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来一回顾,818大白兔的成长史

就从《鲸歌》开始吧
虽然早期的作品有些硬伤
  但沿着他写作的顺序来8
  有着一同成长的感觉
  一个科幻爱好者到一个科幻作家的转变
  作者:vseensy 回复日期:2011-06-06 13:20:40 
  
  你你你,这不也在歪楼吗?O(∩_∩)O
  说唱艺术当然喜欢了
  以前的《曲苑杂坛》是每期必看
  不过,习惯上网后就不怎么看电视了
  要说最喜欢,自然还是本地的曲艺节目
  其实大部分曲艺我都喜欢
  北方的鼓词,南方的弹词
  牌子曲,琴书,道情。。。
  哪一样都是韵味十足
  
  说起来,中华戏曲的萌芽
  可以追溯到屈原的时代
  《楚辞》里面的“九歌”,
  就是最早的歌舞唱词段子
  不过那时不是娱人而是祭神
  一直发展到汉代
  娱乐众神的歌舞才逐渐演变成娱人的段子
  
  @流年不过转眼 
  
  恩,今天抽空把前苏联扒个皮
  简单说说大熊家的各加盟国是怎么回事
  虽然是近邻,可一般童鞋似乎对老毛子家
  还不如对白头鹰家了解得多
  (文化没有经济实力做后盾终究是难以强势向外传播
  其实前苏联在文学,艺术,科学,很多方面
  都是很强大的,可现在一般留学,
  大多都是考虑经济因素才会选择俄罗斯乌克兰。。)
  
  
  先来更新一段
  
  @米维 
  
  这三国之前花了好大力气8了很多啊
  尤其是鬼子国,内容算很够分量了
  怀疑米维没仔细爬楼
  ~~~~(>_<)~~~~
  
  先来8斯拉夫人
  看完应该对东欧和俄罗斯有更深的了解
  
  
  第二十二篇
  
  斯拉夫族
  
  欧洲文明最早兴起的是希腊文明
  后来是用拉丁文的罗马人建立了罗马帝国
  希腊---拉丁人视其他欧洲民族为蛮族
  这些蛮族就包括了凯尔特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法国西部,西班牙西部)
  日耳曼人(北欧),斯拉夫人(东南欧),
  蛮族的扩张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瓦解
  
  今天的欧洲,按照语族来分,
  三大语族占了人口的九成
  日耳曼语族:英格兰,德国,荷兰,
  比利时,丹麦,挪威,瑞典,冰岛,卢森堡等,主要分布在西北欧
  罗曼语族(拉丁语族):意呆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等,主要在西南欧
  斯拉夫语族:俄罗斯,白俄,乌克兰,波兰,
  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捷克,马其顿,斯洛文尼亚等,主要在东欧,中欧
  
  斯拉夫人的先民是维涅德人
  这是一支生活在东欧南俄平原上的一支原始部族
  斯拉夫人是古日耳曼认东部民族和斯泰基人联合开始大规模迁徙后自己使用的名字
  按照斯拉夫语的含义,有荣誉,光荣的意思
  (也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从公元一世纪开始
  日耳曼人开始接触南方的罗马文化,
  最初是日耳曼人自己充当罗马人的雇佣兵和仆役,
  继而,他们又将大批被其俘获的斯拉夫人售予罗马人作为奴隶。
  久而久之,“奴隶”(Slave)“斯拉夫”这个名称便反过来成为对诸斯拉夫民族的称谓。)
  
  公元二世纪,
  日耳曼人穿过斯拉夫人居住的喀尔巴阡山和黑海
  因而把斯拉夫人一分为二,
  从此有了东斯拉夫和西斯拉夫两支
  
  到了五世纪日耳曼认进入罗马帝国
  又使得部分斯拉夫人南迁
  在六世纪抵达巴尔干半岛
  九世纪马扎儿人(匈牙利人)到达今天的匈牙利
  于是西斯拉夫再次被一分为二,有了南北两支
  所以到了今天,斯拉夫人有三支
  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
  
  
  首先来说西斯拉夫人
  主要包括了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
  波兰人在公元十一世纪建立了波兰王国
  18世纪被东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瓜分
  
  捷克和斯洛伐克曾在部落联盟的国家中一起生活了百年
  公元10世纪匈牙利人入侵,
  斯洛伐克成了匈牙利的一部分
  而捷克人在日耳曼人的几个世纪统治后逐渐日耳曼化
  
  直到1918年,
  这三国分别独立,
  而捷克和斯洛伐克更合二为一(93年又再次分家)
  波兰和捷克深受日耳曼人的影响,尤其是捷克
  斯洛伐克则匈牙利化了
  这三个国家属于西方拉丁天主教文化圈
  把他们纳入东欧范畴,纯粹是冷战时代的产物
  
  
  
  再来说南斯拉夫人 
  南部斯拉夫人,包括保加利亚和前南斯拉夫
  主要居住在巴尔干半岛
  
  保加利亚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斯拉夫人
  他们的祖先是突厥人,
  后来与斯拉夫人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保加利亚人
  
