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没想到莺儿果然不负众望,就象在第八回里故意在宝玉面前提起金锁一样,现在她又借打络子的机会当宝玉的面说宝钗的好话,积极配合主子的工作,真正做到了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我们看看莺儿是怎么说的: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他道:“好处在那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他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
  宝钗在外头这一嗓子把二人的对话打断了,可奇怪的是宝钗为什么说“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两个人一直在聊天呀?可能是宝钗担心莺儿说出自己见不得人的隐私来,怕莺儿在跟宝玉咬耳朵,要不说现在的女人都说:“防火、防盗、防闺蜜”呢!
  莺儿还在聊天过程中告诉宝玉自己的原名叫“黄金莺”,大家注意,她的名字中也有个“金”字!这使她所代表的身份一下子就暴露了出来。而宝钗以莺儿打络子为借口找到了来怡红院见宝玉的理由,并对莺儿的工作进行了指导,不但提高了自己在宝玉面前“曝光率”,还可以将自己的真正目的隐于无形之中,实在是妙不可言!这让我想起了钱钟书在《围城》里说过的那句名言:
  女人不肯花钱买书,这大家都是知道的。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这是什么道理?借了是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这是男女恋爱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没想到宝钗在三百多年前就深谙此道,而且早已付诸实践!宝钗还借机跟袭人开玩笑,多次找她聊天,使之成为自己的可靠的内线,看样子宝钗的计划进展得很顺利。
  宝玉长得天生俊美,生了一副好皮囊,肯定是“少女杀手”那个级别的,连恨宝玉恨得牙根痒痒的赵姨娘都承认这一点,在第二十五回里她这样说过:
  “也不是有了宝玉,竟是得了活龙。他还是小孩子家,长的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也还罢了。”
  从表面上来看,宝钗这样一个妙龄少女对“长的得人意儿”宝玉生情而主动帮他做活计也是正常的,可本书不是一般的三角恋的故事,因为宝钗象征着满清,她打宝玉的主意也就是象征着满清再打大明皇权和江山的主意,那问题就严重了!作者把这一史实用宝钗想勾引宝玉来形容,的确很有创意、也很有想象力!难为他们怎么想出来的?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那宝钗与黛玉争夺宝玉的较量是怎么开始的呢?应该是从第四回的薛家进京时算起,也就是说宝钗进贾府以后正式开始的,那宝钗进贾府如果真的象征着满清开始与大明争夺皇权,能不能与真实的历史事件对就上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当然可以,而且这又是我的一个重大发现!不过我们需要对那段历史时期结何书中的情节的大背景进行毕竟的分析。
  我们首先看第四回里,虽然作者给宝钗一家进京、进贾府找了几个理由,但给人的感觉比较很牵强,因为不能很好的解释从此以后宝钗为什么要在贾府一住几年不走的根本原因,而宝钗参加候选的事作者再也不提了。在第四回里是这样写的: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这三个理由都只是书中表面的故事,所以大家不要太纠缠于其中,否则非要研究宝钗候选的前因后果,肯定是死路一条,那样看书就太死脑筋了,因为“宝钗候选”本身就是一个烟幕弹,估计后来作者都忘了,所以我们就不要太认真,我们要时刻思考书中的反面故事才成。如果宝钗真的是在象征满清,那宝钗进贾府会影射什么史实呢?
  从历史上看,满清与大明一直以来的交往就不是很愉快,满清是个很落后的文明,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性格彪悍生猛,不按规矩办事,不按常理出牌,屡屡挑起与大明的事端。大明所在的中原地区是个风水宝地,物产丰富,农业发达,人民富裕,而东北地区就差多了,再加上那段时期气候异常,出现著名的“小冰河期”,所以满人与其老老实实耕作狩猎,不如组团到明朝地盘里去抢东西,方便快捷不说,而且非常刺激,还锻炼了身体,结果却搞得汉人鸡犬不宁。
  在《满清前纪》里记载着: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叫王杲,他经常带领的一伙人抢掠明朝人的牲畜,明朝为了求安宁,于是在抚顺开市贸易。王杲于是开始做马的生意,他供应的贡马多“羸弱”,可明朝都给好价钱。明朝的朝贡互市就是这样了,“厚往薄来”,实际上就是经济援助,让他们尽量别闹事。为什么呢?因为与满清相比之下大明的文明程度要高得多,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明朝打仗所需要的花费就很大。于是明政府采用了“绥靖政策”,不想养虎为患,而且后患无穷!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jcy37951 7316楼 2014-05-30 06:18:45
  作者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曹雪芹”的名字入手。曹雪芹,应该是清初的明朝遗老,本姓朱,“雪",有报仇雪恨的意思,也通“血”。“芹”,一种是作者的谦称,也通“清”。综合起来,两个意思,一是说对清朝不满,要报仇雪恨;二是红楼梦成书不易,是自己血泪的结晶。
  不知楼主认同与否?
  -----------------------------
  @V哥掰谎 7317楼 2014-05-30 06:54:15
  这个我以前猜过,在QQ群里大家还笑话说“朱血清”听起来象是来到了兽医站!感觉只是说服力差些,肯定会有不少人不认同。不过我忽然想到,不知道“芹”字在全国各地的方言中是怎么个发音?哪位指点一下?尤其是江苏,山东,山西,湖北一代的?
  -----------------------------
  @meilinxiaobai 9682楼 2014-06-11 00:03:34
  我们太仓芹菜的发言就是金菜啊。。。金字第二声。
  -----------------------------
  这个太重要了!结合一下“金簪雪里埋”,仿佛应该是有关联的!
  @路过808 9688楼 2014-06-11 02:03:58
  绛珠草是红楼中编出来的仙草名,却隐藏着红楼最大的秘密... 其实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林黛玉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了:绛是红色指代“朱”这是楼主已指出的了,但是“珠”字才更有意思,王朱,即姓朱的封过王的人... 最有可能是信王朱由检... 所以绛珠草代替什么人是显而易见的事...
  -----------------------------
  你分析得很有道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