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来一回顾,818大白兔的成长史

  为祖国而战
  
  既然又写到了朝鲜,
  忍不住还是想再说说抗美援朝
  不知从何时开始,
  网上出现了很多看似客观的反思
  “抗美援朝有必要吗”
  “我们牺牲那么多子弟兵换一个世袭王朝的朝鲜?”
  “我们耽误了发展的时间,我们不该和美国作对。。”
  关于这些观点,我想了很多
  今天索性就这个帖子说说我的看法
  
  之前我曾经用一句话带过这场战争
  朝鲜绑架了苏联,苏联绑架了我们
  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
  1950年的元月,毛爷爷访问苏联
  也和斯大林讨论了如何和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国际和平
  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发表谈话
  美国决定从中国内战中脱身,
  不再军事支援蒋介石
  不干预台湾问题,并且将会从朝鲜退兵
  
  在这种良性发展的局势下
  五月份,中国决定在此后的一年内复员120万军人
  就在朝鲜战争打响前夕,我们还在计划土地改革
  和平和发展一直是新中国的期待和梦想
  而战争改变了这一切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战争爆发的第三天,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
  他是这样说的
  “在这种情况下,GCD部队如占领福尔摩萨(也就是台湾)
  将直接威胁到太平洋地区的安全,
  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
  据此,我要求第七舰队阻止对福尔摩萨的任何攻击”
  
  六月三十日杜鲁门命令美军参战并且开始“保护台湾”
  就算如此,我们还只是在集结广东和河南的军队
  开往东北,以防万一
  到了九月美军登陆仁川,
  局势开始急转直下
  
  从九月到十月我国参战之前
  美国人的飞机已经旁若无人的“经过”我国领空十二次
  到了后期,就在鸭绿江上,
  甚至辽宁宽甸来示威,侦察
  此时的我们,
  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不得不战
  
  或许还会有童鞋可以这样认为,
  我们不对付美国,
  美国不一定会打我们吧
  真的是这样吗?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
  包括后来的抗日战争哪一次不是不得不打的?
  太平天国信上帝,可英法放过他们了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我们是胜利者的盟友,
  可“巴黎和会”被要求把山东交给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们和美国是盟国吧
  可雅尔塔会议中国的利益被轻轻松松送给了苏联
  我们难道不想和那些发达国家和平共处吗?
  可作为这样一个大国,
  如果富而不强
  你就是人家砧板上的一块肉
  人家想什么吃你就什么时候吃掉你
  
  这根本就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或什么信仰理念的问题
  也不是人家就是神经病要针对你
  而是整个西方世界奉行的不是我们的道德准则
  他们相信丛林法则,
  弱肉强食,强者为王
  朝鲜战争一打,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写
  
  
  战争之前,
  麦克阿瑟将军根本看不起中国军人
  他相信两个星期就能结束战斗回家过节
  在他眼里
  “中国的军队是亚洲的乌合之众
  只要中国人参战
  我会让只依靠步枪作战的中国人尸横遍野
  战场变为屠场。坦率地说,我是多么盼望中国参战啊!”
  
  而事实刚好相反,
  我们用这场战争一雪从鸦片战争开始延续了百年的耻辱
  或者用英国人编写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里对朝鲜战争的评论会更客观
  “鉴于这个新共和国令人尊敬的军事强国的地位
  正是由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卓越战绩确立,
  因而有必要对这一地位的如何取得作一简单回顾。
  官修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史这样写道:
  虽然中国红军只是一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
  但从它自身具备的战略战术水平来看,
  仍不失为一支第一流的军队。
  不妨说,由于武器装备的某些不足,
  它在军需方面是贫乏的。
  然而,它的半游击的战术正是建立在一种没有重武器和大量运输负担的机动性的基础上。
  在同一件事上,穿棉制服的中国苦力可以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士兵都高出一筹,
  他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任何一个敌方阵地。
  只有经过这样遭遇的美国人才能理解,
  在半夜,
  那些精灵一般从地底下钻出来的进攻者的手榴弹爆炸和冲锋枪扫射是何等令人胆战心惊。
  新闻记者们喜欢说什么‘亚洲游牧民族的人海战术’,
  这与事实真有天壤之别。
  
