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续8
计划一次生命
所有的生命追溯研究都认为计划步骤是与灵魂指导相协调而完成的。灵魂指导给灵魂指出下一次生命的选择。这个灵魂前一次的行为,或者因果报应,决定了它的参量和选择的限制。根据他过去的表现,会有一份菜单呈现在灵魂面前,在下一次轮回中教会他需要学习的生命体验。这并没有无限的选择。如果是这种可能,为什么会有人选择非常艰辛甚至悲惨的生命呢?
侭管因果报应限制了选择,灵魂依然有令人惊讶的多种生命选项。选择一个正确的生命的种种协调和需求是复杂的,必须在很多方面对多重的因素进行平衡。这个决定不仅要满足灵魂的需要,而且必须符合准备加入的其他灵魂的需求和计划——特别是父母的。侭管对我们有限的理解力来说,不可能掌握决定一次轮回的所有可能性,我们依然可以谈论一些很明显的问题。
首先,要有一个肉身予以考虑。我们会因为特别的原因选择特别的身体。案例的研究表明,身体的属性也是灵魂所选择的打包选项中的一部分,用来加速学习到不论下一世需要学到的东西。比如一个残疾的身体,可能会加速灵魂的提升,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如何克服障碍或者更专注于智力发展的机会。一个强壮的男性身体可以用来学习激进或者战争。一副不论性别都美丽的身躯可能会加强在虚荣心和外貌上的课程。这些选择包括要平衡与某些父母在一起的需求,和他们所提供的必须具有某些身体特征的基因上的可能。也许灵魂可以不顾基因的概率而影响身体的形成,就像史蒂文森博士的案例中所记录的胎记和出生残疾的状况。
与他人的关系互动对我们的学习和灵魂的成长具有关键的作用。所以,安排与前一次生命中某些灵魂的重聚是灵魂轮回的中心要素。所有的研究同意我们经常会和前世非常紧密的灵魂一起轮回。我们可能会选择回到那些滋养或者支持我们成长的灵魂。为了学习原谅,我们可能会选择回到曾经伤害过我们或者对我们有误解的人身边。或者是相反:我们可能会回到我们曾经误解的人,来把事情做好并且偿付因果的欠债。
因为关系是如此重要,因为家庭关系是如此的紧密,一个灵魂可以有非常非常多的理由,回到同一个的家庭就完全说的通了。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同一家庭的轮回是非常普遍的。
第六章 续7补 (续7后面落了一些篇幅,这里补上)
我最喜欢展现轮回意义的寓言,来自于奥马曼的大学者解释犹太教关于重生的概念(引自于《莲花中犹太教》):
每一个灵魂都要创造一个光的外衣。在每次轮回中……我们会依据自己的行为多造出一些,或者少创造出一些。在一些轮回中,我们有更多的损失,就会取出一些线来,在另外的轮回中,我们就会把更多的线织进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这个外衣。
当我看到这幅图像,等到光的外衣最终完成的时候,我们就成为光的使者与上帝融为一体。
为了修正过去的行为,改进人格,或者学习更富有爱心,只有通过轮回进入人的躯体。通往光明的道路要通过世俗,灵魂知道这一点。生命回顾和计划步骤的目的,都是为了选择一个适当的挑战,和学习与发展的各种机会的轮回。
第一个决定是是否要进行轮回。并不是每一个灵魂都会回到人世间,最起码不是马上进行的。在沃姆巴赫博士的750个病人的案例中, 81%的人说他们选择了介乎于出生或取消轮回的状态中。就算是他们选择重生,大部分在进入到即将的生命中是非常不情愿的。他们把它更多的看作是一种任务,是为了灵性的发展而不得不做的不愉快的事情,就像“地面脏了要去擦地”,或者“强迫自己跳到游泳池里面去。”不难想象一个灵魂不愿意离开一个无条件的爱和异常美丽的地方,而回到一个充满着纠结和痛苦的不完美的世界。但是灵魂对完美的渴望,与上帝融合的渴望,比世俗间的艰辛要强烈得多。
如果一个灵魂在那一刻回顾和理解了他自己的灵性需求和目标,并做出决定回到人世间,他就进入了下一次轮回的准备阶段。这个时候就要选择一次生命。
昨天有朋友转发了一篇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先生的演讲稿,很有启发,转载如下:
昨日,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在“未来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
与以往不同的是,施一公此番并未局限于生命医学,他从人类生命饱受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三大挑战开始,讲述了人类如何通过科学来接受生命挑战。但最终,人对生命认知的极限问题将他的科学思索,由生物医学带向量子力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物学家面对生命之谜的不懈追问。
以下是演讲全文: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极限。
我们先看看人从哪而来?人的整个出生过程是这样的:一个精子在卵子表面不停地游逛,寻找一个入口,找到合适位点以后,会分泌一些酶,然后钻进去。卵子很聪明,一般不会让第二个精子再有机会,所以一有精子进来,马上把入口封死。精子进来后就被降解,然后精子的细胞核和卵子的细胞核结合,形成双倍体,受精卵开始发育,逐渐分裂为2个细胞、再分裂为4个细胞、8个细胞、16个细胞,此时受精卵还在子宫外面游逛,还没有着床。继续分裂下去,形成64个细胞、128个细胞,这时它快要找到着床地点了。着床之后,继续发育。
