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缝隙里的小草
小草,
单凭四个字我也没办法给出更多解释了
草最好以后记下全文啊。。。
下面是我从这四个字做出的推理
准确性没保证
按照《后汉书》中的记载
东汉初年,建武十七年吧
有五凤皇见于颍川之陕县
如果你说的牌匾是放在祠堂里
或者说祖先的出处
是那个出了神鸟守护者的颍川陕县?
@loveusol @蜜腊波桥 @君灵子
关于从生孩子引发的种族体型讨论
恩,还是用他们自己学者的统计回应她们更合适
英国裔加拿大教授菲利普·拉什顿(J . Philippe Rushton)
花了三十多年时间研究比较了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别
得出了一个东亚人智商最高的结论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观点,
奈何国内的报道都以此为标题
华丽丽的无视了里面很多有可看性的内容)
他的书一出来就被攻击种族主义
(说穿了不就是白人至上主义者的心,你伤不起啊伤不起)
口诛笔伐差点害这个执拗的英国老头失业
出版社也被迫道歉,,书好像还被禁了
推荐大家看他的那本书
种族演化及行为
好吧,说回骨架的问题
正好,拉什顿有怎么一段相关描述
从脑体积,智力,性格,性行为,繁殖,成长率,生命周期
犯罪以及家庭稳定等等方面的研究
黄种人和黑种人在一条线的两端,而白人在中间
整体上看,黄种东方人成熟期比较慢,繁殖率比较低
性活动率比较低,而脑容积量比较大,智商比较高
黑人则与之完全相反
白人在中间偏黄种人的位置
那黑人擅长什么呢,运动!
西非黑人擅长短跑,东非黑人擅长长跑
不论东西非洲,他们都擅长跑跳的体育项目
这就是他们的基因优势
有趣的是这种优势从生命的最初就已经开始了
黑宝宝比白宝宝平均早出生一周,
黄宝宝却比白宝宝还要晚一周
并不是黑宝宝早产,
而是在那个时候,他已经发育成熟了
黑宝宝出生九小时就可以抬头,过几天就可以转身
五到六岁就已经非常善于奔跑了
10多岁时,就已经产生很强的足以支持膝跳作用的反射力量。
同时,黑人的性贺尔蒙大约高于白人或者东亚人3%到19%。
这就意味着黑人有着更好的爆发力,
所以更加擅长拳击、橄榄球、篮球以及奔跑。
贺尔蒙给了他们更多的优势以及更加强壮一些
在成熟期上,非洲人在学走路和长牙的时间
及第一次性交的年龄上都早于欧洲人,而欧洲人又早于东亚人。
例如,非洲黑人小孩出生11 个月后开始走路,
欧洲小孩出生12 个月后开始走路,
东方人的小孩则平均要13 个月以后。
再来说为什么东亚人以及白人有比黑人宽的髋骨,
为什么我们不太善於奔跑。答案是他们需要生产脑体积更大的婴儿。
在进化的过程中,随着新生儿的头颅体积的增大,
妇女需要更宽的骨盆。
东亚人头盖骨容积平均比白人宽1立方寸,
白人比黑人平均宽5立方寸。
一些人可能会非常惊奇,
当他们听到种族差异也显示在大脑的体积上。
他们也想知道有没有证据显示脑体积的大小与智力水平有直接关系。
实际上,很多的研究,包括STATE-OF-ART磁共振影像,
都显示了脑体积与智力之间的关系。
。。。。。
总而言之
我们中国人是比较安静守法聪慧的一个民族
运动神经的欠发达
是脑力过度发达的后遗症
悲催的兔国宝宝
连脖子硬起来都要比人多花几个月时间
(说句离题的,经常看到顺产和剖腹产的争论
这个,额,要看骨盆的条件的吧
明明是个窄臀就不要硬撑顺产了,除非娃也小
兔国先民为毛看着臀部说是否好生养啊
也是没办法的事啊,没有剖腹产的时代
可不是先天条件最重要么?