  实际上,中国人进攻的单位很少大于一个团。
  甚至这样的兵力也往往被分散,
  化为一种似乎是无穷无尽的排规模的穿插运动。
  中国红军之所以可怕,
  并不是因为人众,而是因为其骗术和奇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
  但安全得到了保障和中国国际威望提高所带来的益处超过了代价。”
  
  这一场几十万先烈流血牺牲的战斗,
  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和发展
  我们用最简陋的武器面对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联合国军”
  这场战争让美国人知道我们的军队是他们从未有过的强大的对手
  这场战争也让苏联重新审视两国之间的关系
  从那时开始,
  白兔国才在这两极之间有了游刃有余的本钱
  
  当你的力量别人看不到,
  再多的GDP,再多的“恭顺”,再有什么共同的信仰理念
  也遏制不了人家“打劫”你的冲动
  
  什么是强者,
  第一,
  你必须有实力
  第二,
  证明你的实力
  第三,
  让所有人知道,你有决心好勇气必要时使用你的实力
  五十年代的我们做到了
  这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沉睡的小马甲 童鞋说的对
  写到后来我真的没开始那么轻松
  是的,兔子有腹黑厉害的一面
  这使我可以有“笑谈”的可能
  可是,近代史是那么沉重
  以至于最爱读史书的我,
  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多看
  太多的血泪了
  绝对的云淡风轻,怕是不可能的
  
  
  
  
  
  @A_IRIS_V
  
  那时拿下湾湾,基本是不可能的
  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都不会愿意
  我们的所谓盟友苏联,比美国人更不愿意
  解放战争时期,苏联甚至宁可我们划江而治也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中国
  没有任何支持,还有可能两线作战?
  而且当时的海军?
  
  哎,明天干脆来说说头文字童鞋提过的紫石英号的故事吧
  
  
  想了很久,还是决定附上朝鲜战争的一些资料
  关于这场战斗其实相关史料叙述都很简单
  战争太惨烈回首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朝鲜东北部,群山连绵,高峰屹立,
  海拔2000米的太白山脉和支脉咸镜山脉象要倒进日本海的样子,
  内陆的盖马高原山峦起伏,扩展到朝中国境。
  长津湖位于咸兴以北60公里处,制约着通往江界的路线;
  这里是有名的严寒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具有军事价值的道路,
  主要有沿海岸通往苏联国境、从咸兴经长津湖至江界、
  以及从利原附近经丰山通往惠山镇的山道。     
  
  50年10月11日,韩国第1军第3师攻克元山。
  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指挥的韩国第1军在占领元山、咸兴及其以北的北青、
  新兴之后,以第3师驻防元山,掩护从海上输送的美第10军登陆;以首都师向北推进。
  同时,志愿军第42军为配合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西线作战,
  打破美韩军队迂回江界企图,
  迅速向东线开进,阻击正在北进的美韩军队。    
  
  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打响,
  42军2个先头营乘汽车抢先占领了黄草岭、赴战岭两个要点。
  同日,韩国首都师进至黄草岭,被志愿军击退。
  两天之后,志愿军第42军主力两个师(第124师、第126师),
  强行军赶到了黄草岭、赴战岭前线。
  战至11月1日,韩军始终不能突破志愿军防线。    
  
  
  50年10月26日,美第1陆战师在元山开始登陆。
  10月31日,美第1陆战师在元山完成登陆。
  同时,美第10军向第1陆战师下达了向长津湖附近迅速前进的命令。
  第7陆战团集结在咸兴北侧,准备首先向下碣隅里前进。
    
  11月2日,急调而来美陆战第1师第7团参加对黄草岭的进攻。
  志愿军以劣势装备和简陋的野战工事(有的阵地甚至根本没有工事)条件,
  对美军和韩军进行极其残酷的阻击战。
  此次战斗,是陆战队同中国军队的第一次交锋。
  美军海盗式攻击机对谷底反复进行了俯冲攻击,给志愿军造成很大的伤亡。
  但陆战队发起的进攻,丝毫没有进展。
  山势险峻,堑壕纵横,无论怎样发扬火力,也压制不住。
  而且,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射击非常巧妙,刚要转入攻击前进,
  立刻就遭到集中射击,因而动弹不得。
  就是好容易完成了冲击态势,
  每一次也都由于手榴弹如雨和斜射、侧射而被打回来。
  陆战队遭到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被弄得不知所措。
  
