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中午时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大人忙完活回家歇息,小孩刚放午学,男孩在门前做一种叫“打棒”的游戏,女孩在晒场灰泥地上画了方格,单脚踏跳,跳起“飞机”来。
我小时候,兄弟姐妹众多,没事就聚众游戏,男孩女孩闹成一团,甚是热闹。父母辈艰难谋生,难得顾及,反儿造就了孩子独立坚强的人格,这是在自然与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尽管命运会赋予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少年时的成长经历,却是深深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一生。
我很喜欢热闹繁华,欢聚一堂的快乐生活,害怕孤独,静僻,远离人群,一家人,父母,孩子,老人,邻居,村庄,过年,走亲戚,结婚,喝酒,甚至闹事,打斗,听歌唱戏,这是多么有人性的生活,更别说艺术,精神境界,学问,预测,科学,还有恋爱,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只要你深入其中,热爱她,呼唤她,她就会投入你的怀抱,你爱她越深,她越是给你不断快乐的回报。
就算十多年后,我成为一个修炼者,仍然不能放下与否定俗世的生活,鲜花,美酒,笑声,歌乐,美食,人群,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可以放下呢?
当然了,人生是有许多痛苦,生老病死,恐怖,失败,欺凌,绝望,孤独,生离死别,但是这些都不能足以把那些美好的东西完全抹去。
我曾经在广州的六榕寺里遭遇一个和尚,他是个山西人,从小出家,虽然身处繁华闹市,却天天过着同样的生活,对周围的男男女女除了慈悲心还是慈悲心。我问他想不想过过俗世的生活,他摇摇头,表示完全没有兴趣,因为他在这世上没有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没有过过节,没有喜欢吃的东西,不知道什么是愉悦,没有女朋友,没有收到过任何礼物与祝福,人生的痛苦对他也是远离,他根本就没有真正做过一次人,他就只做过和尚,他生来就是个和尚。
还有一个清远寺庙的方丈,他在听了我的经历后,认为我有足够的悟性修成大德之士,他都不敢收我为徒,只能代师收徒,录我入籍,称为师弟。他在四十多岁时,生了场大病,病后忽然见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每天对他缠绕个不停,起初他很是害怕,以为这些鬼怪会要了他的命。后来有个人告诉他,是因为他孽重,必须念经才能消解,他很城心地念,念了两年,果然鬼怪全部消去,他心悦诚服地抛下父母老婆孩子,做了大和尚。
他告诉我,人生就是遭罪,没有什么好迷恋的。出家做和尚,是唯一自救的阶梯。
我当然没有听他的,我觉得做人也许没有得到救赎,下一辈子还遭轮回之苦,但不救赎又有什么了,下辈子做人,也没有什么不好。活着满好的,活得有滋味就更好了。
我告诉他,也许是我佛性不够,上辈子悟道不深,这辈子与和尚是没有真正的缘分了,我只想像苏东坡那样做人,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但也崇尚佛家,道家的智慧,达即兼济天下,穷即独善其身。
和尚摇摇头,说我迷路了,还没有缘分走出来。
廖三的妻子已经卖完了豆腐,回家来做好了一桌子的饭菜,一会儿,他们的一对儿女也玩游戏回来了,一家人与我这个不速之客,围着桌子,准备吃饭。
廖大嫂做了四个菜一个汤,一个煎攘豆腐,一个瓦煲焗鸡块,一个红烧泥鳅,一个清炒白菜,还有个很特别的酸笋豆腐汤,放了少少辣椒,味道鲜美之极。
廖三给我斟了杯酒,端起来道:“先生大才,是我失敬,这是我三僚村出名的水酒,先生试试。”
我轻轻地啜了一小口,起初只有淡淡的一阵酒味,待酒下到喉咙,一古香味喷涌而出,令人如醉如痴。
我连喝两杯,高呼好酒。廖三也陪了两杯。
酒醇菜香,大人高声言笑,主人热情大方,小孩子童稚天真,他们夫妻恩爱,互相夹菜相让,此情此景,令我又是羡慕又是伤心。
我本来就是想与清明过这样的生活的,隐居闹市,劳动谋生,生儿育女,乐也融融。
但是清明已经有了自己的丈夫,有了自己的家,以后也许再不与我有什么关连了。我又想起了可怜的京宁静,这姑娘为了自己的情人,放弃了世上的一切,甚至生命,她没有想过与我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她只想与我生活就够了,那怕是永远流浪漂流不定的江湖生活。
我想起这两个与我有过千丝万缕,割不断,理还乱的姑娘,心中一酸,不禁掉下泪来。
廖三拍拍我的肩头,说道:“先生有什么难过之事,看我能不能帮上点什么,说来听听吧。”
我对廖三夫妇,此时就觉得好像是世界上最亲的人,于是把我这一路来的经历,以及与这两个姑娘的感情瓜葛,一古脑儿说了出来。
廖三夫妇听完我的经历,没有什么夸张的表情,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大嫂说道:“这俩姑娘都不是你真正的伴侣,没有缘分啊,先生你眼睛深陷,眉低压目,妻宫纹侵痣砐,命中克妻,是三迟之命,结婚迟,生孩子迟,成名发达迟。你过两年就会成家立室,何必为现在忧心呢?”