何况咱兔国娃娃脑袋大。。)
里面还提到一个生殖模式的策略问题
一个是R策略,在于高繁殖率(黑人式)
一种是K策略,在于父母的呵护(中国式)
还有介于两者之间,就是白人那套了
兔国人在全世界范围内,
最喜欢经营K策略
白人次之
K策略父母生育率不高,但孩子出生后
父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照顾孩子
而会理性的追求性生活
比如早在《诗经》的年代
我们讴歌奔放的爱情,性生活自由
随着文明的进步,
这种激情,逐渐被理性的生活取代
作为繁衍出后代的男女
是父亲,是母亲,而不是牲口
我们今天很多人嗤之以鼻的“存天理,灭人欲”
不是要人去掉所有人性本身的欲望
而是要让欲望始终存在个人的控制范围之内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活着要吃饭,这是天理
有夫妻和睦,才能好好抚养后代,也是天理
贪恋什么山珍海味,熊掌虎鞭
三妻四妾难道不是贪奢淫逸?
就是放在今天,这话也有道理啊
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人比西方更伟大的地方
理性是追求感性过后的思考和回归
@loveusol
大多数学者认为人类起源于20万年前的非洲
非洲人和黄种人白种人在11万年前分道扬镳
而东亚人又和白种人在4万年前分居欧亚大陆
通过对DNA序列、化石以及考古的研究,
住在约偏北部的人在走出非洲后,
他们却发现得到食物,衣服,房子越来越困难。
这些人进化成了今天的白人以及东亚人,
他们需要更大的脑体积,
更加稳定的家庭以及更长的生命周期
人类进化的程度并不是同步一致的
好吧,我发表一点非常主观的想法
兔国人或者说东亚人,是进化最快的人类
在兔国人身上,
很多代表原始人类的,野蛮的象征组织和器官明显退化了
而代表人类文化的器官发生了进化
比如以下这些方面(人类学教授的总结)
首先是牙齿退化。人类共有40颗牙齿
(上牙左右各10,下牙左右各10),
供撕咬和咀嚼之用。由于进化的缘故,
那些提供强大撕咬和咀嚼功能的牙齿逐渐退化了。
中国人一般只出28颗牙齿(上牙左右各7,下牙左右各7)。
少部分中国人到了成年才出“智齿”(32颗,每侧8颗),非常痛苦。
西方白种人的牙齿数目比中国人多4颗,是32颗,少部分长出36颗。
在澳洲的土著人身上可发现40颗牙齿出齐的情况。
其次咀嚼肌退化。在中国人身上,
可以明显的看到协助撕咬的一些肌肉退化的情形。
最明显的是咀嚼肌
(中国人的咀嚼肌在额头眼外角上方,位置较为靠外。
做咀嚼动作时可以感觉到)。
在其他人种身上,这块协助撕咬的咀嚼肌不在眼外角上方,
而是更靠近额头中部,可以产生更加强大的撕咬力,
有助于进食生肉类和彻底咀嚼。
第三、鹰嘴窝进化。
在人类的前上臂肱骨有一个叫做鹰嘴窝的骨头结构
(与前下臂的二根骨头相连部位)。
在中国人身上,这个鹰嘴窝上面有一个洞。
这个洞使肘关节的运动范围加大。
而在其他人种,没有这个洞。
另外,中国人的前臂的提携角比其他人种的要大一些。
提携角:人类的前臂不是一条直线,
而是自肘关节以下有一个向外的角度,
这个角度叫做“提携角”(前臂下垂,掌心朝外时可体会该角度)。
正是有了这个角度,人类可以用手提携较为宽大的物件(比如水桶),
而不至于与身体碰撞或者接触。
第四,膝关节面进化。
人类的膝关节表面有一层软骨包覆。
其作用是使关节运动时保护关节头。
中国人的膝关节面软骨层的覆盖要比其他人种多。
其他人种多为覆盖半个膝关节面或者稍微多一些面积,
但不覆盖整个膝关节面。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能很轻松的蹲下,
而且中国人在歇息时多采蹲位,
在做接触地面的劳动时,能蹲着干活。
而西方人和其他人种,一般蹲下来就难受。
许多人可能都见过(但是也不明白为什么):
在西方,洋人在从事接触地面的工作时,
比如用手去拣地上的杂物、收拾房间地毯等,跪着操作的比较多。
还有体毛啦,肌肉啦等等就不一一罗嗦啦
受西方教育长大的
让他自己去看拉什顿教授的书好了
里面有大量的数据,表格,图片
@aijiaiyan
摸摸大头,聪明娃(*^__^*)
