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缘2017。04。16。星期日,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56,目标,一致向外——韩桥煤矿绣品厂走向市场纪实
06148,19921220,1992年12月20日在徐州矿工报发特写《目标,一致向外——韩桥煤矿绣品厂走向市场纪实》
一个乌克兰代表团1992年12月9日赴韩桥绣品服装厂访问。
一个实实在在的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现代化,离不开国际大环境。
一个实实在在的情况,随着徐州矿务局的严峻形势走进了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矿井衰老,储量下降,人员庞杂,效率不高民,国家把企业推进市场之后,企业一时还很难适应。效益,从哪里来?——刚度过110周年矿庆的韩桥煤矿,也许可以算得上是徐州矿务局的一个缩影。14000人要吃饭,靠生产的那点煤炭不行了。怎么办?于是,拿出三四千人去搞多种经营。可是,这多种经营怎么搞,能赚得到谁的钱?吃矿吗?这矿太“瘦”了!搞外向经营吗?没把握——韩桥绣品服装厂,就是从这种思维中起步的。
思维之一,不“吃”矿能行吗?
这家绣品服装厂从刚开始创办,便打算眼睛向外,以外向经营为主。矿党委书记郑庆海当时是经营副矿长。他分析道:“办厂如果完全依靠煤矿,转来转去总是赚自己的钱,那有什么意思!”
可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矿不吃矿吃谁的?谁不知道“沾上煤字号,端上铁饭碗;走进矿山门,吃穿不用愁”的顺口溜?何况这多种经营就是“大集体”,就是“家属工”,反正她们是矿工家属,反正不能让她们饿肚子……
韩桥绣品服装厂曾与上海红星绒绣厂联办,为该厂搞劳务加工。可是联办三年产品滞销,亏损20万!有人笑了,不吃矿,就是吃不上饭嘛!这时,新任厂长张鹏程说话了:“我就不信咱们的产品打不出去!只要提高质量,就能打进市场!只有被动的产品,没有被动的市场!”
思维之二,“打”出去,容易吗?
确实不容易,首先因为提高质量不容易。张鹏程刚到绣品服装厂的时候,工人连工资金都开不了,班都不想上,还谈什么产品质量?生产形不成规模,还谈什么提高产品质量?
张厂长急了,三天三夜睡不着觉。他下了狠心,党把这个厂交给我负责,说什么我也得管好。拼着掉几斤肉也要管好!他分析厂里的实际情况,发现许多漏洞,于是一项《关于强化生产经营管理的若干规定》出台了,交给当时的矿党委书记师为杰看,师书记当即支持,张鹏程回厂便进行实施。后来,在实施过程中又发现漏洞,于是又来个《关于强化生产经营管理的补充规定》。生产秩序理顺了,生产形成规模了,接着就抓了个质量等级制,把质量好坏和产值高低、工资分配结合起来:完成产值,质量为一级品的,支付100%,二级品支付80%,三级品支付60%,等外品报废,不支付工资。同时,将每日产品质量报告、质量抽查报告、质量情况通报,及时公布于众,发现问题,当即处理……
事在人为。终于,韩桥绣品服装厂的产品质量上去了,一级品率普遍达90%以上,取得了客户的信任。为上海外贸加工的10多万元产品,全部免检,还得到了上海外贸特殊质量奖3000元。被矿务局多管局评为全局多管系统第一家质量标准化单位。
韩桥绣品服装厂名声大振。从前送货到徐州白云大厦,先不要钱,把产品寄放在那里“试卖”,人家都不愿意要,这下子人家一次订货11000元。从此,该厂的产品乘了“白云”,上了“蓝天”,光徐州市的销售网点就达10家。而且外销4省10市,江苏的扬州、南通、连云港,山东的枣庄、滕县、济宁,安徽的淮北、滁州,辽宁的……还随着外贸系统远销欧美诸国,真正是“打”出去了……
当然,质量并不是唯一的王牌,同类产品比质量,要是不同类的产品呢?徐州市有好几家绣品厂,规模还都不小,若是你无他有,生意岂不被人家抢去了?于是,张鹏程带领全厂职工试销“对路”产品。以前这个厂只为上海红心绒绣厂加工绒绣毛毯,后来发展到机绣枕套、床罩、被罩、电视机罩。圆桌台布本来是个空白,大家都未搞过,因为“对路”也上马了,还有服装……一下子增加了几十种产品。
前几年有一个怪现象,许多外向经营(特别是外贸产品)是高价买,低价卖,不求效益,只图数额。因为我们总是按数额考核提奖的。绣品厂的“打出去”,可不能这么干喽!张鹏程一开始当厂长就注意这一点,不赚钱的事不干。今年来,他又在厂里推行“四个挂钩”:一,销售人员与销售额挂钩;二,设计人员与社会成交额挂钩;三,管服人员的确工作与小批量计件挂钩;四,全厂职工的报酬与全厂经济效益挂钩。张厂长说得好:“向外,外向,只不过是手段,获得经济效益才是目的。”
思维之三,搞“外向”,咱能行吗?
