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来一回顾,818大白兔的成长史

  可怜的XJ娃终于要回去了
  兔子终于正视解决内地XJ流浪儿童问题了
  从之前的被动救助,到现在的主动出击打拐
  希望对这些犯罪分子一律严惩
  打击罪恶,才是保护善良百姓的最好办法
  
  来了来了,
  关于姓氏等问题,先放放,哈
  我先更一段既和语言有关
  也和历史有关的文章
  (*^__^*)
  
  
  来了来了,
  关于姓氏等问题,先放放,哈
  我先更一段既和语言有关
  也和历史有关的文章
  (*^__^*)
  
  
  @大尉444
  这篇是由你的梧州而起
  虽然迟到,好过不到吧
  (*^__^*)
  
  第二十篇
  
  南越----越南
  今天的大多数国人都知道越南曾经是我们的属国藩国
  而对于这个国家由什么民族组成,什么人何时建国
  恐怕知者就不多了
  按照越南史学家的说法
  瓯雒国是越南历史开端的第一个国名
  
  瓯雒国由谁而建,
  因谁而亡,民族何来
  丝丝缕缕都和中原大地牵牵绊绊
  
  越族这个称呼,
  在今天的已经不多见
  而在秦汉时期,
  却是和北方胡人并列的一族
  
  越族,其实也有广义和狭义的两说
  狭义的说,单单指越国,
  也就是从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
  被视作蛮夷的越族,在江苏浙江一带建立的越国
  有160多年建国史,也称称霸一时(勾践的故事大家都熟知了)
  后来吴越都被楚国所灭,
  从此越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概念就打住了
  
  广义的说,越族,是秦汉时期南方长江下游地区
  从交趾到会稽七八千里沿海地区及其土著居民的统称
  按照大部分人认同的说法
  他们居住在现在的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
  广东,广西,安徽,湖南诸省,还包括越南北部
  
  至于越人的来源,
  一般来说,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和楚人同源,是祝融之后
  另一种说法是夏禹的后代
  当然上面两种都是传说
  而文献记载,
  商朝的荆蛮,大抵包括了古代的越族
  古时的越粤常常通用,
  因此百越亦百粤
  到了春秋战国,越人就分得更细了
  有瓯闽(又叫闽越,福建浙江台湾地区)
  东瓯(浙江温州一带)
  西瓯(广西南部,广东西部)
  南越(广东全境,广西及广西以南交趾地区)
  骆越(亦雒越,越南北部)
  下面就要说到开篇提到的瓯雒国了
  
  
  瓯雒国因何而生
  秦灭蜀国
  蜀国亡国之后,
  侥幸活命的王孙公子们各种流亡
  沿着青衣江,雅砻江南下到了宜宾,泸州等地
  还是感到不安全,
  于是转入云贵
  
  云贵当时是楚国的地盘
  可安生日子不长久,
  始皇帝又来伐楚
  这些蜀国后裔们从滇池到开化,
  沿着庐江进入越南宣光
  这支流亡队伍中有个人才名叫“制”
  
  他在这里建立了蜀国海外根据地
  话说他占的地盘,
  是红河灌注地带,下雨就淹水
  但水退了土壤很是肥沃,适合农业种植
  所以当地的西瓯,雒越都以农耕为主
  
  西瓯人比较善良温和,
  当然经济文化缺缺,经常半裸干活
  比较有文化的蜀国安治王来到这里,
  很快被部落首领推为酋长
  但雒越人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他们耕种较少,更喜欢上山打猎,
  喜欢吃昆虫蜈蚣什么的,野性十足
  搞定这帮人,就比搞定西瓯人多费许多工夫
  
  安治王活了九十五岁,在位六十年
  八十五岁还生了个儿子,
  这个叫蜀泮的儿子更厉害
  终于完成了老子未竟的事业,
  彻底拿下了雒越人的“文郎国”
  
