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至尊大厨”传奇《炉边镇守使》

  温大厨回忆了一下一个月来的工作经历,他想不出来到底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从白肉类(鸡鸭鱼)到红肉类(猪牛羊),从时令果蔬,到佐料油盐,他都生怕出了差错,都是吩咐采办精挑细选,采办回来还要一一过目,有的佐料要亲自品尝一下。至于菜式,他是按上河菜的地道风味来料理,每天的菜谱从不重复,费尽心思要讨主子欢心。难就难在这个主,他只做表情,却从不给你说他到底哪里不满意,而是要你去迎合他的心思。
  妈的,天天像做贼一样去猜度别人,这样活的累不累呀!温大厨一声长叹,准备卷铺盖走人了。
  徐墩子见状,劝温大厨冷静一点。他说,我们如果就这样走了,这名声就算丢到府河了。我们一直就吃亏在只忙着去猜测他,迎合他,却从来没有分析过,他到底真正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他想什么?他想吃屎。温大厨做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冷冷地说。
  “温师,你冷静一下,莫义气用事。且听我来给你摆几句道理?”
  “你说嘛,本来老子都想去撷英园听戏去了。”
  “这个萨公呢,是旗人,来自北地。北菜重油盐,川菜偏辛辣。是不是得从口感味道上找原因?”
  “这个还消说得?你没看见,我的菜式都尽量做的咸鲜味,过于麻辣的水煮类,一点都不敢给他上吗?”
  “可是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从小就培养形成的。他会不会特别喜欢某一种菜,吃到它就像回到了童年,回到家中,回到了母亲怀里,而我们始终没有破解这个密码呢?”
  温大厨听了这话,沉思良久。是的,作为大厨,经历过这一次的坎坷,他已经悟出了一点关于人生与厨艺的道理。就算是天字第一号的名厨,他的厨艺再精湛,如果他所研发的菜式,不切合对方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那这个菜式,能算好菜吗?
  见温大厨不出声,徐墩子说:“我觉得吧,旗人定然以肉食为主,但肉食吃的太多,身体的消化和吸收,都是问题。据说以前,从云南过成都府,翻秦岭过黄河,再经大同入蒙古的这条茶马古道,就是专门给草原牧民运送茶砖的。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做点文章?”
  温大厨显得莫名其妙:“茶砖?啥叫茶砖?”
  于是徐墩子根据江湖传说,就解释了茶砖的来历。确实,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天天吃的是马牛羊肉,喝的是奶茶,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身体机能失衡。而茶马古道开通之后,云南人和四川人把茶叶炒熟,压制成茶砖,千里迢迢运送至大草原,牧民们在酒饱肉足之后,喝上一碗浓浓的砖茶,油腻顿消,而且通肠利便,人的精神那是既生猛又清爽呀!
  温大厨听了,觉得颇有几分道理,顿时来了精神。他破天荒地坐下来,与徐墩子研究菜谱。徐墩子对江湖菜颇有些心得,献计道:根据北京人喜吃涮羊肉的原理,结合重庆码头那边船夫爱吃的火锅子,来搞一餐火锅菜。荤腥类:羊肉片,牛肉片,海味耗儿鱼,腰片,牛毛肚,黄鳝段,鲜鸭肠。素菜类:黄豆芽,白萝卜,鲜藕,莴笋叶,青蒜苗。为了让他吃的尽兴,锅中设置格子,置放清汤、红汤,任其自取。酒水上江津老白干,文君古井酒,绵竹醪糟酒和绍兴花雕。桌上特备一壶浓得带药味的砖茶。
  几个丫鬟伺候着萨司令大吃大喝了一场下来,没有听到他说什么,搞得温大厨和徐墩子心里十分忐忑。再三询问伺候的丫鬟,了解细节,只晓得萨司令东一筷子西一筷子地吃了不少东西,尤其是有个细节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一会在烫麻辣味的红汤,一会又在烫咸鲜味的白汤;有时在红汤里烫熟了,又再到清汤里涮几下。还有就是,他这一餐很少饮酒,倒是把那壶浓茶给喝光了。
  效果是第二天早上才显现出来的。吃过早餐,萨司令特意叫丫鬟让温大厨过来。他对温大厨说:“来了几个月,我就昨晚才吃了餐饱饭。你的厨艺不错,菜式虽然不是我儿时常吃的菜式,但形式差不多。重要的是那一壶茶。你知道吗,人要是便秘,脾气就会越来越差。今天神清气爽。好了,你们以后好好干,不要怕尝试新菜,我这个人喜欢新玩意。注意搭配利于消化和吸收的东西。”
  温大厨和徐墩子一碰头,差点激动得跳了起来。自此后,明里为温大厨在主厨,实际上,后房主要是由徐墩子在掌勺了。而温大厨确实不太擅长用江湖菜式来改革公馆菜,后来就找个由头辞了工,把这出头露脸挣大钱的机会,让给了徐墩子。
  徐墩子在萨府一干近五年,直到萨司令上调京城,才被王博勋延请到华阳王府来做了首席大厨。
  【作者鸣谢】三刀对3月20日和21日前来的探营鼓励的朋友鸣谢如下:

