咐晴雯贴于门斗,回来以后自己还喝醉了,把早上这件还给忘了,结果把晴雯为了把这三个字贴上去还冻的手僵冷,这个情节大家一定很有印象。
  另外在第二十三回宝玉写的诗中有一句“绛芸轩里绝喧哗”;第三十六回的回目就是“绣鸳鸯梦兆绛芸轩”;第五十九回的回目是“绛芸轩里召将飞符”,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批语里提到的“紫芸轩”,但无论如何,“绛芸轩”中的“绛”就是红色的意思,所以“绛芸轩”象征的意义相当明显。由此看来,作者真是将汉字中有“红”的含意的字用尽了,从头到尾都是为了突出他们所深深思念的故国明朝,而这个“芸”字也自然应该是象征着明朝,“芸香”应该是指象征明朝和华夏之香。
  这样看来包含着红色含意的“紫芸轩”和“绛芸轩”的名称我们就能明白是指什么了,自然是象征着朱明王朝的读书之风,书卷之气很浓,也是在指宝玉是个读书之人。不过这一点却有问题,因为宝玉极不爱读书,却给自己的住处取了一个与读书有关的名称,有些附庸风雅之意,显得极不协调。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增删五次”的过程中将“紫芸轩”或“绛芸轩”弃之不用,而改为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怡红院”了。“怡红院”中的“怡”是心怡,高兴的意思,是指非常喜欢红色,见到红色就高兴,自然是指热爱大明之意,也暗示宝玉象征“传国玉玺”的原型,因为宝玉有“爱红”的毛病。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相比之下,“蕙香”也是一种香草,跟“芸香”比有什么不好呢?“蕙”字喻女子内心纯美,所以有“蕙质兰心”一词,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在第五回袭人的判词里有一句:“空云似桂如兰”,也应该指的是同一个意思,所以也应该是好词呀?
  一位叫“小紫说法”的网友提醒我,“蕙”字是在比喻宝钗的“停机德”,就是指对宝玉的苦劝,劝其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大搞仕途经济学问,也是指袭人一天到晚对宝玉苦口婆心的管教,这表面上看是象征女子的一种美德,但实际是象征满清非常希望汉人的文人为大清好好服务,也就是让汉人仕清,我在关于宝钗的文章进行过详细的介绍。
  另外,宋代的著名词人柳永的《离别难》有这样的词句:“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这其中也似乎有离别的含意,仿佛是指宝玉最后弃宝钗而去。总之“蕙香”应该是象征着袭人和宝钗对宝玉的苦劝的美德。
  袭人要将“芸香”改名为“蕙香”,这也是自然的,从小说隐写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想用满清来取代大明之意,所以宝玉才说:“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所以一下子都给否定了。看看,怡红院里的斗争多么尖锐!连叫什么名字都有派系、阵营和阶级立场之分。
  相比之下,“芸香”更多的是突出汉人的文化气息,象征着文明程度高,那为什么宝玉不让这个丫头将名字改回“芸香”,非要再改为“四儿”呢?这里面还有一层很深的含意,很快会告诉大家。
  应该说“芸香”这一用法古人应该都非常了解,所以在宝玉为丫头改名的时候有一条批语说得很明确:
  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蒙戚庚双夹:原俗。〗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
  批语里提到的“俗”是指当时尽人皆知,再普通不过的常识,可惜今天的我们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层意思,所以感觉这个名字反而很雅。现代的读书人早已不太容易见到芸草了,即使防蠹,人们也多是使用樟脑丸、檀香片之类,一下子让人感觉失去了很多传统文化的意境。
  还有一个地方可以证明“芸香”是与众不同的,在第四十三回里,宝玉与茗烟偷偷跑到城外祭祀,此回的回目为“不了情暂撮土为香”,这个段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一气跑了七八里路出来,人烟渐渐稀少,宝玉方勒住马,回头问茗烟道:“这里可有卖香的?”焙茗道:“香倒有,不知是那一样?”宝玉想道:“别的香不好,须得檀、芸、降三样。”茗烟笑道:“这三样可难得。”
  大看仔细看,原来芸香不仅可以放在书里驱虫,还可以用来烧香祭典,功能还挺多的。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宝玉要祭祀跳井死去的金钏,多半是因为宝玉心中有些歉疚,所以这个祭祀是真心诚意的,于是他点名要烧的香中就有“芸香”,而不是象征满清的那些异香的。
  我们还可以联想到书中有个晚辈叫“贾芸”,主动上赶着非要给宝玉当儿子的那位,还费尽心思去讨好巴结王熙凤,最后在大观园里找了个种花的差使,相信大家会很有印象。猛一看这贾芸让人感觉很不堪,为了一份工作什么乱七八遭的招儿都使得出来,他还跟红玉眉来眼去并且有“遗帕”的情节,那他算是哪头的呢?
