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2
  朱贵听到这里赶紧巴结地问道:杨壮士,不,杨大人原来有官身啊?
  杨志也完全忘了自己在说申冤告状的事,开始介绍制使的待遇,像公共食堂里吃的多么好,特供衣料外面买不到,等等等等。
  “所以林兄你看,只要你为大宋流过血,朝廷绝不会忘记。一般人都觉得,我们将门子弟享受的这么好待遇不公平,但是想当年,我们的父辈脑袋挂在裤腰带上打天下,子孙后代的待遇哪能跟普通品老百姓一样?只能说,我们这种人生来比较幸运......”

  这些话只能糊弄朱贵,林冲很快就听出了破绽。
  制使不过是个八九品的小官,更何况差遣(实际岗位)还是管理仓库,不可能有这些待遇。
  于是他提了个问题:那你去东京怎么没有差旅费?
  杨志的表情一下子凝固了。

  杨志自我介绍里的不实之处就是:他的官早就丢了,此刻的真实身份其实是逃犯。
  在大宋,库管不随手顺点东西几乎不可能,但是杨志做到了。
  可惜别人未必能做到。
  首先做不到的就是跟穆桂英。

  如前所述,穆老太太的精神状态不是很稳定。
  白天还对领导的慰问感激涕零,晚上就大骂朝廷负心,拖欠几十年的工资奖金不发,家里几十口人都揭不开锅了——这话不是夸张,在杨志当官以前,穆桂英七老八十的人了还要出去捡破烂自食其力。
  杨志担任库管之后,她的症状就升级到梦游的程度——天天晚上来仓库搬东西,同来的还有几十个亲戚。
  这些事隔天白天有人问起,穆老太太就说不记得。
  问那些跟班的亲戚,他们就说老人家有病,半夜跑出来不跟着照看哪行啊……

  穆氏杨家的人丁不旺,杨志这一辈人只剩下他一个。
  也就是说,跟着穆老太太来搬东西的全是他的长辈。
  因此杨志实在不好意思管,只好听之任之。
  地方衙门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来因为仓库的东西都是朝廷的,又不是自己的,丢了也不心疼;二来穆老太太疯名在外,抓住了也不好处理。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3
  要说大家都相信穆老太太是疯子,也不太可信。
  只要看看她搬仓库的手段,是人都会明白:疯子不可能这么谨慎。
  老人家每次都是先把里面的货掏空了,再把外面的货堆成原样,任谁都看不出来。
  假如不是这样,杨志也不可能任职好几年也没有东窗事发。
  但是这个办法在没有起重机的年代,实践起来比听起来难得多,坚持好几年就更令人佩服了。
  实际上,老人家曾经被抓过。
  上面来的一位巡检很真诚地询问她:为了几块砖,几尺布,每次一忙活就是一宿——你累不累呀?
  老太太立刻用精神病特有的坚定语气大义凛然地说:“人民群众还怕这点麻烦?!”
  当场被放回家了。

  在穆老太太的带领下,杨家人成功的解决了温饱问题。
  库里有绸缎他们就偷绸缎,拿回家做完了衣服做被面;
  库里有棉花他们就偷棉花,于是这年冬天家里每床褥子都至少有二尺厚——这种褥子后来被阿拉伯人买去用来挡十字军的弓箭,后来传到欧洲就成了沙发床的原型。
  有时候他们连石头都偷。
  有一次杨志得到了个差遣去押运一船石料前往东京,杨家人不辞辛苦赶到黄河边上,连夜把其中一船石头搬回老家垒猪圈。

  后来杨志弄明白了这船石头是干什么用的,出了一身冷汗:
  那是徽宗著令各地上贡的花石纲,砌假山的上好石材,每一块都价值连城。
  好在花石纲这东西本来东京方面也就订购了两吨,下面层层加码,收了两百吨都不止,因此丢一船也没什么。
  他回去说船翻在黄河里了,居然什么都没发生。