  @京都狼 @金米路 (3次)@降紫玄宗 (5次)@慢了三点多 (3次)@严伍台 (3次)

  @司空苍雪 (3次) @佐王 (2次) @西部耕夫 @寂寞不再2015 (2次) @宜家猫64

  @龙展侠 (2次) @黑暗王子德古拉 (3次) @风儿271 (2次) @缘来是路人 (待续)
  【作者鸣谢】三刀对3月20日和21日前来的探营鼓励的朋友鸣谢如下:

  @谷小中 @梦落花香的空间 @邗江老刘 (2次)扁舟湖上行 @宜丰人2012 (2次)

  @花果山上风随我 @公子良玉 @衣宝泰 (2次)@刘绪国(2次)@哥舞 @烟云漫

  @小园晴雪 @胡同里东 @麻雀也有飞天梦 @xu希惜
  @风骨翘楚 2015-03-22 15:30:34
  @何三刀 58楼 2015-03-20 20:35:00
  为了方便文友们的交流,欢迎加何三刀的工作QQ2291541628,公众微信号:hsd081722。
  —————————————————
  三刀老师,我的微信验证您还没给通过哦! 吐糟 那边的该帖今天怎么上不了了! 不知三刀老师可知那时有一个很有名的美食家,娶了多房太太,而且后院不会争风吃醋,因为他的太太几乎都是前房太太帮......
  -----------------------------
  翘楚,微信已通过!有好素材,欢迎语音通话,切莫剧透啊---哈哈
  2、后厨的三把铲子