  蜀泮的大军袭击文郎的时候,
  文郎的雄王还在酒醉中
  从此合并了的西瓯,雒越成为一个国家
  瓯雒国,蜀泮定都封溪,自号安阳王
  安阳王雄霸一方,
  很长时间强秦都对之无可奈何
  他的地盘也逐渐扩展到广西,云南的部分土地
  
  
  始皇帝一统天下的决心,
  并没有因为曾经失利而改变
  在搞定六国之后,
  百越地区,必须是“大秦的土地”
  
  这时一个人出现了,他的名字是赵佗
  赵佗,河北真定人(就是现在的正定啦)
  19岁的时候,
  就获得始皇帝赏赐的御剑随皇帝出巡
  
  公元前219年,
  始皇帝派屠雎为主将,赵佗为副将
  率领浩浩荡荡五十万大军,准备一举平定岭南
  屠雎分五路向岭南越族人发起进攻
  一路由江西向东去东越,闽越,当年就搞定,置闽中郡(治所福州)
  两路取南越,
  一路由南昌经大庾岭入广东北部,
  一路由长沙经骑田岭抵番禺,
  这两路也无惊无险的平定
  
  另两路,
  一路由越城岭取广西桂林及其以南地区
  一路由萌渚岭进入广西贺县
  这两路却遭遇顽强抵抗,主帅屠雎也战死沙场
  (桂军之狠,自古如是,抗战时期,青山处处埋忠骨)
  这次失败后,
  嬴政并没有放弃这块土地的想法
  而是加紧凿通灵渠
  
  灵渠是湘江通往广西漓水之渠,
  联系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工程完工之后,
  在公元前215年,再派大军讨伐西瓯
  由任嚣做主帅,赵佗还是副帅
  兵分五路,终于一下拿下岭南地区
  并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大秦的版图,在南部一直延伸到今天越南北部
  
  为了巩固统治,
  嬴政迁徙了五十万士兵定居岭南守边
  后来南海郡尉任嚣、龙川(今广东龙川县)县令赵佗使人上书
  说要求三万名女子,来为士兵做后勤缝补工作
  皇帝批准了一万五千人
  这些新移民,很快成为岭南发展的中坚力量
  带来了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
  
  另一方面,
  民族融合休养生息逐渐消解了当地越族的负面情绪
  公元前208年,任嚣病重,他把赵佗找来对他说
  咱这岭南依山靠海,有险可据,是个称王的好地方
  现今中原又乱了,如果大秦完了,我们就自立
  并给赵佗委任书,指定他为南海郡尉
  
  任嚣一死,赵佗很快集结军队
  一举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广布亲信,掌控全局
  同时赵佗还看中了之前说过由蜀国王子泮建立的安阳王国
  将其灭国拿下,派两名使者分治交趾(河内西北)九真(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两郡
  又封宗亲赵光为苍梧王(广西梧州),
  控制西江中游,防止西瓯,雒越反叛
  在南海郡增设浈阳含匡二县,控制北江水道
  
  南越国最盛时,疆域“北以五岭山脉与长沙吴芮王地相连;
  西至广西环江、河池、东兰、巴马、德保、百色一带,与句町国、夜郎国为界;
  南达越南北部、中部的大岭,与马来亚人原始部落相邻。
  几乎奠定了汉代南江疆的规模。”
  
  手握重兵雄霸一方的赵佗,大秦一垮,
  自然不可能向“大秦反贼刘邦”称臣
  马上自立为“南越武王”把国都定在了番禹
  (就是今天的广州)
  要说赵佗有不臣之心,也算情有可原
  毕竟人一直跟嬴政混着的,和刘三木有关系
  
  
  刚定天下的刘邦,也没急着用兵
  他派出口才一流的楚人陆贾去说服赵佗归汉
  结果陆贾还真的做到了,
  赵佗同意成为汉的藩国
  一场战事就这样扼杀在摇篮里了
  
  可是等刘三一死,各种问题就来了
  汉朝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买铁器
  吕后还掘了赵佗的祖坟
  赵佗恼了,一气之下打上门来,拿下几座城池
  再给自己加冕“南越武帝”
  他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皇帝分庭抗礼
  