你们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短短四个礼拜,胎儿开始有心跳。慢慢地,神经管形成了,脊椎形成了,四肢开始发育,通过细胞凋亡,开始形成手指头。到四五个月的时候,胎儿开始在母亲肚子里踢腾。出生之前,胎儿的大脑发育非常快,各种神经突触迅速形成。然而不要忘了,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自于一个受精卵。
生命开始之后,生命的历程很漫长,这里面有很多苦恼。我记得我看过一首打油诗是这样说的:0岁闪亮登场,10岁茁壮成长,20岁为情彷徨,30岁拼命打闯,40岁基本定向,50岁回头望望,60岁告老还乡,70岁搓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100岁挂在墙上。
施一公在演讲现场
科学如何应对生命挑战
我们生命的历程饱受挑战,有很多来自于疾病,其中三类疾病和人类有很大关系。
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重要的杀手,仅在中国每年就有303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32%。第二种疾病也很可怕,就是癌症,我们身边的人常常被癌症夺去生命,中国每年有265万人死于癌症,占28%。第三类疾病死亡率不高,但是对人的困扰很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就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多位世界名人都曾受这类疾病的折磨。此外还有34%的人死于其他原因,其中大部分是传染病,一小部分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
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如何运用科学去接受生命的挑战。
在古代,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比如说当代的屠呦呦为找到治疗疟疾的方法,就是看了古典药学得到灵感,导致了青蒿素的发现。后来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已经是用科学的方法论来探索。1985年以后,由于戈尔茨坦和布朗发现了低密度脂肪颗粒的受体(LDL受体),开启了真正的征服心血管疾病的历程。人类始终用科学在应对挑战,从简单的摸索和经验积累,到最后通过基础研究驱使药物的发现。我有三个例子在此分享。
第一个例子就是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导致心血管形成斑块的低密度脂蛋白和受体结合以后会被细胞内吞,内吞以后低密度脂肪的颗粒会被降解,而受体会回到细胞表面,可以重生,再去把新的低密度脂蛋白拉到细胞内去,从而减少对人体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1985年,戈尔茨坦和布朗两位科学家,(也是在座的王晓东的博士后导师),就是因为发现了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在戈尔茨坦、布朗和日本科学家Endo Akira等一大批人的努力下,很多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问世了,包括1987年问世的第一个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迄今为止,最有名的他汀类药物立普妥(阿托伐他汀)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在座的就应该有人服用过这种药。在它于2011年专利过期之前,全球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堪称药神。
我们一直在用基础研究去探索最前沿的和疾病做斗争的方式,我们虽然有很多他汀类药物,但是很多高血脂的人仅仅靠吃他汀类药物,并不能阻止心血管软斑块和硬斑块的形成。为什么呢?科学家发现,是因为这些人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逐渐被降解得找不到了,如何把他们的受体的数量恢复出来,就是问题的核心。
几年之前,科学家找到了PCSK9蛋白,它可以结合低密度脂肪蛋白的受体。结合到受体以后,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被受体一起拉到细胞内内吞了,也就是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被细胞内吞的同时就牺牲了,也就不能再把流淌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降解掉,这样低密度脂蛋白大量堆积,就形成了软斑块和硬斑块,最后带来致命的心血管疾病。这个过程是基础研究发现的,而发现这个过程的著名科学家海伦,是一位女性,获得了2015年的生命科学的突破奖。
第二个例子我们讲讲治疗癌症的新的曙光,也就是大家听过很多次的“免疫疗法”。这个免疫疗法最有名的一个例子,是2015年8月20日,美国前总统卡特向所有世界上关心他的人宣布,自己得了晚期黑色素瘤,而且当时已经有4个2毫米大的肿瘤在脑子里,已经扩散了,他认为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然而短短3个月以后,2015年12月6日,他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告诉人们,通过分子疗法,他脑子里的4个肿瘤已经完全找不到了。