  现在我们从他的“贾芸”的这个名字就可以判断应该是象征大明这边的人,所以他才受到跟薛蟠一样是做“香料”生意的舅舅“卜世仁”的欺负,也就是说“卜世仁”也应该是薛蟠的“传影”,两个人都做同样的“香料”生意,而“香料”又是在影射蘅芜苑里的异香,所以“卜世仁”自然是在象征着满清,从他身上我们也能深刻明白作者对满清的态度,因为“卜世仁”谐音“不是人”,这也应该是作者对薛家人和满清的态度。
  而贾芸与红玉谈恋爱不是个简单的情节,因为“红玉”二字可以说寓意深刻,而且也非常易懂,所以二位一定是象征汉人这一个阵营里的人。而且红玉居然还姓“林”,名字跟黛玉只差一个字,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点还非让红玉改名为“小红”,应该说里面大有文章,也就是说我们从“林红玉”这个名字来看就能明白她是黛玉的一个“传影”。
  在第二十四回里,红玉一出场的时候有一条批语说得很到位,也是“红学家”从来都没看懂、也从来不进行解释的批语:
  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庚双夹:又是个林。〗小名红玉,〖庚双夹:“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庚双夹:妙文。〗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
  批语中说“玉字则直通矣”,那到底通什么?自然就是指直通大明之意,我早说过书中与“玉”有关的都是在影射明朝,“红”字切“绛珠”就是指她是在影射前生为“绛珠草”的黛玉。所以“红玉”二字把她身上的明朝的象征意义说得极为直白,并且告诉我们她是在影射黛玉,而大家都叫她“小红”,甚至可以理解为“小黛玉”,“红”自然是指朱明之意了,也突出了她身上的这一点,让人实在是没有想到。也就是说小红这个黛玉的“传影”不仅是因为她的名字影射黛玉,她的身上还会发生一些事情来影射她。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其实“林红玉”这个名字的含意非常丰富,远不止在影射黛玉,以后我会大书特书的。
  贾芸跟林红玉之间有“遗帕”的情节,而书中在第三十四回里有宝玉送旧帕子给黛玉的情节,让黛玉相当感动,还为此写了三首诗,人称“题帕三绝”,非常有名,那这两对年轻男女为什么都会有跟帕子有关系的内容呢?
