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作者:马宏飞

  继续继续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第一卷 第四十三章
  11月22日 晴
  孙浩把自己的好朋友大林介绍给了李副馆长。大林是孙浩的校友,学的是食检专业,这小子头脑灵光,学习成绩可不怎么样,经常会挂科,但是却有着一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巧嘴。别人拿着毕业证找工作都成了难事,挂了四科的大林却进入了一家大型饲料公司当技术员,一年之后就当上营销总监,那张笑开了花的胖脸经常会出现在报纸杂志上,不时的代表公司参加各种慈善活动,俨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
  虽然大林有了社会地位,对朋友却很够意思,不论是哪个同学、朋友有事,只要能帮得上的,大林从来没有二话。这次是孙浩这个死党相邀,就更没的说。大林在李副馆长的陪同下,考查了九戒冷鲜肉公司和配套的养殖场。一边连连摇头,一边叹着气。大林对李副馆长说,你的公司这个搞法没倒闭已经很不错了,公司赔钱是一定的了,就是超市也对你们的货有意见吧,养殖户是不是也牢骚满腹。
  李副馆长不住的点着头,真是遇到贵人啦,忙一边给大林点烟,一边请教。李副馆长强调自己的饲料都是纯天然的,什么豆粕,玉米,骨粉,鱼粉……
  大林打断了李副馆长的话,说,你老兄是真傻还是假傻,那些个什么纯天然、无污染的鬼话都是说给消费者听的,我们生产者就是要增加货的卖点,往死里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你的口号喊的再响,调子定的再高,你的资金周转不灵有什么用,我们在商言商, 让终端赚钱,让养殖户满意、 让企业赢利才是真正的王道。
  李副馆长在一旁像个小学生似的虚心领教,洗耳恭听,一面不住的点着头。大林看了李副馆长一眼,继续说,看你和孙浩是亲戚,我就给你提几条意见。一是即要把猪养好,多出成品肉,二是要降低饲料成本,让猪不生病,还要长得快。别人五个月出栏,你四个月出栏,别人五个月长到一百公斤,你就要四个月长到一百公斤。不要把猪当成猪来养,那只是一种长得像猪,能生产猪肉的动物。三是搞好营销,把好卖的肉卖出去不叫本事,把那些边角料也高价卖出去那你不就赚钱了。
  看着李副馆长一脑门子的疑问,大林告诉他,方案已经给你做好了,说着就把一份企业策划书扔给了李副馆长。李副馆长一口气读完,马上茅塞顿开,一面拉着大林的手连声道谢,一面把一个大大红包塞进了大林的口袋,还聘请大林担任了公司的首席顾问。
  从此,李副馆长的公司开始大量收购发了霉的玉米,大豆,以前倒掉的猪血也成了优质蛋白,直接加入了饲料中。在大林的指使下,在饲料中加入了尿素,据说可以加快猪的生长速度。当李副馆长看见大林的饲料配方中加入了砷时,大吃一惊,说,这可是砒霜,要吃死人的,大林一笑,说,外行了吧,要想让猪的毛管红亮,就要加这个,说白了,毛色特别红亮的猪就是轻微的砷中毒,但瘦肉的颜色会很鲜艳,要不然瘦肉会发灰白色,卖相会很差。
  李副馆长学过一点化学,知道这微量的砷是不会致人死命的。但接下来大林又在饲料中加入了过量的蓝矾,看着一边大惑不解的李副馆长,大林笑了,说你老兄是不是经常听养殖户抱怨猪拉稀,消化不好,饲料转化率低呀。
  李副馆长不住的点头。
  大林拍了一个李副馆长的肩膀,老兄,这蓝矾可是好东西,能提高饲料转化率,猪不拉稀,长得就快,而且猪的粪便都是黑色的,养殖户最喜欢了。李副馆长这时才如梦初醒,要不以前养殖户总是投诉,说饲料不合格,猪吃了拉稀不说,那粪便颜色还发黄,有明显没有消化的饲料。但有好处就有坏处,猪肉中会积聚过多的硫酸铜,猪肉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失去部份水分,硫酸铜就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在晚间,会反射月光、星光等光线,产生蓝绿色的光。这就是传说中的“夜明猪”。
  大林看了一眼还有点疑惑的李副馆长,说,你是不是以前听专家说是什么磷、还有什么发光细菌,那是我们饲料行业的枪手,收了我们的钱,专家就得按我们的说法去解释。
