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香头头
这个是我们这边的叫法,不知其他地方有无这个叫法。
十月一日那天正好初一,那天我到某个邻居家玩,此邻居的女主人和我妈关系比较好,我家还有一张她和我妈年轻时一去灵隐寺烧香拍的照片。玩到中午时,有一个女邻居来叫她一起到一香头头家吃饭,于是她们两个就过去吃饭了。
过了几天,我又到她家去玩,正好聊起此事,她说这个香头头看事还是挺准的,那天中午吃饭有三十几桌,人很多,还有专人念经。
她从她女儿很小的时候开始去杭州烧香,到现在三十几年了,每年都去,没有间断过。现在这个香头头会组织人烧香,一次会去很多辆大巴,她随她们五台上去过一次,8天左右,花了5000元左右,普陀山去过几次,后续准备再去九华山和峨眉山。她现在在打临工,也比较自由,只要香头头组织什么活动,只要家里没有特别的事情,她都会去参加。
她女儿说她是迷信,但我觉得她虽然读书不多,但这样至诚,福祸因果也能随口说来,一般人都做不到。她女儿是做生意的,生意不错,居然也皈依了,是在台湾法鼓山皈依的。
305 杀生
我家在农村,小时候喜欢玩,不懂事,杀蚂蚁,钓鱼,杀小青蛙,杀蛇,打鸟,造了不少杀孽。
很小的时候喜欢烫蚂蚁,或用蚊香,或用塑料纸塑料瓶,绑在木棒上,点上火,塑料一滴滴滴下来,蚂蚁到处乱窜,感到心中有一种快感。一次夏天塑料纸点火后,不知怎么搞的,塑料纸弄在大腿上,顿时我疼得哇哇大叫,腿上也永久留了几个疤痕。经过此事后,烫蚂蚁的爱好就放弃了。
一次,我拿着气枪在打鸟,看到前方有一条很大的蛇在游(我以前没看到过这种蛇),当时其实也不想打它,我就随便瞄了瞄,打了一枪,谁知居然打中了,蛇动不了了,我走了过去,它还在动,就又在它头上补了一枪,然后过来几个小孩,他们就把蛇挑着走了,我清楚的记得蛇的黄尾巴。
第二年,我又拿着气枪到了这个地方,边上有个草垛,我觉得好像有点奇怪声音,我就站着听声音,感觉是从脚下不远处传来的,我低头看时,就看到一条大蛇的黄尾巴消失在草垛中。当时我中一惊,心想可能是一对蛇吧,不知是否它也会感到寂寞。。。
一次,我拿着枪站在一个竹园里,园中一颗大树,树上一个黄巴郎窝。我朝鸟窝开了一枪,一个小鸟从鸟窝中掉了下来,掉在我脚边,一只大鸟也从窝里飞了出来,在树上乱跳乱飞,我又朝大鸟开了几枪,都没打中,大鸟好像比较焦虑,左窜右跳,最后大鸟就躲在树后面。我也有点红了眼,又朝鸟窝开了一枪,又掉下来一只小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在唧唧乱叫,这时大鸟立即飞出来在窝上边盘旋,发出一种类似悲哀的鸣叫声,在上空回荡,大鸟还是没有跑,这时我略有所悟,放下了手中的枪,转身走了,从此再也没有打过气枪。
后来读到白居易的诗:劝君莫打枝头鸟,家中有儿盼母归。
是啊,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呀。
306. 奇人异事
其实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修行的人,只是我们没有留心而已。
前面故事中说过的一个疑似和尚投胎的同事,一次几个人去杭州请客户吃饭。那个客户是台湾人,话不多,看起来还挺清高的,席间不知谁谈论起佛教,那个客户顿时来了精神,先说了一通佛家理论,然后说他会看相,给在座的几个人的性格都讲了一通,都挺准的。接着说他经常闭关打坐,一般一打就是两三天,打坐时比如能看到自己的五脏六腑,有很多奇异的事情云云。。。
@nora0077_cn 2016-10-17 15:41:00
感谢楼主的赞许。如果前世我是修行过的话,也是个懒惰的修行人。从小是无神论的环境长大的,但是可以感觉到冥冥中的那种所有,所以少年时代就觉得有灵。年轻的时候轻狂,犯了不少错,被外物迷惑,远离本心。年近30才拉回来。惭愧。。。
现在年到中年,看到的多了,敬畏心越来越重。尤其看到我的母亲,13年年初,她总是抱怨半夜被鬼压床,一个恶狠狠的男人压她。我给她请了符,还让老公给读了2遍金刚经,但4月底她还是中......
-----------------------------
每人都被业力所牵,就算你信佛,你也几乎改变不了你母亲,但每人都有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从更高的角度看,人生很多事也无对错,只有因果。
所以我认为有些果很难改变,但从目前开始,让你母亲多做善事。
不知你可否放生,多让你妈放生,或你帮她放生,放生对疾病方面帮助比较大。
我妈也是心地善良,但这辈子做的比较辛苦,她其他方面还好,但就是杀生太多,她也经过我多次的劝说,每月放生一百元,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nora0077_cn 2016-10-17 16:01:00
不知从何时起,我和我老公,看到老人,差不多可以猜到他们过世后会去那一道,慈祥还是麻木,干净还是晦暗。。。也慢慢觉察,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肉身好像一件衣服,穿上总会脱下,但这一程,你感悟到了什么?这一世为了什么?为了纠缠不息的欲望,为了终将失去的姿容,为了不会真正属于你的财富。。。
老公有一点前世的记忆,我们在一起不只一世了。人到中年,敬畏生命,也开始正视死亡,除了生老病死,人生没有其他的必......
