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作者:马宏飞

  继续继续……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第一卷 第四十六章
  11月25日 晴
  天还没亮,我就接到了刘姐打来的电话,告诉我昨天晚上馆里出大事了,电话里一句两句说不清,馆长让我们都马上赶到单位。
  一定是出了什么天大的事,我不敢耽误,匆匆的穿好衣服下了楼。等我赶到馆里,才发现气氛非常紧张,一个个武警荷枪实弹,殡仪馆被戒严了。警戒线一直拉到了陵园的大门处。同事们在一个个的接受着警察的询问,我就站在一边排队等候,一边竖起耳朵听同事们小声的议论着。
  原来,昨天午夜时分,馆里两个值夜班的男同事,被一阵女人的尖叫声惊醒,和每天传来的哭声是有很大区别的,这是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一声声惨叫划破寂静的夜空,从墓地的方向直逼殡仪馆的大门而来。透过值班室的玻璃窗,借着惨淡的月光,看到一个披头散发的怪物一边发出怪叫,一边在墓地中转圈跑着。两个吓坏了的男同事立即报了警。
  警察很快就赶到了现场,探照灯、强光手电一起对准了那个披头散发的怪物。那个怪物用手捂住了眼睛,大家这才看清,那是一个穿着和服,化着浓浓日本妆的年轻女人,光着脚,只是松散开的头发和那身宽大的和服有点不相称。听同事说,那个女人的日本妆当时差点没把人吓死,那脸就像插到面缸里一样,和鬼也没有什么区别。
  当警察上前询问这个女人时,才发现,这个女人不会说话。嘴里只发出一些伊伊呀呀的简单音符,目光呆滞,浑身瑟瑟发抖。人们看到这个女人的衣着打扮,加上她又不会说中国话,就有人怀疑这是不是一个日本女人。警察也着了急,如果真的是日本人,那就是一起涉外的案件,弄不好要整出外交事件,那是要有责任的。女人立即被带回了公安局。
  正在警察想找墓地管理员老张头了解一下情况时,跑去找老张头的工作人员慌张的跑了回来,说老张头的房间内满地是血……
  警察迅速的赶到了墓地的守卫室,只见小小的守卫室内一片狼藉,鲜血满地,墙上还到处是喷溅状的血迹。警察搜索了陵园的每个角落,老张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现场的气氛又一次紧张了起来,老张头这个半辈子都在墓地的守墓人,一个什么也听不见的老聋子,什么人会对他下手呢?
  等警察取完证,天也快要亮了。馆里的两个同事也回到了值班室,两个人隐隐感到事情不对,离开殡仪馆时大门是上了锁的,但是回来时大门却是虚掩的。两个同事战战兢兢的检查了一遍停尸间,发现停尸间里水晶棺的配电室门被打开了,所有水晶棺的电源都被切断了。一个水晶棺的盖子被打开,两个人凑近一看,水晶棺内空空如也,冷藏的遗体不翼而飞。两个人当时就吓得面如土色,跌跌撞撞的跑回了值班室。
  两个同事刚才只顾害怕,回到值班室才想起,那个丢失的遗体不正是孙浩的女朋友小微吗,一想起那个穷凶极恶的家伙,潜入殡仪馆偷走女朋友的遗体,两个同事的手都有点发抖,迅速又播打了报警电话。
  刚离开没有几分钟的警察又一次来到了殡仪馆,一听说孙浩在这里出现了,这个危险份子手中又有枪,警察果断的采取了措施,在殡仪馆到陵园的周围都拉起了警戒线。全副武装的特警在墓地周围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然而却一无所获。
  警察想到了殡仪馆的监控录像,到监控室一看,屏幕上都是一片雪花。警察顺着监控的数据线查找,才发现监控线路早已被人剪断。办案人员在查看了断线前的监控时,发现晚上十点十二分,一个黑影摸进了殡仪馆的办公楼,经过对比,这个黑影和孙浩的体型十分相似。
  史馆长把单位的职工都找到了单位,警察一个个的了解完情况,也没有什么特别有价值的线索。办案人员嘱咐我们,在案件没有查清之前,要执行保密条例,不要对外界透露任何消息,以免干扰案件的侦破。
  那个穿着和服的、神秘女人的身份终于查清了,办案人员都松了一口气。这个女人不是日本人,这就谈不上什么涉外案件了。警察翻阅了这几年来的失踪人口档案,五年前一个离奇失踪的女孩进入了警方的视野。
