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

  @飞吧鸵鸟 2016-04-21 18:25:00
  初看感觉风格有点像道葭的饕餮娘子,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只不过一个是用古玩做引子一个是用美食做载体。现在看又有点曹公的语言气象了
  -----------------------------
  谢友支持,饕餮娘子我看过,美食写的很不错,文笔清新优美,故事色彩犹如古乐。至于曹公,只是借用了一下闺阁语气呵呵呵。写成这些小故事,博大家一笑。

  小杨回身关了门户,拿来铜锁嘎巴一声锁上了门,吩咐人看好屋子,这才回身去叫赵大福!




  等赵大福被人架着,来了闺房重新开锁进去一看,俩儿一女早已血肉模糊,看不清人形了!心急如焚的老将军急痛攻心,哇得声口吐鲜血一屁股坐在地下。


  曾太太也赶了来,扶着老爷大哭“老爷!!老爷!!这时候你可不能再出点儿事啊!!快吩咐人处置!”


  赵大福气虚喘喘,老泪纵横“悔不听夫人之言!以至有今日之祸!!”

  外头战战兢兢围拢过来的家丁把昏死的老婆子、丫鬟都抬出去救治,小杨又亲自把伤残的赵小姐,昏迷不醒的金寿金宝俩小孩抱了出来,送到上房屋救治,府里的下人们,听闻小杨公子制住了妖怪,又多少有了勇气,纷纷来帮着收拾。


  这一番惊天动地的闹腾,又加上赵大福病倒、请大夫救人、买药、打扫收拾,从不到子时,一直忙活到座钟打了6下,金星启明、红日东升。直把整个胡同闹得四邻不安、鸡犬不宁,四邻八舍的老少爷们不知道赵府出了什么事儿,都纷纷来探问,有的嘴快的赵府下人把事情一说,好家伙!刚才还问候的邻居们好似见了鬼一样抱头鼠窜纷纷跑回家关门闭户,不敢出门。


  乱纷纷的局面,亏得内里有曾太太临危不惧,稳住了家人们,不至于再生祸患,外头有小杨热血衷肠、兢兢业业指挥若定,直到了快中午了,才算初初妥帖。。。。。。




  这股风从西直门内大街一传开,可就火喽!!内外四九城的老少爷们无不谈虎色变!!听见信儿的几位世交大臣,也不知道虚实,赶忙派人来问候,曾小侯爷身子不太好,又刚从外洋回来不久,但听闻此事,立即奏闻了圣上,光绪爷也才少年,倒是老佛爷听了大惊,忙令雍和宫的大喇嘛领了圣命,前来祈福处置,又命九门提督福大人派了右翼总兵带兵来维持治安,传下懿旨——此事京畿之下,不可小视,若有变故,立即上奏!!

  等雍和宫的数位喇嘛呼啦啦来了赵府、外头是右翼总兵带了兵马把赵府团团围住,不知道的小民百姓更加惊恐,以为赵家真的大白天出了鬼怪,纷纷退避三舍。

  一条热闹熙攘的大街,成了冷清清的禁地。






  而曾小侯为人方刚忠义,自然不太信这些个,加之关心老叔的安危,便亲自坐了马车前来探问,一时间,不论是文武百官、宗室亲贵还是小民百姓的街谈巷议,都议论纷纷,这消息一股旋风似得吹得六百年皇城帝都惶惶不安起来。。。。。。


  太医院的御医来了不少,给赵大福开了镇静安神补气益血的药,喝了之后好多了,其他下人也都该救治的救治,可是,刚过了及笄之年的赵小姐,因为失血过多,又惊吓过度,神魂飘散,脸部、上身被咬去足足好几斤肉!伤口紫黑交错,御医们着手良难,只能先用八宝紫金锭外涂内服,还是昏迷不醒。


  而大喇嘛也好,御医、民间杏林大师也好,看了看俩小少爷,更是束手无策!