  最后,什么生长激素、各种抗生素、瘦肉精都加进了饲料。看李副馆长还有点顾虑,大林就说,老兄,做这行都这么干,你们公司是公司加农户的联合体模式,饲料都是内部使用,你就直接加,我们社会饲料生产商的产品就不能超标了,就把这些东西以添加剂的形式偷偷的推销给养殖户……
  在大林的建议下,公司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营销团队,目标就是这所城市中大大小小的食堂。这些食堂中尤以大中小学校的食堂人数最多,也是公司重点的公关对像。这些个业务员们开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地毯式的营销。
  就这样,那些个淋巴肉、滞销肉、过期肉都有了销路,又一个多赢的利益链条形成了。
  正在李副馆长把生产线上的边角料处理掉时,大林又说话了,老兄啊,你是不是钱大烧的,就这么三瓜两枣的处理掉多可惜呀,完全可以有大的用途嘛。李副馆长又是一番请教,高人就是高人呀,不服还真的不行。
  大林的聪明才智又一次让李副馆长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大林的建议下,李副馆长又引进了一条肉卷生产线。把那些肉边角料,水油、腔油都收集起来,加进羊的脂肪,加入色素冷冻成形,用刨肉机加工成肉卷,装进塑料盒,贴上草原肥羊的商标,就送进了超市。当然,要想加工牛肉卷,就直接把羊的脂肪替换成牛的脂肪就可以了。
  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九戒冷鲜肉公司一扫颓势,产品迅速占领了人们的餐桌。眼看着李副馆长的高利贷、银行贷款就要还完,发财的美梦就要成为现实的时候,一个麻烦的事情出现了。
  由于各种激素和人为的对猪进行了生长干扰,猪肉虽然是没有问题出现,但是不断有猪患上了骨骼类疾病,没有长大就成了瘫猪,这对养殖户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是要赔钱的。还有消费者不断投诉,说九戒公司的猪骨头就像豆腐渣一样,肉还没有烂,骨头就先化了,这引起了市民们不小的恐慌。
  公司赶紧研究对策,当李副馆长问大林时,大林说,这是正常现像,由于猪生长过快,骨骼跟不上生长速度,自然就会引起缺钙。然而由于钙质的活性问题,就是在饲料中加入再多的钙质,吸收也是一定量的。
  问题似乎陷入到了一个死局。要想长得快,猪就会缺钙,就还会有投诉。要是延长猪的生长期,别说李副馆长不干,就是养殖户也不答应。唉,做点缺德事也不容易,总是有这么多的拦路虎。
  就在李副馆长一筹莫展之时,他的那个福星孙浩又给他出主意了。
  孙浩问明情况后,就说,表姐夫啊,你这个人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呢,不就是活性的钙源嘛,至于把你为难成那样,那玩艺不就在你面前,单位不是天天成车的往外扔嘛。孙浩说着,就顺手指了指火化车间。
  李副馆长明白了,孙浩是要他用人骨来喂猪,这能行吗,看着孙浩坚定的目光,李副馆长也没有别的办法,就只有死马当活马医了。
  李副馆长以统一处理丧户剩下的骨灰为由,用专车收集残留骨灰。拉回去粉碎后加入饲料中。
  说来也怪,自此以后,养殖场的猪再也没有得过猪瘫,更没有客户投诉关于骨头的问题。这场危机李副馆长又闯了过去。
  人情来往,欠下的人情是要还的。果然,有一天,孙浩向李副馆长开口了,说,表姐夫,能不能晚上把我带进停尸间,顺便把值班的人都调开。李副馆长还以为孙浩想和自己已经死去的女朋友呆一会,就同意了,虽然感觉有点变态,但总算情理上还说得过去。
  看着孙浩总是提着一个大手提箱进出停尸间,李副馆长心里升起了一团疑云。李副馆长总感觉孙浩没有看看女朋友那么简单。一天,李副馆长把孙浩送进停尸间,自己则悄悄地跟了过去,就看了那么一眼,李副馆长就已经被吓得魂飞魄散……
  11月23日连载明天继续……



  亲,马上继续!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第一卷 第四十四章
  11月23日 阴
