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讨论很多,我觉得有几个误区我想谈一谈。
误区之一,,,国家调控后,成交量越小,房价有下降趋势了,炒作需求就减少了,国家媒体也是这样导向的。
其实,成交量小的时候,房价感觉上有下降趋势的时候,真实需求是增大了,特别是改善型需求和炒作需求。大家想想在房价跳价飞涨的时候很多稍微有点经验的买房人,和炒房人都会心里打鼓,不考虑近期买房。可是当国家一调控,房价有下降趋势,有选择余地的时候,很多原来都不关注的人都开始关注了,虽然他们不买,是在心里关注,很多人都开始筹措资金准备超底。然后是发挥比较优势,比较的基础就是前期的高点。
打个比方,当2009年底通州短时间涨到价格20000的时候很多有点钱的人认为房价太高了,因为他们认为通州房子就值1万多,他们认为是炒高的,他们就已经不考虑买房了,可是到10年3月份涨到了30000后,政府开始大力调控了,本次调控通州房价又回到20000以后(如果国家政策照目前这个样子,我看这只能算假设)。原本在2009年对通州20000就觉得贵的人,现在肯定不会觉得贵。会毫不犹豫的出手得的。这样无形中通过调控,让大家最房产价值重新认定,多出了很多需求。
我打个比方就是假如本次国家不调控,通州房价涨没人管几个月内涨到50000,结果是必定崩盘,房价下跌,跌到20000时,你会买吗,肯定不会。大家觉得那是泡沫,我就是有钱也不会买。可是国家一调控,其结果就是让大多数人认为,国家花了这么大力度去调控,房价都没降多少,这显然不是泡沫,我要是有钱肯定要考虑抄底了,结果需求每经历一次调控就会呈几何级数的的放大。任何政策都无法控制这种需求的,中国人的智慧是可以面对任何法规的。空子很快就有了,现在中介公司就已经有了很多应对北京政策的办法。
调控的结果就是,加大了炒房预期,只要手里有点钱的人就会想着买第二套、第三套。错过前两次调控的人,就寄希望于本次调控抄底了。本来政府如果不调控,这类人是不会买的,他们应该都是各行业的骨干精英,懂得大家都去炒作的时候就不能买的基本判断。
误区之一,,,国家调控后,成交量越小,房价有下降趋势了,炒作需求就减少了,国家媒体也是这样导向的。
其实,成交量小的时候,房价感觉上有下降趋势的时候,真实需求是增大了,特别是改善型需求和炒作需求。大家想想在房价跳价飞涨的时候很多稍微有点经验的买房人,和炒房人都会心里打鼓,不考虑近期买房。可是当国家一调控,房价有下降趋势,有选择余地的时候,很多原来都不关注的人都开始关注了,虽然他们不买,是在心里关注,很多人都开始筹措资金准备超底。然后是发挥比较优势,比较的基础就是前期的高点。
打个比方,当2009年底通州短时间涨到价格20000的时候很多有点钱的人认为房价太高了,因为他们认为通州房子就值1万多,他们认为是炒高的,他们就已经不考虑买房了,可是到10年3月份涨到了30000后,政府开始大力调控了,本次调控通州房价又回到20000以后(如果国家政策照目前这个样子,我看这只能算假设)。原本在2009年对通州20000就觉得贵的人,现在肯定不会觉得贵。会毫不犹豫的出手得的。这样无形中通过调控,让大家最房产价值重新认定,多出了很多需求。
我打个比方就是假如本次国家不调控,通州房价涨没人管几个月内涨到50000,结果是必定崩盘,房价下跌,跌到20000时,你会买吗,肯定不会。大家觉得那是泡沫,我就是有钱也不会买。可是国家一调控,其结果就是让大多数人认为,国家花了这么大力度去调控,房价都没降多少,这显然不是泡沫,我要是有钱肯定要考虑抄底了,结果需求每经历一次调控就会呈几何级数的的放大。任何政策都无法控制这种需求的,中国人的智慧是可以面对任何法规的。空子很快就有了,现在中介公司就已经有了很多应对北京政策的办法。
调控的结果就是,加大了炒房预期,只要手里有点钱的人就会想着买第二套、第三套。错过前两次调控的人,就寄希望于本次调控抄底了。本来政府如果不调控,这类人是不会买的,他们应该都是各行业的骨干精英,懂得大家都去炒作的时候就不能买的基本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