  俩人睡在床榻上,面目狰狞、气息混乱,可脉象正常,这可急坏了赵大福和两位太太,哭求着大喇嘛救人。

  几位喇嘛面面相觑,里头,有位修为高深的大喇嘛说——“我佛慈悲!!不是我等见死不救,这二位小公子,显然是中了外道的法术,可惜我等修行不同,功力不深,此刻看来,竟不能看出是哪路外道,如何着手呢??现而今,只能在贵府摆下金刚法阵,以求驱邪避凶,还能维持一时,还请赵将军、曾侯爷回奏圣母皇太后,赶紧另请高明,不然,恐几天之内,贵府就有不忍言的大祸临头!!”

  一旁的御医们都鸡啄米似得点头称是,都说看不出什么病症。
  赵大福、曾太太一听,更是心灰意冷百爪挠心般痛苦,涕泪交流不断。曾小侯爷又急又气,在大厅里左右踱步。


  小杨只能吩咐家人乱纷纷应付这些贵人、喇嘛和大人们,自己端着冰糖燕窝粥,半跪在赵将军床榻前,慢慢安慰着一夜之间衰败了10几岁憔悴老迈的赵大福。




  满院子里正急的热锅上蚂蚁似得没开交处,门外突然传进几声悦耳的歌谣声——————


  无量天尊!!有那人口不利,家宅不宁,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何不请真人来看。。。。。


  二十

  小杨听了内心一动,正觉得这么大的院子,怎么外头的声音传进来如此清晰,早有曾太太满眼泪痕的听见了,惊喜交加,跟曾小侯略略商量几句,一叠声吩咐“快去门外,把方才唱歌谣的人请进来!!!”


  大门外步军统领衙门的兵丁衙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弓上弦刀出鞘,戒备森严,却不知哪里突然传进来一句道号歌谣,让满大厅的人惊喜不已。




  曾太太立即吩咐管家带着有个有头有脸的下人去迎接,想想不妥,又吩咐小杨赶紧出迎。
  小杨批了一件天蓝色宁绸箭袖袍子,换了缎靴,大步流星迎出大门。此刻,管家战战兢兢如迎接神仙一样在前低头伸手示意,后头,来了一位道士!!


  小杨过去深深作揖:“不知道长下临,有失远迎!敢问道长在哪处仙山洞府修习?只因家里昨夜出了大事,幸得道长驾临,请道长驱邪捉怪,救苦救难,我家主人、主母有请!!”


  说完,又抱拳行礼,抬头看了看这道士。


  此人,仿佛60出头年纪,身高八尺开外,瘦长身材,挺拔如松,器宇轩昂,鹤发童颜,看不出一丝皱纹,只头发眉毛微微带着沧桑,身穿蓝细布道袍,腰里系着杏黄色双穗丝带,外罩真紫色镶金八卦万寿仙衣,脚下是雪白的袜子和云头朱红履,背后背一把松纹宝剑,手里则是一柄古玉柄的长须浮尘。


  两道乌苍苍的眉毛斜插入鬓,鼻如悬胆唇似新月,头上还戴了一顶碧玉如意云头道冠,横插紫金扁簪。真是仪表堂堂、道骨仙风!


  那道士听了小杨公子的言语,又见小杨公子俊秀不凡,如芝兰玉树亭亭玉立在当院,便微微一笑“贫道稽首了!!不敢言请,贫道是太华山上清宫的道士,一向在山中紫云洞修习道法,闲来云游五岳、三山,近日游览京都名胜,听闻贵府有难,因学会些许道术,特来探望。公子不必多礼,请!”


  说完,迈着方步随小杨进了大厅。


  这次曾太太并没有回避,款款起身,过来就行礼,而曾小侯爷,一向对这些佛道之事不太看重,不过这次有病乱投医,也起身冲道士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道士潇洒的一甩拂尘,说:“今日贫道有幸,竟然得见文正公的大公子,幸甚幸甚!!有礼了!”