-----------------------------
我和你也差不多,年少轻狂,赌博,饮酒等,虽然热闹,但事后内心空虚,心被物转,28左右慢慢有些感悟,渐进式的开始修行。
人生如梦,我们都不知轮回了多少世,现在的太平盛世烦恼还这么多,何况古代的乱世中。人生难得,佛法难闻。
算命的也说我和老婆前世也是夫妻,我俩的确也有夫妻相。我老婆还做过梦,梦到某个朝代我和她都是道士,不过那一世两人应该是师兄关系。
开悟很难,修行之路也很难,我现在比较倾向于净土,平常也以念佛为主。
@诗幕颖颖 2016-10-18 11:20:00
对了,她说这12年的寿命是她收养孩子给她续的。她收养的6个孩子4个是捡的。有2个上完大学嫁到上海的不和她联系了。一个还上技校,其余几个都很爱她。
其实80后,小时候在农村成长的,路边捡女孩子这种事情我想很多人都不难理解的
-----------------------------
很正能量的故事,收养孩子的功德很大的,老奶奶是有爱和胸怀的人,德重鬼神钦,好人必有好报,只是有的我们能看到,有的看不到而已。
@nora0077_cn 2016-10-18 10:40:00
http://bbs.tianya.cn/post-16-752538-1.shtml 这个帖子的作者,是个高人。有时我会去看一看。
曾经读过一段时间的地藏经,尤其怀孕时,孩子的灵秀,确实明显。
孩子出世后不久,母亲中风,还要上班,确实没有太多时间。
最近一直在打坐,感觉增进定力,很好。
-----------------------------
这个帖子我以前看过的,写的很好的,可惜后来扎口了。
就像作者写的这两句话,很有深意,这就如佛教讲的世界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颠倒妄想。
1,鬼真的存在。
2,鬼其实并不存在。
有了小孩后就忙了,同时还要忙家里的事,红尘本来就是如此。
你能坚持打坐就很好了,打坐的确能增加定力,我也有同感。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清代《谐铎》,沈起风
307 不入苦海,何知彼岸?
泰和有个人叫真生,正当少年,容貌俊雅,但是贫穷无立锥之地,寄居在招提寺东院。当时西院来了一个颠僧,有奇术。真生就偷偷的去拜见他,哭诉自己的贫哭。僧曰:“读书人贫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又富而浊,还不如贫而清也?” 真生坚持要求脱贫致富的方法。憎曰:“想要求富,你就会很快就死了?”生愤然曰:“弟子想要苟活,因此望师傅慈悲!本想求生,怎么反得死耶?”僧笑曰:“如果不惜命,是致富之术也。”就用手摩真生头顶,然后让他回去。
真生回去后就病了,不久就死了,魂魄因忆前言,就重新来到西院。僧曰:“你富心未死,我来度你一尝苦趣吧。”把真生魂魄纳入自己的左袖就出去了。当时有个富商某人,相貌极丑但是家资钜万,后房姬妾成群,富商因纵欲过度,得了疾病,气属如丝,还剩最后一口气了,家人环守痛哭。忽然颠僧自外而入曰:“你们不要哀伤,我能救活她!”众人罗拜地下。颠僧打开右袖向富商一招,又以左袖拂面,然后长笑而去。没过多久,富商竟然跃起,环视诸姬妾,好像都不认识,就逐一询问之,又问其家事。众人也以为富商生魂未定,因此颠倒,就急忙喂他人参吃。而其实,富商就是真生。
真生也暗自庆幸作了富翁,此事也闭口不言。平日则鲜衣美食,坐内堂算计田产,把金银放在桌上摩弄。有时乘骏马,随从奴仆成群,白天遨游于花街柳陌间,夜晚则拥诸姬妾。用西江锦裁大被,覆珊瑚七尺床,左钗右粉,作团圞会。心想前身未经之福,今日尽享于此矣。一天,引镜自照,见自己状貌甚丑陋,不似前面俊雅之貌了,心里也颇不高兴。
于是又偷偷到寺里找僧人,先拜谢,接着把苦楚也说出来。僧曰:“你已求富得富,愿望已足矣!你又想于声色货利中,又要要回你本来面目哉?”然后于屏风后面唤一弟子出来。视之,则是真真生也!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但曰:“一领湿布衫,烦君代着矣!”僧人拍手大笑。真生也顿悟,即日就剃度投在僧人座下,作为弟子。后来随颠僧入五祖山,后来竟不知所终。
铎曰:“不入苦海,何知彼岸?此八万四千佛子,皆从烦恼场过来人也。黄面秃驴,脚跟未踏实地,而到处谈空,岂非梦梦?”