  殡仪馆的停尸间内,只开了一盏白炽灯泡。忽明忽暗的灯光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了两个男子的身影。好奇心驱使李副馆长屏住呼吸,躲在门边,瞪大眼睛向里面看着。只见孙浩用手指着一具遗体,那两个男人就把一个大口袋拿了出来,费力的把遗体往口袋里装。
  由于灯光不是很明亮,李副馆长看不清那两个人的模样,只是感觉那两个人动作机械僵硬,就像电影里面的僵尸。李副馆长这时想到,这两个人会不会不是人,自己带孙浩进来时,明明是只有孙浩留在了停尸间,这个停尸间除了孙浩就只有一个个躺在停尸床上的遗体,莫非……
  李副馆长不敢继续往下想,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转身轻轻的摸出了殡仪馆的大门。到了大门口,深一脚浅一脚地一路狂奔,向市区跑去。不多时,身后警笛声大作,李副馆长隐隐感觉到,殡仪馆出大事情了。
  原来,正在孙浩和另两个男人把遗体装进口袋,放上担架要运走时,警笛声四面八方传来,荷枪实弹的武警神兵天降。等警察冲进殡仪馆的停尸间,那两个正在抬尸体的男人当场被抓获,不过让警察倍感诧异的是那两个人、好像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会说话,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大家,警察冲上去把手拷给两个人带上时,发现这两个人虽然有人的体温,但动作却像死人一样的僵硬。
  警察搜索了很长的时间,也没有发现孙浩。狡猾的孙浩顺着停尸间的一个角门逃了出去,翻过殡仪馆的大墙,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孙浩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警察怎么会赶到殡仪馆的停尸间来抓他。
  事情的来龙去脉还要从孙浩想要出国讲起。
  孙浩制作了不少的人皮灯罩,买主却在国外,这种东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通过正当的途径运出海关的。孙浩想到了偷渡,就在网上留心起蛇头的信息来。不几天,孙浩就和一个叫阿三的蛇头取得了联系,经过几次小心的试探,阿三和孙浩终于接上了头。
  听孙浩要去美洲的那个岛国,阿三开出了一百万元的天价。正在孙浩因付不起钱而准备放弃时,听说孙浩在本市殡仪馆工作的阿三急匆匆地找到了他,阿三说,只要孙浩帮他办成一件事,就免费送孙浩去那个岛国,事情对于孙浩来说也不难,就是把昨天刚送进殡仪馆的一具遗体偷出来就行。这对于午夜出没在殡仪馆“加班”的孙浩简直是手到擒来。
  已经死了心的孙浩一听说事情还有转机,就立即点头同意了。阿三告诉孙浩,那是一具六十多岁老太太的遗体,前天因心梗死于医院,明天就要火化了,今天晚上无论如何都要把老太太的遗体偷出来。
  孙浩虽然感到有些奇怪,一个老太太的遗体,何至于阿三用一百万作为代价,还真是让人不能理解。不过孙浩才不管那些,只要能把小微的遗体和自己的人皮灯罩都弄出国,别的事他才不关心呢。
  这个阿三也是本市人,有着一个可怜的出身。阿三记事的时候就在孤儿院,后来一个好心的男人收养了他,这个男人就是阿三的养父大刘。大刘在年轻时有过一段失败的初恋。正在大刘为一个叫小芳的女孩深深着迷,两个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时,女孩突然不辞而别,在大刘的生活中消失了。
  大刘快疯掉了,每天不思茶饭,苦苦寻找了小芳三年,等到再一次见到小芳时,小芳早已为人妻了,还有了一个两岁大的男孩。当大刘不顾一切的冲上去问小芳为什么时,小芳告诉大刘,父亲不同意他们来住,就把自己嫁给了现在的男人。小芳怕大刘想不开,就说,事情现在已经成了这个样子,这辈子我们是不能在一起了,如果真的有缘份,来生一定嫁给你……说着,小芳的眼泪一对一双的流了下来。
  大刘从此就绝了这红尘之念,一个个的谢绝了给自己说亲的好心人。一直很喜欢孩子的大刘,就到孤儿院去抱养了一个小男孩,与自己相依为命。这个小男孩就是阿三,阿三慢慢长大了,由于大刘从小溺爱阿三,从没有碰过一个手指头,娇惯纵容之下,这个孩子慢慢的就学坏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阿三加入了蛇头组织,几年之后,精明的阿三已经摸清了偷渡国境的门道,就自己单干了。