  说完床榻上的赵大福说:“夫人莫惊,赵将军福禄乃天意所定,这等小小邪祟,不必挂怀,小道自由道理。这几位是佛家大德,贫道稽首!!”


  小杨暗思,这道士山野之人,见了这么多当朝亲贵和大喇嘛,竟然毫不慌乱,彬彬有礼,应答得体,看来真是世外的高人了。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


  几位雍和宫的大喇嘛原本是皇室家庙里的大德,清廷自康熙之后,除了世宗雍正皇帝爱好炼丹崇道,其余诸位天子和内宫后妃,都崇尚的乃是佛教,尤其是本民族的萨满教和藏传佛教,因此,对于汉人崇尚的道教,一向看不上眼。


  自打乾隆爷把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里的张天师正一品官衔降为三品衔,又不断挤压道教势力,到了晚清,在中华大地上,道教竟是一片萧条之气。


  这几位大喇嘛,进出宫廷王府,见了皇室宗亲都傲然抗礼,何况一个小小的山野道士,一进门就夸下海口呢??
  因此,大喇喇的合掌念佛,并不还礼。


  太医院的几位御医还算有礼,轻轻拱拱手陪笑。
  @vanepen 2016-04-17 17:49:00

  
  -----------------------------
  谢友支持配图!!
  @林海听涛6 2016-04-22 00:51:00
  @飞吧鸵鸟 2016-04-21 18:25:00
  初看感觉风格有点像道葭的饕餮娘子,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只不过一个是用古玩做引子一个是用美食做载体。现在看又有点曹公的语言气象了
  —————————————————
  @齐州三爷 3611楼 2016-04-21 21:12:00
  谢友支持,饕餮娘子我看过,美食写的很不错,文笔清新优美,故事色彩犹如古乐。至于曹公,只是借用了一下闺阁语气呵呵呵......
  -----------------------------
  曹公——曹雪芹。
  @齐州三爷 2016-04-21 21:38:00
  二十
  小杨听了内心一动,正觉得这么大的院子,怎么外头的声音传进来如此清晰,早有曾太太满眼泪痕的听见了,惊喜交加,跟曾小侯略略商量几句,一叠声吩咐“快去门外,把方才唱歌谣的人请进来!!!”
  大门外步军统领衙门的兵丁衙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弓上弦刀出鞘,戒备森严,却不知哪里突然传进来一句道号歌谣,让满大厅的人惊喜不已。
  曾太太立即吩咐管家带着有个有头有脸的下人去迎接,想想不妥,又吩咐小杨赶紧出迎。
  小杨批了一件天蓝色宁绸箭袖袍子,换了缎靴,大步流星迎出大门。此刻,管家战战兢兢如迎接神仙一样在前低头伸手示意,后头,来了一位道士!!
  小杨过去深深作揖:“不知道长下临,有失远迎!敢问道长在哪处仙山洞府修习?只因家里昨夜出了大事,幸得道长驾临,请道长驱邪捉怪,救苦救难,我家主人、主母有请!!”
  说完,又抱拳行礼,抬头看了看这道士。
  此人,仿佛60出头年纪,身高八尺开外,瘦长身材,挺拔如松,器宇轩昂,鹤发童颜,看不出一丝皱纹,只头发眉毛微微带着沧桑,身穿蓝细布道袍,腰里系着杏黄色双穗丝带,外罩真紫色镶金八卦万寿仙衣,脚下是雪白的袜子和云头朱红履,背后背一把松纹宝剑,手里则是一柄古玉柄的长须浮尘。
  两道乌苍苍的眉毛斜插入鬓,鼻如悬胆唇似新月,头上还戴了一顶碧玉如意云头道冠,横插紫金扁簪。真是仪表堂堂、道骨仙风!
  那道士听了小杨公子的言语,又见小杨公子俊秀不凡,如芝兰玉树亭亭玉立在当院,便微微一笑“贫道稽首了!!不敢言请,贫道是太华山上清宫的道士,一向在山中紫云洞修习道法,闲来云游五岳、三山,近日游览京都名胜,听闻贵府有难,因学会些许道术,特来探望。公子不必多礼,请!”
  说完,迈着方步随小杨进了大厅。
  这次曾太太并没有回避,款款起身,过来就行礼,而曾小侯爷,一向对这些佛道之事不太看重,不过这次有病乱投医,也起身冲道士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道士潇洒的一甩拂尘,说:“今日贫道有幸,竟然得见文正公的大公子,幸甚幸甚!!有礼了!”
  说完床榻上的赵大福说:“夫人莫惊,赵将军福禄乃天意所定,这等小小邪祟,不必挂怀,小道自由道理。这几位是佛家大德,贫道稽首!!”
  小杨暗思,这道士山野之人,见了这么多当朝亲贵和大喇嘛,竟然毫不慌乱,彬彬有礼,应答得体,看来真是世外的高人了。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
  几位雍和宫的大喇嘛原本是皇室家庙里的大德,清廷自康熙之后,除了世宗雍正皇帝爱好炼丹崇道,其余诸位天子和内宫后妃,都崇尚的乃是佛教,尤其是本民族的萨满教和藏传佛教,因此,对于汉人崇尚的道教,一向看不上眼。
  自打乾隆爷把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里的张天师正一品官衔降为三品衔,又不断挤压道教势力,到了晚清,在中华大地上,道教竟是一片萧条之气。
  这几位大喇嘛,进出宫廷王府,见了皇室宗亲都傲然抗礼,何况一个小小的山野道士,一进门就夸下海口呢??
  因此,大喇喇的合掌念佛,并不还礼。
  太医院的几位御医还算有礼,轻轻拱拱手陪笑。
  -----------------------------
  @spxjyan09 2016-04-21 21:48:00
  大喇嘛甚是傲娇,想必也是不学无术之徒!待道长小漏几手然他们无地自容……