《广阳杂记》 清--刘献廷
308梦异
符五说:“我少年时曾梦到一尼姑携这我做礼忏,起来后,见前面有一菩萨如观音大士。我就问菩萨名字,尼姑说她是默慧菩萨。这时菩萨厉声说到:“默慧,就是你的本来面目。”“”这时符五也恍然而醒。没过多久有愚山知止和尚建大悲忏,为符五取法名为明心,号默慧,正符合梦境,也是大异矣。还有就是五六年前,符五梦中觉得心痒,就取刀剖心,心中有六只老鼠,都掉在地上逃走了,于是他再把心缝合起来。
莫非这就是佛法中所谓六识六贼也。、我平生不信佛教之学,而梦中所见如此,也不可解。我认为符五聪明绝世,而梦境又神异如此,必再来人无疑。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必有其时矣。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清代《谐铎》,沈起风
309一钱落职,贪小失大
南昌某人,父亲为国子监助教,就随父亲待在京城里。偶然过延寿寺街,见书肆中有一少年数铜钱买《吕氏春秋》,正好有一钱堕落于地上。他偷偷用脚踩上,等少年离开后就把钱拾起来。这时旁坐一老翁,凝视良久,忽起身问了他的姓氏,然后冷笑而去。
后来他得了江苏常熟县尉。就束装赴任,投拜贴给上级。当时汤公是江苏的巡抚,他投了十次也不得一见。接着巡捕又传汤公的命令,令他不必赴任了,他名字已经在弹劾的奏章里了。问因何事被弹劾?答:“贪。”他心想自己尚未上任,哪里得有赃款?其中必有差错,就急着想当面陈诉。巡捕回去禀报,又传汤公命曰:“你不记的当年在书肆中的事了?当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天侥幸作了地方官,能不探囊胠箧,为纱帽下之劫贼乎?请你立即回家去吧,不要使一路哭了!”他这时才明白那个问他姓名的老翁,就是汤公,于是惭愧罢官而去。夫未上任而被劾,亦事之出于意外者。
铎曰:“钱神化百千亿万身,种种诱人失着。勿谓一钱甚微也。涓涓不塞成江河,爝火不灭成燎原。吾愿饬簠簋者,自一钱始。
以下故事出自《洞灵小志》 清:郭则沄
310 颜翁
京师有个颜翁,在钦天监做了很多年官,退休后好道,深得道家导引之术,但这些事翁从来不和其他人说。李晓峰的父亲和翁有深交,翁唯独非常喜欢晓峰。翁的房间家人都不许进来,只有晓峰能进去,两人往往通宵聊天。一日,翁忽然对晓峰说:“你快要出远门了,现在驿马动了,三日内当见。”第二日,果然有天津造币厂相召。晓峰过来和翁道别,翁又说:“行则行矣,但恐落人后。鸟虽有托,奈无枝何!”晓峰到了天津,自己的职位果然已经被人占了,公司让他稍等,这时已经是深秋,等到年底,还是没有职位,钱也用完了,就困滞在旅馆。这时碰巧有领人到天津来,资助了晓峰一些钱,才得以回家。回家后晓峰去拜会翁,翁笑着说:“小子受苦了,但也有定数。如果不这样,恐怕还有其翁横祸,所以我也没有阻止你此行。不久还有机遇,你再等等。”过了一阵,对晓峰说:“机遇来了,此行较远,但是可以久居。”晓峰问去哪,翁笑而不言。晓峰回到家,则有某公任郑州铁路事,派人请他去,于是晓峰就去了,宾主果然相处愉快,干了三年。在郑州时,与翁仍经常通信,一天忽然得到翁的信说:“听说你假期要回来,但必须春天来,尚有一见之缘,否则就不能相见了。”晓峰觉得翁话中有话,就请假归来。翁身体也很好,两人畅谈了一天,临走交给晓峰一封信函说:“五年后打开。”第二天就听闻翁突然离世,晓峰前去痛哭了一场。翁的儿子说翁也没有疾病,只是把几个儿子都叫来,把家产分了一下,家事也交代好,然后让家人买酒买菜,然后和诸亲友道别,酒席间谈笑尽欢,忽然一笑而绝。这时棺材铺送棺材到了,缝匠送衣服来了,以及棚肆杠夫,灵纸车等,一时都来了,这些都是翁所预定的。于是众人都认为翁是羽化了。但翁的儿子都不肖,自翁死后,都挥霍无度,没几年家里已经赤贫了。这时忽然有书信从五台山来,拆开一看,是翁的笔迹,说现在居中在五台山中某僧舍很舒适,让家人不用挂念,还让翁的儿子过去看看。但翁的儿子家里贫困,又生病了,不久也去世了,没有成行。翁给晓峰的信函,晓峰提前拆开了,是让他拜师一定要选择岁数很高的人。到了五年之期,晓峰果然拜一刘姓师傅,八十岁左右,晓峰也尽得其传,也有所成。现在晓峰的师傅还健在,已经一百零八岁了,健如少年。我曾经见过刘师的照片,大雪中袒衣箕踞,一手拿着雪团,一手拿着蒲扇,神采奕奕,有仙意焉。
本来想写满300个故事收工,当然这个也是鞭策自己不能偷懒。
后面还有一些故事,我会继续写完。
如果大家有故事的,都可以说一下呀,不能独乐乐,要众乐乐,分享是一种美德,说不定别人因此也有所得,O(∩_∩)O哈哈~
@ty_子不语411 737楼 2016-10-20 12:39:00
不是五百个么。
—————————————————
呵呵,这个有难度。。。
以下故事出自《洞灵小志》 清:郭则沄
311. 一念结仇
