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山里,父母准备好吃好喝,在路边迎着,走的时候还带很多,感谢父母

  下田去“照鱼”了,我就跟在后面,站在田塍上拎着收获,或者也下田去,帮着提灯火,抓鱼的过程既刺激又惊喜,田畈上此起彼伏的都是叫喊声和交流声,好不热闹!
  
  在城市的夜晚,想伸手不见五指,太难了。到处是灯光。。。
  会老家,晚上睡觉特有感觉,基本上八点多就开始入睡了。睡得沉沉。。。
  山村的夜晚,周遭是那么宁静,为少有灯光的村庄,带来了几份神秘的色彩。田野的草丛中,会传来一阵阵欢娱的蛙鸣,间或几声虫儿的窃窃私语,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演奏的小夜曲儿,令人顿感心旷神怡。
  不是月圆之夜,整个山里都是黑黝黝的。除夏天外,大部分时候,村民都很早就睡觉。山村都难以看到一点亮光。。。

  
  夜晚,照鳝鱼的人,还有几个呢。。。
  放牛了。。。

  
  牛吃饱了,准备要春耕的忙碌了。。。
  翻过山,也是另外一个小山凹。有人用机耕田。年轻一些的人,喜欢用机器耕。家庭小耕田机。。。

  
  这是姑妈家的一个山坳,景色也很是不错。。。
  机耕田,速度快,小块的田,很快就打完了。。。。
  大伯八十多岁了,山路还能自由行走。。。
  大伯家的山林和姑妈家的挨着,后来,大伯有承包林场的一些山地。。。
  
  和朋友一起,到山上看禾雀花。。。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儿时,背诵李白的诗句,总是陷入对紫藤树的痴想。
  山上有紫藤花,有禾雀花,两种花比较相识。。。
  紫藤花就是藏绕在树上。。。。
  
  紫藤树,钩连盘曲、攀栏缠架、紫穗悬垂、花繁而香,其花瓣如风铃,很显华贵,一直为村民的最爱。而我们小孩更可以坐到低悬的藤条上荡秋千,还不时可以吃到大人们做的紫藤饼
  我看不出两者有什么区别。。。。
  山上也能见到赏花的人。。。
  
  偌大的一个山谷,似有百亩,迎着山谷洒露出的阳光,成群的错杂的紫藤蔓带着深沉,交织在高大的相邻树干上,错落有致,蔚为壮观。一串串沉甸甸的花朵密密匝匝吊将下来,一片片明丽的紫色...

  
  树干上的一串紫藤花,拍个不停。。。
  以前,还吃紫藤花做的饼。现在吃的人少了。。。
  每当春雨绵绵之时,深藏在山林依藤而生的紫藤花便开了花,一簇簇、一串串,风情万种。
  做紫藤饼,纯粹就是乡野民间最朴素、最简单的吃法。把摘下来的紫藤萝花拿回家,把那些花骨朵轻轻提起来,把花朵一揪,花儿就从花蒂上掉下来。然后,端来清水,把摘下来的花朵泡在清水中浸上十多分钟,轻轻捞上来,找干净的箩筐晾晒上。
  做藤萝饼,用紫藤萝花拌以白糖、猪油调制成馅,刚烘制出来的饼,吃一口外焦里嫩皮酥,弥漫着紫藤萝花的清香。
  这是大水库的一个港湾。。。
  
  这拱桥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在过去岁月里里,除了洪水冲刷的痕迹和长满桥身的杂草,什么也没有留下,一直屹立在那里,静静诉说着岁月沧桑,任凭岁月变迁,时代更迭,依然承载着自己的使命。
  
  紫藤花看上去,很像紫色的果子。。。。
  从拱桥下坡沿溪边而行,左手边是一垄垄的梯田,除靠近路边有人耕种以外,放眼四处,满畈芳草萋萋,一些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其间,生长的格外茂盛!这一垄垄祖祖辈辈耕种的良田,由于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缺少劳力,开始退耕还林了。。。
  县城的来的游人,在桥上摆出优美姿态。。。
  年轻的身影,古老的拱桥,优美的对比。。。