  前南斯拉夫的重要成员塞尔维亚和黑山
  分别在公元九世纪和十一世纪建立公国
  塞尔维亚强盛的时候曾经统一过黑山
  1398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科索沃打败了塞尔维亚
  此后的五百年时间,
  巴尔干地区处在土耳其人的统治下
  直到1878年,塞尔维亚和黑山才再次独立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
  和塞尔维亚黑山的经历非常相似
  几乎是同一时期建立独立王国
  不过后来统治他们的,是日耳曼人的奥匈帝国
  所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文化,更接近西方文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人有了一个统一的梦想
  尤其是塞尔维亚,
  更是希望以自己为核心实现这一理想
  一战的结束,奥匈帝国的土崩瓦解
  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有了自决的机会
  法国人也非常希望在巴尔干地区建立一个有实力的国家
  用来牵制可怕的日耳曼人
  
  于是,南部斯拉夫统一不再是神话
  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成立了联合王国
  1919年的《凡尔赛合约》承认并且确定了该王国的主权和边界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南斯拉夫国家
  1929年改为南斯拉夫王国
  
  
  新生的南斯拉夫王国很快迎来了纳粹的铁蹄
  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GCD领导了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
  终于在1943年,
  在波黑召开了南斯拉夫人全国解放委员会
  在战后建立各民族平等的联邦共和国
  (之前流亡的南斯拉夫国王就不必回家了,继续流亡吧)
  
  1945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铁托当上了终身总统
  新的南斯拉夫,包括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
  以及属于塞尔维亚的科索沃,伏伊伏丁两个自治省
  
  铁托的南斯拉夫曾在国际上称雄一时
  生活水平在东欧领先,
  不跟苏联混,不跟西方混
  可惜铁托一死,苏联解体
  曾经显赫一时的南斯拉夫也完蛋了
  
  同时二战时期埋下仇恨的种子也发芽,导致了波黑内战
  本来波黑地区是以塞尔维亚人为主体,其次克罗地亚人
  二战时期,德国扶植的克罗地亚二鬼子
  杀害了三十万塞尔维亚人
  从此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虽同为南斯拉夫人,却是世仇
  铁托上台后(铁托是克罗地亚人)
  决定把波黑的穆斯林单列出一个民族,就是波族
  同时鼓励其他共和国的穆斯林加入波黑
  导致波黑地区的穆斯林人口超过塞族人口
  
  后来南斯拉夫解体了
  波黑的塞族和波族+克罗地亚族闹翻了
  塞族还希望留在南斯拉夫而另一方要求独立
  内战开始了,最后的结果是再次一分为二
  变成了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
  一边跟塞尔维亚混,一边跟克罗地亚混
  
  在前南斯拉夫国家中,
  只有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
  是信奉天主教的,和德国走得比较近
  
  另一方面,南斯拉夫变成了南联盟
  也就是最初就联合在一起的塞尔维亚和黑山
  问题是这其中还包括了一个自治省科索沃
  
  在米洛舍维奇当上南联盟总统的那年
  科索沃的叛军“科索沃解放军”也成立了
  他们袭击了塞尔维亚和南联盟的保安部队
  并杀害了塞族官员和他们认定的与塞尔维亚合作的阿尔巴尼亚族和塞族人
  这场武装冲突导致了数百人的死亡和上万平民的流离失所
  
  第二年,北约跳出来要求双方谈判
  谈判的基础是美国人草拟的方案
  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高度自治,
  南联盟军队退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
  按照当地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再加上北约维和部队
  
  这个方案,双方都不接受
  北约实在是嚣张,表示
  方案没得改,谁拒绝将受到惩罚
  首先改变主意的是“科索沃解放军”
  南联盟维护国家统一的意志很坚定
  于是,那就打吧,
  北约的空袭就这样开始了
  
  难以置信吧,这世上就TMD有这种破事
  来劝架的人,结果最后自己操家伙上了
  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情吗?
