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越是纯净无暇的东西,越容易染上尘埃。
又好像一张白纸,只要画上一笔那就主宰了它的全部。
外邪是一种从何而来的信息,怎么打进来的,青邈并不知道,她是被封眼的,所以她看不见。
她只是感觉到她的心境全然改变了!
这个阶段在青邈的意识中,交替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做主的意识,另一种则是厌世。
因为她发现,随着修炼的进展和事业上的成功,她已经占据到一个高位。
事业做大了,青邈的办公地点已经搬到了另一处具有国际化档次的高端写字楼。这是许碧薇来内地视察时,为青邈重新选定的地方。她认为这样更有利于跟国际接轨,因为许碧薇有意把一部分亚太地区业务也交给青邈管理。
她的办公室就在这幢国际化写字楼的16层,窗外是开阔的北京都市风景。她的老板台厚重而宽阔,上面摆放着高档笔记本电脑和传真机。如今她的身份已经完全转型为一个成功的珠宝商人。她在各地有多家直营店、加盟店和机场店。每到一处,各地加盟商和直营店员工,都把她当做女王恭敬。在这样的氛围下,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方式,都会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
(343)
佛家的八关斋戒中,有“不香花曼庄严其身,亦不歌舞倡伎,不坐卧高广大床”之说,目的就是以戒律规范其心,避免遭到外物污染。装饰和排场都会使人产生贪恋享受、骄慢的心理。因为形式也可以决定内容。长久的形式作用力,无疑会改变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而青邈是做珠宝饰品的,所以她必须不时的要佩戴珠宝,而且因为经常会接触高层人士那么她必须修饰仪表。更不要说坐卧高广大床了,她周围的环境整体都是高大上的,这是她的行业和地位所决定的。
从人事方面来看,一个身居高位的领导者,你必须要谨言慎行,因为上至管理层下至员工,还有合作者和客户,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在观察你的一举一动。所以你为人处事就不可能像从前那样随意不拘小节。而且你的仪表风度,要符合当下的地位和身份,这样才会树立起威仪,得到下属的尊敬。
这是外在。而于内在,此时青邈的功修,也走到了这样一个高度。
几乎她不必有更多动作,也许只要一句话一个眼神,或者仅仅是一个意念,就可以改变周围事物的状态。
生意场上的人谁也没有她内心那份淡定和智慧,所以在商业谈判上,几乎是无坚不摧,再难缠的局面经过几个回合都会被她拿下。
别人只要坐到她的对面,她几乎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就了然了对方的立场,然后她就知道怎么跟对方说话继而规范一个方向。
员工看见她都毕恭毕敬,她的份量,让跟随她的人几乎是屏气凝神的观察她的每一个举止行为,揣摩她的内心动向,因为她的每一个决策,都会给周围的事态发展带来无法预料的变化,或者对某些人有利带来令他们欢欣鼓舞的讯息。或者是对某些人看似不利的改变,开始可能让他们惶恐不安但后来却是心悦诚服。
是利益让人们仰视她。
青邈渐渐发现她周围的世界都在随着她的心意转动。她的威势和气场,愈来愈厚重,她的王气,已经对周围的人形成了压力。人们对她又敬又怕。
有时她甚至产生一种感觉,觉得她的一呼一吸都会对世界产生某种影响。
这一切都是她的功修所带来的成果。
渐渐一种大我慢生了出来,那是藐视一切人的心境。
(344)
在修炼境界的认识层面,她不再跟随关于修炼的各种观念。觉得种种说法,无非是观念洗脑,所有的法都是第二义的,无非是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制宜。跟从者却亦步亦趋抓牢不放。对于所奉行的观念,从不敢说一个不字。人们总要投靠一种理念或者某个高贵的精神偶像,才能活得下去,不然内心就会惶恐不安。而极少会有人想到,其实你本来就是万物之主。何以丢了君位去俯首称臣呢!就像达摩祖师传里盘若多罗法师问那个要出家的人:谁让你来的?那人答道:是迦蓝大师让我来出家!
