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勿惊龙(日薪八千拿命换,记录我当珍珠潜水员的日子)

  第57章 生变

  我感到很震惊,梁丕说那张地图是民国时候的,而且是他收购的,那么这本老外的书里又怎么会收录到同样的一张?图肯定是那个神秘人所绘,难道此书的作者,当年与神秘人认识?或者有过接触?我想再看看图旁的注解,是否说明了这张图是谁所绘,可惜全是英文,不太读得懂。
  我立马放回开始两本书,拿着这本走向柜台,问老头儿多少钱?老头接过书,乜眼看了看,然后伸出五个指头,嘴里含糊不清地说了个数。我没听懂也没听清,以为说的是五万美元,那也太贵了,于是惊讶地重复问了一遍。这次我听懂了,老头说:“No,no,500 bucks.”五百块,这个价还能接受。于是付了钱,一溜小跑回到周喆店里,把书往他面前一摊,找到那页,指着说:“老周,帮我看下,关于这张地图书里都写的什么?”
  周喆先是看了看书名,然后仔细读起那页,过了会儿放下来,说:“作者说,这张图是一个中国人在纽约市卖给他的,地图记录的是那人曾经到过的一个水下世界,但具体位置在哪里,那个中国人却没讲,说是无意中就到了那里。不过那个水下世界里出产一种诡异的贝壳,叫做鬼雨法螺。但因为无法确定位置,所以这张图所记录的内容无法证实,只是收录进本书,作为参考。”
  我问:“说没说那中国人叫什么?住在纽约市哪里?”
  周喆摇摇头:“没写,没提到。”
  “那这个作者是谁?什么人?”
  周喆坐到电脑前,打开Google,输入作者姓名,Donnie Chalmers,结果什么有用的都没找到;接着又在Donnie Chalmers这个姓名之后,加上书籍的名字《The World Rare Shell and Pearl》,总算出来了屈指可数的几条记录,其中维基百科上的条目写到:Donnie Chalmers既是一名美国陆军医官,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又是一名珍稀贝壳与异珠收藏家,于20年代去世,去世之前将唯一一本著作的手稿,也就是我买的这本书,交给出版商,但未能等到书籍出版,便被人发现死在公园的一张椅子上,死因不明,一说是猝死。而这本书因作者已经死亡,且属于学术类著作,所以当时只出过一版精装,约100本。
  20年代的一本书,而且只有100本面世,流传到今天估计剩不下几本了。
  我盯着网页,问:“上面有写他家的地址吗?他有妻子和后代吗?”
  周喆用鼠标上下拉动看了看网页,努嘴摇摇头说:“没有地址,但有出生地,老家是缅因州的波特兰市。”
  我说:“等等,波特兰不是俄勒冈州的吗?”
  “美国有俩波特兰,NBA的那个开拓者队,是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这位是在缅因州的波特兰,离波士顿这里挺近的,就在北边,别搞混了。”
  “有去世时的地方吗?”
  “呃,是在缅因州一个叫Lovell的小镇的公园里。”
  我摸摸下巴上冒出来的胡茬,一边思考一边说:“如果他当时成了家的话,那应该也在Lovell了。”
  周喆说:“怎么?你想去找他后代子女?莫非这本书里有什么机密?”我笑了笑,说:“其实我真正想弄清楚的是卖这张地图给他的那个中国人,他很厉害。”
  “怎么个厉害法?”
  “这人外号阎王,创造了十个地狱和十座阎罗殿,还弄了一帮生番给他一直维护着,一百多年了,那套体系一直在运转,而且生番的后代居然还在等他。现在你看,他后来似乎还来了美国,并把地图卖给了这书的作者,这一切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周喆很奇怪地问:“什么是生番?”