  11月6日,志愿军鉴于西线反击作战已告结束,
  即令第42军于11月7日凌晨撤离黄草岭阵地。
    
  当陆战队再次慎重地发起进攻,这次却没有任何反应,
  一夜之间,中国军队神秘失踪了。
  陆战队认为到昨天为止的几场恶战,简直象作了一场恶梦。
  事后,美军对中国军队的评价有这样一句话
  “山地行动能力特强,迫击炮使用得熟练,
  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富于欺诈手段”。  
  
    
  
  黄草岭阻击战13昼夜,美王牌军陆战1师共伤亡2000余人,
  被俘300余人,损失坦克、装甲车百余辆,各种火炮80多门,
  敌人赖以逞强的飞机也被击落两架、击伤多架,而不得越雷池一步。
  
  16年后,侵朝美军第二任司令李奇微在其朝鲜战争的回忆录中哀叹道:
  “这支中国精锐(指42军)……他们不知何时到达,
  在(朝鲜)东部高原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中埋伏下来,
  使联合国军在十分艰难中作战,遭到了损失。”
  
  黄草岭阻击战名扬海外。
  196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非洲、
  西欧战场上打败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名将、
  蒙哥马利元帅访问北京时,
  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
  他特意询问了“黄草岭英雄连”的战绩,
  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回复不了?
  
  一段老兵回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往事
  
  当时,美军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在志愿军的打击下,
  全线崩溃,向南逃跑。邹士勇所在3连,
  在夺占1282高地及柳潭里后,奉命从侧翼追击美军。
  部队急行军,追至死鹰岭上。
  死鹰岭下是一条公路,通向下碣隅里,
  那是敌人逃跑的唯一一条公路。
  按上级部署,死鹰岭应该有友军第20军的部队担负阻击。
  
  很快,邹士勇的3连在死鹰岭上发现了志愿军的一个阻击阵地,
  大约一个连的官兵潜伏在这里。
  邹士勇一眼就认出,这是20军的部队。
  第20军是志愿军第9兵团最先入朝的部队,
  走得最仓促,部队甚至没来得及换发服装,
  带着大沿帽就跨进了朝鲜北部的高寒区。
  
  
  天涯抽了?
  发不出
  阻击部队依托地形,
  每个人都用锹在冰雪上刨出一个坑,
  人蹲在坑里,枪口直指下方公路。
  阵地隐蔽巧妙,从下方根本看不到岭上的伏兵。
  邹士勇上前去拉一个战士,
  却发现那个士兵早已冻成了一个硬梆梆的冰。
  3连赶忙检查其他战士,才发现阻击阵地上所有的人,
  都已被活活冻死在阵地上。
  3连官兵眼含热泪看着这些战友的遗体,
  潜伏在冰雪坑里的烈士们,
  依然穿着国内配发南方部队的薄棉衣,单层胶鞋。
  冻得实在受不了了,
  战士们就用毛巾把耳朵捂起来。
  但这些御寒方法,在死鹰岭,是多么微不足道。
  
  据战史记载:这场阻击战爆发前一周,
  1950年11月27日,朝鲜北部普降大雪,
  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
  然而这支英雄的阻击部队,在整整一个连,
  全建制冻死在阵地上,无一人离开岗。
  
  每个士兵冻死时仍然保持着战斗姿态,100多支老式步枪,
  枪口直指岭下的公路,历史从来不能假设,
  但是如果烈士们当时能穿上一件大衣,
  后撤的美军王牌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
  决不能轻松通过这里。这个全部冻死都无人撤退的连队,
  即便不能完全堵住美军,至少也要扒下美军一层皮。
  
  
  那些神出鬼没的伏击是怎么来的、
  除了战术上的准确判断
  还有战士们钢铁一样的意志和牺牲
  没有上下一心的决心和勇气
  我们凭什么战胜武器装备优越我们那么多的美国人?
  永远对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先烈们
  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零下三十度的死守的士兵

  冰天雪地中行进的士兵

  穿着大衣的美军战俘

  上来更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