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一个中国人的华尔街故事

  就在这时,门吱扭一声开了,一个短小精悍的身影,飘然而入。握手寒暄之后,得知此人名叫文森,乃市政债券交易部门的主管——他手里没拿免费食品,倒不像交易员。 文森看上去有几分艺术家气质,我于是投石问路,顺着艺术话题试探了几句。果然,他的业余爱好是在教堂演奏管风琴!我连忙客串粉丝,时而击节赞叹,时而恍然大悟,听文森侃了五分钟音乐。这一来局面打开了,文森对我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进入正题,了解些基本情况后,文森似乎不经意地问道:“你觉得,作为一名交易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我心中一凛,希望的火苗死灰复燃。这个问题不用准备,我平时最爱研究交易理论,可称熟读兵法,多年在股票、期货、外汇市场搏杀,也算身经百战。我于是定了定心,从容答道: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交易员应该具备三点素质。第一,必须理解,控制风险。有位明星交易员说过:‘你无法控制回报,但可以控制风险。’这话我完全赞同。只要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就永远不会输光出局,就自然能等到收获高回报的那一天。 所谓风险,不光是数学意义上定量的风险。 正如飞行员不能只看仪表,更要靠眼睛和经验来驾驶飞机一样,优秀的交易员不能只看数学模型, 还要多观察,依靠经验和嗅觉来避开危险。”
  
  文森微微点了点头。
  
  “第二,成功的交易员必须拥有强大的自我约束力。总结经验不难,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也不难。真正的难点,在于千军万马之中,矢石交攻之际,依然保持冷静的头脑,克制冲动, 按既定交易规则行事。”
  
  “第三,成功的交易员必须勤于观察,善于学习,长于变通。市场在不停的变化,刻舟求剑的人终究会被淘汰。与其预测市场,不如观察市场,倾听市场。 随着市场演变及时修正战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文森对我的回答很满意。时间已经超过规定的半小时了,我心中的希望渐渐聚积。终于,他问道:
  
  “你愿意来市政债券交易组工作吗?”
  
  我先狂喜,随即有了得陇望蜀之心:市政债券不是最热门的领域,最时髦的是次级贷款、信用衍生产品和奇异利率产品。 要不要再等个更好的机会?可是,过了这个村,未必有下个店。再说,市政债券总比五花肉强……两秒钟以内,我权衡利弊,做出了决定:
  
  “I DO。”(我愿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后一个面试官临时换成了文森小组的资深交易员罗杰。罗杰在中西部长大,芝加哥大学MBA,身上没有交易员常见的粗鄙之气,倒有几分老派绅士的风度。
  
  他告诉我,自己以前是高盛市政债券部门的自营交易员——在高盛工作过,是华尔街人最无法保守的秘密。半年前罗杰跳槽来到鲁西银行,与文森联手,他负责现货债券,文森负责衍生产品,近来摊子越铺越大,需要找个帮手。
  
  两位高盛“知青”在“山沟”里相遇,颇有几分他乡遇故知的亲切,面试也行云流水,罗杰问的都是些考察对固定收益市场是否理解的问题,正是我的拿手强项。我又顺便把话题引向预先准备过的利率曲线模型,第N次阐述了自己的深刻理解。这方面罗杰略懂一些,但不了解细节,对我的讲说很感兴趣,并直言市政债券交易组需要一个能和数量研究部门沟通的人,我很合适。伯克利学的那点东西毕竟有些用处:做不动研究,至少还能当当翻译。 
  
   *
  
  第二天,马克打来电话,邀请我再去第二轮面试,言谈话语之间态度热络了不少。这一轮的面试平淡无奇,见了几个交易员、销售和风险控制人员。与其说是被面试,倒不如说是我借机打听点鲁西银行的情况。我知道,这些面试官不会和我为难,又不是他们自己招人,没必要那么认真,要是给我难堪,没准会得罪文森。
  
