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我是一个DNA亲子鉴定师,说说我遇到的那些人和事

  (奇怪,最后一段结尾部分不见了,这里补上吧。)

  整个事件,在小谢无限悲凉的讲述中结束了。

  我始终没有亲眼见到过鲍有为,只看过照片,一个四十多岁样貌极为普通看着甚至有点慈眉善目的中年男人,万万没想到居然是一个心理极度变态的恶魔!

  追溯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前妻给他带了绿帽子,让他养了别人的孩子足足五年。

  那个奸夫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即使找到,我想这个奸夫也不一定会为死去的鲍春动容吧。

  鲍有为最后癫狂大笑道:“那贱货临死留下遗愿,要我善待孩子,说孩子是无辜的,你TM快活的时候怎么没想一想我无不无辜呢?老子就算弄死那野种也是他活该!”

  这种人已经被仇恨迷惑了心智,彻底失去了做人的道德底限,就让刑罚去“拯救”他堕落的灵魂吧。

  唯有可怜的鲍春值得我们去为之叹息,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心脏还在遵循着他的遗愿跳动着,帮助一个美丽的女孩延续生命。

  愿九泉之下的鲍春安好。

  愿天堂没有“恶父”。

  《深渊三部曲第三部遗愿》,至此彻底终结。
  大家好,我还在出外勤。
  昨天宾馆里信号不好,就没有更新,现在补上。
  《深渊三部曲第三部遗愿》终结,深渊三部曲也全部更新完了。

  在接来下两个章节里,我来说说《遗愿》的细节补充和后续。

  关于《遗愿》我想补充两点,一是案件侦破过程中省略的部分,二是一些没有交待清楚的细节和后续。

  案件侦破过程中省略的部分:

  《遗愿》是深渊三部曲中我感触最深的一部,在深渊三部曲的三个故事中,《夙怨》只是个开胃菜,《深渊》是正席,而《遗愿》才是我真正想写的一个故事,也因此我在《遗愿》上花费了最多笔墨,不过也犯了讲故事的一个禁忌,就是对次要人物“假扮鲍有为的贾某”描写过多,导致整个篇幅过长,显得拖冗。

  以后我会吸取教训,不再对次要人物过多描写,在这里也谢谢几位朋友的提醒。

  《遗愿》篇幅很长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个事件可以分开看成是五个相互联系但又可以相互独立的案子。

  第一个案子:付仁让贾某假扮捐赠者亲属出面并签字。

  第二个案子:吴雨吴云两兄弟合谋杀害鲍春。

  第三个案子:鲍有为杀妻虐子。

  第四个案子:吴雨买卖人体器官。

  第五个案子:吴雨买卖毒品。

  其中前三个案子文中都有详细阐述,而第四和第五个则只是一笔带过。

  我原本是想在正文中加入这两个案件的详情,但考虑到篇幅问题,最终没有详细说明。

  下面我就略微详解下这两个案子吧。

  关于吴雨买卖人体器官一案:

  买卖人体器官,尤其是肾脏,在现今社会极为常见,苹果六刚出来不久的时候,我曾经在天涯论坛的一篇帖子中看到,有人将苹果六称为“肾六”。

  究其原因,无外乎就是一些懵懂少男少女为了得到一台苹果手机或者电脑,主动在网上发帖说卖肾换钱,这时候一些不法分子就会和这些少男少女们联系,即使原本这些孩子内心有些恐惧,但这些不法分子会对其进行洗脑说什么“人有两个肾脏,卖掉一个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取掉一个肾脏对人体有好处,可以减少心脏对脏器供血的压力,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让你看起来更年轻”之类狗屁倒灶的话,但偏偏这些孩子们选择相信,又或许他们并不是真的相信,只是给自己找一个“能鼓起勇气出卖肾脏换苹果”的理由而已。

  但我们不能单纯地去责备这些孩子们爱慕虚荣,有的时候,一个错误的酿成,往往有很多因素影响。

  我曾经接到过一个求助电话,是一个男孩的母亲打来的。

  这个男孩家里情况一般,但母亲望子成龙,将他送到了一所私立中学,这所中学教学质量确实可以,不过学费也是令人咋舌的高昂。

  父母工资本就不高,负担完男孩的学费之后所剩无几,所以男孩的零用钱也只有每个星期两百元。

  或许朋友们会说,读中学又不需要伙食费,光零用钱每周两百已经很不少了,现在很多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才一千元,但那只是普通的大学,而男孩所在的可是“贵族中学”!

  相比那些出入都坐豪车、吃顿饭动辄上千、一手一个果六一手一个IPAD的土豪同学来说,两百元连他们付餐后小费都不够。

  父母给男孩买了一台几百元的智能手机,拿到学校却被同学们笑掉了大牙,男孩怒气冲冲将手机丢到家里,宁愿不要手机也不愿意成为同学的笑柄。

  这样时间一长,男孩就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最后被网上的言论蛊惑,找了一个肾脏贩子卖了一个肾,换了一台苹果手机一台IPAD还有一台苹果笔记本,他买齐这三样的原因,仅仅只是为了装逼。

  拿到学校后同学们很是羡慕,就算他们的父母有钱也极少一次给他们买齐三样。

  男孩一开始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做了最划算的一笔买卖,用一个“毫无用处的肾”换回了“最重要的面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剧烈体育活动根本无法参加,甚至爬上自家的五楼都会直喘大气。

  逼问出实情的父母大惊失色,将儿子送到医院检查,发现他因为少了一个肾身体出现了严重的后遗症。

  从那天开始男孩的精神就垮了,患上了抑郁症,而且越来越严重,最后连书都没办法去上,母亲只能向我询问如何处理。

  我提供了一些建议,挂上电话之后也深为遗憾,就算抑郁症可以缓解,但男孩失去的肾已经回不来了,这一辈子已经成为一个半废之人。

  这一切都怪谁呢?怪这个小孩自己面子观念太强,过于爱慕虚荣吗?