  我挥了挥手,说:“算了算了,扯远了。”
  周喆在电脑里放了一首歌,梅艳芳的《女人花》,然后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问:“要不你先给你那位女性朋友打个电话,然后再去找阎王啊?省得她回来了,可你又不在波士顿了。”
  听着梅艳芳用伤感低沉而又渴望的声音唱出:“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花开花谢终是空。缘分不停留,像春风来又走,女人如花花似梦……”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郭文娟的模样:从第一次在珠村见面;到开车去泰兴的路上,她戴着墨镜被风吹起长发的模样;再到船上江风中的她,像只美丽的蝴蝶;我和杜志发水下失踪数月,她在江面不离不弃地守候;跟我一起躺在草地上,看着夜空数星星……往事如同电影般,一幕幕呈现。
  再想到郭文娟夹在父母哥哥与我之间,左右为难,说不定一人躲在房里哭泣。七八天了,我甚至连条短信都没给她发,实在……咳……说真的,那一刻我的眼眶突然之间就湿润了,鼻子酸酸的。
  我赶紧朝别处看了看,以掩饰情绪,然后说:“我打个电话。”便掏出手机,走到店门外,拨通了郭文娟的电话。
  振铃一直响到最后无人接听,我又拨了一遍,这次等到一半的时候,终于接了,电话那头很小声地说了声喂,是郭文娟的声音。
  我倒有些结巴起来:“Maggie啊,我,我去百慕大把注册公司那事儿办好了,股东就是你跟我。现在回来了,在波士顿唐人街。你,你出来吗?”
  出乎我意料的是,郭文娟似乎没有跟我怄气,说:“我有点不舒服,躺在家里,没力气出去了。”声音跟开始时一样,很轻很弱。
  这下我有点慌了,说:“怎么了?感冒了?”
  “不是,又过敏了,还有点发烧。”
  我惊讶地说:“又过敏了?严不严重啊?”大家可能还记得,我和杜志发跟着简师公在望嘉岛训练时,郭文娟也跟到岛上,那时就过敏过一次,还回了美国;后来在泰兴长江上时,吹了江风,又过敏了一次;算起来,这已经是第三次过敏了。郭文娟喘了几口气,然后说:“过敏而已,有什么严不严重的,只是没劲起床,也不能出去吹风。”
  两人沉默了片刻后,我说:“我想去看看你。”
  郭文娟无力地笑了笑,说:“以为你已经把我忘了呢。”
  我楞了楞,缓缓说:“我想你,真的。”
  郭文娟许久没有言语,最后轻声说:“你来吧,我也想你。”
  电话挂了之后,我抬头看着鲜蓝的天空,深呼吸了一口气,转身走进店里。周喆说:“咱们什么时候动身?”
  我说:“暂时不去缅因州了,我朋友已经从加拿大回来了,我得去看她。”
  “哦,那行。反正我店就在这里,电话号码你也有,有什么事儿尽管找我。”
  我说声谢了,然后就匆匆出了门,打了辆出租车,朝韦斯顿赶去。到了郭文娟家后,佣人领着我到了她房间,轻轻推开房门,窗户关着,拉着一层纱质窗帘,略微挡住了些阳光。郭文娟躺在床上,背部垫了枕垫,斜靠在床头,眼睛微微闭着,一对秀眉紧蹙,显然身体还是有些不舒服。
  我走到床头,蹲下来,左手握住她的掌心,右手轻柔地抚了抚她的额头,轻声喊道:“文娟。”
  Maggie睁开眼,眸子中流露出些许欢喜,柔声说:“杨宣,你总算来了。”
  “我去百慕大了,我俩的公司,注册好了。”
  郭文娟点点头,休息了片刻,说:“这七八天,我一人躺在这屋子里,翻来覆去地想,等到最后,觉得你可能真不会再联系我了,说不定已经回了中国,用不了多久就会把我全都忘了。”
  我用手轻轻蹭着她的脸颊,说:“不会的,我怎么可能忘了你。我不跟你哥哥计较就是,我们活我们的,跟他们又不相干。我们有自己的公司,我们有自己的钱,我们有自己的事业,谁都不用靠。”
  郭文娟说:“这就是啦,等我病好了,咱们就开始把公司张罗起来。到时想把家按在哪儿都行,只要你和我能在一起,这就够了。”
  我开心的笑了笑,然后站起身,搬过来一把椅子,坐到床边,问:“这次怎么又过敏了?要不要去医院查查过敏源之类的,怎么总是这样?都三次了。”
  郭文娟将睡衣袖子卷了起来,露出白嫩光滑的手臂。我看了觉得有点奇怪,问:“什么红疹子都没有啊,看起来挺好的,是不是已经褪掉了?”
  Maggie摇头说:“不是的,这次过敏很奇怪,只感觉血液间歇性地发烫,只要血液有灼热感时,身上的皮肤就如同在被针尖戳,但皮肤看上去却没有反应,非但没有任何红肿和疹子疙瘩,甚至比平时还要白嫩。”
  “这可奇怪,去看医生了吗?”
