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记者12年的诡异经历

  刚到家,马上来贴!
  
   作者:胡不归l975 回复日期:2010-1-3 0:19:00 3490#
  
    楼主,我会坚持不懈的支持你的,力争做你的忠实胡萝卜,我期待你的第三季,还有,我觉得此帖吸引人的地方是记者写的电视里不放映的事情,而且类型很新颖;希望胡记者全部写完后,可以考虑出书,挑选一些精华,再稍加渲染,然后向一直支持你的天涯铁杆网友每人赠送一本,楼主觉得怎样?大家觉得出书好不好…
  
  
  
  兄弟你这样发贴,老让我觉得是自己在夸自己,就仿佛《围城》中的李梅亭恨不能身外化身,变出个李梅亭来拍拍自己的肩膀夸奖一番。
  
  哈哈!
  
  昨天说了一晚上废话,今天说点正经的。
  
  
  我回过神来以后,觉得有两个问题想不通,首先假如这块埋婴冢在当地是一种禁忌,很少有人谈论的话,那么那个女子怎么会知道有这么一块地方的呢?难道是有人告诉她的,是谁又是什么时候告诉她的,目的何在呢?其次,“埋婴冢”既然是有主之地,那么主人是谁,田地的主家怎么肯让这么多胎儿埋到自家田地里的呢?朋友们,换了是你,你肯吗?
  
  当时我急着去那对小夫妻家看看那女的情况, 于是就把这两个疑问先放着。等我们赶到小夫妻租的房子时,已经是人去楼空呢。据邻居说他们是前一天傍晚走的,走得匆忙,很多生活用品都没有带走,那男的拧着三个箱子,女的手上抱了个裹得严实的包裹,走的时候,女的显得很高兴,还和邻居打招呼,而那男的一直苦着脸拖着妻子赶紧走,邻居们都知道这女的八成是疯了,而且还听说这个小夫妻已经把房子退了,看来是不打算再回来了。
  
  
  在来采访之前,我的心理是有点变态的,既想看看那女子从埋婴冢里挖出来的是什么,又怕看了恶心,多少有点惴惴不安,如今得知人去楼空,不免又有点怅惘,我问邻居在那女子去 埋婴冢的那天上午有没有人来找过她,邻居表示他也没有在意,但是应该不会,这对夫妻就和几家邻居比较熟悉,也从没看到别的亲戚朋友来串门,再说丈夫不在,妻子独守空房,瓜田李下自然要避嫌。这个邻居是个中年男子,他说这话完全是误会我的意思了。通讯员问我问这个干什么,我就把第一个疑问告诉了通讯员,通讯员说是啊,哎,她怎么知道跑到那地方去的呢?她不可能知道啊,这个镇子上只有上了年纪了才知道,在医院工作的人都不一定全知道,而且别人告诉她这个干什么,也不怕晦气啊。
  
  
  通讯员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我问那块地到底是谁家的,似乎是有人种的啊,那主家怎么就肯让医院这么搞的呢?这个想想简直比乱坟岗还渗人啊?通讯员说这个主家我到知道在哪,就在那片地不远的地方,至于为什么肯让医院这么做,我也不知道,难道是他们家的人到医院看病不要钱。
  通讯员这话显然是太没有见识了,本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吃“霸王餐”的随处可见,看“霸王病”的却绝无仅有,医院那样一个公益部门,岂能借你们家地埋点东西,就破坏行规呢?
  通讯员也知道自己的说法站不住脚,但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主家这么配合,这块埋婴冢本来谈的人就少,种种来龙去脉他也只知道个大概,不过他答应可以帮我打听一下。
  
  和我熟悉的通讯员对我这种莫名其妙的好奇心早已经习以为常了,也许他们私下里认为胡记者是一个很三八的人,其实不是,比如我的有个老搭档摄像师结婚前经常换女朋友,有人就向我打听;哎,怎么又换了,这次是哪的,长得怎么样啊?我从来都说我不知道,事实上我确实也不知道。我这种类型的“三八”是一种职业病,虽然“三八”到的很多东西上不了台面,做不成节目,但是不等于没有价值,毕竟有些故事不该被遗忘。
  还有一段,为明天的故事张目!呵呵!
  
  郭某某是哪的不重要,我也不知道他原籍哪!总之雷公电母一定是没有看过他的东西!
  
