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明混一号
杜志发笑着说:“鬼船?是你老鬼的船?”
我说:“我倒是听说过世界十大鬼船,什么台湾的远大目标六号,还有什么飞翔的荷兰人。”
赵金生说:“远大目标那些只不过是些空船,人没法解释船员去哪里了而已,其实没什么用,卖废铁都值不了几个钱。至于飞翔的荷兰人嘛,名声不小,可谁知道到底是真的假的。再说了,那么厉害,又能潜水又开得快,那不赶上潜艇加巡洋舰了?可能吗?”
梁丕抽着爆竹似的大雪茄,说:“那你说的这个大明混一号是什么情况?”
老鬼说:“世界上,确实是存在鬼船的,只要你跑船的时间够长,肯定就会听说,甚至会自己见到。这些船,在特定的时候,就会在各自特定的水域出现,但是过去一定时间之后,又会神秘消失。所以杨宣说的什么十大鬼船,那都是不懂的人胡扯的,那些就是空船而已,船员的去向嘛,很简单咯,被海盗杀了;起了内讧;因为货物丢了,怕老板追责或者坐牢,弃船跑了,可能性太多了。跑船航海,最大的特点就是太多可能,让人猜不透。”
杜志发点点头说:“听起来有点道理。”
老鬼接着说:“明朝的时候,永乐皇帝朱棣派郑和下西洋,船队里最大的一些船称为宝船。最大的船有多大?你们知道吗?”
梁丕说:“这个我还真研究过,具说最大的尺寸,足有一百五六十米长,五六十米宽,万吨级别。”
杜志发听了,觉得不可思议,说:“那岂不是跟我们现在想要买的船差不多了?你没搞错吧?那可是明朝时候,这么大的船怎么可能?”
梁丕嘿嘿笑道:“不要自己没见过,或者没听说过,就觉得不可能。郑和那时候的航海技术,是全球顶尖的,其舰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都是无可匹敌的。哥伦布船队只有三艘帆船,最大的一艘叫圣玛利亚号,才一百吨,只有郑和宝船的百分之一,就是航母与小帆船之比,而郑和出海的舰队最多时有两百多艘船,几万人,你简直难以想象那是发生在明朝的事情。”
老鬼说:“在郑和下西洋之前,明朝就已经绘制有世界地图,叫做大明混一图。而赵金生想弄到手的船,因为见到的人都说船身上写着‘大明混一’四个字,并且又是木质扇形帆船,所以老水手都猜一定是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里的宝船之一,体量极其巨大,光线不好时,远远看去会误以为是座浮岛。”
我越听越觉得玄乎,说:“等等,等等,这明朝郑和船队的船,怎么会到现在呢?而且一直没被人发现?”
赵金生啃完一只椒盐鹿腿,擦擦手,说:“你要问我为什么明朝的船能一直到现在,我不知道。但若论发现,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发现,在东海捕鱼的渔民,很多都知道。这艘大船出现的时机不定,但基本在上海到日本九州岛之间的东海海面。”
杜志发说:“可这是条木头帆船,就算能弄到手,又有什么用呢?我们要的是钢筋铁骨,大海轮。”
梁丕骂道:“stupid,foolish,silly。”
杜志发急了,说:“骂我干嘛?”
梁丕说:“你也不自己动脑子想想,到底是一艘郑和的宝船值钱,还是万吨海轮值钱。要是真能将大明混一号弄到手,卖掉的钱够买十艘大海轮都不止,你信不信?”
赵金生喝了口米酒,说:“老梁说的不错,但还不算完全对。你们再仔细想一想,那可是明朝的船,能完整保存到现在,并且还好端端地在海上航行。以现在的造船技术,你哪家造船厂敢保证自己的钢铁船能用六百年?这简直就是大神级别的船啊!我要是有这么艘神船,别人就算拿航母跟我换我都不换。”
我摸了摸鼻子,考虑了会儿,说:“这交易能干,反正现在也缺钱,弄条这船,能开就自己开,不能开还能换不少钱,有门。”
杜志发两手枕头,靠到椅背上,说:“我看还是别冒险为好,大不了贷款买船就是。”
“stupid,foolish,silly。”
杜志发真急了,对着梁丕说:“图灵,你是不是看东成西就看傻了?”
梁丕说:“你说话过过脑子好不好?贷款?六千万的资金你拿什么抵押?没抵押谁贷给你?空口说白话,说分多少年还清,人家就贷给你了?公司还是个空壳,就想去银行贷款,把人家当傻子啊?”