  这个女孩叫朵儿,失踪时是一所高中的高三学生,正面临高考的时候,朵儿的姥姥去世了。朵儿和家人都来到殡仪馆为姥姥送行,那天火化炉出了点问题,朵儿姥姥的遗体火化完后,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了。刚从悲伤中回过神来的朵儿父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女儿不见了。
  刚开始,父母还以为女儿临时有事回学校了,就找到了学校,老师同学都说没有见到朵儿回来。亲戚、朋友、同学的家里也都打听个遍,还是没有朵儿的下落,这时朵儿的父母才预感到出了大事,就报了警。
  警察在找,朵儿的父母也在找,亲戚朋友们也都在帮忙留意,但是五年过去了,一点朵儿的音信也没有。在这五年中,朵儿的爷爷奶奶因想念孙女,伤心过度,相继离开了人世。朵儿的奶奶在临终前,拉着朵儿爸爸的手,说,无论如何都要把孙女给我找回来,说完,老人流下了人世间最后一滴眼泪,眼睛还大大的睁着。
  朵儿的妈妈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得了严重的精神病,整天疯疯颠颠的到处跑着找女儿。最后没有办法,就住进了精神病院。朵儿的爸爸一个人撑着这个残破的家,五十挂零的他早已是一头白发,满面沧桑。
  当接到警察的通知,赶到医院去认人时,朵儿爸爸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女儿,但是,朵儿已经不会说话,神情呆滞,跟个木头人似的没有感情。警察早已把朵儿爸爸留在寻人DNA样本库中的样本和朵儿的DNA进行了比对,证实这就是一对父女无疑。
  医生的诊断也出来了,朵儿是长期的孤独、恐惧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造成了暂时性的失语,经过治疗,好起来的希望很大。还要求亲人要多陪陪朵儿,说这对朵儿的恢复有好处。
  纪委办案的工作人员,把墓地管理员老张头出事的情况,告诉了周主任。周主任对办案人员说,老张头是他介绍来的,由于老张头耳朵听不见,交流起来有困难,自己就没有多问老张头的情况。再说墓地管理员的工作性质特殊,有人愿意干就不错了,还笑着问,警察是不是怀疑自己杀死了老张头,自己可一直在办案人员的眼皮子底下。说这些话的时候,周主任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不过,这一切并没有引起办案人员的注意。双规只是一种组织内的纪律审查,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向组织如实的交待问题而已,被双规的人不是犯人,不用戴刑具,只不过不能离开酒店的房间而已。
  傍晚时分,办案工作人员为周主任准备好了晚餐,但周主任一直呆在卫生间里没有出来。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周主任还是没有出来。当办案人员来到卫生间的门口时,发现有红色的液体从门缝中流出,才知道出了事。
  工作人员就强行撞开卫生间的门,眼前的一幕让办案人员惊呆了。
  周主任跪在地上,上身赤裸,一把锋利的水果刀割开了他的肚子,肠子流了一地。周主任的脸上还在发出痛苦的狞笑,一只手抓着自己的肠子,另一只手挥舞着水果刀,随着一下下的手起刀落,肠子一段段的飞了出去。
  血液、组织液、肠胃中的食物残渣的混合物一起向地面流着,一股股血腥的气味,伴着周主任那扭曲变形的脸,差点把纪委的工作人员吓背过气去……
  等警察和医生赶到现场,一切都晚了,周主任已经倒在了血泼之中,现场的恐怖、惨烈,让见多识广的刑警们都皱起了眉头。
  酒店的老板也在一旁不断的叹气,真他妈的倒霉,还说,这个楼层以后就全包给你们办案了,你不包,哪个客人肯住。
  追踪孙浩的那一组警察也有了进展,一大早,一家冷饮厂就来报案,说自己单位的一辆冷藏车昨天晚上被盗了,警察迅速调取了冷饮厂的监控录像,马上就确认了那个盗车贼就是孙浩。