  马下来贴今天的最后一段!
  了几天那通讯员到市区来送素材,遇到我,说,我们那最近可热闹了,可是你们又不能去。他还没有说是什么事,我直觉觉得和埋婴冢有关系,果不其然。
  
  埋婴冢边上的那条小路在医院的后门,往东去一点是一家中学,往西一点是当地工商所的职工宿舍,一般学生上学时不会走这条小路的,只有工商所职工的小孩会从路边走,有一天一群孩子下了晚自习从小路上边走,忽然有个小孩指着田里说,哎,那是什么?大伙一起下车,但是田里啥都没有,第一个小孩说,好像是个白白的东西在爬,也不知道是不是谁家的兔子跑出来。正纳闷呢,忽然有个小孩大喊一声,转身就跑,大家不明所以,也跟着跑,有个小孩摔了个跟头,幸好当时医院看后门的老头打着电筒出来给孩子照路,总算是把小孩们安全地送回了家。
  
  其中首先喊叫的那个小男孩,看到父母就哭了,说地里伸出只手在朝他们招手,父母骂他胡说,他说是真的,说吓死了。第二天这个小孩开始发烧,哭泣,而那个看到有白白的东西的小孩也吓得不敢去上学,一时种种流言甚嚣尘上,这个原本作为禁忌的埋婴冢突然成了这个小镇上舆论的热点。
  
  不好意思,原来想多花几笔描写那群小孩的经历的,但是出于保护未成年人考虑,就写了一点点,今天就到这了。谢谢朋友们支持!
  作者:往事说不尽 回复日期:2010-1-4 0:05:00 3545#
  
    老胡,明天更新么?
  
  
  明天要是不去看电影就来更新,我会提前告诉大家的,这个故事距离结尾大概还有三四千字吧!
  哈哈!今天晚上不去看电影了,买不到票。晚上来更新,顺便谈谈一些基层记者的感受,谈谈什么就刺激的生活!
  哈哈!我在办公室偷偷上呢!也没有办法写!
  朋友们好,我来了。先聊几句题外话。
  
  
   作者:beancock 回复日期:2010-1-4 11:24:00 3567#
  
    真好看呀,记者的经历确实很丰富,生活应该比较刺激的
  
  
  先和大家谈谈刺激的问题。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某地刮台风了,记者在现场报道,人都快被风吹走了,还在坚持播报,这刺激吧?这是记者们都喜欢的刺激,为什么呢。这种刺激没有实际上的危险,但却能名利双收,奖金自然是要涨一点,以后再出镜,别人就说,哟,这不是那个风中狂舞的记者嘛?这是当然是好事情。再比方,哪哪哪要抗洪救灾了,去地震灾区了,看上去是苦活,可人人都想去,对不起,领导看不上你你就去不了,你想啊,去吃个几天苦,说不定弄个火线入党啊,集体二等功什么的,一本万利。可惜老胡在第一线的时候,虽然也很能吃苦,但天生一张装不出悲壮的脸,始终也没这个机会。某年本市水患严重,老胡去水患最严重的一个区采访,半边身子泡在水里出镜。回来领导说,你怎么回事啊,你那表情跟泡澡堂子似的,爽得很呢,你懂不懂什么叫悲天悯人啊!
  老胡当然懂,还懂得很,只不过挤不出那样的表情而已。
  
  还有一种刺激,就不是人人都愿意去的了。有一次本市出了一件车祸,一个40岁的妇女半边身子被压在货车底下,人没有断气,但是要救很困难了,车一抬人立即就得死,车不抬人就慢慢的死。当时她丈夫到场和她诀别,现场的记者已经不愿再看了,只留了个摄像师在拍。丈夫哭安慰妻子,马上就能救她出来了,妻子哭着安慰丈夫,没有关系,我走了,你带着孩子好好过,好好带小孩,好好过日子。一再叮嘱丈夫不能让小孩过来。慢慢的妻子断气了,丈夫还紧紧握着妻子的手不肯放松。摄像师边拍边哭,等坚持拍完,我们的摄像师已经是泪流满面,完全失控了。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摄像师心理上都出现的问题,失眠,焦躁,最后换了一个资讯类的栏目,又缓了一段时间才好过来。到不是他心理素质差,我相信有情感的人都受不了那场面。你比如说老胡,算见过点世面的吧,今年本市那场著名的车祸,老胡看过完整无码版的第一现场,看完也好些时候不舒服,朋友,这样惨绝人寰的刺激换了你,你愿意经历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