  -----------------------------
  哈哈哈哈确实如此,清代皇室大喇嘛一般都吃皇室俸禄,有固定品级。自然眼眶子大。

  曾太太请道士做了上座,奉茶完毕,接着,才把昨晚家里发生的种种诡异说了一遍。


  这道士听了,并不搭话,只微微颔首而已,半晌才说“恕我直言,方才贫道进来时,已经查看了贵府这座宅子,一股幽怨愤懑的阴气冲天,想必原来必然有一桩塌天大祸,这许多年没有解化所致,后来,幸亏赵将军福泽深厚,能压得住,并没有一时冲突。然而,这道阴气岁月久远,积累甚深,又兼之小公子年幼,神魂不全,被鬼魅伤了魂魄,一时压抑不住,才变了癫狂之症,也罢,贫道今日既是碰上了,不免要管管闲事,真么办,请夫人准备一间净室,我为少爷祈禳祈禳,一日一夜便好。
  将军和小姐本无大病,只是受了惊吓,又有些伤痛,这个好治。
  不过,一会儿,我先要到贵府花园看看,看来这鬼魅邪祟,就在那里。找几个带路的家人便可。”



  说完喝了半杯茶,也不看那些喇嘛、御医藐视的眼神,起身来到赵大福跟前儿,问了问病痛,赵大福神倦体软,气虚体弱。众人都伸着脖子看这道士如何供奉神像、书画符咒、喷火列阵。曾太太也连声叫下人预备纸马香烛。

  谁知道士微笑道“一切不必惊动,些许小恙,还用得上那些?”只见他伸出右手食指,指定赵大福,嘴唇亲启,不知道念叨着什么,微笑说”大将军八百威风!这点小恙,将军百万军中杀出来的汉子,还在意吗。“


  赵大福从来不信这些佛道之士,听了道士在面前道貌岸然装腔作势,以为是装神弄鬼,不料,道士刚说了一句,赵大福只觉得道士手指里,呼噜噜冒出一股热乎乎的气息,隔空传入体内,丝丝缕缕温热之气扑面而来,立时从脚底开始,这股热气直往上涌,透过双腿、下盘、小腹、胸腹直到头顶!!!