  警察经过简单分析,推测孙浩可能是怕女朋友的遗体变坏,就偷了冷饮厂的冷藏车。就从这辆冷藏车入手,案情也许会有突破。办案人员从交警那里调取了那个时间段的全部监控,一天下来,到了晚上十点多,也没有查出个所以然。正在办案人员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寻找着那辆冷藏车时,好消息传来了。
  海关缉私局打来电话,说在一处废弃的码头上发现了一辆冷藏车,车牌正好和冷饮厂丢失的那辆相符。
  据目击者称,今天早上,一个年轻男子开着这辆冷藏车来到码头边,由于经常有冷藏车来这里运送海鲜,所以也就没太在意。后来看见一艘快艇把这个男子接走,男子上艇前,把一个大袋子和一个大皮箱也搬下了车。目击者以为是走私毒品的毒贩子,这才报了警。
  等海关缉私队的快艇赶到,追到公海时,看到这几个人上了一艘不明国籍的海盗船。没有等海关的舰艇接近,海盗船上的导弹发射架已经对准了海关的缉私船。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中国人都懂,缉私队只好暂时放弃了行动,等待更好的机会吧!
  公安局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侦查员们一个个紧锁眉头,正在冥思苦想。穿着和服的神秘女人惊现午夜的陵园,双规中的陵园主任离奇自杀,人皮灯罩的制造者孙浩带着女朋友的遗体诡异潜逃,墓地的守陵老者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一切的反常状况,让每一个经验老到的侦查员们都陷入了沉思。
  这时,刑警大队的高队小跑着进了会议室,
  “马上行动,医院有新情况……
  11月26日连载明天继续……

  继续继续……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第一卷 第四十七章
  11月27日 阴
  昨天晚上刚要下班,就接到了警方的电话,说要殡仪馆派人去××酒店收尸。由于馆里的几个男同事下午都到偏远农村去跑业务了,我们几个姐妹虽然知道一定是有什么凶杀案发生,也只有硬着头皮上阵了。
  伴随着天越来越黑,厚厚的云层不知什么时候遮住了惨淡的月光,阴冷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穿着厚厚外套的我不住的打着冷颤。等到了酒店的十三楼,好不容易感觉到暧和的我,又被眼前的血腥场面吓了个半死。在殡仪馆工作不是一天两天了,什么样的死法都看到过,但周主任这种剖腹自杀,把自己的肠子也弄成一段一段的还真的就没见识过。秦姨和刘姐也捂住了嘴巴,现场的勘察还没有结束,我们就退了出去。
  等警察在现场取完证,时间也已经是十二点多了。我们戴了三层大口罩,壮着胆子走进了酒店客户的卫生间,把地上一段段的肠子收拾在一个塑料袋中,迅速的把一个大尸袋套在周主任的遗体上。
  由于周主任在陵园工作多年,和殡仪馆只有一墙之隔,也算是个邻居吧,大家都很熟悉他。周主任这个人平时为人和善,就是看见我们这些个小喽啰,也会微笑着主动打招呼。真的没有想到,这么一个温和的人,怎么会选择这样一个惨烈的死法。可能是由于剖腹和割断自己肠子的过程过于痛苦,周主任的脸早已扭曲变形,让我们这些平时熟悉他的人都不敢多看一眼。
  收拾完现场,正当我们想把遗体运到电梯门口时,酒店的负责人说话了,这电梯是给房客们用的,你们把尸体从电梯弄下去,房客们会嫌晦气的。说完,指了指楼梯,让我们从楼梯上把周主任的尸体抬下去。
  无论我们怎么说,酒店负责人和几个凶神恶煞的保安就是横在电梯门口,不让我们用电梯。我们几个姐妹没有办法,就抬着周主任的遗体从十三楼一步步地挪了下来,等把遗体放在运尸车上,我们几个早已经满头大汗。酒店门口的几个保安还冲我们几个人打着口哨,说着俏皮话,说这个女子别动队真带劲,从十三楼抬下来还不过瘾,要是从三十楼抬下来就好了。累得要死的我们,实在没有力气和他们斗嘴,一屁股就瘫做在车上。
  真没想到,秦姨这个半拉子司机、车开的还不错,又快又稳,我和刘姐在车上竟然睡着了。回到单位,天已经快亮了。