@尘土间 2011-05-19 13:47:25
哇,还真说到了客家人。。。
那能不能请问LZ大大,我知道客家人是从中原(山西,河南)南迁的,但是我一直搞不懂我们石姓族谱怎么会写我们来自甘肃祁连山下。。。
我老公的姓修,他们家也是客家人,但是这个姓在北方更少,不知道是不是从什么姓变化而来。。。
石这个姓氏很复杂
如果是汉人石姓
那是源出姬姓,黄帝的后代
始祖是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石蜡
当然石蜡在他活着的时候,还不姓石
卫国,是周武王给自己弟弟卫康叔的封国(现今的河南淇县)
而石蜡就是卫康叔六世孙靖伯的孙子
石蜡在卫桓公十六年的时候处理了一件大事
当时桓公的弟弟州吁勾搭了石蜡的儿子石厚一起谋反
企图弑兄,自立为君,后来还真成事了
石蜡知道这事儿后,用计把这两人骗到陈国
再请陈侯把这两人捉住,
两人先后给杀了,石蜡大义灭亲
而石厚的儿子骀仲,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
这也就是历史上说的石姓正宗。
另外,也有一些史书记载,
郑国大夫石癸以及宋国公子段,字子石,
他们的后代也都称为石氏。
再说改姓为石的,那就更多了
鲜卑乌石兰氏改为汉姓石
后赵开国皇帝石勒,大家都知道的,羯族改姓石
再就是前面有位童鞋说到的昭武九姓,石国留在大唐的人改姓石
宋朝的皇帝,给来这里定居的犹太人,赐姓石
元朝丞相脱脱的后代,留在河北的一支改姓石
女真人的瓜尔佳氏,锡克特里氏都有人改姓石
还有现今少数民族的苗族,彝族都有汉姓为石之人
再来说说石姓的迁徙
这里就姑且不论那林林种种改姓石的各族人民,只说汉族那一脉
汉族北方的石姓始于河南
石蜡大义灭亲以后,他的家族在卫国世代高官
后来由于战乱频频,卫国几次迁都
石姓也跟着都城移居
从淇县到楚丘到今天的濮阳,沁阳,
慢慢遍及北方诸国,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魏国石申
西汉时期,西北地区有了很多石姓人
万石君石奋,本来住河南温县
后来跟着刘邦混到了长安
整个家族开始在西北地区发展壮大
尤其是甘肃武威和渤海郡
石氏家族在当地是声名赫赫的大家族
(武威还是今天的武威地区
渤海则包括了今天的河北辽宁一带)
汉朝时期,石姓的主要分布在甘肃,河北,山东,山西,河南
由于西汉石奋的名头够响亮
后来的儿皇帝石敬瑭,也自称是他的后代
当时他是沙陀部人,父亲叫臬捩鸡
非常勇猛,也善于骑射,谋略狠,
辅佐李克用和李存勖,屡立战功,升至刺史。
石敬瑭为了表示自己是真正的汉人,就改了现在这个名字。
到底是不是汉人,额,说不清,有待走进科学解谜了
到了唐朝,迁徙更多
河南的迁到河北,山东的迁往江苏
同时有一族石姓族人跟着陈姓陈政父子进入福建开辟漳州
(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陈永华那支陈姓族人)
这一族发展了五代,又成了闽南望族
另一支石姓族人,来头也不小
石螽扈,字振卿,生于唐懿宗咸通元年。
唐僖宗光启二年,黄巢造反
石螽扈26岁,授福建南部都尉,统兵入闽,旌旗标识“武威军”
过了三年,大胜回京,平乱有功,封了闽中王,光禄大夫
后来他带着他的儿子石琚,从安徽寿县迁居福建同安
(儿子也挺出息的,后来也当了吏部尚书。。)
后来他这一支就安居福建各地,也有迁往广东
征黄巢之前,他们已长居金陵(南京)一说安徽寿县
族谱是石蜡一脉,武威石家
南宋时期,又有一支世居开封的石姓族人迁居福建
明清之后就更多了,甚至是移居海外
回到尘土间童鞋的问题
如果你的族谱写到甘肃
很大可能你是正宗石蜡一脉哦
不大可能是少民的改姓
至于修姓,真算少见的姓氏了
是传说中远古部落首领少昊的后人
少昊是黄帝和嫘祖所生的儿子,黄帝的继承者,
在位84年,建都于山东曲阜
少昊的儿子名叫修
在高辛氏帝喾时担任玄冥师
掌管天下水利
他的子孙,以名为姓,从此有了修这个姓氏
道地的炎黄子孙了(*^__^*)
说到石姓,很快联想到石崇
想到他和潘安的故事,O(∩_∩)O
石崇,渤海南皮人,
生于今天的山东青州
他的老爹原来只是到长安来卖铁的
因为美貌娇容无双,而被司马懿看中