  阿三虽然每天做着不法的勾当,但这个人还是非常有孝心的,对自己的老爸大刘,一直是毕恭毕敬。大刘到了临终前生活已经不能自理,阿三谁也信不过,就自己一个人为老爸端屎端尿,一直到大刘咽下最后一口气。
  大刘在咽气前,拉着阿三的手,老泪纵横,断断续续的交待了后事,也是大刘这一生唯一的心愿。大刘让阿三在小芳百年之后,和自己合葬在一起,看着阿三坚定的点着头,大刘笑了,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阿三安顿完老爸的后事,就有意的关注起芳姨的消息来。
  一年后,阿三得知,芳姨因心脏病加重而住进了医院,自己也曾经到医院偷偷问过医生,医生说,这个老太太已经快不行了……
  正在苦于没有办法弄到老太太遗体的阿三,如有神助般的遇到了孙浩。一个贩卖人皮灯罩要出国,一个想给老爸配阴婚,两个臭味相投的坏蛋,一拍即合了。
  说干就干,孙浩在大街上雇了两个民工,到了一个小饭馆,一顿好吃好喝之后,孙浩开着向阿三借的面包车,带着两个民工就向郊外驶去。在车上,孙浩对两个民工实施了催眠,两个身体强壮的民工,就这样变成了只听从孙浩一个人命令的傀儡。
  与此同时,阿三因为另一起偷渡案被警方盯上,被正式逮捕。警察在突审阿三的过程中,歪打正着的得到了阿三伙同孙浩,预谋盗取殡仪馆遗体的事情。警察立即出击,但还是让孙浩这个狡猾的家伙溜走了。
  李副馆长一口气跑到家,一头钻进被子里,任他老婆三妹怎么问,就是一声不出。也许是李副馆长有点看不起三妹,多年以来,就这么不冷不热的过着。不过三妹倒也不介意,嫁个有钱有地位的男人,自己还有了他的儿子,就是关系再不好,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第二天一大早,李副馆长刚想去上班,正好有人敲门。门一开,李副馆长愣住了,原来是纪委的两名工作人员,代表组织向李副馆长宣布了双规的决定。
  孙浩偷偷的潜入了市区,打听着阿三和李副馆长的下落,没多久,孙浩就得知了消息,知道大势已去,殡仪馆是再也不能回去了。
  孙浩只有跑回了老家,躲在一个亲戚家里。这个亲戚也是不务正业的主,每日游手好闲,偷鸡摸狗,刚从监狱里放出来没有几天,就又开始做起了坏事。
  这天,这个亲戚和孙浩说,哥几个准备今天晚上劫长途大客车。干他一票,你不也缺钱吗,就一起干吧。孙浩原本看不上这种小打小闹的做法,但是被警察追得走投无路,手里已经没有分文,只带着一个大皮箱,那箱子里的人皮灯罩只有到了国外,才会换成大把大把的美金。现在只能先顾眼前了,只好拿起片刀,跟着这个亲戚上了一辆破中巴车,潜伏在夜晚的公路旁……
  后来就有了司机老赵勇斗歹徒,把歹徒们都送进了公安局的大院。而孙浩的那个亲戚,也就是那个光头,在老赵开车飞越V字形盘山公路时,看傻了眼,忘记了踩刹车,车子冲下山崖,粉身碎骨了。
  本市某酒店的一间客房中,纪委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李副馆长进行询问。李副馆长和几个工作人员打着哑迷。
  “我开公司是违反纪律,我反醒,我检查”
  纪委的工作人员笑了,
  “你以为这点小事就把你找来”
  “那是我生产不合格的猪肉……
  “这事归卫生、工商管”
  纪委的工作人员有点不耐烦了,
  “别打哑谜了,看看这两个人,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李副馆长接过照片一看,汗珠像雨点一样从脸上掉了下来,完了,一切都完了。这两个人李副馆长都认识,一个是开发商李总,这个千刀万剐的家伙,被天花板砸死了,还要来找我索命,真他妈的阴魂不散。另一个是陵园的周主任,前几天刚刚被双规,自己只不过在陵园入了股,也算不上什么大事。那个已经死了的李总,更是死无对证,只要自己咬住不松口,天王老子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李副馆长已经深谙此道,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嘛。想到这,李副馆长的神情马上就平静了下来。任凭工作人员再怎么问,回答就一句话,无凭无据,是有人陷害他。
  陵园和殡仪馆之间只有一墙之隔,这几天,自从陵园的周主任出了事之后,陵园就闹起了鬼。