  
  大伯穿着蓝色工作服,右手拿了把长把弯刀在前头带路,准备带我们到山上去看看他这些年栽的竹木长势如何。顺便说说收入。。。。

  
  山里的竹子,有人上门来收,竹子长几年,就可以砍。按照直径的大小来定价格,直径大的,就贵些,小的就便宜。。。
  丘岗星罗棋布,山峦蜿蜓逶迤,冲岔交错,阡陌纵横,我们只向着主冲方向前进,四月的山间,满山遍野的草木都换上了新装,浓绿、浅绿、草绿、翠绿布满山间,一片春意盎然。


  透过茂密的树荫,仰望南天,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山坡向阳处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竞相开放,随风摇曳,争奇斗艳。我正陶醉在这美丽的春色中。大伯说要带我去看看村里的水源地。

  
  一路翻山越岭,要去看水源。。。
  大伯仍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攀岩越岭如履平地般。我跟在大伯身后,还有些自叹不如。
  叔侄俩沿着山涧溪流,攀援着岩石逆流而上,老远就听见淙淙流水声不绝入耳,越往上,水声越大,溯流而上,有一枯树横涧,小心翼翼的扶着枯树,从最窄处跨过涧,便攀爬到洞口。。

  
  我问大伯,身体这么好,吃饭有秘诀吗。大伯说,喜欢吃黑木耳和红枣一起煮吃。
  越往上,水声越大,溯流而上,有一枯树横涧,小心翼翼的扶着枯树,从最窄处跨过涧,便攀爬到洞口,这是山崖下两块巨石裂缝之间的一个小溶洞,宛如巨龙张口,洞里面黑乎乎,凉飕飕,深不见底,地下水从龙口喷涌而出,终年流淌不绝。

  
  那些翠绿的水草,枯黄的落叶,土红的鹅卵石,在日光下随着溪流波光粼粼的摇曳着,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山与水是大自然最美妙的组合,水却是大自然鲜活的小精灵,极不安分的一路随心翻浪,一路高亢欢歌,演奏着大自然最美妙的音符!
  清冽的泉水,透着灵性,充满生机和朝气,自古至今一路奔流不息,溶入山川湖泊,溶入每个饮用人的血液中,养育了村庄一代又一代的人,也滋养着大地万物的生命。

  
  山灵水秀,乃宜居之地,也是古人修生养性首选的最佳处所。水源洞口对面,有一处空旷腹地,大伯告诉我此地曾建有庙宇,一直香火鼎盛。
  庙场底下有一天然洞窟,纵横面积约莫两三间小房大小,中间位置石浆堆积突出似神龛,占地很多,两翼比较宽敞。洞顶有很多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幔和石花倒悬似雕似塑,在昏暗的光线下更显得奇幻迷离。
  
  庙宇已经废弃了。。。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古老的歌诀里,透露着时间赋予药材的千变万化
  大伯也是山里老草医。懂得利用山里药材治疗一些疾病。。。
  大伯说,世间万物皆有其时,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时节、不同的时辰采摘,药效大为不同,这是现代科学仪器也无法测出的神奇。

  
  如今斋姑爹夫妇早已仙逝作古,坟茔都不知在何方。洞窟早已遭人损毁,圆形石拱门空洞洞的屹立在山前,洞内只剩一块刻有斋姑爹夫妇名讳的石碑横躺在地,碑面布满灰尘和蝙蝠屎。
  洞窟前杂草掩阶,洞内阴暗潮湿,满地水渍屎痕,让人无法下脚,洞顶蝙蝠倒挂,在黑暗中唧唧有声,阴森森的,让人不想久呆。