盘若多罗马上打了他一棒:一点主见也没有,难道你没有一点自主性吗?
无非是囿于各种观念的围垣,所以内心便会产生无限束缚和种种恐惧。绝大多数人都是抱粗腿的,唯有跟从前人走过的路,心里才会觉得安稳踏实和保险。没有人敢于从无人走过的地方,开拓出一条路来。这样又怎么可以大成?只能说是遥遥无期了。
于是青邈要告别过去,君临天下了,她要做主,要成为敢于承担一切的造物之主。
(345)
在这样一个阶段里,她看周围所有的人,都有其局限性,世俗的人自不必说,那些各门派的修炼人,还有舒老师这个功法本门的同修,甚至包括自己身边的李道玄都是如此,他们无一例外的都被局限在自己意识的围垣之中。
于是就开始自然而然的目中无人了。与人交谈做事经常会显露出霸气,即便有时在QQ上交谈,对方一句话表现出来的那种心境狭窄,青邈就会立即默然无语关掉对话框扬长而去。
这种状态就好像大梵天主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又好像楞严经中所说的“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
对于这种状态,青邈不是没有觉察,功修到了这个层次,她便有了元神自悟的能力,也明白:做主没有什么不对,但骄慢狂傲肯定就有问题了。因为圣人是爱养万物而不为主……但她却压制不住这种心底里生出来的傲慢。她明白这其实也是一种煞,是需要平机的。
在面对他人的时候,她也想收回这种锋芒,回归平和谦逊。但她发现很难,因为只要进入事务的交涉中,那种王者的霸气,就会不由自主的显露出来,因为她发现每个人在利益面前那种急功近利迂回曲折的心,她便小瞧了他们,并轻易而利落地去瓦解他们那颗心以致让对方丧失了自尊。
在这个时候,青邈发现自己已经不像个女人。因为那种思维意识完全是阳刚而强势的。
当一个人自省的时候,她也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因为真正的大道是平和的,不应该有显露于外的这种强势,道的运作是曲尽万物而不遗,利天下而不争。那么现在这种状态,虽然在实际效果上也是利益大家的,但却容易挫伤别人的勇气和信心……在反思中,她回忆起从前她在没钱没工作,没地位几乎是一无所有最艰难的时刻,舒老师在跟她谈起关于她今后事业上的开展,竟然温和的说出:我们可以合作……其实以当时舒老师大气功师的身份和实力,面对一无所有的她竟然能够平等温和地对她说“我们可以合作”!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的是大道的平等心,平等应该落实到一切处,甚至于应该落实到人的情绪,情感层面,要爱人如己的顾及到别人当下里的感受。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如果你真的是无心的,那么你就会体谅众生的一颗心,一切以利益向善为出发点,要以一颗广博宽厚仁慈的心包容他人的虚伪自私和谄曲,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走向大道的正路,而不是马上就挫伤他们的情感和自尊。要给别人留出迂回的心理空间。毕竟改变是要有过程的,作为引导者应该具有足够的耐性。
所以生出这种大我慢显然就已经背离了无心。
虽然认识如此,但要放下身段、把心放平还是要通过一番修持的。
(346)
如何改变呢?
