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妮成长日记:每个女孩都曾遭受过性骚扰

  
  桑妮出生于七十年代中期,家在一个四五线的西北小城市里.

  桑妮第一次有记忆的被性骚扰大约是五六岁时.
  那还是八十年代初期的小镇城郊。
  桑妮家住的是城乡结合处,马路这边是城市户口的住户,马路尽头有个公用的厕所,分男女的那种.
  马路对面住着吕家村的村民,农民嘛,家家都要屯粪施肥,所以家家基本都有那种简易的、不分男女的厕所。
  桑妮家离公用厕所有点远,所以她们家人有时会去马路对面关系相熟的人家去上厕所.
  那个年代的农户,家家都有个大院子,用的都是明锁,只要家里有人,白天院门都不插住门栓,推门就进去了,所以桑妮经常去这种熟人家上厕所。
  那次被猥亵就发生在这样的小厕所里。
  那是一个给这家人帮着割麦子的壮年帮工,粗粗壮壮的一个糙男人。
  小丫头桑妮要进去上厕所,糙男人提着裤子往出走.
  男人不怀好意的把桑妮逼到墙边,用手隔着裤子在桑妮下体处重重一捅,来回捏揉了一把.

  桑妮虽然年幼无知,但这个人的凶相却吓到她,她想喊人想哭却又吓得呆住不的出声.
  所幸的是,院子里传来户主说话的声音,那个男人就匆匆忙忙的在她胸前抓了一把就放过了她.
  危险解除,无知的小桑妮虽然腿有点软,心里又害怕慌乱还加杂着一种莫名的新奇刺激.
  却还是无知无畏的进入厕所里,上完厕所才匆匆回家.
  桑妮当时回家没有告诉母亲,成年后她也在反思,她为什么没告诉母亲呢?
  也许是当时母亲不在家,小孩子过了就忘记了,也许是女性天生羞耻于被辱的本能,总之,这件事她没有告诉妈妈.
  之后一段时间桑妮再没有去这家上厕所,换了隔壁的另一家熟人上厕所.
  那个糙男人小桑妮再没见过,割麦子的一两天就换别人家割去了.
  现在己经成年的桑妮却至今都记得这件事和那个人的大概样子.
  长大之后她才慢慢意识到这是猥亵,她也庆幸她没那么倒霉,庆幸那个糙男也没那么胆大妄为.
  后来在她上了小学以后吧,具体时间她也不确定.
  有段时间桑妮放学回去家里没人时她们一帮小孩会去这些对面的农户家窜门,等家里来人再喊他们回去.
  其中有一家有个二十出头的大男孩,长得高高大大,他的妹妹和桑妮经常一起玩.有次桑妮去找这个男孩的妹妹,家里只有这个男人在,其他人都出门去了,她和那个男人寒暄了几句要走,那个男人告诉她,他自己的新媳妇儿快要娶进门了,新房收拾的可漂亮了,有准备的喜糖给她吃,让桑妮进去看看.
  应该说小桑妮从心底里不排斥这个大哥哥,水果糖的诱惑和小女孩潜意识里虚荣心,加上人又熟,懵懂无知的傻孩子就去了这个大哥哥的新房.
  进门男子抓了几个糖给桑妮,温柔的摸摸她的脸,剥块儿糖喂进她嘴上,桑妮心底涌起一丝甜蜜。
  七八岁的小女孩像野地里无知的花儿疯长,任阳光雨露泼洒,任风儿吹拂抚摸,任有心无心的人采摘,哪里知道防犯拒绝?!
  男子插上门,关了窗,桑妮似懂非懂,有点嗅到一丝危险的味道,但却不知道如何应付.
  男子温柔地拉桑妮入怀,笑容款款地问糖甜不,桑妮当然甜了,谁不渴望自己被温柔对待小心呵护呢?桑妮点头说甜,男子蛊惑地问可以给我尝尝不,桑妮被蛊惑着像在梦魇之中,男子欺身过来吻住桑妮的唇,把桑妮口中的水果糖拿舌头勾出又送进去,
  傻丫头以为这是甜蜜的游戏,心里还美滋滋的.
  男子的手游进桑妮的衣衫,在她小小的脊背轻柔抚摸,婉转到她的胸前,在桑妮没有一点发育胸上轻柔地抚摸.
  七八岁的小丫头有没有性反应桑妮不知道,但她清楚的记得自己有点害羞害怕,但不反感男人这样做.
  男人后来掏出自己的下面让桑妮摸,桑妮看着那个丑陋乌黑的一团不敢伸手,男子抓住她的手向自己的下体按下来……这时院子里突然
  传来一帮孩子们的喧嚣声,男子飞快的提好自己的裤子,拉开门笑着出去,桑妮迷迷糊糊的装作没什么事的跑了出去.
  生了女儿的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幼年呵护好她!
  不光是女孩,男孩也是.
  合格的父母就应该在子女年幼时把他们当做重点来对待,一个小孩子要学会走路,就得摔跤,可不等于小孩子要学会知道什么是危险就去用开水烫他一下,刀子划他一下,汽车撞他一下,让人贩偷走一下。人可以犯错误,但不能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错误。可没有是非观念的孩子自己怎么知道什么错可以犯,什么错不能犯呢?
  这一切都是要父母告诉孩子,都要“给予”他们,不给反而是不配作人父母。这个世界不是净土,充满着邪恶、丑陋、自私、危险……
  反正父母不给予他们正确的想法,会有人给他们想法!
  那个男人在众人面前很自然,就好象他们真的只是进去拿了几个糖而已.
  桑尼回家后再没有和这个男人独处过.
  这个男人没多久就结婚了,后来听说新媳妇很历害,和公婆吵得很凶.桑尼还莫名其妙为这个男人惋惜,印象中桑尼后来和这个男人路上踫到也没什么尴尬的,她没心没肺地继续疯长.
  多年后桑妮分析那个邻居的行为:那个年纪的男人是行走的危险的荷尔蒙,很可能他和自己的未婚妻早有过性经历了.看到能捞点便宜的小孩顺手玩玩.他的年纪阅历和两家的熟悉度使得他即便在没人来的情况下也不敢做出进一步的举动.
  当然,桑妮后来也不敢那么确定,万一那就是个精虫上脑的二货呢?
  桑妮想命运对她还不算太坏吧.
  她也算是在危机四伏的险情中脱险了吧.
  桑妮不知道人的记忆是否会有断片的时期?
  明明两个人分享了一段短暂的隐密诱奸过程,为什么事后两个人见面没有任何不适的印象.
  如果说那时她太小了什么都不记得了,为什么成年后却能回忆起整件事的细枝末节?
  小学时期桑妮成绩中等偏上,那个年代家长对小孩的学习管理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全凭个人的领悟.
  桑妮在班上有两个很好的朋友,一个是她所在小学老师的女儿,一个是当地大型国企职工家庭的女儿.
  两个好朋友的家境都明显优于她自己的家.
  老师的女儿名叫娟,是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女孩,学习成绩很差但体育很好,后来上了体校.
  她的妈妈没有给桑妮她们代过课,人很和善,对女儿的朋友们很热情的招待,桑妮她们几个在有家长在家的情况下最喜欢在娟家里玩.她家里有很多文学书籍,娟对那些毫无兴趣.
  而桑妮和另一个女孩则甘之如饴.她们两的学习成绩明显好于娟,这也许就是老师非常喜欢招待她们俩的原故.
  另一个某厂子弟的女孩叫兰,她的父母是单位的技术人员,工作很忙.家里经常只有兰和弟弟在家.
  她们三人最喜欢在兰家玩,因为无拘无束.
  兰是那种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好的女孩,她成绩好,把弟弟照顾管理的也很好.后来兰考上了大学.
  桑妮父母都是那种大集体合作制的单位。
  现在先谈她的父亲。
  她的父亲地主出生,故乡在江南鱼米之乡,他是家里的长子。她的祖父,在解放后的土地改革中被定为地主成分,被没收了土地。
  地主那时是被改治和改造的剥削阶级,是被劳苦大众痛恨的,她父亲他们一大家子日子过的都抬不起头来,祖父让作为长子的父亲远离是非之地,于是她父亲在他十几岁时背井离乡,一路奔逃到祖国的大西北,在她们居住的这个小城慢慢安定下来。
  在桑妮看来她的祖父也是个比较悲催的地主,据她父亲回忆:祖父不过是个白手起家的小手工艺人,就是那种江南特别能吃苦也会经营算计的乡下人,挣点钱舍不得花,攒了钱有点机会就置办土地的典型农民。家里慢慢地多了,日子也算殷实,但绝非富贵之家。
  她祖父只是个农民,没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过得就是简单农民的日子,以农民对土地的本能的热爱不停地买地,以致于解放后,他就是一个家里除了地再也没什么的地主。
  就这样,她倒霉的父亲就成了当时中国最遭人痛恨的黑五类的后代,这个身份决定了他的命运,左右了他的人生道路。
  她父亲幼年时据他讲很聪明,家里请了教书先生,父亲学习用功,悟性也好,小时还学过简单的英文。作为家里的长子他也是被寄予了厚望的,桑妮现在也能想象,作为手艺人起家的祖父,当然是希望她父亲能光大门楣。
  他父亲十一二岁时,她祖父带着他去上海长见识,在大光明电影院看过一场电影,又花了一个银元坐着飞机在上海的上空绕了一圈。
  想想那时她祖父也挺春风得意的,平时日子过的简省,却也在当时十里洋场的上海风光了一把。
  她父亲这一生唯一的一次去上海的经历,也成了他老年唯一带有荣耀感的童年回忆。
  除了这次上海之行,桑妮再也没有听过父亲说起来就两眼放光的儿时经历了。解放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具有优越感的生活了。
  她们居住的小城,是陇海线进入这个西北省份的第一站,当时她父亲碰巧遇到铁路招工的机会,那时中国的老百姓不认得字的都很多,父亲的考试成绩自然是很好的,他被录取了。
  单位让父亲的原籍政府开个关于他的身份证明,通过培训学习以后,他就可以当火车司机了。
  能开着火车四处奔驰,那是个多有前途多威风的工作啊。
  她祖父自然诚惶诚恐的为父亲在老家打点,希望老家的身份证明不要影响他儿子的前途,他甚至跪在地上求人。
  可是事与愿违,她父亲的身份证明还是暴露了他地主后代的身份,国营铁路单位取消了对他的录取。
  都说月是故乡明,人是老乡亲,可就是老家工作人员的秉公办事让他失去了这个宝贵工人的一生。
  人的命运就是如此,一个是大国有体制里的技术工人,另一个是大集体性质的苦力工的机会后,父亲后来对故乡对老家人最耿耿于怀的莫过于此了。
  她父亲后来在一个小木器厂找到工作,后来成了一个木工,开始了他忙忙碌碌苦力型工人的人生。
  政治身份决定了他的路,也间接影响了他子女后来的就业,在那种没有规范制度的小厂子,工作劳累,他后来的退休的问题和以后的待遇,也直接决定了他晚年的生活质量……
  桑妮高中桑毕业没考上大学,工作就成了问题。而父亲的实际年龄差到60了,可当时单位登记记录里他是小一岁的,他那时身体很差,有很严重的气管炎,已经不能再做那种粉尘环境里的工作了,可退休的事却办不下来,他负气也没有再去上班。
  那时早已改革多年,他们单位只会生产些简单的桌椅家具,效益也不好,工作辛苦却有时工资也发不全。而桑妮最终也没有去他单位上班。那一年通过求人办事,她父亲的退休手续总算办理了,只是少领了几个月的退休工资。
  桑妮父亲年轻时因为成分不好,所以工作很努力,什么脏活累坏都抢着干,从不敢迟到早退,家里有事也不敢请假,就想给领导留个好印象。他时常说厂里的八级工做出的躺椅都没他做的漂亮,厂里安排他干什么他就做什么。
  文革闹的正凶时,桑妮祖父病逝,谨小慎微的父亲给老家的弟弟寄了一笔钱,都没有回老家奔丧,也许是为了划清界限,也许更是不敢耽误工作。就这样任劳任怨干了一辈子,退休又遭人发难,桑妮父亲悲愤交加,为此置了一口气。
  桑妮父亲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也是个老实固执的人。在单位不会和领导套近乎,也不会说话办事,又是一个在当地没有一个亲戚的外地人,说话也不留心眼,无意间得罪了别人他自己也不知道。
  桑妮小时记忆中母亲时常抱怨父亲窝囊,说他就会出死力气,只挣来几张奖状,偶尔厂里奖励点实惠的东西时,往往就没有他的份儿了。
  父亲常说生活给你什么就是什么,命里注定你是什么就是什么。
  桑妮后来读到杜甫诗里的“残羹与冷炙,到处潜心酸”时,联想到父亲一生在单位的境遇,她差点落下泪来。就像张爱玲说的,人吃残羹冷炙,多少也有点营养,但到底是伤胃的,悲催的。
  桑妮父亲快三十才和她妈妈结婚。那时她父亲是单位里木工活做的最好的人,也算是受人尊敬的劳动者,生活也稳定下来。他自己琢磨着打了一辆木头做的架子车,送给了他的老乡——桑妮姥爷,后来,桑妮姥爷就把他的女儿嫁给。
  穷工人的婚姻就是这么简单,几个同事邻居聚在一起吃顿有点油水的饭,没有非要什么几条腿几个轮子,只要有个栖息的窝就成了……
  她父母结婚时租了一家农户的房子,一年后桑妮大姐出生在这间房子里,还有了桑妮哥哥,后来桑妮父亲单位给他分配了公房,有两间屋子,一个小院,这就是桑妮后来的家。
  每个生命的来源如此简单,桑妮家有五个孩子,那时计划生育还没在这小城严格推广,几乎每家都有三四个小孩,都是半饥半饱稀里胡涂的喂大。
  桑妮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家很卑微穷困是在和娟、兰成了好朋友之后.
  桑妮第一次去娟家是因为娟过生日,她和兰都去了.
  娟家住的是一个带院子的公房,院子里养着花,养着鱼,养着宠物狗,架着秋千架.
  这和桑妮家截然不同.
  桑妮家从来不养花草宠物这些,那时桑妮还不知道这只是生活优裕乐于享受的人才有的生活情趣.
  进得门去,有厅有卧室有书房有厨房,家里有高低不同擦拭地明亮洁静的家俱.有铺着奶油色漂亮花纹的沙发.做饭有做饭的桌子,吃饭有吃饭的桌子,写作业有写作业的桌子,娟有自己的房间,她哥哥有他哥哥的房间,父母的卧室有好几年后才在这个城市普及起来的梳妆台,那种带椭圆形大镜子的.
  桑妮和兰被娟领着一个房子又一个房子的参观,两个人都被刷新了认知,她们互相对视了一眼,一言不发就互相传达交流了彼此的赞叹艳羡之情.
  桑妮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人住的是这样的房子,过的是这样的日子!
  娟的妈妈准备好待客的饭菜,邀她们入席.
  桑妮看到有玻璃杯,里面有黄色冒泡的液体,有热的炒菜,凉的冷菜,有插着蜡烛抹着奶油的蛋糕.
  桑妮不由充满仪式感的调整了坐姿,面色庄严地对娟的父母说谢谢叔叔阿姨的招待,兰也不失时机表达了对阿姨辛苦准备的谢意.
  大人们笑意盈盈,让大家举杯庆祝女儿的生日.大家每个人向娟祝贺.
  这是桑妮第一次这样充满仪式感的举杯,仿佛做梦一般.
  桑妮小心翼翼地举着酒杯,“叮"的一声,多清脆美妙的声音,开启了桑妮对一切美好生活的憧憬.
  黄色的液体缓缓送入口中,太难喝了!桑妮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猝不及防的吐回杯里,
  大人们互相埋怨应该给孩子们倒汽水,可是兰却从容不迫的喝下,说没事的阿姨,我在家里也喝啤酒的.
  这是桑妮第一次喝啤酒,原来只有她没喝过啤酒!
  大人们说说笑笑的倒了啤酒换汽水给她喝.
  大家都开开心心的,桑妮却有点懊恼,她把口中的啤酒吐回杯中,这动作显得多么无知多么没教养,与这完美的聚餐多么格格不入呀!她为什么不能强忍着难喝咽下那口啤酒呢?!
  后来很长时间内,桑妮第没有忘记了那口啤酒给他带来的窘迫……
  多年之后,桑妮在她那三室一厅宽敞明亮的家中,笑容款款地招待着没钱没房被婚姻伤得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娟时,在空调机嗡嗡嗡作响的清凉里,缓缓从容的喝下一杯冰啤,桑妮悲天悯人地想:人生的际遇啊,太意味深长!
  再回到自己那个挤满了一家七口的拥挤凌乱又寒酸的家里时,桑妮不由得用充满审视意味的目光看着这个她自出生就栖息在此的地方.
  逼仄的空间,床上打着补丁的破床单,散发着潮味的旧被子,饭桌上的书本菜板,满地无处安放的杂物,简陋的锅台,被油烟熏得斑驳脏乌的墙面,她床头边整日散发着酸味的咸菜缸!
  桑妮第一次像个客人一样审视着自己的家时,心里唯一的念头是:把这世界藏起来!不能让娟和兰看到!
  桑妮感到房顶墙面家俱杂物统统迎面扑来,这恰恰是她最熟悉亲近的地方!
  傍晚爸爸妈妈回家,桑妮看到父亲有点灰白的头发,劳累疲倦的面容,
  母亲颜色暗旧的衣服,萎靡不堪的的目光,桑妮悲哀的想:这就是我的父母,和娟完完全全不一样的父母!
  为了节省空间,桌子就在父母和弟弟的大床边,晚上一家人围坐着吃饭,床边座的桑妮尽量侧着身子,不要被旁边椅子上座的姐姐碰到筷子.
  桑妮又想起娟家里的餐桌和与之配套的椅子.
  娟到这样的桌出吃饭,看到这样的杯盆碗盏,会怎样看她呢?
  弟弟的筷子在碟子里随意扒啦挑自己喜欢的菜,旁边的二姐在呵斥他,大姐淡漠的眼神,哥哥迅速把饭菜往嘴里扒啦,好似是要急急逃离这个地方,父亲边吃饭边叭唧嘴,母亲什么都舍不得吃,只把她认为没人爱吃的菜往碗里夹……
  一切熟悉的场景纷纷扰扰的砸向桑妮,她在想,娟和兰会怎样看她的家?!
  桑妮五年级时学校发生了一件大事.
  学校某个老师有一个智障的女儿,高大白胖的,整天掉看鼻涕流着哈喇子在学校附近游荡,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谁弄大了肚子.
  警察也出动,在学校调查了整整两天.
  当年这件事在小镇都轰动了.
  一时间,流言纷纷,大家积极的猜测会是谁干的.
  后来查出来是学习门口开小卖部的老头干的.

