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双鱼玉佩最强解说——山海河洛

  疑点八:
  曾经璀璨的楼兰古国,为何突然间消失,是否跟罗布泊有关系?其太阳墓到底是什么意思?
  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到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静立在沙漠中,引发后人很多的遐想。
  1900年3月29日,?一个戏剧性的情节,导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古代城址的发现。赫定一行抵达罗布泊北岸后,来到一处看来可打出淡水的地方,决定掘井取水时,发现唯一的铁铲丢失了,随同的一名向导被派回原路去寻找。不料路上狂风大作,漫天的风沙使他饥肠辘辘无法前行。沙暴过后,在他眼前突然出现了高大的泥塔和层叠不断的房屋,一座古城奇迹般地显露出它的面容。向导将这一发现做了汇报。斯文·赫定立刻来到这里。当他亲手从遗址中找出了几件精美的木雕时,他异常兴奋,断定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古城遗址。赫定后来回忆说:“铲子是何等幸运,不然我决不会回到那古城,实现这好像有定数似的重要发现,使亚洲中部的古代史得到不曾预料的新光明!”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对这座古城进行了发掘。他迫不及待地发出了悬赏,若是有人能最先找到任何形式的人类文字,便重重有赏,发掘现场不断有小块毛毡、红布、棕色发辫、钱币、陶片等出土。随着发掘的不断展开,终于有大批的汉文、亻去卢文木简、纸文书和一些粟特文书以及精美绝伦的丝、 毛织品, 别具风格的木雕饰件出土。整整一个星期,斯文·赫定除了进行发掘外,还调查了古城的寺院遗址和居住遗址。他发现古城出土的亻去文简牍上多次出现“Kroraina”一词,根据在遗址内发现的汉文简牍将此城称为楼兰,因而推定楼兰是“Kroraina”的译音。
  最早记载“楼兰”这一名称的是《史记》:“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根据《史记》的描述,楼兰人在公元前3世纪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时的楼兰受月氏的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被匈奴所管辖。楼兰在西汉时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将近3000人。
  在汉朝以前,中原人根本不知道存在这样一个神秘的古国。汉代伟大的探险者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将楼兰带入了中原人们的视线。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楼兰古城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繁荣的商业为楼兰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使楼兰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中原的商品和文化也借着丝绸之路传入楼兰,给楼兰带来了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楼兰此时已经成了西域的乐土,沙漠里的天堂。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断水了。水资源的缺乏使得人们的卫生状况恶化,抵抗力减弱,于是瘟疫爆发,楼兰古城居民为了生存只得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
  曾经光辉的楼兰古国,它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历史上说法不一,总结出有七种: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说法二: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说法三: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 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说法五: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六: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说法七:由于中亚游牧民族侵入, 导致本土文化被毁灭,当地的居民逃往他方,楼兰随后就走向了衰亡。