青邈明白,如果从功修上论,这应该是个暂时的现象,继续修一段把罩合上,闯过一炁混元,那么状态就会改变。
如果从当下的外修来说,那么就是益养柔德。看人时,要把眼光涵起来,而不要直肆。说话要注意融合对方,既然是无我,就是事情本身在做主导,而不是有一个什么做主的“我”出现。
青邈所修的太极是听从指令的,既然发心改变,那么接下来就一定会产生变化。
但另一种意识,却不时会出现,而且久久徘徊不去。
那就是厌世的心情。
这种心情怎么来的?大约与这样几种状况有关:
一个人对于有着美好传闻的陌生城市总是向往的。人经常在想象中,构织起各种美好的幻相。可一旦间等你游历了那个城市之后,便会发现也不过如此。如果你问一个去过很多城市的人,一个跑遍全国大都市的人他则会告诉你,其实哪都一样。
见得多了的人就会是这种感觉。青邈对于人生也是如此。
这个人生什么都经历过了,贫穷灾难饥馑,欢乐豪华富贵。在思想意识中也有了广博的视角和一份远远超越世人的高度。
或者这就是高处不胜寒。
培训讲课、商业谈判、酒店宾馆……感觉生活的一切都没有什么新花样,每天都在大同小异的重复,不过如此。世人的心又不是那么好转变的,好多员工就好像是给她修的,只要她莅临他们就会表现出向善向道的那一面,而只要不在视线里就都会弹回老样子,一切还是以私利为中心。虽然制度规范下的那一面还是按部就班,但却让她不免感到泄气:课都听哪去了?听完了就都就饭吃了么?心想不怪当年老聃骑了青牛就要扬长而去,果真这世人也不是那么那么好教化的。
再一个随着事业的开展和不断壮大,青邈也开始步入有钱人的行列……
然而有钱有有钱的烦恼。
(347)
人在没钱的时候谁也不惦记。不是说“穷在街头无人问”吗?
没人问就没人问吧,其实这里也有他的好处,因为这样就少了很多勾心斗角和烦扰。
但有钱就不一样了,“富在深山有远亲”,平时从不接触的人都能拐弯抹角找到你求你办事。亲朋好友,甚至接触你的每一个人,都会揣测衡量你的财富有多少,你的地位都能干什么。然后再衡量你对他们的态度远近亲疏,利益厚薄轻重……各种心态就都出来了。
原来没钱谁也不算计你,而一旦有了钱,谁都算计你。这样通常那个有钱人,就会绞尽脑汁,去设法以种种钱财利益平衡这些关系。
曾经有一段时间,青邈发现自己就是不断的花钱消费;要考虑给父母换套房子,要操心孩子办出国的事,以及给父母,给孩子,以及亲戚朋友也包括给自己家里买很多东西,支出消费很大。
能够随心所欲的花钱给亲人和朋友自然有一种爽,但总是这样重复也让她感到很庸俗和疲惫,觉得自己像个花钱的机器。因为花钱会带来很多事物需要打理,这必定要占有你的精力和时间。合适不合适的,要选要挑要退货换货,要调适安装……就像哲理中所说的,占有其实是双向的,占有物质的同时,物质也占有了你。你消费了物质,物质也消费了你。比如家里养车,车会给你带来便利,但保养维护维修,也会消耗你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就都是双向的。
事务增加,心情也跟着有些浮躁,这一段在功修上又没有心中期许的大进,烟水渺茫,感觉修炼之路尚远,而人生却在这无形中暗中消磨,让人不禁失去动力,于是心中便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乏味、厌倦。她不知道还有什么能令她产生兴趣。让她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热忱。
有人会觉得不解,有钱了应该会有很多欢乐,莎士比亚不是说了么?”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怎么还会有厌世的想法呢!
但青邈和世人不一样,她的心灵品位很高,凡俗的乐趣有所经历之后就会感受到它的平常和乏味。青邈有一双可以揭开面纱看到事物实相的眼,实相是什么?实相其实就是平常,就是无常,就是空。就像燃放的烟花,绽放时非常美丽,但接下来剩下的便是空虚。每一种事物既有其昙花一现的瑰丽,风华正茂时的丰硕,又有其秋叶干枯的衰落和风霜蚀骨的满目疮痍,而最后无一例外归于空寂……所有令人沉湎的色彩不过都是人心情的附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换成佛家语言那就是”打妄想“。
所以若是有一个整体的眼光,那么事物的真相就会呈现于面前,那就是平淡无奇。
(348)
无聊厌倦的心态在客观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道玄出国讲课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自打传功以后,夫妻俩就总是聚少离多。
开始的时候青邈还大力的表示支持他,但时间长了,她发现李道玄却似乎有点乐不思蜀了。
这不免让她心里有了猜想:这副架势分明是要以四海为家的节奏啊,在外面夜以继日的能都是传功吗?看他带回来的那些照片,很多的风景点,他很开心的对着镜头笑着,有些合影旁边还有美女……这是有辛苦有欢乐啊,难怪总想往外跑呢!