  桑妮这么大的孩子们最为兴奋,他们似懂非懂,互相交流着听来的各种小道消息,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
  流言越传越盛,据说某个男孩看到小卖部的老头曾经亲智障丫头的嘴巴了.后来话传着传着就成了男女亲嘴就会怀孕!
  桑妮封存的记忆一下子被唤醒,她想起了小时候那颗被男人勾出又送回嘴里的糖果!
  桑妮安稳的世界一下子轰塌,她惴惴不安,仿佛肚子也大了点,里面装了个快瞒不住的胎儿!
  她惊惶不安,不敢告诉父母,感觉他们会杀了自已!
  怎么办呢!
  桑妮哭泣着把自己的小秘密告诉娟和兰.
  娟和兰都有点慌,兰还算镇定,分析这件事儿不可能.
  据说怀胎十月,桑妮你这件事这么多年了,哪吒怀了整三年才出世,可那是神话呀,你不可能生个哪吒吧.
  桑妮想想也是,心里稍稍安定.
  兰和娟都怜悯地搂着桑妮,她们仿佛感受到这世界的动荡不安和不可思议.
  桑妮有点不安,感觉自己和兰、娟都不太一样了.
  她有点莫名的哀愁,她的世界不再是安稳现世!
  兰有着超越年龄成熟,她感觉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她反复叮嘱娟和桑妮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这件事困扰了桑妮整个的青春期,从那天开始,她就不再是一个单纯快乐的女孩子了……
  桑妮有段时间一直做着同一种情境类型的梦.
  在家门熟悉的路口,她会被一只狐狸模样的动物引领.
  梦中的她像被下了咒般,追随狐狸一路跋涉,永不停息.
  沿路的风景有的绮丽多姿美仑美焕.
  有的毒蛇遍步险象环生.
  梦里的桑妮不知道这是现实还是梦境.
  被牵引的疲惫不堪但好像从不反抗.
  那段时间,桑妮非常惧怕夜晚来临.
  因为每个夜晚她总会被一只狐狸领着不停的走啊走啊,直到狐狸把她送上小床,她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家!

  桑妮曾经一度的从梦中惊醒,满心惆怅和惊恐,分不清梦见的她是她自己,抑或现在的她才是梦里的自己!

  桑妮俱怕黑夜,将梦境告诉母亲,母亲每日忙于工作家务之间,哪里听得懂这些乱七八糟的梦境,以为女儿是长个子做的梦,听女儿说过觉得是小孩子撒娇胡闹,也没有再理会她.
  初中时期的桑妮就在这一个个星光点缀的梦境和现实中穿梭,她迅速成熟起来.
  她个子很高,身材纤细.目光穿透人群,有着同龄人中没有的成熟和淡漠.
  那个时代流行的是兰那种剑眉杏眼有些英气的美女,桑妮又没有娟那样天真烂漫娇憨可爱,所以桑妮在人群中并不显眼.
  她眉目淡雅,性格文静,除了对娟和兰这样的朋友,她对谁都淡淡的.

  她每天上学都绕着离学校最近的那条路走.
  没有人知道,那条路上埋看她童年时期的地雷.
  那条路边住着给她糖果的那个男人.
  自从回忆起小时候这件事后,桑妮就有意回避和这个男人相遇.即便相遇,桑妮也会远远的避过.
  那时那个男人已经跟随娘家老丈人做起了囱肉生意,每天中午和晚上,在自家门口用长桌摆放着各种熟肉贩卖.具说人很活泛,做生意又勤快态度又热情,所以家底殷实.
  桑妮的父亲偶尔会买点来吃,桑妮从此就不吃囱肉.

  有一次,桑妮的鞋带松了,弯腰蹲在路旁低头系鞋带.绑好鞋带发现鞋垫歪着脚不舒服,又拆开鞋带脱下鞋,又重新绑带子.
  一抬头,和迎面而来的,提着生猪肉的那个男人狭路相逢!
  桑妮胀头紫脸,慌乱的神情无疑引起对面男人的注意!
  那个男人像看陌生人一样看着桑妮,突然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这丝慌乱迅速被桑妮捕捉到.
  这个混蛋,他记得这件事!他认出了桑妮!
  桑妮愣在路边,像被人堵住.
  男人早慌忙走掉了,可电光火石间桑妮儿时更深的记忆被激发.
  那个狭窄的厕所门口,那个粗壮的糙男人,虽然只是一瞬间的儿时记忆,但像被胶片一样洗出来了!
  桑妮神情委顿,没精打采.
  她想,我怎么这么倒霉,尽遇到这些猥琐的臭男人!

  从此,桑妮看男人都是一种鄙视的目光,在她初中男同学们印象里,她一直是拒人千里之外的那种感觉.

  你的目光
  拒人千里之外
  像滚烫的眼泪
  灼伤了
  我
  想你的心!

  这是桑妮初中毕业时收到的,男孩子写给她的第一封情诗.
  娟一直是那种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哪怕是她最倒霉落魄的时期,也对生活保留着最初的幻想。
  她性格天真,毫无心机,也没有大小姐的架子,是那种从小被富养的很好的女孩.
  娟父亲是当地武装部的军官,母亲是位优雅美丽的小学老师。父亲威严,母亲温柔,哥哥对她也呵护有加。
  娟人长得娇小玲珑,性格又娇憨可爱,所以很招人喜欢.朋友一直很多,换了一茬又一茬,却对桑妮和兰独有一份像对亲人一般的依恋。
  每天放学她们经常在离学校最近的兰家里做作业,和兰的弟弟宏一起。
  娟是那种在生活中灵俐,学习上却特别不开窍的笨学生.兰经常给她讲题讲到口干舌燥, 她却还是一头雾水,这时桑妮就和宏在旁边彼此心知肚明的一笑。 而桑妮给娟讲着作文怎么开篇,点题,往往会吸引低几级的宏来听,最后这篇作文就在桑妮和宏你一句我一句的口述下,娟的记录下完成。
  久而久之,四个人像一家人一样亲近。
  娟学习不开窍,体育成绩却很好,屡屡打破学校的短跑记录,初二开学没多久就去市里的体校上学去了。四人的学习小组就变成三人组了。
  等到假期四人再聚首时,他们每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桑妮上初中时,哥哥考上一所北京的著名大学,成为那条街道的第一个大学生.随后大姐出嫁,接着二姐考上省城的小中专.
  家里一下子宽敞起来,父母的心情也格外敞亮.
  桑妮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她兴致勃勃地装扮自己的小屋,邀请喜欢的朋友来家玩,她的天地陡然开阔起来.
  那时小镇里陆续出现了吸大烟的的烟民,贼多了起来,社会上时不时传来大烟鬼抢劫的消息.
  就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娟的哥哥学会吸毒,和社会上的小混混一起抢劫被抓,紧接着几进几出戒毒所.
  兰的母亲得了很重的病,一种被称作“癌"的,她们以前听都没听过的病.
  有一种人,平时嘻嘻哈哈,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大事来临能一声不吭的扛下.
  兰和她母亲就是这种人,她母亲从确诊到去逝的那两年,兰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没有多少抱怨,只是尽力承担.
  她甚至比她的父亲做的更多.
  兰告诉桑妮,她母亲知道自己得病后在子女面对一直很镇定,积极治疗,从容安排后事,时时交待兰怎么样应对以后会发生的各种事.
  有一次,桑妮去兰家,兰的母亲睡着了,两人悄悄地准备晚饭,宏在一旁看书.
  兰去了一趟卧室,就泪流满面的跑到厨房来.
  兰撞见她母亲避过孩子的痛哭.
  她母亲一只手捂着脸,一只手捂住住嘴,拼命压抑,又浑身战栗的痛哭!
  兰赶紧躲避着逃了出来.
  她依偎看桑妮,哀哀地哭着.
  宏耷拉头,不知所措.
  桑妮也默默流泪,替兰一家愁肠百结.
  三个不喑世事的孩子陷入到一片绝望之中,无所不能的大人啊,面对绝症也是无助和脆弱的,只是这一面他们在孩子面前掩饰的很好罢了.
  如何与男性大方得体又舒适自然的交往,这是桑妮需要修行一生的课题.
  小学四年级时,桑妮和一个眉目俊秀的男同学当同桌.
  这个同桌是那种性格特别温暖的男孩子.
  那个年纪的孩子都有懵懵懂懂的男女意识,班里男生和女生即便互相好奇互相有好感,可出了班级基本都不说话.
  偶尔说话,旁边的同学就会起哄,所以班上的男女生几乎是两个阵营里的,除了学习问题,基本互不说话.
  可这个男同桌却不,他逆世而为,对男生都淡淡的,对女生却大方热情,给女生小零食,对女生的小困难热情相助,在校外遇见女生也是大大方方的打招呼.
  班上的所有男生对他又羡慕又有敌意,仿佛他是敌国在我方阵营里安插的卧底!
  他们根据给他对班级女生交往的亲密度的排名,分别冠以谁是他的大老婆,某某是他的二老婆,时不时起哄……他听到也只是付之一笑,淡定从容.
  桑妮班里的女生都喜欢和他交往,
  他简直是那个时候的妇女之友,每个女生都喜欢的男闺蜜!
  46楼
  这一点和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学时期桑妮特别羡慕娟,娟对男生有天然的吸引力,她娇憨甜软,朋友很多,对每个和她亲近的男孩都来者不拒,班里每个男生都以帮她为荣,班上最善于妒忌的女孩对她也很友好,因为她实在是绿色天然无公害.
  初中时候桑妮最欣赏兰和男生的相处.
  兰是那种大大咧咧男孩性格,生活里一点也不娇气,对有好感的男生大方自然,对反感们男生敬而远之又不让人难堪尴尬.
  可这些是桑妮怎么努力都学不会的!
  小学时她衣衫素旧,相貌平凡,敏感中带着自卑,和男生交往总是不自然:对有好感的局促紧张,对没好感的又过于清淡.
  初中时期的桑妮像块拒绝溶化的冰块,她身上散发着离我远点儿的肃穆气息.即便是她心底里暗暗欣赏的男孩,也会感受她的淡漠.
  来说说那个男同桌吧,那是桑妮在男女交往这门功课里的第一任老师.
  当时,全班女生都想和他当同桌,这个好运四年级时砸到桑妮身上.
  一开始桑妮真是如沐春风啊!
  那个同桌家境好,带到学校的早点花样多,他总有各种办法让桑妮分享他的鸡蛋面包蛋糕.有时是带的多呀,你帮我吃点儿.有时是我不喜欢吃,想吃点儿你的馒头咸菜呀.
  总之,是让桑妮很自然舒适的方式.
  就这样,慢慢的,同桌大老婆的殊荣落在桑妮身上!


  放学路上第一次听到这个某某的大老婆封号时,桑妮又生气又怨恨.
  嗔怨的是同桌你为什么要让我陷入这样一个浑水,怒恨的是你以为你是谁啊,谁又稀罕做你的大老婆!
  可隔天上学再见到人畜无害的同桌笑意嫣然的走过来,桑妮却心里一阵欢喜.内心不由得百转千回,她想,这又不是他的错,难道对一个人好也有错吗?可自己任别的同学左一个老婆右一个老婆的叫着,这又怪谁?!
  男同桌继续对桑妮细心照顾,桑妮也习惯了这种被呵护的感觉.
  桑妮大老婆的称呼也流传开来.
  有些嘴欠的男孩一见到桑妮进教室就挤眉弄眼的说啊嫂子来了啊啊.
  桑妮又羞又愤,可同桌却安之若素,好像他很喜欢这个局面.

  女孩子的心理真是微妙啊.
  玩笑开着开着,桑妮心里倒有一种甜蜜的意味!
  四年级期末的有天下午自习课上,桑妮埋头写作文,同桌在旁边神神秘秘的画着什么,桑妮一看,同桌就敢紧捂住不让他看.
  他越是不让桑妮看,桑妮越存着心思要看.
  放学时桑妮偷偷地不经意的观察,看到同桌把那张画夹在数学书里.

  第二天一早,身为语文课代表的桑妮吩咐同桌,说你帮我交一下作文作业去,我有点作业没写完.
  这样的忙同桌经常帮,他自然习惯性的去了.
  桑妮慌张取出同桌的画.
  只看了一眼,桑妮就像被雷击电掣一般,内心无端掀起阵阵波澜.
  这个男孩子画的是一幅两个孩子一起放风筝的画.
  画面里两个孩子手拉着手,旁边分别标注着桑妮和男孩自己的名字!
  桑妮像看见了什么不该看的东西,慌忙把同桌的画收好.
  桑妮的同桌后来一直没有给桑妮看过这幅画.
  桑妮也一直没告诉同桌她其实看到过这幅画.
  不光看到了,桑妮心里还起了莫名的变化.
  什么叫小儿女两小无猜的心事?什么叫人生若只如初见!?
  同桌的小心思,桑妮想她是懂得的……

  初一时,桑妮开始读《红楼梦》,从此一入红楼误终身.
  当她第一次读到三十四章,宝玉被贾政毒打后黛玉两个眼睛哭得像桃儿一般,宝玉打发晴雯送了条旧绢子.黛玉领会到宝玊对自己哭泣之情领会得这样深切,一时五内沸然炙起的桥段时.
  桑妮一下想到的是自己看见同桌画儿的情景!
  多年之后,人到中年的桑妮在家收看第四届《中国好声音》决赛之夜,当看到得奖热门选手张磊怀抱吉他,轻声吟唱着
  " 谁画出这天地
  又画下我和你

  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谁让我们哭泣
  又给我们惊喜

  让我们就这样相爱相遇

  总是要说再见
  相聚又分离

  总是走在漫长的路上"
  这首歌时,脑海里出现的也是这样一幅她只看了一眼的画:
  两个拉着一起放风筝的孩子,和旁边两个人的名字……
  有一次两人下课都没动,就那样坐在椅子上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同桌突然问桑妮是几月份出生的,桑妮告诉他是三月,同桌听后又惆怅又惋惜的说,唉呀怎么办呀我是七月份的你居然此我大.
  看着同桌恨不得投胎回炉重造的表情,桑妮蓦然心动!
  女孩子本来就比男孩子早熟,桑妮柔情缱绻.
  她懂得,男孩天生想保护一个小妹妹一样的女孩子,她是懂他的小心思的,桑妮懂得的.
  她却装作不懂的反问同桌那又怎么样,我比你大我就是你的大姐姐,你以后要听我的话哦……

  五年级一开学老师重新调座位,男孩和另一个眼睛大大非常漂亮的新转来的女孩同桌.
  桑妮伥然若失,她隐隐地感觉一切会发生变化……

  桑妮悲哀的发现,男孩和她的交往慢慢减少.
  而他和新同桌越来越亲密.
  终于有一天男孩下课自然而然的和新同桌聊天,他们一起分享着早点,男孩自始至终没朝桑妮的方向看一眼!
  桑妮远远看着他们聊天和谐又美好的模样,心里被几只乱跳的小猫一把一把的挠着.
  她悲哀的想:你们在聊什么呢?这个漂亮的女孩她比你小吗?你也会画和她手拉手一起放风筝的画吗?你忘记了我们还从来没有手拉手一起放过风筝吗?你忘记了我吗?
  下来那节课,桑妮沉静在自己的悲伤中不能自拔,眼泪突然汹涌而出,她拿课本捂住脸,泪流满面!

  哭着哭着,桑妮就长大了……

  桑妮越来越刻意回避和这个曾经的同桌接触,目光越来越冷淡和冷清.
  有一天,男孩挡住她,温和地问桑妮说你怎么啦怎么躲着我.
  桑妮怨恨的盯着他的脸,一言不发,她心想你知道被人丢弃的滋味吗?你知道被人背叛的滋味吗?你知道被人冷落的滋味吗?!
  但她还是一言不发,强忍着眼泪,任这些话在脑海里回旋却没有说出一句.



