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人的权益

来茶吧快一个月了吧!也经历了些许事,本来早该来扒一扒了,无奈正值茶季忙碌,刚过茶季后的这段时间因为前段时间的问题,比较劳累,天天看见枕头比见到什么都亲,赶上这两天下雨瞌睡睡饱了,人也缓过劲来了!今天又把热剧追完了!就来扒一扒!关于一切涉及到茶叶及茶叶人的问题!我一个半篓子水的茶叶从业人员来谈一谈我对一款茶的认识!本贴拒绝撕逼!我比较喜欢的一张图片镇楼,我喜欢这笔直的腰杆和挺拔的胸膛!我虽然不及他们,但也还能压住体内的邪气!
先捡重要的说,茶叶的价位问题!同一产区茶叶的价钱主要处决于源材料茶青的价钱!茶青的价钱主要处决于人工费用!时节,采摘标准!年份天气以及产量量的大小!还用几张图说话,同一天的茶青,不同等级的采摘标准,最后出来的茶叶品相价位差别很大!但是口感味道区别不大!



套用丁磊的一句话,这哥们推销他的严选龙井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大概意思是:50万一饼子的普洱我也喝过,不过我总觉得这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茶!不过我觉得它660一斤的严选虽然我没喝过,但是我觉得这也不是一个普通大众能触及的高度!茶叶这东西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物美价廉,只是性价比高低的问题!还要看你自己的消费能力!别太苛刻茶叶也别太苛刻自己!

再来说说茶叶的口感,味道,汤色和形状!每款茶细品都有她独特的味道,汤色,相貌,尤其是些比较有名气的茶!她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该是什么味就是什么味,该是什么色就是什么色!如果你不懂不要紧,可以查一下官方资料!自己做下对比判断!不能听不明事理的茶客,和心机不纯的茶商瞎忽悠!这里面还有几个细节问题!那就是产区山头及制茶流程!就拿我信阳毛尖来说,几大县市产区,和众多山头!就算是同一产区,同一山头,同一天的茶青,不同茶厂制茶水准经验,炒茶师傅火候掌控出来的茶味道也会有很大区别!每个茶厂和炒茶师傅的产品仅能代表他个人对制茶的态度!而不能代表整个山头,产区和一款名茶!就拿我来说吧!我熟悉机制茶和手工茶的每一个步骤!我所出的茶也只仅代表我自己的水准,你对茶要求不高认同我的茶我很荣幸!对茶要求高不喜欢你的茶我也能理解,说明我还有待提高的地方!因为我不是大师级别的手艺人,就算您是大师级别的也不能以点盖面!众口难调,有人喜欢坚守传统,有人勇于大胆创新!各自占好自己的阵地就行了!也无需纠结,相互指责!只要是还在大的框架内就可以!相互学习!本人的几张图镇



茶树品种,种植管理模式!产地土壤环境,大小山高低海拔,以及野茶明天闲了再扯!
再来说说高山海拔问题!这又是一个扯淡的问题,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山的高度,不能代表茶的高度,更不能代表人的高度!一样人的高度也不能替代茶的高度!就好比剪刀石头布!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问题!茶的好坏主要还是处决于茶人对茶的态度!人的高度也不是海拔能比拟的!我们国家以前是农耕社会!茶叶的种植仅限于山区农户的房前屋后,及家附近交通方便好打理的地方!大型工程机械上山也就最近10年左右的时间!以前山上不通路,你家把茶种到山腰山顶上去了?除非你脑壳让驴踢了!这些不是我随便说说的,都有据可查的,不信你查一下南翔大学挖掘机系开课时间就知道了!现在经常有人家附近有座高山,就舔着脸说我家是大山茶,海拔多少米多少米,你咋不说你家茶种在珠峰上?


接着昨天的话题扯,我不是说大山海拔不好哦!只是反感用此来说事!生在茶区种茶的人,和去过茶区的人都知道!茶叶不是种在高山之颠,而是高山山腰以下的地势相对平缓丘陵地带,和腐质深厚沉积的山脚下的沙性土壤地区!茶叶喜欢相对温润的小气候!不喜欢高寒和高光照的高山气候!现在在高山种茶的人应该有体会,早春山上由于气候湿寒茶芽萌发慢,别人山脚的茶都开采快半个月了,山上还没有动静,看见别人采茶卖茶着急啊!别人明前茶都上市好久了,自己雨前茶还不知道到时候天气咋样!高山种茶投资大(光修路)其他的不说!风险大!我们在茶区见旱地改茶园,良田改茶园的多,高山山顶建茶园的不多吧!这些旱地良田以前都是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壤肥沃,改种茶园以后,茶树都长的很好,开采早,芽头粗壮品相好卖价高!地势平坦好管理采摘方便!做出干茶以后就是高山茶,大山茶!而且种植管理成本比较低有价格优势卖的决不比高山差!整个茶区的人应该都心知肚明,但是谁来卫道?都知道高山茶好,高山茶少,谁愿意接受高山茶贵?就像好多人宁愿意600元一斤买假的西湖龙井也不愿买600一斤的浙江龙井一样?我们有什么办法啊?茶农茶商也很无赖啊!所以有时候别抱怨人没诚信!讲诚信品格固然是好,我也想做个好人,但是好人也得吃饭啊?
一张图片可以诠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