时值夏天的一个下午,好不容易把人给等回来了,青邈去机场接他。
一照面,李道玄黑了、瘦了。但心情却很好,他的满面春风似乎更是证实了她的猜想。
开车回家的路上,她不禁揶揄他:还是在外边快乐吧?我看你家都不爱回了……
青邈的话听起来有点酸,李道玄哈哈笑着:不爱回这不也回来了吗?看我回来也没见你高兴……你要不欢迎接着我还走。
“你走吧,你走我也走……。”青邈跟他将上了。
“你能去哪?”李道玄问。
“我去泰国啊,那边有人要开店呢……。”
“哦……这可好,咱俩都出去,家里唱空城计了。”李道玄的神色有一点尴尬。
青邈幽幽地看了他一眼:就兴你走不兴我走啊……你一走一两个月,我最近在家里闷的不行,都快得抑郁症了。
“真的啊?有那么严重吗?你心性修的比我都好,怎么还能有这个情况?”李道玄一脸奇怪地望着她。
下了高速车开始多起来,青邈便说了句:等在外面吃了饭回去再跟你说。……
(349)
吃了饭回到家,青邈简单整理了一下李道玄的行李箱,把里面的衣服都拿出来放在柜子里,其他东西就先放在地板的一边。李道玄则靠坐在沙发上,脸上现出疲倦之色。
从前的李道玄总是很精神的样子,脊背挺直,很少靠坐在沙发上,但现在……
按照普通人常规的说法应该是长途跋涉累的。但青邈觉得没那么简单,因为他是有功夫的人而不是常人。身相会展现出一个人的能量状态。她一眼望上去,一个直觉就是他的能量状态在明显下降。
整理完行李箱,青邈坐在沙发上一边泡茶。一边断续着说:你呀……我觉着在外面都跑野了,照这样下去时间长了,……这个家就快成摆设了。
李道玄看了她半天没吱声,然后问:你不是一直都是支持我的吗?你也知道大家都需要我。
青邈泡好茶,斟了两杯,然后把一杯茶放在他面前,说:也不仅仅如此吧……我能实话实说么?
“你说啊,都老夫老妻了,客气个什么。”
青邈慢悠悠的问他:你出去不仅仅是讲课传功,还玩了吧?
“当然玩了啊,都是学员组织的……怎么了?”
“你不但玩了,而且还玩的很开心……”青邈一脸忧心忡忡很纠结的样子。
李道玄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我玩的开心你是羡慕还是嫉妒啊?
“我嫉妒——”青邈一下子扑到他怀里捶着他的前胸:你光顾着自己玩都不带我玩啊!……
“哈哈哈哈……”李道玄都笑的不行了:我还以为什么事,原来是嫉妒我了。
接着他扳起她的脸:你都多大人了,怎么还跟个小孩似的。
青邈坐起身,有些神情淡然的对他说:你都不知道,你一走就一两个月,我在家里这段时间都得了抑郁症了,也不叫抑郁症,怎么说呢?就是感觉厌世……
“厌世?你老板当着,钱也没少赚……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是不是应该叫‘乐极生悲’啊?“李道玄好像比以前健谈了许多,应该是接触人多了的关系。
“不知道,就是觉得什么都没意思,厌倦,甚至对功都失去追求的兴趣。内心枯竭、灰暗,像是一种病态。”
“你别急,这应该是修炼到一个阶段都会有的状态……”李道玄抓起她的一只手放在自己的手掌里安慰她:我以前也有过这种状态,甚至想离开这个世界。但只是一个阶段,再往前炼,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
青邈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按照佛家的说法这就是魔啊。楞严经里五十阴魔里有这条……心中忽然生大枯渴。看来这修行路上还真的如唐僧九九八十一难。
听李道玄这么一说,青邈的心中有些释然了。答案无非就是四个字“继续前行”。
(350)
这时她又想起了李道玄的问题,他就没有魔吗?其实很难说。
到处讲课、到处游历,这其中也包括玩乐,男女学员崇拜的目光,不忍推却的调病……一不小心贪染执着就有可能陷于某种漩涡。她很清楚,李道玄是走功夫路线的,虽然也讲心性修养,但却没有那么细致和更深一步的东西。你让他“狠斗私字一闪念”那样省察内心,做禅宗“识心”的功夫,他根本无法接受也做不来。
但青邈觉得应该节制他一下,跑野了不但在修炼上容易跑偏,对于家庭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她应该对他这只风筝略微收收线。于是她对他说:抽出时间我也想跟你出去走走……我一个人在家时间长了也闷的。
“你哪有时间?你生意上还那么多事。”李道玄听了有几分尴尬。他是觉得出门带着老婆会不方便,大家都会觉得不太自在,就好像有个太后在垂帘听政。
“你不让我去是心里有鬼啊?——”
“我能有什么鬼。”
“我看你合影照片上的美女笑得那么开心……是怕我去了煞风景吧?”
