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邈修道记

  (243)
  临走的时候,青邈才把旅行箱里从北京带来的特产小食品拿了出来……许碧薇一看,都是自己从前爱吃的东西,便问你怎么知道我爱吃这些?青邈说是李道玄让我买的。
  这句话给许碧薇的心里带来些许安慰,看来李道玄也并不是绝情之人。只是缘分尽了吧!这样也很好,自己可以去追求新的生活。
  同时她发现青邈很善于体贴别人心理,做事很周到。如果一开始她就拿出来,许碧薇就会感到很伤心,因为会联想到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而现在则不同了,她的生活已经有了新的希望,已经逐渐在心理上同过去的时光告别。
  万物何不如此,逝者如斯夫,奔流入海。一切都是过程,一切的有,都将复归于无。

  许碧薇说要送给青邈一样东西,她打开一个装着珠宝项链的盒子,让青邈在里面挑一件……就见里面华光璀璨,宝石的光润夺人眼目,更是摄人心神。
  青邈看了看说,我不要,因为练功,我基本都不带饰品的。
  许碧薇说:以后你就必须带了啊,你是卖珠宝的,怎么可以不带珠宝呢!你本身就可以成为活广告,要身材有身材,要气质有气质。只有你带上我们的珠宝,才更像是一个代言人。
  青邈承认许碧薇说的有道理,这确实是对经营有帮助的,而且自己回京之后,要重新整顿一下自己的形象,因为形象本身就是生产力。
  于是她说那好吧,我就挑一条带回去。
  她挑了一条镶嵌翡翠的项链。那种碧绿的颜色非常喜人,使看到的人都会感到生意盎然。而绿色对于青邈更是生财之星。

  青邈回北京了,坐飞机的时候,她很想赶快就回到家,因为现在的她和过去不同了,她有家了,家里有人在等待、盼望她的归来。
  李道玄去接机。当他看到她胸前的那个价值不菲的翡翠项链时,他便知道她此行已经成功了。
  青邈看见他,立刻像小孩般张开臂膀的扑了过去,两人紧紧拥抱,李道玄在她耳边说了句:青邈,我想你了!
  丢段了……看看一会能不能显示。
  我很奇怪一件事,觉得我写的东西粪土不如,为什么还坚持看到了将近结尾?这不是找虐么?我真佩服某些人自虐的精神,如果是我,觉得不好早都不看了
  评论里污言秽语的人,可见你是什么修养,什么出身?何等来源?一个有道德品质有教养的人,在评论别人帖子的时候会出口成脏吗?

  你自己都没道德,还评论谁的道德呢?

  而且你眼神也不济,道理的东西全看不见,而且看不到人物的悔过和自律,只看见你眼里那点玩意……太狭隘了吧?

  很多时候我为了读者能够有一个顺畅的阅读环境,都不愿和这类人争执,其实本人当了十年的论坛管理员版主,应该还是有战斗力的,只不过觉得和这类人费精神很不值得。

  还是封了你算了,免得你再发言也不好好说人话。
  人让我给封了。本来还不想封,觉得民主一点。但回想起这人不好好说人话,于是就还是封了吧。

  但凡说人话,哪怕观点全都相反也没关系,但最起码的礼貌是应该有的,你进了别人的帖子就如同进了别人家,这不是随地大小便的地方。玷污了国人的素质。
  帖子里也有潜伏的少数人,总希望此贴闹点大事,看着好过瘾,解点什么心头之恨……可是也没多少机会,因为天涯还不错,自从我这里有人闹事之后,就授予楼主权利可以封人了。

  我要是没有责任感,是不怕事大的,无非不就是PK被,那玩意我早就会。不过和智商低的人PK我也跌份的……想想还是息事宁人算了。
  一件事,你在不同的视角来看,会得到不同的印象。如盲人摸象,摸着大腿就觉得是个柱子,摸到鼻子就会觉得是个卷筒……都是局部的,如果想要看明白全貌,那么你得有那个知识水平修养。要是没有,也就只能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了。

  我也不认为我写的很好,或是塑造的人物形象很完美,想看高大全没毛病的去蜡像馆找去,或者去看八个样板戏,连个头发丝都不带乱的。

  修道,连当过土匪杀过人的都能修啊,你看电影达摩祖师转里,想要杀死达摩的那个土匪不是最后拜倒在达摩脚下么?成为了达摩的弟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人的一生就是在这些杀盗淫妄里迷失本我,然后一旦醒悟再走向回归之路。
  还有,说一句好玩的话:有些人看青邈越来越好了,是不是羡慕嫉妒恨啊?只有一直苦逼下去,才觉得心里舒坦?