  “去了,什么检查都做了,可医生除了判断是过敏,开了些过敏药,其他也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过敏不就是这样的嘛,谁能手到病除呢,只能慢慢耗着了。”顿了顿,看着我笑了笑,“说不定看到你,一高兴,今天就能好了呢。”
  正说着,Maggie似乎身上又开始不舒服,伸手摸着脖子后面。我走上前去,紧张地问:“怎么了?”
  “又开始了,脖子后面这会很烫,像针扎。”
  我将她的长发撩向一边,露出脖颈,可是从皮肤表面上看起来,一切正常,很白皙透嫩的皮肤。但Maggie的疼痛似乎渐渐加剧起来,于是我伸手放到她的脖颈上,轻轻替她摸一摸,按摩一下,看能否缓解些。也不知是手上劲力大了些,还是指甲不小心刮到了,Maggie的脖颈上被划出一道细小的口子,朝外渗出一点点血丝。
  @wangzai84 时间:2015-11-22 14:47:00
  ……不知二郎描述这一段病情是否基于真实情况的描述。我就假设是吧。郭文娟体表看不出症状,却有血中灼热感,如同针扎感。很明显,这绝不是简单的过敏症,但可以确定,卫气失敛是必然的。上面提到的卫气,除了有卫外的功能,还有个敛营的功能,营就是经络中的血,经络中的血不外露,就是依赖卫气收敛的。卫气一旦失去对营血的收敛,营血就会外脱,西医有种病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实就是卫气失司营血外脱而在皮肤表面形成瘀点或者瘀斑(这种病西医几乎也是束手无策的,但已故老中医麻瑞亭治这个病还是很有把握的),而今天更新的最后一段,描述郭文娟有出血症状,其道理应该与上面描述有一定关联,营性温热而发散,故见灼热感,发散不敛欲突破肌肉束缚则见针扎感。所以郭文娟的正气肯定是很虚弱了,用西医话说就是体质很差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情绪不佳都有可能引起发病,这次明显就是因为杨宣的事突然失落而引起。
  ————————
  兄台对中医的研究很深啊。
  第57章 生变

  我感到很震惊,梁丕说那张地图是民国时候的,而且是他收购的,那么这本老外的书里又怎么会收录到同样的一张?图肯定是那个神秘人所绘,难道此书的作者,当年与神秘人认识?或者有过接触?我想再看看图旁的注解,是否说明了这张图是谁所绘,可惜全是英文,不太读得懂。
  我立马放回开始两本书,拿着这本走向柜台,问老头儿多少钱?老头接过书,乜眼看了看,然后伸出五个指头,嘴里含糊不清地说了个数。我没听懂也没听清,以为说的是五万美元,那也太贵了,于是惊讶地重复问了一遍。这次我听懂了,老头说:“No,no,500 bucks.”五百块,这个价还能接受。于是付了钱,一溜小跑回到周喆店里,把书往他面前一摊,找到那页,指着说:“老周,帮我看下,关于这张地图书里都写的什么?”
  周喆先是看了看书名,然后仔细读起那页,过了会儿放下来,说:“作者说,这张图是一个中国人在纽约市卖给他的,地图记录的是那人曾经到过的一个水下世界,但具体位置在哪里,那个中国人却没讲,说是无意中就到了那里。不过那个水下世界里出产一种诡异的贝壳,叫做鬼雨法螺。但因为无法确定位置,所以这张图所记录的内容无法证实,只是收录进本书,作为参考。”
  我问:“说没说那中国人叫什么?住在纽约市哪里?”
  周喆摇摇头:“没写,没提到。”
  “那这个作者是谁?什么人?”
  周喆坐到电脑前,打开Google,输入作者姓名,Donnie Chalmers,结果什么有用的都没找到;接着又在Donnie Chalmers这个姓名之后,加上书籍的名字《The World Rare Shell and Pearl》,总算出来了屈指可数的几条记录,其中维基百科上的条目写到:Donnie Chalmers既是一名美国陆军医官,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又是一名珍稀贝壳与异珠收藏家,于20年代去世,去世之前将唯一一本著作的手稿,也就是我买的这本书,交给出版商,但未能等到书籍出版,便被人发现死在公园的一张椅子上,死因不明,一说是猝死。而这本书因作者已经死亡,且属于学术类著作,所以当时只出过一版精装,约100本。
  20年代的一本书,而且只有100本面世,流传到今天估计剩不下几本了。
  我盯着网页,问:“上面有写他家的地址吗?他有妻子和后代吗?”