“不许胡说!我是觉得你今晚有点怪怪的,怎么忽然变得小女人了?我一直以为你是个大女人,而且也独立惯了,现在却忽然依赖心这么强,又是厌世又是孤独的,那没和我结婚之前你不都是一个人过吗?”
青邈说:那不一样。现在有家了,这个家总不能形同虚设吧,如果咱俩都各自为政,你跑你的,我跑我的,都跑野了,彼此都不需要了,这个家就没有向心力了……新的危险也就产生了,你说呢?
李道玄想了想,觉得也是有这个问题。但他又说:可我在外面有空闲的时候还是想你的啊,就像今天上飞机往回赶的时候,一路上竟想你了……行李箱里有个没开封的盒子你还没打开吧?那里面有我给你买的衣服……
他说着说着眼睛里开始跳跃着火花,抱起青邈开始亲了起来……
一种久违了的亲昵,青邈也被激发得苏醒了……
两个人亲热着拖曳到了卧室一起摔倒在床上。
青邈停住问了他一句:你要是出门累了就休息吧,等明天……
“我不累。”……他继续。
青邈顺从他了,其实她也很想,毕竟已经很久没在一起了。
但她却发现,李道玄的体力已经不如从前。
这让她再一次想起了他给人治病“劳功发气”的问题。这段时间因为他出门,青邈也没有机会和他详细研究这件事。
她想趁他这次回来一定要帮他解决掉这个问题。
@韩维维 2016-06-07 20:41:00
终于跟上了,希望楼主多传一些功法,也是在帮人度人不是吗?
大爱楼主
-----------------------------
我是在写小说啊,不是传功。网上传功的人多了去了
这里有个重要区别就是:小说是要你通过情节对话心理描写,自己去分析得出事理的答案。
如果直接把理法写透,写完整,给出答案,那就是论文……现在我已经写的很白了,很多地方已经很像议论文了,但其实我是想把事理融化在小说里,让读者自己开动脑筋找答案。
(351)
青邈过去一直是不研究调病的,给马跃调病那次纯属于逼上梁山。
为什么不研究调病呢?因为在青邈看来,调病这门应用如果和了生死、获得无上智慧相比,还是太小了点。一个修道人如果在这些枝枝叉叉上旁逸斜出,那么就很难保障向高处走的进度了。于是就略去了这方面的研究,为了更高远的目标,慧而不用是应该的。
但如今李道玄的事,让她暗中为他着急,所以她必须花点时间帮他研究一下。可能不见得能马上扭转他的思维,因为一个人的观念要想改变直到落实在行动上,那是需要一段过程的,但她相信,只要不断给他提供更多的角度,相信他慢慢就会有所接受和转变。
她给他提供的第一种思路,是用祝由科的方法作用患者的信息层,这种方法节省能量又很精微,用好了很快就会出现效果。
祝由科是什么呢?是以符咒禁禳为手段用信息治病的一种方法。祝由二字,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也就是施展祝由之术,即可好病。
看起来似乎是迷信色彩很浓,但实际上却有着深层的道理。因为万物有灵,这个灵也可以简单的解释为信息。那个病它也是有着灵性信息存在的,那么祝由科的方法就是直接作用于那个信息,效果好不好和那个施术者的功力水平直接相关,同时也要形式上对路,符法咒语以及祈祷词要和那个内在的信息接洽,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效果。佛道的念经回向、忏悔祈祷和咒语其实都是在那个信息层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层的改变,物质层的一切都会随之改变了……这也是心可转物的道理。
从前接触过的那个“笔玄功”其实就是这方面很典型的功法。
李道玄的功能层次和功力水平应该是没问题的。在手法上如果能多加研究,妙用一心,多用才会得心应手。
为什么得多研究呢?因为形式上要减少迷信色彩,但又要使人容易接受和相信。青邈告诉李道玄:可能外观上接近催眠,会容易让人接受,效果也会更好。
(352)