最近,常常听人感叹:“矿务局的人,搞计划经济,行;搞市场经济,就只能靠边站喽。”也有人不服气:“咱徐州矿务局,十几万人。难道找不到一批搞市场经济的人才?”
莫下定论,还是拿绣品厂做例子。
这个张厂长其实本也是个“搞计划经济、有传统思想、吃惯了国家大锅饭”的角色。出身,泰兴县宁界乡,属黄桥革命老区,高沙土一片焦黄。1976年入矿以后,到采煤六区扒煤炭,一扒就是6年。后来当新闻干事,当党办秘书,都是“正统”的。可是,矿上把他“推到”绣品服装厂了,又是个集体小厂,想“按部就班”就吃不上饭,他不得不“换脑筋”了。
张鹏程认为,搞市场经济,特别是外向经营,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自己脑子非得转换不行,对人才的要求非得转换不行。首先,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从前,搞计划经济,靠的是行政命令,要的是服从指挥,事事请示汇报。现在,搞市场经济,千变万化,有了机遇就要赶快抓,往往在你“请示汇报”的时候,生意就被人家抢去了。再就是应变竞争能力——做生意跟打仗一样,不能“温良恭俭让”。一次,某某学校急等要1500套校服开学穿,只有20天时间。张鹏程派人到丹阳买了30000多元涤盖棉布。买回来后,发现抽丝、污点,超过部颁标准。他毫不犹豫,反映给丹阳厂方。厂方来两位科长,认为可以算“一等品”,交涉了一下午,张鹏程说,这是质量问题,我急归急,宁可不生产,也要处理好。结果,质量差的那部分截去了,丹阳厂赔款4300元给绣品厂。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宣传攻关能力”——在市场上买商品,买你的也是买,买他的也是买。为什么买他的不买你的?因为他有吸引力!张厂长是很会想点子吸引人的。他热情待客,不用多说了,他还聘请徐州市少年体校“中长跑队”11名运动员当“荣誉职工”,让他们穿着带“韩桥绣品服装厂”字样的运动服到处跑。还组织了矿山时装队,巡回演出,宣传服装产品。最近,又向社会打出了“点头牌”系列产品,决心把“点头牌”商标在全国、全球叫响。
思维之四,目标一致,向外
一个单位,一个家庭,只会抠自己的,不会赚别人的,那就不可能发展,不可能发财!必须“一心向外”!——这一观点,在韩桥绣品服装厂是统一的。张鹏程时常回忆局党委副书记师为杰的话:“煤矿只有搞外向经营才有出路,为党的事业大胆想,大胆干,没有错!”于是,上上下下大胆行动起来了。张鹏程会上发动,谁有本事帮助厂里销售,厂里给时间,给路费,给活动经费,给适当报酬和奖励。会后,就有三位工人找到办公室。有的说:“俺家附近有6个小煤窑,一人一身工作服,我包了,共1400套。”有的说:“只要你政策兑现发,你一分不给,我也愿给你跑。”有的送来建议书……
目标一致,人心齐,事情就好办。最近,他们接到上海绣品厂转来急等出口德国的4000块台布的任务,这么大的工作量,按常规要35天,可人家要求25天交货。张鹏程发动工人,加油干,星期天也不休息。结果,20天便交了货。上海方面接到台布,非常感激地说:“没想到你们厂干得这样快!”一检验,质量一级,很满意。
把外向经营作为重点突破,是韩桥绣品服装厂领导班子的工作重心。为了及时抓好外向任务,副厂长李吉林不肯离厂去看双目失明住进市二院的妻子。他自己患病,却仍经常来厂看望。党支部金淑英老婆婆半身不遂,副厂长张美兰母亲患糠尿病,她俩仍天天不离厂……
他们的目标不会偏离的,因为上级领导时刻关心着他们,局、矿、多种经营公司各级领导,经常来厂指导工作。矿党委书记给他们敲警钟:“煤矿的生意是好做,但我们千万不要老是盯着本局本矿,眼界要放宽,放远,一定要摆脱小农自给自足的经营意识。”
向外,向外,进一步扩大外向经营市场!张鹏程正在带领韩桥绣品服装厂的全体职工奋发努力!(199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