  说王博勋是“土豪”,那是名正言顺的,因为他是大地主,靠土地产出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收成而享福,日子过的风生水起。今天的年轻人往往小看了当年的“土豪”,觉得你就种那么些土地,收点粮食,这算个毛啊,有种你家开油田去!对了,在农耕时代,粮食是压倒一切的经济命脉,大地主就相当于现在的油气田老板,要多拽有多拽!
  好在土豪们从来没有给自己脸上贴个标签,他们同“官僚”、“商人”一样,也有个光鲜的社会名称,叫做“士绅”。士绅阶层腰杆子很硬,他们有产业,有产权,有钱有势力,是官商阶层都要积极拉拢的对象。
  王博勋就是在萨司令组织的一次家宴上结识徐墩子的。那次萨司令过四十岁生日,幕僚们为了讨好巴结他,都极力怂恿他大摆筵席,好好庆祝一把。萨司令心里明亮如镜,什么祝寿纯属扯淡,你要是个穷鬼,就是活到一百岁也没得啥好庆祝的,说白了,还是自己屁股下这个座位在发生影响力,属下们的怂恿,无非是要他借机敛财。
  关于钱财这个东西呢,真金白银谁不喜欢?但是,萨司令不想搞的太张扬,这个警备司令放在后来也就相当于个大校师长,他觉得太高调了不好。宴请的名单写了再改,改了再删,三番五次下来,王博勋怎么也榜上有名,于是他就莫名其妙满脸荣光地赴宴了。
  由于那次赴宴的人数少而精,都是官场、商界、士绅界的名流,所以主人的招待应酬,也真正体现了档次。筵席整体风格是海味山珍,“鲍翅参肚”类,像日本吉品鲍、梅花参、沙青翅、广东鲵子鱼肚都上来了;山珍类,像黑熊掌、藏羚羊和一头雪山线上的野鹿,都入了厨。
  道道是精品,个个是名菜,在座的客官,都是见多识广之人,他们一边吃着喝着应酬着,一边算计着这场筵席得有多大的开销?一边又在暗暗猜度着,前面的菜品已经精美如此了,那最后的压轴菜,得上一道什么样的菜品之王呢?
  谢幕的压轴菜是在不知不觉中上来的,丫鬟佣人们每人端着个大托盘,托盘里放着个菜碟,碟子上放着个小汤碗,碗里放着个调羹。这小碗里,仅有两小块薄薄的豆腐,和大半碗白开水,连葱花都见不着一粒。
  名流们看着面前的汤碗,不禁面面相觑:这萨司令,玩的是什么花招?俗话有“虎头蛇尾”一说,然而再怎么个草草收场,也不至于搞两片豆腐、加一勺开水就做个汤,连葱花也舍不得放三五粒吧?!这样砸锅的菜一上来,先前一切的铺排岂非前功尽弃,真是岂有此理啊!
  不少人甚至已经嘀嘀咕咕地开始交头接耳。
  就在这个时候,萨司令仿佛看透了众人的心思,他笑嘻嘻地站了起来,朝众来宾拱了拱手道:“各位官宦士绅新朋老友、你们今天能赏光莅临寒舍,给足了我萨某面子,我真的过了一个开心至极的生辰啊!薄酒小菜不成敬意,还请大家海涵呀!不过呢,诸位面前刚刚上来的这道汤菜,我倒是比较满意,大家不妨尝尝,尝尝!喜欢的话,以后请常来敝处做客呀!”
  见主人如此热心地推荐这道压轴菜,宾客们盛情难却,总算拾起了调羹。
  全场的赞叹声,大约是三五秒后,陆续开始发出的,后来就变成了哗哗哗的掌声,以及纷纷的询问:“太不可思议了,还有没有啊,再搞一碗来噻!”
  待全场宾客笑逐颜开蠢蠢欲动之时,大厨徐墩子出现在了大厅门口。他年约三十出头,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带着传统的福相,脸上泛着憨厚的神色。他照例把双手在白围腰上擦了擦,这才给大家拱了拱手,说道:
  “各位老爷太太福禄寿喜财星高照哇!承蒙萨老爷错爱,将这么重要的盛大宴请安排小人掌勺,我徐墩子无比感激!菜是好菜,可能我徐墩子做的不够好,有啥不周之处,望大家多担待呀!”
  他说完,谦卑地一笑,就想溜号走人。
  大家一看,哪里肯放过他,纷纷喊:“不许走!再来一碗豆腐菜!”
  由于徐墩子正好站在王博勋的旁边,王博勋就拉了他一把:“徐师傅,哦,应该叫徐大厨,你这个豆腐菜硬是整的安逸得很哦,你不要走,你给我们讲讲做法噻。”
  徐墩子这时正被全场起哄“再来一碗”,他低头给王老爷致了一下意,就连忙再次对大家拱手解释:
  “各位老爷太太啊,其实那些鲍参翅肚都还比较好整,要说这碗白水豆腐菜嘛,没有两天的时间,那是弄不出来的,你们也吃得出来,它卖相极为普通,但是小看不得哦,不得输给桌上任何山珍海味!所以抱歉哈,现在没有可能再来一碗,像萨老爷说的那样,喜欢的话,欢迎以后多来萨府做客!对不起哈------”他还真是边拱手,边说话,边就退走了。
  一场豪华公馆筵席,一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江湖菜品,给它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王博勋是个食不厌精之人,那晚的场面让他感到震撼,因为对于一群天天吃着豪华大餐的人来说,要为某一个菜品,集体叫好,达到人声沸腾状态,这个真是太难了。闲暇时,他也不断地猜度,这道白水豆腐菜,到底是如何设计制作的?他想了很多种方案,都觉不妥。他也寻访过不少大厨,但是形形色色,其说不一,很难让人信服。从此他就惦念上了徐墩子。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鸣谢】三刀对3月22日前来探营支持的朋友鸣谢如下:

