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来一回顾,818大白兔的成长史

  之所以说了郑成功这么多,其实这和今天的湾湾口中的TD依据
  也是关系密切的,对日关系,也很深
  因而,必须要交代下
  
  关于彝女,夷女?
  本不想再回这个了
  本来成见已深,说也白说,
  算是回给其他看帖的童鞋吧
  历史是文字记载的,不是录音机
  同音有关系么?
  关于这个彝,不管是我们这边还是湾湾
  哪怕是绿湾湾,也没搞出个“夷”字来
  真是有心了
  
  观点摆出来,根据也摆出来
  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判断
  
  贴一篇台湾人看郑成功的文章
  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了
  
  孺子孤臣鄭成功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移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沈保楨輓鄭成功
  
  說起鄭成功,不外乎反清復明、民族英雄之類話語。
  他如何整軍治台,如何經商貿易,或者他的為人性格,
  我們的歷史課本,沒有教。
  
  儘管儒生出身的鄭成功,「性愛春秋,兼愛孫吳」,
  治台期間亦廣興漢學,建孔廟、辦科舉,
  將草莽台灣導向文風鼎盛的儒家體系。
  然而在軍事上卻是極端威權政策、強人政治,
  家法即王法的行政風格。其子鄭經不倫生子,
  鄭成功得知怒不可遏,頒下千里追殺令,並罪誅嬪妃董氏。
  理由是「我欲成大事,乃不能治家,遑論天下。」
  
  鄭成功的強人性格其來有自,最早接受軍命為唐王隆武皇帝的禁軍總管;
  建軍初期,成員來自於其父鄭芝龍的海盜軍團,
  一介儒生置身於龍蛇雜處中,
  套句俗諺: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鄭成功深知非嚴刑峻罰,無法統御。
  加上其家族內部派系鬥爭嚴重,處亂世,用重典。
  
  儒生意識裡流著武士的血液。
  也許有那麼一些因子是來自於母親田川氏的遺傳工程,
  此時的平戶海濱仍保留兒誕石遺跡。
  在日本的鄭氏家廟,每逢鄭成功誕辰均有祭祀活動。
  只是每下愈況,不復當年風光了。
  
  幼年時期的日本經驗,血液裡的大和精神,日本的武士性格不斷在體內發酵。
  唐王駕崩後,鄭成功焚燒青衫儒衣,
  泣訴「昔為孺子,今為孤臣」,
  鄭成功褪去儒衫,著起戰袍,
  舉起「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朱成功」的大旗。
  民族意識讓鄭成功頭也不回的走向政治不歸路。
  
  鄭成功一生最大弱點在於「孤臣情結」,
  在西方社會已將偏安台灣的明鄭視為「台灣王國」的同時,
  鄭成功仍常於半夜裡起身遙望神州故國,面北而哭。
  是真英雄的,總脫離不了悲劇命運的下場。
  一六六二年五月,登台十四多月後,死於台灣,得年三十九歲。
  時間往前回溯,同年四月,桂王永曆帝死於雲南,
  同年二月,其父鄭芝龍斬首於北京。
  
  鄭成功手稿
  「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同樣的宿命,
  不得不讓人想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孔明。
  鄭成功收復台灣有兩個歷史意義:
  一是政局的偏安,二是政權的延伸。
  蔣介石也跳不脫這反攻大陸的歷史宿命。
  
  天下雜誌─發現台灣裡寫道:
  「以海島抗中原,曾經,鄭成功以無比的志氣,推廣教育,
  建立制度,銳意建設新台灣,但剛愎的領導性格,
  部屬的謀權奪利,派系紛爭和脫離現實的企圖心,使得理想成空。」
  
  
  --------------------------------------------------------------------------------
  
  我思索著,歷史彷彿不變的圓週,時間是循環的依據,
  週而復始的軌跡裡,先有鄭成功,後有蔣介石,現有李登輝。
  
  談點題外話,施琅這人,倒沒歷史寫的那麼壞,
  鄭成功因細故殺他全家,降清後,誓滅鄭氏方得甘休。
  克台後,曾奏減台灣地租田賦,算是功勞一樁。
  他和鄭成功的個人恩怨,若不放在私人天平上秤量,
  歷史也難還其誰是誰非的本來面貌。
  
  我和鄭成功同宗,自幼,長輩一再訓示,先祖曾立重誓:
  「鄭興施無種,施興鄭亡」。
  我一直弄不懂,哪來這麼深仇大恨,
  問及族中長老,卻沒人能說清來龍去脈。
  及長,才知曉樑子是這麼結來的。
  
  
  
  
  
  这文比较早,也有一段时间
  李登辉是对统一有过想法的
  。。。
  
  @都美美
  
  关于郑成功之母的问题
  现在的湾湾和鬼子是越研究越偏颇
  从我们这边的记录来说,一直不详细
  或者是压根没重视过这个问题
  知道是个日本来的女人就是了
  郑氏家族中文献,都记载的是翁氏
  
