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楼上的云卷云舒
首先,对于8南北朝鲜时用了棒子这个词汇伤害到国内朝族同胞的感情向你以及所有的朝鲜族同胞表示歉意
其次,我想解释下棒子是什么,我为什么这样用了,
1905年,日本人占据了朝鲜半岛
并对朝鲜开始了长达四十余年的殖民统治。
日本占据朝鲜半岛后。没有足够的人力管理
于是就招收了很多朝鲜人参加殖民政府的警察部队
由于日本人对朝鲜人的不信任,他们没有给这些警察配备武器
于是这些警察媒人手持一柄大棒上街,维持社会秩序
当时,只要有朝鲜人反对日本,这些警察就用手中的大棒狠狠的打
当时有个西班牙记者拍下了这个画面,
并且在泰晤士报和欧洲一些刊物上发表
于是西方人(准确的说是英国人)就给朝鲜人取了个外号,
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拿着棒子的野蛮人”
后来日军侵华,带着征用的朝鲜兵,
这些人对付中国人和鬼子一个样
我们也就沿用西方人的叫法,说他们是高丽棒子了
这种称呼用来称呼整个民族确实是不恰当的
准确的说,应该特指那些为虎作伥,恩将仇报的人
无论对北朝鲜,还是南朝鲜
我的确是没有好感
关于南朝鲜,原因相信不用多说大家也都知道了
关于北朝鲜,只想说一件事,
在朝鲜,人们普遍认为是金日成领导他们打败了美国人
一个近万平米的朝鲜战胜纪念馆,
只有区区三进是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根据我们这边的统计,在朝鲜战争中
有183108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
这十八万人其中有七成人不到三十岁
这些十几万军人大多安葬在朝鲜
当时我们政府拨出专款,在朝鲜修建了八处烈士陵园
他们自己也修建了700多个志愿军墓地
可是到现在,只有一个埋葬了134名志愿军先烈的桧仓陵园保留完整
除了几个著名的墓地,有我们这边的人每年过去祭扫
其他的墓地,几十年来也没人看过
更别说祭扫。。。。。
中国人是恩怨分明的民族
即使当年中苏交恶,苏联志愿军的墓地
年年都会国人去祭扫
不会因为现在而否定过去
所以我不想掩饰对这两个国家的厌恶
对于国内的朝鲜族同胞造成的不快
我再次在这里表示歉意
对不起,我在心里没有把朝鲜族
和南朝鲜北朝鲜人联系在一起
关于中朝划界的问题
我在后面,会做个详细的说明
韩国人也好,朝鲜人也好,
在篡改历史上,真是异曲同工
一个美化侵略,一个美化历史,往自己脸上贴金
我们可以堂堂正正抗议日本人修改教科书
却没有办法抗议朝鲜人修改他们的“历史”
对于日本写的比较多
因为对日本大家是心里有数的,有多恶劣龌龊大家都知道
所以我想从不同角度让大家了解更全面
对于朝鲜,我感觉很无可奈何
对于仇人,战场上见面可以给他一刀就算了
那这样的“朋友”呢?
我想心里的“怨念”是在所难免的
补充说明
由于韩国方面还陆续有发现志愿军遗骨交还到朝鲜方面
所以目前来说,朝鲜共有六十二处志愿军墓地
二百四十三个合葬墓
网上流传破坏烈士墓一说也是不实的
只是合并,迁徙,合葬
中朝边界问题以及朝鲜族从何而来
明朝和朝鲜李朝建交最开始
两国的边界就是明确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河
直到清朝,这一认定,两国也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而长白山的天池,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三江源头
鸭绿江,图们江中游以下,河宽水深,因而边界分明
但图们江上游快到源头一带,河多而水浅,边界不清楚
所以总有边民越境来去,为了解决边界问题
1712年,康熙皇帝命令武将穆克和朝鲜方的史朴权和李善溥赴长白山查边
到长白山顶分水岭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源头勘察立碑
这次勘界过程,是个问题多多的勘界,
也由此留下了个遗祸至今的间岛问题
首先,朝鲜方面派出的两个官员年老体弱,
根本爬不上山,只派出了手下和翻译前去
其次,穆克是个武夫,根本不懂什么勘界,也找不到两江正源
于是,就委托了朝鲜官员,这对我方是很不利的
长白山对于满族来说,是圣山龙脉
而长白山本身又是宝山,
有很多珍贵的药材什么的
满清政府害怕挖人参,猎捕的人们挖断了龙脉
因此,从1762年开始,
清朝对东北才去了封禁的政策
严禁进入长白山,自然作为两江源头的地区
更是封禁的重中之重
后来,满清政府发现长期的封禁政策
让东北地广人稀,会有边境问题
事实也正是如此
1860年到1870年,
朝鲜的北部遭遇了严重的天灾
失去生计的朝鲜人开始冒着危险渡过鸭绿江,图们江
而到对岸的辽宁,吉林开垦荒地,维持生活
这种生活虽然辛苦,却也能吃上饭
于是越来越多的朝鲜人迁徙到此
感觉到危机的清政府开始实行移民政策
让汉人迁移到此地耕作生活
同时,也没有驱逐已经在此垦荒的朝鲜人
只要按照当时的政策“易服雉发”入中国籍
就可以按中国人的待遇纳租耕地