他的分子疗法就包括一个很有名的免疫疗法,就是针对PD-1表面受体的单克隆疗法。免疫疗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疾病的斗争方式。这种疗法的创始人,也是这一概念的发现者James Allison同样获得了生命科学突破奖。对这一过程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中,还包括一位中国人,就是陈列平博士。
第三个例子是神经退行性疾病。非常遗憾,至今人类根本不知道病因,尽管我可以告诉大家很多的理论、数据和实践,但我们只是大概知道这个病是怎么回事。现在世界上有4700万人饱受这种疾病的困扰,预计2050年时,每3秒钟就有一个新的病人出现,我们会有超过一亿三千万人受它的困扰。
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最有名的就是老年痴呆症症,也叫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得这个病的病人很痛苦,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老年痴呆晚期的患者大脑里面有一个个很可怕的洞,大脑被吞噬掉了。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老年痴呆症,但是大家公认,如果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老年痴呆症,也许会为治疗带来曙光。
我自己的实验室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去年在原子分辨率上首次报道了与老年痴呆有直接关系的人源γ分泌酶的结构,这个人源γ分泌酶被认为是导致老年痴呆症必不可少的一个致病蛋白,所以也许通过后续的深化研究,我们可以找到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办法。
认知生命有极限
我举了心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症的例子,最后过渡到大脑。不要说我们对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不清楚,对大脑这样一个神秘的器官我们也知之甚少,我们基本上可以说什么都不知道。尽管我们有很好的学习记忆的模型,我们可以模拟出学习记忆的过程,但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们真的不知道。
我甚至认为包括我们的电信号记录的神经冲动电位,只是一个表象,不一定是学习记忆的本质。为什么?因为我们确实是这样一个生物人,是一堆原子构成的人在理解生命。
我们在用我们的五官,就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理解这个世界。这个过程是不是客观的呢,肯定不是客观的。我们的五官感受世界以后,把信息全部集中到大脑,但是我们不知道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所以在这方面也不能叫客观。
我们人究竟是什么呢?仔细想一想,人是怎么样处理信息的呢?我们先来对信息也就是物质做一个定义。我们有三个层面的物质:第一个物质是宏观的,就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直觉可以看到的东西,比如人是一个物质,房子也是一个物质,天安门、故宫都是物质。第二个层面是微观的,包括眼睛看不到的东西也叫微观,我们可以借助仪器感知到、测量到,从直觉上认为它存在,比如说原子、分子、蛋白,比如说很远的一百亿光年以外的星球。第三个层面,就是超微观的物质。对这一类,我们只能理论推测,用实验验证,但是从来不知道它是什么,包括量子,包括光子。尽管知道粒子可以有自旋和能级、能量,但是我们真的很难通过直觉理解,这就是超微观世界。
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想一想,这个世界是超微观世界决定微观世界,微观世界决定宏观世界。我们人是什么?人就是宏观世界里的一个个体,所以我们的本质一定是由微观世界决定,再由超微观世界决定。我毫不怀疑我就是一个薛定谔方程、一个生命形式、一个能量形式,但不知道怎么解这个方程,不知道思维是怎么产生的,仅此而已。我相信,你也应该相信,我们每个人不仅是一堆原子,而是一堆粒子构成的。
所以,我们真的就是一堆由粒子构成的原子,如此之简单。我们有多少原子?大约有6×10^27个原子,形成大约60种不同的元素,但真正的比较多的元素,不过区区11种。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分子,分子聚在一起形成分子聚集体,然后形成小的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最后形成一个整体。但是你会觉得,不管你怎么做研究,都无法解释人的意识,这超越了我们能说出和能感知的层面。我认为要解释意识,一定得超出前两个层次,到量子力学层面去考察。我自己认为是这样的。
续施一公先生演讲:
量子纠缠是可以进化的现象吗?