  寂静的深夜,恐怖诡异的气氛笼罩着陵园,一排排墓碑,一个个静默的逝者,乱草丛中不时传来女人的哭声、哀号声……

  11月24日连载明天继续……
  继续,继续……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第一卷 第四十五章
  11月24日 晴
  公公和婆婆的冷战,这几天一直在升级。醋意大发的婆婆,把公公从卧室赶进了书房。还好,我们家是三室一厅,要不然,公公可就要睡地板了。
  我还要傻乎乎的去劝劝婆婆,毕竟李副馆长也是公公的亲生儿子,儿子出了事,老爸关心关心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小豆包拦住了我,说,你不了解我妈,不要乱插嘴,劝不好不说,反倒是添乱。小豆包最后贴近我的耳根,神秘的说,
  “你不知道吧,咱妈和叶姨还是好朋友呢”
  这倒是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婆婆和公公的旧情人居然会是朋友。
  原来,婆婆年轻时和叶姨是同一所医院的护士。住在同一个宿舍,是最要好的姐妹,也同时爱上了一个高大帅气的男医生。叶姨天性活泼,婆婆则有些矜持。叶姨就首先向那个男医生发动了爱情攻势。
  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纸。很快,在叶姨的主动表白之下,一对年轻的男女就坠入了爱河。婆婆心中虽然有些嫉妒,但碍于好姐妹的脸面,也不好表现出来。
  那个高大帅气的男医生就是我的公公。不久,组织上出面把叶姨介绍给了革命功臣老李头,感情倍受打击的公公就调到了另一家医院工作。
  其实,叶姨嫁给老李头的前夜,和公公一夜缠绵的事,婆婆心知肚明。那晚,是婆婆主动让出了宿舍,到朋友家借宿,目的就是给公公和叶姨提供一个在一起的机会。
  就在我要上班的时候,叶姨哭哭涕涕的到我家来了。婆婆见到了叶姨,并没有生气的样子,而是非常客气的把叶姨让进了客厅,而且还狠狠的瞪了公公几眼。说,什么事都想瞒着我,你这个挨千刀的,快去给人家小叶倒杯水,我们老姐妹有话说。
  一看这场面,我才知道老公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幸亏自己没有冒失的去劝婆婆,要是得罪了这个老太后,还不知道晚上要抓我们多少次老鼠。
  一到馆里,就看见几个姐妹围在一起,正在听晚上值夜班的秦姨说,昨天晚上,从陵园的那边不断传来恐怖的女人哭号声。那声音低低的,但却特别有穿透力,秦姨说自己一晚上都没敢睡,满耳朵都是那些女人低沉的哭声。秦姨只有捂紧被子,在床上哆嗦了一个晚上,本来胆子就不大的我,想想今天晚上轮到我值班,头皮一个劲的发麻。
  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两辆警车开进了殡仪馆的大院。几个警察从车上走了下来,其中一台车上还抬下一具遗体。我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案子,就凑上去看,一是好奇,还有就是看看有没有自己负责的工作要做。史馆长和其中一个领导模样的人交谈着,我们几个人就把这具遗体抬进了停尸间。
  这时我们发现,这几个警察不是普通的民警,而是监狱的狱警。而这具遗体就是监狱的一名犯人,已经六十多岁。在监狱中呆了近三十年,老死在了监狱中。我们都很好奇,是什么大罪,让这个人蹲了一辈子大狱,还可怜的老死狱中。
  几个狱警看我们好奇,就主动的说起了这个特殊的犯人,在狱警的讲述中,一个让人感觉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故事逐渐的明晰起来。
  这个犯人叫老七,年轻时正好赶上动乱的年代,就跟着上山下乡的热潮被下放到农村劳动。老七酷爱文学,经常写点文章,舞文弄墨,这要是在现在,也还算不上什么。
  但在那个革命有功,造反有理,一切都要向工农兵看齐的年代,老七就是现成的牛鬼蛇神,必然会被拉出去批斗。稿子被烧了,书被当做擦屁股纸扔进了茅房,老七也经常被造反派戴上高帽,游街示众,被打得遍体鳞伤更是家常便饭。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让老七放弃学习。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吹来,老七赶上了恢复高考的好政策,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文学梦想的老七,顺理成章的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的中文系。