  事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而且也应该是越玩越高级才对,若不能离苦得乐,没有提升还修个什么……修来修去若还是牢骚满腹、烦恼不断、愁眉苦脸,那就别修了。
  (244)
  回家之后,青邈把在香港的过程给李道玄讲了一遍。当讲到安斯艾尔那段时,李道玄的表情有那么几秒钟不自然。虽然他也很希望前妻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可一旦真的有了那个人,内心里却又有点不是滋味。但这种情绪很快就过去了。他觉得青邈做的也都很对,因为对于许碧薇来说,只讲道理是没有什么用的,她需要的是如面包一样踏实的爱情,他很清楚这一点。
  至于青邈在事业上的收获,他也不以为然。因为从他的角度看他还是愿意她呆在家里,这样心里会更安稳。相反如果忙碌起来,可能既耽误练功又影响家庭生活。但当青邈给他讲清了缘由之后,他又不愿拂逆她,因为妻子的心总是比他开阔,也想得更高远,有时他虽然觉得有点不适应,却又觉得符合修道之理。于是说那你就试试吧!如果不行再撤出来,反正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也不用太担心。

  等青邈讲完了,李道玄便给青邈讲起他最近功修状态的事。
  他说婴儿会经常给他出主意,告诉他怎么修怎么修……
  青邈说:你的主导意识可不能都听他的呀!婴儿毕竟是你的再造之物,尽管它会表现出超凡的先天灵觉,但这个觉知还是很片面的,你要真的都听他的,就会发现很上当,出现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过去功修界有个人出婴儿了,但这个婴儿觉得他这个肉身不好,有很大障碍,于是就劝他跳楼,那个意思是说这个肉身这么障碍你,不如毁掉算了,然后它好练功。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些事出了偏,所以你就不能听他的,要保持清醒的主导意识。
  李道玄说:我师父走的早,下面百千亿万化身的阶段他也没讲给我,所以有些事我也是在摸索着处理。
  青邈说:一般功法都是要走百千亿万化身程途的,婴儿离体之后的修法,市面上已无方法可循。而我们功法走婴儿入盘,也就是不让它长大,把它放在太极球的一个宫位里,免掉后续百千亿万化身的麻烦,况且也不是一个路经。然后接下来我们再修第二个婴儿……直到修成九个,最后灭圣归真。应该说路途还相当遥远。
  李道玄现在已经是她的亲人,应该是休戚与共的,所以未来炼功的路,青邈就必须担起了一份责任。于是她说,要么你就走我这个法门的路子好了,让你的婴儿入盘。但可能你需要补一下宫位……接着青邈给他讲了方法。
  李道玄暗暗在心中感恩上苍,赐给他这样一个亦师亦友的道伴、贤妻和知己。使他后续的修炼天门洞开,柳暗花明。
  (245)
  回家之后,青邈一面筹备办公室的事情,一面坚持练功。
  做事与练功,最容易起冲突的地方就是时间。处理不好,便经常容易形成事务把练功的时间挤掉了,功也没练上,事情也不见得就做得好。这里面智慧处理的要点是:要有“简事”的意识。
  什么是简事呢?司马承祯说:“外求诸物,内明诸己,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识事之有当,不任非当之事。事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毙于形神,身且不安,何情及道。是以修道之人,要须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
  青邈觉得,这其中要点之一就是做事要化繁为简,一切铺张赘余、繁文缛节不必要的东西都要简掉。
  吃饭要化简,煮一份十谷粥,烤个馒头片,再加点咸菜,早餐就做好了。炖一个砂锅,里面营养都齐全了,有汤有水,既简单又美味,再备几碟小菜配上米饭就是一顿饭。
  工欲利其器,买的锅具都是有自动定时功能的。
  这样也就符合了禅宗的修心法则:饥来吃饭困则眠,免除了“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的私曲妄心。

