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只是股市入门的标准 续 第二部 交易策略

  “范跑跑”归来:对公共生活伦理的一次重新审视
  网友评论()2015.5.15 第156期 作者:萧轶
  导语:2015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七周年纪念日,曾经被称作“范跑跑”的范美忠再一次被媒体所关注,随之引来又一波公众讨论。不同于七年前的道德批判,这一次出现了向范美忠道歉的声音,他当年的逃走也被放到特殊情况下的获得同情与理解,并由此牵涉到个体价值的问题。评论人萧轶认为,在社会批判范美忠、范美忠批判社会的长期互动与发酵之下,旧有的道德训诫教育和灾难的单一化叙事,终于迎来了由单枪匹马引发的重拳猛击。范美忠事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集中地引发了我们对公共生活伦理的重新审视,尤其是对作为个体的我们在公共生活的社会定位。习惯了英雄主义叙事美学的我们,在前所未有的民主化话语表达之下,虽也有对道德禁锢的强力反弹式表达,但终于在不断的争辩中逐渐地清晰起来。
  汶川地震,已过七年。七周年之际,许多在那场灾难中通过媒体报道而被大众关注过一段时间的人又重新被提及,其中就包括那个曾被称为“范跑跑”的人。
  首先是某杂志发布人物特稿《“裸奔者”范美忠》,紧接着是民间的《致范美忠先生的道歉信》,两篇文章都在朋友圈呈现了刷屏之势,再一次让范美忠重回大众视野,伴随而回的理所当然也是“范美忠事件”。无论是新闻媒体对范氏的追踪报道,还是当年谩骂者在七年后的道歉信,以及七年以来不间断的提及,一切都体现了七年之前的“范美忠事件”之于我们时代的重要意义。好比娜拉出走时的摔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范美忠事件之于大陆社会,意义同样不可小觑。就像“娜拉出走以后”引发的社会讨论一样,“范氏逃生以后”引发的社会思考,既包括公共知识分子在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的专文论述,也涵盖普罗大众冷静理性的个人思考或社交平台义愤填膺的口水战争,这些都成为当年全民参与的公共遗产。
  对于事件本身,已经无需重回七年以前的口水战争,在此也不涉及对范美忠本人的评价,只是单纯回顾七年以来的长期影响。从当初的博客到后来的访谈,范美忠以极具冲击的话语方式冲击了模式化的灾难叙事和既定僵化的社会伦理,在现代媒体的话题催化和社交媒体的全民参与之下,迅速成为时代的话题。因为银幕媒体、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综合发展与话题催化,让这场话语战争达到了全民覆盖的巨大效果。
  范美忠一直就对现实问题拥有强烈感触,从北大毕业后到中学去,再到汶川地震的范美忠事件,这种对现实的扣问在汶川地震后得到了一次总体爆发,因此他在自我陈述中才说希望成就一个案例,借此对当今中国的道德、教育等系列问题进行一次大型讨论。在社会批判范美忠、范美忠批判社会的长期互动与发酵之下,旧有的道德训诫教育和灾难的单一化叙事,终于迎来了由单枪匹马引发的重拳猛击。不仅如此,由于范美忠不断将话题延伸到其它社会话题上去,以致于舆论话题呈现了多元叙事。范美忠自身对现实弊病的深恶痛绝,加上他在新闻中不断重申的价值观念,以冷酷而锐利的批判面孔将压抑多年的社会问题引爆得极度亢奋:大陆教育制度、大陆道德机制,大陆法律问题,大陆新闻体制……
  诚如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所论:“古之所谓国家者,非徒政治之枢机,亦道德之枢机也。”而实际上,自古至今,依旧如是:一方面是媒体树立的道德模范,一方面是泛道德化的舆论批判,道德训诫自古以来就是强大而有效的统驭技术,用以抹杀挑战既定规则的个体异端,从而实现思想教化的驯服人格。突兀而来的个体异端,对禁欲式道德训诫和崇高道德标准的猛烈挑战,更因灾难过后的特殊阶段,让整个社会在喧哗的激辩下重新认识社会道德,因媒体的多元发展带来的前所有为的话语参与,让全民在参与中得到了一次思想启蒙。习惯了英雄主义叙事美学的我们,在前所未有的民主化话语表达之下,虽也有对道德禁锢的强力反弹式表达,但终于在不断的争辩中逐渐地清晰起来。这不仅因其强烈地挑战了固化的社会伦理,更因其强烈甚至故作的挑战姿态触及了鲜为关注的道德或人性的灰色地带:人之为人的某些特殊时刻的同情与理解。正因这场事件所催生的伦理思考扩展了全民探讨的地步,让全民开始重新认识我们固有的模式化道德批判。