  男孩若有所思的走了.

  从此他们很少说话,偶尔桑尼会感觉有道目光注视着自己,扭头一看,男孩会迅速躲过.

  对你再好的男孩子,也有可能丢下你先走掉.
  这是这个同桌给桑妮上的第一课.
  初中时,桑妮和兰、娟还有这个同桌升入同一所中学.
  好巧不巧的是,曾经的同桌仍然和她在同一个班级.
  那时,时代的列车己经轰轰地驶入八十年代未期.
  小城里流行着邓丽君、牛仔裤、录音机、港台剧等等一切那个时代特有的东西.
  小城里出现了自由市场,和紧跟市场的弄潮儿,他们在隔壁省会的骡马市场批发大量物美价廉的服装,在这个小城的自由市场贩卖,赚取差价慢慢致富,当时这批人被称做“个体户"
  那个男孩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卖服装的个体户.男孩的父亲和兰的父母是同一所国企的职工.
  男孩的家境自然优喔,初中时他穿着合身得体的牛仔套装,留着港台流行的新式发型,长得有点像多年后大热中国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里面的都敏俊,偏偏又温柔和煦,自然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就像那个时代流行的奶油小生.
  桑妮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班上几乎每个女孩的白马王子都是这个男孩.时不时有女孩子为了他暗斗心眼、争风吃醋。
  桑妮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里冷眼看着这一切,既有被冷落的落寞,又有世人皆醉独我醒的冷醒,初中三年她冷眼看过班里一个个的女孩犹如飞蛾扑火般和这个男孩欢喜亲近又伤心远离,
  她愤恨的想:你究竟算是什么东西呀,你以为你是多情种子呀,身在女儿堆温柔乡里的贾宝玉尚且知道"弱水三千,吾独取一瓢耳"!你这样广施博爱算什么呀,你对每个女孩子的好都是在害人!
  世人都原谅了贾宝玉的风流多情,可初中时期的桑妮却永远不能宽恕她曾经的同桌!
  初三一开学,班上又开始调座位.
  班主任把男生和女生分别按身高各排一队,依次左一个男生右一个女生的安排入座,如同狭促鬼的恶作剧一般,桑妮和这个她尽量回避接触的男孩又一次成了同桌!

  再次成为同桌.已经没有初次同桌时的欢喜,只有满满的尴尬.

  桑妮一直不主动跟同桌说话,看到同桌也视若空气冷若冰霜.
  同桌初中时学习很差,整天周旋于女同学之间.
  和桑妮再次同桌后却好似对学习突然有兴趣了,整天赔着小心,没完没了的一会问这个字怎么读,那个题怎么做,桑妮有一说一,从不多搭理他.对他送的各种女生喜欢的小玩意一概不要.
  越是这样,同桌越是纠缠的凶.
  慢慢的两人在班上惹人注目了.
  大家都知道桑妮不和她的同桌说话.

  那时桑妮对班里的男生一直淡淡的,却和班长的关系很好.那是她初二时的同桌,一个眼睛黑黑亮亮的男生.
  班长也喜欢读书,经常把小说带到学校里,两个人经常互换书籍,相互交流看书的心得.
  桑妮喜欢班长读书的涉猎广泛,班长欣赏桑妮读书
  的见解独特,班长理科成绩很好,经常给桑妮讲题,耐心细致不遗余力.
  那是桑妮初中在班上唯一关系亲近的男同学,没有任何儿女私心的那种朋友.
  两个人即便现在分开座位也经常联系互动.
  也许是带着报复的心态吧,桑妮不理现在的同桌,在同桌面前却刻意对班长很亲密.

  班上渐渐地流行一种说法:同桌喜欢桑妮,但桑妮和班长却是一对儿!
  所向披靡的白马王子受挫,班上有人兴灾乐祸,等着看同桌的笑话.有的女生羡慕嫉妒,无形中对桑妮产生敌意.
  一时间班上的人议论纷纷,桑妮一下子成为焦点人物.

  一开始桑妮既有虚荣心满足的窃喜,也有报复得逞的快感.桑妮心想,你也有今天呀!你也知道了被人冷落的滋味不好受吧!你也知道啦不是每个人都是任你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
  可时间久了,置身于是非漩涡中的三个人都起了变化.
  班长和桑妮的关系变得不自然了,在大家的注目下,也许是为了撇清关系,两人渐渐不来往了.
  同桌在桑妮面前一直受挫自尊心受辱,班里班外多的是向他示好的女生,他又何必在一颗树上吊着?!
  于是他故意在桑妮面前和别的女生大声嬉闹,欢乐消遥的无以复加,再也不纠缠桑妮了.

  桑妮被同桌捧上云端又从高处跌落,失去朋友又受到她同桌的第二次冷落.
  第二次受冷落!
  如果说五年级那次桑妮尚能在无人处悄悄的自己消化疗伤.
  这次她第二次受冷落简直是众目睽睽下的一个笑话了!
  桑妮对同桌简直有些仇恨了,她带着破釜沉舟的绝决向班主任提出换座位的要求,她和同桌的关系也降到冰点,直到毕业都没再说过话.

  临近毕业时班上的同学流行写临别赠言,桑妮的笔记本在班上转了一圈回到自己手里,打开发现多了张字条,上面是同桌熟悉的笔迹,写着一首不知是抄来还是自己写的诗句:
  你的目光
  拒人千里之外
  像滚烫的眼泪
  灼伤了
  我
  想你的心!

  桑妮看到字条一下子就心软了,她想你果然是个情种,怪不得那么多人喜欢你!
  班长给桑妮的留言是客客气气的官方留言,用工整的字迹书写着: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桑妮心想,抱歉,我不该把你卷入是非的漩涡,再见了,朋友!
  青春真是一场恼人的风,让人无端惆怅!

  再纯净的男女友情,也会被流言左右的变了味道.
  这是这个同桌给桑妮上的第二课.
  桑妮上高中后,同桌淡出了她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桑妮和同桌的那点儿渊源,关于同桌的各种消息,总有人或有心或无意的辗转传到桑妮这儿.
  套用和同桌一个工厂子弟的兰的总结感叹,同桌后来的经历真是狗血与浪漫齐飞的精彩人生!
  桑妮上高中时,同桌在他父亲所在的国企附属技校上学.
  听说技校里仍有很多女生喜他,其中一个女生的追求者扬言要揍死他,后来见了面两个人不打不相识,居然成了死党……
  桑妮高中毕业在自由市场摆地摊,同桌在他所在工厂里上班,仍然桃色传闻不断.
  桑妮在某厂打临时工,同桌受不了工厂的无聊和辛苦,家里投资开了当地知名的一家歌舞厅,同桌和他的哥哥经营管理.
  当时卡拉OK风靡小城,桑妮偶尔会花一块钱在路边露天场地唱首自己喜欢的歌,旁边围满了路人的那种.
  一 个去过那个歌舞厅的同学唾沫横飞的向桑妮形容同桌当家少爷的风采⺁,里面有个很漂亮的歌手是同桌的女朋友,据说同桌很痴情,每晚女朋友唱完歌会护送女友回家……
  桑妮家人安排她四处相亲时,同桌在一个即将临盆的女同学家里,据说那个女同学的老公当时不在,女同学有了痛感,羊水都流出来了,同桌当时横抱着这位女同学一路冲到医院,手都抽筋了,后来小孩子还认他做了干爹.
  桑妮结婚时,同桌他们家关了没有赢利的歌舞厅,同桌哥哥吸毒,家道败落.
  同桌回工厂上班,破落少爷身边仍不缺少莺莺燕燕的女孩子,那些女孩全部升级成比他小五六岁的,刚开始混社会的八零后妹妹.
  桑妮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女时,同桌终于尘埃落定的和一个很漂亮的的女孩结婚了.
  桑妮在家辛苦拉扯两个孩子时,同桌离婚,独自带女儿,据说是老婆被一个矿老板撬走了.
  桑妮被同学传为虎妈典范,到处有人讨教育子经验时,同桌再婚,对方也是个带女儿的离婚女人……
  ……
  可以说同桌是专注泡妞三十年,在桑妮这一届和后面好几届女生的圈子里,他都是一个神一般的传说!


  桑妮感叹这个结局真好,同桌从小喜欢在女儿堆里打滚.
  现在好了,他和三个女人一起永远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
  有别人的老婆,有自己老婆生的上辈子自己的小情人,有别的男人上辈子的小情人,现在也是他的小情人了……

  生活往往比各种狗血言情剧更精彩,也更跌宕起伏……
  这是这个同桌给桑妮上的最后一堂课!
  在桑妮小时候的认知里,家就是每个人身上最温暖最贴身的小棉袄.
  尽管家里拥挤窘迫,兄弟姐妹经常争吵.父母时时为生计发愁,日子过的捉襟见肘.
  桑妮还是觉得在自己家里最舒心惬意.

  尽管娟家里富足的气息吸引着桑妮不由自主的靠近,在娟的家里,有她喜欢的各种书籍杂志,有各种精美的小玩意,有娟母亲没有一丝小家子气的大方招待.
  可桑妮还是以穷人家孩子特有的自尊清醒的知道:那是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长大后桑妮慢慢意识到,家不仅是每个人贴身的小棉袄,更是一个人隐形的标签,另一张刻在骨子里的身份证.
  譬如,桑妮家那条街道有一户人家,
  男人在货场做搬运工,没事就喜欢喝酒,喝多了就挥着皮鞭追着打老婆打孩子.
  女主人到处打零工,爱搬弄是非,整天说人家的闲话,自己家的日子过的像一锅烂粥.
  他家的孩子整天穿的破烂肮脏,为人彪悍粗野,走到哪里都遭人厌弃,避之不及.
  别人一说起他们家,都是一脸鄙弃的表情,那家的男人啊那家的女人啊那家的孩子啊……后面的话勿需多听,桑妮就能领会到大家对他们家每个人的看法.

  这就是标签!
  这张标签隐含了你的出生,你的家境,你所受到的教育,你是否受人欢迎,你内心是否安宁等等一切信息!

  初中时的桑妮已经能敏锐的辨识分析每个人身后这张隐形的标签了.
  很早以前,早慧的桑妮就感觉到好友兰的父母感情不太好,两人各忙各的,互不关心.

  兰家里家境一般,居住的是单位统一分配的狭小的筒子楼,有一室一厅一间厨房,和邻居家合用卫生间的那种公寓.


  兰的父亲工作很忙,人也自私,对家里的事儿漠不关心.孩子乖了他无所谓,孩子闯祸了他就大喊大骂的,是那种把家当作旅店的男人.
  兰的母亲工作也忙,但她是个很聪明智慧也顾家的女人,早早就把兰和弟弟调教成她生活里的小助手.
  所以,兰和弟弟宏从小就很独立,做事儿有主见也能担当.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桑妮隐隐地感觉到兰和宏对兰父亲有一种敌意.
  这种敌意在兰母亲得重病之后愈加明显.

  随着兰母亲病情的加重,兰家里的气氛越来越窒息,越来越压迫不安.
  他们家为了给母亲治病,借了很多钱.

  有亲戚开始说话了,说这个病最后就是人财两空,劝兰父亲不要把钱全往火炕里扔,那是烧钱,要为以后他们三个人的生活留些余地.
  兰父亲的态度就有点迟疑,左右不定了.
  反映在对兰母亲治疗的态度上,就不那么积极、倾囊付出了.

  涉世不深的孩子们哪里能体会到,大人面对绝症付出大量金钱仍然无助于事的绝望和不甘心.
  那时的兰和宏,看到母亲越来越憔悴,快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
  他们不顾一切代价想要留住母亲.如果能用他们的生命换取母亲的生命,他们也会绝不迟疑的答应!
  母亲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也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父亲对家里对母亲的不体贴,让孩子们早心生不满了.
  兰父亲对母亲冶疗的迟疑态度,彻底的激发他们的矛盾.
  那时,宏快小学毕业了,宏是个性格有点刚烈的男孩子.
  有一次,兰母亲突然高烧,兰下午请假陪母亲去医院.
  桑妮放学时习惯性的去隔壁的小学找宏.宏他们小学放学比初中早二十分钟,他放学了经常和桑妮弟弟在小学门口边玩边等姐姐们,然后一起回家.
  远远的看到小学门口围了一帮小孩,桑妮弟弟一路狂奔过来,桑妮的心不由突突跳的凶了.
  果然是宏在和同学在打架.
  当时,宏一个人对阵两个男生.
  一个高点的男生从宏身后卡着宏的双臂.
  一个矮男孩的拳头趁机在宏头上脸上乱打.
  宏的嘴角破了,鼻血也流出来,他被打急眼了,双眼泛红,拼命的用脚踢对面的男生,连鞋也飞出去了.
  小学老师早下班走了.旁观的同学看着打的太凶也没人敢拉架.
  桑妮仗着个子高,大声呵斥着,一把拽下高个子男生的胳膊.
  两个人打宏一个,桑妮火当时也大,拽男生时也下了死力气,那个男生被搡得脚下趔趄差点摔倒,他被桑妮的怒气震慑着,迟疑着不敢出手.
  宏趁机狠狠地踹了一脚矮个男生.
  一时间,战况逆转,那两个孩子不敢
  还手,旁边的人一哄而上,把他们纷纷拉开.

  桑妮像个长辈一样问清了缘由.
  原来那两个孩子在议论宏母亲,说宏母亲快死了,被后面的宏听到就二话不说的直接打起来了……
  桑妮像个小老师一样对那两个男孩说宏妈妈生了重病就够倒霉的了,你们还要咒人家死,你们往人家伤口上洒盐于心何忍良心坏透,说的慷慨激昂,那两个男孩在旁观同学声声附和中低下头来.
  桑妮他们大获全胜.
  回家的路上,桑妮劝宏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以后你不要再打架了,再说你一个打他们俩本来就吃亏.
  桑妮突然想起来训起自己的弟弟,说你怎么不拉着点儿,让宏吃亏.
  弟弟辩解着说他去了趟厕所出来就打的不可开交了,他才赶紧叫姐姐来了.
  宏听着姐弟两个人为他斗嘴,一声不吭.
  桑妮劝他说听到了没,以后不要打架了,你妈妈不会死的,你妈妈是别人说不死的.
  那孩子脖子一梗,倔强的说以后谁说我就揍谁!
  只这一样事,桑妮就看出宏是个个性刚烈的男孩子.

  宏在后来的青春叛逆期对他父亲的态度上,尤其刚烈绝决
  桑妮初中毕业时,兰的母亲终于在耗尽了她父亲所有的耐心和金钱中不甘心的去了,留下两个绝望无助的孩子撒手人寰.
  兰迅速成熟世故起来,肩负了照顾家庭和弟弟的重任,在宏和父亲关系不断恶化中担当家里的粘合剂,早早的就面对现实,无所畏惧.

  同一时期,在体校上学的娟,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孩,做出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她和体校的一个男同学共同偷了家里的一些钱,离家出走了!

  娟上体校后,她的哥哥像所有容易堕落的纨绔子弟一样快速学坏.
  先是背着父母抽烟喝酒把妹打架.后来慢慢的在社会上的混混的引诱下吸食鸦片.
  大家都知道,毒品是个烧钱的玩意,又很难戒掉,娟的家就这样在她哥哥反复出入戒毒所中快速的衰落.娟的父母也在儿子的反复折磨中憔悴衰老.
  娟家里不再是以前的快乐富足无忧无虑.
  父母对儿子怒其不争但也无计可施,时常是把她哥哥打出门后,又得担忧着再把他找回来,周而复始.
  那孩子在邻居熟人的认知里,简直就是娟父母这辈子的讨债鬼,这个家里的祸害!
  娟家时时散发着愁苦压抑的气息,让每个月都会从体校回家一趟的娟无所适从.
  从小没吃过一点点苦没有一点点抗压力的孩子,带着对现实的逃避,和另一个同样无知的孩子一起离家出走了.

  桑妮在两个好朋友家庭的变化中,也慢慢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在变化多端的生活中,人的变数尤其大.
  那是上个世纪九零年发生的事情,在当时的小城市里,很少有十五六岁的女孩离家出走.
  何况是一个女孩和男孩同时出走,简直就是私奔!
  他们的行为就像在体校和各自的家里扔了一枚破坏力巨大的炸弹,引起一片轩然大波,一切都乱套了!
  桑妮和兰同时被娟父母细细考问,大人们焦急的希望能知道孩子的去处.
  和娟每个月只匆匆一聚的桑妮和兰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她们只知道娟很喜欢琼瑶,拥有琼瑶的整套小说,娟喜欢听罗大佑的《童年》和《光阴的故事》,最想去的地方是台湾,娟喜欢体校蓝球队里的一个男孩,那个男孩崇拜崔健并狂热热爱成龙,那个男孩最向往的城市是北京……
  桑妮还提供了一条有用的线索:早在两个多月前,娟曾开口向她借一笔数目不小的钱,说自己攒钱要做件大事儿.
  娟和那个男孩两个月前就在酝酿这次离家出走了!
  大人们面面相觑,他们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儿太不了解了,很多信息只能从这两个女儿的朋友处得知!
  当时桑妮刚上高一,开学没多久,第十一届亚运会快要在北京召开了,当时举国上下都在谈论这件事,那时有些影响的名人明星纷纷聚会北京,桑妮敏锐的意识到,这两个人会不会去了北京?!
  一周以后,那两个胆大妄为的孩子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在当地派出所打电话向家长求援,证实了桑妮的猜测是对的.
  同样一件离家出走的事情.
  男孩子做了,别人会觉得这个男孩子敢作敢为,能闯能干,谁还没有个年少轻狂的时候?这个男孩能和一个女孩一起走,说明他有点魅力,也是他的本事,他的能耐!男孩的家长担忧之余也会有点得意窃喜.
  女孩子做了这件事,大家就是另外一种看法.
  大家都会认定这个女孩是个轻浮的、不自重的、少家教的人,至少是个脑袋里缺根筋的三观不正的女孩!女孩的家长会愤怒大过担忧,会觉得丢人,像出了家丑一样抬不起头来.