沈某是江苏人,居住在京城。他的继妻与妾相处不是很好,但两人从无争吵,都彼此隐忍而已。不久继妻先死,妾私下非常高兴,但一动此念,就腹痛不止,而且日益加重。沈某请了很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过了一年左右,腹部溃烂穿孔,已经病危了。这时正好蒙古的白喇嘛到京师来,沈某就请他勘示因果,喇嘛说这是因为蛇作崇的原因。但是妾从小到大都没有伤过蛇,只是这病起于继妻刚死之时,而继妻又是属蛇的,因此有点怀疑是亡妻作崇。但又想继妻生时与妾没有大的矛盾,应该不至于衔很至此?于是又到喇嘛处叩问。喇嘛说:“一念可以结仇,安知妾未尝动恶念乎?”于是沈某把妾的母亲接来,与妾同床睡,乃问知妾的快心状。沈某把此事告知喇嘛,喇嘛说:“此念就是结仇的原因,要尽快开解。”沈有点害怕了,就请高僧为礼《梁皇忏》七日。到了第五日,妾家在天津请术者看香,沈的继妻突然附在某妇人身上,说:“我与妾仇恨本来很深,现今有人为我礼忏,过两日功德圆满,我就要升天了。”而且说的做礼忏的寺庙名称和僧人名字都相合。临去的时候又说:“妾来年九月当死,这也是她的寿命到了,你们不要怀疑我了。”等到七天礼忏完,妾的病果然好了。到了第二年九月,妾就去世了,于是沈某又延请高僧礼忏。
我曾经说人世机械相寻,毕生扰扰,好似不知有死的事情。如果让沈某的继妻和妾知道先后同去,则生前之猜忌,死后之快心,皆多事矣。
“相守百年元是假,偶同一饭莫非缘。”这是曲园先生的悟道诗,可为此辈棒喝。
以下故事出自《洞灵小志》 清:郭则沄
312 命运
术家断以往之事容易,断未来之事难,推岁运容易,推全运难,但往往也有全中的人。道光咸丰年间,京师琉璃厂有个叫陆心鉴的人,精通命理,晚年双眼也瞎了,能断人以几品官终。我的曾祖父由给谏升为甘凉道,临行前去算命。陆说道:“你以翰林科道作四品官,还没有见六品白顶,后面必会经过,经过后才会大贵。”后来果然因银库亏空案被夺官,后又被赏主事,最终官至总督。我生平也算过子平术,康节术,也有一些灵验,而遇到的以津门的白瞎子最为神奇。他的堂上悬挂多帧神像,相貌都很狞怪。每次问人的生年,就脱口直说,不需推算,对我说:“你是属马的?此马马年就奔腾而上,现在还非伏枥之时。但你不欲居高位,别有深心,非一般流俗可比。”又说:“你出身高贵,家境富裕。子嗣虽然很早入仕途,但还需你的俯育,无异于独力成家。”接着又说我早年失母,后又失偶,然后说目前的妻室以及三个儿子的面貌性情,都一一吻合。又愀然正色说道:“异哉,你的身世!忠而不忠,孝而不孝,友而不友。即使你诚厚相待的至交之人,也不能得他们的报答。人家都说你一生顺利,但不知你的隐痛。”我听后不禁潸然泪下。我生平在伦常纲纪间因言行有缺失而内愧于心,以至于在亲密朋友间也不能说。此辈能以数言尽说之,不可谓非知己,只是不知他所操何术也。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313 冥官之言
顾德懋员外,自言是东岳的冥官,我也不是很深信。但是他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以前在裘文达公家时,他曾对我说:冥司重贞妇,但也有差别。有的是因儿女之爱,或因田宅之丰,有所系恋而不去者,下也;不免情欲之萌,而能以礼义自克的,次也;心如枯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者,斯为上矣。如是者千百不得一,得一则鬼神为起敬。一日喧传某节妇至,冥王改容,冥官皆振衣起来迎接,只见一老妇儡然来,其行步步渐高,如蹑阶级。比到,则竟从殿脊上过,莫知所适,冥王怃然曰:此已生天,不在吾鬼录中矣。又曰:贤臣亦三等,畏法度者为下,爱名节者为次,乃心王室,但知国计民生,不知祸福毁誉者为上。又曰:冥司恶恶性竞争,谓种种恶业,从此而生,故多困顿之,使得不偿失。人心愈巧,则鬼神之机亦愈巧。然不甚重隐逸之人,谓天地生才,原期于世事有补,人人为隐士,则至今洪水横流,并挂瓢饮犊之地,亦不可得矣。又曰:阴律如春秋责备贤者,而与人为善。君子偏执害事,亦录以为过;小人有一事利人,亦必予以小善报。世人未明此义,故多疑因果或爽耳。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314 丐妇升天
锦佩卿将军留守盛京时,请文雪门给他的几个儿子上课,宾主两人相得甚欢。有某大令因公也在奉天,将军也非常器重他,经常请他一起吃饭。大令还兼职为冥官,去时必穿好衣服而卧,多的时候三天,少的时候也要几个小时。别人询问他所办何事,他都说不可泄露。一天正在吃午餐,将军和文雪门也在座,大令刚举筷子,就马上起来,急忙穿好衣服躺在床上。过了一小时,就起来了。文惊讶他这次怎么这么快,大令说:“之前都是勘案子,因此不能泄露,这次不是。缘有丐妇升天,冥官尊敬她纯孝,就去送她,我也在列。这件事业颇足劝世。”因说丐妇十六岁嫁人,不到一年丈夫就去世了,她守节侍奉婆婆,家里也越来越穷,以致沦落为乞丐,但是她侍奉婆婆非常孝顺,数十年如一日。婆婆死后,就乞讨把她葬了,每年必去祭祀,如今丐妇也去世了。文说:“如此至孝,老天为何不赐福,仍让她如此贫困!”大令说:“贫困也是她的前世恶果,现在恶果完结,善果成矣,故得升天,所以报也。如果你们不信,可派人到南门月城内柳树下,可以看到丐妇的尸体。”然后又说了尸体的方位以及所穿衣服样貌。将军立马派材官勘验,并访问其事。后材官回来报告,都如大令所说,丐妇是正中午的时候去世的。