  老七毕业后被分到了市文联工作,成了一名笔杆子。结婚后还有了一个女儿,幸福的生活正在向老七招手。人怕出名猪怕壮,也正是这支笔,又给老七惹了大祸。
  老七文章写的好,引起了文联的一个领导的嫉妒,就设了一条毒计来陷害老七。这个领导找了一个女下属,让她以请教写作为名,勾引老七,并许诺事成之后把这个下属调到办公室工作。为了能让假戏成真,领导还准备了两瓶、加了春药的汽水,嘱咐女下属一定要一人一瓶都喝光。
  星期天的晚上,文联值班室,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正式上演。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老七喝完汽水后憋得满脸通红,热血沸腾,而那个女下属则昏死过去。
  正在家中等待女下属好消息的领导突然发现,老婆让买的那包老鼠药不见了,剩下的那个纸包是兽医给开的发情药。一定是太紧张搞错了,把老鼠药当成了发情药下到了汽水里。
  领导只是想治一下老七,并不想搞出人命,就急匆匆的跑到了单位。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女下属已经死了,而老七骑在那个女下属的身上癫狂着,两人都一丝不挂。
  领导一看,没有办法,只好将错就错,报了警。那个年代,最不能出的就是男女问题,一但有女人告你耍流氓,你就死定了。不需要什么证据,只要女人一张嘴,那你就是再冤枉,也只有大牢里见了。
  别说老七还杀人奸尸,就更是罪加一等。任凭老七如何为自己辩解,也没有人理他。
  事实再清楚不过,法院一审就判了老七死刑。老七上诉了,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老七、一定会挨那一毛六分五的枪子时,省高院的法官们注意到了一些疑点,就改判了老七死缓。老七这才算捡回了一条命。
  出了这样的丑事,老七的媳妇招架不住人们的唾沫星子,带着女儿远走他乡改了嫁。老七则被关进了大牢,一开始,老七还不断的写着申诉材料,但随着一份份材料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老七的精神慢慢崩溃了,每天除了劳动改造,就是站在一边傻傻的发愣。
  老七的言语越来越少,渐渐的适应了监狱的生活。由于老七的罪行严重,并不在减刑之列。直到八年后,政策松动了,他的刑期才由死缓、无期、再减到有期。就在老七还有两年就要出狱的时候,一个让老七兴奋的消息传来,老七的女儿来看老七了。
  老七的女儿随母亲改嫁后,继父很看不上她,经常打骂。老七的女儿就过早的进入了社会,慢慢的就学坏了,在一家夜总会当起了小姐,做起了皮肉生意。母亲临死之前告诉她,她的亲生父亲在监狱服刑……
  女儿的到来让老七又看到了一丝生活的希望,然而这个希望马上就破灭了。就在父女俩洒泪分别后不久,老七的女儿被人发现裸死在和殡仪馆只有一墙之隔的陵园荒草中。警察在现场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这就成了一个无头公案,被搁置下来。
  眼看着,老七的刑期已满,然而老七却说什么也不肯出去,就要在监狱中过一辈子,三十年的牢狱生活,再加上女儿的惨死,让老七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恐惧,彻底的认同了监狱的生活。在老七的眼中,只有监狱是最安全的,没有人陷害他,还免费提供住宿,一日三餐也不用操心,有了病还享受公费医疗,社会上还哪有这美事。
  然而,这只是老七一个人的想法。监狱有监狱的规定,服刑期满的犯人是一定要释放的。监狱的管教们还真是头一次,见到有不愿意出去的犯人,就想了一个办法,说,监狱大门外面有两个纸箱,你去取回来。
  老七刚一出监狱的大门,大门立即关死。老七这才明白,管教们是把他骗出了监狱。老七站在路边,冥思苦想,有了──我没犯罪不让进监狱,那我犯了罪不就能回去了吗!
