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木青 2016-05-07 11:02:00
又有说法佛道同源意思一样,那能用佛理去套用道理吗?(?? . ??)
-----------------------------
根源相同,但理法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327)
在炼功过程中,并不是只有好的觉受,不会始终都是舒服的感觉。
人体改造是个极其复杂的大工程。
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业力之身,在改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先后天矛盾冲突所带来的各种状况,而且因业力和自身素质的不同千人千面。在修功贯穿的过程里,有时会包含一些不快的,甚至有些令人烦恼的现象存在。
比如青邈不时会有颠倒之感,半梦半醒中会感到头脚倒置,睁眼看物体会失去方向和空间感。而且偶尔还会失去正常判断,进入一种混沌不分状态,特别是刚刚睡醒之际……
这些都是功的运化所造成的,因为她的修炼尚在一炁混元的阶段里,自然会出现这些现象。对于生活会有轻微的打扰,但不至于造成很明显的问题。出现的各种状态因人而异、因法不同。这些东西唯有不去判断好与坏,继续无心前行不去管它一任自然。就像列车改换轨道之时,总会动荡片刻时间才会跃入新轨顺畅的道路。
用佛家的话说就是“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不执于相,不因此境上生心才是万全之策。
因为炼功过程里变化万千,你无法判断这些现象究竟是什么,因为太极怎么运作你很难准确的知道,如果限于人心分别,大都属于妄心猜测,必将伴随烦恼无穷;比如会胡思乱想“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是不是出现问题了?”并因此而产生种种恐惧不安之感。
此时,唯有相信上师,相信道法,相信元神的大化全能才是。
同时和自己的心念亦有直接关联。就拿青邈的状况来说,混沌的状态来了,既不能随,又不能不随。如果一味的跟随,会从虚远实,神志恍惚,搞不好正常生活都成了困难。而全然有意驱赶屏蔽这些现象,又会失去阴阳互化之机。那么归结起来,还是“占中”是至理。阴阳并存,此心不动,恍惚与清明一任自然转换而不必烦恼。这也就是舒老师说的“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出去进来都是错,唯有既不进去也不出来,既是出来也是进去,两相并存才可以。
醒中有醉,醉中有醒……方不失大全之机。
天涯文学的青邈修道记已经更新到29万字,目录索引更清晰易读,欢迎新老读者收藏:http://ebook2.tianya.cn/book/76386.aspx
(328)
而现在青邈的任务是经商做事业赚钱。所以在这样一个阶段里,专门炼功的时间肯定是很有限的,因为每天的时间是有数的。所以在保障有限时间的炼功之外,她还必须要在“生活禅”上下功夫。
那么每天在世俗的生活里,“生活禅”修炼的实质是什么呢?
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那就是认识真机,以种种方便法门复归太极。
人在生活里的五欲六尘之劳,是属于人道顺行。也就是从有序走向无序、由壮至衰、走“顺则人”这样一个过程。
那么生活中的修炼,实际上是在做一个平衡的功课,也就是“练有至无”。这条复归之路就是“逆则仙”了。
如吕祖“百字碑”中所言“降心为不为”。这个“不为”其实是“无为”的变相说法,也就是本真太极。
因为你已经是立于后天有为世界在造作种种了,那么要想恢复本真太极的全机大用,则必须同样要靠种种有为法扭转方能实现。
练功,和生活里的修行,实际上都是秉承这一个道理。
只是生活里的真机,没有那么好认罢了。都知道老子的“守一则万事毕”,守一就是守太极,太极即一。
那么当那个“一”幻化在生活中变化万千的事物里,人就很难找得到了,为什么呢?因为那个一它会变形,横着是一 ,竖着是一,斜着也是一,那么要是横着调个方向呢,就变成一个圆点儿了……这么一变就都不认识了。所以就都找不到那个太极,自然也就谈不上恢复了。
(329)
那么该怎样辨识真机呢?