  周主任的遗体暂时是不能火化的,馆长就让我们把遗体直接送进了锅炉房边的解剖室。好在天气已经冷了下来,遗体在短时间内不会变坏。其实,按照规定这样的遗体是需要冷藏的。但冷藏就涉及到一个费用问题,一天就一百多块,案子拖多长时间不一定,殡仪馆经常找不到地方要冷藏费,史馆长这个当家人深受其害,也只有能省就省了。
  就在我们安顿好一切,想休息一下的时候,也活该我们殡仪馆倒霉,又一件让史馆长拍着大腿骂娘的事情发生了。
  这时天已经开始亮了起来,我们几个姐妹刚咪上眼睛就被一阵吵闹声惊醒了。我极不情愿的睁开眼睛,跟着同事们来到了院里。原来,张哥的车从农村拉遗体回来了,运尸车的后边跟着一排长长的车队,轿车、小客车、农用四轮车、三轮车、好家伙,足足有三五十辆,场面蔚为壮观。
  车子到了殡仪馆的大院里,丧户立即提出了火化的要求。一般偏远农村还保留着原始的丧葬习俗,人死后在家中要放上三天乃至更多天,等亲友吊唁完了再送殡仪馆火化。
  有的地方还有在太阳出来之前火化遗体的习俗,由于当年殡葬改革时阻力很大,民政局就在家属同意火化的前提之下,尽最大可能满足丧户的要求,具体工作之一就是赶在天亮之前火化遗体,我们殡仪馆就只有配合的份了。我们也明白死者为大的道理,尊重一下丧户的要求,也是对逝者灵魂的一种告慰。
  这个死者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听说还是一个村支书。在农村能当上村支书的人,都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哪家婚丧嫁娶,都要到场帮东家支宾。前几天,村里一家人娶媳妇,和往常一样,支书也被请来支宾。
  就在婚礼进行前,人们纷纷围在礼桌上写礼金。支书也和往常一样,正襟危坐,和亲友们闲谈,忽然屋顶一声闷响,屋顶的瓦片和一大块天花板掉了下来,顷刻间,房间里烟尘四起,不少人被埋在了下面。由于农村房屋的屋顶是瓦片和木板、桔杆构成,只有少量的石灰,是不至于把人砸死的。
  人们很快都从地上站了起来,一边拍着身上的尘土,一边互相唏嘘着。还好,亲友们只是一些皮外伤。正在人们庆幸之时,有人发现,支书没有出来,就冲上去移开废墟,才发现支书头上被砸了个洞,血倒是没有流太多,人却已经断了气。
  支书来喝喜酒却丧了命,亲人们把遗体抬回家,搭上了灵棚,办起了丧事。按照本地的丧葬习俗,三天后的一大早,支书的遗体就送到殡仪馆火化。
  一大早,火化遗体的就这一家,家属们都在火化间外面等候着。火化间里只有老王的徒弟强子一个人,老王年龄大了,单位照顾他,一般不让他加班。
  就在这时,火化间里传出一声巨响,一股浓烟夹杂着半生烤肉的腥臊气味扑面而来。等人们冲进火化间,才发现一号火化炉的炉门已经被冲开,未焚化的遗体碎片遍地都是。强子身体已经被严重烧伤,立即被送往了医院。
  馆里的维修工检查了一号炉,火化炉的钢板很厚,没有什么严重破坏。维修工排除了误操作导致爆炸的可能,也就是说,是人为性的因素导致了这次爆炸。史馆长这个平时精于事故的老油条,这时也黑了脸,马上抄起电话,报了警。警察赶到后,经过仔细勘察,把所有的炉内外碎片都带回去化验,还把丧户的几个家属带回了公安局。
  更惨的是,警察临走前,为了安全考虑,把火化间的大门贴上了封条。这时,我们才理解史馆长的脸色为什么如此难看。史馆长早已预料到警察会封了火化间,殡仪馆里会陷入尸满为患的尴尬境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本来就不支持火葬的丧户就会找喳闹事,还会到市政府上访,史馆长一年的工作成绩瞬间就会泡汤,弄不好还要背个处分。
  还好,史馆长有两手准备,一就是那个锅炉房的土火化炉一直不废弃,留着备用;二就是马上去找民政局长,向市里汇报情况,打提前亮。久居官场,史馆长出的每一张牌都是那么的到位,都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这下殡仪馆就算放了假,闲得没事做的工友们、就在一起闲聊起来。在殡仪馆工作有个好处,就是一般的刑事案子,我们都能了解个大概。有凶杀案,就会有警察参与,同时也就少不了运尸体的殡仪工,而法医的解剖室就设在我们殡仪馆。这也算是个近水楼台吧!
