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宫心计,连环戏中戏,图文开扒《甄嬛传》中那些精妙的潜台词

  
  华妃难得这么殷勤,来给皇后请安。
  但是江福海拦着不让见。
  还说皇上在里面,看了华妃会圣体违和。
  这简直就是假传圣意。
  其实这时候皇上根本没怎么生华妃的气,后面楼主会扒到。
  不过这时候华妃不进去也好,否则这时候看到一屋子人,real尴尬。
  还有,华妃娘娘最后一个动作实在威武霸气。
  
  夏日炎炎,华妃见不着皇上,难免心浮气躁。
  眼见曹贵人进来请安,就用扇子羞辱曹贵人。
  曹贵人被折辱得披头散发,还要委屈求全,卖着笑脸。
  其实这里华妃特别不应该。
  她已经失去了丽嫔这个臂膀,就应该加倍笼络曹贵人。
  要是楼主,就建议皇上晋封曹贵人为嫔。
  然后还要收温宜公主为义女,还要向曹贵人保证以后温宜公主长大,一定为她指个好人家。
  让曹贵人死心塌地跟着自己。
  曹贵人家世不好,又不得宠,就算升了嫔位,也是要依附华妃的。
  这里华妃视曹贵人如仆役般羞辱,简直就是把自己最大的助力往外推。
  
  这里曹贵人说的几句话特别特别准确。
  特别是那句:皇上是个念情念旧的人,得失只在皇上的一念之间。
  其实这时候皇上根本没怎么生华妃的气,只是装装样子而已。
  他现在还想着华妃呢。
  待会楼主就会吧到。
  
  你看,曹贵人已经把话说的那么明白了。
  华妃就是不接茬。
  如果华妃现在说:既然如此,若你以后为本宫除了眉庄和甄嬛,本宫就收温宜公主为义女。
  这样多好!
  曹贵人还不得拼命卖力给你干活呀!
  华妃有时候脑子就是缺根筋,楼主看了都没话说。
  好了,十一集终于扒完了。
  许多人看了昨天楼主扒的皇上警告甄嬛的戏,是不是有点觉得毁三观?
  明天楼主再给大家扒一场毁三观的大戏。
  今天我是不行了,拼了老命才把十一集扒完。
  待会发了微信号,就去睡觉。
  

  闲来无事说说丽嫔投毒之事爆发后,太后对甄嬛的评价。
  不太方便,就不放图了。
  太后处治了丽嫔之后说:“至于莞贵人,她很聪明。沈贵人也沉稳,有很多事,你可以让沈贵人历练着去办。”
  丽嫔投毒一事,在外人看来,甄嬛一直是可怜兮兮的受害者。
  如果太后要评价甄嬛的话,也应该是“很可怜”。
  太后为什么要说她“很聪明”,中毒被害和聪明有什么关系?
  因为太后和皇帝一样,都知道装神弄鬼的事情是甄嬛主谋的,所以说她很聪明,懂得用小花招。
  然后太后又说:“沈贵人也沉稳,有很多事,你可以让沈贵人历练着去办。”
  我估摸着眉庄协理六宫的事情一开始是太后的意思,她向皇帝提了,皇帝也觉得合适,才跟眉庄说的。
  太后也想在后宫培植自己的势力。
  可惜眉庄一开始没站稳,辜负了太后的期望。
  这句话也从侧面说明,甄嬛装神弄鬼的事,皇上和太后都是知道的,也为后面皇上特地到碎玉轩警告甄嬛做铺垫。
  随便说一下果郡王。
  大家不要觉得果郡王这个人简单。
  果郡王心机之深,不亚于皇上的,而且很聪明,又有才能。
  皇上忌惮他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还蛮喜欢看果郡王的戏的。
  就是演员的颧骨太高,让我觉得有些受不了。
  皇上最后非要处死果郡王,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想要抢甄嬛?
  皇帝的女人你都敢要,难道皇帝的位置你不敢想?
  皇上这件事做的没错的,阴毒就阴毒在非要甄嬛亲手下毒杀了果郡王,导致甄嬛彻底黑化。
  中途甄嬛出家和果郡王谈恋爱那场戏好多人说不好看,直接跳过去。
  其实那场戏我也是跳着看的。
  但是就我仅看的一些片段而言,伏笔也不少。
  不仅仅是在谈恋爱。
  以后扒到了再说。
  还有,果郡王的母亲在原著里好似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人。
  有些来历的。
  果郡王就一点觊觎皇位的心思都没有?
  我看未必。
  我说一句。
  抄袭在《著作法》里是有明确认定标准的,不是随随便便谁说了就算的。
  所谓捉贼捉赃,捉奸捉双。
  你不能说我看你不顺眼,或是我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你就是杀人犯。
  这样的话,天下还不得乱套了。
  抄袭是很严重的事情,难道污蔑别人抄袭不是很严重的事情?
  抄袭违反《著作法》,污蔑别人抄袭也可以入污蔑罪的。
  不要张口一来,就觉得自己什么事都没有了。
  很多事情,法律上都是有明确认定的。
  如果照某些人的逻辑,我也可以说《红楼梦》抄袭《金瓶梅》。
  这两部小说在各方面相似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
  那是不是有人要说曹雪芹抄袭金陵笑笑生呢?
  如果说前面提供思路后面就可以写文的话。
  那我也说,曹雪芹还写了前80回红楼梦呢,敢问谁有胆子能接后40回的?
  曹雪芹可是为我们提供了续写红楼梦的无数思路,连结局都安排好了。
  你去写一部《红楼梦》续后40回给我瞧瞧呀?
  维纳斯还是断臂呢,又有哪个雕塑师敢说,我去把断臂维纳斯接起来。
  我能写出这个帖子,就是说明我的水平已经到了这个层次了。
  我的写文的思路是《甄嬛传》提供的,难道某人的思路不是《甄嬛传》提供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