  两个困在北京的孩子就被两家大人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待遇分别接回家中.
  男孩子很快恢复上学,父母好言相劝,生怕惹得儿子再次出走,他也成学校的风云人物,差点成了当时体校男孩子心目中的偶像人物.
  娟回家当晚被父亲用皮带抽打的在家修养了一周,那是她父亲第一次打她.
  等桑妮和兰见到她时,她身上全是父亲鞭打的伤痕,全身几乎没有一块不青不紫的地方,人也郁郁寡欢,见了桑妮她们只是痛哭,绝口不提她在北京的事情.
  之后没多久,她父母就为她办理了生病退学手续,紧接着,在当年的征兵开始后把娟送去参军.

  天黑路滑,社会复杂!

  桑妮在家长和社会对待两个孩子不同的态度上,第一次清醒的意识到什么是男女差异什么是男女有别!
  她第一次站在第三者的身份审视着娟,审视着自己,审视着自己做为一个女孩子的身份.
  她第一次为娟,为自己是个女孩而悲哀.
  也许就是这个时候开始,桑妮不喜欢自己了.
  是的,桑妮不喜欢自己.不喜欢自己是个女孩子.

  从很小的时候,桑妮就知道了家里人对男孩和女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比如,家里的哥哥和弟弟一进门就可以把鞋子乱踢,东西乱放,在家里光着膀子大大咧咧的走路,晚上在外面疯玩到很晚才回家,父母都不会说什么.
  可一旦她们几个女孩这样做,父母就会说道.尤其是母亲,母亲教训三个女儿的口头禅就是看看你这样子,以后谁家里敢要你.还有一句就是你这样子以后嫁到谁家谁倒霉!
  大了之后,桑妮初潮来临,她没有像别的女同学说的那么紧张害怕,因为她早就看到过两个姐姐来月经时上厕所怎么处理的.
  第一次来时,桑妮波澜不惊得找到家里的卫生纸,照猫画虎的学着姐姐们的样子折了纸,从容地垫在内裤里.
  但是,桑妮后来才知道,那个玩意儿每个月都会来!
  是的,只要是活着,每个月都有几天要这样在流血中渡过.
  并且,只有女人是这样的!家里的男人统统没有这流血的待遇!
  桑妮月经时流血量一直挺大的,晚上睡觉无论她多么小心,总会有一些沾染到床单被子上,那时还没有超大容量的夜用卫生巾.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桑妮要避过家里的哥哥弟弟,
  在洗衣盆里清洗自己染了血污的被单.
  桑妮奋力的搓洗着,生怕留下印迹.
  有时,被单又重又不好洗,桑妮会气得边洗边哭.
  她心里又愤愤不平的想:他妈的,每个月都是这样,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而且,男人们不用过这样的日子!
  那个时候,桑妮就下意识的羡慕起男孩子了.
  她羡慕男孩子可以不做家务,可以不拘小节,可以时不时闯点小祸,可以不怕受人侮辱,可以每个月没有这么倒霉的几天!

  似乎所有女孩都有这样的认同,后来桑妮知道的女同学,每个人都把月经来临叫做“倒霉了”

  现在,娟在这次的出走事件中被动的局面,让桑妮清楚的知道了,她不喜欢自己,不喜欢自己是个女孩子.
  桑妮是什么时候学的世故起来、学的面对现实的呢?
  桑妮也不确定.
  她只知道因为家里孩子多,负担重工作忙的父母疲于应付,对孩子的管理就是大的带小的,小的自己学习体会怎么生存. 女孩子多干家里做饭收拾屋子的家务活,男孩子多干外面挑水背煤的重活.
  家里的孩子只要别丢了,别闯祸,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去.
  起床自己穿衣,自己打水洗漱,饭做好了自己盛.
  只要自己拿的起的衣服自己动手洗.
  大姐有段时间掌管菜钱,手里有点余钱可以买点水果糖果丹皮这样的小零食.
  下面的弟弟妹妹要讨好巴结大姐才能吃到,嘴硬就不要吃了.
  家里的女孩子因为家务做的多,觉得父母偏心,自动结成一个小团体,控诉排挤家里的男孩子.
  男孩子自成一派,抱团取暖,在父母面前讨巧表现,尽量不要让女孩们占了上锋.
  总之,要么在有限的资源中学的乖巧有眼色,自给自足.要么讨人嫌弃,自生自灭.
  上学以后,有一次桑妮在班上吃早餐,馒头掉了一块,桑妮自然而然的拣起来就吃.
  旁边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嫌弃的说,你真脏呀,掉到地上的吃的要扔掉呀,你怎么吃了!
  旁边的人七嘴八舌的 附和着.
  那感觉好像他们看到路上的乞丐从地上捡到东西吃一样.
  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桑妮永远记着.
  后来桑妮才知道,围观的同学家里,有的比自己家还穷,他们不见得有多么文明.有的同学避过人不光捡掉在地上的吃的,眼馋别人的东西时,还会偷来吃的!
  班上穿的脏又寒酸的同学,同学们都看不起,犯点小错老师也会不由自主的态度粗暴.
  家里有权有势的同学,旁边总有几个拥护者,犯了大错老师也只会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
  班上的同学会主动向学习好的同学示好靠拢,仿佛他们能沾点儿光……
  即便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即便是当时的社会舆论宣扬的主流是雷锋、张海迪这样闪着金光没有一丝瑕疵的人物,桑妮还是透过表象看到了事务的本质.
  人啊,都有一颗嫌贫爱富、踩低拜高的心!
  这其中也包括她自己……
  桑妮小学时就学会了在自己的作文里巧妙的恭唯批阅作文的语文老师.
  学会在老师面前努力表现,在同学之间谁也别惹,不要轻易得罪任何一个同学.
  学会了在家里带的早饭简陋时避过同学在无人处悄悄的吃,偶尔家里有包子鸡蛋这样让人羡慕的早饭时则体面大方的在教室里吃.
  有一次六一她们学校排节目,桑妮被选中了.
  最初的兴奋得意过后,桑妮得知表演节目的服装要交十块钱,那时她妈妈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区区不到三十块.
  桑妮一下傻眼了,从小耳熏目染父母辛劳家中拮据的她,踌躇着,实在对父母张不开口,张不开口要那家里要维持生计的十块钱.
  向老师提出退出节目,那个年龄的女孩子把面子看得比天大,老师会怎么看她,怎么看她那拿出十块钱都费劲的家庭呢?桑妮犹豫着,觉得难以启齿.
  左右为难的桑妮在左思右想了整整两天后,心一横,把她的苦恼直接写在了作文里.
  在作文里她很直白的向语文老师当时的班主任传达了她迫不得已要退出节目的要求.
  第二天,语文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里,手轻柔的抚了一下桑妮的头发,告诉她可以不参加这个节目了.
  危机解除了,桑妮既轻松又遗憾.
  六一那天,她坐在观众席里,看着从各班级里挑出的女同学们表演这个节目,每个同学都穿着洁白的短衬衣和红格子短裙,描着眉画着唇,惊艳醒目的表演着.
  节目完了之后,下面的观众掌声雷动,桑妮也卖力的鼓掌.
  那一刻,桑妮追悔莫及,她应该问问母亲的,没准母亲会在所不惜的支持她呢?!
  桑妮想起了她第一次去娟家里的生日聚会,那个完美的聚会,唯一的败笔就是自己因难喝吐回杯子里的那口啤酒.
  这件事就像埋在桑妮人生命运中的伏笔,预示着她每每到一个华丽关键的场合时,总有一处败笔打破眼前一切美好的格局!
  是的,小学时桑妮己经是个内心自卑敏感,骨子里世故、时时向现实屈服的女孩子了……
  小学毕业时,最疼爱桑妮的姥爷生病去逝了,桑妮目暏了两个生活比她家富裕优越许多的舅舅家和母亲的种种算计,她早早就明白了世态炎凉,人心现实.

  桑妮的姥爷祖籍也在苏南富庶之地,年轻时被国民党抓壮丁到部队里,辗转到了西北.
  后来他逃离部队,在桑妮家生活的小城安顿下来.
  生育了桑妮的大舅、母亲和小舅三个孩子.
  桑妮的姥姥在小舅三岁时就病逝了.
  姥爷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自然辛苦,后来他就把当时初通人事的小舅送给小城里一个不能生育的独身女人.
  桑妮的大舅为人忠厚,人很能吃苦,头脑也灵活,在当地的运输公司上班.在桑妮懂事时,大舅己经是单位的一把手,家里有两辆跑长途货运的私家货车,雇着人替他跑车,在当时可以说是富甲一方,是当地有名的能人.
  桑妮的大舅妈略有姿色,嫁给大舅时大舅尚未发家,
  所以大舅在大舅妈跟前总是低她一头,陪着小心.
  桑妮姥爷一直在大舅家生活,卧病在床的那两年大舅妈没少给他脸色瞧,桑妮的妈妈总去大舅家伺候姥爷,自然心里生了许多闲气.
  她见不惯嫂子的倨傲,对哥哥的厚道和怕老婆爱老婆也无可奈何,自己也没能力接姥爷在自家生活.
  上一辈的恩恩怨怨桑妮也不是很清楚,但无非就是富嫂子和穷小姑子的不和谐的龌龊家事罢了.
  桑妮的小舅是个十足势利又算计的小公务员,当然,据说他小时候在领养他的养母家吃了很多苦,那个变态的养母在他小时候经常拿针扎他虐待他.不许他和自己的亲人联系.
  小舅养母去逝后,小舅和桑妮母亲、大舅家公开联系上了.
  在他困难时期,他记得桑妮母亲是他的亲姐姐,理所当然的让姐姐姐夫帮他做家俱带小孩.
  在他生活日益好转时,他明显得看不起老实无用的姐夫和贫穷的姐姐,来桑妮家那副趾高气扬的嘴脸桑妮都能看懂.
  后来桑妮姥爷生病去逝,他觉得自己是被送出去的孩子,理直气壮的撒手不管,他那个势力的老婆隔岸观火,不仅不帮姥爷送终,还时不时挑起是非,巴结联合富有的大舅妈,让桑妮母亲吃了很多暗亏.
  就是这个小舅,在后来看到桑妮哥哥考上大学,意识到这个贫寒家庭有振兴的希望,又主动包揽了送外甥去北京的任务.
  还是这个小舅,看到桑妮哥哥毕业后的几年在单位郁郁不得志的时候,时不时说些刻薄的风凉话.
  也是这个小舅,在桑妮哥哥中年事业井喷,当选这个城市的十大杰出青年并成为这个城市的政协委员时,因沾不到外甥的光而心生怨恨……

  桑妮初中时开始阅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里面有一段话印象深刻:

  少平想起他做活的那家人对他的情义,第一次深深地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是的,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两个字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见鬼去吧,亲戚!

  看到这段话时,桑妮心里冷笑着,在她很小时候,也没感觉亲戚有多么美好!
  什么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桑妮初中时就领悟到了,那是现实的逼迫,也是一种无奈的恨,因为她家里穷,全家在为生存奋力挣扎,连最亲近的亲戚也看不起她家,她早早认清生活的真面目,同时她也失去了很多本应该有而确没有的东西,所以她会比娟早熟世故.

  桑妮审视着娟和她的哥哥,审视着自家的孩子,审视看兰和弟弟,感到生活实在是一则妙不可言的寓言故事!
  就这样,桑妮平淡年轻的面孔下藏着一颗看遍百态的苍老灵魂.
  她不喜欢自己是个女生,她鄙视男生,她世故又现实,她冷醒又愤世嫉俗……
  她不疾不徐地缓缓迎来了她怅惘迷茫又精彩冷峻的高中时期.
  桑妮一上高中,就是被老师们普遍看好的才女和具有上重点大学潜质的种子选手.

  首先,她上的高中是和初中一体的中学.
  初中毕业考试的语文作文她得了满分,据说阅卷老师当时读到她的作文简直是一见倾心大大欢喜,忙不迭得叫来旁边阅卷的所有老师观摩,大家看了都连连赞叹,这简直是高中生的水平呀,有些老师也不见得能写出这水平的作文呀!
  所以桑妮还没上高中时,高中的语文老师己经对她有所耳闻了.

  其次,桑妮和她哥哥二姐上的是同一所中学.
  桑妮的哥哥考大学时属于一匹黑马,据说他平时成绩尚可,老师估计他也是能走个二本的,没想到他高考时状态极佳洪荒之力爆发,成为当年这个学校的高考状元,被北京一所知名大学录取,桑妮的哥哥就像一个传奇被老师们津津乐道了好几个学期.
  桑妮二姐是个学霸类的好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名列前矛,初中毕业时怕家里付担太重选择了报考了小中专⺁,八十年代上中学的人都知道,当时小中专含金量也很高,甚至比大学都难考.
  当时某个围观桑妮作文的老师说哦这不就是谁谁和谁谁的妹妹嘛,旁边的老师恍然大悟,纷纷说原来如此呀,难怪这娃作文这么好,她是这两个人的妹妹呀!他们家娃的学习都这么好呀!

  就这样,尽管桑妮考高中的成绩和兰差不多,但她己经在这个中学里小有名气了.
  桑妮头顶着成绩优秀的哥哥姐姐的光环,被老师们寄与厚望,她心里骄矜的想:总有一天,我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和哥哥姐姐是不一样的,我心里有个伟大的梦呢!
  是的,一直以来,桑妮心中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文学梦.
  文学梦也许是那个时代所有年轻人的梦想!
  人们都说八十年代是一个充满迷惘的年代.
  刚从文革中走出来的国人,虽然正历经改革,却不知道前方的道路究竟在哪里.
  于是,很多人不由自主的选择了文学.
  通过文学,人们反思过去的灾难,探求未来的道路.
  当时朦胧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整整一代人在文学中寻求际答案,他们在文学中倾诉忧伤、抚慰伤口,也在文学中探寻希望.那是一个“文学”二字重逾千金的年代.
  青春期的桑妮博览群书,她疯狂的阅读她能借到的一切书籍.
  文学就像她在迷茫的灵魂深处聆听到了一个清醒的声音.
  文学成为照亮桑妮青春梦想的一道光.
  那时的桑妮,喜欢文学的桑妮是最自由的,也是最幸福的.
  桑妮不仅喜欢读书,还像一切爱好文学的孩子一样喜欢边读书边做读书笔记.
  她常常是大段大段地摘录书中她认为精采的片段和精辟幽默的警句,然后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
  有时触书生情,感想如泉水涌动,表达的冲动也随之而来,就由笔记而随意挥发的写开来,不知不觉便成了一篇散文,一个短篇小说或电影中的一个片段或一段个性鲜明的书评.
  当桑妮神驰在这自由驰骋的境界时,常常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忘记了自己不过是个家境贫寒相貌普通的灰姑娘.
  是啊,谁说灰姑娘就一定要指望着王子来拯救自己呢,谁说灰姑娘就不能有自己的梦想呢?
  桑妮高一开学没多久,电影《焦裕禄》在当时社会上引起轰动,全社会各个单位学校都组织统一观看电影.当地最有影响的日报社专门开辟了一个影评专栏.
  桑妮的学校也组织他们观看了电影并组织所有学生写影评,由老师学校甄选挑出优秀的统一向这家报社投稿.
  擅长作文的桑妮被老师刻意交待,让她务必认真对待,出色完成任务.
  桑妮自然卯足劲头, 加上电影里焦裕禄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刻板形象,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主人公和同事之间、爱人孩子之间的相处感人至深,让桑妮感动落泪.
  桑妮挥挥洒洒写了好几千字,从焦裕禄一心为公,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一直写到时代需要这种公而忘私,率先垂范的情怀.
  交给语文老师时,看到老师惊喜满意的神情,桑妮如释重负.
  事情如老师预料的一样,桑妮的这篇影评拔得头筹,成为当时这所学校唯一一篇发表在报纸上的观后感.
  桑妮的姓名和文字以及老师和学校的名字都被印成铅字,在报纸上白纸黑字的醒目亮相了.
  一时间,全校师生纷纷争相传阅这份报纸,后来,这份报纸作为某种荣誉的象征被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
  桑妮年少得志,自然春风得意.
  生活中处处是老师赞许同学羡慕父母期许的目光.