  北约对着南联盟,连续空袭了78天
  其中就“误炸”了中国的大使馆
  传说中,美国的情报显示,
  说中国方面把自己收集到的北约军事情报传给塞尔维亚
  作为交换,
  赛尔维亚把自己击落的隐形战斗机碎片交给中国
  
  强权就是公理
  战争的结果是南联盟接受美国人拟定的协议
  而米洛舍维奇被送上国际战争法庭
  塞尔维亚人民为此得到老美一亿美金的经济援助
  和美国人民的“友谊”
  
  作为同是斯拉夫人的老毛子
  一度被认为会在战争危急的时候出手
  事实上,这回北极熊缩头了
  只是收留了米洛舍维奇的遗孀和儿子
  
  
  最后来说东斯拉夫人
  东边的这一支斯拉夫人是斯拉夫家族的老大
  人数众多,居住地盘最大
  领土包括了今天的俄罗斯,白俄和乌克兰
  
  虽然今天东斯拉夫人的老大是俄罗斯人
  但历史上东斯拉夫人的发祥地却是乌克兰
  早期东斯拉夫人的大本营是以基辅为中心的乌克兰地区
  当基辅已经成为大都会的时候,莫斯科还是一片沼泽
  
  东斯拉夫人在欧亚各个游牧民族混战的情况下
  来到第聂伯河一带,
  这些人就是俄罗斯人的祖先
  (此时我们国家是初唐时期)
  斯拉夫人内部纷争不断,
  因此想借助外力平衡内部势力
  于是他们引进了北欧海盗---瓦良格人(日耳曼人的一支)
  瓦良格首领就是留里克
  留里克是一个金发碧眼的海盗头子
  他收了人家保护费,
  就组织了一支军队保护斯拉夫部族
  最后经过通婚彻底融入了这支斯拉夫部族
  (我们今天到手的瓦良格号,
  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支祖先)
  
  公元862年,(晚唐了)
  留里克建立了俄罗斯第一个封建王朝
  留里克王朝(东斯拉夫人从此有了日耳曼人的血统)
  这个王朝统治俄罗斯长达700多年之久
  
  
  基辅罗斯的各大公国随着蒙古人的铁蹄到来而亡国
  和中国完全不同的是
  他们亡得早,复国得晚
  经历了两百多年蒙古人的统治
  东斯拉夫人也一分为三
  而中心从乌克兰的基辅转到了俄罗斯的莫斯科
  
  虽然很多俄罗斯人认为那是一段最黑暗屈辱的历史
  可也有人认为,
  蒙古人的统治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首先,它促进了俄罗斯的统一
  在基辅罗斯后期,
  东斯拉夫人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自为政
  蒙古人的到来,
  让他们意识到只有统一才能壮大自己,重获独立
  独立,统一,实现中央集权,
  成为了俄罗斯发展的必然方向
  
  莫斯科公国的野心同时也是民心所向
  通过不懈的努力,俄罗斯在1480年独立
  又花了四十一年时间完全实现统一
  与此同时,俄罗斯人向蒙古人学习统治方式,高度的中央集权
  在蒙古人的管理下,
  俄罗斯各公国的市民代表会议被解散
  西方式的民主进程被迫中断
  无法西看的俄罗斯于是把目光投向了东方
  
  蒙古人学习中国人的政权模式
  俄罗斯延续了这种集权模式
  经济上,俄罗斯大公们也开始向东学习分封贵族
  贵族拥有土地的占有权,大公拥有最高所有权和最终支配权
  同时农民的自由度步步下降,
  经过一个多世纪,确立了农奴制
  
  蒙古人入侵之前,
  基辅大公接受了拜占庭的东正教
  在东正教和天主教针锋相对的时候
  蒙古人隔断了俄罗斯与欧洲大部分地区的联系
  而这两百多年,正是西方经历深刻变革的时代
  文艺复兴正如火如荼,
  宗教改革商业革命都都在进行中
  拜占庭帝国亡了,莫斯科更加得意
  因为莫斯科成为了东正教唯一的中心和最后的堡垒
  
  在彻底赶走蒙古人的八年之前
  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的公主为皇后
  表明自家是拜占庭的合法继承者
  引进文化和礼仪,专制制度,双头鹰国徽
  从此自称“第三罗马”
  原来的大公也升级为沙皇,公国变帝国
  俄罗斯没有保持和西方世界的共同进步
  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欧洲列强都认为老毛子的国家
  是个二流,乃至三流国家
  
  
  沙俄的罗曼洛夫王朝统治俄罗斯三百多年
  是俄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
  俄国从一个东欧小国扩张成世界第一大国
  这个王朝为后来的统治者留下了2200万平方公里的江山
  从彼得大帝开始拼命追赶西方的脚步
  到王朝覆灭之时,
  俄罗斯已然是世界一流的强国
  
  当然比较值得一提的事
  俄罗斯王室和德意志王室几百年来不断的通婚
  辈分都搞得灰常的复杂
  到了后期,沙皇的身体里
  竟然只剩下了八分之一的俄罗斯血统