  而墨先生为什么要在这里提到楼兰古国,也是个人猜测这伟大国度的没落是否跟我们所研究的罗布泊神秘之处有关系,尤其是说法五中所说的瘟疫,有没有可能就是罗布泊里存在的病毒扩散呢?而楼兰中出现的千年女尸及太阳墓更是为古国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1981年4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宣布,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所发现的楼兰美女古尸,死亡时距今3800年左右。   
  在挖掘出来的古尸中,保持最完整的就是那几具少女干尸。干尸是盛放在由两块掏空的树干制成的棺木中,外面用羊皮包裹着。打开棺木,死者仿佛是在安睡中,似合微张的眸子,仿佛刚向心仪的男人抛罢媚眼;楚楚动人的睫毛,依然挂着酒消浓睡后的疏懒;尖顶毡帽下蒙尘的脸,露出凝固了的神秘微笑。她头戴尖顶毡帽,身裹毛线毡毯,脚穿补过的皮靴。外露的面容可以看出死者年龄比较年轻,脸庞姣小,鼻子高高,大大的双眼,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浓密的金发,略呈卷曲,散垂在肩后。毡帽的尖顶两旁,插着色彩斑斓的翎羽,帽边饰红色彩绒。颈部有的围着毛茸茸的皮裘,既美观又保暖。直观她们的形象,仿佛和现今的塔吉克族少女相类似。
  在一具保存很好的少女尸体上,考古工作者发现极感兴趣的遗物,那就是女尸的金发内满藏着干的虱子,而且在身上还遗有瘪的臭虫。在显微镜下,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生物标本了。虱子,研究寄生虫学者从来都认为,它是一种“趋温性”的寄生虫,它在人体保持着一定的温度时才能寄生于人体。而现在却在死人身上大量见到它们的干尸,说明它们并没有因人体冷却而离去,这是很可值得寄生虫研究者探讨的课题。   
  从这些浅墓葬可以看出,古楼兰人入葬时均裸体,通身包裹在毛线毯中,外露双脚,穿皮靴,个别还在鞋帮上插入几根禽毛。在一具男尸的腹部边放着一呈三角状的石鞭,长仅3厘米。由此证明,这些楼兰古尸生前是处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狩猎生活中,同时,手工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水平。   
  对于楼兰古尸之所以能保存几千年而不腐朽的原因,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于当地气候干燥,棺木埋葬较浅,离沙土地面仅几十厘米,即使偶有雨水,水分也易于从沙土中流失和蒸发,致腐细菌没有生存繁殖的条件,才使尸体得以长期保存不朽;相反,埋葬较深,尸体便不易保存。当然这仅仅是猜测,至于千年不腐的真相有待研究。
  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组织了楼兰考古队侯灿、王炳华等人,开始对楼兰古城古道进行调查、考察。在通向楼兰道路的孔雀河下游,考古学家在距孔雀河数里的地方,发现了三千八百年前“楼兰王国”的神秘墓葬。
  该墓葬不惜以大量树木为代价而建造,步入其中可以看到一组组用七层胡杨木桩围成的同心圆圈,木径粗达三十余厘米。整座墓地远远望去,就如一轮古老沧桑的太阳,镶嵌在戈壁荒原上。由此,人们称其为“太阳墓葬”。
  考察发现,墓葬木桩可以固沙强冢,没有它们,在沙地上要挖掘营建深达两米多的墓穴是很难的。然而固沙威吓采取如此形式,显示如此图案?它代表着什么意义?难道是“太阳崇拜”吗?为何墓主人均为仰身直肢面向西方而不是东方?“楼兰王国”是毁于为建造大规模的“太阳墓葬”,而大肆砍伐林木的活动呢?“楼兰王国”的先民们,为什么要在大漠中建造如此起义的太阳形墓葬?它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呢?墨先生没有办法进行分析和解答,相信相关专业人员有更加精准的判断,但真正想要了解其中的含义,需要时间的沉淀。
  墨先生认为,罗兰古国仅仅只是罗布泊中的一小部分文明,可谓冰山一角,但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到目前为止却无法解释,这其中肯定有些不一样的故事,甚至不排除存在超出我们认知之事。
  疑点九:
  彭加木进入罗布泊不久,便选择该地区进行核试验,这其中是否存在隐情?
  1964年3月初彭加木第一次进入罗布泊,而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这其中仅仅只有6个月的间隔,是否是彭加木在罗布泊中发现了什么?
  网上有非常多的网友猜测试验点的选择是为了消灭某种东西,因为彭加木等人在罗布泊发现了什么,而这种力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不得不进行毁灭,这其中是否是所谓的丧尸还是其他的某种生物或装置?
  先抛开阴谋论的猜测,墨先生总结了一些信息,核弹实验为什么选择罗布泊?