杜志发笑着说:“鬼船?是你老鬼的船?”
我说:“我倒是听说过世界十大鬼船,什么台湾的远大目标六号,还有什么飞翔的荷兰人。”
赵金生说:“远大目标那些只不过是些空船,人没法解释船员去哪里了而已,其实没什么用,卖废铁都值不了几个钱。至于飞翔的荷兰人嘛,名声不小,可谁知道到底是真的假的。再说了,那么厉害,又能潜水又开得快,那不赶上潜艇加巡洋舰了?可能吗?”
梁丕抽着爆竹似的大雪茄,说:“那你说的这个大明混一号是什么情况?”
老鬼说:“世界上,确实是存在鬼船的,只要你跑船的时间够长,肯定就会听说,甚至会自己见到。这些船,在特定的时候,就会在各自特定的水域出现,但是过去一定时间之后,又会神秘消失。所以杨宣说的什么十大鬼船,那都是不懂的人胡扯的,那些就是空船而已,船员的去向嘛,很简单咯,被海盗杀了;起了内讧;因为货物丢了,怕老板追责或者坐牢,弃船跑了,可能性太多了。跑船航海,最大的特点就是太多可能,让人猜不透。”
杜志发点点头说:“听起来有点道理。”
老鬼接着说:“明朝的时候,永乐皇帝朱棣派郑和下西洋,船队里最大的一些船称为宝船。最大的船有多大?你们知道吗?”
梁丕说:“这个我还真研究过,具说最大的尺寸,足有一百五六十米长,五六十米宽,万吨级别。”
杜志发听了,觉得不可思议,说:“那岂不是跟我们现在想要买的船差不多了?你没搞错吧?那可是明朝时候,这么大的船怎么可能?”
梁丕嘿嘿笑道:“不要自己没见过,或者没听说过,就觉得不可能。郑和那时候的航海技术,是全球顶尖的,其舰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都是无可匹敌的。哥伦布船队只有三艘帆船,最大的一艘叫圣玛利亚号,才一百吨,只有郑和宝船的百分之一,就是航母与小帆船之比,而郑和出海的舰队最多时有两百多艘船,几万人,你简直难以想象那是发生在明朝的事情。”
老鬼说:“在郑和下西洋之前,明朝就已经绘制有世界地图,叫做大明混一图。而赵金生想弄到手的船,因为见到的人都说船身上写着‘大明混一’四个字,并且又是木质扇形帆船,所以老水手都猜一定是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里的宝船之一,体量极其巨大,光线不好时,远远看去会误以为是座浮岛。”
我越听越觉得玄乎,说:“等等,等等,这明朝郑和船队的船,怎么会到现在呢?而且一直没被人发现?”
赵金生啃完一只椒盐鹿腿,擦擦手,说:“你要问我为什么明朝的船能一直到现在,我不知道。但若论发现,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发现,在东海捕鱼的渔民,很多都知道。这艘大船出现的时机不定,但基本在上海到日本九州岛之间的东海海面。”
杜志发说:“可这是条木头帆船,就算能弄到手,又有什么用呢?我们要的是钢筋铁骨,大海轮。”
梁丕骂道:“stupid,foolish,silly。”
杜志发急了,说:“骂我干嘛?”
梁丕说:“你也不自己动脑子想想,到底是一艘郑和的宝船值钱,还是万吨海轮值钱。要是真能将大明混一号弄到手,卖掉的钱够买十艘大海轮都不止,你信不信?”
赵金生喝了口米酒,说:“老梁说的不错,但还不算完全对。你们再仔细想一想,那可是明朝的船,能完整保存到现在,并且还好端端地在海上航行。以现在的造船技术,你哪家造船厂敢保证自己的钢铁船能用六百年?这简直就是大神级别的船啊!我要是有这么艘神船,别人就算拿航母跟我换我都不换。”
我摸了摸鼻子,考虑了会儿,说:“这交易能干,反正现在也缺钱,弄条这船,能开就自己开,不能开还能换不少钱,有门。”
杜志发两手枕头,靠到椅背上,说:“我看还是别冒险为好,大不了贷款买船就是。”
“stupid,foolish,silly。”
杜志发真急了,对着梁丕说:“图灵,你是不是看东成西就看傻了?”
梁丕说:“你说话过过脑子好不好?贷款?六千万的资金你拿什么抵押?没抵押谁贷给你?空口说白话,说分多少年还清,人家就贷给你了?公司还是个空壳,就想去银行贷款,把人家当傻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