  这股热气仿佛斩关夺将般过重楼,透阳阁,直达百汇!一时间全身四肢百骸和经脉血液,呼噜噜急速流通了起来!!那种温暖、舒适和熨帖,比春日大睡一场还要好过千百倍。


  霎时,道士收了手指,两眼放光问道:将军感觉如何??想不想起来走走,吃些点心??”


  可煞作怪,刚才还病怏怏毫无精气神的赵大福,立即起身下了床榻,活动了几下,肚中咕噜噜响动,“快传饭来!”


  竟然是饿了!


  小杨把炖好的燕窝汤奉上,赵将军又风卷残云的吃了一盘子牛肉小饼和水晶虾酥,抹抹嘴。竟是红光满目神清气爽一点没事了!!


  赵大福这次学乖了,当着众人,深深施了一礼“老仙长真乃在世神仙!!今儿我算服了!!您就是活神仙!我家这点小事,请老仙长大慈大悲,救赎救赎!!”



  满屋子里的人,包括曾小侯爷和几位大喇嘛,见此情景瞠目结舌,竟是捏呆呆傻了。。。
  曾太太跪倒叩头,念佛不已,家里的丫鬟、老妈子,都看得目瞪口呆,又惊又喜,都窃窃私语说,来了活神仙,还怕什么邪祟?!!满府上下,一改昨晚惊惧恐怖,全都喜气洋洋喽!
  这边赵大福吵嚷着摆酒席为道士接风,那边曾太太又请道士去正房里看了赵小姐,小杨跟着,偷偷观瞧小姐,心下剧痛。原来小姐左脸被毁了一半,左臂、上身全是厚厚的药膏和白布包裹,竟是跟死人一样。禁不住一阵悲酸涌上心头。。


  道士甩了几下拂尘,笑道“也是小姐命中该有此劫难,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晶莹的小小水晶瓶子,道“这是小道自己炼的上清仙露,专治内外伤病,只是时候未到,药力不足,嗯。。。。。。救命则可,小姐这左脸上的要留下伤疤了。也不要紧,说个法子,用上好的羊脂玉,碾成细粉,加入珍珠粉、冰片粉,用蛋清调匀,涂抹一年,便看不出了。这药,每天内服2滴,外用一次,三天之内便可愈合。切记切记”


  曾太太听了千恩万谢,接过水晶瓶子揣进怀里藏了。
  再看道士,又是右手食指轻轻点在赵小姐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半袋烟功夫,只觉得满屋里飘出一股檀麝香气,赵小姐脸色有了血色,轻轻睁了眼!!


  曾太太、二太太顿时拥抱着女儿孩儿肉儿的大放悲声,喜极而泣,小杨在门外看着,也是大为惊喜,心里暖暖的,只觉得这老道士,真神了!


  赵大福见道士确实功力深厚,那边还有俩儿子要救呢,赶紧命人重新在东跨院准备了一座院子,打扫得异常干净,又准备好茶名果和上等檀麝香,纸马香烛,作为使用。


  这边,觉得受了冷落又见落败于外道的几个大喇嘛、御医可不想在此吃瘪,纷纷告辞。赵大福顶腻歪这些人,整天吃着朝廷俸禄,到了大事上,屁用没有。还是曾太太会做人,命账房密封了50两黄金,4匹锦缎送给大喇嘛做香火钱,御医那里,是200两银子,每人50两,作为车马费。


  明摆着,这是老佛爷下旨送来的人,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鱼情看水情,都是在御前伺候的人,万一慢待了,有个一句两句不中听的话送上去,这赵家一大家子还活不活了??!!