  @衣宝泰 @黑暗王子德古拉 @xu希惜 @狸懋换桃子v @金米路 @周涛2115 @风骨翘楚

  @小小小小明2015 @月在中庭 @缘来是路人 @花果山上风随我 @魏巍玉帝 @哥舞

  @梦落花香的空间 @宜家猫64 @严伍台 @慢了三点多 @宜丰人2012 @寂寞不再2015

  @降紫玄宗 @邗江老刘 @谷小中

  三刀小菜馆新张,诚谢诸位捧场!
  【昨日特别鸣谢】

  1、@风骨翘楚 女士加扣加微热情鼓励,差点让三刀把菜炒糊了!

  2、@宜丰人2012 老师以关爱之心对关键剧情加以提示,把三刀吓了一跳!

  3、@邗江老刘 老师和 @谷小中 老师公开研究菜谱,三刀表示没看见!
  作者:@宜丰人2012 时间:2015-03-22 20:48:39
  王景林才六七岁,除了知道菜色好吃以外,应该是不懂得炒菜的秘诀的!即便是有这样的天赋,也要费点笔墨加以铺垫才比较合适,比如他的娘春香本就很喜欢自制小菜,并颇有心得;又比如王老爷本身就对雏艺非常感兴趣,并深得其味等等,有这样的熏陶才有可能会品尝了“盐煎肉”之后能说出那样一番让秀才在下都很感惊讶的点评来!
  秀才心直口快,三刀老师千万别见怪!您是大家,从严格的角度上说,连错别字都是不可以有的!
  ------------------------------
  宜丰人老师不愧行家里手,一眼就看出了故事的症结点,并热心提点,三刀表示非常感谢!其实楔子只是个引子,正文采用的是倒叙手法,这个接下来是肯定需要对读者交待的。另:三刀著述平平,岂敢妄言“大家”?折煞我也。还有这书是挤时间边写边传,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哈,宜丰人老师严格要求错别字也不能有一个---三刀心惊胆战,害怕睡不着啊!叩谢。
  (上接第一章 第2节 《后厨的三把勺子》)