  黛玉被宝玉送来的两条旧帕子所感动的原因在前八十回中作者一直没有交待,其实也不难理解,应该说这其中有警策之意,是宝玉要林妹妹放心,自己不会因为新的而忘了旧的,不会因为来了新人就忘了旧人,要知道林妹妹好多疑的,看到家里来了甚多姐姐妹妹,她怕宝玉见了新人,忘了旧人,于是时常与宝玉斗气使小性子,所以宝玉赠她两条旧帕子,以表心意,不过这种表达方式比较怪异,让我们这些读者难以猜测,没想到黛玉居然看懂了宝玉的意思,看来他们二人果然是知己,所以两条旧帕子就能让黛玉感动得稀里哗啦的,相比之下现在给女孩儿送两个全新的、最先进的手机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而关于黛玉与宝玉这两条旧帕子的故事应该不止于如此,作者这么酷爱“草蛇灰线”,应该在八十回后应该有新的发展,而这个新的情节我们现在虽然看不到,但根据作者的一贯风格,也就是“传影”的写作手法,我觉得应该早在前八十回里在贾芸和林红玉的身上提前将这个情节变了个花样展示出来,这样的写法在书中相当的多,我会在合适的时候一个个地点出来。
  这意味着贾芸跟林红玉有“遗帕”的情节是在影射宝玉与黛玉在后回有类似的情节,这样才将这两条旧帕子的情节落到实处,才能做到前后呼应。这样看来,贾芸在某一时刻也是宝玉的“传影”,“传影”真是无所不在呀,让人吃惊。
  但我相信贾芸和林红玉之间的这个情节应该都是那种宝玉和黛玉的临时“传影”,也就是说这二位的身上除了这个地方影射了一下宝玉和黛玉以外,其他应该多半就没有了,剩下二人的故事的另有发展,不仅仅是在影射宝玉和黛玉,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所以我相信贾芸和林红玉二人在后回的故事都是很正面的,在第二十四回里有两条批语是关于贾芸的:
  〖靖:“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余三十年来得遇金刚之样人不少,不及金刚者亦不少。惜不便一一注明耳。壬午孟夏。〗
  〖庚辰侧批:孝子可敬。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
  看看,批书人对他的评价多高呀!
  这些都说明贾芸后回会在贾家家败的时候大显身手,所以这些批语里一直在夸他,谁让贾芸的名字中非要有个“芸”字呢。这一点与“程高本”后四十回里那个卖巧姐的“奸兄”贾芸的描写完全不是一回事,那实在是在糟蹋好人。
  而林红玉也是一样,就凭她的名字也能说明应该是正面的角色,根据书中批语的提示,在贾家遭难的时候林红玉曾经千方百计帮助贾家的落难的人员,也就是说她与贾芸这二位后来结为夫妻,一同在贾家家败的时候大显身手。他们二位的这些正义的表现,早就定义在他们的名字之中了。
  在《石头记》钞本中的“庚辰本”里有两条关于小红的非常搞笑的批语,也说明批书人有好几个,他们对此书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红玉笑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庚辰眉批: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确证。作者又不得有也。己卯冬夜。〗〖庚辰眉批: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甲戌侧批:且系本心本意,“狱神庙”回内方见。〗
  在“庚辰本”中一个批书人的批语中说小红应该属于“奸邪婢”,而后来畸笏叟赶紧出来解释写这条批语的人没有看过八十回后的故事,才有这样的错误理解,也就是说小红在所谓“狱神庙”的情节中有突出的、正面的情节。总体来看,我个人对畸笏叟的批语还是非常赞同的,他对此书的理解比较深。
  那这个畸笏叟是谁呢?据说有位著名的“红学”大师称:畸笏叟是史湘云的原型,他指出“畸笏叟”三个字谐音“几乎嫂”,就是指“几乎成了嫂子”的意思!这个解释让我大笑了一个礼拜,导致满口的大牙松动了很多。
  这样看来,无论是贾芸还是林红玉,两个人的名字都是寓意深刻,他们身上所影射的角色和事件也都一脉相承,绝非泛泛之笔,也就是说就凭贾芸这个名字就说明他是个大大的好人,是象征明朝这个阵营里的人。“芸”字可不是随便用的,这更意味着“芸香”这个名字也应该象征着大明,这也符合作者的创作构思,但这里面弯实在是太多了,希望大家能跟得上我的思路,千万别被“几乎嫂”这样的“红学大师”给带沟里去。
  于是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明白:袭人把象征大明的“芸香”这个名字居然改成了象征满清的“蕙香”,真是狼子野心照然若揭呀!这不是明摆着是与大明为敌,与汉人叫板儿吗?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无我寻解2013 14048楼 2014-08-27 17:15:02