  专案组终于从朵儿的身上打开了突破口。原来,昨天晚上朵儿的妈妈一听说自己的女儿找到了,病立刻好了大半。就激动的跑到医院去看。就在母女俩抱头痛哭之时,朵儿的爸爸惊喜的听到女儿在喊妈妈,没错,朵儿的语言功能恢复了。
  当得到消息的警察赶到医院,等朵儿的心情平静下来,就开始了询问。伴随着朵儿有些零乱的讲述,一个让所有人震惊无比、罪恶无耻的真相逐渐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事情还要从朵儿的姥姥遗体火化那天说起。姥姥从小就非常疼爱朵儿,姥姥的去世,让朵儿非常伤心。那天火化炉出了故障,天黑时姥姥的遗体才开始火化,朵儿就一个人躲在殡仪馆的绿化带边哭泣,就在这时,一个黑影靠近了朵儿,卡住了朵儿的脖子,朵儿只感觉头一阵剧痛,就失去了知觉……
  等朵儿再次醒来的时候,自己已经到了一个暗无天日的地方,四周都是水泥墙壁,角落里放着两张床。一盏昏暗的油灯放在墙角,下面还有一具人体的骨骼模型,骷髅头的两个黑洞正在注视着朵儿。
  就在朵儿感到恐惧万分时,一侧的水泥墙壁松动了,一个男人身影闪了进来。朵儿的身体不由自主的向后靠着,这个男人也在一步步的向朵儿逼近。朵儿又一次晕了过去,等朵儿睁开眼睛,感到下体火辣辣的剧痛,衣服已经被扒得精光,一摸下体还沾满了粘糊糊的液体,那个神秘的男人早已不见了踪影,床头的一张小桌上,放着一包饼干和一瓶水。
  这个男人每隔一两天就来一次,除了强行和朵儿发生关系外,就是带来一些吃的。慢慢的还给朵儿带来一些宽大的衣服和化妆品,还给朵儿一些日本女人的图片,让朵儿学着那些女人打扮自己。朵儿如果那样做了,那个男人就很高兴,作为奖赏,还带朵儿到另一个水泥房子,那里有一个孔洞,有时能射下一缕阳光……
  朵儿这才明白,这是一处地下的建筑,具体在哪里,她就不知道了。后来,又有几个女孩被带到了那个水泥房子,由于那几个女孩不太听话,就又被男人带走了。据男人说,要是朵儿不听话,也会那个下场。具体这个下场是什么,朵儿不知道,但她隐隐的感觉到,这一定不会是什么好事。
  水泥墙的外面,还经常的传来男人、女人痛苦的哀号声,朵儿的心每天都提到了嗓子眼。伴着时间的流逝,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的朵儿,开始丧失了语言能力,说话变得很迟钝。
  这些天,那个男人一直都没有来,朵儿的食品和水都快用完了,就每天都向外喊叫,好几天,也没有人听见。就在朵儿以为自己会饿死在地下室中时,她无意中发现了那个骷髅头后面的机关。
  打开那个机关,朵儿就看到一个幽长黑暗的地下通道,很长很长。这要在平时,朵儿无论如何都不敢到这里来,一是害怕,二是担心被那个男人发现,就会像那几个姐妹一样突然消失。但是现在如果不试试就只有等着饿死,与其坐等饿死,不如试一试,也许有个活路……
  就这样,在那个午夜,朵儿一口气跑出了地下通道──接下来就有了穿和服的女人惊现午夜陵园的怪事。
  警察拿出一堆照片让朵儿辩认,朵儿迅速就把周主任的照片从中挑了出来,说,就是这个男人,就是烧成灰,我都认得。
  好消息是一个接一个,专案组的组长高队,接到了邻市边防武警大队打来的电话,说,一个偷越国境线的老头被边防战士击伤了腿部,人被扣留在边防派出所,经初步核对,与我们要求协查的老张头相似。从这个人身上捜出几本外文资料,还有一本某国的护照。
  陵园管理处主任囚禁少女,墓地管理员偷越国境,殡仪馆焚尸炉的离奇爆炸,这一切有联系吗?呼之欲出的真相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11月28日连载明天继续……


  @克里斯蘑菇 2012-6-1 14:22:00
  楼主你整天弄些马甲顶自己有意思?话说我虽然觉得你编的很假 但是至少是向上的 还可以接受 可是看到你那些马甲真是有点受不了 既然你批判这个社会的腐烂 还在乎有没有人顶贴这种不值一提的事情?真正的好帖不用这种手段的 楼主还是歇歇吧 把精力用到写好自己的文章上吧