  周喆用鼠标上下拉动看了看网页,努嘴摇摇头说:“没有地址,但有出生地,老家是缅因州的波特兰市。”
  我说:“等等,波特兰不是俄勒冈州的吗?”
  “美国有俩波特兰,NBA的那个开拓者队,是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这位是在缅因州的波特兰,离波士顿这里挺近的,就在北边,别搞混了。”
  “有去世时的地方吗?”
  “呃,是在缅因州一个叫Lovell的小镇的公园里。”
  我摸摸下巴上冒出来的胡茬,一边思考一边说:“如果他当时成了家的话,那应该也在Lovell了。”
  周喆说:“怎么?你想去找他后代子女?莫非这本书里有什么机密?”我笑了笑,说:“其实我真正想弄清楚的是卖这张地图给他的那个中国人,他很厉害。”
  “怎么个厉害法?”
  “这人外号阎王,创造了十个地狱和十座阎罗殿,还弄了一帮生番给他一直维护着,一百多年了,那套体系一直在运转,而且生番的后代居然还在等他。现在你看,他后来似乎还来了美国,并把地图卖给了这书的作者,这一切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周喆很奇怪地问:“什么是生番?”
  我挥了挥手,说:“算了算了,扯远了。”
  周喆在电脑里放了一首歌,梅艳芳的《女人花》,然后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问:“要不你先给你那位女性朋友打个电话,然后再去找阎王啊?省得她回来了,可你又不在波士顿了。”
  听着梅艳芳用伤感低沉而又渴望的声音唱出:“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花开花谢终是空。缘分不停留,像春风来又走,女人如花花似梦……”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郭文娟的模样:从第一次在珠村见面;到开车去泰兴的路上,她戴着墨镜被风吹起长发的模样;再到船上江风中的她,像只美丽的蝴蝶;我和杜志发水下失踪数月,她在江面不离不弃地守候;跟我一起躺在草地上,看着夜空数星星……往事如同电影般,一幕幕呈现。
  再想到郭文娟夹在父母哥哥与我之间,左右为难,说不定一人躲在房里哭泣。七八天了,我甚至连条短信都没给她发,实在……咳……说真的,那一刻我的眼眶突然之间就湿润了,鼻子酸酸的。
  我赶紧朝别处看了看,以掩饰情绪,然后说:“我打个电话。”便掏出手机,走到店门外,拨通了郭文娟的电话。
  振铃一直响到最后无人接听,我又拨了一遍,这次等到一半的时候,终于接了,电话那头很小声地说了声喂,是郭文娟的声音。
  我倒有些结巴起来:“Maggie啊,我,我去百慕大把注册公司那事儿办好了,股东就是你跟我。现在回来了,在波士顿唐人街。你,你出来吗?”
  出乎我意料的是,郭文娟似乎没有跟我怄气,说:“我有点不舒服,躺在家里,没力气出去了。”声音跟开始时一样,很轻很弱。
  这下我有点慌了,说:“怎么了?感冒了?”
  “不是,又过敏了,还有点发烧。”
  我惊讶地说:“又过敏了?严不严重啊?”大家可能还记得,我和杜志发跟着简师公在望嘉岛训练时,郭文娟也跟到岛上,那时就过敏过一次,还回了美国;后来在泰兴长江上时,吹了江风,又过敏了一次;算起来,这已经是第三次过敏了。郭文娟喘了几口气,然后说:“过敏而已,有什么严不严重的,只是没劲起床,也不能出去吹风。”
  两人沉默了片刻后,我说:“我想去看看你。”
  郭文娟无力地笑了笑,说:“以为你已经把我忘了呢。”
  我楞了楞,缓缓说:“我想你,真的。”
  郭文娟许久没有言语,最后轻声说:“你来吧,我也想你。”
  电话挂了之后,我抬头看着鲜蓝的天空,深呼吸了一口气,转身走进店里。周喆说:“咱们什么时候动身?”