  大喇嘛看黄金锦缎送上车,算是乐呵呵满意而去,御医也告辞离开。


  赵大福可高兴了,看了看醒来的赵小姐,又去看看俩昏睡的儿子,心中大定——有了老神仙,还怕他个鸟!!
  命人在大厅摆了酒宴招待,道士很谦和“将军不必破费,待小道先收了花园里的邪祟,再领酒宴不迟!”


  曾太太还怕道士吃素,又打发人,去佛缘斋送来一桌素席面,在大厅忙活得满头热汗。


  道士不紧不慢,跟着赵大福来了花园,小杨开了锁,道士盯着门上的符咒直笑“这些东西,对付些小小毛鬼还罢了,这园里的东西,治不住的。”


  后头家丁手执刀枪棍棒,还从府外叫来一对官兵帮忙,端的是如临大敌。道士挥挥手“不必如此慌张,小道既来之则安之,将军请看。“


  说着走到假山太湖石边儿,左右看了看,也不拔剑,也不书符咒,只一甩拂尘,踏天罡之步、走斗牛星轨,连着转了两个圈,轻轻松松从宽大袖子里,拿出一个包浆厚重、紫红色的小葫芦。
  拔开葫芦嘴,托在手上,轻轻说道“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 皆来相助,唯道唯尊,元亨利贞!!尔等小丑,还不速速与我化出本身形,进我法器,有路生存,以免正法,消尔灵魂!!”

  没等说完,噗!!轰!!的几声,吓得众人一惊,小杨看的准,在太湖石下头几处石洞里,呼啦啦钻出数道惨白的雾气,打着旋儿掀起一阵令人恶心的腥风,一眨眼儿的功夫,那紫红色小葫芦在太阳下放出七色异彩,葫芦嘴呼的一声大响,将数道白气收了进去!


  一时间,风清景明,园中又是波澜不惊了。。。。。。





  赵大福连声大呼“活神仙!老神仙道法高深!!百十年的冤魂邪祟,一朝制住,算我老赵有福有缘,请受我一拜!!”


  老道士笑着收了葫芦,只淡淡笑着。这下子,赵府里的人更是把老道士奉为上仙真神的供奉起来,曾小侯看事情已经平了,又安慰了几句,告辞而去。
  高兴之余,赵大福吩咐管家,拿了名帖送给九门提督,又赏了外头官兵500两银子,撤了兵马。

  安静下来,专门在大厅招待老道士。


  大家都热情洋溢、兴致勃勃得伺候着道士,他倒也不拿大,温厚谦和,一副得道高人模样,酒过三巡,曾太太捧出200两黄金,又是2000银票送给道长。

  道士笑笑:“贫道久在山野,又是世外,用不着这些金银财帛,将军、夫人留着自用吧。再给,贫道可坐不住了。”


  赵大福哈哈笑道“知道仙长不求人间富贵荣华,这些小意思,是想为仙长修建一所道观所用,仙长看好了京都哪一处地方,只要我办得到,一定修建妥当,请仙长主持。”


  “更大可不必了,小道闲云野鹤之身,整日云游,要道观何用??这次尊府变故,也是天意有缘,被小道赶上而已,再者将军福泽深厚,天恩祖德。不要再强让了。。”




  赵大福听了,颇为不满:“仙长,这样说起来,难道让我连报恩的话头儿也没有了??仙长救我一家性命,又驱邪降魔之恩,天高地厚!!如若不然,我跪在这里,不起来!”赵大福又拿出湖南犟驴脾气,跪倒在地。曾太太也下拜在地。


  道士缓缓起身,率率胡须,一脸为难:“也罢!!两位贵人请起来说话,既然将军非要报恩,也说不得什么恩,小道有一事,若是将军做了,就算报恩吧。”


  “什么事??!!”赵大福起身坐了,示意小杨给道士斟酒。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