  首先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除英国首次核试验属于海上核爆外,其他几国首次核爆都选在沙漠中进行,而我国为什么选在罗布泊沙漠而不是其它沙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考虑:
  1、罗布泊位于沙漠,地理位置偏僻保密性好,且人烟稀少,不会造成动植物的破坏及影响。
  2、相对来说地势平坦且无遮蔽物便于核实验效果的观察及评估。
  3、罗布泊在当时存在淡水,可以很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人员及实验人员的生活问题,当时没有选择宁夏某处沙漠就因为淡水问题。
  (视频资料http://tv.people.com.cn/GB/39805/42848/9619114.html)
  4、有说法称当时苏联专家认为最优场址是甘肃敦煌附近的一片沙漠,但此场址距离莫高窟太近,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张蕴钰和聂荣臻等人最终拒绝了苏联专家的这一建议。
  (视频资料http://roll.sohu.com/20130116/n363640984.shtml)
  5、罗布泊在几个备选场址中应该是距离台湾最远的一处,在那个侦察卫星尚不完善的年代,美国人想要了解中国的核动向,只能通过驻扎在台湾桃园空军基地的国民党空军第35中队(即“黑猫中队”,对外称“空军气象侦查研究组”)利用U-2侦察机高空突防、秘密潜入执行侦察任务。就当时来讲,大陆的核活动在地理上距离台湾越远也就越安全,比如兰州铀浓缩工厂、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都选在大西北。当然,这些工厂设施在选址时中与苏联关系密切所以并未考虑苏联方面的威胁。
  但其实从1958年3月30日,中央军委的第一个调令起,罗布泊先后调来12个工程兵团,即工程兵建筑第101团、103团、107团、109团、123团、124团、125团,工程兵第4团、第6团、第8团、第9团、第15团。还有两个工程兵师:53师和54师,以及汽车第36团、第37团;工程技术大队,3所医院,一个通讯营、一个勘察队,一个办事处;另有印刷、木材加工、机械修配、农牧场等七个;配属单位有:步兵195师(后改为工程兵52师),铁道兵第10师,通讯兵通讯工程团,空军建筑第6分部等。上述部队共有十万之众。
  陈士榘将军说:“由于当时的特殊背景和严格的保密制度,十万大军默默地开进罗步泊,又默默的撤离罗布泊。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业绩至今仍鲜为人知。在当代人的心目中,只知道从事两弹研制的科学家和试验发射部队,而从未听说那个代号为‘7169’的特种工程部队也为我国的两弹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想到这里,我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不安的复杂感觉。”
  以此可以看出,原子弹实验事宜其实很早就在秘密进行,甚至比彭加木进入罗布泊要早上好几年,当然不排除在大部队进入罗布泊后,发现了一些情况。但最起码人们所说的核试验是因彭加木一行的发现,这点就不攻自破了。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研究核武器本就是一项十分隐秘的活动,对于相关措施保护肯定很强,设立军事禁区在所难免,而总有一些人因此把罗布泊的神秘相结合,臆想出荒谬的说法。当然不排除有可能其实早就有人发现了什么,所以……但绝不会是彭加木。其他部分可能会涉及到和谐内容,墨先生不便多说,请看客自行了解。
  结合前面小墨所有提到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其实每一个部分都存在着非常非常多的猜测和内容,其中不乏有些网友的理论和分析十分出彩,但毕竟篇幅有限在此没有体现,其实本文章的所有内容基本上都是来源于网上及小墨的一些理解,有感兴趣的看客
  现在我们需要重新梳理几个问题,首先就是双鱼玉佩事件炒的沸沸扬扬,人们大多都是被所谓的复制机器、丧尸爆发等强烈引爆点吸引而去,而众所周知这些内容如有半点属实,绝对不可能让各位在网上搜索到一点点信息。可现实却不仅可以搜到所有内容,甚至描写细节格外清晰,按照常理我们只能认为这是编造的故事。
  不好意思,墨先生刚刚楼上的文字结尾复制有些错误,重新补发下。
  疑点九:
  彭加木进入罗布泊不久,便选择该地区进行核试验,这其中是否存在隐情?
