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希真
大历初,锺陵客崔希真,家于郡西。善鼓琴,工绘事,好修养之术。二年十月初朔夜大雪,希真晨出门,见一老人,衣蓑戴笠,避雪门下。崔异之,请入。既去蓑笠,见神色毛骨,非常人也,益敬之。问曰:“家有大麦面,聊以充饭,叟能是乎?”老父曰:“大麦受四时气,谷之善者也。能沃以豉汁,则弥佳。”崔因命家人具之。间又献松花酒。老父曰:“花涩无味。某野人也,能令其醇美。”乃于怀中取一丸药,色黄而坚。老人以石碎之,置于酒中,则顿甘美矣挂素上,如有所涂,瞬息而罢。崔少顷具馔献,受而不辞。崔后入内,出已去矣。遂践雪寻迹,数里至江,入芦洲中,见一大船,船中数人,状貌皆奇,而樵客在侧。甚人顾笑曰:“葛三乃见逼于伊人。”回谓崔曰:“尊道严师之礼,不必然也。”崔拜而谢之。归视幄中,得图焉。有三人二树一白鹿一药笈,其二人盖方外之状,手执玄芝采药者;一仙;树似柏皆断;笈为风雨所败。枯槁之状,根相连属,皆非常意所及。后将图并丸药,诣茅山,问李涵光天师。天师曰:“此真人葛洪第三子所画也。”李君又曰:“写神人形状于朽木之下,意若得道者寿过松柏也。其药乃千岁松胶也。”(出《原化记》)
【译文】
唐代宗大历初年,钟陵郡西住着一位叫崔希真的人。他善于弹琴,精于绘画,又喜欢修养道术。大历二年十月初一夜里下大雪。崔希真早晨出门,看见一位老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门下避雪。崔希真感到奇怪,就请他进来。老人脱去蓑衣,摘下竹笠之后,看他的精神长相,不是个平常人。崔希真对老人更敬重了。他问老人说:“我家里有大麦面,我靠它当饭吃,你老人家能吃这种东西吗?”老头说:“大麦受四时之气,是谷物之中较好的,能浇上一点豉汁,就更好。”崔希真就让家人备饭。备饭其间又献上松花酒。老头说:“这种花酒涩而无味。我是个野人,能让它变得醇美。”于是老人从怀里取去一丸黄色的挺坚硬的药来。
用石头把它捣碎,放到酒里,酒就立时变得甜美了。老人又把几丸送给崔希真。崔希真打听这是什么药,老人笑而不答。崔希真进到屋里,从窗子偷偷地看,见老头在帏幄前挂的白绢上涂抹什么,很快就结束了。崔希真不一会儿献上饭食,老人没有推辞就吃起来。崔希真后来又进到屋里,再出来的时候老人已经走了。于是崔希真踏着雪寻找老人的踪迹。走了几里,来到江边,走进长满芦苇的江渚中,看见一条大船,船上有几个人,相貌都很奇特。那个打柴的就站在一边。那人回头笑着说:“葛三是被这个人逼住了!”又回身对崔希真说:“就是尊道严师的礼节,也不必这样!”崔希真下拜致谢。他回去到帏幄中一看,得到一张图。图上有三个人、两棵树、一只白鹿一个药箱。其中两个人是世外异人的样子,手拿玄芝的采药人。一位是仙人。画上的树象柏树,枝干全都折断。药箱被风雨吹打得样子很枯槁。树根连在一起。画上的一切都不是平常可能想到的。后来他拿着图和丸药到茅山,向李涵光天师请教。天师说:“这是仙人葛洪的三儿子画的。”李天师又说:“在朽木下画神仙的形象,意思是,得道成仙的人,寿比松柏还长。那药就是千年松的松胶。”
韦老师
嵩山道士韦老师者,性沉默少语,不知以何术得仙。常养一犬,多毛黄色,每以自随。或独坐山林,或宿雨雪中,或三日五日至岳寺,求斋余而食,人不能知也。唐开元末岁,牵犬至岳寺求食,僧徒争竞怒,问何故复来。老师云:“求食以与犬耳。”僧发怒慢骂,令奴盛残食,与乞食老道士食。老师悉以与犬。僧之壮勇者,又慢骂,欲殴之。犬视僧色怒。老师抚其首。久之,众僧稍引去。老师乃出,于殿前池上洗犬。俄有五色云遍满溪谷。僧骇视之,云悉飞集池上。顷刻之间,其犬长数丈,成一大龙。老师亦自洗濯,服绡衣,骑龙坐定,五色云捧足,冉冉升天而去。僧寺作礼忏悔,已无及矣。(出《惊听录》)