这件事文雪门经常和人讲起。
这首诗很有禅意
仓嘉央措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凤凰,涅盘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
自恐多情损梵情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315 三教合一
东光的马大还,曾经夏夜裸卧资胜寺藏经阁,忽然感觉有人拍他的手臂说:“起来起来,勿玷污佛经。”醒来见一老人在旁,问是谁,老人说:“我是守藏书的神仙。”大还天性疏旷,也不恐怖,当时月明如昼,因叫老人对坐而谈,问:“你何故守此藏书呢。”答:“天所命也。”问:“儒教的书汗牛充栋,不闻有神为之守,老天难道偏重佛经耶?”答:“佛以神道设教,众生有信有不信的,故派神仙守之;儒教以人道设教,凡人皆应当敬守之,因为凡人都知道敬守之,故不烦神力,不是偏重佛经也。”问:“然而上天视三教如一乎?”答:“儒教以修己为体,以治人为用;道以静为体,以柔为用;佛以定为体,以慈为用。其宗旨不通,不能如一也。至教人为善,则无异;于物有济,亦无异。他们归宿则大概相同。老天因此不能不让他们并存也。然儒为生民立命,而操其本于身;佛道皆自为之学,而以余力及于物。故以明人道者为主,明神道者则辅之,亦不能专以佛道治天下,此其不一而一,一而不一者也。比如儒教如五谷,一日不吃则饥,数日则必死;佛道如医药,死生得失之关,喜怒哀乐之感,用来以解冤孽,消除拂郁,较儒家为最捷。其祸福因果之说,用以悚动下愚之人,也较儒家方便。也不可专服常服,偏胜也容易为患。儒者或空谈心性,与释迦牟尼老子混而为一,或者排挤二氏,如仇人相见,也是偏于一方之见解。”问:“有的佛教道教之徒,恣为妖妄,不力攻之,难道不会遗患于世道乎?”答:“此论其本原耳。若其末流,难道只有佛道贻患,儒教闯的祸难道少吗?就像你醉而裸眠,恐怕也非周公孔子之礼法也。”大还也非常愧谢,因此两人纵谈至晓,才相互道别,竟不知为何神,有人说“:狐仙也。”
ty_子不语411: 黑名单 举报 2016-10-26 15:27:14 评论
看天涯上边,皆是地狱中佛道大于道教,很不能理解。比如地狱重佛,念阿弥陀佛可以上西天。道家修炼不成功则直接轮回。一会说佛家神通不敌业力,佛也不能消除你的业力,一会说读佛经尤其地藏经可以消业。简直搞不懂。
------------------------------------------------------------------------
当然很多故事也有一定片面性,我认为众善奉行的人,地狱都是敬重的,也不管是否修行。摆脱轮回是很难很难的,佛教道家都是如此,佛祖也是经过无数无数的轮回才成佛的。念阿弥陀佛也就是念佛法门,属于净土宗,如果修行好的话,可以带业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西天继续修行直至成就,相对佛教其他法门,的确容易很多。
神通不敌业力,的确如此,但有些善恶可以相抵,有些不能相抵。
《地藏经》准确来说,有超度功能,能超度自己的一些冤亲债主,被堕胎的婴灵,死去的一些孤魂野鬼,让他们放下执念,去顺利投胎,也是功德无量。
我以前看佛经,觉得不同的佛经间的说法有很多矛盾,也觉得不明白,现在体悟的多了,感觉这些也不矛盾。
佛经中的很多概念是很前卫的,比如说时间是相对的,比如说如来分身千百亿,是否有如今科学所说的平行宇宙的概念?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316 痴情女
青县农家有少妇,性情轻佻,跟随其夫生产劳作,两人形影不离。互相嬉笑,不避忌人,有时夏夜两人睡在瓜圃园中。众人都说她冶荡,但她只对丈夫如此,对别人面如寒铁。若有人出轻薄之语挑之,必严词峻拒。后来她遇上劫盗,不肯受污,身受七刀而死,死前犹骂贼不止。众人都叹其贞烈。后来她的丈夫夜守豆田,独宿在草棚中,忽然见到妻子过来,燕婉如平日,说:“冥官以我贞烈,判来生中乙榜,官县令,但我想念你,不想去,就乞辞官禄为游魂,这样可以一直相伴在你左右,冥官哀我,也同意了。”丈夫听了也为她感泣,也发誓不今生不再娶。自是昼隐夜来,大概有二十年左右。儿童有时也能窥见她。此康熙末年事,我的父亲能说出他们的姓名居址,如今也忘了。
以下故事出自《洞灵小志》 清:郭则沄
317 相者奇术
十五年前,有广东某相师在京师卖艺游玩,此人善于看相的,能知道人的隐事。熙宝臣生于光绪壬午年,当年正直四十岁生日,想买一玉马为玉佩,后来用三百金购了一块,但还是不中意,仍然多方物色。相者说熙某的面上显现马形,好像是因为求马不得的原因,众人大笑。又给黄哲维相面,说黄面上现出妇人影,当有买妾之事,虽然女方不是殊色,但娶之可以相安。这时黄正和一北方妓女相好,正准备买房藏娇,也应验了。又给王耕木相面,说王有所亲的阴魂向之求食。王骇然,说他的小舅子已经去世,但没有子嗣,妻子因为手足情深,每年都祭祀小舅子,如今因为离家避乱的原因中断了。
此等事都不是《相经》所有,不解此人持何术,不知是否就是所谓的樟柳神?