  历史总是由偶然事件来推动,范美忠就像一个极度不和谐的音符突然闯进了一首集体美学的进行曲中,打断并更改了后面的曲调起伏。这场混乱不堪的话语战争,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场新闻话题这么简单,更震荡了中国公共思想界。大陆转型时代的启蒙,从当初的思想界已经延伸到了公共媒体,然而范美忠事件因互联网的发展让这一事件裹挟的众多因素走向了全民参与。较之以前的思想启蒙,由于话语表达的民主多元,从课堂灌输和媒体诠释走向了全民讨论,在喧嚣的话语争夺增加了自主参与的话语成分。更主要的是,由于各种问题的集中呈现,很多当年被意识形态所污化的概念语词在这场讨论中,逐渐地得到了厘清。除去冲击了一直被推崇的道德训诫、集体叙事之外,诸如幸存与受害、自由与道德、权利与义务、旁观心态与舆论分析、集体创伤记忆与自主性反思等方面都在大讨论之下不断地澄清了概念之间的边界问题,诸如曾经以为对他人进行道德要求而同时又对自身采取道德绥靖等。
  在转型时代重建公共生活,必然涉及公共概念的边界问题,也必然需要对曾经以往的意识形态灌输进行一定程度的清毒,范美忠事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集中地引发了我们对公共生活伦理的重新审视,尤其是对作为个体的我们在公共生活的社会定位。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范美忠事件不仅因其参与讨论的群体庞大到从精英到平民的全面覆盖,也因此事所涉及的话题广泛到从国家到个体等系列问题,北大清华联合发布的观察报告给出了一个惊人的数据:范美忠事件的讨论超越了超级女声的娱乐。范美忠事件因其广泛而持续的思想性讨论,使之不啻于一场互联网的思想启蒙运动,故而七周年后我们依旧还在谈论,这正是范美忠事件之于我们公共生活重建的历史性重要意义。正如那篇人物特稿对范美忠的理解和七年之后的一封道歉信,范美忠逐步从蒙受污名化到污名被澄清的过程,正是这次事件对我们时代公共生活的意义体现。
  萧轶,不自由撰稿人,不靠谱书评人,做过两回杂志主笔,杂志与文字一样,早夭,速朽。困居洪城,信奉曼彻斯特的"年轻就是他妈的一切",虚无禁锢着年轻的抱负,希望像笛卡尔那样每天用十四个小时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游走在思想的峰峦与现实的平地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罗陀斯,至今未果。
  我看了八遍 都没看明白你要说啥。范跑跑成为了 你们欲击碎的【传统英雄美学】的一个契机? 其强大的厚颜无耻 足以担当你们所需要的这个角色罢了。
  传统的英雄美学也好 当代的自由民主思潮也罢。其实你是想着反抗 传统的禁锢,但是有不敢明着 批判当权者。所以就饥不择食的 抓住了范跑跑这个救命稻草 来说事。这样你既可以【以诗言志】 又规避了风险 还掩盖了自己的卑微懦弱。 范跑跑的强大 貌似强化了你内心的懦弱而已。
  有种你就直言当权者的固有的虚伪和谎言 告诉大众真相。你不敢的 所以范跑跑就成了你的 救赎的载体。 可是悲剧的是 你太饥不择食了。得不偿失。 因为范跑跑和你一样的 都是一种典型的病态的懦弱 以一种自信满满的虚化的强大 展现出来的。
  面对那些在地震中 保护孩子履行自己职业道德的那些失去生命的老师 你们是那么的卑微懦弱 不值一提。
  范跑跑自以为的【一直就对现实问题拥有强烈感触-----】啥啥 说的再博大精深 都是也就如 一个妓女在说自己 是为了研究社会学 去卖淫的辩解一样的可笑。其实你就直接说 我是为了钱 没啥大不了的。
  就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你们不是对范跑跑 跑了感兴趣,范跑跑对你们有价值的是 其事后的强大。 这才是你们 感觉被救赎了的。
  一个偷情的小媳妇 别捉奸在床后 不敢出门了,整天的在门缝里 往外瞧。等过了一段时间 把门打开了---再过一段时间 小心翼翼的迈出家门---在后来 慢慢的和邻居打个招呼 察言观色---再后来就没事人一样的了---。这样的人 也被哪些同样偷情 但是被暴露出来的 其他小媳妇观察着。 而有个小媳妇在被捉奸后 一反常态昂首挺胸 落落大方招摇过市。众人愤怒了 谩骂潮水般的涌来,而这个小媳妇 引经据典博古通今的一番大道理 说的很精彩。直接把矛头转移到了 万恶的封建礼教。 不落下风。 那些一直偷偷观察的 没暴露的同情小媳妇们 兴奋了,被救赎了哦 貌似看到了曙光,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啊。有了范跑跑 这个强大的旗帜 我们看到了曙光。当然了我首先声明啊 我没有偷情 我只是赞同范跑跑的思想言论。不代表我和他一样。
  你所为的【传统英雄美学】固然虚伪 但是你所要表达的东西 更加的一文不值。
  你连具体一点的东西 都不敢明说的,就这麽绕来绕去的空泛。你的勇气 连范跑跑的零头都没有的。 很显然他没能救赎了你。
  其实你就回答一个问题 就可以了,有必要说这麽多的假大空的话嘛。就是为啥航空客机上 为啥不给机组人员 特别是机长配置逃生的降落伞? 你回答我听听?