  -----------------------------
  马甲,你是
  @克里斯蘑菇 2012-6-1 14:22:00
  楼主你整天弄些马甲顶自己有意思?话说我虽然觉得你编的很假 但是至少是向上的 还可以接受 可是看到你那些马甲真是有点受不了 既然你批判这个社会的腐烂 还在乎有没有人顶贴这种不值一提的事情?真正的好帖不用这种手段的 楼主还是歇歇吧 把精力用到写好自己的文章上吧
  -----------------------------严重声明,本人从未有过什么马甲,我不想说你什么,也不想知道你是什么人,只想告诉你,你自己做过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人贵自尊,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
  我要是顶我就自己


  大大方方的顶




  @克里斯蘑菇 2012-6-1 14:22:00
  楼主你整天弄些马甲顶自己有意思?话说我虽然觉得你编的很假 但是至少是向上的 还可以接受 可是看到你那些马甲真是有点受不了 既然你批判这个社会的腐烂 还在乎有没有人顶贴这种不值一提的事情?真正的好帖不用这种手段的 楼主还是歇歇吧 把精力用到写好自己的文章上吧
  -----------------------------你可以自己在天涯发个调查贴,不用在这喷
  继续继续……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第一卷 第四十八章
  11月28日 睛
  鉴于周主任在这个案子中关系重大,各种疑团并没有因为周主任的自杀而水落石出,反而越来越复杂。警察就专门组织了人手,对周主任的情况进行了仔细摸排。办案人员经过走访,一个可怜的讨饭男孩,到陵园管理处主任的成长之路,让警察们唏嘘不已。
  时光还要推回到二十多年前。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兴起,各种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不少人就打起了国有资产的主意,以各种名义大肆侵吞国有资产。市建筑公司经理周白丸的头脑灵活,借企业改制的时机,迅速掏空了建筑公司的资产,转身就下了海,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干起了和建筑公司一样的业务。
  没几年时间,周白丸就像吹气一样爆富起来,在那个万元户都算是稀罕物的时代,就积累了几百万的财富。周白丸也从一个工资只有几百块的国企经理,摇身一变,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老板。人们在羡慕之余,就送给周白丸一个雅号,叫周百万。
  周百万已经是年过半百,但却膝下无子,这就成了周百万两口子最大的心病。周百万的老婆教夫有方,虽然自己不能生育,但周百万并没有像别的男人那样,有了钱就变坏。正在夫妻俩为孩子的事暗自着急时,一个现成的小男孩自动送上了门。
  那是一个深冬的清晨,周百万的老婆刚刚推开别墅的大门,就发现一个男孩冻僵在门口。周百万夫妻俩都是热心人,尤其是对孩子,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男孩被抱进了卧室。
  男孩醒过来后,告诉周百万夫妇,自己叫阿太,今年十一岁,是和村里逃荒的人群出来的,和父母走散三年了,这些年就一直在外面讨饭。虽然那个时候的人们自己也都不富裕,看孩子可怜,到谁的家门,都会给他一口饭吃。
  周百万是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当然不会差孩子一口饭吃,何况自己正缺儿子,马上就决定收养这个孩子。阿太遇上了大恩人,几年的讨饭生涯让阿太学会了知恩图报的道理,机灵的阿太立即从床上下来跪到地上,嘴巴甜甜的叫了声爸、妈。