所以我想班门弄斧讲一讲量子纠缠。1935年,当爱因斯坦(Einstein)和波多尔斯基(Podolsky)以及罗森(Rosen)一起,写出了著名的EPR佯谬之后,提出了量子纠缠。实际上“量子纠缠”这个词并不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而是薛定谔提出来的,当时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
量子纠缠的意思是说,两个纠缠的量子不管相距多远,它们都不是独立事件。当你对一个量子进行测量的时候,另外一个相距很远的量子居然也可以被人知道它的状态,可以被关联地测量,很不可思议。但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既然存在于客观世界,我相信它会无处不在,包括存在于我们的人体里。是不是这样呢?当然是这样。量子纠缠怎么样影响我们的生命,其实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不是我们可以用直觉去感受的。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著名的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Matthew Fisher就笃信,人的意识、记忆和思维是量子纠缠的,要用量子理论来解释。那怎么证明呢?他说我一定要在实物上证明,要寻找量子纠缠的实体。很多科学家找了很长时间,发现神经细胞里面的微管可以形成量子纠缠,但是微管的时间尺度是10^(-20)秒到10^(-13)秒,远远小于人的记忆和意识的形成时间。但是他通过理论的实践,以模拟的方式找到了,他正在进行实验验证。
比如把磷和钙放在一起,也就是磷酸钙,当磷酸钙以波斯纳分子集群(Posner molecule or cluster)形式存在的时候,它的量子纠缠时间可以长达105秒!能把这样一个极其脆弱的,对声、光、电、热都极其敏感的量子纠缠现象的持续时间提高15个数量级,那么如果再提高5个数量级,就可以达到年的水平,以年为单位来保存量子纠缠现象。那么依此类推,你们觉不觉得,有一天我们人类会发现量子纠缠也是一个可以进化的现象,它可以保存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也就是说,量子纠缠,它在远古的时候就存在了,在进化过程中被保存了下来。
我要问你们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们相信有第六感官吗?很多人会说不相信。第二个问题,有没有可能,两个人会以未知的方式进行交流?你会说也许,不会像第一个问题那样肯定地说不信。第三个问题,量子纠缠是否存在于人类的认知世界里面?存在于大脑里?我相信听了我的讲座,你会觉得很有可能。第四个问题,量子纠缠是不是适用于地球上的物质呢?你一定会说一定适用,因为我们已经证明了。但其实简单讲,这四个问题是完全一样的问题,倒推回去就说明一定有第六感官,只是我们无法感受,所以叫“第六感官”。
那么我们人究竟是什么?我们只不过是由一个细胞走过来的,就是受精卵,所有受精卵在35亿年以前,都来自于同一个细胞,同一团物质,一个处于复杂的量子纠缠的体系,就这么简单。
其实我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但是我相信它。我每呼吸一次会摄入10^22次方的氧原子进入我的身体,进入共价结构。这一口呼吸至少有10^4次方以上的氧原子,被处在世界上一个很遥远角落里的,我没有见过的人呼吸过至少一次,这在一个月内就会做到,人一辈子一直在这么做。而两个人在一个房间里的时候,一天可以有63克的氧气在彼此的肺当中交换。
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看世界完全像盲人摸象一样,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有形的,我们自己认为它是客观的世界。其实我们已知的物质的质量在宇宙中只占4%,其余96%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我们根本不知道的,我们叫它暗物质和暗能量。
那么盲人摸象般地认识世界是科学吗?一定是科学。每个人摸的都是真实存在,而且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现在也是如此。只是我们不知道摸的是象的后背,还是尾巴,还是耳朵。我认为人类的认知极限就在于,我们是一堆原子,我们处在宏观世界,但我们希望隔着两个世界去看超微观世界。那是一个最美好的、极其美妙的世界。谢谢大家!