  1964年3月初彭加木第一次进入罗布泊,而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这其中仅仅只有6个月的间隔,是否是彭加木在罗布泊中发现了什么?
  网上有非常多的网友猜测试验点的选择是为了消灭某种东西,因为彭加木等人在罗布泊发现了什么,而这种力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不得不进行毁灭,这其中是否是所谓的丧尸还是其他的某种生物或装置?
  先抛开阴谋论的猜测,墨先生总结了一些信息,核弹实验为什么选择罗布泊?
  首先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除英国首次核试验属于海上核爆外,其他几国首次核爆都选在沙漠中进行,而我国为什么选在罗布泊沙漠而不是其它沙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考虑:
  1、罗布泊位于沙漠,地理位置偏僻保密性好,且人烟稀少,不会造成动植物的破坏及影响。
  2、相对来说地势平坦且无遮蔽物便于核实验效果的观察及评估。
  3、罗布泊在当时存在淡水,可以很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人员及实验人员的生活问题,当时没有选择宁夏某处沙漠就因为淡水问题。
  (视频资料http://tv.people.com.cn/GB/39805/42848/9619114.html)
  4、有说法称当时苏联专家认为最优场址是甘肃敦煌附近的一片沙漠,但此场址距离莫高窟太近,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张蕴钰和聂荣臻等人最终拒绝了苏联专家的这一建议。
  (视频资料http://roll.sohu.com/20130116/n363640984.shtml)
  5、罗布泊在几个备选场址中应该是距离台湾最远的一处,在那个侦察卫星尚不完善的年代,美国人想要了解中国的核动向,只能通过驻扎在台湾桃园空军基地的国民党空军第35中队(即“黑猫中队”,对外称“空军气象侦查研究组”)利用U-2侦察机高空突防、秘密潜入执行侦察任务。就当时来讲,大陆的核活动在地理上距离台湾越远也就越安全,比如兰州铀浓缩工厂、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都选在大西北。当然,这些工厂设施在选址时中与苏联关系密切所以并未考虑苏联方面的威胁。
  但其实从1958年3月30日,中央军委的第一个调令起,罗布泊先后调来12个工程兵团,即工程兵建筑第101团、103团、107团、109团、123团、124团、125团,工程兵第4团、第6团、第8团、第9团、第15团。还有两个工程兵师:53师和54师,以及汽车第36团、第37团;工程技术大队,3所医院,一个通讯营、一个勘察队,一个办事处;另有印刷、木材加工、机械修配、农牧场等七个;配属单位有:步兵195师(后改为工程兵52师),铁道兵第10师,通讯兵通讯工程团,空军建筑第6分部等。上述部队共有十万之众。
  陈士榘将军说:“由于当时的特殊背景和严格的保密制度,十万大军默默地开进罗步泊,又默默的撤离罗布泊。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业绩至今仍鲜为人知。在当代人的心目中,只知道从事两弹研制的科学家和试验发射部队,而从未听说那个代号为‘7169’的特种工程部队也为我国的两弹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想到这里,我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不安的复杂感觉。”
  以此可以看出,原子弹实验事宜其实很早就在秘密进行,甚至比彭加木进入罗布泊要早上好几年,当然不排除在大部队进入罗布泊后,发现了一些情况。但最起码人们所说的核试验是因彭加木一行的发现,这点就不攻自破了。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研究核武器本就是一项十分隐秘的活动,对于相关措施保护肯定很强,设立军事禁区在所难免,而总有一些人因此把罗布泊的神秘相结合,臆想出荒谬的说法。当然不排除有可能其实早就有人发现了什么,所以……但绝不会是彭加木。其他部分可能会涉及到和谐内容,墨先生不便多说,请看客自行了解。
  @东方飞鹰2013 2016-02-22 00:24:00
  楼主写的好啊,赞一个。不过彭加木被同伙杀害的事我看很真实,最明显的理由是把六月16日改成六月17日是他同伙造假。试想,如果彭加木真是16日去找水他落款时间哪怕是14日也没必要修改,因为16日当天同伙见过他,不可能在意日期写错的。彭加木美必要因日期写错修改的。是同伙为了圆谎修改的。
  -----------------------------
  应该说,被杀害的可能性还是不低的,墨先生在结尾部分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你的这种分析理论其实也有两个方面,如果是其中一个队员偷偷的进行杀害,而其他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改写留言是可能的。如果是群体的一种密谋,改写留言其实是一种画蛇添足。
  疑点十:
  彭加木事件与双鱼玉佩事件虽然贯通,但如要严格分析其实是两个单体,网络如此大面积的文章不遭和谐,是否纯属是捏造的故事,还是有隐情的欲盖弥彰?