说来这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分辨。因为有意识的分辨皆属有心落入后天,也就不可能是那个真机。那么真机到底是什么呢?
真机是无心之作用,是那个“天理一发皆能中节”的本然太极。并不是由分辨得来,但却又离不开分辨,而是先后天混融而成。
这就好比你到一个人家做客,一直聊的也很热闹,但却忽然来了一个感觉“该走了。”事后你会发现,这个节点其实恰到好处;彼此该说的内容也说得差不多了,此时的离开,会让双方都感到心理舒适。这便是那个真机的表现之一。
说来这种状态的出现,是有前提的。只有去掉了那个对事物的执着心、以及执着的分别心、得失心、功利心等等,那个真机才会现前。
所以青邈明白,要想能够在日常生活里,贯穿这种无心的生活禅使修心的功夫打成一片,那么还必须在修心上加大力度。特别是要在盲点之处,深入省察自己。就比如自己在对待女儿感情上的那种无明……只有把这些心都修去了,太极理性智慧的观照才能发挥功用。究其实质还是“人心死而道心活。”
用佛法的语言来讲,就是“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同源,缚脱无二。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
世俗生活里的一切都是生灭法,都会自然起落归空。所以没有必要缠缚其中。也没有必要一蹶不振。因为还会生机复来。只要不逐生灭,不于境上生心,便是全体大用现前。
所以知常很重要,什么是“常”呢?
“常”就是道的规律。“知常”,就是懂得把握道的规律。然后就会搭上顺风船,顺从天道日落月升,四季轮转,起落生灭,遵循道法自然之机,那么才算是真的辨识真机,做到“守一”了。
青邈参来参去 ,后来觉得还是无他,唯把修心落在实处耳。
(330)
这样参悟明白了,就会懂得了日常修心的重要意义。其实那就是在恢复本真太极。是在修复结构……这样的认识,使青邈对日常的修心,再一次巩固了坚定的信念。
感谢@明空2016和@u_112572100在天涯文学的打赏,只要有人愿意看我写的东西,我就会坚持写下去……今天更新的天涯文学里会有一些新内容,等我写好会发链接在这里。
(331)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
在这期间每个人都发生了很多变化。青邈不但在北京做成了门店,而且又在外地拓展了多家分店。她的珠宝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马跃因为做了她的广告代言人,而被更多的人所发现,从中也吸引了重量级导演的目光。进而慧眼识英才,邀他拍了一部谍战大戏,一跃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线明星。
周云起则因为拍了一部年代片,而在国际上获得了大奖。青邈偶尔会和他们有短信联系。
李道玄,则走上了济世度人的道路,与多家养生机构合作开展了养生功法讲座和授课活动,得到了大家广泛的好评和热情的支持。
随着外出的时间越来越多,夫妻两人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
但这项活动开展的时间长了,青邈则发现老公的身心似乎都有了变化;气质上领袖范儿也出来了。但气色却不如从前好了,能够感受到他身体的疲惫,能量状态大不如从前。
青邈暗暗的为他担心,很心疼他。因为她知道,传功讲课这项工作,是很累人的,必须亲力亲为。消耗能量很大。因为要给大家带功,还要个别调理,纠正姿势动作……而且都是连续要做7天或者10天的。
她也问过李道玄:难道不能减少消耗吗?