以下故事出自《洞灵小志》 清:郭则沄
318 女仆妇
五台上灵迹夙著。官员吴调卿的妾严孺人,很信佛,每年必往五台山进香。某年将入山,她的亲戚杨姓家的一女仆妇也请求一起去,严同意了。到五台上后,来到寺庙的下院,仆从慢慢汇集起来,但唯独找不到这个女仆,众人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第二天大雨,登山行香完毕,回到下院,还是找不到女仆,众人也都惶急愁叹而已。过人两日,忽然遇到一男僮说:“刚见一妇人坐在岩石间,会不会就是她?”众人就让他带路过去看,果然见女仆合掌跌坐,但叫她她也不应。有人近前一摸,女仆肌肤如冰,已经气绝了。但雨中女仆衣服一点都不湿,所坐的石块一丈周围没有一滴雨滴,众人都感到非常惊异,都说此女仆已经成佛矣。于是众人就把她埋在山上,而且立了一座庙。女仆姓王,因称王老太庙。后来听杨氏的人说:“女仆平时虽不吃斋奉佛,但喜好行善施济,其成佛也固宜。
以下故事出自《洞灵小志》 清:郭则沄
319 因果了了
佛说因缘,亦曰业债,以业债并合者即因缘也。天道若秤,固尝物物而平之,蔽于物者初不悟耳。
我家乡王绅以孝廉做县官,为儿子续娶同里某氏。某氏初被许配给了申某,但未嫁申某就死了,于是就改嫁了,这事王绅也不知道。娶进门后,申某忽然附魂于某氏说:“你为何夺我妻子!”王绅说他妄言,申某说:“你若不信,媒妁某某人都在。而且我是童生,某月地方长官考试时,把我列在首列,其文还粘贴在某书院的墙壁上。”说着就琅琅背诵文章,不漏一字。众人就劝解申某,但他不听,又说帮他超度,也不肯去。于是请乩仙扶乩,才安定下来。乩仙说这是夙孽,申某前世是一个士兵,随军巡视台湾,很久没有音讯,而且到期了也没有回来。家里的妻子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还借贷了很多钱,附近有个叫马二嫂的人以卖线为由过来拜访,对妇人说:“你的丈夫估计已经死了,你这样穷苦,何苦还要守着这个家?”妇为之所动,正好有某生丧偶,马二嫂就为他俩做媒,某生给予聘礼百金约期迎娶。妇人得了百金,把借贷的钱一还,就没剩多少钱了。到了迎娶的日子,申某忽然回来了,问知此事,就大骂妇人不已,妇人愤而自缢死。申某于是就到县里控告某生。某生非常害怕诉讼,就把家产全部卖掉得了千金全部贿赂给县令。过了几日升堂,县令对申某说:“你妻子的死是因为自缢,和某生又有什么关系?” 判某生给申某五十金为埋葬费结案,马二嫂也因此幸免。
冥司以申某前世负妻,使转生为申某,下聘后而不得娶。又因县令之非分得贿赂,判转生为王绅,使行贿的某生做他的儿子消耗这些钱,又以申某妻为其子妇以偿还某生的前世之失。王绅有一女,又勤劳,又孝顺,但未嫁就去世了,此女就是马二嫂托生以报德也。因果了了,正好相抵矣。
幼荷与王绅家有亲戚关系,听闻此异事,言之如是。
@ty_120091751
最简单最有效的放生仪规:
1、称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念三遍)
2、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忏悔。(念三遍)
3、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念三遍)
4、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念数遍)
5、放生:希望你们,被放以后,获尽天年。临命终时,乘佛愿力,往生极乐。(念三遍)
6、回向: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念三遍)
7、回向:例如:(XXX)工作感情顺利,对父母更加孝顺体贴,不再产生违缘争吵(结束)
三生石上旧精魂(转帖)文 / 甸甸
编者按:缘定三生的一块石,多少人梦寐以求。前生今世的因果,或许没人说得清。三生石上旧精魂,倒是人格的魅力大些。
此石当襟尚可扪,石旁斜插竹千根。
清风不改疑圆泽,素质难雕信李源。
驱入烟中身是幻,歌从川上语无痕。
两言入妙勤修道,竹院云深性自存。
上面这首《三生石》诗系明代的袁宏道所写,写的是杭州灵隐与下天竺法镜寺之间那块"三生石"的故事。这则故事古老而伤感:话说唐时洛阳名士李源,字子澄,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其父名李橙。唐玄宗末年,发生安禄山之乱,李橙死于乱军之手。李源见父亲已死,悲痛万分,复见世事纷扰,遂绝意仕途,发愿为父守孝,至死一不为官二不娶妻。就到惠林寺隐居起来,渐渐地,发现寺中僧人圆泽颇有文才,为人又纯正,故结为莫逆之交。闲时,两人游山玩水,追古寻幽,遣兴抒怀,常有诗词歌赋相和。
有一次,两人同游峨嵋山。李源本想从荆州沿三峡到峨嵋山。圆泽觉得这样不好,认为从首都长安斜谷路过去更为方便。李源坚决不答应,说:"我已下决心谢绝人世,更无追求仕途的欲望,岂可再提到什么京师长安呢!"
圆泽沉默良久,说:"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随你所愿吧。"于是两人从荆州入四川。路过南浦这个地方时,他们看见一位妇女,背负瓦瓮在汲泉水。只见她外穿旧衣,内着锦裆,身怀六甲的样子。圆泽平静地对李源说:"她就是我要托身转世的所在。"
李源不明白圆泽的话,忙问:"你说什么?"