  那时社会上走红了大批的女作家,港台的有琼瑶、三毛、亦舒……大陆有王安忆,铁凝,张洁……
  每个女作家的名字都是桑妮这样的女孩子心中闪亮的金杯.
  收到稿费的那一刻,桑妮看到父母平时黯淡无神的眼光一下子闪着希冀的光芒,桑妮暗暗期许,一定要让自己的文字统统变成铅字.

  也许是那时候开始,桑妮的作家梦彻底崛醒.
  她想,谁说我一定要按步就班的上大学呢,我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名字闪闪发光的作家呢?!
  年少的桑妮踌躇满志,一旦心动立即开始行动,马上投入到创作之中.
  她把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变成一摞摞稿纸和邮票信封.
  她一心想把自己对生活尚且无知的一点见识写出,也包括把她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的经历写出来.
  高中时期桑妮写了大量的长长短短的小说,有的是写学校同学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有的是家长和子女互相误解导致悲剧的故事.
  那时的桑妮,还是个没有被现实生活打败的理想主义者.
  尽管她投过几十次稿统统失败了,没有一家报纸杂志接受,几乎所有寄出的稿件都石沉大海,偶尔有个稿件原封不动地退回,附加编辑寥寥几字、措辞客气的一张白纸条.
  但也不妨碍桑妮对文学的热爱.
  她书写的小说故事被兰、宏以及志趣相投的同学们纷纷传阅,收获一批又一批的拥护追随者,成为当时学校特立独行风格鲜明的文艺女青年.
  那时的桑妮对文学的态度可以说是:她待文学如初恋,文学虐她千百遍.并且,不管文学如何虐她,她却自始至终矢志不逾不改初心.
  桑妮不停地用心用笔书写着,她还是要写,要表达,要抒发,不论写出来的东西送到杂志编辑部也好,还是被好友同学们观看阅读后送到废品回收站也好,她倔强的想:人都说不撞南墙不回头,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我要在南墙上撞个洞穿过去!
  有一天,桑妮接到在新疆参军的娟的来信,信中娟的语气成熟沧桑不少.
  娟在信中平静的讲述了她和那个男孩子去北京的缘由过程.
  因为娟的成绩非常差,她父母在她是当兵还是上体校间左右权衡,还是因为娟出色的短跑成绩选择了体校.
  娟初上体校,训练的枯燥和辛苦让从小骄生惯养的她吃尽苦头.
  那个男孩也因为身高偏低在篮球队不被重视.
  两个同病相怜的孩子一见如故,慢慢成了好朋友.
  后来娟慢慢适应了体校的生活节奏,男孩也在青春期个子猛长,成为篮球队主力,两个好朋友心中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也许是懵懵懂懂的爱情吧,也许是两小无猜的少儿情谊吧,总之,他们在对方心里都是独一无二非常重要的另一半.

  那个男孩从小爱好武术,据说他爸是武术世家的后代,从小给那个男孩教过一些拳法.
  那时大陆风行的影片就是李连杰、成龙主演的武打功夫片,连普通的男孩子看了都热血沸腾,更何况是那个有点武术功底的男孩?
  亚运会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宣传的如火如荼,媒体报道李连杰、成龙都会来北京参加亚运会开幕式.
  于是,男孩子蠢蠢欲动,按捺不住的想去北京.
  他想拜成龙为师,以后做个武打明星.
  当时,娟家里因为她哥哥抢劫被抓又被送到戒毒所里,家里到处鸡飞狗跳,父母愁云惨淡.
  既想逃避家里的乌烟障气,也幻想能和心爱的人仗剑走天涯,幼稚的娟头脑一发昏,就答应陪男孩一起去北京了.
  初到京城,那里是繁华的大都市,两个从小城市来的孩子像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连东南西北也辩不清.
  加上当时即将要开幕的亚运会,全国各地的人自然涌向北京.
  人潮汹涌中,两个涉世不深的孩子像没头的苍蝇乱撞,没几天就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却连李连杰和成龙的影子也没摸着!
  因没钱被赶出招待所的两个人,在那天夜晚的街头流浪,踌躇着不知秋季略凉的夜晚该在哪里渡过?
  迎面突然撞见几个喝多酒的醉汉,那几个人拦住了年少无助的他俩.
  先是逼他们掏钱,后来看着实在是榨不出什么值钱的玩意,这几个混蛋竟然让男孩滚蛋,他们要欺辱年少青春的娟!
  自小习武的男孩自然不依,与他们奋力搏斗起来.
  俗话说猛虎架不住群狼,在打斗中男孩渐渐占了下风,也许被打狠打怕了,也许是气势被打没了,男孩想到了自保,竟然丢下娟独自逃跑了!
  看到男孩逃走的那一刻,娟万念俱灰……
  她那从小梦想着当武打明星的男朋友啊,她那幻想着一起仗剑天涯的侠客啊,她那曾幼稚地认定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另一半啊!
  就这样仓遑逃走,把她扔在这危险万分的深坑里!
  醉汉们七手八脚得向娟逼近,娟恐惧绝望的无以复加.
  她奋不顾身的挣扎着,心里恨恨的诅咒着,怎么没有一颗炸蛋,炸死这些不可理喻的混蛋!
  在娟拼尽全力反抗也无助于事的危险时刻,在娟绝望到想死的悲情时刻,男孩遇到巡逻的警车!
  夜巡的警察们像菩提现世,像天神降临,拯救了因绝望害怕吓得嗽嗽发抖的娟.
  后来他们和那帮混混一起被带回警局,才电话通知各自的家长.
  不幸中的万幸,娟那天晚上没有吃到什么实质的亏,只是受到很大的惊吓,当然,通过那晚,她也对男孩有点失望,虽然是男孩关键时刻带来警察救了她.
  自这件事后,娟也对警察有点盲目崇拜,导致她后来婚姻问题中的执迷不悟.

  娟和男孩虽互相喜欢,但那时的社会风气严谨,女孩子时刻被教训着要遵守礼义廉耻.
  男孩也不敢越矩,他们虽然在一起也拉手拥抱,但一直刻守着男女有别的规矩,再说,那时社会风气也不容许他们住一间房子,所以他们在招待所一直是分开居住的.
  派出所的电话打到娟的家里,娟家立马乱成一锅粥.
  虽然娟再三向匆匆赶来北京的父母解释,她没有做不知廉耻的事,也没被坏人欺负,但父母死不信.
  她父母立即在北京一家妇科医院给她做了全面的体检,直到医生确诊她是完璧之身才安心回家.
  在那个保守的时代,连父母都怀疑娟的清白,何况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回到家乡,舆论就像一把把飞刀飞向娟,可以想象那些污言秽语有多难听,但娟不能申辩,她不能向每个知道认识她的人面前解释,她只能默默忍了,忍啊,这可是心头的一把刀啊!她说我要忍到自己真正在乎的人面前说出真相.
  体校是不能去了,亏得她当军官的父亲很有能力,迅速为她办理了参军事宜,她随即逃离了那个是非之地.
  年轻的她不知道,即便是忍,也有忍不到头的时候.
  一起去部队的老乡中,有人辗转知道了她的这桩经历,知情人的大嘴巴在部队里忍不住爆料,有些人私下里慢慢流传,虽然没有像家里那样一时流言蜚语满天飞,但也让娟苦恼不少!
  读完来信,桑妮对娟现实的困境爱莫能助,有什么样的超能力,才能堵住部队里众人的悠悠之口呢?

  课外活动的大操场上,下午的阳光温暖明亮,普照在一群欢乐奔跑着恣意挥洒汗水的学子身上.
  桑妮和兰坐在操场围栏边的长凳上,分享着千里之外的娟的烦恼.
  兰一如既往的发挥着她引领者的能力.
  沉思片刻,她平静地替桑妮分析:谁也不能摆脱现实的环境,娟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让自己更强大一点,再强大一点,只要没人在她眼前明目张胆的说,那就当那些传言都是没有的,不存在的.



  与其为无关的人和事烦恼,不如独善其身.
  一直以来,兰都有这种超脱年龄的智慧.
  母亲生病,她也像宏一样私底下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世界上那么多活蹦乱跳的坏人,为什么得了不治之症的偏偏是他们的母亲?!
  但没多久,她就明白了,抱怨解决不了任何事,只能让他们本来就不幸的生活更加不快乐.
  她唯有安安心心的照顾母亲,耐心陪母亲治疗,这是她唯一能做也是必须做的事.
  想通了这点,她就不再抱怨.
  母亲重病两年,她目睹了医院里各种病人家庭的生离死别,有时她也揪心的为别人而痛,但见多了之后,她没有任自己在痛苦中沉沦.
  她想,既然人迟早都是要死的,那就只能面对死亡了.
  母亲刚做完手术时,全身各处插着粗细不一的管子.
  兰感同身受,仿佛那些管子在她身上的某处牵引着,引出撕心裂肺的痛.
  在医生面前她学着像父亲一样小心翼翼,陪着小心.
  看着医护人员手法娴熟的把这些管子插入拔出,面容淡漠,对母亲抽搐的痛,见怪不怪,熟视无睹,好像他们是对着一台机器操作!
  兰心里也暗暗恨着医生的冷酷.
  但见得多了,她也站在医生的角度想,医生每天面对的就是这些病痛,如果他们对每个人的痛都像自己对母亲的痛这样撕心裂肺,他们还能不能活下去?
  想通一点,兰对医生的态度也就释然了.
  兰母亲做完手术很长一段时间,兰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她整晚休息不好,大把大把的掉头发,长时间喉咙痛,总觉得有什么咳不出咽不下的东西.
  别的同学为琐事和健康的母亲拌嘴,在大人面前态度随意.
  她却要在重病的母亲面前内心沉重还要故作轻松,她也悲从中来,怨天尤人.
  但开朗的天性使然,不久兰就想通了,病是痛在母亲身上,母亲在自已面前都从没喊过痛,她又有什么资格痛呢?
  母亲行将就木,全家都陷入一片深深的恐惧绝望之中.
  兰异常的焦虑不安,经常做恶梦,梦里母亲孤零零地躺在冰冷的病床上,身上脸上蒙着白布.
  掀开白布,母亲的脸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一会是母亲的脸,一会是医生的脸.
  梦里的兰焦急万分,浑身是汗,随即,兰从恶梦中惊醒,她赶紧起床看一眼母亲.
  母亲有时是睡着的,面容憔悴,表情时而安详时而抽搐时而惊悸不安.
  有时母亲是醒着的,有时在发呆有时在叹息有时在落泪.
  母亲醒时看到兰,总是强颜欢笑,安慰兰,让她安心去睡.
  那段时间,兰的脸上爆发性的长出很多青春豆,满额头满下巴,连脖颈上全是.
  美丽的兰,自此不复美丽!


  青春期,其实是女人容貌变化的分水岭.
  大家都有那种经验:有的女孩儿小时候粉雕玉琢人见人爱,长着长着就相貌平凡看看一般了.
  有的女孩,小时候长得很一般,女大十八变,慢慢的会变得很顺眼很耐看.
  兰很不幸的,她属于第一种,青春豆的爆发加剧了这种变化.
  有人说,青春和美丽是女孩子内心安稳骄傲的根源.
  对于自己容貌的变化,兰也不知道该怎么控制,她只能慢慢接受并且习惯.
  后来,她读过很多书,去过很多地方,见了很大的世面.
  也始终觉得心灵还是少了一块安稳的栖息地.
  对生活良好的驾驭能力,让兰始终自信,对一切无所畏惧,但她又有些盲目的自卑。
  一直骄傲,却也一直沉默.
  她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让自己再强大一点.
  也许,那一天,她就有足够的底气做一个骄傲飞扬的女孩子.
  兰经过一番番痛苦的轮回,终于在母亲去逝的那一刻,平静地接受了那个现实.
  宏剧烈的痛哭着,父亲也痛苦,却有着终于解脱的轻松,唯有兰,痛哭过后,平静地接受了未来没有母亲的生活.
  她承担了大量家务,也努力学习,追赶她因照顾母亲拉下的很多功课.
  高中时,她的学习成绩也和桑妮慢慢拉开距离.
  如何在这不安不宁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内心的安全感,也是桑妮需要终身修行的课题.

  作家毕淑敏说,安全感的实质指的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有着稳定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不惧怕感.

  相比年少丧母的兰,桑妮在生活中并没有吃多大苦,可高中时期的她就发现自己心里一直没有安全感,甚至比吃过苦头的娟更没有安全感.

  在和同学的人际关系中,她做事有时不够周全,会怱略别人的看法,事后却会很在意别人的说法,经常陷入这左右矛盾中难以自拔.

  她心里很依恋自己的母亲,放学回家,只要母亲在家,意味着家里有泛着热气的锅灶,她就觉得安心.
  可有一次母亲忘记拿家里的钥匙,来学校找她要,母亲衣服破旧,还沾着在单位干活时蹭的脏东西,同学看她母亲的目光有各种各样的,桑妮就头皮一阵发麻,赶快的把钥匙交给母亲.
  从此,她依然依恋母亲,却俱怕和母亲同时逛街……
  快乐的时光桑妮也不敢恣肆汪洋地纵情一笑,总觉得有什么坏消息在暗处潜伏.
  哀伤的时刻,桑妮会长久沉溺其中很久无法摆脱.
  有时很不切实际,有时却过的悲观……
  是的,高中时期,阅读过一些心理书籍的桑妮就意识到自 己是个没有多少安全感的人.

  语文课上,桑妮学习了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大家深刻批判 着主人公别里科夫性情孤僻,胆小怕事,甚至晴天也要带上雨伞,套上雨鞋,把头缩进大衣的领子里,极力想用一层坚硬的壳把自己包裹起来,拒绝与外界接触,拒绝接受新生事物.最后悲惨地躺在棺材里才找到自己理想的归宿.
  老师冷漠的批判着,同学们飞速记录着.
  只有桑妮,唯有桑妮以超越年龄的苍桑感对别里科夫报以深深的同情.
  她想,这不过是个很可怜很可悲的小人物而已,这不过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却不能自知自救的可怜人!


  桑妮自我审视着,深感自己即便看了心理方面的书,明白自己的某些问题,也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她苦恼着,纠结着,把这些困惑和问题和兰遮遮掩掩的说了一部分.
  兰以她实干家的一贯作风为她指出问题的关键,以过来人的姿态为她指点迷津.

  她说桑妮啊你这是闲的啊,心里难受了你就什么都不想,多写作业多干活,就没空难受了!

  多次实践之后,好长时间过后,桑妮才领悟到这个方法的妙处,这是一部分有生活阅历的人,对付苦恼的大智慧.
  一个忙的四脚朝天的人,不会有时间去琢磨别人在做什么,也不会时时在意别人的想法,更不会患得患失地胡思乱想.因为忙的人有很多事要做,他们的每一天也会过得很充实.
  人到中年的桑妮,有次在微信上看到一句话:忙是治疗一切神经病的良药.
  她想起兰对她说的话,桑妮啊你这是闲得啊.她不由得微微一笑.
  兰啊,她一直视若偶像的兰啊,二十几年前就在实际生活领悟到这句话的精髓.
  人,往往在忙碌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相比初中,现在班上的学习气氛浓了,同学之间的相处反倒比初中时单纯了.
  初中时刚进入青春期,同学们对异性会很好奇,把友情看得比学习重要.班里动不动有桃色传闻,拉帮结派,飞短流长.
  高中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是奔着考大学来了,考上了高中的孩子,也基本分得清主次,学习,学习,学习才是主旋律!
  桑妮班上男生和女生又像小学四五年级一样,男女生除了学习,也不好意思谈别的了.

  桑妮比初中随合一些,和男生相处大方多了.
  有一次,学校举办韵律操比赛,老师绞尽脑汁安排同学的站位,务比使男生和女生避免做手拉手的亲密动作,最后,还是避之不及.
  有一个动作是中间的人和左边的互击右手,紧接着要和右边的人互击左手.
  大家在揶揄的气氛中调笑着,好像看到老师出了洋象.
  做这个动作时,有人大大方方的互相一拍,有人扭扭捏捏,有人故意隔空一击,虚晃一枪,大家做这个动作都抱着好玩有意思的心态,都挤眉弄眼,好不热闹.
  和桑妮对击的是一个脸上长满青春痘的男生,因为男生的青春痘,因为兰也满脸的痘痘,桑妮反倒有点熟悉的亲切感.
  男生每次和桑妮对击都涨红了脸,桑妮反而不好扭捏,每次都大大方方含笑一击.
  后来文理分班,她和这个男生也不在一个班了.
  桑妮再也没有注意过这个男生,偶尔遇见,男生依然像是要双手互击似的满脸通红,桑妮只点点头就匆匆而过,两个人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
  若干年后,这小小的两手一击的动作,竟牵引出一段姻缘来,那个男孩名叫杜安.