  “简事”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要择要。
  每天要把重要的事挑出来做好。也就是帕累托的20/80法则。这个法则认为:资源总会自我调整,以求将工作量减到最少。只要能把这20%做好,重要的事便已经完成。其他80%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工作生活中要学会择要,以20%的精力付出获取80%的回报。因此,这种法则又叫省力法则。其他则拾遗补缺,随心去做就可以了。
  可能很多道理,现代人比青邈懂得多,什么卡耐基、哈佛之类的管理励志书看得很多,在时间管理效率提升方面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在生活里却难以贯彻实行。
  而青邈学这些东西,学了就可以用得上,而且是活学活用。当然都是在不断磨练中而进步的。
  但这其中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无论是修道还是修佛,是要把这颗心修成一个如意一样的东西,也就是说这颗心它会很听话,因为既然已经无心了,那么就无形无相怎样都可以。而不是像常人那样不驯服。
  常人的心,就像禅宗里十牛图里那个牛,使劲儿拉着缰绳它都要踩踏禾苗的。因为有种种心,种种欲望,还因为缺少智慧、没有方法,所以就难以贯彻理性的安排。大多是被物所转,役使得团团转。
  要想能有一颗如意的心,那么前提就是要心死。也就是要把一切财色名利的东西看透,真的看到四大皆空的水平,这样周围的一切物质才会很少对你形成诱惑。
  而看空看透,这本身就需要很高的悟道水平。
  (246)
  人心死才能道心活。道心是什么心?就是太极中空之心。只有它活了,才能使你的宇宙整个活起来万物回春,而不是只拘于有形色身之内。
  在坎坷的生涯中,青邈的心基本上已经死了。也就是看到了“物空”的那个水平。所以她才有了相应的如意自在,对于成败得失才会不那么看重,处理事务才会有一份宠辱不惊的从容。用她的话说,就是人生已无悬念,花开花落本自在,何须烦恼费精神?于是便可以按部就班,合理安排,循道而行。
  练功是最重要的,早上要练完动式才会出门办事,而一天都会很有精神。晚上,必打完坐方能入睡,形成习惯便感到轻松裕如。个别有不爱炼的时候就顺其自然,日照三竿人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的时候也是有的。
  凡所这圆融的一切,都是修心的结果。如果修养不到,就只能贯彻一时,偏执一端,而境遇一转,心就会跟着变化了。
  记得在前面给网友的回复中,有人嫌那些东西层次还不够高,想要看到修炼人更高大上的东西。然后我曾经说过:有一天如果写高了,你不要嫌没人味就行。

  如果想要看到修炼者的高大上,那么你就会发现,真的是越修越没人味了,他们所能做到的,都是那些经典里阐扬的道理。你可能会因为自己做不到而感到高、虚、空……但对于真正修到一定层次的修道者来说,那却是真实的。之所以真实是了悟了宇宙人生的本真。

  你看到的是高、虚、空,而在他(她)那里却是无限繁荣与充实。这就是修与不修眼中所见本质上的差别。
  如果还和人一样,又怎么能成仙作佛呢?
  当然,他们也会现示和常人看起来毫无二致的生活状态,但那个内核已经全然改变……
  可能这段收尾的部分你会看着很累,不如青邈过去磕磕绊绊时更接地气。

  后面的东西可能是要你若干年后才身有体会的,那时你才会觉得,原来真是这么一回事。
  修心的东西我写的多,修功的部分相对较少。因为没有进入法界的人,会觉得那些东西很神话而难于理解。更何况功也不是贸然就能炼的。因此也就无需详谈。