  终于更新了。该帖子是这么多年看帖生涯以来唯一看了两遍的贴。
  -----------------------------
  辛苦了,呵呵,每页最上面有个“只看楼主”,点完了以后可以看着方便些。
  袭人这是故意要去掉象征大明的香气而换成满清的异香,充分暴露了她象征满清的本质,妄图暗地里在怡红院改天换日,篡党夺权,台湾人曾经发明过一种很有争议的说法叫“柔性政变”,感觉用在袭人身上挺合适。
  袭人将“芸香”之名改为“蕙香”与第十九回里她用自己要赎身来威胁宝玉让他改掉“爱红的毛病”是一个意思,就是让“传国玉玺”远离大明,慢慢落入满清的怀抱,难怪宝玉在第二十一回里气愤地要给“蕙香”这个丫头改名呢,这算是一个有力的回击,要知道宝玉很少发火的,这一回居然男人了一把,是有深意的,这应该象征着怡红苑内满清与大明的暗中较量,但我们一直以来只能看出其中的表面故事,而如此复杂的象征意义确实不太容易读懂。
  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为书中人物规划名字的时候是有个全盘计划的,而不是随意胡取的,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规则,再细心体味书中的暗示,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每个人身上所象征的含意。
  按照这个思路,我想再看看一下书中一位很少有人关注的小角色,名叫“佳蕙”。本篇文章中我讲的都是这样不太起眼的小人物,但小人物往往会有大故事,而且很更容易看懂,所以不要轻易放过。本来这个“佳蕙”在书的表现没有什么特别的,她在第三十一回里晴雯撕扇以后为去收拾破扇子,可见地位有多悲催,在怡红院里是个地位不高的丫头,所以她跟同样不得志的小红关系不错,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但好象她没有小红那样的野心,却有不少的牢骚。
  而她的名字中居然也有个“蕙”字,而且还叫“佳蕙”,不知道是不是又是袭人给改的,只不过宝玉不知道罢了。既然前面我确定“蕙”字是象征满清的气味儿,那她是不是应该也算是袭人、宝钗这个象征满清的阵营里的人呢?我们可以找找看书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验证一下,看是否符合作者一贯的思路。在第二十六回里,佳蕙第一次正式出场就兴冲冲地来找小红:
  佳蕙听了跑进来,就坐在床上,笑道:“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便把手帕子打开,把钱倒了出来,红玉替他一五一十的数了收起。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黛玉还是很大方的,对下人也非常不错,居然给钱给到小丫头们数不过来,这得多受大家欢迎呀!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黛玉好象经常这样慷慨,第五十四回一个婆子给她送燕窝来,她就命人给了这个婆子几百钱,给人感觉她财大气粗,多半是因为她父亲是“巡盐御史”,是个肥差,所以她继承了大笔财产。居然有人怀疑林家的财产被贾琏等人给私吞了,应该说这个猜测没有任何根据,纯属痴人说梦。我们从黛玉这样大方就能感觉到她是满有钱的,她在贾家应该一切都不用自己花的钱,所以自己有这么多的财产没地方花,有一种大把的人民币砸手里的感觉。
  而这个佳蕙居然连钱数也没数就让小红帮着保管,看来她们绝对是最铁的“闺蜜”,所以这俩个人聊的应该都是真心话。而佳蕙与小红说过一段话很有意思,我们按照前面发现的人物命名原则来看看她的话是如何透露出她所象征的身份的。在第二十六回里,小红因在怡红院一直受到打压,所以情绪非常低落,于是佳蕙前来开导:
  佳蕙点头想了一会,道:“可也怨不得,这个地方难站。就象昨儿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跟着伏侍的这些人都辛苦了,如今身上好了,各处还完了愿,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我们算年纪小,上不去,我也不抱怨;像你怎么也不算在里头?我心里就不服。袭人那怕他得十分儿,也不恼他,原该的。说良心话,谁还敢比他呢?〖庚辰侧批:确论公论,方见袭卿身份。〗别说他素日殷勤小心,便是不殷勤小心,也拼不得。可气晴雯、绮霰他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倒捧着他去。你说可气不可气?”