  血脉上的牵连,让俄德关系暧昧不明
  
  1761年,普鲁士被法国奥地利俄国打得陷入绝境
  结果此时俄国女皇病死,
  他的外甥彼得三世上台
  彼得三世从小在普鲁士长大,有一半普鲁士血统
  所以他一即位,马上退出战争
  把占领的土地还给普鲁士,转而与普鲁士结盟
  
  
  由上可知,俄德奸情由来已久
  大家都知道卫国战争时俄罗斯人的牺牲
  却很少有人知道,
  此前俄德之间的眉来眼去
  郎情妾意到底发展到了神马程度
  
  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秘密执行“托尔计划”
  用一列火车把流亡瑞士的革命者列宁送回里加
  希望通过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整垮沙皇俄国
  当然革命者也反利用德皇的“善意”回国革命
  革命成功的列宁还要求苏俄人民
  学习德国人民的自我管理以及组织管理的优点
  学习纪律性和德意志精神
  
  苏俄的学习德国热潮在第二年遭遇了无比的寒流
  心怀鬼胎的德国没想到革命真能成功
  于是发动50万大军进攻苏俄
  列宁背着出卖国家的指责
  和德国签署了割地赔款的条约
  并及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幸运的苏俄并没有承受太久的不平等条约
  因为第二年,德国就战败了
  
  本来这两家关系就该掰了
  可另一个国家的出现,改善了俄德关系
  这就是波兰。
  波兰得意洋洋的拿了德国的地,又和苏联红军作战
  一时之间,嚣张跋扈
  
  德国过得惨淡,苏俄也不宽裕
  两国在1922年,再次旧情复炽
  签署了《德国和苏维埃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
  由此开启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苏德合作时代
  
  双方以最惠国待遇原则下发展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
  并且缔结秘密军事协定
  德国不理凡尔赛条约的禁令,
  向苏俄提供成套武器制造生产线
  并且帮助苏俄红军建立现代化参谋指挥和训练体制
  苏俄向德国开放基地和工厂,
  德国可以在那里不受干扰的训练装甲兵,飞行员和其他军事人员
  同时研制凡尔赛条约禁止的各式武器
  
  四年之后,苏德签订《互不侵犯和中立条约》
  德国向苏联保证不参加任何国际集团对苏联的封锁
  苏联则保证了德国东部的安全
  这项条约更加促进了两国的军事合作
  
  当时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汉斯&#8226;冯&#8226;塞克特将军甚至希望联合苏联,
  共同对付与法国结盟的东欧新兴军事大国波兰
  苏德合作非常和谐
  苏联甚至支持德国人研究军用瓦斯和毒气
  德国派出的军工专家,占到了苏联外籍专家的百分之八十
  双方一直互通有无,互相帮助
  
  
  
  苏联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军工业
  德国提供大量信贷,并帮助苏联向德国企业订货
  1926年,德军少将斯宾德勒访问苏联,
  对德国潜艇感兴趣的苏军司令提出希望德国提供潜艇设计和建造方面的帮助
  不久,德国潜艇的设计图纸就被送到了莫斯科
  不仅卖图纸,
  还让最好的工程师去列宁格勒帮助苏联人完成潜艇的建造工作
  在苏德开战之前,苏联已经拥有309艘潜艇
  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潜艇部队
  
  按照俄罗斯军事博物馆的资料显示
  德国人不仅给予技术支持,
  还派出王牌飞行员训练苏联飞行员
  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也将伪装成农用拖拉机的坦克运到苏联
  进行机械化行军和遭遇战演习
  直到1941年德国陈兵在苏联西部边界,
  进攻苏联的前一天
  德国仍然按照协议在给苏联供货,
  数量还超过了前一年
  
  而苏联也一直按协议忠实的给德国人提供战略物资
  所以斯大林无法相信德国人的进攻迫在眉睫
  直到德军炮击苏联边境,才如梦初醒
  (话说希特勒要是坚持之前的政策,一直与苏联合作
  那战争的走向又会如何?。。。。。天晓得)
  
  德国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
  东普鲁士人是近代德国的发源地,也是俄罗斯人的亲戚
  东普鲁士人的英文是Prussia
  俄罗斯的英文是Russia
  两者同样来自古日耳曼语
  