  刘恒一上台,就想搞定岭南问题
  于是主动向南越表达善意
  在河北真定给赵佗老爹老娘重新修墓,并设置守墓人家
  每年按时祭祀神马的
  还招来他的堂兄弟,赏赐官职和财物
  然后,再次派出陆贾前往招抚南越
  
  话说,
  这陆贾还真像西游记里招安猴子的太白金星啊
  出了问题就派他了
  这汉版的太白天使陆贾,一到南越
  就正反两说,
  一方面晓之以厉害关节
  一方面动之以情
  说得赵佗终于又改变主意
  再次表示愿意长久做汉朝的藩属臣子
  并且遵守向汉天子纳贡的职责
  去除自己皇帝的封号归汉朝
  
  这样一来,从文帝到景帝
  赵佗看上去都老老实实,
  春秋两季派人去长安觐见汉朝皇帝
  但在本地,他依然NB哄哄的做他的山大王
  大家可能奇怪了,
  怎么中原从始皇帝换成了刘三
  刘三的儿子,刘三的孙子
  而南越还是这么个赵佗呢?
  嘿嘿,因为赵佗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具体多少还有争论108,106,102.。。反正过了一百岁
  
  赵佗也确实是个了不起的能人
  他建立和谐百越,治理有方
  他的治理下百姓日子过得挺好,
  连云贵福建等地
  都有人有地愿意归他管
  越南史学家对赵佗是百般歌功颂德
  认为他能与大汉分据南北
  又有爱民之仁心,教化百姓发展经济
  国富而民强,“真英雄才略之主也”
  
  
  但不管怎么说,对汉朝来说
  这就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迟早要解决掉
  汉武帝上台后,太白金星也早挂了
  他不想搞谈判那套了,
  直接就把南越给拿下了
  这个横亘南疆的政权,五代而亡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汉朝将南越分为苍梧,南海,郁林,合浦,交趾,
  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
  同时设“交趾刺史部”统治这九郡。
  
  公元前106年,刘彻把交趾刺史部从赢娄(今越南河内西北)移治苍梧郡治广信县(今梧州市区)。
  当时苍梧郡的管辖区域,
  相当于今天广西都庞岭,大瑶山东,广东肇庆,罗定以西,湖南江永
  姜华以南,广西藤县,广东信宜以北的广大地区
  
  此后的316年,广信都是岭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东汉时期,交趾刺史部改为交州,但治所仍然在广信
  从蜀王子到赵佗到西汉东汉的漫长岁月里
  汉族移民把中原的文化,语言带到广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从洛阳到广信,山水迢迢4500公里驿道
  因为地偏而得享太平,
  所以两汉时期,只要中土不太平,就有大批人往岭南迁徙
  包括一些世家大族,也来到苍梧(梧州)
  名士,学者,大兴公学,私学
  写书,搞文化活动
  这里就有王莽的老师陈钦,岭南经学的始祖
  还有大尉提到过的牟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汉文化的传播伴随的必然是汉语的在广信一带的流行
  
  古广信,汉人与越族进一步融合
  中原汉语也吸纳了越族的土语,包括壮语
  这些是今天粤语的雏形
  东汉末年,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委任士燮
  “董督(岭南)七郡,借以与刘表委任的苍梧太守吴巨抗衡。
  赤壁之战后,孙权乘势派步骘率军南下,击败吴巨,夺取广信。
  士燮被迫宣布归顺东吴。
  步骘沿西江东进,攻下番禺(今广州市)。
  为避开士燮势力,巩固孙吴政权后方,
  步骘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将交州州治从广信迁至番禺。
  从此,广信作为岭南首府的三百多年历史宣告结束。
  
  为便于治理,
  东吴于永安七年(264年)将岭南分为广、交二州。
  广州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州治番禺。
  交州辖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州治龙编(今越南河內)。
  番禺成为广州州治之后,
  汉人势力便沿西江中游向下游及珠江三角洲扩展。
  汉族文化及语言也就从广信逐渐向东传播,
  粤语也逐渐成为西江流域至珠江三角洲一带的通行语言。
  