  高二分文理科,桑妮选择了文科,她和兰也不在一个班了.
  这时宏也升入初一,和她们在一个中学里上学.
  一旦分科,班上的学习气氛更浓了,老师为了杜绝一切影响学习的不良因素,男生和男生同桌,女生和女生同桌.
  桑妮的同桌是个非常朴实无华的姑娘,她叫霞.
  霞家里是农村的,她是家里的长女,人非常死心眼,是那种脑袋里只有一根筋的人.
  霞学习非常刻苦,下了课都不出去玩,除了课本,她什么课外书都不看.
  可不知是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还是人实在是不开窍,她学习成绩却很差.
  越是成绩差,霞越是用功,整天捧着书,眼镜片也越来越厚.
  班上有人出言刻薄,背后说霞太笨了.桑妮不由得对她心生好感,有点同情她.
  有次桑妮带的早点是馒头夹煎鸡蛋,就把一半分给霞吃.
  霞是很实在的女孩,生怕占人便宜,死活不吃,桑妮一心要给,差点生气了,那孩子才接过去吃了.
  实在的孩子就是那种你对我有一分好处,我对你全力回报,你心换我心,你真我更真的人,霞就是这种人.
  从此,她就把桑妮当作知心朋友了.
  霞不光勤学,也好问,文科的题爱问桑妮,数学题爱问前排的男生,那是他们的数学课代表,名叫杰.
  杰经常转过身来给霞讲题,有时反复几遍,霞还一脸懵懵的表情,课代表即便有点不耐烦,也好言好语的让霞自己体会.
  一来二去,桑妮觉得课代表的脾气涵养真好,人也斯文腼腆,对他也很有好感.
  一天,桑妮在课间看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
  那时《围城》电视剧热播完,好评如潮,获奖无数.也带动了小说《围城》的阅读热潮.
  杰随意地问,桑妮你喜欢看小说还是电视剧呢?
  桑妮抬头说,当然是小说了,不过看了小说觉得导演选演员选的特别好.
  杰说是的,你注意到没,葛优演得李梅亭比小说里描绘得都传神.
  桑妮想了想,还确实是的.
  两人谈的投机,索性拿过书来,翻出李梅亭的章节一起谈论起来,偶尔两个人还争论几句,桑妮发现,谈起小说,杰就眉飞色舞,不再腼腆.
  桑妮还发现,杰很爱惜书本,把桑妮看书折页的地方打开,手在折印处来回抚平.
  桑妮为自己的粗枝大叶抱歉,不好意思地解释说看到哪一页怕忘了,就顺手折的.
  杰说这个习惯不好,我给你几个书签.

  第二天,杰真拿来几个白色的鹅毛,送给桑妮,说这个做书签特别好,又轻巧也不容易掉出来.
  桑妮觉得杰做事真是有心又周到,不禁谢了又谢.
  杰说嗨看你客气的,不就几根鹅毛吗?
  桑妮说古人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嘛!
  说完又觉得这句话不合适,仿佛暗含深意.不由后悔,脸也急红了.
  杰看了她一眼,笑着忿开话题.
  从此以后,杰每次进教室,总是先看一眼桑妮的座位,看到桑妮在座位上座着,就眼睛一亮.
  桑妮坐在这头,抬头就接收到这空气中流动的讯息,心神一动,心里欢喜无限.
  开心的日子过得真轻快呀!


  从此,桑妮就一直保持着看书夹书签的习惯.
  一天下午杰拿来一盘王杰的磁带,兴奋地告诉桑妮,这是他和邻居新借的,约桑妮课外活动在教室一起听歌.
  那时,王杰的歌火遍神州,桑妮在广播上经常听到有人点播王杰的歌,她非常喜听《安妮》这支歌,听一遍往往觉得不过瘾.
  课外活动时间到了,同学们一窝蜂的涌向操场.
  桑妮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杰也座在他自己的位子上,身体转过来朝向桑妮.
  两人一人戴一只耳机,课桌上摆放着杰的随身听.
  两人反复听着桑妮最喜欢的《安妮》

  事到如今不能埋怨你
  只恨我不能抗拒命运
  时时刻刻沉醉爱河里
  谁知悲剧早己注定
  闭上眼睛想起你的情
  难忘记你我曾有的约定
  长夜漫漫默默在哭泣
  心中无限痛苦呼唤你
  安妮 我不能失去你
  安妮 我无法忘记你
  安妮 我用生命呼唤你
  永远的爱你

  桑妮低着头,沐浴在课外活动的悠闲阳光里,动人的旋律,凄美的爱情故事,蔓延在心底深处的喜悦……
  孤单了这么多年了,她心里一直有个朦朦胧胧的幻影,只是不知道他在哪里,虚幻的不能靠近.
  曾经,她以为那个幻影是在图画里陪她放风筝的那个同桌.
  可是,人生就是一个没有道理的迷局,毫无套路!
  原来,这个幻影是杰,杰啊,偏偏和她最喜欢的歌手王杰叫一个名字!安妮啊,安妮,偏偏和自己的名字一样!
  桑妮惊喜万分,世上哪里再去寻觅这样完美的巧合!

  桑妮手扶着桌边,按捺住心中的狂喜,她安静地坐着.
  仿佛世界上唯有他们两个人坐在那里.
  背后是空旷的明亮的天空,亮的没有一点点瑕疵.
  这里没有别的,只有天,只有地,只有天地之间的他们两个人……
  杰的眼睛,像隐藏在天空后的星光,闪着熠熠的光芒,唯有桑妮,像戴了透视镜一样能捕捉到这些光芒!
  桑妮想,在这茫茫人世间,她终于不再是一个孤孤单单的人了.


  一个学期飞快的过去了.
  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桑妮有了新的苦恼.
  她的数学越来越差,有时连老师讲课都听不懂.
  杰似乎比她还着急,他替桑妮整理了所有的函数公式,把其中相关连的知识点一一标注出来.
  每一道桑妮不会的题都反复讲解,唯恐她不能理解.
  桑妮使出浑身解数拼命背公式,并把它们一一努力的套用在适合的地方.
  可仿佛榆木脑袋,往往是这道题她刚刚自以为彻底的搞明白了,另一道稍稍换点套路的题,她就又懵了.

  如果每个孩子的总体学习能力,是个由几块名种特长拼成的木桶,那么,文学是桑妮的最长板,数学就是她的木桶的最短板!
  桑妮从来对数学不来电,初中简单的尚能应付,到了高中,智商简直时时不在状态,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以前她倒是随遇而安,但是,杰是一定会考上大学的!
  她能被撂下在地下看着杰独自单飞吗?!
  这迫切的不安随时压迫着她,她骤然奋起,想要学好这门功课.
  每一次做有点难度的数学题,都像是一场对桑妮灵魂的拷问.
  杰不厌其烦,倾其所有的讲解着,桑妮像个努力认真的听着,生怕漏掉一句话.
  她觉得自己像烈日下被审判的小孩子,仰望着天空,茫然地等待着未知的宣判结果!

  这时候,桑妮因文学而竖立的自信,一点一点的坍塌了……

  算是统一回答吧.
  我为什么会想起写这样一部小说呢?
  楼主和小说中桑妮的原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桑妮的原型在我们这一拨同学里是非常才华横溢的,高中时就写过十几万字的小说,她的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当范文来读.
  高考落榜,没有工作,在社会上磨砺的多年.
  现在再也不沾染曾经的生花妙笔,我们这批同学,知道的莫不扼腕叹息!
  前年她的龙凤胎儿子十四岁就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随后又去哈佛上学,这个同学也算是另一翻逆袭成功,当然,也许命运对她的厚赠,她儿子资质禀异,是个科学小怪人那样的天才.
  我儿子当时正值青春叛逆期,在家里和我各种作呀,我既羡慕发小的优秀儿子,又为自己天赋一般的儿子悲哀.
  过了一段很长的痛苦时期,在这个同学的开导下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哪怕他是个很平凡的人,只要内心平和,努力生活,平凡的人生也会过得很精彩幸福的.
  人生不光只有起跑线,人生更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这部小说就是对我们父辈教育子女的反思,其实我们七零后大多家境贫寒,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有些人也许随波逐流过成很平凡的普通人.有些人在成长中逆袭,成为时代的精英.
  但总得来说,我们大多懂事、顾家、孝顺父母,没有现在孩子的浮燥和戾气.
  所以,把我们的成长感悟写出来了,提醒自己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也对自己说,那就做个凡人吧,努力做个开心的凡人!
  那时,高考制度尚未改革,上大学是国家公费的,各人只掏生活费,毕业了国家也是包分配工作的.
  那时的大学文凭,也是真金白银的,上大学,也确实是能改变寒门学子的命运的.
  那时,公务员的子女也大多是进了事业单位,铁路系统的子弟大多服务于铁路,银行系统的子弟大多吃金融饭,电力系统的子弟也纷纷进了这个垄断行业,国企子弟大多会子承父业……
  生活的经验教育了我们,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因素有很多很多,各人的努力奋斗,对机遇的捕捉和把握,人生紧要的关头能否遇到贵人提携,人际关系中能否左右逢源从善如流……
  但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仍是:这个人的户口本和家庭出身,就是桑妮所理解的一个人的标签,一张隐形的身份证!

  都说人生的路千条万条,似乎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桑妮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能走的路似乎也就这么几条!

  杰和桑妮把他们的每科成绩逐个分析,桑妮语文是她的提分科,历史政治地理还好,英语是拖后腿的,数学则是严重拖后腿的!
  杰除了英语稍差点,没有明显短板!
  大家都知道,一只水桶的容水量,往往取决于拼木捅的最短板块,和这只木捅的最长板关系不大.
  情况对桑妮很不利,杰理性地替桑妮分析,不要纠结于数学了,尽量在英语上拼一拼,实在不行走个专科也成,总之,是要拼尽全力拼一拼的……
  桑妮努力的背颂英文单词,尽量清楚的辨析英语的八大时态,记录着被动、动宾、主谓等等语法知识的微妙差别.
  她整天捧着一本小册子,像个念经的小和尚.
  如果说未来的路是盲目的,那此时的她,恰恰像个迷路的孩子,是最最盲目不过了.
  虽然,她的目标貌似是很明确,那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她不停的做着计划,这星期要把历史的这个时期搞清楚,下个礼拜要把地理的那个地域梳理透.今天要把这类型的解题套路死记住,明天要把那个系统的知识点统统背会.

  她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自己的脑子也不够用,经常顾此失彼,乱了方寸.
  有时学的头昏脑胀,她也恨恨地想放弃,去他妈的八大时态,和我有什么关系?统统见鬼去吧!
  转眼,她又罪恶感十足,为自己没有钢铁般的意志羞愧,抱歉万分!
  她努力着,也纠结着,时不时自我审判着.

  此时的桑妮,很羡慕那些学习上信手拈来,轻松自如的同学,比如杰,比如兰.
  她也羡慕霞,那孩子脑子真的是只有一根筋,只是埋长苦学,凡是书本上的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不问前程,从来不停下来问问,我都这么用功了,为什么没有看到什么成效?!
  在桑妮的生活中出现了杰的同时,另一个班级里的兰,身边也多了一个很要好的异性朋友.
  那个男孩桑妮也认识,是桑妮高一时的学习委员,人非常机智聪慧,长得也精干帅气,估且称他学委吧.
  早在一个班时,桑妮就看出兰和学委互相欣赏,心有惺惺焉.
  兰是男孩性格,人很聪明,高中时大多数女生学理科都会越来越吃力,兰却一直学得游刃有余.
  理科老师在上面讲题,班里大多数人还没太明白时,兰就像个假小子一样大大咧咧地喊出答案,并且基本都对.
  兰平时也不见得有多用功,但也许是学习方法自成体系吧,成绩总是拔尖.
  抢答次数多了,班上男生的圈子里流行一种说法:班里的女生啊,只有兰的脑子够用.
  岂止够用,兰的智商也碾压班里的大多数男生.
  学委也是天生学霸的料,聪明绝顶.
  老师上课,讲得好的,他赏脸听听.讲得不好的,他在下面看自己的武侠小说.
  因为成绩出众,老师们也就随他去了.
  两个人,一个是开朗的女学霸,一个是机智的男学霸.两个人像武林中的两大高手,互相视为对手,也互欣赏.
  学委和兰高二继续在一个班级上学.
  高二时,桑妮去兰家玩时,经常会遇到学委也在兰家里玩.
  桑妮在兰家里,自由自在的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宏也像她亲弟弟一样.
  有时大人不在,他们三个就一起做点各种小吃来解馋.
  有时正在一起吃,学委来了,兰像男孩子一样大大咧咧地,只问一遍学委你吃不,看学委摇头就自顾自的吃起来.
  桑妮反倒是客气的多请几次学委.
  学委来兰家总是因为借书还书等等缘由,呆着说会儿话就走了.

  凭着女人天生敏锐的第六感,桑妮觉得兰是喜欢学委的.
  可是,兰在学委面前,也是有些许自卑的.
  凭看世俗的观念来看两人,好像是兰相貌上配不上帅气的学委.
  但桑妮认为,她心目中完美的兰啊,配学委是绰绰有余的!

  后来,不知道是命运的巧合,还是两个人刻意为之,他们两个人竟然被外地的同一所大学录取.




  有一天,桑妮照常去兰家玩.
  还没走近,就听到兰家里传出的激烈的争吵声,是宏声音亢奋的声讨着他的父亲,夹杂着摔桌拌椅的声音和兰的劝解声.
  桑妮犹豫着要不要回避,门突然大开,冲出来面色激愤的宏.
  宏顾不得和桑妮说话,就冲出了楼道.
  桑妮和追出来的兰随即一起追出门去.
  这次宏和他父亲激烈争吵的起因,不再是一件琐碎小事,而是一件对他们来说很严重的事.
  兰的父亲以商量兼通知的姿态,告诉孩子们,他准备再婚.

  兰在刚刚失去母亲时,曾在桑妮怀中痛哭,她哀伤地对桑妮说,桑妮啊,我和宏现在是没娘的孩子了……
  没娘的孩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被精心呵护,不被体贴照顾.
  那种孤立无援的惶恐让桑妮忍不住落下泪来.

  现在父亲准备再婚,对于两个没娘的孩子来说,是再次置于被遗弃的处境.
  再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后妈了,家里要多一个陌生并且有着天生敌意的女人.

  宏激烈的反对,恨不得把家里的屋顶掀翻.
  兰抗拒着,平静地告诉父亲她不欢迎任何女人来这个家里.

  也许是人性自私的一面,也许是兰父亲实在是忍受不了寂寞了.
  他父亲执意要娶那个女人.

  亲朋邻居轮翻上阵,劝说他们家要以和为贵,要相互理解.
  这件事在僵持了两个月之后,终于以兰父亲去那个离婚女人家居住收场了.
  宏对父亲的恨意难消,从此很少和他父亲说话,基本属于互不打扰,各不相干.
  天要下雨,爹要嫁人,兰也无可奈何,在这种无可调合的家庭矛盾中,她逼着自己尽快强大独立.
  兰心想,自己能经济独立的那天,就不用再接受父亲送来的生活费了.
  生活剧情的发展,从来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
  是命运的巧合,还是大人的迷茫.
  还是,无知和盲目本来就是生活的主旋律?!
  即便是父母亲感情不怎么样,也照样一个接着一个的将孩子生养出来.
  没人和你打招呼,你就来到这人世间.孤单的面对未来未知的际遇和形形色色的人.
  像是赶赴一场人生的赌局.
  没人和你商量,就让大人生了绝症并撒手人间,丢下你独自在人世间挣扎.
  同样,你也阻止不了,大人们奔向新生活的脚步.

  生活的变化啊,永不停歇!



  兰和宏怨恨着,也无奈的接受了这个现实.
  她母亲去世后,家里的家务活,本来就是兰分担了大部分,父亲时不时以各种借口不回家.
  现在,父亲有了新家,只是天天回来看看,为孩子们添置生活必备品,给兰生活费.
  那时,是高二的暑假,兰即将升入高三.
  兰和弟弟很快也习惯了,兰觉得这样倒好,日子清净了!
  她只是担忧,宏还小,他以后怎么办?

  我曾经对一个天涯网友说过,宏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
  也不知家大业大忙于挣钱的他有没有耐心读到这一楼.
  首先,这是文学创作,请你不要对号入座,不是故意要把你母亲写死的,只是文学创作,相信聪明如你,一定能理解的.
  其次,告诉你我的体会.
  岂止是大人盲目的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我们今天也做了父母,谁敢说我们不是盲目的也把孩子带来人世间?
  既为父母,尽量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安全的家.




  以下是我在这个天涯朋友贴子里的留言.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我把楼主的网名删掉了.