【译文】
嵩山道士韦老师,性情沉默,少言寡语,不知他凭着什么样的道术成了神仙。他曾经养了一只狗,是黄色的,毛很多,常常让它跟在身边。他有时候独自坐在山林里,有时候宿在雨雪之中,有时候每隔三天五天就到嵩山上的寺里去,要剩饭吃。人们不知道他的行踪。唐玄宗开元末年,他牵着狗到山上的寺里要饭吃,和尚们生气地辱骂他,
责问他为什么又来。韦老师说:“我要饭喂狗而已。”和尚让奴仆盛剩饭给要饭的老道士吃。韦老师全喂了狗。有一个健壮胆大的和尚又大骂,想打韦老师。那狗见了和尚的表现也生气了,韦老师抚摸它的头安慰它,过了一会儿,和尚们渐渐走了,韦老师这才从寺里出来,在殿前的水池里洗那只狗。顷刻间有五色云布满山谷。和尚们吃惊地看着这些云。云彩全都飞来集中在水池之上。顷刻之间,那只狗长成几丈长,成为一条大龙。韦老师也自己洗净身体,穿绸子衣服,骑到龙背上坐好,五色云捧着他们,慢慢地升到天上去了。僧寺里举行仪式表示忏悔,已经来不及了。
麻阳村人
辰州麻阳县村人,有猪食禾,人怒,持弓矢伺之。后一日复出,人射中猪,猪走数里,入大门。门中见室宇壮丽,有一老人,雪髯持杖,青衣童子随后,问人何得至此。人云“猪食禾,因射中之,随逐而来。”老人云:“牵牛蹊人之田而夺之牛,不亦甚乎。”命一童子令与人酒饮。前行数十步,至大厅,见群仙,羽衣乌帻,或樗蒲,或奕棋,或饮酒。童子至饮所。传教云:“公令与此人一杯酒。”饮毕不饥。又至一所,有数十床,床上各坐一人,持书,状如听讲。久之却至公所。公责守门童子曰:“何以开门,令猪得出入而不能知。”乃谓人曰:“此非真猪。君宜出去。”因命向童子送出。人问老翁为谁。童子云:“此所谓河上公,上帝使为诸仙讲《易》耳。”又问君复是谁。童子云:“我王辅嗣也,受《易》已来,向五百岁,而未能通精义。故被罚守门。”人去后,童子蹴一大石遮门,遂不复见。(出《广异记》)
【译文】
辰州麻阳县有一位村民,因为有一头猪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很生气,就拿着弓箭等在那里。后来有一天猪又来了,这人射中了那猪。猪跑出几里,走进一家大门。门里的屋宇很壮丽。有一位老人迎出来。这老人的胡须雪白,拄着拐杖,青衣童子跟在他身后。他问村民为什么能到这里来。村民说,猪吃了他的庄稼,他射中了猪,追猪追到这里来。
老人说:“有人牵牛走路踩了地里的禾苗,就把人家的牛抢去,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老人让一个童子给这个人酒喝。往前走了几十步,来到一个大厅,看到一群仙人。仙人们穿着羽毛衣服,戴着黑色头巾。有的在玩牌,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喝酒。童子走到喝酒的地方,说道:“老人让给这个人一杯酒喝。”这个人喝了一杯酒之后,就不觉得饿了。又来到一个地方,有几十张坐榻,每张坐榻上都坐着一个人,每人拿着书,样子像在听讲。过了一会儿,又回到老人那地方。老人责备守门的童子说:“你为什么开门,让猪跑进跑出还不知道?”于是对村民说:“这不是真猪,你应该出去了。”于是就让童子把这个人送出去。这个人问那老头是谁,童子说:“这是河上公,上帝派他来给神仙们讲《易经》。”又问童子是谁,童子说:我叫王辅嗣,学习《易经》快五百年,而没有能理解精通它的要义,所以被罚在这里守门。这个人走后,童子踢一块大石头挡上门,就再也看不见猪来吃庄稼了。