  这里墨先生要先说一个题外话,由于墨先生本身是一名退伍军人,对于军事方面会相对关注,相信绝大部分人都听过知名军事评论员张召忠教授对我国军事发展的言论。
  也许有人一听到我们张教授的名字,就联想到“战略忽悠局”的大名,由于张教授有些言论的失误,被网友们调侃是“战略忽悠局”的局座,有人认为其通过一些错误的、带迷惑导向性的语言,“忽悠”敌国对我国军事力量产生错误的判断。人称“宁可相信这世上有鬼,也不要相信张召忠这张嘴。”
  当然了,这仅仅只是网友们一些娱乐的调侃,墨先生认为张教授还是很令人佩服的,如果你们了解张教授人生履历的话,当然了这些不细说了。至于到底有没有这个所谓“军事装备与对外关系研究及舆论引导办公室?”,墨先生并不太关心。
  墨先生想要说的是,是否有类似转移大众视线的部门存在呢?由于现代网络发展的透明化,原来一些闭塞的信息通过网络瞬间就能告知全世界,而当网络部门在来不及封杀和谐的情况下,流出已被大众了解的本该不能流出的言论,怎么解决?
  有些话墨先生就不适合多说了,但如果是墨先生的话会怎么做呢?三个词概括,转移视线、欲擒故纵、混淆视听。就如曹雪芹所说:“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
  谢谢大家的支持,墨先生关于问答的部分十个疑点已全部更完,剩下最后一部分就是墨先生整件事自己的几点看法。如有感到哪里疑惑的朋友可留言提问,墨先生都会一一回答,有些不合适的内容,也可关注墨先生公众号“山海河洛”进行私聊。
  @东方飞鹰2013 2016-02-23 01:17:00
  还有个表面上十分明显的问题,彭加木出去找水居然带标本和日用品?找水身体负担越轻越好,带些水是可以的,无法解释带标本去找水,如果说彭加木怕留在营地不安全那么带在身上比标本留在营地安全?即使彭加木和队员关系紧张,队员和标本叶不存在什么紧张关系的。所以说彭加木带标本外出很可能是其他队员的捏造之谎,目的是混淆视听转移大众对他们杀人的注意力,就。直升飞机送水的营地很可能不是他们杀害彭加木的第一现场,否......