  几天之后,我收到了鲁西银行的正式聘书。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确定职位是在利率交易部的市政债券交易组。那种梦想成真的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此时距离我被定性为“需要很多年才可能有机会碰钱”六个月时间。
  
  高盛这边,大约也看出了些端倪。领导把我叫进小黑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高盛肯定想留我,如果对“不明飞行物”不感兴趣,别处也有机会,他们已为我安排了和其他几个策略研究组见面。 
  
  我虽感动,无奈去意已坚。出于礼节,和那几个组谈了谈,倒是学了不少东西。上次就想要我但被“截胡”的固定收益策略部门再次发出了邀请,负责的女主管——又是一位普林斯顿博士,三十多岁就当上合伙人的高盛大牛,还亲自带我参观。
  
  在最先进的航空母舰上当参谋固然好,但我真正的理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在碧海蓝天建立功业。面对高盛伸出的橄榄枝,我想起了八十年代的一首流行歌曲:
  
  你到我身边,
   带着微笑,
   也带来了我的烦恼,
   我的心中,早已有个她……
   哎~她比你先到!
  
  %4.宇宙的中心
  
  2006年4月,我进入鲁西银行集团在纽约的投资银行部门,成为一名市政债券交易员,如愿以偿地在交易楼层(Trading Floor)上拥有了自己的席位。
  
  如果将投资银行比作航空母舰,那交易楼层就是繁忙的飞行甲板了。 在自恋的华尔街人眼中,它简直可以称为宇宙的中心(Center of the universe)。不过在外人看来,交易楼层大概就和农贸市场差不多。读者不妨想象一下:把农贸市场里一排排的摊位换成一排排的工作台,把摊上摆放的蔬菜瓜果换成大大小小的电脑屏幕和电话,再将高声叫卖的摊贩换成大声喧哗的交易员和销售人员,交易楼层基本就是这个样子。
  
  刚到交易楼层的我简直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当然我比刘姥姥神气,因为咱有自己的“摊位”: 四台平板显示器成弧状从前方将我包围,各色闪烁跳动的数据、图线扑面而至,使我有置身星球大战指挥中心的幻觉。 面前是一部长方型、上面有很多按键和无数红灯绿灯的奇怪电话,旁边还有个像广播似的盒子,里面时而传出分析师对市场数据的解说,时而传出交易人员不知所云的黑话。四周的同事们似乎个个都很忙碌,大部分都在电话上:有的对着话筒,发出类似“张军长!张军长!请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式的绝望呼喊,也有的带着耳机,如《潜伏》中余则成般深沉地收听记录着“深海呼叫峨嵋峰”这样的重要讯息。再看看周围,墙上每隔几米就有一台平板大电视,播放着即时财经新闻,另外一边的柱子上是同时显示着全球各金融中心城市当地时间的大电子钟,似乎在提醒着人们鲁西银行触角遍及世界的国际金融大章鱼地位。
  
  与一般写字楼不同,交易楼层上办公室很少,除了某些级别很高的大老板,大家都在一排排的“摊位”前工作。负责所有长期利率交易的马克就坐在我前面一排,他是“这一带”最大的老板,也有着与其身份相符的最大嗓门。 只见他忽然站起来,向着我身后大喊一声:
  
  “John, offer me four hundred U-six!”(约翰,400手2006年9月到期的 Eurodollar 利率期货,报个卖价!)
  
  一秒钟后,那个和马克隔了两排的交易员约翰大声回叫:“Sixty eight and half!” (94.685, 对应利率为100% -94.685% = 5.315% )
  
  “Done!” (成交)马克大喝一声,一笔短期利率每变化一个基点 (0.01%) 即输赢一万美元的交易就此完成。
  
  @顶明光 2011-05-20 16:22:14
  问楼主一个问题,我们所知道的martingale(亏损加仓)、anti-martingale(盈利加仓)。
  假如在赌场,理想情况下(没有通杀,没有后台等等)。
  一路只压“小”,输掉加倍,最后会导致出现连续10多次“大”而全部输掉。
  而反过来,一路只压“小”,赢了就加倍,但4步止(或者5步止),你估计最多是原来的多少倍呢?以前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也是经过了很多年才慢慢有点明白的。 一点浅见:赌场里压大小,你不管怎么变换赌注,都不可能改变游戏的数学期望值,变得只是波动性,所以如何下注(假设游戏的每手输赢概率独立,非21点那种有关联性的)本质上是个风险控制问题。 一般的原则是有赢面的游戏(你对赌场占优势)应尽量减少波动性。 这点以后的文章中还会详谈。
  