大历初,锺陵客崔希真,家于郡西。善鼓琴,工绘事,好修养之术。二年十月初朔夜大雪,希真晨出门,见一老人,衣蓑戴笠,避雪门下。崔异之,请入。既去蓑笠,见神色毛骨,非常人也,益敬之。问曰:“家有大麦面,聊以充饭,叟能是乎?”老父曰:“大麦受四时气,谷之善者也。能沃以豉汁,则弥佳。”崔因命家人具之。间又献松花酒。老父曰:“花涩无味。某野人也,能令其醇美。”乃于怀中取一丸药,色黄而坚。老人以石碎之,置于酒中,则顿甘美矣挂素上,如有所涂,瞬息而罢。崔少顷具馔献,受而不辞。崔后入内,出已去矣。遂践雪寻迹,数里至江,入芦洲中,见一大船,船中数人,状貌皆奇,而樵客在侧。甚人顾笑曰:“葛三乃见逼于伊人。”回谓崔曰:“尊道严师之礼,不必然也。”崔拜而谢之。归视幄中,得图焉。有三人二树一白鹿一药笈,其二人盖方外之状,手执玄芝采药者;一仙;树似柏皆断;笈为风雨所败。枯槁之状,根相连属,皆非常意所及。后将图并丸药,诣茅山,问李涵光天师。天师曰:“此真人葛洪第三子所画也。”李君又曰:“写神人形状于朽木之下,意若得道者寿过松柏也。其药乃千岁松胶也。”(出《原化记》)
【译文】
唐代宗大历初年,钟陵郡西住着一位叫崔希真的人。他善于弹琴,精于绘画,又喜欢修养道术。大历二年十月初一夜里下大雪。崔希真早晨出门,看见一位老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门下避雪。崔希真感到奇怪,就请他进来。老人脱去蓑衣,摘下竹笠之后,看他的精神长相,不是个平常人。崔希真对老人更敬重了。他问老人说:“我家里有大麦面,我靠它当饭吃,你老人家能吃这种东西吗?”老头说:“大麦受四时之气,是谷物之中较好的,能浇上一点豉汁,就更好。”崔希真就让家人备饭。备饭其间又献上松花酒。老头说:“这种花酒涩而无味。我是个野人,能让它变得醇美。”于是老人从怀里取去一丸黄色的挺坚硬的药来。
用石头把它捣碎,放到酒里,酒就立时变得甜美了。老人又把几丸送给崔希真。崔希真打听这是什么药,老人笑而不答。崔希真进到屋里,从窗子偷偷地看,见老头在帏幄前挂的白绢上涂抹什么,很快就结束了。崔希真不一会儿献上饭食,老人没有推辞就吃起来。崔希真后来又进到屋里,再出来的时候老人已经走了。于是崔希真踏着雪寻找老人的踪迹。走了几里,来到江边,走进长满芦苇的江渚中,看见一条大船,船上有几个人,相貌都很奇特。那个打柴的就站在一边。那人回头笑着说:“葛三是被这个人逼住了!”又回身对崔希真说:“就是尊道严师的礼节,也不必这样!”崔希真下拜致谢。他回去到帏幄中一看,得到一张图。图上有三个人、两棵树、一只白鹿一个药箱。其中两个人是世外异人的样子,手拿玄芝的采药人。一位是仙人。画上的树象柏树,枝干全都折断。药箱被风雨吹打得样子很枯槁。树根连在一起。画上的一切都不是平常可能想到的。后来他拿着图和丸药到茅山,向李涵光天师请教。天师说:“这是仙人葛洪的三儿子画的。”李天师又说:“在朽木下画神仙的形象,意思是,得道成仙的人,寿比松柏还长。那药就是千年松的松胶。”
韦老师
嵩山道士韦老师者,性沉默少语,不知以何术得仙。常养一犬,多毛黄色,每以自随。或独坐山林,或宿雨雪中,或三日五日至岳寺,求斋余而食,人不能知也。唐开元末岁,牵犬至岳寺求食,僧徒争竞怒,问何故复来。老师云:“求食以与犬耳。”僧发怒慢骂,令奴盛残食,与乞食老道士食。老师悉以与犬。僧之壮勇者,又慢骂,欲殴之。犬视僧色怒。老师抚其首。久之,众僧稍引去。老师乃出,于殿前池上洗犬。俄有五色云遍满溪谷。僧骇视之,云悉飞集池上。顷刻之间,其犬长数丈,成一大龙。老师亦自洗濯,服绡衣,骑龙坐定,五色云捧足,冉冉升天而去。僧寺作礼忏悔,已无及矣。(出《惊听录》)
