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shzn 时间:2015-07-25 21:15:00
为什么每次我都得把浏览器转为极速模式,然后才能看到最后一页呢?要不然点最后一页就是过不去,停留在倒数第二页,好几次了。楼主知道怎么回事吗?
————————
这个我以前听到别的作者曾经有过这种问题,但是我自己没遇到过,可能天涯的程序有时与某些浏览器的版本有冲突吧。解决了就好。
简师公点点头,然后看向我。我稍微有点紧张,因为杜志发说的是实情,这事即便跟他妈说了,他妈也绝对不会反对,是真不管。但我妈不同,自从父亲半年前去世,她悲恸过度,基本在家里休息,关于干游蜂,相水觅珠这事,她估计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来之前我没料到师公会问这个,但又不想撒谎,情急之下,便说:“师公,我今年二十二岁,按您的说法,已经是能顶天立地的汉子了。说实话,这事我没跟母亲说,因为如果讲了,她一定不会同意,但作为长子,我得挑起养家的担子,另外相水觅珠的本事,如果没人传承,就此绝迹,所有人都一窝蜂地随大溜,去搞别的,我感到很痛心。每个人该做什么,是命中注定的,我作为珠村现在唯一还拥有并且佩带龙牙的人,相水觅珠游蜂路、百珠通考大业成,是我命中注定要做的事。人是要赚钱,但不能到最后只是赚到钱;人是要生活,但不能一辈子都是混吃等死。寻找自己命中注定的那条路,乐在其中、尽力走好、哪怕艰辛,能够照顾好家人,并且有尊严的活着,这就是我想做的。所以,我暂时不会跟母亲讲,正如孝子报喜不报忧,以后她会明白的。”
简师公脸色凝重,眼神中射出奇异的光芒,那个姑娘在旁边也似乎感到有些不可思议,随后又现出笑容,半晌,简师公笑了起来,说:“好,好。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独立,正如我们那时追求婚姻自主。既然你们慎重决定了,而且我也同意将《增删水经》、《百珠通考》,以及简家相水的本事传给你们,那么就请文娟来做个见证吧。”
杜志发觉得奇怪,问到:“文娟?谁是文娟?”
简师公指指那姑娘,说:“她叫郭文娟,是我以前在爱丁堡留学时的老同学的孙女。她爷爷那时毕业后,没有跟我一起回国,而是去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动物系教书,专门研究水生生物。”
杜志发斜着眉毛说:“她是ABC?”(注:即America Born Chinese的简称,意思是在美国出生的华人。)
那姑娘往前走了几步,笑着说:“我是ABC,不过我的中国话可一点不比你差。而且我不但会普通话,还会粤语,闽南语。”我觉得有点意思,问:“郭小姐,那你这次到中国来做什么?”
简师公说:“她父亲是做木材和香料生意的,在咱们广西这边,以及印度、西澳等地都有分公司,不过文娟对水生生物的兴趣倒比对木料、香料大很多,看来是隔代遗传。这次来中国,一是替她爷爷来看看我,二是顺便有些问题来找我问问。”
杜志发来了兴趣,说:“你家在西澳也有公司?真该早点认识你,我刚从澳洲回国。只不过你这名儿,文娟,也有点太土了,你在美国不叫这个吧?”郭文娟淡淡地说:“那就喊我Maggie好了,文娟是我自己起的中文名。”
我对于她中文如此地道颇感兴趣,问:“你是第一次来中国吗?”郭文娟说:“我来中国太多次了,多得几乎比对美国还要了解。我三岁时,父亲来华考察,那时就把我带在身边。后来在中国正式有了分公司后,他每次来,几乎都得带上我,中国就没有我没去过的省份。只不过以前不知道简师公罢了,要早知道,我早来了。”
简师公站了起来,说:“好了,你们几个年轻人也都有些熟悉了,咱们去正殿吧,文娟就当主持。”
“师公,我不会主持这个拜师礼啊。”
“无妨,该说的话由我来说,你只要当个见证,最后从他们手里接过银翅法螺,再转交到我手里就行了。”简师公稍微停顿了片刻,“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中间人见证一定要有,不能缺了这环。”
来到珠祠正殿,二郎神的神像,威凛高大,雄据俯视众人,我和杜志发按规矩搬来七圣桌,两把三山椅,然后将诸般物事在七圣桌上摆放妥当,最后点一座斗香,便请主持和师父入座。
郭文娟没见过这种场面,似乎有些拘谨,简师公神情肃然、双眉凝重。整个拜师仪式分为——请神、装珠、祝誓禁忌、三礼九叩、水合符箓点红、法螺定波、送神,配有完整的一套问答词,本来应由中间人主持,但因为郭文娟不太懂流程,因此整个仪式由简师公自己担纲,谁来主持倒无伤大雅,重要的是中间人能起见证作用便行。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不就拜个师嘛,少个见证人能怎么地?但我前面说过,凡是有历史的行当,必定自有一套完整的规矩禁忌,外人看起来可能觉得不以为然,那是不知道其内里蕴含的道理,随便坏规矩,可能会闯大祸的。尤其是对于采珠这种高风险的行当,只要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没有谁敢不遵守的。
@wangzai84 时间:2015-07-26 16:20:00
二郎的故事真是精彩绝伦,每部作品都是精品,也必将成为未来的经典。我一直对韩卢宋鹊突兀的结尾耿耿于怀啊,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有很多故事可讲,好遗憾啊。不过花石纲和这篇采珠勿惊龙,已经令我忘记韩卢宋鹊的遗憾啦,对二郎的才华愈加的佩服!斗胆猜测下,或许哪天能在影视作品里能看到韩卢宋鹊的续集吧!