  而修心毕竟是大家可以容易触及到的一个方面,所以基本上就都在写这个东西。
  其实,因为凡人不能理解,我至少有一半的东西都没写……

  我只是尽可能写到能够理解的那部分的上限
  缘分也是个无常,可能过了这一段就没那么多时间在这里交流。
  (247)
  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许碧薇就把前期运作的款项打到了青邈的账户上。并告知了青邈两件事:一是她在为她订车,二是她跟安斯艾尔正式谈恋爱了。
  如果按照常俗观念,青邈和许碧薇因为这种特殊关系,心中会有芥蒂和有所回避,她们是不可能有交集的,更不要说相处到如此程度。但因为青邈心里没有世俗观念的条条框框,她只是发自本心去做,并未考虑得失,所以才赢得了这份难能可贵的友谊和商机。
  接下来青邈在离家最近、只有十几分钟车程的高档写字楼里租好了办公室。
  刚刚租好的房间,是需要一番装点的,否则就不会有所需的那种气氛。青邈决定以尽可能简洁的方式,装饰出她所需要的那种空间场和艺术环境。设置中有几个重要环节:仿古办公家具茶具,样品陈列展示壁柜,身披璎珞的菩萨彩塑,再有就是插花和射灯。
  仿古家具李道玄去帮她办了,菩萨彩塑,工厂也按照她提供的图形去赶制了。现在青邈要去布置的就是插花和营造房间氛围的灯光。
  关于插花,她不想去买现成的,因为店铺里卖的插花都没有灵气,也没有她需要的那种意境,于是她便决定自己动手。
  先是去了潘家园,买了六七个形状各异、古朴淳风的土陶瓶子,然后又在花店里买了她所需要的鲜花,接着又在小区里捡了一些具有表意形态的枯枝凋叶……

  李道玄看见她买回来的这些东西,觉得好生奇怪:过去你从来不弄这些东西,现在怎么要变成许碧薇了呢?
  青邈说:我是在给办公室做装饰呀……不要小看这些装饰,在周易里,“象”的意义其实很大,田野里的稻草人,大门上的门神、石狮子都会产生实物的效果。因为“象”有寓意有信息。我办公室里的东西都不能白白摆放的,它必须要营造出一种好风水,起到文化推介和促进营销的作用。这些插花我先在家里练一下,弄好了再拿到办公室去。
  李道玄这才明白,青邈是想装饰办公室。他忽然想起自己要去采购的那些仿古家具是不是也要发挥这个“象”的作用,找机会要好好和青邈聊一下。看到那些捡来的枯枝,他不禁又问:插花插的都是鲜花,要这些枯枝做什么?
  青邈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日本为什么管这个叫花道,插花也是有道的。只是插鲜花,未免看起来会浅薄,缺少韵味。而高级的花道其实是有禅意在里面的,尤其是体现了枯木禅的意境。黄檗禅师不是有句子说“如枯木石头去,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应”么,所以加些枯枝进去,才能体现出大道即死即活的真意,心死禅活。
  枯寂其实有大美,惟死寂为其永恒,若想人不死,人心必得死。只有死心息机,方可万古长春。
  这样你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枯木与鲜花有机的融合一起,会让你感到:枯木也有了生命,而鲜花也被凭空赋予了内涵,于是枯者不寂,艳者不喧,两相不明,正是体现了大道当前。
  “还有这么多玄妙啊,我老婆原来还是个天生的艺术家!”李道玄笑看青邈,眼光里充满着欣赏。

  正当青邈每天忙乎的不亦乐乎之时,有一天将近傍晚却意外接到了一个使她十分震惊的电话。电话是王导演急匆匆打来的,他在电话里告诉青邈:马跃出事了!
  @流木青 2016-01-28 17:57:00
  楼主只学习部落格里身法八要就能像青邈那样修成么?
  -----------------------------
  身法八要是辅助功法。正功是打坐。青邈这样也不能算成,离“成”还很远。你的问题可能是想问“是不是能修到高处上去?”答案是可以的,只要是真的有那个决心和钻研精神。打坐能上去,修很多法门都能上去,甚至慧根高的不打坐只明心见性顿悟也能上去。六祖不就是这样么,只在心底上做功夫。但禅宗的路绝大多数人是走不了的,因为不是那个根器,妄自尊大以为自己可以,那就是自误,终有后悔的一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