第六章 续9
对父母的选择是计划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因为它给未来的生命搭建了舞台。这也难怪年幼的孩子对他出生前的经历,更记得选择他们的父母,而不是其他的事情。他们经常会告诉他们的父母为什么他们选择了他们,并且说这或者是他们自己,或者是在指导灵魂的帮助下做出的决定。
选择父母
非常普遍的,孩子们会说他们选择了自己的父母是多么的兴奋。因为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我怀疑父母们也一定会经常听到。但是很多父母错失了良机,没有了解为什么他们会被选择,而过于匆忙地把孩子的言论作为想象或者可爱的行为而忽视掉。
然而,杰萨的父母却不能忽视她的言论。她很频繁地谈到天堂:
我们不是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但是从两岁开始,杰萨就开始给我们讲关于上帝的故事。她说在她出生前,是上帝的女儿,坐在上帝的身边。她说在她出生前,她选择我们作为父母,因为我们的生活中需要一个像她那样的人!
她说在她成为上帝的女儿之前,她有另外一对父母,麦克和苏珊,他们在火海中上丧生。她形容了一个很小的木头房子。她无休止的谈及死亡和我们不应该感到害怕。她告诉我们,对祖父母最近的离世不要悲伤,因为他们现在在一个非常美的地方。
给准备入微信群的朋友们提个醒:
这一阵忙,一直没顾上看群里的聊天,我对建群从开始就是不置可否的态度,因为知道和大家时间不一致,自己事情又多,照顾不到,但是朋友们都希望有一个能够交流的场所,所以最终还是建了咱们这个群。自建立以来一直都是互相理解,互相体谅,汲取温暖和力量的地方。既然大家都是因为天涯的帖子走到一起来,也认可我的观点,我相信有一个大爱是高于宗教,高于我们现在可以理解的一切事物,不论大家相信什么,只要是能让你更积极向上地生活,更充满爱心地对待他人,就应该受到尊重。所以我不希望在群里有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打击挖苦讽刺他人的感悟,他人的宗教信仰,我也不希望任何人用自己的标准评判他人的生活方式,如果是自愿暴露自己的生活的,无可厚非,但是不希望暴露他人的任何隐私,给他人的生活带来麻烦和不便,我相信这违背了不论信仰的任何宗教的初衷。群里是自由的地方,但是不是以侵犯他人的利益而没有约束的自由,如果有时间,进来分享一下感悟,故事,都欢迎,如果没有时间,也不要强求,红包也是,如果有财力,愿意和他人分享,就发,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要发,大小也是量力而行,这不是衡量成功或者爱心的标准。大家都是成年人,没有人强迫任何人入群,强迫做任何违背自己意志的事,希望我们能够不忘初衷,依然温暖友好相处下去,成为躲避世俗纷争的一个港湾。
第六章 续10
下面是关于一个现在藏身于一个三岁孩子的身体里,但是对过去进行忏悔的灵魂。这是一个灵魂重新回归,来补偿多年前曾经犯下的错误的令人心痛的故事。她的母亲,凯瑞,在一次电话访谈里告诉了我事情发生的经过:
我在沙发上看书,阿曼达走过来,毫无征兆地对我说,“妈妈,你记得很久很久以前--你出生前的事吗?”