  
  话锋回转,BOFU又跟我讲起了“从善堂”顶上平地里庙宇的来历。大约在明国初期,具体时间无法考证,有位张东海信士,与斋公姑爹早就结下善缘,做生意发迹后,捐资在“从善堂”顶上平地里修建了一座庙宇,一重连三间,明三暗六,青砖灰瓦,正堂供奉有菩萨佛像,附近善男信女闻讯皆来求神拜佛,一时香火鼎盛。
  文革时,偏激的红卫兵为了破除迷信,打倒所谓的牛鬼蛇神,来了一伙人砸烂了神像,将庙宇拆个稀烂,庙毁人散,再后来附近居民将砖瓦拖走,改作他用,此地只空余一堆残砖烂瓦,随着时光流逝逐渐淹没在历史的荒草丛中了。
  悠悠岁月,道不尽人间沧桑,时光老人们带领我们一次次走进关于岁月的神话之中,然后,告诉我们在我们,人一生下来就活在无法预料的匆匆里,然后会经历各种磨难,在滚滚向前的岁月里我们用经历写尽岁月的匆匆。

  
  庙场周围是一片竹林,林子遮天蔽日,棵棵翠绿挺拔,竹林里面地势崎岖不平,大小怪石和突兀的石峰裸露其间,这些石头经过岁月的磨砺和风雨的剥蚀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粗大的老树根盘根错节钻进在岩石的空隙中,在那里吸取养分,粗壮的树枝被古藤缠绕密匝匝的树林好像扣在绝壁上的一顶巨大的黑网,黑绿从中,岩壁缝里竟然蹦蹿出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
  攀援在石崖上,眼望下方,险象环生,崖底俏石嶙峋,偶然发现几块跌落巨石交错叠合一起,隙缝之间隐藏有洞,洞口很小,身材廋长者可入,父亲说,这个洞很深,里面很宽敞....

  
  日寇侵华时,也进犯了村子。村里的老百姓为躲避鬼子侵扰,曾拖儿带女,背着粮食,都是从这里钻进洞躲藏。近瞄洞口,黑乎乎透着极其神秘的色彩。洞底尽是落叶,不知洞中结构,更是不敢贸然进入,侧耳细听,隐隐有流水声响。


  
  人生虽然到处有风景,但是我认为最美的风景,其实就在身边,只要你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山里晒的竹笋干。。
  
  一个竹笋做一片笋干。。。
  笋干上面的白色,就是竹笋里面晒出来的物质,,。
  
  山上有竹笋,就有挖笋的人,把竹笋做成笋干。。。
  
  刚长出来的春笋,这是大楠竹笋。。。
  
  家乡是著名的楠竹之乡,有星星竹海。。。
  从山顶远望,都是竹子,随风摇曳。。。。

  

  
  用锄头伸到竹笋的根部,用力上翘,竹笋就出来了。。。
  
  采下的笋要马上煮熟,不然会继续变老。这是把煮熟的大笋切开,以便晾干。
  春雨后,夜晚都能听到竹子生长的声音,竹笋长得太快了。。。
  
  空心的楠竹笋,长得很快,一天可以长四五十厘米。。。
  一般植物都是依靠顶端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变大而生长的。但竹却不一样,它的分生组织不仅顶端有,而且每一节都有。
  切开一个竹笋,可以发现里面的竹节都连得很紧,好像一只压缩的弹簧。当它钻出肥沃的土壤,遇到温暖、湿润的天气时,每一节的分生组织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相邻竹节间的距离就会逐渐拉长。
  山里走走,经常能遇到挖笋的村民。春笋做成笋干,是一道不错的美味佳肴。。
  
  新鲜竹笋的味道,赶不上干笋的味道。
  挖了春笋,用摩托车运出来。。。
  
  村民挖出来的竹笋。。。

  
  竹笋外面有一层笋衣,剥掉笋衣,才是白白的肉。。。
  
  中医学认为,竹笋性甘、寒;入胃、大肠经。其具有清热化痰、利水消肿、润肠通便等功用,还有不少食疗方。
  春天四月,在山里行走,就能遇到老人在山上挖竹笋。。
  
  我说,老人家,我帮你挖几个看看。老人家摆摆手说,你挖不好的。把我的笋子挖断了。
  哈,笑笑。挖笋确实比上老人有经验。老人说,有八十七岁了。挖点笋,换点钱。
  大竹笋地上长得长,长得深,要先挖出一些泥土。。。。
  大竹笋地上长得长,长得深,要先挖出一些泥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