  周百万夫妻俩高兴坏了,没用半天的时间,就把这个儿子打扮得里外三新,周百万嫌阿太这个名字太怪太土,就改了个字,叫阿泰,还给起了个大名,就叫周天赐。
  阿泰刚来的时候由于营养不良,十一岁的他显得比同龄的孩子瘦小了很多,面黄肌瘦。不到半年的时间,阿泰就已经恢复得面色红润,也长高长胖了不少。周百万给阿泰上了户口,送进了一流的重点小学读书。
  虽然阿泰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周百万有的是钱,阿泰的求学路是一路绿灯。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由于周百万在大学的建设项目上给予了校方优惠,这所重点大学理所当然的特招了阿泰,在周百万的强烈建议下,阿泰学了土木工程专业,等学成了好接老子的班,接着干开发商。
  权利和金钱永远都是密不可分的东西,就像是磁铁的N极和S极,总是想自动结合在一起。权利和金钱在现实社会中总是不失时机的裸奔着,它们各取所需后又在不断的向对方转化着。生在金钱和权利门下的子女,婚姻也是如此。
  阿泰大学毕业后,就在老爸的公司上班,倒也自在。在周百万的力主下,阿泰和土地局候副局长的女儿结了婚。这个候副局长可是个实权派人物,在单位说一不二,大家都知道,人家的老娘舅是市里的领导,就是局长也让他三分。
  开发商和土地爷结成了亲家,可谓是绝配之中的绝配。
  娶到了候副局长千金的阿泰,又考取了公务员,可谓是双喜临门。周百万有着敏锐的经济头脑,他发现房地产行业已经饱和,再想要赚大钱难上加难。活人的钱既然不好赚了,就想法赚死人的钱吧。
  周百万就投了一笔钱,搞墓地开发,儿子当上了陵园管理处主任兼公墓开发公司总经理。
  墓地的价格经过一炒再炒,价格飞速飙升,活着还能蜗居的老百姓死了还就真有买不起墓地的。不过周百万管不了这些,只要公司赢利,管理部门和开发商就皆大欢喜,双赢的格局下,谁也不会在意普通人是死起还是死不起。
  公司年终的账目审查中,周主任挪用公款上千万元的事露了马脚,正赶上从上到下纪律整顿,周主任落马了。但让办案人员奇怪的是,数额那么巨大的资金,竟然没有一点儿花在周主任自己身上。
  对于这件事,周主任一言不发,每年一千多万的资金去向就成了迷。办案人员也调查过周主任的妻子候大小姐,他们夫妻两个早已经分居多年,对外继续以夫妻相称,只是为了安慰双方的老人而已。
  另一路警察在朵儿的带领下,经过仔细的寻找,终于在陵园边的一座小山上找到了那个隐蔽的入口。一条幽长的人工隧道通往山体的内部。警察们打着手电进入了隧道,隧道的尽头在墓地的地下深处,是一个坚固的地下工事。
  工事里面的设施一应俱全,通气、排水、办公等一个个单间有序的排列着。最让人诧异的是里面竟然有两个现代化的实验室。
  实验室内,先进的医学实验设备、分析仪器让在场的法医和法证人员跌破了眼球,就是市里医学院和食检专业的实验室也还没有的光谱分析仪,这里都已经配备。实验台上,一排排的烧杯、烧瓶、试管、光电天平,更让人迷惑的是,这里的空气灰尘灭菌程度达到了十万级,相当于航天实验室的标准。
  无影灯下的大手术台上,一具尸体还躺在那里。手术台上是一个中年男子,腹部已经被切开,人已经死亡。法医探测了肝温,判断死亡时间不会超过七十二小时,而且从手术手法上看,这应该是一个经验非常老道的外科医生,手术没有做完,好像是发生了什么特殊的事,就临时离开了。离开时给这个手术台上的男人注射了剧毒的氰化钾,尸体的表面粘膜呈现鲜红色,可能由于匆忙的原因,连毒针都没有拔下来。
  警察检查了整个的地下工事,发现有两个铁门紧锁,就强行的打开了那两扇铁门。警察们立即感觉到一阵窒息,地下通道内通风效果本来不好,再加上从铁门中涌出的不明气体,让办案人员也始料未及。