  粤语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点,又有一定流通范围之后,
  便停止了接受北方汉语的进一步同化,
  甚至对这种同化产生抗拒作用。
  因此东汉之后的两百年,
  中原受北方胡人影响严重
  北方汉语接收了鲜卑语的不少特点
  而偏安一隅的岭南,尤其是广信粤语
  则更多保留了两汉魏晋时期中原汉语的本来面貌
  但请大家注意,
  直到这时,越南北部是在中国直接统治下,不是藩属国
  
  
  公元679年,唐朝在越南设立安南都护府,
  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区域的管理
  唐朝的广大经贸通商路线也包括这一区域
  唐朝中后期,
  本身问题大把,贪腐随处可见
  安南百姓也很是不满
  
  到了公元906年,唐末中原大乱
  越南本地财主曲承裕自封节度使
  朝廷已然鞭长莫及,无力镇压,
  曲承裕又有当地百姓支持
  只好承认曲承裕自给的官职,
  任命他为静海节度使
  此时的越南地区,就属于半独立状态了
  后来大唐玩完了
  越南地主们也开始内讧
  
  后梁广州节度使河南上蔡人刘龚称帝于广州
  (号称自己是汉朝刘姓宗室后代)
  翌年改国号为汉,历史上称为南汉
  南汉后来征服交趾,
  并委任杨廷艺为交趾节度使
  
  公元937年,杨廷艺被部将矫公羡杀害
  杨廷艺有个牙将吴权,深合杨廷艺心意
  于是让他做了女婿
  女婿见丈人被杀了,
  就从爱州(越南清化)起兵击杀公羡
  接着又在白腾江设计伏兵,
  击败了来援助的南汉军队
  然后仿照南诏例,于939年自称为王,
  建都古螺,安南从此正式独立
  这就是越南历史上的吴朝
  (后来的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就是吴权的后代。)
  
  吴权死后,越南又陷入内讧,搞出个十二使君之乱
  北宋初,獾州刺史丁公著之子丁部领(治所在今贵州晴隆县北部)
  带着他的儿子丁琏出兵越南,削平十二使君
  创立越南丁朝,取国号大瞿越国
  
  
  当时中原宋朝立国不久,
  公元970年,大将潘美率领十州兵攻打南汉
  九月围攻贺州,得知有南汉援军将至,
  假模假式做个撤退的样子
  其实在南乡设下伏兵,
  结果一战之下大败南汉援军万余
  一举拿下贺州,随后又攻打韶州(今天韶关)
  以强弓劲弩大破南汉军主力,攻克韶州
  其后乘胜拿下都城广州
  夜间火攻奇袭,赢得干净利落
  
  当时潘美曾主张乘势一举南下收复安南
  可惜赵匡胤不知在打神马主意,没有采取这个意见
  白白让丁家父子在越南占山为王
  到了公元975年,
  宋太祖封丁部领为安南都护检校太师交趾郡王”,
  也即承认越南作为中国的“藩属”而不再是郡县。
  这是越南脱离中国独立的开端。
  
  等到赵光义上台了,就打算收复失地了
  正好这时丁朝国内又发生了内讧
  丁琏遇刺,他的老婆和大将军黎桓真爱无敌了
  丁琏的儿子才六岁,根本不顶事
  后来黎桓干脆自立为皇帝
  于是宋朝在981年派军队兵分两路,水陆双管齐下进攻越南
  结果,两军在白腾江上展开多次激战
  
  宋朝在取胜无望的战情下,
  黎桓又表示愿意称臣纳贡接受册封,与宋通好
  于是993年,宋封其为交趾郡王,
  后又加封南平王,承认他为合法政权
  (黎桓,广西阳朔人)
  1009年,前黎朝又完蛋了
  