  -----------------------------
  恩,存在这种可能
  好了,关于“彭加木双鱼玉佩事件”的所有疑点,墨先生能说的已经全部说完了,基本上对于该事件的所有疑惑问题,都囊括在上诉墨先生所写的内容中。
  如有网友认为所诉不全,有遗漏部分。墨先生想先行解释一下,由于此事件要全面铺开,内容实在太过繁杂,因此有些简单的基础内容及太过离谱的臆想猜测墨先生并没有提到,而但凡涉及到敏感内容的也希望各位看客理解,不好意思。

  墨先生接下来将针对所有了解的内容,完整的提出自己的看法,请大家多多支持。
  @桃花仙的园子 2016-02-22 16:15:00
  哎呦一会儿没看就更新了,楼主元宵节还是这么勤快。
  我觉得楼主分析的很有道理,一个爆炸新闻出来了,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各种遮掩,而是引出另一个更大的新闻,让公众的实现转移了,再添油加醋那么大家就会慢慢淡忘之前的新闻。
  -----------------------------
  恩恩,谢谢你,一直在支持墨先生
  @韦孝宽 2016-02-23 23:45:00
  此主题关注多年,个人 认为:
  彭加木+罗布泊+希特勒派人寻找地球轴心……这些事情,应该是有关联。
  楼主做了很多调查和分析,相对理性,这点要点赞!
  关于彭加木是否被团队合谋做掉,我相信有这个可能。
  最关键的一个信息就是:画蛇添足地修改日期,我觉得很有可能。
  如果您在一个团队讨论过事情,你就会知道,很多事情,都会分成两三种意见,究竟采用哪种意见,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改”还是“不改”......
  -----------------------------
  终于看到争论了,墨先生首先感谢你的支持。
  关于彭加木是否被杀害的问题,结尾部分还会再次提及,但我们首先要考虑被杀害的原因有几种,墨先生认为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前面讲到的彭加木可能会将大家带入绝境,另一个就是队伍里有敌特。
  第一种,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很大,只是为了某些原因,文章墨先生需要写得(这个你们懂的),但结尾会明说。
  第二种,墨先生认为可能性虽然有,但并不高,一是因为如果他们此行没有带着秘密任务,只是简单的任务,就算有发现什么特殊情况,也纯属意外收获;
  而如果他们是带着重大的任务而来,队伍中就不太可能存在敌特分子,你们可能对国安系统不太了解,也小看了他们的力量。

  关于地心及希特勒的问题,文章中墨先生也有提了一下,但不知会不会涉及和谐,所以说的比较隐晦,这个部分墨先生也是关注很多,后续会针对这一点出文章与大家讨论的。

  最后关于钱的问题,这个部分让墨先生很是头疼,关于80年代的钱跟现在相比怎么说,墨先生也是头大,如要严格分析,从各种角度的看价格都不一样,但墨先生找到比较大众的说法是80年代的钱,大概是这两年的15倍左右。但如果仅从这个考虑还不够,现在社会的金融经济结构和社会价值观与80年代不一样,但从钱上面来看并不准确。

  而且对于当时搜寻到底要花多少钱来说,也没有个比较官方的定论,只有大概,所以墨先生不太好表态。

  但总之还是要谢谢你的支持!
  @迷雾寻月 2016-02-23 23:57:00
  认为彭加木被合伙做掉的人应该没有在公检法一线部门工作过,否则不会有这种荒唐的想法!
  -----------------------------
  这点墨先生略有了解,如果您是相关工作者,能简单的提点几句话?或者关注墨先生公众号“山海河洛”我们私下讨论。
  @东方飞鹰2013 2016-02-24 01:01:00
  169楼看法与我一致,170楼说的也深深引起我深思。如果彭加木被队员杀害,以国家的侦缉水平破案可以说是轻松的一件事。破了案也就没必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搜索了。四次打搜索说明彭加木被队友杀掉可能性很小,因为彭加木如果被杀国家一定能侦破,既然侦破啦也就没必要耗费巨资搜索了。国家耗费巨资搜索说明两个问题。一,彭加木失踪原因不明。二,彭加木掌握的信息极为重要,否则一个普通科学家死啦不用这么耗费。一百万在1980......
  -----------------------------
  如果这背后真的有巨大阴谋的话,就不存在什么刑侦介入,他们的级别根本不够。这一点墨先生还是比较了解,而有可能在于审讯调查的过程与搜寻是同步进行的。墨先生认为关键点还是尸体的问题上,但我们没有这个能量去翻这些档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