  在投资中,越输越买等于找死,早晚会碰上一个雷曼那样的,就玩儿完了。 一般说来越赢越买是对的。 但要控制头寸总量,以防遇到黑天鹅。 你的1,2,3,4倍加仓法很像Richard Dennis的“海龟交易法”(Turtle Trading)。
  
  最后,如果“越跌越买”和“越涨越买”是用来对冲期权头寸的hedging strategy,那又另有变化了。 “越跌越买”是long gamma trading,和流动性一个方向,属于平时赔小钱偶尔赚大钱的战术。 “越涨越买”配合short gamma trading,平时赚小钱偶尔赔大钱,开始讲到的伯克利鲁教授的“投资组合保险”就是这种东东。 一点浅见哈,大家讨论。
  @zhougy0000 2011-05-20 16:38:37
  好文章啊 CFA我只通过了L1 你这三个level都过了 大神啊
  -----------------------------
  @北千住 2011-05-20 16:47:14
  我L1还没过呢!看来要加油啊!
  -----------------------------
  呵呵,其实CFA不难。 我觉得应多在intuition(直觉,理解)方面下点功夫。比如accounting这部分,站在CFO的角度,想想怎么做报表才最能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要面子(盈利报高些,好看)还是要里子(盈利报低些,省税)? 各种会计方法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52小牛 2011-05-20 20:00:30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book/home/009200010015/000BEKZU.html 楼主的完本书地址
  -----------------------------
  呵呵,那只是选载,大大的不全。
  @小女酒鬼 2011-05-20 22:39:35
  你对保尔森一直看长黄金有啥理解??就不怕美国为了让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变废纸一直扶住美元吗??
  -----------------------------
  美国应该是要让美元贬值吧? 我个人不太赞成阴谋论,美国人也不是整天没别的事就憋着害中国。 美国国债真垮了它自己的机构受害更大。 不过你站在美国人的角度逻辑的想一想:他欠了那么多债,能怎么办呢? 恐怕要让美元慢慢贬值,同时尽量压低利率,能赖一点是一点。 所以美国才没完没了的QE。 我的博客上也有文章讨论这件事: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yuyang2020
  @紫藤花魅 2011-05-20 23:51:47
  楼主,请问,想进高盛这样的投行需要什么能力和素养?他们更看重的是什么?都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
  对新人来说,学历学校方面有些硬指标,你爹是“李刚”的话可以放松一点。面试中不能犯大错误,简历上写的东西一定要能back up,比如你写了自己精通某方面,人家一问不会那就完了。 所以我建议简历上的东西要搞熟,面试时候尽量往上引。 S&T, quant等面试可以看看《Heard on the Street》。
  