  黎朝权臣李公蕴发动政变,建立李朝,定都升龙(今河内),
  向真宗上表请求册封,真宗迫于北方压力,承认其独立地位。
  李朝历 8 主 216 年。
  李家比较善于经营,
  国力逐渐强大起来,也开始动宋朝的脑筋
  在1075年,李朝动员了十万大军大胆的侵略了宋朝的西南边疆,
  占领钦、廉二州,随后与陆路大军配合进攻邕州城。
  苏缄指挥宋军坚决固守,
  等待南下的援军。后因外援不至,
  1076年3月1日城被攻破,
  军民自知州苏缄以下58000人全部为越南所杀
  宋军派郭逵和赵点率水陆大军南下惩越,在收复失地后,
  1076年年底进入越南境内,先头军队直抵越都升龙,
  越南开始顽强抵抗,后来死伤惨重
  于是又玩起称臣纳贡那套,
  宋军也损失很大,就答应议和,大军班师。
  (这个李公蕴,福建泉州人,说是李世民第十个儿子的后裔)
  
  
  公元 1228 年(宝庆二年),
  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安南驸马陈日煚取代李氏,
  建立大越陈朝
  
   陈氏篡权推翻李朝建立陈朝后,
  担心李氏亲族反抗,
  强迫所有姓李的人一律改为姓阮。
  陈氏迁入安南的时间较久远,宋代时人最多,
  有的成为安南王朝的重臣。安南大越陈国国主为汉人,
  自称祖籍江浙会稽,本姓谢,后南迁福建时改姓陈,
  一看大宋富贵,马上遣使上表请求加封,
  愿与大宋世代交好,承为西南藩篱。
  
  可惜啊,蒙古人来了
  1257年,云南被蒙古占领,
  开始入侵越南,当时派兵三万
  打算从南方夹击南宋,
  结果陈太宗亲自领军对抗蒙古人
  让蒙古人无功而返
  接下来蒙古人又两次伐越,
  第二次侵越的蒙古军有大约五十万
  (据《元史》记载,约有三十万直接参战),
  第三次侵越的蒙古军有大约三十万。
  最近的研究者发现,
  蒙古军第二次和第三次侵越失败后,
  撤退归国的军队有大约十万人。
  (死伤惨重,一来战死,二来瘴气水土不服)
  
  1288年蒙古军第三次侵越失败后,
  忽必烈非常纠结,
  损失惨重却仍不愿意放弃讨伐越南
  这时越南陈朝非常合乎惯例的向中土政权表示愿意朝贡
  忽必烈表示应允,并恢复宗藩关系
  但不是打下来的地儿,始终不安心
  直到忽必烈去世之前,
  仍念念不忘伐越
  (以越南王不来朝见为口实)
  可是不久他真挂了,也就作罢了
  
  
  后来朱八八建立明朝赶走蒙古人
  越南陈朝正是陈裕宗统治时期
  陈裕宗一看就朱八八厉害啊,赶紧与之通好吧
  就算隔着元朝世袭梁王的阻隔
  到了洪武二年六月,
  安南的使者还是到达了明朝的京师
  
  朱八八非常高兴,
  不战而屈人之兵多好啊
  就专门下诏说
  “咨尔安南国王陈日煃,惟乃祖父,守境南陲,
  称籓中国,克恭臣职,以永世封。”
  把陈裕宗的统治地位加以明确认同,
  还赐予陈日煃“《大统历》、织金文绮纱罗四十匹”。
  并把越南列为不征之国
  那后来朱棣怎么又打起来了呢
  这是源自一场越南传统式的政变折腾
  
  陈朝自从陈裕宗开始就大权旁落,
  陈艺宗为人懦弱,大权归于黎季犛,
  黎季犛是陈朝的外戚,
  祖上来自中国的浙江,他的先祖姓胡,
  黎季犛做了黎训的义子才改姓为黎的。
  黎季犛的两个姑母都嫁给了陈明宗,
  分别生了两个儿子,
  一个是陈艺宗,一个是陈睿宗,
  所以,陈艺宗和黎季犛是表兄弟的关系。
  
