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勿惊龙(日薪八千拿命换,记录我当珍珠潜水员的日子)

  第6章 阴兵

  老鬼和赵金生这伙人,是真正做到了以船为家,船里跟五金杂货店似的,什么东西应有尽有。并且老鬼本人,不但精通轮机,而且各类电器也是熟门熟路,再加上还有个小徒弟跟着,梁丕说的发电机电线和卫星信号放大器,很快就做好了,连半天都没要。
  我跟杜志发两人在一旁看得啧啧称奇。
  龙牙号驶到了预定地点,东海中央偏东的一处海域,但日子还有不少天,于是杜志发便整天戴着太阳帽钓鱼,其实有时我很羡慕阿发,因为他不太想事的,仿佛什么情况来了都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了担心也没用。在这点上我不行,我总是会将未来的事情想很远,在等大明混一号出现的那几天里,我又想到了一个极为棘手的事情——万一船真弄到手了,怎么处理?
  首先那么大一条船,而且是帆船,无机械动力的,需要多少人才能驾驭得了“九桅十二帆”?
  其次,即便人数够,赵金生和老鬼会不会操作?毕竟那是几百年前的船,用的还是“过洋牵星”等航海技术。
  再者,这么大体量的船,开到哪里去才好?没有地方来藏啊?除非提前确定好之后的航线。
  我把这几个问题跟赵金生和老鬼商量,老鬼说,帆船的操作他倒是会,赵金生也懂一些,但却不敢保证,因为那船实在太大了,谁都没开过,而且就凭龙牙号上的人手,恐怕真不够。
  最后赵金生一咬牙,说:“想那么多干嘛?先弄下来再说吧。实在不行,上船去把值钱的东西搬下来,船就扔海上不要了。蛇的胃口虽然大,但也吞不了大象,只能认栽。”
  我问:“你不是说船上还有人吗?”
  “那次我是见到了,但也有可能是眼花了,现在来都来了,说什么都没用。干了再说!”
  三十那天,天气阴沉沉的,整个海面像是蒙上了一层蓝灰色的薄雾,万幸没有刮大风或者下雨,但即便白天,看起来也如同傍晚一样。设备均已准备到位,全船人员都各司其职,为了防止一些计划之外的情况,我和杜志发两人也将潜水器材拾掇好,以备不时之需。
  正午十二点一到,船头、船尾,及两侧船舷,都安排了人员拿着望远镜观察。
  但十分钟过去了,平静的海面上却仍如死一般寂静,让人有些焦躁。这时,左舷观察员从对讲机里报告:“左舷角50度,目标出现。左舷角50度,目标出现。”
  我跟赵金生站在船首的驾驶舱,也几乎同时看到。在一片迷雾中,隐隐现出一个庞然大物,船首是龙头状,张着的龙口中,细细看去,竟然是船体某层的顶部出口,士兵在此处可以前置观察敌情;船身上果然如同传说中那样,立着九道桅,撑满十二面帆;通体柘黄,若在天气晴朗的海面,甚为醒目威风,而此时阴天,则如同一头怪兽,破开迷雾,从异界驶来。
  尽管隔了很远,但那股气场实在过于强大,你能明显感觉到内心被某种无形的霸气给震撼到,也许当你站在一只成年霸王龙旁边时,才会生出这种敬畏与震惊。
  赵金生将龙牙号调整到与大明混一号的航向一致,然后迎头赶上,来到正侧面之后,锁定速度,两条船,就像一大一小两头鲸鱼,在海上面齐头并进。
  我在大明混一号的正右方,抬头向左看去,那景象令人终身难忘,就好像站在一楼仰望六七层的感觉,要知道龙牙号本身已经是一条1000吨的船。
  “还能再靠近些吗?”我问到。
  “已经最接近了,几乎就挨着它的隔离罩了。”赵金生满头大汗答到。
  我一下子走出驾驶舱,来到左侧船身,将手伸到船舷之外,想亲手感受一下赵金生口中的隐形隔离罩,但我没能亲手碰到。于是立马跑向后侧老鬼和杜志发所在起居舱,他们此时正架起一具由伸缩旗杆改造而成机械臂,上面已经固定好了电线,只要伸出去接触到隔离罩后,机组那边就会听号令开始发电。
  我二话不说,拿起旁边船舷上准备好的一根毛竹竿,然后伸出去,先探明位置所在,好给他们指明方位。大约伸出去两米多之后,竹竿触碰到了物体,虽然是看不见的,但确实有明显的感觉,就像一堵玻璃墙。心里有了数后,我喊旁边的一名水手一起,两人间隔五六米,各捧一桶红油漆,然后奋力朝外泼去,红漆遇阻往下淋的同时,也让那堵巨大的球形隔离罩终于现出了冰山一角。
  @二郎神犬马忠粉 时间:2015-12-21 22:53:00
  楼主看我特意为你改的名字
  ————————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念洁思杨 时间:2015-12-22 22:19:00
  什么时候更。。。
  ————————
  还有一点,正在写。
  这时,原本迷雾笼罩下的平静海面,却突然之间风卷墨云,陡然黑了下来,远处海天交接一线,隐隐开始现出乌云包藏着的紫红色闪电,闷雷滚滚而来。大明混一号在这阴暗的浓墨重彩背景下,仿佛变身为恐怖的海上巨龙,周遭挟起的狂风与海浪,不断卷积冲刷着一旁的龙牙号。
  老鬼摇着转轮,旗杆上的电线渐渐接近了隔离罩,待完全贴上之后,我冲着对讲机大喊:“小刘,发电,发电。”电流瞬间传来,电线顶端滋滋冒着火花,但很明显,这电流似乎对于隔离罩完全没有半点用处。
  大风刮了起来,海面上被卷起千堆雪,杜志发扶住栏杆骂道:“他妈的,梁丕这方法没用啊!”