  另外soft skill也极为重要:自信,沟通能力好,待人接物舒服等等。 总之你得“像”里面的人。 平时可以在了解市场方面花点功夫,看看《华尔街日报》,彭博资讯什么的,看多了你的“思维方式”就 in 了。
  @keepmec 2011-05-21 01:32:32
  楼主文笔如行云流水,希望能继续下去
  另外,作为一个长期在市场一线的人员,有坐庄之类的经历吗,技术分析一般都是如何做的,能否讲讲。
  -----------------------------
  我不坐庄,技术分析也只是手段之一,投行交易员的套路有点不一样的(这个后面会讲)。 不知你是否看过《股票作手回忆录》,最后一部分就是讲坐庄的,非常精彩。
  @rapjiwu 2011-05-21 03:28:17
  我对你在加州伯里克的老师的那个模型很感兴趣。。。
  可以展开来讲讲吗?哪怕讲讲细化的东西。。原则你已经讲了。
  -----------------------------
  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用动态对冲(dynamic hedging)的方式模拟put option。 假设你有个投资组合,如果同时持有等量的空头期权 P,赔钱的风险的就控制住了对吧? 鲁教授的动态对冲法就是用不断交易股票(越跌越卖)模拟 P。 这从期权定价的理论角度是完全可行的,但理论有两个严重漏洞:市场不连续,有时会跳跃;流动性并非无限。 所以“投资组合保险”赶上1987年那样的大股灾就玩了(市场崩盘式下跌,你根本没机会卖)。 这个都应该可以google的。
  @爱你警察 2011-05-21 06:31:35
  楼主天才啊,人生应当如此豪迈。楼主QQ多少,交个朋友
  -----------------------------
  QQ是啥?没用过...(马化腾别拍我)。 暗的新浪围脖是yuyang2020
  %4.宇宙的中心 (2)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马克为什么要和本公司的交易员做交易呢? 这是因为通常交易员各自负责不同的产品,职责是为自己的交易帐簿 (Trading Book) 创造利润,在需要用国债、衍生产品等对冲风险时,交易员一般会找本公司有关交易部门,以保证“肥水不落外人田”。
  
  投行交易部门按照金融产品大类分为固定收益、股票、外汇和大宗商品。我所在的固定收益部负责各类债券和相关的衍生产品交易,在很多投行都是最重要的盈利(或亏损)部门。 固定收益部下属的各交易组 (Trading Desk)分别负责美国国债、政府部门债券、房贷抵押债券、市政债券、企业债券,以及各类衍生产品。
  
  美国国债 (Treasuries) 是世界上信用风险最低、交易量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债券种类。 美国国债的买家中,海外投资者,特别是各国中央银行和主权国家基金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投资者之所以青睐美国国债,一是因为信用风险低,二是因为市场容量大,三是因为变现容易。 庞大而流动性极强的美国国债市场不但为美国施行货币、财政政策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其他种类的债券提供了利率基准,间接巩固了华尔街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政府部门债券(Agency Debt)主要指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发行的债券。 两房的职能是为美国老百姓买房子提供贷款便利,它们通过直接从银行手中购买住房贷款和提供贷款保险等方式为房贷市场提供资金。 由于投资者认为两房有美国政府的隐性担保,所以它们的债券融资成本比信用最好的银行还低,这就使两房有条件用“便宜借来的钱”为老百姓提供低息住房贷款。但两房的盲目逐利行为也为金融危机起了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最终美国政府不得不出手援救两房,这是后话,此处先按下不表。
  
  房贷抵押债券 (Mortgage Baked Securities) 是各类房贷打包债券的总称。过去银行必须用存款和自有资本支持按揭业务,贷款总量因此受到限制,阻碍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华尔街设计了房贷抵押债券,将很多个房贷打包,然后把扣除管理费后的利息和本金收入转交给投资者。银行从债主变成中间人,住房贷款的融资渠道大大拓宽,降低了按揭利率,为美国的房价大牛市打下了基础。房贷抵押担保债券的模式被华尔街移植,用于打包其他金融产品,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也为次贷危机种下了远因。
  
  市政债券 (Municipal Bonds) 是美国州、县各级地方政府,供水、供电、高速公路等公用设施管理机构,以及大学、医院等非营利机构发行的债券。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联邦政府无权对地方政府所发债券征税。另外,政府为扶持非营利机构,也给予它们的某些债券等同地方政府债券的优惠税收待遇。购买市政债券,利息收入可以免缴最高可达近50%的联邦和地方所得税,因此富人和想省税的企业是市政债券的主要买家。
  