我把书放下,关注地看着阿曼达说,“不记得了。”
她趴在咖啡桌上,抬着头,看着我。用最严肃的语气告诉我,“我杀死了你!”就像陈述事实一样。
我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惊讶或者不信任,问道:“真的吗?为什么呢?”
她说道,“我非常非常生你的气。”她的脸上浮现出特别难过的表情,走到沙发上蜷缩起来。
我问道,“你怎么杀的我呢?”
“用枪。”
我可真没想到这个结果!我好奇她对这些是什么感觉,问道,“哦,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她的反应让我不寒而栗。“妈妈,我特别难过。我想再次成为你的朋友。我再也不会那么做了。我现在只是想和你成为家人。”我意识到几个晚上之前,她曾经想告诉我同样的事情。
我们的关系非常非常好。我们非常非常的亲密。现在我想起来,有几次阿曼达没有任何理由的感到伤心,但是她说,“我为你感到伤心。让我握着你的手。”现在她承认说在前世杀害过我,这些拼图终于合在一起了。我相信他一直在努力和我相处,并告诉我它有多么的难过。现在这些拼图终于合在一起了。我相信她一直在努力补偿我,并告诉我她有多么的难过。现在这已经非常清楚。她真的为她所做的事情感到不安!
我记得在我阅读儿童的前世的时候,你说过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解除前世的记忆。我又重新阅读了那部分,知道我应该如何去做。过了几个晚上,在入睡前的放松时刻,我尽量表现得像平常一样,“阿曼达,你记得我出生前的事情吗?”
她说道,“是的,但是我现在不想讨论它。我是一个非常非常坏的男人。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
我说道:“阿曼达,如果那让你非常难过,没关系。我只是想让你明白我原谅你曾经做过的一切,现在我们在不一样的生命里了。现在我非常爱你,你是我的女儿。”
她张开臂膀搂住了我说,“妈妈,我非常爱你。”
她的大大的蓝眼睛凝视着我,告诉我她明白了。就这样。她改变了话题。但是我坐在那里,完全怔住了。我马上知道她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侭管非常奇怪,我一直相信前世我是被谋杀的,但是我从来没有向她或者其他人谈起过。
这是最后一次她说关于为我感到难过的话。
第六章 续11
好的计划,坏的计划,没有计划
不是所有的灵魂会同等的投入到计划的过程中。有些会积极的投入,认真的选择;有一些则消极,没有过多的准备就漂流到下一次的生命。有一些很显然从来没有离开地球的振动,毫无目的地巡游,直到他们进入到第一个便捷的子宫里。这并不是一个整洁有序的过程,并不是同一或者可预见的,并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每一个灵魂都不是完全一样的。
相类似的就像是十几岁的孩子选择大学一样。一些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决定当中去。他们提前就做好了各种的计划,认真学习,为了去好学校取得好的成绩,考察了十几个大学,来选择最符合他们要求的那一所。然而,有一些学生就是消极应对,直到最后一刻才会考虑大学的事情。他们最后会选择马路尽头的那所学校,或者他们父母为他们选择的。而有一些时候他们会为了很细小的原因选择学校——因为他们的男朋友去了那里,或者学校的橄榄球队去年进入了季后赛。大部分学生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灵魂选择下一次生命的计划程度和它非常类似。
看起来对生命计划投入精力的不同取决于灵魂的成熟和认知的程度。研究表明,高级的灵魂会对下一世的学习和计划比起不太成熟的灵魂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高级的灵魂已经掌握了人世间更高层次的课程和技巧,他们有足够的理解力,能够创造出更具有雄心壮志和精细的计划。另一方面,不太先进的,初级阶段的灵魂急于进入生命,没有想清楚他们要做什么,就进入到看起来已经足够好的第一个身体里面。这些生命与那些认真准备的相比较,获益的机会要小很多。没有计划的生命会以单调,没有意义或者混乱而结束,或者会因为不具备能力,无法应对的挑战而被彻底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