  我冲着他大喊:“去开信号放大器!”
  杜志发跌跌撞撞跑向舱内,过了片刻又跑回我身边:“开了,已经调到了最大功率80W,顶得上基站了。”
  我们牢牢盯着眼前,但惊涛骇浪中的大明混一号,仍旧一往无前地继续破浪,没有丝毫反应。
  老鬼在风雨里吼道:“没用,没用。”然后踉跄着来到我的身边,死死抓住栏杆,说:“咱们得离开这里,现在风浪太大,在它旁边开,咱们会翻船的。”
  梁丕的两个方法瞬间作废,但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我竟然生出一种不甘来。如果我置身事外,是在电视上看着当时场景的直播,或许我会同意放弃,离开,因为那景象仿佛世界末日到来,不但整条龙牙号被颠得晕头转向,而且那狂风暴雨与头顶不断炸响的雷电,真能吓得人肝胆俱裂;身在甲板上,瞬间因为船被抛上海浪巅峰,朝外看去如同自己站在七八层的楼上;瞬间又因为龙牙号跌入谷底,你朝两侧看去时,眼前全是水墙。
  雨水和海浪持续冲击着一切,老鬼让徒弟小刘停止继续发电。我浑身湿透,不甘地抬头望向乌云密布的天空,看着那闪电不断劈下。但人在困境中,往往会被逼出超越以往的勇气,令你忘记恐惧,当我像一头被惹怒的狮子一样,朝天怒吼的同时,突然一个办法闪进脑海,于是把老鬼拽进船舱里,说:“老鬼,你现在赶紧做一个风筝。”
  老鬼难以置信地望着我,说:“龙牙号都快沉了,你让我现在做风筝?”
  我没时间解释,说:“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成败得失在此一举。快做,用金属架子,能飞上天就行,最后再用一根铜线立在风筝背面。”
  老鬼犹豫了片刻,但最后还是把小刘叫过来,两人开始动手。这时,我拿着剥线钳走出舱外,揪起那根电线,找到顶部,然后开始剥线,露出里面的铜丝。
  杜志发从船头跑了过来,喊道:“宣哥,赵金生说得离开这里,大明混一号掀起的附浪太大,龙牙号会沉的。”
  我手里不停,冲着杜志发喊:“你去告诉他,死也不能开走。”
  杜志发跺了一下脚,扭头又朝前跑去。
  做风筝其实很简单,最简易的风筝只需要两根骨架,交叉之后穿进皮子里,熟练的人花费不了五分钟就可以做好一个。但老鬼和小刘过了片刻之后,拿出来的风筝却令我大吃一惊,是直接用一个大号废弃电视天线改造的,天线的骨架是本身存在的,老鬼将其中几根不需要的剪断,确保风筝整体的受力点在前半部,并穿在一张帆布里固定好,最后在这个帆布风筝的背部,竖起一根铜线,而且铜线是与金属骨架相连的。
  我嘱咐小刘把电线与风筝接上,然后我自己跑到驾驶舱,冲进去,对赵金生说:“贴着隔离罩开,我要在那上面固定一根电线。”
  “你疯了,那会被撞沉的。”赵金生喊道。
  我一把揪住赵金生的领子,指着外面说:“大明混一号就在眼前,这是你一辈子的梦想,难道现在想放弃吗?”赵金生稍微楞了一下,然后皱紧眉头,开始将船在风浪中向大明混一号贴近。
  我嘱咐一声:“一定要撞上去。你得保证我在船舷上能够得着。”然后跑出驾驶舱,与老鬼到工具间搬出平时吊运玻璃类货物时用的X型四爪手翻手旋吸吊器。
  龙牙号这时在赵金生的驾驶下,不断剐蹭着玻璃罩,我和杜志发、老鬼以及另一个水手,四人安装,小刘启动真空泵,在五人的协力下,将X型吸吊器牢牢固定在大明混一号外面的隔离罩之上。最后将电线的底端在吸吊器上系紧,将剥出的铜线部分与隔离罩充分接触并固定。
  这一切做完之后,我冲小刘做了个放飞的手势,小刘便拽着电线,在狂风暴雨与海浪笼罩之中,费力而缓缓地将风筝送上了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