————————
多谢老朋友的支持了,你的ID我记得很清楚、很熟悉。很感谢你一直在关注我的这些帖子,我会尽力写精彩,来回报大家。握手。
@十亩桑闲 时间:2015-07-26 21:03:00
楼主,继续加油哈,我来顶帖来了
————————
兄弟,多谢。当时把两个群都解散了,实在不好意思,记得那时还请你当管理员的。
8、
诸事毕,简师公扶起我和杜志发,说:“从此刻起,你们俩便是我南珠一派的传人,但无需再以简氏为号,毕竟到我这里为止,简家已无后人。”说到这里,微微叹了口气,“我想过了,既然不断完善《百珠通考》,并将其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一支最重要的任务,而且源头始于南珠王,所以日后若要提及,自称南珠一派即可。”
我答道:“师公放心,我们记住了。”
简师公点点头,长舒了一口气,说:“好了,杨宣跟我过来,杜志发与文娟先去厢房歇会儿吧。”
等到他们两人出了正殿,简师公便引我来到珠祠最里进的一排房屋,推开当中一扇门,似是居士房模样,西面是一座博古架,与后面的墙壁连为一体。简师公关上房门,在架子左下方的几层来回拨弄了数次,整个博古架连同后墙便一起朝右划去,露出里面藏着的暗格。
师公从里面取出两本书,均用黄纸包着封面,转身沉默片刻后,郑重地递到我手中,说:“薄一些的这本是《增删水经》,但与村里流传的版本颇有不同,乃是初刻本,也是最全的一版;另一本便是《百珠通考》,因为这是个浩如烟海的任务,故而历南珠王、我父亲、我三代人,至今还一直是在完善中,不知传到哪代才能大成,所以没有刻本,世上只有唯一的这本手绘版。现在都交给你了……”
我接过书,只觉双手有些颤抖,有那么片刻感觉眼前这一切似在梦中,极不真实。许久,我才缓过神,说:“简师公,我们一定不辜负您。只是这些为什么单交给我,杜志发那边呢?”
简师公背着手慢慢踱了几步,说:“志发人不错,但做事不稳,思虑欠周详,缺耐性。我担心交给他的话,有时候这小子会生了惰性,躺在这书上啃老本,而非致力于开拓新水域。要知道,采珠这行远远未到收获的季节,还有很长的播种路要走。所以,《增删水经》,你学了之后可以全盘教给他,但是《百珠通考》上的内容,只能你一个人知道。”
我有些顾虑:“不过如果确实需要去其中记录的某处水域时,我不能不让他一起去啊,毕竟我没法单枪匹马,得要他做帮手。”
简师公摆摆手,说:“该去的地方你照带他去,毕竟志发也是我收的徒弟,我的意思是,不可将《百珠通考》上的全部内容,完整的交给他。”
我还是隐隐觉得不妥,简师公觉察到后,接着说:“杨宣啊,其实这很正常。手艺人尚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规矩,至于那些江湖门派,更是最核心的东西,只有历代掌门才能知晓,绝无可能让每个弟子全都掌握,否则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最后必定分崩离析。我们采珠人虽不是江湖门派,但这个道理是相通的。”说着,紧紧盯住我的眼睛,“这点你必须答应我,至于志发那边,一会儿出去之后,我自会跟他讲明白。”
我点点头,说:“我记住了。但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不会扔下志发不管。”
简师公扶住我的肩膀,眼神中闪着亮光,说:“希望我没有看错人。最后叮嘱一句,凡人皆有一死,特别是对我们采珠人而言,更是如此,所以《百珠通考》的传承问题,要早考虑,避免出现掌门一死,绝技失传的情况。”停顿了一小会儿,“祖师爷会保佑你的!”
我捧着书,在封面上轻轻摩挲着,想了想,说:“简师公,这两本书我想继续放在您这里。”
“为什么?”
我朝这间修室四周看了看,说:“这两本书可说是我们采珠一道的至宝,您这间屋子有暗格,平日来珠祠的人也不很多,放在此处安全保险;而如果我带回去,不管是家里还是别的地方,始终没有周全之处。”
简师公思虑一番,点点头说:“那好吧。”说着掏出一把钥匙,递到我手里,“这是这间修室的钥匙,我另外还有一把。”然后扭头看着博古架那面墙,“至于此处暗格,你已经知道了。最下面三层,每层左侧最里处都有一个按钮,从上往下开始,不碰代表阳,按一下代表阴,可以用周易八卦为密码,现在我设的是‘坎’,你试试。”
我走上前去,嘴里念着:“坎为水,坎中满,一阴按一次,中阳不按,三阴按一次。”手里同时拨弄完后,向右轻轻一推,果然,博古架连同后面的墙壁,便一起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