第二个方法则是青邈这一门经常在用的调病法门,那就是运化自身太极场引导患者自身场能有序旋转,实现自愈。
这种方法不会耗散功师的能量,还可以利人利己。
前提是这个功师本身要有能够运化周围空间场的能力,这个李道玄也没有问题。而问题在于他炼的不是青邈这一门的功法,所以还不具备那种典型的可以双向旋转的太极场。
这就需要他锻炼一下了,其实只要他肯,也不是难事。但问题是“他能否真的接受?"
青邈和他说,他也只是跟着探讨但却不表态自己是否会用。
看他这么矜持,青邈也不好强迫他,因为她知道接受总是需要时间的。
而李道玄不表态,其中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还在应用着另一种“印心”的调病方法,他一直用着得心应手。但谁也想不到日后他竟然会栽到了这个法门里……
本来青邈还想再多帮他找几种法门。但考虑说多了他可能更不放在心上了,于是就戛然而止,还是循序渐进吧。
后来李道玄答应了再出去讲课,如果她的时间也方便就带她一起去。
青邈说你放心,我去了会在组场上助你一臂之力而不会坏你的事的,你干脆也不用和学员说我们是夫妻,就说我是个记者就行了。
李道玄说:你得了吧,你去了我们住一起谁都知道你是谁了。
“不不不,我们不住一起,你把我安排在学员堆里就行。”青邈明确的表态。
李道玄说:也行,那就到时再说。
(353)
马跃终于奋斗到一线明星了。
这使他的人生揭开了新的篇章。
在此之前,为了上戏,他经常游走于二三流剧组之间,烂片也拍,各种纠结隐忍,还付出过被炸伤的惨重代价。
如今已全然改天换地,现在找他的都是赫赫有名的一线导演。出演的基本都是男一号。
他的人气飞快上涨,其中以女粉丝居多。她们在网上留下的文字,让他看了面红耳赤。她们在贴吧博客里各种意淫,把他当成假想的恋人和老公,马跃在演艺圈里是很正派的一个人,他不喜欢这种风气 ,觉得这些女粉丝心理很不健康,她们在网上直接可以YY说爱,甚至说什么“拥你入梦”。首映会上可以不顾一切的冲上台来抱他喜极而泣,或者在台下高声尖叫“马跃,我爱你!”……这令他感到十分尴尬,所以就尽量回避可能互动的各种形式。在这方面,他给了她们以高冷傲的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伤了这些粉丝的心。
对此,他很苦恼,觉得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他曾为此在QQ留言中请教过青邈。
青邈在回复中告诉他:首先你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因为你这个职业首先就是这样的,容易成为大众情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生活里,人们很难看到能够让自己崇拜的偶像、找到那种理想的爱情或者完美的意中人。于是就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寻觅,而粉丝又是一个感情狂热的群体,她们在生活里可能是传统的或者循规蹈矩的,感情压抑的,但在追星的活动中却会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情和疯狂……这在这个行业已经是约定俗成的现象,既然已经成为社会上默许的一种人群现象那么你就不能简单的定义它的好与不好。
和人性一样,粉丝的情感是一种混合的东西。也就是说既有对人物偶像式的崇拜、追求美和激人上进的高尚成分,也有混合了个人情感以及荷尔蒙生理的情欲因素,所以就产生了那种宣泄式的疯狂。这种表现可能会令一个影星艺人感到难堪,但因为职业特性你应该包容。这也是锻炼你“忍辱”的功夫。其实从本质上也谈不上忍辱,因为都是你理所应当应该承担的,是你的影视形象感召而来的结果。