我听她出言成章,说得全合相学至理,但她又切切实实是乡下妇女一个,她是如何习得这般本事的呢?
我问她道:“大嫂,你读过几年书?这些相学方法是谁教你的?”
大嫂呵呵笑道:“先生你误会了,我那会什么相学。我根本就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我是曾屋人,祖宗与廖三一样,都是杨公的徒弟传人。我父亲也像其他人一样,闲空下来,就把祖宗传下那些说法,说给我们这些孩子听。我们听得多了,大多都记住了,有好些也忘记了。我们从小学了这些,积累了些经验,也会看点相,八字风水什么的,这有什么奇怪了啊,这些我们两个村,甚至周围村的人全会,这算什么本事了呢?”
我奇怪道:“大嫂,你的水平已经很好了啊,在外面,胜过不少以易学家自居的人了。完全可以到上海北京谋生甚至发财了。你们怎么还呆在家里了?”
廖三哈哈笑道:“先生你弄错了,一是我们这三脚猫功夫,实在是见不得人的。二是我们现在在这里谋生,虽然说穷点,但每天有饭吃,有床睡,有衣穿,又有孩子在身边,我们什么都不缺了,你说,我们为什么要到外面去吃这流浪之苦呢?”
我脑袋中“嗡”一声,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人生的大道理。
我小时候,兄弟姐妹众多,没事就聚众游戏,男孩女孩闹成一团,甚是热闹。父母辈艰难谋生,难得顾及,反儿造就了孩子独立坚强的人格,这是在自然与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尽管命运会赋予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少年时的成长经历,却是深深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一生。
我很喜欢热闹繁华,欢聚一堂的快乐生活,害怕孤独,静僻,远离人群,一家人,父母,孩子,老人,邻居,村庄,过年,走亲戚,结婚,喝酒,甚至闹事,打斗,听歌唱戏,这是多么有人性的生活,更别说艺术,精神境界,学问,预测,科学,还有恋爱,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只要你深入其中,热爱她,呼唤她,她就会投入你的怀抱,你爱她越深,她越是给你不断快乐的回报。
就算十多年后,我成为一个修炼者,仍然不能放下与否定俗世的生活,鲜花,美酒,笑声,歌乐,美食,人群,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可以放下呢?