  日本人的研究就细致多了
  现在有目的性的咱就不说了
  百年前的日本史学家的说法
  感觉还有点说服力
  他们当时认为
  “归化日籍的泉州铁匠翁昱皇,
  曾娶日本女子田川氏,生了个女儿
  因而日本人叫她田川氏,华人叫她翁氏。”
  还有一种说法
  “一个泉州铁匠来日本谋生
  和一个日本女子结婚,生了个女儿
  女随母姓,也叫田川氏
  后来铁匠夫妇死了
  翁昱皇就领养了这个女孩”
  按前一种说法,田川氏本身是混血
  按后一种说法,田川氏还是混血
  好吧,就按这么算,
  到郑成功这身上,
  最多也就四分之一日本血统了
  
  其实扯这么多血统细想很搞笑
  按照当时的中国老传统,或者日本老传统
  不都是嫁人就是夫家的人了么
  日本民法还规定夫妇必须同姓
  (前几年要废除,不知现在废了没有)
  咱这只有郑翁氏或郑田川氏
  有鬼子啥事?
  也就是鬼子看人生了个有出息的儿子
  就想起孩子妈了
  
  要说郑成功想自立一国
  我感觉不是这样
  他是不是忠于大明,还值得讨论
  他志在天下却是肯定无疑
  看郑氏父子(郑成功郑经)的诗文
  行为就知道了
  现在的TD份子,都烦郑氏干嘛不直接建国
  反正,西洋人都认同他们自成一派了
  郑家还顶着个死人永历皇帝的年号用了二十多年
  还和老蒋一样做反攻大陆的美梦
  (上面那湾湾的文章不就这意思么)
  附上郑氏父子的诗作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
  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
  不信中原不姓朱。
  
  复 台 即东都
  
  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干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经
  悲中原未复
  胡虏腥尘遍九州,
  忠臣义士怀悲愁。
  既无博浪子房击,
  须效中流祖逖舟。
  故国山河尽变色,
  旧京宫阙化成丘。
  复仇雪耻知何日,
  不斩楼兰誓不休。
  
  
  
  
  
  
  
  
  
  所谓法理TD的依据是什么
  首先,台湾把人多搞了个属性
  本省人和外省人
  本省人,大部分是明朝中叶开始不断移居台湾的
  外省人,1949年去台湾的
  
  我们大陆童鞋只要一说,
  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
  湾湾就会觉得好笑,为毛呢
  他们认为你不懂台湾的历史
  我来从他们的角度诠释下台湾的理念
  第一,台湾自古以来,和中土是有往来
  但是,没有真正的行政管理
  有驻军,但只限于澎湖
  第二,台湾第一个实实在在的汉人政权
  是郑成功建立的,而郑在的时候,大明已亡
  第三,按照日本人灌输的满蒙非中国论
  满清的统治,算沦陷
  第四,日本殖民,还可以算沦陷
  第五,国民党政权,按照有些本省人的说法
  还是一个外来政权,虽然是来自祖国
  可是依然是强权
  (就像我们现在有不少人骂毛爷爷一样
  湾湾更多人骂老蒋)
  综上所述,
  TD份子要比照新加坡建一个只属于湾湾人的湾湾
  
  
  更准确的定义,外省人是1945年光复后来台湾的大陆人.不过1949年来的最多
  破天涯,又刷不出来了
  @土杯子 
  
  基本上,给人扣帽子
  是兔国66-76年,
  台湾近十年来最热衷搞的事
  对人也好,对事也好
  一旦预设了立场,
  就基本不用讨论什么了
  只剩下掐架,无趣
  
  我这人要自我评价有什么长处的话
  只有态度客观这一条,
  我是当仁不让的
  
  谁都可以在我面前骂兔子
  只要说得有理
  也可以在我这里说GMD甚至MJD好
  还是只要有道理
  我个人原则是
  永远不企图拿自己的看法强加给任何人
  或许要人认同
  也就是说完了就算
  听不听,听的人随意
  
  
  
  今天应该完不成湾湾的下半部分了
  一直都在忙碌中(*^__^*)
  
  湾湾出了本《梅氏日记》
  荷兰翻译写郑成功的
  换个角度看,也有意思
  摘录一段形容外貌的
  “他坐在帷幕正中央的一张铺有刺绣桌巾的桌子后面,
  身穿一件漂白的麻纱长袍,头戴一顶褐色尖角帽,
  式样像便帽,帽沿约有一个拇指宽,
  上头饰有一个小金片,在那小金片上挂着一根白色的羽毛。
  我猜他年约40岁,皮肤略白,面目端正,眼睛又黑又大,
  那对眼睛很少有静止的时候,不断地到处闪烁。
  嘴巴常常张开,嘴里有四、五颗很长,磨得圆圆、间隔大大的牙齿。
  胡子不多,长及胸部。
  他说话的声音非常严厉,咆哮又激昂,
  说话时动作古怪,好像双手和双脚飞起来。
  中等身材,有一条腿略为笨重,
  右手拇指戴着一个大的骨制指环,用于拉弓”。
  
  
  
  

书的扉页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