李道玄告诉她,我是不忍心让学员失望,他们都对我的期望值很高。而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处于某种境地,很多因素都是自己不能掌控的。
(332)
青邈知道老公的为人,他的心很善,总是会为别人着想,特别是那些对他的功法充满期待和信赖的人。
但她心里很着急,因为她知道,这一身真气,贵重得如眼似珠,照着这样消耗下去,未来不堪设想。过去功界曾有言:“练就丹田一口气,万两黄金不与人。”气功师因为给人发气太多而后来自己走入衰病之途的不在少数。
青邈明白,现在这种疲累状态的出现,说明李道玄的法在为人调病这一块,是有不圆融之处的。因为舒老师的法为人调病,从不给人发放外气。而是以自身太极运化调动患者身中太极进行调理。其实等于是调动患者自身的运化能力实现自愈。即便是给患者发过去一个什么东西,也是同时并生一阴一阳一对太极,一个实位的给患者,另一个虚位的收回到自己身中,既能利人,又能利己,真正的实现了太极自利利他的全机大用。
如果给人调个病,利人却损己,那肯定也是不合乎道的。
但青邈好像又不好直接和李道玄这么说,因为她知道他自尊心是很强的,也很自信。尤其现在又重新拥有了日渐增多并追捧他的学员。你要说他的法有问题,那么他从面子上就下不来台,心里肯定会有排斥感。现在的李道玄和从前没有出去传功那个阶段的李道玄不一样了,……没办法,于是她只能迂回。
(333)
她先是开玩笑的提起了他们俩现在的外相,青邈说,现在咱俩的老板相都出来了。过去还笑人家脑袋大脖子粗、脑满肠肥……如今我看咱们也快了。我现在体重都增长了七八斤。
李道玄调侃她:你老师不是强调,你们要有王者之风吗?你现在的样子就快变成咱家的维多利亚女王了。
青邈赶紧分辨:我哪敢跟你抢王位呀!如果说咱俩都是个王的话,那么你是大王我是小王,大王是管小王的,在咱家肯定你是君我是臣啦。但我想请教一下:我这个忠臣可不可以直言进谏呢?
李道玄说:但言无妨。
青邈于是开始借机做工作:道玄哥,你这两次从外地回来,我都觉得没有以前那么精神也没有那么帅了。应该是累的吧!
李道玄说:怎么可能不累?每天都要一对一的给人调理、发功。因为你要是不给人发功的话,就会降低大家对这个功法的信心。而且这种形式属于一种学员都喜欢的互动形式,他会觉得这样能切身体会到老师的功,会认为你对他重视而且关怀。
青邈沉默了片刻说:我是担心你的身体啊,这样久了会吃不消的。你看能不能找到一种不伤自身能量的方法给人带功调病呢?
李道玄说:其实我也是一直尝试在改进,理论上的东西都好说,但实际应用的时候还是难免消耗的。因为这有一个用心的问题,只要那个心意到了,其实能量也就跟着出去了。
青邈拉着他的手说:道玄哥,你能不能听我一句劝?吸收一些我那个法门的东西,我来帮你研究,看看怎么样用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李道玄看着青邈发自内心的那种怜惜的神情,也被感动了,知道她是真的心疼他,于是说:那你试试看吧!
青邈松了口气,只要他能答应就好。往下一定要想办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334)
其实青邈心里明白,世间的好事,如果执着并深陷其中那也会成为坏事。
执着于行善,则会把善变成了非善。如清静经所言:“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
所以过去老师常提的一个说法就是“不入圈套”。
世间所有的事情,如果陷进去都是一个圈套。而且越套越紧,令你不能自拔。
李道玄这件事也是如此。自己的使命感再加上众人的瞩目和期待,那么就会让这个圈套越套越牢,以至于无法自拔。善心、责任心、名誉心、功利心捆绑在一起……就会明知不可为而强为,就会违背道法自然的法则。
而强为的结果,于人于己其实都是一个非善。明知道竭泽而渔,但却为了执着的善念以及种种心,为了换取鲜花和掌声,而不惜身家性命。结果是两败俱伤,受者未见其能得到根本的利益,施者却耗散了无比宝贵的本命真元。
但即便是一家人,在思想认识上也很难做到互相完全理解和同步的。所以青邈没办法一下子劝导很多,因为站在他那个立场上,他会觉得他是有道理的而且有很多出于客观原因的无奈。
所以青邈只能是遇机渗透,见缝插针地做工作,慢慢去影响他,希望能够扭转这些对他也对他的事业十分不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