后来确实立下不少战功当上骠骑将军
石崇是他爹最小的儿子,
也是最美貌的一个,也最聪明
他老爹临死分家当的时候时,
六个儿子五个都有份,唯独石崇没有。
石崇是石老爹的小儿子,中国人一向是疼小的,
即使照顾一下,五个大的也不会有意见
但石老爹不走寻常路:
说“此儿虽幼小,以后却能自立。”
事实证明,石老爹V5,果然好眼光
石崇不仅有勇有谋,而且有才
二十几岁当县令,太仆,修虏将军,
后官至卫尉卿,(掌管宫门禁军)九卿之一。
与当时文坛名士潘岳、左思、陆机等交往甚密,互有唱和。
可惜诗文传世的不多
和潘安,也算美男相惜
潘安曾写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呸呸呸,乌鸦嘴潘安
此诗一语成谶,
后来两人真是一起挂了,同斩于市
赶紧来发个预告
看到留言了,
明天先更大尉的梧州
然后有安徽窦姓
四川王姓
冉姓
目前留言提问的,是这些吧?
今天草草看了新闻
还不错,有好消息
警方摧毁8个操纵新疆籍未成年人犯罪团伙
2011-05-23 01:38:21
核心提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新闻发言人办公室称,
5月1日至今,新疆公安民警协助安徽、吉林、黑龙江、湖北、广东等地警方
抓获拐骗、操纵新疆籍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70余人,
打掉了8个犯罪团伙,解救了一批未成年人。
据新华社电2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新闻发言人办公室称,
5月1日至今,新疆公安民警协助安徽、吉林、黑龙江、湖北、广东等地警方抓获拐骗、
操纵新疆籍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70余人,打掉了8个犯罪团伙,
解救了一批未成年人。
新疆公安厅新闻发言人办公室负责人说,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公安部的直接领导下,
经过安徽、吉林、黑龙江、湖北、广东等地公安机关的全力侦查,
各地打击拐骗、操纵新疆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5月1日以来,新疆公安厅抽调了一批懂“双语”的民警赴内地省区公安机关,
协助开展打击拐骗、操纵新疆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5月4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发生一起组织、操纵新疆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黑龙江省、市、区三级公安机关共同努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全力支持、配合,
历时7个小时,成功解救3名儿童,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
5月7日,湖北省荆州市警方在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民警的大力配合下,
展开清查解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解救新疆籍儿童4名。
据犯罪嫌疑人初步交代,
这个团伙自2011年4月23日至2011年5月7日,
在湖北省荆州市城区内采取扒窃、抢夺、盗窃等流窜作案方式,
实施作案百余起,涉案金额高达百万余元。
5月12日5时,在广东省公安厅统一指挥、协调下,
新疆派往广东的工作组与广东省惠州市公安机关一举摧毁4个组织、操纵新疆籍未成年人扒窃的犯罪团伙,
抓获20名新疆籍犯罪嫌疑人,解救9名新疆籍未成年人,
并捣毁一销赃犯罪团伙,抓获3名销赃犯罪嫌疑人,缴获一批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