  企业债 (Corporate Bonds) 顾名思义当然就是私营企业发行的债券,按照信用评级,又分为投资级债券 (Investment Grade Bonds)和高收益债券 (High Yield Bonds),后者也称垃圾债券 (Junk Bonds)。投资级债券是穆迪评级在 Baa3 以上,标普评级在 BBB-以上的债券,信用风险相对较小,发行者一般为运营情况良好,负债比重不太高的成熟稳定型企业。而垃圾债券的发行公司通常有运营问题,或是负债比重较高,这类债券信用风险高,收益波动大,从交易的角度讲有时更像股票而非债券。
  
  在这些基础产品之上,华尔街设计了各式各样的衍生产品,为投资者和实体经济参与者提供对冲避险,或者投机的工具。比如最常见的LIBOR利率掉期 (Interest Rate Swap),就是一手收取(或支付)基于银行间短期相互拆借利率 (LIBOR)的浮动利息,另一手支付(或收取)固定利息的合约,为双方提供转换浮动,固定利息的工具。举个例子,某公司从商业银行取得浮动利率贷款,购买飞机以固定年租的方式租赁给航空公司以期赚取利差,那么这个公司的盈亏就会由于利率变化而大幅波动,甚至导致破产。为消除这样不必要的利率风险,该公司可以与投资银行做一个掉期合约,将浮动利率贷款转化成固定利率贷款,使负债和营收两方面的利率风险契合对冲,大大降低整个公司的运营风险。
  
  坊间流传一种说法:金融衍生产品是“零和游戏”,不产生任何价值,所以就是赌博,是华尔街骗钱的工具。这其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片面观点。衍生产品只是工具,就像一把菜刀,可以用它切牛肉,也可以用它切手指,全看使用者如何运用。衍生产品的正面作用在于:一方面使企业等实体经济参与者能够有效规避金融风险,专注于最擅长的“本业”,以促进经济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使投资者能灵活管理金融风险,大胆投资,以降低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比如航空公司可以用原油期货、外汇远期合约 (FX Forwards) 和利率掉期来规避油价、汇率和利率风险,专心做好航班管理、客户服务等最拿手的事情,并从中获利。不难看出,企业参与衍生产品市场的王道在于避险,让投资银行赚点小钱也没关系,相当于把管理金融风险的工作“外包”给专业人士,企业本身则可以通过专注于本业,以及优化资本结构、增加金融杠杆来提高整体利润率 (关于这点下节将进一步分析)。如果企业贪图交易利润,用衍生工具进行投机,那就走上了邪路: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玩零和游戏,业余打职业,当然要吃亏。 中航油在航空燃油市场的五亿美元交易亏损和国储局在铜矿市场的二亿美元交易亏损,都是近年的实例。
  
  投资银行中的交易部门除了按照负责产品分成交易小组,还可以按交易性质分为自营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 和做市交易 (Flow Trading, Market Making)两大类。自营交易就是用银行的自有资金押宝赚钱,不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类似投行内部的对冲基金。做市交易是为客户提供流动性,以期赚取差价 (Bid-Offer Spread),这是投行交易部门的最基本职能。 做市交易员的职责是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报价,并管理好交易账簿的风险。 比如交易员对某国债的报价是买价 100,卖价 100 1/32,这时正好有两个客户,一个要买1000万美元面额该国债,一个要卖1000万美元,那么交易员就可毫无风险地赚进 1/32 的差价,总计三千多美元。 如果只有买家客户,没有卖家,交易员就面临选择:可以立刻到市场上买回1000万美元国债平仓,但这样做可能赚不到钱;也可以用其他国债对冲风险;甚至可以短期投机,赌该国债不会涨,等待卖家客户出现,或是市价下跌后再平仓。
  
  显然,投行的客户交易越多,做市交易就越容易赚钱,负责拉客户的是销售 (Sales)。 每个销售都专职负责一些客户,为他们提供研究报告、市场信息,有时还扮演“军师”的角色,千方百计促成客户和本投行做交易。当然,请客吃饭、陪人消遣这类拉关系的事也少不了。 销售和交易员之间的关系微妙,双方都以某种方式从交易利润中提成,利益关系处理不好就可能发生冲突。 此外,销售的业绩评估通常更强调带来了多少交易机会,而不是交易员究竟赚不赚钱,所以他们有时会帮助客户压交易员的价。 协调交易员与销售的关系,让双方都保持干劲,往往是件让管理者费神的事。
  