  韩国海难 为啥总理引咎辞职?那个船长如何了? 为啥中国的那个带队的校长会自杀?
  范跑跑应该注册个公司 专门帮一些人 来搞危机公关。这样的话 说不定还真的能救赎到 不少的人呢。
  一个机长在飞机出故障的时候 就可以及时的自保跳伞逃生了。然后找范跑跑 来策划公关。以范的强大 应该可以度过危机的吧。至少也可以成为挑战【传统英雄美学】的社会固化的道德规范。说不定还真的历史留名了呢。
  你妈--作者 你敢作为的飞机吗? 你敢做我就敢 自己跳伞 让你在空中自由的落地---反正我有范跑跑 给我撑腰 -----
  其实吧 你所反对的和范跑跑是同一类。不同的形式罢了。所以你拿范跑跑 来标榜你所想反对的人和事 就是荒谬的无知。就如有些人 拿西方社会里的那些其实和我们 同性质的丑恶 来说明比较 试图证明我们的那些丑恶是多磨的落后一样的。 其实都是一回事 只是形式的不同。
  所以啊 你得不到任何想要得到的救赎的。其实就一句话 就可以了,善和恶 都是现实存在的 不要只宣扬高大上 对恶就讳莫如深的回避。
  你看你绕来绕去的 那个战战兢兢的说话的样子哦。-----拼凑文字的痕迹 很明显,同时也很真实的 展现了你的懦弱----。
  真正的有力量的文章 就应该说实际的 落地的。不要这样的看似很专业 玩深奥。有种你来句实际的?
  【范美忠事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集中地引发了我们对公共生活伦理的重新审视,尤其是对作为个体的我们在公共生活的社会定位。】 重新审视 难道就是可以考虑 在地震中老师可以自己先跑 把一群孩子不知所措的孩子 仍在教师里不管了 这个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了? 你的意思到底是啥呢? 你能说一句实实在在的 明确的话吗? 还是你只是在玩文字游戏 ,只是为了写个文章发表 而拼凑起来的一堆文字?
