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图扒一扒《琅琊榜》中的精彩对手戏——演技、场景、镜头等等(伪技术)

  @素心以默 659楼 2015-12-26 22:02:00
  我觉得景睿好似黄宗泽,另楼主,心理学里在对手前吃东西也是瓦解对方心防的手段之一
  —————————————————
  原来如此,楼主第一次看时就觉得这设计真是神来之笔!说不定剧组有请过心理学顾问也未可知哈。
  
  @普瑞斯西西 693楼 2015-12-27 08:03:00
  @社会总产值 673楼 2015-12-26 23:23

  长者欣然交付信物,后辈有接受衣钵的自觉,整个画面有某种精神传承的仪式感。

  楼主觉着,基于温良恭俭让的内涵,而形之于外的礼仪,谦恭但不卑微,更没有丝毫媚态,所以剧中的礼节才能既养眼又养心,能让人爱不释手啊

  -----------------------------

  这个画面真是太美了!看那个平举着的手臂下袖子形成的自然褶皱
  —————————————————
  看这剧常常让人联想到魏晋风骨,在这些年的古装剧中算是很难得了。
  
  @南山何处
  确实如此,很多时候在和朋友分析林殊和梅长苏的内心品格,以及梅长苏如何看待自己时,总忍不住引用这里的“天下万物无处不道,彰于庙堂为道,隐于山林亦为道”。梅长苏即使不能恢复林殊之名,在江湖也不断地践行着他的正道。这段戏实在是点睛之笔。

  -----------------
  经过这么大的波折,林殊还没有失其本心,真是心志之坚非常人所及,(记得某大片中一个角色因为一个馒头就BT了啊)。
  梅长苏化名入京,楼主觉得固然有赴死的准备,但是并没有心理上的负担,他就算隐姓埋名做了十几年的梅长苏,但一直很明白自己骨子里忠于的是什么。
  入京之后,不管手段如何,属于林殊的志向并没有改变。他遗憾的只是在光明正大这一点上有所欠缺,这方面他和景琰是一致的。(景琰在和苏哲谈到庭生时,就遗憾过自己一生中只有这事不好拿出来说,可见他追求的也是“事无不可对人言”的伟光正的境界。——这一点做起来好难啊,景琰也是强人的说。)
  尽管知道手腕是不可少的,但保持着林殊内心的梅长苏还是会不自觉地BS苏哲,因此而纠结和痛苦,但是在最终目的上,他(或者说他们?)从来没有纠结过。
  @社会总产值 2015-12-27 10:53:09
  @unicorn_lym 696楼 2015-12-27 10:07:00
  九安山靖王出门搬兵之前
  担心来不及赶回 重要的人都在山上
  宗主神色严厉劝他作为主帅不可犹疑
  如果赶不及当以社稷为重直接移兵金陵号令天下平叛
  这部剧虽以复仇贯穿始终 但复仇真的太小了 林殊心里的家国天下远比杀掉几个仇人重要的多
  所以有时会想 如果皇帝虽然犯错却没有堕落 朝政清明 太子贤德 林殊还会来搅乱金陵吗
  ——————————......
  -----------------------------

  unicorn_lym: 2015-12-27 11:57:51 评论
  被楼主点名~看过一个豆瓣长评 梁帝也曾有风采 以他最初的心性祁王确是他最爱。只是后来心病渐起又没有吃药 酿成大祸 就开始旁门左道走火入魔了 又来安利心水的长评http://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7622388/
  ----------
  看了你推荐的长评,同意梁帝在前期也曾经是有作为的皇帝的说法。
  但楼主认为,梁帝的走火入魔不能怪祁王和林家,他是被权力腐化的典型,是他对权势的执着和敏感,才害怕祁王会威胁到他。
  就书论书就剧论剧不多假设的话,祁王和林家都是奉行忠孝之道的,祁王的张扬也不过为的是激浊扬清(他应该本来相信父皇会支持他的吧),他们有谋叛的实力,不等于有谋叛想法,况且以当时天下都知道祁王是继承的人情况下,他们也没有必要谋叛啊,反正将来帝位都是他的,何必干这种道德风险和行动风险都极大的事?
  就如梅长苏所言“父不知子”,梁帝不了解、不信任儿子和林帅,疑心生暗鬼才干出自毁长城的事来的。
  继续更吧

  这一段出自剧中27集,太子把自己作死之后,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身为当事者的蒙大统领也不知道该咋整,跑去找靖王,靖王直接拉他去找苏先生。

  这算是全剧中极少有的欢快段落了。情节起伏的节奏很流畅,小细节设计得好,三个演员的演出都非常好,个人表现好,相互配合也很顺畅。楼主看了好多遍。

  先从密道的重要道具——信号铃的特写开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