那么进一步作为一个修道人,你就有责任把她们带领到一个健康发展的领域。而不是隔离和排斥她们。如果这样的话,拥护你的人会越来越少,你的公众形象里也会因为高冷傲而大打折扣。同时又失去了一个度人的大好时机。老子不是说了么,“善者吾亦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你如果自己是正的,那么就会有能力正人所不正。就去引导她们好了,用正能量的知识和气场,说话可以幽默,把她们的思想情绪领略到对艺术欣赏的美和高雅方面来,这样粗俗的东西就会逐渐减少了。
青邈的话对马跃有了很大的启发。虽然他知道要想让粉丝对他没有男女间的那种爱慕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但最起码他自己要一身正气的站在粉丝面前,去感染大家的心。让她们感到:马跃除了有一副出众的外表,同时更有广博的心胸和深刻的内涵。
通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做到了,他在与粉丝的互动中讲他对剧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谈人物的理想和性格,讲他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对美的追求……这其中都隐含了道的哲理。大家都被他的另一面、也就是精神的一面深深吸引了,从此粉丝除了对他的爱慕还增加了一份由衷的尊敬。进而风气扭转、人气大增。
(354)
他知道能有今天的成功,都是和青邈这个贵人姐姐的帮助密不可分的。
她不但给了在修道上给予他指导,而且为他提供了做珠宝的代言人的机会,有效的提高了知名度和曝光率,以致有了今天的成功。更帮他在艺海沉浮中,把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所以他对青邈有着深深的感激之情。
他在心里始终存有一念,那就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报答她。
那就是帮青邈圆她的电影梦。
而从他这边来说,尽管他已经做了一线明星,但好本子还是非常少的。而且找他的导演几乎清一色的还是想让他来演谍战剧。这是因为那部使他成名的谍战剧把他的形象定了型,所以导演们一想起他来,就是那个身手矫健,冷峻酷帅的形象。
而一个真正的好演员,他必须要能成功的扮演各种人物才行。所以他非常想要突破,于是便开始寻找各种可能的机会。
在娱乐圈里,人只要是真的出了名,不管是好名坏名,都会有人提供给你大把的机会。更何况马跃已经如此耀眼了呢。
一个难得的机会出现在了马跃的面前,有一个宁波的品牌服装商家,愿意给他提供投资拍片并邀请他做这家品牌西装的代言人。
最近更新滞后了,说话也没算数。
但其实隐藏着负责的心理,结尾要收得好一点。事情多,环境有些纷乱,觉得写不好时就宁可放下……今晚有更新
(355)
庸俗的事物多了,青邈便会感到一种无聊和深深的无奈。因为毕竟她的心还是在道的追求上。在纷纭错杂的事物中,她逐渐理清了一个思路:财本来应该是养道的,而不应该成为生命的累赘。要把钱花在那些恰当的地方,这才是修炼人应有的消费观。
于是青邈动手把家里的房间做了一番改造。
她把原来许碧薇那间卧室里面的东西全都清了出去,改成了榻榻米式的禅室。
榻榻米更利于全身心的放松,上面摆上蒲团、坐垫,专门作为打坐之用。墙上挂了一幅空灵的水月观音和李道玄所写的禅字。花架上摆放了凤尾竹和水培的滴水观音,壁橱上还设置了香炉。
既然有物质条件了,那就结庐在人境,以静室隔离开尘世间的喧闹,有利于心处幽玄,陶然忘机。果然这次的房间修缮为她的功修,带来了很大的助益。
只要李道玄在家也会进来打坐,夫妻俩谁有空闲,谁就进去打坐。
(356)