  楼主
  2016-07-11 09:37
  1666楼
  在很多时候,我都可以做到平和、淡定、理智,但是想到我的父母,我就会歇斯底里,稍微一不留神,就会失去控制。所以我现在尽量不去想他们。
  就OK啦说 2016-07-11 16:40
  我也是,明白楼主,所以穷都是有原因的,
  @TA 评论 只看楼主
  slh随意的风
  2016-07-11 09:39
  1667楼
  不知楼主读过方方的《万箭穿心》没?人不论贫富,有些人的性格缺陷是致命的,即便自己有所认识,也是很难改掉的.
  如果不能改变父母,那就尽量必免冲突,就像你说的,你老婆都不记得你做手术的日子而你母亲能随口说出,你父亲雨天把你包裹的严严实实送你去远处教学质量好的学校读书,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己然如此,心胸气度和生活的不如意使得他们偶尔会拿年少无辜的你做出气桶,但他们基本是尽他们的本份来爱你了.
  若干年后,父母老得根本无与你抗衡之力之时,相信你的心态一定与现在不同.

  zqsl74 2016-07-15 19:59
  有同感!也许父母在你看起来很糟糕了,但可能在他们接触的所有人中,对你还是最好的!年龄大了,不好改变了,想想,还能相互陪伴几年呢?
  slh随意的风 2016-07-16 14:30
  @zqsl74 的确如此,我们现在也为人父母了,有时真的也会力不从心,谁还没有个失控的时候呢?!


  slh随意的风
  2016-07-11 10:01
  1673楼
  @moliantysq 2016-07-11 09:10:13
  唉,我发现婆婆家也是你家那样的情况,每次婆婆跟他儿子对骂并相互诅咒的时候我都很难受。天天看着他们相爱相杀。开始我会批评我老公,觉得他为儿子的,不该对长辈这样,更何况是老娘这重量级的长辈,后来,发现婆婆说话也太难听了,太不依人了,他们再对骂我故意不理会,让她儿子气气她好了,再后来,我觉得我还是得理会,因为我不想看到我老公歇斯底里的样子,每天和一个女人和一个老人和一个长辈对吼的样子。我时常觉得我......
  -----------------------------
  @楼主 2016-07-11 09:32
  我也经常跟我妈对骂,语言恶毒到你无法想象。
  如果她现在死了,我绝对不会掉一滴泪。
  -----------------------------
  楼主不要这么极端,你身上流淌着母亲的血液,性格也继承了母亲的缺陷,不管你承认与否.不过你的智商情商使得你能提高自己的修为,当然也与你运气好遇到岳父姑姑这样的长辈把你往积极温情方向带领有些关系,而你母亲不幸就这样往极端里作,你可以鄙视甚至无视她,但千万不要极端的恨她诅咒她,若干年后,悔不当初痛彻心扉的必然是你!
  moliantysq 2016-07-11 10:33
  有道理,我也这么提醒我老公。但是想到男人容易被激怒,雄性激素作用起来他也控制不住,所以,也难为他了。只是看着他被带入狭隘的角落里而自己又没有察觉感到着急。有时候婆婆有意无意挑拨,我都不想计较了,因为我想控制我老公被影响的向暴躁发展的势态,这是大事,“报仇”都可以忽略了。
  zqsl74 2016-07-15 20:01
  slh随意的风,你说的真好!
  那时的宏,快上初二了,正值青春发育期.
  男孩子荷尔蒙旺盛的分泌,以及各种甲状腺、肾上腺等神秘激素的活跃,使得他情绪很不稳定,脾气很大,内心总有一股无名的火无处发泄,叛逆的无法无天.
  对待他父亲,宏有时像法官.他像法官一样高高在上,时时判定父亲对这个家对他死去的母亲是有罪的,并且是罪不可赦的.
  有时宏像暴君,和父亲一言不和就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情绪激烈,言辞恶毒,做事绝决,破坏力巨大,经常把他父亲逼到死角.
  他父亲逼急了也揍过他,他反抗的激烈程度吓到了兰,也震慑了他的父亲.
  从此,他父亲对这个唯一的儿子又爱又怕,没事总躲着他,不敢轻易招惹他.

  如果说每个孩子降临到人间时都是一个可爱的天使,现在的宏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暴君?
  宏记得他父亲从小对他就是蛮横专制的.
  小时候在外面和别的孩子打架了,对方的家人找上门来,其实也许是宏委屈受的多些,但父亲会不问缘由先揍他一顿.
  有时在外面玩的高兴忘了回家,寻找他来的父亲爆跳如雷,当着小朋友们的面激烈地打骂他,一点儿也不顾及宏的脸面.
  那时的大人,以为小孩子只是个自己的私有物件,想怎么管就怎么管,想怎么骂就怎么骂.
  殊不知,那么点的小孩也是个完整的人,也是个独立的人,也是个讲感情要面子的人.
  上学后,宏有一次不小心闯了祸,踢皮球时把班里的玻璃打破了.
  老师让他立刻领家长来把玻璃换好.
  他去父母单位的路上一直祷告,希望能找到母亲帮他解决这件事.
  可不巧的是,找了半天没找到母亲,却碰见他的父亲.
  父亲一见到他就呵斥他怎么不去上学.
  宏嚅嚅诺诺地告诉他父亲原委.
  他父亲一听,很自然的挥手给了他一巴掌,然后一路骂骂咧咧地和他去买玻璃装玻璃.后来他父亲为这件事,数落过宏好几次.
  宏从小就机灵调皮,也聪慧过人,看人看事感觉非常准确.
  在他印象里,父亲在他面前是没有多少耐心的,也是蛮横的.
  在母亲面前是自私的,也是不体贴的,从来不分担家务,每天回家只等着母亲伺候.
  在同事邻居面前,他父亲却懦弱本分,克己有礼.
  在宏读小学三年级时,学校男同学间流行下军棋,宏非常着迷,聪明的他也下的非常好.
  小孩子嘛,非常渴望拥有一副自己的军棋.
  父亲给他买来一副军棋,小孩子的快乐很容易满足,他带着军棋在家属院里到处炫耀,他觉得爸爸真好啊,他真幸福啊,他好开心啊!
  一天,邻居带着孩子来宏家做客,两个小男孩一起下棋,大人坐在旁边说事情.
  冬天的火炉旁,气氛温暖又详合.
  在下棋过程中,因为邻居小孩下了一步错棋,想悔棋,宏当然不同意了,那个年纪的孩子,游戏很认真的,把胜负看的很重要.
  然后宏和邻居小孩就争起来了,宏很倔强,坚决不让.
  邻居小孩耍赖,非要跟他争,就吵了起来.
  他父亲顾及邻居的面子,也逼着宏
  让一步,宏倔强劲头上来了,士可杀不可辱,他死活不让.
  也许是在邻居面前丢了面子,也许是父亲的威严受到藐视.
  宏父亲二话不说,站起来就把那一副棋夺过去,带着棋盘和棋子,一股脑扔到火炉里去了.
  炉火腾的一下就起来了.直到现在,年届而立之年的宏,都没有忘记那个火苗.

  一副军棋,50个棋子,连同棋盘,都化作了灰烬.
  第二天在炉子旁边的炭盆里,宏捡到了一枚掉落的棋子,那枚漏网之鱼,是个地雷.
  不晓得是不是命运给宏的暗示,当初父亲的暴虐,给他的性格留下了一个地雷.
  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的世界就是一面镜子,大人怎么样对他,也许他小时候无力反抗,但总有一天,他也会把这种言行举止还给大人.
  所以,现在的宏,对待他父亲,像个暴君!

  亲们,楼主居住的大平川今天下了一场大雨.
  外面空气格外清新,打着雨伞走起,去雨中漫步!
  天上的日月星晨,不知是谁在安排维护?运行不息,永不出错.
  高三,高三!不论高二的孩子多么俱怕,多么不愿面对,依然如期而至.
  一进入高三,每个人都进入了高考的倒计时,老师,家长,学生们统统积极备战,全力以赴,像是足球场上的前锋队员,全神贯注,随时等待着临门一脚射球入门的那一刻.

  高三时,学校里有两种学生最幸福.
  一种是兰和学委这样的尖子生,他们对待高考,就像是游玩过程中必须要路过的一道风景线,他们的目标在这道风景线的更前方.
  上大学,对他们而言,那就是眼前伸手可摘的果实,志在必得,胸有成竹.
  还有一种是霞这样的差生,他们看到的高考,是水里的月,镜中的花.虽然看起来很美,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却使得他们永远无法抵达这片风景.
  上大学,对他们而言仅仅是个美丽的传说.
  他们中有人执迷不悟,刻苦攻读却收效甚微,他们注定只是兰和学委这样优秀选手的陪跑生.
  但他是努力了的,青春不就是用来奋力向上的吗?所以,他们也是幸福的.
  差生里,有人索性放弃,破罐子破摔,倒也落得逍遥自在,谁说青春一定要与使自己为难?
  青春啊,青春,他们还有大把的青春,尽可以任他们来挥霍!

  一种学生,最痛苦,最纠结,就是那种成绩不高不低的,努努力也许就能考上,稍一松懈,成绩立马就惨的有点难看的考生.
  这种孩子在高三时,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永远不得安宁,高考是悬挂在他们心头的一把刀,时不时要担忧它哪天会掉下来,给他们致命一击!

  桑妮很不幸的,她恰恰属于最后一种,最痛苦的那一种.

  哈哈哈哈,有趣!

  
  长久以来, 投稿没有回音,桑妮在这条路上苦苦跋涉,除了同学朋友的赞赏,对她的高考成绩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帮助.
  尽力学了,除了外语稍稍进步了点,学习成绩没见多少起色.
  是自己太笨?还是自己太懒?这个问题像那个著名的“是生还是死”的哲学问题,困扰了桑妮整个的高三时期.
  慢慢的, 桑妮已经是习惯把自己归类于脑子笨、学习能力差的人.
  各种数学题目让她疲于应付.她感觉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赶上杰.
  有时,她斗志昂扬,信心满满的列好计划,恨不得把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
  有时心灰意懒,抱着课本去一个字都看不进去,只好看自己喜欢的小说,边看又边觉得自己罪孽深重,相比其他埋头苦读的同学,简直是罪行滔天,罄竹难书.

  对于高考,她慢慢的丧失了斗志,对于自己,她也慢慢失去了肯定.

  那个时期,她焦虑,心慌,每次例假来时,手脚冰凉,肚子钻心的痛,
  整晚都不能安眠.

  那时,杰看桑妮的眼神,有种不能解,不能说的痛.
  他经常陪着桑妮在学校的操场上静坐,两个人看着远处的山,看着奔跑同学,看着天上云彩的变化,长久得,安静的坐着,有时听歌,有时一言不发.





  高三时,桑妮的新同桌是个美丽精致的女孩子.桑妮刚上高中时,就对这个女孩印象很深刻.
  首先,女孩的名字有点特别,她叫舒翼,听起来就志存高远.海阔天空,任尔舒展羽翼,振翅高飞.
  当时班里的女生都是那种梅、兰、霞、娟、芳这样的传统女性化的名字,很少有这种中性化又意寓深远的名字.
  仅凭着能给女孩起这样的名字,桑妮的直觉就告诉她,这个舒翼一定有着不凡的家世.
  当然,那时世面上还没有出现卫生巾,几年后桑妮所在城市的大街上、电视上全是某品牌的卫生巾广告,当初的这拨同学在后来的聚会中纷纷拿卫生巾来调侃舒翼,这都是后话了.
  不久,同学私下的流传印证了桑妮的判断,这个舒翼的父亲,是当地教育局一个有点来头的官员,母亲是当地师专的老师.
  舒翼的衣服,乍一看朴实无华,颜色素雅,再一看又处处妥贴,很应衬舒翼精致的气质.那时社会上根本没有品牌奢侈品一说,但桑妮就是感觉舒翼的衣服一定价格不菲.
  桑妮和舒翼一直交往不多,但她看着舒翼,暗暗赞许,从她的着装服饰、待人接物的从容以及由内而外散发的雍容气度,看着就让人觉得舒服.
  桑妮内心是有点羡慕舒翼这样家境出身的女孩子.
  舒冀学习很用功,擅长死记硬背,数学学的也很差.
  她成绩很一般,考大学似乎也悬而又悬,但她似乎也不焦不燥,从容不迫的,没有桑妮这样焦虑不安.

  和舒翼同桌之后,桑妮发现她身上有很优点,做事踏实务实,人也很讲礼貌,说起什么,也一副见过大世面却又不骄傲的样子.
  桑妮很欣赏舒翼,在她面前有点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像个丑小鸭.
  新学期开学不久,桑妮所在省份举办了一个省级作文大赛,他们全校学生都参加.
  舒翼请桑妮为自己的作文润色,桑妮也毫不客气的提了几处修改意见,舒翼听了连连称是,依照桑妮的意见改了.
  桑妮的作文给舒翼看了之后,舒翼说,桑妮啊,以前我还不太相信,你果真是才女啊!
  后来两个人同时获奖了,舒翼是一等奖,桑妮是三等奖.
  桑妮内心是有点不服的,同学们私下也有谣传,似乎舒翼是凭借家里的关系得的奖.
  但桑妮也不生气,舒翼那篇作文本身也很不错,就看评奖的人怎么看了.人家有关系哪怕是不用,也提高不了自己的名次呀,这一点,桑妮很现实.
  桑妮的平静态度,令舒翼心底里很欣赏她.

  一天,她们课间说起知心话,桑妮向舒翼述说了自己害怕考不上大学的苦恼.
  舒翼是啊,要是有文学特长招生多好啊,你就不存在这些烦恼了.
  桑妮平时只知道音乐、美术这些有特长的考生只要参加艺考过关,文化课成绩要不了多少就可以上大学了.
  她听的倒也新鲜,就随意说是啊,要不我们俩可以一起去报考文学专业了.
  舒翼很认真的对桑妮说:不啊,我不适合干这一行,没有你的天份.
  舒翼告诉桑妮,她是要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她姑姑在外省电视台工作,家里人希望她干这一行,从小家里就请老师训练她的发音吐字站姿形体.
  并且,她很自信的告诉桑妮,以她的资质,专业课她一定能过.
  桑妮恍然梦中惊醒,难怪呀,她看着舒翼浑身散发的气质那么舒服,那么另人自惭形秽,原来人家是自小刻意训练培养的啊!

  桑妮想,自己真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孩子啊,还杞人忧天地替舒翼能否考上大学担忧,人家早早就在既定的路上,从容不迫的走了很远了!
  自此,桑妮像被开了“天眼",她才知道:自己真的很贫穷啊,不光是吃的差,穿的差和住的差.
  更包括她的教育规划,人生规划和社会参与机会等等一切,统统都是一穷二白的!

  有的人,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不缺,有人根据你的特长为你量身定做适合你走的路,有人为你规避风险,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上尽可能高的飞翔.

  有的人,赤手空拳就来的人世,稀里糊涂的长大,碰见什么就是什么,只有现实的经历会教育你,你能领悟多少全凭你自己的造化,你能飞的多高多远全凭你自己的努力!


  贫穷对于很多人而言,意味着起点很低,权衡乏力,选择极少.
  意味着时不时惶恐不安,意味着时时怀疑自己的能力,意味着自己还在原地踏步的努力,而别人早已行走在前进的路上了!
  @chongchong112233 2016-08-25 18:37
  想起当年上高中时的生活了,出除了作文不好外,其他跟桑妮真的好像!出生贫穷,没人引导,就连报专业也是盲目的报…不堪回首又最充实的一段日子
  -----------------------------

  抱抱,咱要这样想:凡人的烦恼也平凡,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烦恼也是顶尖的,这样想你是否会觉得心平衡一点?
  哈哈,知足常乐.
  后来,舒翼的人生道路,像她的姓名给她的预示一样,海阔天空,任尔舒展羽翼,振翅高飞.

  后来,她去了首都北京,上了中国最好的广播学院.

  后来,舒翼春节回家乡逛街,偶遇在街头摆摊的桑妮. 她们在节日气氛浓郁的街头尴尬的闲聊了两句,桑妮就忙着招呼生意去了.
  舒翼百感交集,对其他同学说,桑妮真是太可惜了.

  后来,舒翼进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直播大厅,在聚光灯熠熠的光辉下向全中国的人播报着各地刚发生的新闻.

  后来,在服装店打工的桑妮,某天下午四点钟去老板的办公室交当天的货款,当时老板拿着遥控器在一个一个随意的调台.
  镜头一闪,桑妮看到了央视新闻里的舒翼,她慌忙让老板调回中央台,她看清楚舒翼的头像下标注着“实习生舒翼”这几个字.
  桑妮五味杂陈,忍住心头的滔天巨浪,指着舒翼的头像对她老板说,你看,你看,这就是我高中的同学,我高三的同桌.

  后来,舒翼全家去了北京,她本人台也淡出了同学的视线.
  舒翼像个励志的传说在桑妮这一届的同学中流传开来.
  有人说她留在了中央电视台,有人说她去了北京电视台.
  反正桑妮后来再也没在电视里看到过她,生活中也没听到过她的任何消息,好像销声匿迹于人才济济的北京.

  后来,桑妮不到十三岁的龙凤胎里的儿子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在当地引发轰动,当地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桑妮,聚光灯闪烁中,她突然想起那次在电视里看到的舒翼.

  后来,桑妮送儿子上学,那是她第一次去北京.
  行走在万人攒动天安门广场,她想,舒翼啊,我终于来过你居住生活的地方了.