  真还别说,自那以后,王博勋果然在成都市区冶游那段时间,找机会去拜访了萨司令几次,萨司令后来也到华阳庄园来看望过几次王博勋,两人一来二去,就变成了好朋友。王博勋与徐墩子也相熟起来,徐墩子的菜式深得王博勋的喜爱,但出于江湖规矩,比如搞魔术的,就算再好的朋友,也不适宜拿魔术来解秘,因为这是人家混饭的根本;那么像这样独创的菜品,如果不是至亲至交,也是不好深究的,否则等于变相砸人饭碗。
  王府本身已有三个名厨,一个叫谢楚征,诨名谢勺子,他擅长制作成都本地上河菜,另一个叫胡胖子,是重庆府过来的,擅长渝菜及小河菜,还有一个面点师,姓花,大家叫他花卷儿。王家阖府上下七十多口,厨工杂工共有十人。王博勋是长子,家父英年早逝,长兄当父,阖府的生计都要靠他安排调度。
  却说后厨的这三位大厨,一直在王府干了五六年,虽然偶有小摩擦,但总体上还算相安无事。忽一日,成都府萨尔玛上调回京,王老爷决定将徐墩子请来王府担当首席大厨,这一消息,不啻于的在热油锅里扔了个面疙瘩,立马沸腾得滋啦啦地响了起来。
  为啥这样说呢?过去的这三位大厨,三人地位平等,工资相当,都拿着月例50两银子,都是直接对王老爷王博勋负责,后厨的行政总厨,实际上就是王老板。而听说即将空降过来的徐墩子,一来就要拿双倍的工资,而且要总管后厨事务,前面这三位有资历的老员工,即刻感到周身不自在了,尤其是谢勺子和胡胖子,同行相轻的心思明明白白写在了脸上,已准备好随时与空降兵叫板。
  在王景林满三岁的时候,徐墩子正式加盟到王府后厨。王景林那时还太小,根本不明白后厨里天天风云诡谲,人际关系充满了血雨腥风。他天天饭照吃,和小伙伴们照样玩耍,无所谓幸福与烦恼。
  忽一日,玩伴谢珍珠跟小伙伴们宣布:后厨里来了个狼外婆一样的坏人。小伙伴们都很感兴趣,非要追问清楚,以防备被狼外婆所害。于是王老爷便从儿子嘴里,得知谢勺子晚上在家里议论徐墩子,并将其定性为“坏人”。他觉得这局势不出面弹压,那就不行了。
  某个晚上,王老爷特意让后厨全体人员,到大堂屋里开会,主旨就是整顿后厨风气和纪律。王博勋先肯定了此前后厨人员的工作,然后讲明了延请徐总厨的目的和意义,再则强调自己无条件地支持徐总厨,谁在背后搞小人动作,谁就是跟我王老爷过不去,那么我王老爷也必须跟他过不去!
  会议的气氛相当沉闷,几个负责采买、洗碗择菜、端茶送饭、发面揉面和墩子工的人员,因事不关己,都先后表态支持徐总,服从领导。王老爷的眼光扫到花卷身上,他像热锅上的蚂蚁,东瞅瞅西望望,最后不得不表态无所谓,谁做领导,今后都会完全配合。
  而轮到谢勺子的时候,他的思想斗争更为激烈。显然,他与胡胖子是反徐联盟核心。但胡胖子是外地人,大不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而自己作为本地人,家眷都安身在王府,看这阵势必须站队,一旦孤立,丢了饭碗不说,家眷一下子还真无法安置。于是他也只好吞吞吐吐地表了个态。王老爷不满意,非要他把压在喉咙管的声音,打开扬声器广播,让大家都能听得清楚。这下所有在场的人都听见了,他说的是“甘愿服从指挥,如若不从,自己滚蛋。”
  各个击破的结果,最后只剩下了胡胖子。胡胖子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他冠冕堂皇的说辞是:“想我自十五岁学徒起,干了三十年的厨房工作,虽然没有混出大的名堂,但是一直牢记恩师的教诲,坚持追求最正宗的川菜饮食制作艺术。现在有人拿几款莫名其妙的江湖菜式,骗取功名利禄,吾人实在难以苟同。道不同不相与谋,这样吧,我请求辞去现职,准备去乡下修养一段时间,潜心研发一款‘白开水炖猪尿包’,研制成功了,就再来成都府,我要求月例银5000两,说不定也会有人聘请我做超级大厨。”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王老爷的脸色显得很难看,而徐墩子憨厚的脸上,几乎看不出啥表情。于是,占了口舌之利的胡胖子,连夜收拾行李结账走人。众目睽睽之下,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去送他。
  本来王府后厨应该有四把勺子,搞了一轮阶级斗争下来,还是只剩三把勺子。
  4、私塾徐一夫先生

