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缘2015。11。05。星期四,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7.减去60
虽然许多人很不喜欢别人问其“年龄”,例如当红的演员和服务小姐,例如待招聘的中青年,例如将退休的老干部,例如......但人生总不能回避这两个字,并且得以一个“数字”来回答。记得有一部小说好像叫做《年轻十岁》,讲某单位的人在“魔法”下,忽然都年轻了十岁--结果上上下下都兴高彩烈,很是干了一番事业。
有人说,不要管自己的实际生理年龄,只要保持自己“年轻”的心理年龄就行了--专家说,心理年龄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年龄的年轻和老化,很大程度是由自己的心理暗示决定的。比如,现代人的心理生理颠倒,老的说自己“小”了,小的说自己“老”了。如今对新事物感兴趣的,坚持体育锻练的,多半是一些老年人。而一些青壮年人反倒常常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纯。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老年人的心理年龄在不断下降,却有80%的年轻人说自己已经“老了”。
一个人,只要心理上认为自己年轻,精神就愉快,不仅心理状态好,身体各方面都好。若心理上认为自己老了,那么身心就会衰老。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各种事情变化太多,对老年人影响相对说不大,因此他们心理平和。而对中青年则影响甚大--这是因为年轻人期望值和现实间有差距。而现在不少招聘单位对年龄的要求往往很严格,一般是35岁以下,还有30岁以下的。结果是年轻人很担心自己变老。越是这样,心理越紧张,心理年龄就不知不觉变老了。
但笔者认为,时光的流逝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年龄”四个字不是“魔法”,并不能将人们的实际“生理年龄”变小一岁,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对待自己的命中注定的那个数字吧。
当然,说“老老实实”,也并不是“坐等”自己的那一个数字一年一年变大,人们也可以对自己的年龄进行艺术加工嘛。记得非洲有一个民族,婴儿刚生下来就获得“60岁”的寿命,以后逐年递减,直到“零岁”。人生大事都得在“60年”这“一辈子”内完成,以后的岁月便颐养天年了。这就是一种艺术的计岁方法。
但非洲毕竟落后,这“60岁以后的岁月便颐养天年”的说法不妥,何为“颐养天年”,是什么也不干,吃老本,等着末日的来临吗,那也太没有意思了。有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不过是我们从上苍手中借来的一段岁月而已,过一年还一岁,直到生命终止--笔者想,我们可以“从上苍手中借来一辈子60年岁月”,不也可以“再借来第二辈子60年”吗。这倒是一种“实事求是”--因为你光从“心理上认为自己年轻,精神愉快”并没用,你那年龄还是一个劲地长着呢,不如按照“减去60”,从“零岁开始”计算,再过第二辈子。
之所以说“实事求是”,笔者有许多“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理由,比如,许多人过了60岁之后,生理状况往往是“不行”了,走路也蹒蹒跚跚(许多人不过是自己“硬撑”着,“掩盖”着,不肯崐露出“老态龙钟”而已),由于生活环境也因退休而像婴儿一样处在“家庭的怀抱”之中,因而心理状况也往往很不适应,俗说“老”就是“小”,也许就是指这些。
按照这个逻辑,60岁因为是“零岁”,太“幼小”了,对不利因素的抵抗力极弱,当然是一大“关卡”--这时,你得“实事求是”地把自己当作很小的“婴孩”,处处小心。过了这一“关卡”,随着年龄的继续成长,对不利因素的抵抗力也在继续增长--如61岁是“1岁”,62岁是“2岁”,65岁是“5岁”,70岁是“10岁”,你将逐渐走向成熟。
当然必须学习,你得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小孩(注意,你这个“小孩”由于有对“前60年”的记忆,可是一个“神童”呢),你当然明白“活到老学到老”,时代越发展,知识老化的速度就越快,学习是一辈子都要做的事。你不迷信自己过去的经验,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减去60”真好,过去的错误,过去的遗憾已是“前辈子”的事了,你现在正在从头开始呢,这可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