  那几年,杨志在官场上混得不错——他的酒量号称整个西军第一,不少领导抢着要调他进自己府上当秘书。
  假如他知足常乐,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
  偏偏他去年在官府查阅文档,发现原来这么多年来朝廷一直在补发杨家的俸禄,但是这些钱全被折氏杨家截留了。
  他咽不下这口气,写了好几封信向兵部反映,年底就得到了处理结果:
  经查杨志患有遗传性失心疯,不适合担任重要职务,就地免职,由本单位负责治疗。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4
  朱贵听说杨志丢了官还被迫害,兴奋异常,又想劝他入伙。
  他说,杨壮士,你这个案子可不好翻啊......”
  结果杨志说:我想过了,我们家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先祖杨老令公的投敌案。
  只要这个案子翻过来,其他的都会迎刃而解——这回我有必胜的把握。
  他变戏法一样从背后的领口抽出一样东西,揭开缠在上面的层层破布,说,“就是这个。”
  林冲一看,原来是一口宝刀,刀鞘破旧,看样子年月很久远了。
  杨志拔刀出鞘,只见上面刻着几个字:“建国大业”。落款是赵匡胤。
  林冲琢磨了半天,还是不得其解,问:这跟杨老令公的案子有什么关系?

  杨志有点失望,继而激动起来:“‘建国之功,莫大于(杨)业’!这是太祖皇帝的御笔!你们没见过吧? 我们家捡了十年破烂才淘到的!虽说这个案子是太宗皇帝钦定的,但是太祖皇帝总比太宗皇帝大.....”
  林冲虽然不是很精通政治,但是也知道单凭这样一口刀去京控,成功机率几乎为零。
  他决定劝劝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过期高干子弟:
  “杨兄,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有道是公道自在人心,杨老令公为国尽忠,杨家满门忠烈,天下有识之士无人不知,能不能平反,其实不必操之过急……”

  杨志却不以为然:“林兄,能不能平反差别可大了。你看,这事要是成了,那我们家老祖宗至少会被追赠太尉,位极人臣*......推荫(北宋的一种干部子女接班制度)起来我现在起码是从八品……”
  (*依宋制,正二品太尉是武将升迁的最高级别)
  “那又如何?”
  “那我就可以去当个禁军教头,买套宅子,把全家接到东京,给慕容老祖养老送终......”

  林冲看着杨志满脸通红唾沫横飞的癫狂神态,不禁替他感到可怜。
  他不明白为什么那种差点让自己送了命的生活,居然人拼了命要尝试。
  仔细想想,他又能理解——自己当年不也是这样吗?
  他想告诉杨志,那种活法自己已经试过了,跟受刑差不多,不值得豁出一切去争取。
  但是他没开口。
  因为假如当年去东京武学报道的路上有人这么劝他,他肯定不会理睬。

  林冲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了。
  他和朱贵目送着杨志踏出了店门。
  沉默良久,林冲问朱贵说,我那投名状的事咋办?
  朱贵这时候又想拉林冲入伙,但后者不答应——第一次上山的时候他把林夫人的骨灰坛子放在山上了。
  朱贵见识过他的武功之后,生怕把他惹火了,只好口述了一封证明,然后按了手印。

  当天晚些时候,在梁山聚义厅,王伦拿着那张投名状皮笑肉不笑的说:
  “林教头,哈哈,误会,误会。既然事情都搞清楚了,您今后就是山寨的人了!至于位次吗,这样吧, 您先暂时排第四,以后有时间,咱们再搞一次大规模的职称评定活动……”
  林冲冷冷的说:“林某得一容身之处足矣,那敢奢求什么位次?”
  林冲从此留在了梁山。
  
  发送者:秋水无际 日期:2012-5-1 08:44:00
  您好!您的文章《[连载]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已被推荐至"论坛首页"的"副版热帖榜"栏目,感谢您对"论坛首页"的支持!
  ————————————————————————————————
  感谢鬼话!
  祝大家五一快乐!
  @海的温度 2012-5-1 20:15:00
  一口气读完了。。。老妖你太强了!!
  -----------------------------
  谢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