  俄罗斯人,是加入日耳曼血统的斯拉夫人
  德国人,是加入斯拉夫血统的日耳曼人
  纯粹的斯拉夫人是黑发白皮肤的白种人
  纯粹的日耳曼人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
  严格说来,
  德国不如北欧日耳曼人血统来得纯粹
  不知道希特勒得瑟个啥
  
  
  
  
  今天先到这里了
  明天继续
  泛斯拉夫主义和北约东扩问题
  
  
  我不想再看到民族问题和宗教的问题的辩论
  之前已经专门8过很多页了
  再说下去不是掐架就是车轱辘话来回说了
  如果一定要讨论下去,我只好弃楼了
  -----------------
  ---------------
  ----------
  -------
  
  
  
  @紫燕落青泥 
  
  先来回复紫燕的问题
  再来继续更完昨天的话题
  
  关于日本的战争赔偿
  我看到过一篇说得很明白的文章
  直接把它转过来
  我再接着码字说完老毛子的故事和北约东扩
  
  在处理欧洲战事赔款问题上,英美联合起来与苏联分庭抗礼,
  而在太平洋战场和处理日本问题上,
  美国认为其在对日战争中起了巨大作用,便以盟主的身份自居。
  尽管苏联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当时的地位与美国采取抗衡的态度,
  但美国采取有关措施和步骤,使之握有对占领日本和处置问题的实权,
  操纵和包揽了日本赔偿等事宜。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虽然表面上跻身四强,
  但在赔款事宜中所起的作用很有限。
  
  1945年由中、美、英三国发布的《波茨坦公告》中,
  第一次明确了日本赔偿的原则,
  日本可以保留维持其经济运转所必须的工业设备和实物,
  其余的可以用来赔偿。
  
  战后初期,美国对于日本赔偿的态度还相当积极,后来稍有动摇,
  但还是于1947年4月4日采取单独行动,发动了“先期拆迁”。
  可是随着美、苏对立日益尖锐,再加上中国人民解放战争顺利进展,
  美国的外交政策就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远东方面,美国亟盼建立一个反苏反共的基地,
  而环顾全球,只有在它控制下的日本最符合这个条件。
  于是扶持日本、抵赖赔偿,就成为美国的基本方针。
  
  本来,按照1946年3月美国政府所制定的“临时赔偿方案”,
  “先期拆迁”计划将提日本工业设备实物的30%作为直接受日本侵略国家的赔偿物资,其中中国可得15%。
  但是,随着时局的变化,美国为自己狭隘的战略所考虑,
  对这个30%的赔偿范围一减再减。
  最后中国只得到了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这期间国民党政府派出的中国首席代表吴半农多次严正交涉。
  但美国一意孤行,不予理会。
  
  中国战时损失,据国民党行政院赔偿委员会的估计,
  按当时价格计算,不下620亿美元,
  而中国分得的赔偿物资才约值2250万美元,只占万分之三。
  中国分得的赔偿物资中,最大、最新、最完整、最切合需要的成套设备
  首推吴港“11—5—5”海军兵工厂的1.5万千瓦发电设备一套;
  其次是同厂的200吨码头式起重机一具。
  中方得到通知后,立即派了几位专家前往拆迁。
  就在这两套设备拆卸时,美国政府于1949年5月13日向盟总颁发临时指令,
  取消了“先期拆迁”计划的执行,停止了日本对各盟国的赔偿。
  至此,战后对日索赔的事宜实际上已被美国腰斩。
  
   
  1949年下半年,美英协调策划单独对日媾和。
  此时,中国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
  12月底,国民党当局全部撤到了台湾。
  至1950年4月,印度、英国、印尼等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加紧了单独对日媾和的工作。
  
  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初,作为当时国民党政府首脑的蒋介石,
  也曾有过对日索赔的打算。此时,台湾当局为得到美国的支持和帮助,
  在日本赔偿问题上一改原来的积极立场,转而专看美国的脸色行事,
  对美国对日和约七原则和备忘录采取“无可奈何”的态度———
  关于赔偿问题,台湾当局表示可酌情核减或全部放弃。
  
  国民党对日索赔态度的转变,
  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还在于蒋介石坚持反共而对日本反共政府
  采取的所谓宽大、不进行报复的政策,