  后来,桑妮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二号航站楼,等待即将载她儿子去美国的国际航班.
  人潮中她突然看到曾经的同桌舒翼拉着行礼箱匆匆忙忙地走向另一趟航班的登机处.
  舒翼依然美丽精致,服装低调典雅,一看就是生活的很好.
  桑妮心想,舒翼啊舒翼,你知道吗,我拼尽了全力,用了二十多年,才有了今天与你邂逅于这首都机场的机会!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那么,桑妮是踩踏着这部台阶看到了她生活圈子之外的广阔世界.
  桑妮在外地念书的哥哥和姐姐,假期会带回来各种各样的书,只要能看进去的,她统统阅读.
  桑妮哥哥大学毕业那年,把他所有的藏书放回故乡的家中,堆了整整一大箱.
  桑妮没事就领着兰和宏围着这些书转,他们三个人各取所需,孜孜不倦.
  有一天,桑妮翻出来一本弗洛伊德的书.
  这本书开启了桑妮的心智,开阔了兰的眼界,也改变了宏的命运.
  那是弗洛伊德写的《达芬奇与他童年的一个梦》.
  书中讲述了达芬奇这个天才的科学家、艺术家童年做的一个梦对他成年行为的暗示作用.
  达芬奇在文艺届有一个难解之谜.
  他的艺术名声响彻四方的时候,达芬奇却越来越不愿意画画了,成名后的画作大多半途而废.
  他总对自己的画作无休止地更改,把别人认为完美的画毁掉.
  达芬奇式的速度,成了人们调侃他的话题.
  弗洛伊德把视线投向达芬奇的童年做过的一个梦.
  达芬奇在摇篮时期梦到过一只秃鹫朝他飞来,撬开他的嘴,用翅膀拍打他的脸.据他自己说,这导致了他对飞行动物的兴趣.
  弗洛伊德却认为,每个人的儿童早期,记忆和幻想不可分割.
  达芬奇是个私生子,一直和母亲生活.五岁时父亲把他带走,离开了母亲.
  弗洛伊德认为,达芬奇梦里的秃鸳是母亲的象征,达芬奇对秃鸳的幻想,源自于哺乳的记忆.
  对母乳喂养的记忆,表现他对生母的深深依恋,特别是五岁后他与生母永远分离.
  这种强烈的依恋,贯穿达芬奇一生.
  年轻时的达芬奇高大帅气,却无法和女人正常恋爱.
  对异性的冷漠,升华成工作动力.
  科学、工程、考古、军事、艺术,他的工作足迹遍布各门学科.他内心压抑的依恋情感,只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闪现.
  那是他想象中母亲的微笑.
  有人在达芬奇画的《圣安娜和另外两个人》的画作中发现,画中人的衣褶勾勒出一只秃鹫的轮廓,而秃鹫的尾巴正顶在画中孩子的嘴上.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达 芬奇的潜意识所为.
  对童年梦的混乱记忆,说明他经常性地注意力分散.
  导致他不能在固定的时间完成特定的作品,随着新的灵感迸发又转战其他作品创作.


  通过童年记忆,分析成年行为的根源.
  每个困扰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是在为自己的童年经历买单.


  读完这本书,桑妮用自己的经历应证作者的观点,她反复体会.
  她的心灵突然间上升到一个跳出自我境界,她站在高处回望自己.
  开始了对自己的心态进行探索和发掘.
  她觉得自己以前为之纠结的问题太不值得了.
  她慢慢抛弃了以前对自己童年经历的自卑.
  她慢慢放弃了对有些事有些人患得患失的执念.
  她的心踏实了,外面的世界再乱,也不能扰乱她的踏实.
  一本书,解决了困扰在她心头的迷雾.
  她站在高处,欣喜的看到自己重新整合,朝着重生的方向发展.

  高三快结束时,桑妮好像一下子就想通了、看透了很多问题.
  使得她后来很平静很淡定的渡过了高考落榜之后的日子.
  人性的迷茫,既不能自救,也不知自救的可悲,和《红楼梦》里似曾相识的悲观宿命哲学.
  隐藏着某种人世的不完美,人生的不完美和世事的不可能完美.
  桑妮期盼高考快点到来,她心想,早点考吧,早点给我个痛快的,早死早超生!

  这本书点透了桑妮,也引发了宏对弗洛伊德、对心理学的兴趣.
  看了这本书,才上初中的宏,似懂非懂,他用自己的生活经历,用自己的理解,把心理学运用在生活中.
  他看人总是自带着一把手术刀,习惯性的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分析这个人的外在行为,洞悉这个人的内心,判定这个人的底牌.
  他眼光犀利毒辣,几乎招招见血.

  他父亲不像刚开始再婚时那样的天天过来了,新妻子会叨咕.新家也有了新矛盾,新生活引发也了引发了新问题.
  父亲在他面前有时心虚,有时躲闪,有时武装的很强悍.
  看着父亲的细微变化,宏心里时时讽刺的感叹,这个自私愚蠢的人面的类啊!
  他很清楚,姐姐快要高考了,姐姐快要冲出这个牢笼了.可他却逃不掉,还要挣扎在这一地鸡毛里.
  他心里也不时的讽刺可怜自己,这个可悲可怜的人类啊!
  就这样,小小年纪的宏,就成就了睥睨众生的眼光,对未来,他像姐姐一样无所畏惧,成竹在胸.
  同样是这本书,让兰见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她了解到,人的心理是多么微妙啊,人的行为是多么身不由己啊.

  她客观的分析了她的家人.
  她母亲活着时,太能隐忍了,纵容了他父亲的自私.
  而他父亲只是个没有长大的男人.
  宏对父亲的仇恨,也不是没有来由的,也是不成熟的.

  那一刻她觉得,应该对父亲宽容一点.
  她站在体谅人性的角度,也体谅了她的父亲,随即,她也从对父亲的怨恨中,得以解脱.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三个人从这本书里得到了三种阅读体验.
  他们三个人,带着不同的收获,也走向了三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路.
  那是一九九三年,当时,社会上许多国企单位正在改革, 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桑妮所在的城市里,人们的生活也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首先,桑妮发现父母的交谈中出现了“下岗"这个词.那时,好多人才意识到,所谓的铁饭碗己经过时了.
  桑妮发现,自己居住的街道,做小生意的人多了,市场上卖麻辣烫,卖凉粉,卖鞋帽衣袜的多了起来.
  临街居住的人家纷纷阔门开窗,卖吃的,卖小百货,卖学习用具……
  一时间,好像开启了人人经商的时代.
  其次,桑妮发现社会上闲散的人多了,总有人无所事事的闲逛.
  桑妮还发现,声色犬马的歌舞厅也多了.街头出现了一批神秘的女人,她们衣着暴露,浓装艳抹,白天无所事事,夜晚行踪神秘的出没于各个歌舞厅,她们一开口,就和当地人的口音不一样.
  桑妮听到邻居夷鄙厌弃的把那些人称作"小姐",她们是一帮外地的女孩子,远离家乡靠出卖年轻的色相为生.
  不过邻居也颇为艳羡地说这些女孩都是挣了大钱的,挣几年再回家乡,就都是富婆了.
  桑妮才知道了"小姐"这个称呼是有了特殊的意义的,不能随便称呼一位女士小姐了.
  这个时期的人,对正式工作,对自己作生意,对去南方打工,都有了不同的定义和看法,人们的选择一下子多了起来.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七月份到了,桑妮这一届的高中毕业生如期参加国考.
  桑妮清楚的记得,高考前两天学校给他们放假了.
  休息的那两天,桑妮也不敢放松,早晨吃完饭就背着各科要背的资料出门了.
  她来到和杰约好的路口,两人骑着自行车走过一条热闹的街道,穿过一条长长的林荫道,在夏日早晨清凉的风中,到达这个城市最大的体育场.
  两人在篮球场边树荫下的长凳坐定,就开始复习.
  有时杰一道题一道题的考桑妮,有时桑妮盯着杰背诵.
  累了两个人就掏出各自带的水果零食一起吃.

  桑妮那两天索性放弃了英语和数学,下死力气背政史地,但她心理又隐隐不安,总觉得心慌,好像打仗时粮草不足,总担心断了炊.

  她的不安,杰也看出来了,他也不多说话,只在桑妮的复习资料上写了四个字和一个感叹号:相信自己!
  桑妮的心稍稍安定,她想,这条路上,有这样一个人陪着,就算走不到底,她也应该知足了,干吗要那么贪心呢.
  七月七号,高考来了!
  桑妮和兰、杰都不在一个考场上,桑妮孤单的进了自己的考场,发现每个人脸上都表情凝重.她按照考号顺序坐在窗边.
  铃声响起,两位监考老师走了进来.
  检查准考证,发卷子,开始答题.
  原来传说中的高考就是这样啊!
  就跟平时的考试差不为嘛,高三一年,五天一小考,十天一大考,等真正高考时,桑妮也有点麻木了.
  可也不一样,所谓的十年磨一剑,三天见真章!
  多少汗水的挥洒,多少青春的挣扎,终于在交卷的那一刻尘埃落地,人生,总有一次这样刻骨铭心的成败,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大!
  三天,弹指间就过去了,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三天没什么特别的,对参加高考的人而言,却意义深刻.
  最后一门交卷之后, 桑妮看到有人失魂落魄,有人愁眉苦脸,有人欣喜若狂,有人面有得色.

  她面色平静,心里却七上八下,一片兵荒马乱.
  她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英语很多是懵的,数学几道大题不会,语文还好,另外几门就那样子,没多少让人踏实的.

  残兵败将,一片狼藉,如果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桑妮预感到她大势己去.

  成绩单开榜那天,有人哭,有人笑.
  桑妮在查看分数的同学中是平静的,她的分数离录取线,有三十九分的差距.
  这个分数,这个结局,她在之前对答案时就预料到了,她是早有思想准备的.
  只是此刻,分数白纸黑字的印在眼前,她麻木的心还是有一丝丝深入骨髓的痛.
  这三十九分,瞬间把她和旁边站的杰和兰的差距拉开.
  从此,他们是前途不可限量的天之骄子,自己是彷徨无措的落榜生.
  这三十九分, 对桑妮而言,是三十九下连贯的重击,将她瞬间打回原形,高中三年,她是白上了.
  桑妮想,我浪费了三年的时间,浪费了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个机会如果给了二姐,她必定能金榜题名,二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上了小中专,自己却白白浪费了这个机会!
  真是暴殄天物,罪孽深重呵……

  桑妮卑微弱小的灵魂,无形中进入荒漠,孤寂沉默.
  她看着身边的兰和杰,看着她们金光闪闪的分数,她不知道,她是该为他们高兴呢,还是该为自己痛哭呢?
  虽然班上五十多个同学,上线只有七个人,包括大专中专.
  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在桑妮这个教育资源落的省份,落榜似乎是高考的常态.
  但是,高考之痛,落榜之痛,唯有经历过的人,才深有体会!
  桑妮和杰、和兰平静的告别,她说她要回家了.
  是啊,她多需要一个地方,能让她与世隔绝!
  回到家,桑妮平静的准备午饭,她在想,怎么告诉父母自己落榜的消息,怎么开口呢?
  父母得知她落榜,没有责备她,也没多说什么,仿佛他们只是听说了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
  他们的生活阅历使他们比桑妮更具有平常心,家家都有孩子考大学,哪能每个都考上呢?
  父母的平静,只让桑妮觉得羞愧不安,那几天,她自觉的收拾家务,做饭洗衣,以弥补自己的罪过.
  她想找个世界把自己包裹起来,她想呆在家里不出门.
  可就这点期望也满足不了,她是人,要吃喝拉撒,每天还要出门上厕所!
  她平静地回答每个邻居熟人的询问,机械地对每个人说,是的,我落榜了,是的,我没考上.
  邻居也告诉她坊间的各种消息:某家的哪个孩子想不开跳楼了,摔成重伤躺医院了,可愁死大人啦.某家的哪个孩子两三天不吃不喝也不说话,大人都要急疯了.某家孩子考上了,骑自行车玩的太疯了,结果让车碰了……
  桑妮安静的听着,她想,这些事情的过程只是别人嘴巴里的故事和谈资,当事人历经的痛苦,只有经历的人自己知道.

  邻居们也纷纷劝桑妮想开点,条条大路通罗马,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呢,大不了从头再来嘛……
  桑妮心想,父母也许正感激自己呢,感激自己没有寻死觅活的?这么说,自己还不算最差劲的孩子?
  桑妮心想,我是否该宽恕自己?
  桑妮又想,看,人只要是想原谅自己,总有各式各样的理由呢.
  是啊,人啊,总有借口原谅自己,所以总有人犯错.
  我为什么不原谅自己呢?难道考不上大学,就是我犯的罪?
  难道那些千千万万的人都是些罪人?
  这样想着,桑妮就彻底的释怀了,可是,为什么心还会那么痛?
  桑妮知道,那是因为杰,杰就是她心中的痛源.

  是啊,自从知道落榜的那一刻,杰就成了桑妮心中不能解,也不能碰的痛.

  桑妮在家里韬光养晦的那几天,兰来过,宏来过,从部队里复员的娟来过,同样落榜的霞来过,杰,自然也是来过的.
  杰一直不敢提高考的事,只给桑妮抱来几本书.
  屋里静悄悄的,他们两个人各看各的书.
  却听见桌上有响声,是杰把书一合放桌子上了.
  他看着桑妮,轻声地说,桑妮啊,你要不复读一年吧,一年提高个四五十分也不是很难的.

  桑妮没做声,她低头看着书本上的字,仿佛潮水似的滚滚而来,将她淹没.
  闷热的天气,永远也背不完的资料,永远搞不懂的习题,没完没了的测试,没完没了的改错……
  整个再从头来过一遍.
  不!
  这几天她竭尽全力地想忘记这一切.
  越想忘记,就越觉得心慌,桑妮有时疑心她还是没参加过高考的她,这一番折磨是白过了.
  她看着分数单,谢天谢地,是考完了的,终于考完了!

  整个过程,再来一遍.
  再来一遍,还不如杀了她!
  她停了半晌,问杰,如果明年还考不上,那怎么办?
  杰沉默片刻,低低说道,你放心,我一定在大学里等着你.


  桑妮知道啦,这是杰给她的唯一出路.
  杰说他在大学里等着她.
  桑妮眼前的字,如撞击的石火,只见火花四射.
  她炫晕了,她明白杰的意思了,他只在大学里等她!
  她想问,如果我永远也考不上大学,或者我不考大学了,你会怎么样?
  可是,桑妮不敢问.
  是的,她不敢问,有些事,不能言不能说,一说便破!
  两个人接着看了会书.
  桑妮说,我们出去走走吧.
  他们俩人沿着高考前的那条线路.
  他们来到相约的路口,两人走过一条热闹的街道.
  并肩行走着穿过那条长长的林荫道,在夏日午后燥热的烈日下,走到这个城市最大的体育场.
  这条路好远好远,两个人走的有点累.
  杰在路口的冰棍摊上买了两支雪糕.
  两人在篮球场边树荫下的长凳坐定.
  夏日里的雪糕,味道甘甜醇香.
  也凉透了桑妮的心.
  她在想,该不该挥挥手,潇洒的走?
  兰上大学,已成定局,她只担心宏,担心宏以后怎么和父亲相处.
  那时的父亲,似乎在新家也不开心,有时回这个家,父亲长久地坐在母亲的遗像前,沉默着.
  宏也没那么暴躁了,不怎么和父亲说话,时时回避和父亲正面接触.

  父亲跟兰和宏商量,兰上大学之后,他想回家照顾宏.
  宏一副事不关己的架势,对他父亲说,悉听尊便,但千万不要打着照顾我的幌子,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他父亲沉默了,兰替父亲解围,劝弟弟不要犯倔.
  商量后的结果就是:父亲想在哪个家就在哪个家,随他怎么方便怎么来,但要尽量照顾好宏的吃穿用度.

  事情似乎也只能如此了,兰想,还好宏稳重些了,要不然真不知这爷俩在家里闹出什么乱子!

  那时,娟已经在新疆服完两年兵役,在他父亲所在的武装部上班,她在通讯班做话务员.

  兰又想,要拜托娟和桑妮经常来照顾弟弟了,还好弟弟似乎很听桑妮的话.
  兰,早早就像个大人一样操心家事,宏始终是她的一块心病.

  兰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要在临走前把家的被褥整个拆洗一遍,把家里彻底的清扫一遍,把宏以后生活中需要用的东西走前都备置好……
  自己的行李也要准备了,那时大学生要自己带床铺用品.虽然有亲戚为她准备了一床新褥子和被子,但很多零碎的物品的要自己准备,要两份床单被套以备换洗、这学期过冬的衣服、鞋子、袜子、脸盆、洗漱用品……
  兰用笔把需要的东西列成清单,向亲戚长辈询问有无疏漏的东西,再一样一样的置办……


  大学,大学!兰一
  想到自己就要去中国最繁华的都市上大学,她就心潮澎湃!
  从小学时,兰就对上海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
  三年级时,她和桑妮在娟家里翻阅娟母亲的藏书.
  她看了一本介绍中国各大城市及各处风景名胜的书籍.
  从书中她了解到,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是中国最繁华最发达的城市,那里有黄浦江、外滩、 南京路,普陀山……
  她看到书面美仑美焕的图片,那时社会上正流行周润发主演的巜上海滩》.
  去上海!
  从那时起,去上海就成了年少的兰心中一个朦胧的梦想.
  填报志愿时,一本、二本、专科所有的学校,兰统统填报的是上海的学校!
  现在,虽然通知书还没有来,但她已经确定,她下一个居住生活的城市,将是而且肯定是上海!
  @嘀嘀嗒嗒滴答滴 2016-08-29 02:37
  等更
  -----------------------------
  谢谢,楼主想法很多,但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