当然了,人生是有许多痛苦,生老病死,恐怖,失败,欺凌,绝望,孤独,生离死别,但是这些都不能足以把那些美好的东西完全抹去。
我曾经在广州的六榕寺里遭遇一个和尚,他是个山西人,从小出家,虽然身处繁华闹市,却天天过着同样的生活,对周围的男男女女除了慈悲心还是慈悲心。我问他想不想过过俗世的生活,他摇摇头,表示完全没有兴趣,因为他在这世上没有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没有过过节,没有喜欢吃的东西,不知道什么是愉悦,没有女朋友,没有收到过任何礼物与祝福,人生的痛苦对他也是远离,他根本就没有真正做过一次人,他就只做过和尚,他生来就是个和尚。
还有一个清远寺庙的方丈,他在听了我的经历后,认为我有足够的悟性修成大德之士,他都不敢收我为徒,只能代师收徒,录我入籍,称为师弟。他在四十多岁时,生了场大病,病后忽然见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每天对他缠绕个不停,起初他很是害怕,以为这些鬼怪会要了他的命。后来有个人告诉他,是因为他孽重,必须念经才能消解,他很城心地念,念了两年,果然鬼怪全部消去,他心悦诚服地抛下父母老婆孩子,做了大和尚。
他告诉我,人生就是遭罪,没有什么好迷恋的。出家做和尚,是唯一自救的阶梯。
我当然没有听他的,我觉得做人也许没有得到救赎,下一辈子还遭轮回之苦,但不救赎又有什么了,下辈子做人,也没有什么不好。活着满好的,活得有滋味就更好了。
我告诉他,也许是我佛性不够,上辈子悟道不深,这辈子与和尚是没有真正的缘分了,我只想像苏东坡那样做人,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但也崇尚佛家,道家的智慧,达即兼济天下,穷即独善其身。
和尚摇摇头,说我迷路了,还没有缘分走出来。
廖三的妻子已经卖完了豆腐,回家来做好了一桌子的饭菜,一会儿,他们的一对儿女也玩游戏回来了,一家人与我这个不速之客,围着桌子,准备吃饭。
廖大嫂做了四个菜一个汤,一个煎攘豆腐,一个瓦煲焗鸡块,一个红烧泥鳅,一个清炒白菜,还有个很特别的酸笋豆腐汤,放了少少辣椒,味道鲜美之极。
廖三给我斟了杯酒,端起来道:“先生大才,是我失敬,这是我三僚村出名的水酒,先生试试。”
我轻轻地啜了一小口,起初只有淡淡的一阵酒味,待酒下到喉咙,一古香味喷涌而出,令人如醉如痴。
我连喝两杯,高呼好酒。廖三也陪了两杯。
酒醇菜香,大人高声言笑,主人热情大方,小孩子童稚天真,他们夫妻恩爱,互相夹菜相让,此情此景,令我又是羡慕又是伤心。
我本来就是想与清明过这样的生活的,隐居闹市,劳动谋生,生儿育女,乐也融融。
但是清明已经有了自己的丈夫,有了自己的家,以后也许再不与我有什么关连了。我又想起了可怜的京宁静,这姑娘为了自己的情人,放弃了世上的一切,甚至生命,她没有想过与我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她只想与我生活就够了,那怕是永远流浪漂流不定的江湖生活。
我想起这两个与我有过千丝万缕,割不断,理还乱的姑娘,心中一酸,不禁掉下泪来。
廖三拍拍我的肩头,说道:“先生有什么难过之事,看我能不能帮上点什么,说来听听吧。”
我对廖三夫妇,此时就觉得好像是世界上最亲的人,于是把我这一路来的经历,以及与这两个姑娘的感情瓜葛,一古脑儿说了出来。
廖三夫妇听完我的经历,没有什么夸张的表情,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大嫂说道:“这俩姑娘都不是你真正的伴侣,没有缘分啊,先生你眼睛深陷,眉低压目,妻宫纹侵痣砐,命中克妻,是三迟之命,结婚迟,生孩子迟,成名发达迟。你过两年就会成家立室,何必为现在忧心呢?”
我听她出言成章,说得全合相学至理,但她又切切实实是乡下妇女一个,她是如何习得这般本事的呢?
我问她道:“大嫂,你读过几年书?这些相学方法是谁教你的?”
大嫂呵呵笑道:“先生你误会了,我那会什么相学。我根本就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我是曾屋人,祖宗与廖三一样,都是杨公的徒弟传人。我父亲也像其他人一样,闲空下来,就把祖宗传下那些说法,说给我们这些孩子听。我们听得多了,大多都记住了,有好些也忘记了。我们从小学了这些,积累了些经验,也会看点相,八字风水什么的,这有什么奇怪了啊,这些我们两个村,甚至周围村的人全会,这算什么本事了呢?”
我奇怪道:“大嫂,你的水平已经很好了啊,在外面,胜过不少以易学家自居的人了。完全可以到上海北京谋生甚至发财了。你们怎么还呆在家里了?”
廖三哈哈笑道:“先生你弄错了,一是我们这三脚猫功夫,实在是见不得人的。二是我们现在在这里谋生,虽然说穷点,但每天有饭吃,有床睡,有衣穿,又有孩子在身边,我们什么都不缺了,你说,我们为什么要到外面去吃这流浪之苦呢?”
我脑袋中“嗡”一声,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人生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