  鲁西银行在美国是“外来户”,根不深,客户关系比起高盛、花旗这样的“地头龙”稍逊一筹。但该银行的优势是“钱多”,信用评级高,资金成本低,适合自营交易,在投行纷纷用自有资本投资获利的2006年,扩展自营交易就成了鲁西银行的发展方向。我所在的市政债券组创立不久,没有专职的销售人员,客户交易不多,以自营交易为主。
  
  @北方猎鹰智库 2011-05-21 10:39:38
  关注一下吧,其实高盛就是一个金融市场的投机者。可惜你已经加入美国籍了。再一次看到中国为美国人在培养高级人才。很痛心很悲哀。也看到高盛公司不拘一格选人才,是值得我借鉴和反思的。中国人不缺智慧,缺的是伯乐。一个好的人才选拔机制。如果没有好的人才好的公司我们怎么和美国和高盛对抗。
  -----------------------------
  我入美国籍了吗? 我自己咋不知道? 绿卡和国籍两回事。
  @只差十步 2011-05-21 10:49:29
  谁能取代华尔街?未来的热点在中国么?
  -----------------------------
  中国需要先调整体制,体制顺了,“看不见的手”才能发挥作用。 现在到处都是ZF看得见的手。
  @精有余而力不足 2011-05-21 10:59:53
  楼主,我请假你一个问题,鲁教授的那个方法是不是简单来讲就是在牛市中越涨越买,同时,为了风险对冲,买入看跌期权(long put option)。在熊市或者下跌行情中,越跌越卖,同时,买入看涨期权(long call option),对冲风险呢?或者还有更复杂的操作方式呢?期待您的回复!
  -----------------------------
  那个策略是用来防跌的。基本的思想是股票 + 看跌期权。 但看跌期权操作上有种种限制,比如大期权不容易买,需要roll等等。 鲁教授的思想是用动态对冲(越跌越卖)模拟看跌期权。 这在Black-Scholes或二叉树等基本期权定价理论中是完全可行的。 但理论没有考虑到市场会跳跃(不连续),流动性会枯竭(无法连续交易),所以“投资组合保险”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大跌中现了原型。
  @Jokewasp 2011-05-21 11:26:40
  越跌越买,不是美国长期资本公司的做法么。死的很惨诶
  -----------------------------
  说的没错。 原理上很相似。 金融里的很多事总是重复,多读历史绝对有帮助。
  %4.宇宙的中心 (3)
  
  刚当上交易员的我每天怀着兴奋的心情到“农贸市场”上班,一上来做的都是诸如核对风险报告、输入交易、计算当日盈亏之类的辅助性工作。文森还交给我一个特殊任务:盯住会议室。 在我们的座位附近有一个玻璃围起来的会议室,经常有穿戴整齐的外来人士和本公司人员开会,若是午饭时间会有三明治、饮料之类的午餐提供。大约西装革履、需要保持仪态的人饭量比较小,这些免费午餐都有大量剩余,当会议结束后,交易员们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将三明治一抢而光。 文森让我盯住会议室,就是要取先发之利,以“动如脱兔”之姿,赶在别人之前将午餐拿到手。开始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些玩大钱、挣大钱的交易人员会对免费午餐如此热衷,后来我渐渐明白,这是一种职业习惯,或者说是交易员应具有的素质:脸皮薄,不爱占便宜的人是当不好交易员的。连文森这样浑身艺术家气质的交易员也未能幸免,只有罗杰对免费午餐不屑一顾,坚持自己买饭,算是个异数。
  