  以实现它以中国合法政府的身份参加对日和约的签字。
  因为日本曾在此前威胁说,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谈判,签订双边条约。
  其实,这是外交家出身的日本老官僚吉田茂玩的一个阴谋,
  目的是迫使台湾当局在谈判中作出让步,放弃战争赔偿,与日本媾和。
  
  1952年2月17日,台湾与日本和约谈判正式开始。
  谈判几经周折,台湾当局多次妥协让步,综观整个签约过程,
  台湾当局为求得一个所谓“中国合法政府”代表的形象,
  在战争赔偿等实质问题上彻底放弃
   
  1952年4月27日,台湾当局与日本签订所谓的“日华条约”,
  双方宣布“结束战争状态”,建立所谓的“外交关系”,
  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给予了强烈的谴责。
  而此时,中国大陆与隔海相望的日本的关系还处于冰冻期。
  日本政府追随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设置了不少障碍。
  
  
  随着民间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
  到60年代前期,中日交往实际上进入了半官半民阶段,
  恢复日中邦交已为期不远。但恢复邦交,
  必然要对战后日本赔偿问题作出决定。
  在这一问题上,我国领导人表示了向前看的姿态。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并立即将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中国成为联合国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70年代初,由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变化,
  美国外交政策实施了两项重大转变:
  一是美国承认中国并对建立外交关系进行谈判;
  二是征收10%的进口税,主要目的是打击日本,同时停止美元和黄金的兑换。
  这两项与日本关系极为密切的政策出台,
  美国人事先却没有打个招呼,而是以一种突然袭击的方式,
  狠狠打击了精神上毫无准备的日本。这一切大大刺激了日本政界。
  他们不能不反躬自问,对华政策上紧跟美国是否做错了。
  
  不久,不得人心的佐藤政权垮台,田中角荣出任内阁总理大臣。
  田中就职后立即宣布把日中邦交正常化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随着邦交正常化时机的成熟,战争赔偿问题又一次摆在中日两国政府的面前。
  在田中访华之前,他曾表示,如果对方提出赔偿,只要数额适当,他打算赔!
  
  1972年7月以后,中国为实现与日本邦交正常化进行积极的准备,
  周恩来总理就放弃战争赔偿问题作了下述指示:
  第一,中日邦交恢复以前,
  台湾的蒋介石已经先于我们放弃了赔偿要求,
  共产党的肚量不能比蒋介石还小。
  第二,日本为了与我国恢复邦交,必须与台湾断交。
  中央关于日本与台湾的关系,
  在赔偿问题上采取宽容态度,有利于使日本靠近我们。
  第三,如果要求日本对华赔偿,其负担最终将落在广大日本人民头上,
  这样,为了支付对中国的赔偿,他们将长期被迫过着艰难的生活。
  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与日本人民友好下去的愿望。
  
  1978年8月12日,在北京发表了《日中共同声明》,
  中日两国签订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23日生效。
  二战结束后,苏联从德国获得120亿美元的战争赔偿;
  犹太人从德国获得600亿美元的赔偿。
  而中国政府从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愿望和长远利益出发,放弃了赔偿要求。
  
  中国政府虽然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
  即放弃了1200亿美元国家间的赔偿要求,
  但是,就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赔偿要求———1800亿美元的国民赔偿要求,
  中国政府在任何场合都没有宣布予以放弃。
  这种对受害赔偿要求的保留,
  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符合国际法的向日本提出受害赔偿的机会。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