  所谓的西方社会 侧重个体,我们侧重集体。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真正的区别不在这里。民主也不是就政府弱势了,相反人家的政府 是很强势的。我们反而是弱势的政府,弱势的集体。我们的强势是在既得利益集团 他们的既得利益集团 同样的强势 这是人类是会的共性。 除此之外 我们都是弱势的了,也就是说除了这个共性 人家还有强势的 我们就没有了。那么人家比我们多出来的那些强势部分 才是可以拿来对照 我们相对应的没有强势的那部分 以此来反映我们的落后之处,这才有实际的说明意义。 不然就是一锅粥的混淆视听了。
  那么发表出来的文章 不能这样的高度概括。这貌似很专业 很深奥,其实就是扯淡玩意。要真正的落地。 不然你就是在不断的暗示 误导 ,不停的转圈圈。就如狗咬刺难以如何下口。
  其 实质就是真实的展现了 一个作者的无能又要沽名钓誉的装。
  上面我说的我们比人家弱势的地方, 比如【执行难】 命名法眼都有判决了 为啥执行起来还难呢? 这就是真实的展现了 我们弱在哪里 和为啥会弱势了。
  面我说的我们比人家弱势的地方, 比如【执行难】 明明法院都有判决了 为啥执行起来还难呢? 这就是真实的展现了 我们弱在哪里 和为啥会弱势了。
  说明白我们为啥 执行难 远比你宏大的几十万字的所谓的专业著作 都要有价值的多。
  中国人最喜欢搞这些文字游戏了 太多的博大精深 就是这样的堆砌起来的。假大空 沽名钓誉罢了。没有实质的风险啊 廉价的成本就可以换取高额的收益 当然会前赴后继的 绵绵不绝了。
  其实 实质就是奴性文化 奴性文人。
  别看很多的所谓的代言时代潮流的民主自由者 其实还是奴性的基因 只不过换了一种表现形式罢了。
  这就是我们从来不缺乏 高大上的产量 却从来没有过付之实践的真正大家的原因。
  一个狂热的追捧一个信仰的人 实际上瞬间就可以是完全相反的行为。比如一些所谓的自由民主的高调者 往往比一个奴才更容易变成一个奴才的表现。分分钟的事情。
  我坚定的认为 中国的国情就是全体公民的素养 还要经历几代人,不然任何的激进的变革 都僵尸灾难性的。
  假大空的那些 还要继续的洗涤 没有几代人之后 不给足够的时间 任何的所谓的现代化的社会大变革 都会是灾难性的结局。 只有慢慢的保持平衡点的移动----
  那些狂热的激进 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翻版,不管是啥旗号。包括那些自由民主的旗号。
  爱狗人士 其实也是一种翻版。
  留下断层的所谓的跨越 就是假大空的乌托邦。
  中国炒股的股民之蔚为壮观 之所以能雄冠全球 就是我们的这种假大空的 思维习惯导致的。这是最主要的基础。
  所以我们的资本市场起步虽然晚 但是诞生理论的速度和产量 却是无人能及的繁荣景象。
  这其中博大精深的假大空国学 是绝对的主力。
  任何高手 最终都自觉不自觉的 进入这些假大空之中寻求某种救赎。
  更别提啥菜鸟了。无数的菜鸟都在这种假大空里 迷失了。
  假大空的高大上 远不如一个小小的表象 来的实惠。比如K图走势的某一个很简单的形态 只要你能真正的单纯的 依靠它没有超过它实际的承载力 就可以保障你 超越那些没有实质内容的高大上了。
  你要是能步步为营的积累起来更多的 足够多的这样的基础 你就是真正的高手了。就这麽的简单。那么你一定用不了多少的时间 就可以和我一样的 积累到把那些高大上给淹没掉的程度。 这时候你再看那些高大上 他们都是躶体透明的展现在你的眼里了。
  谁在装 谁的缺失 谁的断层 谁的瓶颈 你都一目了然了。 没有啥特别的原因 就是他们缺失的你有 他们有的你也有-----
  儿子作业写完了 我两泡个澡 就上山了。不吹了。天气晴朗 生机盎然。
  @powersyslu 2015-05-17 09:29:38
  @无风有雪 11873楼 2015-05-15 11:25:00
  大盘的当下这种走势阶段以前都说无数次了。再说了无聊了。
  —————————————————
  预测大盘中长期走势容易,预测震荡阶段的 短线 走势很难
  -----------------------------
  此话不通。
  短线和超短线 我没生病之前 那时候的胜率之高 可以和足金媲美----
  盘口功夫过关 是一个职业交易者 最基本的入门。而业余时间做交易的人 几乎是不可能达不到的。 这是最大的差距所在。 要知道即使你操控数以亿计的资本 那也要在盘口上去实现交易的过程------
  真正的交易高手 必定是一个盘口高手,不管是所谓的长线还是短线 --别拿这些来开脱自己。也被扯淡啥 大资金 大趋势---凡是找这样的借口 都是掩耳盗铃之辈。
  盘口功夫过关 是一个职业交易者 最基本的入门。而业余时间做交易的人 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是最大的差距所在。 要知道即使你操控数以亿计的资本 那也要在盘口上去实现交易的过程------
  @无风有雪 12023楼 2015-05-17 11:46:00
  预测大盘中长期走势容易,预测震荡阶段的 短线 走势很难
  -----------------------------