  文森负责衍生产品,他主要在银行间市场 (Inter-dealer market) 做交易,不太打电话,通常直接对着面前的一个盒子喊话。 各投资银行之间相互交易的市场叫做银行间市场,其作用主要是转移风险,例如某个银行接了一单大生意,但是一时无法通过与其他客户交易来对冲掉所有风险,那么这个银行的交易员就可能到相关的银行间市场做些反向交易,把风险释放到其他银行。投资银行相互间是竞争关系,通常不愿意在成交之前向对方暴露身份,所以一般不直接打交道,而是通过银行间交易中介 (Inter-dealer broker) 匿名询价报价。 中介公司的利润很高,一笔交易收费动辄几千上万,因此他们也最舍得花钱,比如为投行客户安装不需拨号的直线电话。文森面前的“广播盒子”里面就通着几条这样的直线,三个中介时不时地报着最新市场价格,也为嘈杂的交易楼层交响曲贡献着音符。
  
  罗杰负责现货债券,全部是自营交易,打交道的包括华尔街各大投行和一些地方性的中小券商,总共有近二十家。每个券商都有固定的销售人员和我们联系,主要是推销一级市场的新发债券和促成二级市场交易。这些人每天都要打来无数的电话,经常是几条线的来电红灯一起亮,罗杰接不过来,就让我帮他接。这接线生的活儿可不好干,尤其让我头大的是:十几个销售中竟然有六个都叫克里斯 (Chris) !每位来电话都是:“嗨,这是克里斯!” 我初来乍到,“听音辨人”的武功还没练成,只能怯生生的问:“你是哪家公司的?” 问多了几次,某些克里斯还显得很不耐烦。拜托!克里斯又不是克林顿,重名的多了,我哪知道您是哪路神仙?
  
  分不清名字还在其次,更发愁的是听不明白他们说什么。这些销售讲话都特别快,还都是黑话。一个典型的电话是这样的:
  
  “Hi, this is Chris。We are fifty-five fifty with a client on five million Salts fives of thirty-five。 Clear。” (嗨,这是克里斯。我们五十五,五十,和一个客户关于五百万咸盐,五和三十五,清楚。)
  
  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无助地转向罗杰:“杰哥,这啥黑话,咋整?!”
  
  还好罗杰是个有耐心的人,在他的指点下我渐渐弄明白了那些行话的含义。比如上面那个电话的实际意思是:“关于500万亚利桑那州咸水河工程债券,票面利率 5%,到期时间 2035年,我们买方出价 4.55% 收益率,客户卖方报价 4.50% 收益率,双方均不让价。”言外之意,你想买卖的话现在可以插一腿了。
  
  %4.宇宙的中心 (4)
  
  新交易员要取得代表公司做交易的资格,首先需要通过“第七系列”(Series 7) 和“第六十三系列”(Series 63) 考试,前者涉及证券法规,客户交易等方方面面,后者涵盖地方性法规,都是选择题考试,答对 70% 就算过关。新员工只有三次机会,过不了就得走人。 好赌的交易销售人员经常用某人的考试分数打赌,有的还做起了“买价75,卖价80”之类的“做市交易”。我的考试成绩本来是牛派赚钱的大好时机,但由于全体做多,没人赢到钱。好像没费什么力气,我“第七系列”就考了个罕见的95%,这使我一度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为什么数学研究做不动,标准化考试却总是取得变态高分? 难道真是“高分低能”吗? 一番反思之后,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数学追求的是绝对完美,看似简单不过的哥德巴赫猜想、庞加莱定理,能让数学家们花费上百年的时间,所以这一行不适合我。高盛的策略部门需要的是金光闪闪的资历、权威式的话语权,这工作也不适合我。做交易员倒是和参加标准化考试颇有类似之处:两者都需要反应快,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分析大量信息,然后综合各方面情况,做出未必最佳,但是“较佳”的选择。和考试学生一样,交易员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分数”调整策略,以利再战。
  
  我为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感到无比振奋:脱离了21点和德州扑克的“业余赌场”,进入了华尔街这个“职业赌场”,用老舍先生《茶馆》里的话说:“咱不抽大烟了,改抽白面儿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