  一天水米未进的老七游荡在公安局的大门前,一个中年女子从老七身边路过,老七看见女人脖子上闪闪发光的金链子,冲了上去,一把搂住女人的脖子……
  公安局值班的警察迅速的跑出来,当场把老七抓了个正着。其实,老七压根也没想跑。
  审讯室内,警察告诉老七,你这是非常严重的抢劫罪,要判十年以上的,态度好点……还没有等警察说完,老七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暗自庆幸,终于可以又回到监狱了,对于稳定的生活来说,自由又算老几。
  就这样,老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就老死在了监狱。
  秦姨是我们馆里的老人,她神秘的补充道,
  “我亲耳听到,老七女儿遇害的午夜,也传出一阵阵女人的哭声,喊叫声,没想到第二天就出了人命”
  就在这时,墓地的管理员张大爷溜达了进来,秦姨看我和刘姐一脸迷茫,就说,不信,你问老张头,他可在陵园干了一辈子了。秦姨边说边向老张头呶了呶嘴。
  “大点声,你说什么,我听不见”
  我们这才想起来,这张大爷是个残疾人,耳朵有毛病,就是在他耳边打雷他也不会听见,让他看陵园,就是个摆设,好在陵园也没有什么好偷的。
  这个张大爷一辈子无儿无女,每天都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没事的时候,就爱到殡仪馆里聊会天。其实他什么也听不见,也就是找个人多的地方排潜一下寂寞罢了。
  我的脑袋中全是那夜半女人的哭声,正在我为今天晚上要值班的事挠头时,史馆长来了。领导就是领导,就是知道员工在想什么。英明的史馆长决定,从今天起,女同志就不用值夜班了,特殊时期,由两个男同事来值班,说着,还领着张哥去了保卫室,把橡皮棒、警棍都拿到了值班室。

  几个男同事都在一边哭丧着脸,我们几个姐妹都在暗自庆幸。
  正在这时,一辆警车开进了殡仪馆的大院。从车上下来几个警察,由于他们经常来,有的警察我们都已经认识了。一看,原来是市刑警队的。
  警察通报了一个让我们震惊的消息,孙浩从看守所逃跑了。
  听几个刑警一说,我们才明白。孙浩在看守所中装作吞了钉子,警察就开车送他去医院,在去医院的途中,把两支藏在指甲下面的、浸泡过氰化钾的微型毒针,趁两名看守拉他时,悄悄地把毒针按入了警察的体内。抢走了枪支,打昏了司机,逃之夭夭。由于发现及时,两名看守才算没有生命危险。
  警察告诉我们,孙浩手中有枪,是个极其危险的家伙,有他的消息,马上报警。
  我们刚刚放下的那根恐惧的神经又繃了起来。
  已经快进入冬季了,白天明显短了很多,还没下班,太阳就要落山了。远处的乌鸦不停的呱呱叫着,阴郁的空气中有说不出的诡异,晚霞映在停尸间的玻璃上,像鲜红的血液在流淌。再加上持枪越狱的歹徒,墓地中,午夜传出的女人哭声,这让我想起了同样离奇惨死在墓地,那个老七的女儿,会不会……
  一切都注定这是一个不平常的夜晚,在黑夜的掩护下,罪恶正在进行着。
  11月25日连载明天继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