  我说:“暂时不去缅因州了,我朋友已经从加拿大回来了,我得去看她。”
  “哦,那行。反正我店就在这里,电话号码你也有,有什么事儿尽管找我。”
  我说声谢了,然后就匆匆出了门,打了辆出租车,朝韦斯顿赶去。到了郭文娟家后,佣人领着我到了她房间,轻轻推开房门,窗户关着,拉着一层纱质窗帘,略微挡住了些阳光。郭文娟躺在床上,背部垫了枕垫,斜靠在床头,眼睛微微闭着,一对秀眉紧蹙,显然身体还是有些不舒服。
  我走到床头,蹲下来,左手握住她的掌心,右手轻柔地抚了抚她的额头,轻声喊道:“文娟。”
  Maggie睁开眼,眸子中流露出些许欢喜,柔声说:“杨宣,你总算来了。”
  “我去百慕大了,我俩的公司,注册好了。”
  郭文娟点点头,休息了片刻,说:“这七八天,我一人躺在这屋子里,翻来覆去地想,等到最后,觉得你可能真不会再联系我了,说不定已经回了中国,用不了多久就会把我全都忘了。”
  我用手轻轻蹭着她的脸颊,说:“不会的,我怎么可能忘了你。我不跟你哥哥计较就是,我们活我们的,跟他们又不相干。我们有自己的公司,我们有自己的钱,我们有自己的事业,谁都不用靠。”
  郭文娟说:“这就是啦,等我病好了,咱们就开始把公司张罗起来。到时想把家按在哪儿都行,只要你和我能在一起,这就够了。”
  我开心的笑了笑,然后站起身,搬过来一把椅子,坐到床边,问:“这次怎么又过敏了?要不要去医院查查过敏源之类的,怎么总是这样?都三次了。”
  郭文娟将睡衣袖子卷了起来,露出白嫩光滑的手臂。我看了觉得有点奇怪,问:“什么红疹子都没有啊,看起来挺好的,是不是已经褪掉了?”
  Maggie摇头说:“不是的,这次过敏很奇怪,只感觉血液间歇性地发烫,只要血液有灼热感时,身上的皮肤就如同在被针尖戳,但皮肤看上去却没有反应,非但没有任何红肿和疹子疙瘩,甚至比平时还要白嫩。”
  “这可奇怪,去看医生了吗?”
  “去了,什么检查都做了,可医生除了判断是过敏,开了些过敏药,其他也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过敏不就是这样的嘛,谁能手到病除呢,只能慢慢耗着了。”顿了顿,看着我笑了笑,“说不定看到你,一高兴,今天就能好了呢。”
  正说着,Maggie似乎身上又开始不舒服,伸手摸着脖子后面。我走上前去,紧张地问:“怎么了?”
  “又开始了,脖子后面这会很烫,像针扎。”
  我将她的长发撩向一边,露出脖颈,可是从皮肤表面上看起来,一切正常,很白皙透嫩的皮肤。但Maggie的疼痛似乎渐渐加剧起来,于是我伸手放到她的脖颈上,轻轻替她摸一摸,按摩一下,看能否缓解些。也不知是手上劲力大了些,还是指甲不小心刮到了,Maggie的脖颈上被划出一道细小的口子,朝外渗出一点点血丝。
  @wangzai84 时间:2015-11-22 14:47:00
  ……不知二郎描述这一段病情是否基于真实情况的描述。我就假设是吧。郭文娟体表看不出症状,却有血中灼热感,如同针扎感。很明显,这绝不是简单的过敏症,但可以确定,卫气失敛是必然的。上面提到的卫气,除了有卫外的功能,还有个敛营的功能,营就是经络中的血,经络中的血不外露,就是依赖卫气收敛的。卫气一旦失去对营血的收敛,营血就会外脱,西医有种病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实就是卫气失司营血外脱而在皮肤表面形成瘀点或者瘀斑(这种病西医几乎也是束手无策的,但已故老中医麻瑞亭治这个病还是很有把握的),而今天更新的最后一段,描述郭文娟有出血症状,其道理应该与上面描述有一定关联,营性温热而发散,故见灼热感,发散不敛欲突破肌肉束缚则见针扎感。所以郭文娟的正气肯定是很虚弱了,用西医话说就是体质很差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情绪不佳都有可能引起发病,这次明显就是因为杨宣的事突然失落而引起。
  ————————
  兄台对中医的研究很深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