【译文】
嵩山道士韦老师,性情沉默,少言寡语,不知他凭着什么样的道术成了神仙。他曾经养了一只狗,是黄色的,毛很多,常常让它跟在身边。他有时候独自坐在山林里,有时候宿在雨雪之中,有时候每隔三天五天就到嵩山上的寺里去,要剩饭吃。人们不知道他的行踪。唐玄宗开元末年,他牵着狗到山上的寺里要饭吃,和尚们生气地辱骂他,
责问他为什么又来。韦老师说:“我要饭喂狗而已。”和尚让奴仆盛剩饭给要饭的老道士吃。韦老师全喂了狗。有一个健壮胆大的和尚又大骂,想打韦老师。那狗见了和尚的表现也生气了,韦老师抚摸它的头安慰它,过了一会儿,和尚们渐渐走了,韦老师这才从寺里出来,在殿前的水池里洗那只狗。顷刻间有五色云布满山谷。和尚们吃惊地看着这些云。云彩全都飞来集中在水池之上。顷刻之间,那只狗长成几丈长,成为一条大龙。韦老师也自己洗净身体,穿绸子衣服,骑到龙背上坐好,五色云捧着他们,慢慢地升到天上去了。僧寺里举行仪式表示忏悔,已经来不及了。
麻阳村人
辰州麻阳县村人,有猪食禾,人怒,持弓矢伺之。后一日复出,人射中猪,猪走数里,入大门。门中见室宇壮丽,有一老人,雪髯持杖,青衣童子随后,问人何得至此。人云“猪食禾,因射中之,随逐而来。”老人云:“牵牛蹊人之田而夺之牛,不亦甚乎。”命一童子令与人酒饮。前行数十步,至大厅,见群仙,羽衣乌帻,或樗蒲,或奕棋,或饮酒。童子至饮所。传教云:“公令与此人一杯酒。”饮毕不饥。又至一所,有数十床,床上各坐一人,持书,状如听讲。久之却至公所。公责守门童子曰:“何以开门,令猪得出入而不能知。”乃谓人曰:“此非真猪。君宜出去。”因命向童子送出。人问老翁为谁。童子云:“此所谓河上公,上帝使为诸仙讲《易》耳。”又问君复是谁。童子云:“我王辅嗣也,受《易》已来,向五百岁,而未能通精义。故被罚守门。”人去后,童子蹴一大石遮门,遂不复见。(出《广异记》)
【译文】
辰州麻阳县有一位村民,因为有一头猪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很生气,就拿着弓箭等在那里。后来有一天猪又来了,这人射中了那猪。猪跑出几里,走进一家大门。门里的屋宇很壮丽。有一位老人迎出来。这老人的胡须雪白,拄着拐杖,青衣童子跟在他身后。他问村民为什么能到这里来。村民说,猪吃了他的庄稼,他射中了猪,追猪追到这里来。
老人说:“有人牵牛走路踩了地里的禾苗,就把人家的牛抢去,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老人让一个童子给这个人酒喝。往前走了几十步,来到一个大厅,看到一群仙人。仙人们穿着羽毛衣服,戴着黑色头巾。有的在玩牌,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喝酒。童子走到喝酒的地方,说道:“老人让给这个人一杯酒喝。”这个人喝了一杯酒之后,就不觉得饿了。又来到一个地方,有几十张坐榻,每张坐榻上都坐着一个人,每人拿着书,样子像在听讲。过了一会儿,又回到老人那地方。老人责备守门的童子说:“你为什么开门,让猪跑进跑出还不知道?”于是对村民说:“这不是真猪,你应该出去了。”于是就让童子把这个人送出去。这个人问那老头是谁,童子说:“这是河上公,上帝派他来给神仙们讲《易经》。”又问童子是谁,童子说:我叫王辅嗣,学习《易经》快五百年,而没有能理解精通它的要义,所以被罚在这里守门。这个人走后,童子踢一块大石头挡上门,就再也看不见猪来吃庄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