  大家看看,佳蕙的话中不自觉地维护袭人,认为袭人的地位在怡红院里的丫头中至高无尚的,无人能比,问题是凭什么不能跟她比呢?难道就是因为她跟宝玉“初试过云雨情”吗?看来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呀!而佳蕙却对晴雯和绮霰几个人表示强烈的不满,这一点让人很意外。在第二十七回里小红无缘无故被晴雯当众骂过,但这之前她也被秋纹和碧痕骂过,而佳蕙对这两个人却没有提,这是不是有些奇怪呢?而秋纹的身份我随后就会给大家介绍,这里面也很有讲究。
  晴雯是“黛玉之副”,其实她的原型很复杂,不简单仅影射黛玉一个人,但无论如何她也是在影射大明这个阵营里的人,这个很明显。所以从佳蕙维护袭人而斥责晴雯等人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她算是哪头的了,我们从作者为这些小人物取名字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们所代表的阵营,佳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真是一丝不乱,让人称奇。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小红虽然也是象征大明的人,但居然受到晴雯等人的排挤,这应该是象征明朝内部的斗争,这也是探春说的那句“自杀自灭”的体现,自然是充分展示了汉人喜欢“窝里斗”的传统,应该是象征明朝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的一个缩影,其实也是大明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佳蕙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她跟自己的名字一样,都是袭人这个阵营里的,怡红院里泾渭分明,作者处心积虑,构思完整巧妙,大家可千万不要觉得这样理解很夸张不可思议。
  我们再回到宝玉将“蕙香”的名字改为“四儿”的这个问题上,宝玉借此发火,包含着两层意思,除了表面上与袭人呕气以外,而作为“传国玉玺”的身份,他自然还是要维护大明的,要坚守住怡红院里大明这块阵地的,这里变了天还得?所以才说“蕙香”是“晦气”,对满清的势力进行了回击和嘲讽,而且果断地将“蕙香”改成了“四儿”。
  宝玉为其改名的过程显得很自然,也象是很随意,只是问出“蕙香”在家里排行第四,所以就改叫“四儿”。要知道宝玉虽然读正经书不成,但闲书看得很多,杂学旁收的,很有些歪才,用贾政的话来说宝玉“专在这些浓词艳赋上作工夫”,我们在书中看到他也写了那么多诗,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一回也大现身手,还写了引经据典的极为难懂的《芙蓉女儿诔》,作为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我感觉能写成这样绝对是神童了,我认为一般人喝个三、四十年的墨水也不一定写得出来的。
  所以这样看来“四儿”这个名字改得不象是宝玉一贯的风格,但很好记,却显得过于平实了些,甚至平淡之极,缺少诗情画意,感觉好象没有什么学问,宝玉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呀?给人改名是件大事,他居然处理得如此儿戏,这会是怎么回事呢?那这个名字中又会有什么深刻的含意呢?难道会象征着大明吗?我先卖个关子,本章的后面会给大家揭开谜底的,我相信到时候大家会感觉非常意外的。
  宝玉房中的女孩儿这么多,为什么偏偏对这个四儿有如此偏爱呢?应该说这里面隐藏了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这就需要抽丝拨茧一点点来剖析。宝玉这次发火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可能是巧了,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作者应该是借此来展示怡红院内部复杂较量的。
  《红楼梦》中往往有一些很随意的小事,或者说得很随意的话,都可能其中有很多内涵,这一点在四儿身上就有所体现,居然从中可以看出袭人所象征的一派的野心,她的所作所为实际上也是在影射宝钗的行为,所以千万不要将这些割裂开来。
  (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