  @powersyslu 2015-05-17 12:34:57
  此话不通。
  —————————————————
  看了一些所谓的名博,他们对第二天的大盘收盘涨跌的预测,十次能对六次的人已经凤毛麟角了,如果是一天走势过程的具体预测,十次能对一次也算好的了哈哈。照你说 短线 是职业交易者最基本的能力,那意味着,能预测准的那么多专业人士都不开博,网上的大神都是半瓶子逛荡,卖嘴皮子的
  -----------------------------
  基本上是这样子的。
  网上【半瓶子逛荡】 其实都凤毛麟角。
  @凉夕_ 2015-05-17 17:16:46
  风雪的第一部我刚读到第10页,知道分时图是干嘛的了,在此谢谢风雪,做T相对于波段操作还是小巫见大巫了。第一部的时候你很好啊,这第二部变化很大,称你是股痴一点都不为过
  -----------------------------
  我是没有目标N年 N年的彷徨 是很折磨人的煎熬。所以一旦有了目标 我就会拼命 就会调动我所有的生命能量 进行一搏。 我就是这样的人 没有目标和计划 我就颓废的惶惶不可终日-----
  而生命本身 对我没有任何的意义。我一直都是这样的人 ,直到有了儿子 我才一切以儿子的福祉 为中心。
  浑浑噩噩的 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没有意义,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虚无尔。
  每个人都是亿万概率里的一个偶然罢了。对生命的赞美和珍惜 没有错,但是人和其他生命的区别 就在于超越了 为了活着而活着。
  不是唱高调 不是啥啥啥。人就是不同的自我感受类型 和不同的自我感受阶段。
  我年少时 曾经纠结于【人生岂不是虚无的没有意义的 为了活着而活着了嘛? 那我何必呢? 我选择结束生命 也啥啥好可惜的了】
  当年在马鞍山 枪指着我 我一脚踢破他膀胱 -------十几个人都跪下了 就我不屌他。还他妈的 走到我面前 指着我的头。 自制的破枪 吓唬谁呢---。那小子被我踢断了好几根肋骨。事后他们问我 你真的不怕死?----·其实我是把很多东西 看的比命重要 比命有意义罢了。
  以前曾经有段时间里 我很危险。夜里经常在想 只要有机会能使我的命 有意义,我就毫不犹豫的拿命去换。总比这样浑浑噩噩的活着强。 想象着 可以换哪些? 救人 除恶 还是某一种挑战-----=====
  呵呵呵 哈哈哈。
  纠结彷徨挫折的青春时光 很多很多。根本不是啥有天分的人 。
  哪些啥啥 【19岁开始入市 二三十岁就拥有牛逼的炒股经历】的天才 我很仰慕的。呵呵。 我三十岁时 还不知道股票是啥东东 还没有上过网呢。
  不是说 我就不珍惜别人的生命 其实恰恰相反。只是我对生命的意义 有我自己的感受。我最满意自己的地方 就是【从来不会因为我自己 不交女朋友,就看不惯别人好色滥情】
  绝对没有 自视比同龄人 多看了几本修行的破书 就自我优越感了。
  后来我明白了 这是多麽的重要。太多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在我这里根本没有存在过。 这是多麽的幸运。
  上学时胡乱看的一些书 不知不觉中对我就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
  出世修行 就是为了避开这些,在一个独立封闭的空间里 保持专注。这在初期是很好的 提高了自我 日后就可以更有利于 超脱世俗了。但是避开世俗 不代表就一定能 不再被世俗所扰。 所以连一些大师级的高人 都承认出世修行 没有入世修习来的可靠。
  其实关键就在于 收和放。收放自如了 才是真正的晋级之道,强行压制只能到头来 被反噬。
  收和放 才是修行之道 而不是出世好还是入世好
  过程中 出现的任何恶念和恶行 都要无我的和善念善行一样的对待
  油盐酱醋就是修行 这没错,但是也不能以偏概全。有的人的油盐酱醋就是修行的全部 有的人未必是这样。
  有意识的修行 是自觉的,无意识的修行是自发的。
  自觉和自发 没有优劣之分。因为人各不同 没有完全意义上的 可复制性。有的人不自觉的状态下 效率很高,有的人是在自觉的状态下效率很高。
  比如应试教育, 最大的谬误不在统一考试 而是学生的修行 不能搞成 为了应对考试。修行各不同 但是考核可以是统一的内容和形式。
  比如数学考满分 不代表就一定可以成为数学家,这是两码事。
  统一考核之外 应该还有更多更细分的 考核内容和形式。
  比如数学考满分的和靠不及格的人 都一样还要接受更多的细分化的考核。
  因为人各不相同 任何简单除暴的一刀切 都是荒唐的。
  高等教育 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其实既然是高等级的阶段了 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了。一个教授不比一个学生 有优势的。因为所谓的初级基础和高级基础 未必就是能划分出来界限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