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从前八十回整体上来看,书中的几个主要角色的身上都自己的“副”,关于这一点读者很早就有所察觉,其实在第八回有这样一条批语说得非常清楚:
  〖甲戌双行夹批:奶母之倚势亦是常情,奶母之昏愦亦是常情。然特于此处细写一回,与后文袭卿之酥酪遥遥一对,足见晴卿不及袭卿远矣。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真真不假。〗
  这条批语说明“主副”说并非是我的杜撰,而且批书人特意给我们点出来两个最明显的、也是最有名的“主副”组合来:黛玉与晴雯,宝钗与袭人。
  作为“黛玉之副”的晴雯,她的身上有很多黛玉的影子,所以书中指明两个人长得很像,在第七十四回里王夫人是这样说晴雯的:
  “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
  两个人不得长得像,连脾气都像,也都很刻薄尖酸,都跟宝玉吵过架,但又都与宝玉关系很好,而且两个人都得过病,宝玉对她们俩个都非常有感情。在第六十三回的开夜宴里,黛玉抽的签上面画着一枝芙蓉,而晴雯死后宝玉为她做了《芙蓉女儿诔》;晴雯之死也是在影射黛玉早亡,作者用了非常奇妙的幻笔。将晴雯和黛玉两个人巧妙地影射到一起,人们相信黛玉之死应该与晴雯之死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也就是说作为“副”的晴雯之死是“主”的黛玉的伏笔。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古今中外唯一无二的“主副”影射的手法呢?我觉得可能是隐写历史的需要,也可能是作者担心八十回以后的作者无法流传,所以把这些“主”在后回的故事提前在“副”的身上变着花样地演绎一遍,也就是让我们在没有看到真正结局的情况下也能大致体会出一点后面味道了。或者也许根本就是作者酷爱使用伏笔这一手法,因为深受《推背图》思想的影响,而且将这种手法用得如火纯青,甚至也有些走火入魔了。同时也让人感觉作者的思想里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认为大明亡国也是个历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为也。原作吴梅村在他创作的戏剧《临春阁》第三出智胜和尚说:
  “俺观江南王气将终,众生劫因已至”!
  在吴梅村的另一部作品《通天台》第一出沈炯说:
  “只是兴亡大事,理数昭然。”
  这些都是在说王朝的更替是天意。其实“主副”之间虽然有很多地方很象,但又不是绝对的象,而是似是而非,象又不象,不是简单的山寨一把,而是有一定的层次感和“代差”感,至少给人感觉她们应该是一类人,很多地方可以类比,这种象也只是粗线条的,绝不等同。
  我忽然想到:既然《红楼梦》一书隐写的是明亡的历史,也就是说书中的主要人物在历史上都是有原型的,但这些角色跟历史上的原型又不是百分之百地对应,也是似是而非,让人能领悟到其中的某种影射关系,比如黛玉的丧母的经历和性格非常象儿时的朱由检,但两个人的性别又根本不一样,身份地位也都不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主副”关系,历史上真实的原型是“主”,而书中的这些“主”的角色又是历史原型的“副”!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gimm)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