  陈艺宗退位自称太上皇以后,
  黎季犛出掌枢密院,总揽大权,
  陈艺宗把皇位交给弟弟陈睿宗,
  陈睿宗不甘心做傀儡,很有一番作为,
  不过,好景不长,
  陈睿宗在征讨占城时重伤身亡
  (占城,越南南部小国)
  
  陈艺宗、黎季犛立陈睿宗的儿子即位,
  黎季犛继续把持朝政,
  1394年,陈艺宗病死,黎季犛更加肆无忌惮,
  四年以后,逼陈顺宗禅让给幼子,此为陈少帝,
  陈少帝才五岁时,黎季犛就废了他,
  自立为帝,时间是公元1400年。
  这时候,也正是明朝的朱允文执政时期。
  
  
  黎季犛篡位以后,改回自己的原来姓氏胡氏
  胡公满是舜的后裔,舜死传位给禹,
  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县北),
  越南胡朝改国号为大虞,
  用以标榜自己为华夏正宗一脉血统
  
  管你是啥正统不正统
  陈家总有忠心的人哭诉到了明朝的京师
  朱棣就出兵解决掉了短命的大虞,
  胡氏父子也被抓到了北京
  有一说,还是流放回了广西
  
  由于找不到陈家继承人,
  朱棣就又把越南重新纳入了大明版图
  可惜这次回归只有短短的二十一年
  当时明政府给交趾的官员大多来自广东广西云南三省的低级小吏
  这些挫人在内地混不下去,去越南,只为发财
  在当地横征暴敛,别的不说,
  就孔雀尾,一年就索要一万只
  不给就逮捕,打一顿
  
  再者,还有宦官监军
  宦官不是读书的士子,也没啥格调,就是爱财
  这一切导致了新回归省份很快集结了大量的民怨
  而一个地方土豪黎利,抓住机会起义称王,反对明朝的统治
  
  按照明史记载,黎利也曾做过明朝的官儿,可惜不得志
  黎利最初集结兵力时,交趾两位参政冯贵、侯保,
  动员军队征讨,本来可能扑灭,
  但马骐不愿看到他们胜利,而把精锐部队留着自卫,
  只拨给他们数百名老弱残兵,
  结果二人战死,黎利的势力途不能控制。
  
  明廷闻警,遣荣昌伯陈智为左参将,
  助李彬出剿,转战有年,才得削平乱党,
  惟黎利逃匿老挝,屡捕未获。嗣李彬应召还京,
  由陈智代任,监军亦另易中官,名叫山寿。
  山寿贪财好货,与马骐相似。
  黎利乘间纳贿,潜自老挝遁还宁化州,诈言乞降。
  山寿得了贿赂,遂替他奏请朝廷,求赦黎利
  
  总之黎利坚持游击作战,十数年不止
  明廷不堪战事消耗
  黎利再次向明廷称臣
  并表示找到了陈朝后裔陈暠,请求册封
  明朝本来是以维护陈朝正统而战
  既然如此,也就决定撒手拉倒
  册封陈暠为越南国王,撤销交趾布政司
  黎利一见明朝如此爽利,
  嗨皮死了,并且胆子也大了
  隔了一年,逼陈暠自尽
  大模人样的再请朝廷册封
  朝廷知道他玩什么花样,可是也懒得管了
  由他去了,
  册封黎利为越南国王,又称后黎朝
  国号大越,还是奉大明为宗主国
  继续称臣纳贡吧
  后黎朝统治越南达三百多年
  然后再分裂
  北朝莫氏,南朝郑氏
  后统一于阮氏
  