  小孩的思想并不成熟,受环境的影响心态改变很正常,如果父母不将他送到这个贵族学校的话,这种事情很可能就不会发生。

  回到“吴雨买卖人体器官”这个案件中来,卖肾者几乎都是吸毒人员,这些人为了钱可以付出任何代价,卖个肾对她们来说就和喝水吃饭能捡到钱一样,何乐而不为。

  肾病发病率逐年在增加,严重的除了经常“透析”之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换肾,所以需求量极大,黑市上一个肾最低可以卖到二十万,往高里走的话,三十万五十万都有可能。

  而这些钱到卖肾者手中一般只有两万到五万。

  巨大的暴利导致很多人铤而走险,甚至有专门给普通人下迷药“偷肾”的贼。

  吴雨不是第一个人体器官贩子,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关于吴雨贩毒一案:

  在我国边境,活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贩毒集团,这些集团一般来自金三角地区,尤以“泰国、缅甸、越南、老挝”四国的居多。

  这些贩毒集团许多都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队,而且他们贩毒的市场并不是国内而是国外,中国就是最大的一个市场。

  正因为这样,本国政府对这些贩毒集团稽查不力,导致了中国内地毒灾严重。

  这些贩毒集团组织极为森严,一般都是上对下单线联系,就算下线暴露,上线也会安稳无恙。

  往往两个同级别上家相互之间认识的情况并不多见,只存在于那些一同“下海”,最终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分道扬镳的老伙计之中,吴雨的两个上家正是这种状况。

  张警官得知情况后,将掌握到的线索提供给了缉毒大队(缉毒警和刑警是两个不同警种,平时独立办案但在一些有联系的案件中会相互配合,吴雨贩毒案正是如此)。

  最终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警方破获了一起大规模聚众吸毒并贩卖毒品案件,将吴雨两个上线以下的一伙人员一网打尽,但遗憾的是上线依旧笼罩在迷雾之中。

  案件侦破的过程我就无法得知了,毕竟我和缉毒警们不熟,他们不会告诉我这个“无关人员”实情。
  大家好,我来了,今天将《遗愿》的后续补充交待完毕。
  文中没有交待清楚的细节有两个。

  第一个未交待清楚的细节:张警官如何会怀疑鲍春和鲍有为并无父子关系。

  张警官的怀疑基于两点:

  第一点:鲍有为的性格。

  在邻居们看来,鲍有为是典型的老实人加滥好人,和前妻离婚之前,鲍有为一直隐忍,无论前妻出去打牌到多晚,输了多少钱,鲍有为都始终没有对前妻恶言相向,相反他还想方设法帮前妻还清了许许多多欠款。

  就算家里的钱被前妻败光,鲍有为也极少责备过前妻,但在离婚之后就将前妻杀死,这明显和他的性格不符,所以张警官判断一定有让鲍有为更为愤怒的事情发生。

  第二点:鲍春成长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怪异事件。

  从父母离婚开始,鲍春就经历了常人无法经历的磨难。

  如果说六岁时候得的肾病只是成长过程中遭受的一个普通厄运的话(付静小小年纪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十几岁就需要换心脏极为不幸,相比之下鲍春的肾病并不值得重点怀疑),那么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就明显值得怀疑了。

  鲍春只是众多老实巴交的小孩其中一个,又不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一个和他没有任何渊源的混混阴魂不散处处和他为难?

  张警官第一反应就是:有人暗中指使!

  鲍春和后妈之间发生的那些诡异事件,表面看来是后妈为了赶走鲍春而采用的计策,但偏偏最后那个内裤被盗事件后妈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以一定有一个共犯。

  最值得怀疑的是,鲍有为说自从鲍春强奸后妈之后,他每个月都会给其五千元,这些钱足够去治好胃病了,奇怪的是鲍春一直到死胃病却始终没有好转。一开始张警官以为鲍春是染上了毒瘾,这些钱拿去买毒品了,但吴雨交待鲍春和毒品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张警官才会怀疑鲍有为说的都是假话。

  再结合鲍春死后鲍有为只顾找付仁要钱,完全漠视了尸骨未寒的鲍春,甚至连看都没去看一眼,这完全不是对待亲生儿子应有的态度。

  张警官便做出判断:

  鲍有为和鲍春极有可能没有血缘关系,而是妻子给他带了一顶天大的绿帽子。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鲍有为在离婚之后的所作所为和家中发生的种种怪事。

  于是张警官找了个借口让鲍有为提供了血痕,最终的鉴定结果也使得真相大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