  好在几个法医有所准备,立即戴上防毒面具,一个同事急中生智,用手使劲的按了一下墙壁上的一个按钮,一缕阳光顺着一个天窗射了下来。两个房间内各有几具尸体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法医初步断定,都应该是被这不明气体窒息而死。
  又是一起恶性的刑事案件,现场的气氛又一次紧张了起来。
  高队是警官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到局里也有十年了,从一个普通的片警到刑警队队长,十年间,侦破过的恶性案件无数,犯罪现场见得多了。
  但像这起案子,现场有两个现代化的实验室,手术台上放着一个手术进行了一半的死人,两个密闭的房间里多具窒息而亡的尸体,这让高队摸不着头脑。只是隐隐感觉到,这不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在这些表相背后还应该有更大的阴谋。对手也绝非几个亡命徒那样简单……
  正在高队沉思时,法证工作人员告诉他,说,高队,你不是学日语的吗,你看看这是什么。
  那是一个已经锈迹斑斑的铭牌,上面写的日文高队认识,那是“大日本帝国关东军石茂兵团防疫给水部”。凭着自己对那段历史的了解,这个防疫给水部就应该是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队的一个重要分支。
  高队带着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原来,这个石茂兵团防疫给水部在一九四零年成立,负责炭疽、鼠疫的活体实验。有传言,这个实验基地就设在本市,但是一直未能证实。一九四五年日军投降时,根据本市当时的市志记载,受降的日军并没有这个编制。这个防疫给水部就神秘的消失了。
  警察把工事中找到的东西都拉回了局里,在办案人员清理物品时,发现了几盒四十年代产于日本北海道的鱼肉罐头。办案人员打开其中一盒,竟然完好无损,仍然散发着肉香……
  押解老张头的那组警察回来了。专案组立即对老张头进行了突审。老张头一直不说话,无论怎么问,就是沉默以对。大家这才想起前两天听说,老张头是个聋子。
  专案组研究了老张头的那两本日文资料,就是一些工业生产详细流程,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那本某国的护照引起了警察的兴趣,那个护照上的名字映入了警察的眼帘──森田原上。
  警察把地下工事的照片给老张头看,老张头一概否认,说自己根本就不明白什么医学。警察察看了老张头的手,的确印证了他的说法,那双手已经弯曲变形,根本不会拿得住手术刀。从和老张头的谈话中也可以听出,他对医学一窍不通。
  几个警察正在商量要怎么样把周主任剖腹自杀的事告诉老张头时,老张头突然激动的站了起来,
  “八嘎……”
  人们这才知道,这个老张头并不聋,这么多年,他什么都能听见,只不过是在装聋罢了。听到周主任已经剖腹自杀,激动的老张头在用日语骂了一句后嚎啕大哭。这让办案人员更摸不着头脑,就算是周主任生前对老张头有恩,也不至于伤心成这样吧。
  正在办案人员大惑不解时,老张头止住了哭声,对警察说,
  “我能看看阿太吗,如果你们同意,我就把我知道的告诉你们,反正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是我不说,你们早晚也会知道”
  警察就带着老张头来到了殡仪馆后面的杂物间,打开了他的刑具。老张头一看见周主任遗体的惨相,就伏在遗体上大哭起来。
  然而这哭声持续还不到几秒就停住了。
  一个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老张头突然把自己的一只手放在解剖台上,顺手拿起解剖台边上的一把斧头,手起刀落,血流如注,一只手已经与身体分开……
  11月29日连载明天继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