  阮朝依照惯例还是要得到中土政权的册封
  此时已经是清朝嘉庆年间
  阮福映强烈要求改国号为南越
  不过,嘉庆同志和臣子们研究了半天
  认为这不是觊觎我国土么,
  曾经的南越国可是占了南中国的几个省的土地啊
  这和现实严重不符合,于是予以否决
  但阮福映很执着,坚决要求,再三争取
  表示不如愿情愿不受册封
  最后清廷决定折中,将南越颠倒为越南
  赋以“越字冠于上仍其先世疆域、南字列于下表其新锡藩封”的新意,
  这个国号一直沿用至今
  
  
   
  
  回溯历史千年,
  越南从直接属地到立国
  一直和中国本土实施同样的典章制度
  特别是科举和儒家思想,
  一直以来也是国家根本 
  就像越南史学家说的陈重金说的
  “在越南,不管大人小孩,谁去上学,
  都只是学中国历史,而不是学本国历史
  诗赋文章也是取典于中国,对本国之事只字不提
  国人把本国历史看得微不足道,认为知之无用
  这也是由于自古以来自己没有国文。。。。。
  而自身无任何特色,嫌里媚外。。”
  
  越南直到被法国人殖民以前就是一个缩微版的中华
  在政治舞台上斗来斗去的,也都是汉人的后代
  越南人其实是汉人南下与当地土著形成的民族
  所以越南人和周边所有的族群都不对付,不同
  越南在东南亚,算是很强大的一族
  不同于老挝,缅甸,柬埔寨
  在唐朝以前,他们就是汉人
  汉人的父系,高棉的母系
  语言混血和汉语和高棉语,
  但文化却是道地的汉文化
  
  只是宋朝一撒手,就这么分出去了
  谁也没想到,这一分竟然就是永久
  我们分久必合的土地,再也没包括越南
  如果蒙古人拿下越南,朱八八可能就顺手接收了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越南竟然抗住了蒙古人的几十万大军
  历史的一个偶然,
  导致世界上多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分出去久了,
  也就没人觉得这是我们不可分割的领土了
  我们不在意,可是人家在意
  害怕我们还惦记
  所以今天有的越南人还会有这样问
  “你们的五星红旗是不是大五星代表大陆,
  4个小五星是朝鲜,蒙古,越南,琉球这些过去的藩国?” 
  
  
  越南被中国直接统治时间很长
  即使是非直接统治情况下
  也自认颇高,认为是中国南朝(赵佗是偶像嘛)
  甚至还瞧不起北方汉人,
  认为自己的读音,才是汉家正道
  汉人确实把持了古越南的文化经济政治命脉
  从教育就可见一斑了
  贴首陈朝皇帝的小诗
  如果不说明的话
  相信不会有人觉得这是外国人写的吧
  陈圣宗陈日烜作
  《宫园春日怀旧》
  宫门半掩径生苔,
  白昼沉沉少往来。
  万紫千红空烂漫,
  春花如许为谁开?
  
  古代越南是直接使用中文作为越南文字的,
  今天的这种拉丁字母拼写的越南文则是法国殖民后法国人给发明的,
  但法占时期,越南上层依旧将懂中文作为身份的象征,
  法国殖民时代由官员曾给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
  用今天这种拉丁字母越南文写过一封信,
  保大皇帝看都没看就直接在信上用中文批示了一句话:
  “何等鸟文,朕不懂,退回重写”
  
  不要看古越南老对中原称臣
  但是对东南亚诸国,那是灰常瞧不起的
  经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以“中华天兵”自居,
  讨伐柬埔寨,老挝,泰国这些国家
  称其他国家为蛮夷或南蛮
  一般讨伐檄文就会说
  你们不服中华王道教化,所以我要代替宗主国教育你们
  贴一篇阮朝公文出来给大家看看
  
  “我朝(越南)受中华眷命,奄有孔孟,薄海内外,
  尔等化外蛮夷素不服中华王道教化,
  今蕞尔蛮夷,犹梗王化屡犯天威,
  帝将亲帅六师巡于尔等南蛮之地,
  占城真腊暹罗诸蛮酋届时需各奉方物出迎,
  如有逆酋执迷畏罪不朝者,我朝天兵将伐之。”
  
  
  

越南末代皇帝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