圆泽说:"这位妇人姓王,我本该成为她的儿子,已经怀了三年了,因为我迟迟不来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亲,养不了儿子。今天既然遇上了,看来已无法躲避。你当念佛号助我速生。"
圆泽香汤沐浴后,对李源说:"我与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就此别过。三天之后,你要到我投身的家里来,那时正在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时将以笑为验。还有请你记住,十三年后,我们还会在杭州灵隐天竺相见。"
李源知道圆泽所说非妄,心生悲戚之心,不得不与圆泽诀别。圆泽说罢趺跏坐化了。那边厢王姓妇女生下了儿子。三日后,李源依嘱到圆泽投胎的家里看他,果然,那小儿正被沐浴着,他见李源来,冲着他咧开嘴笑起来。
自从圆泽转世后,李源无心去峨嵋山,返身隐居于惠林寺。于日升月落之间,十三个春秋过去了。李源不忘旧约,只身从洛阳前往杭州,欲在灵隐天竺与圆泽相会。天竺道上,观不尽诱人景色,听不尽溪泉淙淙。但李源无心赏景,他只想看到前世的好友圆泽。边走边想:他真能践约吗?他还像自己那样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吗?他会不会早忘了十三年前的盟约了?可他一刻都不敢忘!心心念念记着这个前世今生的约,圆泽会不会因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来到葛源亭畔,正在寻思间,只听有人在隐隐约约地叫喊他:"李源,李源!"
李源循声望去,只见涧水对岸,有一牧童,梳着菱髻,骑在牛背上,唱着竹枝词,一见是他,便朝他挥手相喊:"李源,李源!"李源仔细一看,发现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圆泽,便知圆泽是真的守约的。转世为牧童的圆泽坐在牛背上,对着他唱了一首竹枝词: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知道圆泽虽身是隔世之身,然旧日性情没有变,一时间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圆泽朝他走来了,他问:"你身体好吗?"
圆泽笑着说:"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尘缘未了,我们无法再续前缘了,请你继续勤加苦修。"说完又唱道: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唱罢,牧童拂袖隐入烟霞而去。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320.物各有所制,药各有所畏,神道设教,以驯天下之强梗,法无邪正,惟人所用
龚肖夫说起,有人四十岁左右还没有儿子,老婆又彪悍,嫉妒心重,他也知道自己万无纳妾的道理,心里一直郁郁不适。一天偶然至道观,有道士招他曰:“你气色凝滞,似有很大心事,道家以济物为念,你如实说,或许我可以帮你一把。”他觉得此道士非同一般,就以实情相告,道士曰:“原来如此,你为我制鬼兵衣装十件左右,我就能帮你。”他也觉得有点好奇,心想就算道士骗取这些衣服没用,其中必有缘故,试试也不损失什么,就如道士的话做了衣服给了道士。当晚,他老婆就梦魇了,呼也呼不醒,呻吟号叫的声音有点惨,第二天老婆屁股上皆是青紫色,问她也不肯说,只是哀叹而已。三天后梦魇又发生了,自是每三天就有一次,半月后,他老婆忽然派奴仆去唤媒人来,说将要买妾回来,家人都也不信,他也考虑有后患,心中也有迟疑。既而他老婆昏迷了一天,醒来催促买妾更加急了,把钱放于桌上,对奴仆说,三日买不来必重打,买来不佳的必重打,家人观其状似非诡语,就买来二女,留了下来。当晚他老婆就命人把两女打扮一番,把房间也装饰一新,然后催促他入新房去。举家惊骇,莫喻其意,他也惘惘如梦境。后来又见道士,才知到道士有术能摄魂,夜里道士令观中道众穿上鬼装,而道士则星冠羽衣,坐堂上焚符摄来妇人的魂魄,然后对妇人说她的祖宗因为她绝嗣不孝,告到了阴间,判用桃木杖打一百,再令她纳妾。妇人初也以为是噩梦,也不肯同意,后来三日一摄,都是如此。他昏迷的那天,则是倒悬了她的魂,用醋灌她的鼻子,约好如果三日后若不得好女子,就要下泥犁地狱了。
摄魂小术,本非正法,然法无邪正,惟人所用,如同一戈矛,用以杀掠则劫盗,用以征讨则王师耳。术无大小,亦惟人所用,如不龟手药,可以眏眐絖,亦可以大败越师耳。道士所谓善用其术欤?至嚣顽悍妇,情理不能喻,法令不能禁,而道士能以术制之。尧牵一羊,舜从而鞭,羊不行,一牧竖驱之则群行。物各有所制,药各有所畏,神道设教,以驯天下之强梗,圣人之意深矣。讲学家乌乎识之。
以下故事出自《洞灵小志》 清:郭则沄
321天津冰社
之前我与天津的一些人结了冰社,每次喝好酒后就聊天。查峻丞说:“我生下的时候祖母还在,她梦到一老尼姑问查氏所居何处,等她醒来后我就生下来了,因此家人怀疑我是老尼转世。”李子申说:“我生平屡次做梦到一山里的寺庙,空谷幽兰,我的好友许仲青以及某某人都穿着袈裟跌坐,我则是一跳水的僧人。” 峻丞洁身自好,性情像个出家人,子申则是长身瘦面,长相似一个和尚。我戏谓:吾社一尼一僧,高致皆不可及。