并且把这些情况通报给当时的朝鲜政府
当时的朝鲜国王,
要求清廷“刷还”在中国开荒的朝鲜族人
但这些以已经生活安稳的朝鲜人不愿意再回国
于是朝鲜国王就借机说,
豆满江(也就是我们说的图们江)
说豆满江和图们江是两江,不是一江,
把中国延边的海兰江说是图们江
这一主张一出,
看见一江之隔的同胞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
更多的朝鲜人移居到中国的延边
这也是现在间岛问题的由来
1885年,双方决定重新共同勘界
但却意见分歧,没能达成共识
两年之后,中朝进行了第二次勘界
结果多次谈判协商后,得到了下面的结论
第一,
关于江的名字,土门,图们,豆满是一江的不同发音,
图们江是中朝界河,江北为中国,江南为朝鲜
第二,
关于江流,图们江从茂山以东到入海口,河宽水深,界限清楚,不必重新勘界
第三,
关于图们江上游,茂山以西至石乙水、红土山水合流处,
双方共同“逐段考订,并无他疑”。
至此,唯一没有解决的就是图们江的正源问题,
中方主张以石乙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此划界
而朝方则力主以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
这一争执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朝鲜方面拒绝继续谈判
这种状态持续了很多年,朝鲜不谈,清政府也没有精力谈;额
这一次勘界最终还是没有得到结果
接下来甲午海战,清政府废除和朝鲜的宗藩关系
和当时和俄国人打得火热的朝鲜国王
也想趁火打劫,全盘推翻已经勘定的界限
并且主张图们江以北,
也就是今天的朝鲜族自治区延边地区
也是朝鲜的领土,双方争执不下
勘界也因为日俄战争爆发而中止
日俄战争以后,朝鲜就成了日本人的殖民地了
于是这边界之争,
从中朝之间的谈判变成了中日之间的谈判
%1906年11月18日,
朝鲜参政大臣朴斋纯致函朝鲜统监伊藤博文,
说要求日本人派人去延边保护朝鲜居民
日本人当然是正中下怀,
可是考虑到各方面的关注和影响
就在延边建立了一个朝鲜的暂住机构
并且炮制了所谓的“间岛事件”,
声称中朝边界不清楚
间岛归属未定,要保护朝鲜那些垦荒的居民
非法入侵中国的延边
(残酷的棒子之名,也正是由此而起
日本人的走狗朝鲜警察就是这样用大棒保护离开故土求生的朝鲜人民)
到了1909年,中日签订了间岛条约,
我们又失去了不少土地
而下一次的勘界,是五十多年后的新中国时期
六十年代的那次勘界,是一次很让人纠结的勘界
由鸭绿江和图们江分界的部分好说
而合川中间的岛屿,
以及没有河川分界线的长白山天池的划分
却是个大问题
1963年3月开始进行了大约6个月的勘界考察
最后确定了包括长白山在内的1334公里的全部边界地区分界线
并且在1964年 3月20日签订了《中朝边界议定书》
按照这份边界议定书
在长白山天池上
两国的边界划定为 围绕天池的山脊
西南方的2520高地和2664米高地(青石峰、中国山峰)之间开始
向东北方划直线分割天池到2628米高地和2680米高地(天门峰,中国山峰)之间。
这样,天池全部面积的54.5%属于朝鲜,而中国只拥有45.5%的面积。
并且从上述划分天池分界线的两边起点开始分别连接鸭绿江、图们江上游相遇的地点,
就确定了长白山一带的边界,而这样的分界线
和我们以前主张的长白山定界碑为基准的划分
显然是对朝鲜非常有利
而在此之前不管是清朝还是民国
长白山的天池是整体都在我方的境内
不能不说朝鲜方的不懈努力,
金太阳的煽情演说
当然也是考虑到了我方朝鲜族人民的感情问题
让毛爷爷和其他领导人在这问题上作出了让步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可以在论坛上常常看到JY们对毛出卖了半个长白山的攻击
要知道直到五十年代的我国地图
长白山主峰和天池,还全部在我国境内
可笑的是韩国竟然宣称
长白山是他们的,朝鲜人为了得到中国的抗美援朝
而出卖了长白山的一半
不能不说是颠倒黑白的极致
关于我国境内的朝鲜族同胞
大部分是1860年开始的不断向我国延边迁徙的朝鲜移民
他们和中国人民一起生活,共同战斗
抵抗日本侵略者
和那些向同胞挥舞棒子的棒子们
又怎么能算一国的呢
我们以一个大国的胸怀接纳了朝鲜族同胞
朝鲜族同胞也在建国以来奉献了他们的忠诚
李红光,黄玉清,马德山,朴吉松这些都是朝鲜族的抗日英雄
他们和那些当日本人走狗欺负同胞的朝鲜人
又有哪一点可以相提并论一起说?
“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光
朝鲜族同胞已经和我们汉族同胞没有什么区别
虽然和朝鲜韩国拥有相近的血缘甚至文字
可是中国才是他们的第一姓氏
民族只是这姓氏之后的注解
@水溶C10000
恩,我不得不说,水溶mm,你赢了
你的风度让“满遗”这个过分的词都变得有爱了,不再刺眼
或者交流的乐趣就在于此吧
我们因为沟通而了解,进而更加体谅彼此
哎,还是有爱的世界最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