然而金钱之强大的诱惑力令人防不胜防。
漩涡出现的伊始往往是很难察觉的。
心魔并不都是以魔鬼的面目出现,而是会改头换面以善的脸孔出现在人的面前,让人难以辨识。
起因是郭鸿达向青邈推荐了一块地。
这块地在浙江天台山附近,是一块山地。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如果买下来就可以建个别墅带小片园林的,价格又很实惠。
郭鸿达自己的别墅已经建好了,那是在市郊一处毗邻森林公园的地方,他已经花了3000万,因为他信佛,里面还建有佛堂。
所以朋友再给他介绍这块地皮时他就推荐给了青邈。
郭鸿达早就成为青邈的老客户了,前前后后他为她介绍了很多生意。青邈也在风水上给他解决了不少问题。这样一来二去他们之间走动的相反比李道玄还近了。
看了那块地皮之后青邈动心了,因为她发现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她开始有了建一套别墅的心。并在脑海里憧憬着别墅建好后的图景,想象着它的功用:自己和李道玄可以抽时间在那里闭关,父母年龄大了可以接过去养老;自己让父母操的心太多了,结了婚一家三口都在娘家住,后来又闹离婚风波不断,再后来到了北京又没少让父母担心……所以应该以自己的能力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还有孩子们假期也可以接来团聚……平时可以雇人种菜维护房屋园林……
她第一次从内心里意识到了金钱的重要作用。并萌生了财富物质的占有之心。而且前所未有的期盼着过年分红的那笔大额利润早点进账。
(357)
但青邈隐约也在心中浮现些许惶惑;因为她想起了电影中达摩的自修室。垒巢筑室,反复修缮,最终抵不过一场雷电风雨而毁于一旦。因为真正的自修室只在心里,外物都是无常,都会归于空寂。那么如今自己却要大兴土木建设这么大一个工程,用来闭关,是耶非耶?
但她马上又说服了自己: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父母为孩子,再者古人也是择地修道的……于是心里就坦然了。
当她和李道玄说了这件事之后,李道玄却表示了异议,说还不如再多攒点钱投资建一个打坐的禅修中心,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
青邈和他说,你说那个工程更大,咱俩个人的资金远远不够,如果想建也得通过融资的方式去建。那得以后再说。所以咱俩的钱还不如用来为父母孩子谋福利,这也是理所应当的。
李道玄听她这么说,就不再说什么,末了只是说了一句:我的预感是未必能成。
(358)
其实青邈也有一种不很佳妙的感觉。更突出的是感到一种压力。因为毕竟要设计、筹备、施工……这些无疑都要她去操持。她的心未免会犹疑、彷徨。她似乎已经有所察觉那种漩涡中心的出现……但那块地皮的定金已经交了,如果反悔那么就要承付违约金。更重要的是那块好风水的地已经牢固的據取了她的心,她也舍不得放手。所以她决定操作下去……
多重事物的操劳,蚕食了她的修炼,用于参功炼功的时间越来越少……她不是没有警觉,偶尔她会联想起那些天人的生活,忙碌于无限的享乐,最后五衰相现便堕落尘寰……然而当前她已经撒不住脚,因为事物一旦启动缠绕其中,便开始入于漩涡越陷越深而难以自拔。
于是她只能安慰自己:把这件事完成,以后就歇手什么都不干了,甚至可以隐退一段时间。
财多身弱的迹象出现了,青邈感到能量大不如从前。而且脑子开始变得有些不甚清晰……由于紧张忙碌,这段时间她几乎忘记了从前舒老师那些关于财富的警示。……
她只等那笔大额资金到账,就去付清地皮尾款,然后组织施工。
然而正当此际,她却接到了舒老师派人打过来的电话,老师向她要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