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对照了崇祯皇帝和黛玉儿时的经历发现:两个人惊人的相似!于是我感觉《红楼梦》一书应该隐写的是明末的一段历史,而前八十回的主要故事应该发生在崇祯儿时丧母以后被寄养在别人家里的那段时期,小说第二回中的《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就是在影射崇祯皇帝母亲去世,这一年是1614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二年,或者说:《红楼梦》一书所隐写的历史应该是从这一年正式开始的,虽然之前有甄士隐和贾雨村以及“通灵宝玉”的故事,但那些还都不是正式的历史,只是个铺垫。但却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时间起点!
  综合全书的角度来看,小说的主要部分的故事应该发生在万历皇帝和泰昌皇帝去世之后,也就是权臣魏忠贤大权独揽的天启年间,因为我们现在知道王熙凤是在影射天启朝的魏忠贤,所以她在前八十回中的戏非常多,给人的印象也相当深刻!这都是天启朝的特点。而书中的故事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八十回后应该会逐渐进入到崇祯朝,为什么呢?因为根据前面的伏笔我们可以知道:王熙凤在八十回以后死了,而她所影射的魏忠贤就是在崇祯皇帝登基以后“哭向凤阳事更哀”的,自然是指从这个时候起小说所影射的时间进入到了崇祯朝,我相信这个时候黛玉开始管家了,也象征着朱由检成为了皇帝开始管理国家。而后来黛玉“玉带林中挂”上吊而死,这是在影射崇祯之死的史实,最后就是贾府家破人亡,这也影射着大明灭亡。
  于是我们惊奇地发现:《红楼梦》中的故事应该是在重点隐写的是明末启和崇祯朝的历史!也说明《红楼梦》中所隐写的历史是基本按着明末的时间顺序的进行的,朝代的先后顺序很明确,类似于“编年史”。也就是说可以从书中看出比较写实的时间脉络来,但也会因为表面故事的需要对其中的一些时间进行调整,或者因为“增删五次”的原因又强行增加了一些情节打乱了正常的时间顺序,但从大的框架上来看,这个时间主线是没有问题的,也可能书中还应该有南明时期甚至可能清初历史的影射,但都不会是重点。
  这也让我们忽然明白:之所以八十回以后的内容没有流传下来,是因为后面的故事隐写着大明亡国的历史,应该是太露骨、太明显了,而这段历史肯定是暴力血腥、打打杀杀、异常惨烈,我们从前八十回的内容和批语里就已经可以领悟到一些后面火爆的场面了:贾家“家亡人散各奔腾”、“忽喇喇似大厦倾”、“树倒猢狲散”、“白骨如山”,这样的内容谁都可以看出其中反清的意思来,在清朝的时候流传的风险性极大,所以此书才只能流传前八十回。

  (我的新浪博客将此贴中零碎登出来的文字进行了整理,欢迎大家前去围观: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我们现在看到书中的是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的内容,主要应该都是影射发生在天启年间的故事,有点像世外桃源一样。即使是这样,从大约五十四回以后,仔细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故事的风格慢慢发生了变化,贾府内部开始渐渐危机四伏,各类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开始激化,愈演愈烈,大有山雨愈来风满楼之势,在第六十二回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就已经让人感觉情况不妙了: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从此以后,我们发现贾家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不再有小说上半部分那么出手大方,不但王熙凤一天到晚为了贾府的开销发愁,还经常当东西,而且居然闹到了开始打起贾母的财产主意的地步,甚至连吃饭都出了问题!在第七十五回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因见伺候添饭的人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王夫人忙回道:“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贾母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众人都笑起来。
  居然这么大的贾家吃起饭来都开始这么算计了,那普通人家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就可以想而知了!可见贾家大有末世的征兆。到了第七十七回一开始的时候,作者居然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王夫人在家里找人参:
  因用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取时,翻寻了半日,只向小匣内寻了几枝簪挺粗细的。
  于是让人到处找,番来覆去找也没找到好的来,于是只好向贾母要了些,之后周瑞家的、王夫人和宝钗又围绕人参有一大段的描述,能看出王夫人当时很无耐的样子,给人感觉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呀!以前的贾家什么时候会因为人参发愁呢?可现在居然连像样的人参都找不到!这些都应该是后回家败的伏笔,也应该是历史真实的影射,科学家研究显示:明朝末年的时候地球处于“小冰河期”,并且持续了好几十年,气候异常,尤其北方地区农业严重歉收,再加上很重税收,导致民变四起,这是大明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第五十三回里,乌进孝讲述的遭灾的那一段,应该就是当时那个“小冰河期”的情况的描写:

  (我的新浪博客将此贴中零碎登出来的文字进行了整理,欢迎大家前去围观: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