《续夷坚志》金-元好问
322王献可
冯翊士人王献可,元礼年的时候在京师考试,等待考试的成绩。一天早上起来,看见有一市人携一条鱼来,邀请献可掷骰钱赌这条鱼。献可正好想掷骰钱以卜前程,于是就一掷,居然就得了这条鱼。市人唉声叹气说道:“我家数口人,已经绝食二日了;我找一熟人赊给我此鱼,希望赢数钱,为全家买点食物。谁知你一掷就得胜了。我家食禄尽矣!” 献可恻然哀之,于是不要鱼了,又给了他数钱,市人道谢而去。后来发榜后献可没有考中,就归家了,路经渑池,早上在山谷间行走时,突然被一群强盗抓住,被押着又行走了十里路。天明时强盗翻看行囊时,一少年忽然走到献可面前说:“你是否就是京师中赢我鱼而不取者乎?今日乃相见于此!”少年再三慰谢,然后把献可以及同行的人都放走了。
《续夷坚志》金-元好问
323张童入冥
平舆南函头村的张老头,以捕鹌鹑为业。年已老,只有一个儿子,十五岁左右,一日忽然死了。张老头夫妇自念老无所倚,号哭闷绝,恨不得一起死去。要埋葬时,又复不忍心。说:“我儿还活着!”众人都笑其痴,但也有可怜他的人。三日后又来到墓前,哀哭不休。忽听到墓中有呻吟声,夫妇两人惊着说道:“我儿果然还魂矣!”就扒开砖头曳棺而出,把儿子背回。回去后儿子果然复活,过了一会就索要汤粥吃。良久,说初被人摄往冥司,儿哀诉冥官:“爹娘老了非常想念,乞求侍奉他们终老,葬送毕,就死而无憾了!”冥官也颇可怜他,就说:“今天放你回去。对你父亲说,若能放弃打捕之业,你的命就可延长!”张老头听闻此语,就立马把捕鹌鹑的网具全部烧掉,带着儿子入寺供佛。寺中有一吕姓僧人,年未四十,仪表殊伟,曾经当过官。儿子即前去问僧人:“师难道你也还魂了?”吕说:“我没有死呀?”儿子说:“我在冥中时,见师在殿角铜柱上,被铁绳绑住脚,狱卒往来用木棒撞师的腋下,流血淋漓。等我放归时,曾经问狱卒,吕师何故受罪?狱卒说:“他多脱漏斋主的经文,故受此报。””吕闻之大骇。因其腋下病一漏疮,已三年矣!儿初不知。吕遂洁居一室,日以诵经为课。过了三年,疮乃平复。这件事赵长官亲见之。
以下故事出自《洞灵小志》 清:郭则沄
324相术
光绪时,朝中会看相的人首推李若农侍郎。李曾说梁节庵的寿只有二十七,节庵问可有办法化解,李说:“必有非常之厄才能化解。” 节庵于是上疏参奏李鸿章十条可杀罪状,他的母舅张某拼命阻止也不行。上疏后,节庵被罢官,次年二十七岁,也没有什么事。李曾经与沈子培,子封,黄仲弢,杨莲府,王芾卿诸公同坐酒席,众人就问命相。李先对芾卿说:“你的相貌当贵,但可惜没有寿眉,寿不过五十。”当时芾卿年四十九岁,举座闻之皆失色。又对子培,子封,仲弢说:“你们都可官至监司。” 仲弢说:“杨莲府如何?”意薄之也。李说:“你等不要轻视他,在座的只有此人官至一品。”后来李的话都应验了。某祭酒一直没有升迁,心情郁郁。李对他说:“你半年内必会升官。”又留一信函说:“到时你再打开。”不久,果然升迁至少司空。打开李的信函,也是说的此事,年月都符合。
李曾对人说:“数虽前定,然当厄者自贬可免祸,当贵者自抑可益寿。”盖术也而通于道矣。
以下故事出自《洞灵小志》 清:郭则沄
325辟火符
我的祖父在湖北为官时,遇到一居于黄鹤楼的道士,能知未来事。临别时赠给祖父两张符,说可辟火。祖父死后,有一邻居家失火,火从外院烧起,厅屋都已经烧毁,渐渐迫近内室。人都出不来,就乞求我家把墙凿开救他们。这时我的父亲在家,家人就请命。我父亲说:“领有灾,道义上不能坐视,若有天道者,虽凿墙,火必烧不到我们家。”于是同意了,家人把墙凿开,救出了几十人。但火也穿墙而过,烧毁了我家几间房子,家人虽拼力救火,但火还是没有熄灭。这时家人忽然想起了辟火符,于是赶忙把两张符都取出焚烧,风立马就转向了,其余的房子都得以保全。这时救火的人好几十人,都看到此事,都叹着说:“神哉是符!”一客人说:“公如是存心,天必福之。虽没有此符,也必反风灭火。”但仓促间化险为夷,实赖此符。当时道士郑重的持赠此符,好像也预知此事。
天津催眠师的催眠前世今生(催眠/心理咨询案例)
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2525789-1.shtml 推荐一个帖子,这个帖子很多前世今生案例都不错。。。
以下故事出自《洞灵小志》 清:郭则沄
326 刀笔之报
我家乡有个叫林生的人博学能文,后开始为人写讼牒,因所得颇丰,就专门为之,门庭若市。林生的儿子年十四岁,非常聪明,人家都称他为神童,忽然得了一怪病,只要睡在床上就会跌下来,睡在凳子上就没有事。林生死后他就更加窘迫,家里失火,财物都烧光了,就沦落为乞丐。萧某是他的老师,看他可怜,就收留了他,但是他一温饱就发癫痫病,不得已就随他去了。他自己说冬月夜比较长,无处栖身,天黑后就持一小熏笼,烧一点碳,耸肩吟诗,或诵文章,缓缓从城南步行至城北,三个来回后天就亮了,其受冻情况可想而知。但他乞食必找读书人。傍晚遍巡酒肆,遇到相识的人就哀乞一饭,还犹有廉耻。市人见他就说他是乞食秀才,都说这是他父亲林生的刀笔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