  徐墩子属于那种“扮猪吃象,心头嘹亮”的人,表面上憨厚,实际上精灵得很。当然,他本质上也不是坏人。自从王老爷亲自给他立威之后,后厨谁也不敢得罪他,他的工作逐渐就顺风顺水地开展起来了。这一干,又过去了三年。
  徐墩子三年前与胡胖子的那次当众PK,表面上是人际关系斗争,实质上,却是代表公馆酒楼的传统菜流派,与代表改革创新的江湖菜流派的一次对决。胡胖子认为自己用牺牲自我的方式,捍卫了川菜艺术的纯正血统,虽死犹荣。而王老爷所赏识的徐墩子,他们的理念一致,因为社会在发生变化,不可能一千年后的人们,还在按图索骥吃着一千年前菜谱的菜式和菜品。每个时代的人,根据经济条件、食材结构、文化氛围和人际流通的变化,必然会有新思路、新菜品源源上市。
  捍卫传统,鼓励创新,这才是川菜永远兴盛的秘诀。用传统拒绝创新,或用创新否决传统,都将彻底葬送川菜的前途。要说徐墩子做人的技巧,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入职以前,就已经与老板在理念上达成了共识。所以那一场表面看似乎悲壮的PK,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可怜胡胖子自以为充当了卫道士,实际上是个牺牲品。按四川话说,他就是个“瓜娃子”(傻瓜)。
  三年时间流水般地过去,这三年里,徐墩子很少亲自掌勺,只是常常带着小少爷在厨房里玩耍,一般都让谢楚征在台前操作。谢勺子很满意这种状态:他比以前显得更加重要了。而徐墩子也很满意这种方式:他只需要安排,指导,和检查。有时候徐墩子甚至可以跟王老爷打个招呼,跑到江湖上去跟过去的师兄弟、哥们儿玩耍一段时间,美其名曰“学习取经”。吃了喝了耍了,工资照拿,还报销差旅费,天下有这等美事,岂不让同行对徐墩子刮目相看?而王博勋爱才惜才的名声,也越传越远了。
  徐墩子混得风光无限之际,跟着徐墩子常在厨房里混的少爷王景林,那些无忧无虑的好日子却快到头了。因为那次做过“锅锅窑”(即“姑姑宴”)不久,王府上下就开始准备让他开书启蒙了。
  说到读书,王府当然是有自己的子弟学校的。王景林的几个姐姐,为了将来达到“知书识礼”的包装效果,早就和叔伯的子弟们在私塾里混着。而王博勋见到自己的大儿子要亲自读书了,他就突然对子弟校原来的教育和教学质量不满起来,他放出口风,要寻访成都府的名师,来给自己的公子因材施教。
  到王府教馆,待遇优渥,束脩甚丰,这个自不在话下,于是心怀鬼胎而来应聘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甚多,其中退休教授多的数不过来。王老爷已经挑花了眼。在这个节骨眼上,徐墩子闻讯结束了公费旅游,匆匆地赶回王府,拍胸口向王老爷举荐了一个人:徐一夫。
  徐一夫是谁?王老爷瞠目结舌想了半天,也在脑海里搜索不到这个名字。后来徐墩子主动摊牌,才知道徐一夫是徐墩子的表哥。
  王老爷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而教育实际上是个双向行为,一方面取决于“教”,一方面取决于“学”。善教者,修身,立德,传道,授业。而善学者,明理,识礼,博学,多才。一个教授,不可能教会一个禽兽高尚;而一个禽兽,也不可能教会学子伟大。
  那么,徐一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徐一夫,时年三十八岁,秀才学历,是徐墩子母亲的哥哥的儿子,也就是徐墩子舅舅的儿子,所以是他的表哥。按徐墩子忆苦思甜的说法,表哥家境中等,但从小就是读书的料子,像自己这种人,先生教了什么,都是酒肉穿肠过化为大粪了,但表哥那真叫个“博闻强识”,学富五车,诗词歌赋楹联对仗,海阔天空逢山开路见水搭桥,谁也难不住他。还写得一手好字,一手欧体字,那写的简直是,每到过年的时候,求联的人把银子哗哗哗地捧给他。而且八股文写得也是中规中矩,整个金堂县和成都府,考官和同学们都推为魁首。至于人品嘛,走在大街小巷,红男绿女个个都称他为道德楷模。现在的工作呢,在金堂老家开馆授徒,学生三五个,个个品学皆优。
  王老爷皱着眉头听完了徐墩子的吹嘘演讲,忍不住问了一句:
  “照你这么说,徐先生应该是个才高八斗之士。可是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他只考取了个秀才的功名?”
  徐墩子一听,就像在撷红楼正与某妖娆妹儿欲提枪上马,却被保安断喝一声:“妈的你今天连钱包都没带,还敢跑来风流快活?”他心里一慌,上下两个头立即就耷拉下来啦。

  (第3节未完待续)
  说明:刚发的应为“第3节 《私塾徐一夫先生》”,序号错误,致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