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由于家里也有宝宝,所以我总是很关注班里学霸的家庭教育方式。先说说学霸的一些共同点,大脑灵活(俗称聪明)、注意力集中、看书非常多、知识面广泛、认字很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和目标、喜欢独立思考、记忆力好…每个班多少都会有学霸,有的班好一点有四个五个,有的班级只有一个两个,但上述那些共同点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
我会利用平日电话访问、家访、家长座谈会等形式请这些家长说说自己的的教育方式,可以说除极个别情况外,学霸这个群体的家长在孩子出生时就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做好了教育子女的准备。
下面举例说明学霸家庭的一些教育方式:
A父母皆是高学历,家庭教育氛围非常民主。A自小对公交车非常感兴趣,A父母在工作之余会带着孩子从家门口坐到总站,再换乘其他路线的公交坐到总站,就这样,坐到孩子想回家为止。小A两岁起开始玩坐公交的游戏,公交到站车的时候会播报站名,中文一遍英文一遍,小A会跟着复述,时间长了就记在脑海里。也就是在车上开始了汉字和英文的启蒙。
小A上小学后,家庭经常会在休息日外出旅行,但旅行前会带着小A去图书馆借阅旅行地点的相关杂志和书籍,一起做旅行前的准备。去哪些景区啦,从酒店怎么到景点
旅游时会让孩子自己拍照,回来后做旅游日志发到空间里。
前面说到小A的家庭教育比较民主,父母对他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有原则,大的方向正确,其他的小事孩子可以做主。所以,小A也并不像传统学霸那样乖,偶尔在自习时干点别的,会在小学科上捣乱纪律,作业也是马马虎虎。但是,主科的听讲很好,课堂回答问题观点新颖、有理有据,考试很少失手过,尤其是数学考试,做聪明小屋和玩一样。聪明小屋的难度一个级部能做出20个就不错了。所以,这样的学生真不是老师教的,是家庭教育的结晶。可以说,这个孩子前期全脑开发得非常到位!
这里说的学霸在小学三年级以上才能下结论,现在小学生的功课难度绝不像以前那样简单,讲真,如果三年级起语数英三科的每次考试都能保证接近满分或者满分,真的很了不起。
以前我上小学那会儿成绩不太好,上初中开窍了也能相当不错。但如果搁到现在就未必了。首先,竞争群体不同。楼主所在的是沿海二线城市,班里得有一半以上的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当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是孩子上了学以后才开始关注的。比如说:上学之前开始报幼小衔接班,上学后报辅导班等等。这些孩子成绩也是比较好,或者说是优秀的。但距离学霸差距很大,一张数学卷子100和95差得不只是5分,这个大家可以自己体会。
说一下B。小B在一年级学习拼读和汉字时就表现突出,一年级的小朋友不认字刚入学的月考需要老师读题目要求,看图写话也是用拼音代替汉字来写。而小B根本不需要老师读题目要求,看图写话也是全用汉字来写,极个别的字才用拼音代替,标点符号在没学完的基础上能用对。
三年级的语文是一个分水岭,因为课外阅读加深了,又加了作文。一些底子薄的孩子直接跌一个跟头,而小B的语文呢,满分!满分一直持续到五年级。语文考试中,作文一题都是要扣分的,但是他的作文任谁批也是无懈可击。首先,书写非常美观大方。其次,标点和字没有一处错误。最后,文采已经直达六年级好学生水平,可能有的孩子初中都达不到。排比、比喻、拟人、古诗文引用信手拈来,每段的意思明确,段首的中心句提炼到位……课外阅读他总结的答案也极其到位。就这两点甩其他孩子好几条街啊。
go on!小B文科这么厉害是有原因的。小B妈妈是一个智慧女性的形象,我们这个职业经常和家长交流,其实一两年相处下来,这个家长的学识和价值观大约就能摸清了。小B妈妈就是那种很有阅历有雅度的女子,和她谈话非常愉悦,她的知识面很广,我们年龄相仿,我读的书从量上看觉得还好,但和她比起来甚是惭愧。
说说她教育小B的一些小例子吧,注意哦这里举的例子是我个人觉得比较有借鉴意义的,但是学霸的家庭可不是就用这几个例子的。小B自出生起入睡都伴随着妈妈读故事的声音,一直到幼儿园中班能自己看书。一岁起发现小B对国旗感兴趣,便利用各国国旗来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在训练过程中,小B妈妈欣喜地发现孩子对汉字很敏感,一岁半的时候能记住家里所有卡片上的国旗,对照国旗能说除国家名字,逐渐也认识了这些字。现在小B妈妈回忆当时还不禁感慨,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很聪明的,但可能那个年龄的孩子记忆力强,所以给她很大的惊喜。接下来,她就利用国旗识字的这一基础开始结合大量的绘本阅读。她给我的建议是,每次给孩子呈现的书不要太多,每本书都要读透了。先看画,看久了,再指读字。小B两岁时,已经能将家里的绘本尽数指读。小B妈妈很小资,平日也喜欢去咖啡店看书,小B两岁多可以带出门去了,她就带他去绘本馆、儿童书店。一坐就是半天!这里有的家长常说孩子坐不住,其实是大人没起到示范作用,有些事不是我们说孩子就能做的好,关键是做给他看,孩子年龄越小,示范的作用就越大。
小B家还有一个特点,小学前他们搬的新家,新家没有电视,客厅是三个大书架。阳台和飘窗都有可供读书的休息软榻。书架上的书内容比较丰富,现当代作家的经典著作和国外名著偏多。畅销类的儿童读物如杨红樱的,还有《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这些在其他家庭常见的,她不建议小B读。我还记得我们讲童年的时候,小B在课堂回答中引用了《城南旧事》里面的话。总之,小B家里平日看书就是我们吃饭喝水一样,妥妥的书香之家。
写写小C。小C可以说不算是学霸,但他具备学霸的硬件。希望他能及时开窍,不枉费那个聪明的大脑啊!
小C是我中途接班时遇到到,那时候已经是三年级了。以前的班主任跟我介绍的几个问题学生其中就有他,考试不答卷、作业不写、捣乱纪律等等。我接班后觉得他的气场应该不属于智力硬伤那一挂,眼睛很灵光,看起来是皮一点。
我教课时喜欢在下课前五分钟做个成语接龙的脑力风暴,一来是拉拢人心,孩子都喜欢热闹,被他们接受才能学好我教的这门课。二来可以积累成语,提高成语的敏感度,在书上见了成语会有意无意的记一下。第一次成语接龙,接的最多的就是小C,后来的几次都是他拔得头筹。看到这样的孩子有转机,做老师的最开心了。于是,我特意让他经常去办公室跑跑腿儿。慢慢地发现他在我的课上听讲越来越认真,作业也能隔三差五的完成,考试空题越来越少。
为什么说小C具备学霸的硬件呢?我讲完一篇课文,喜欢找与课文人文主题或内容上相近的古诗词来拓展一下。时间充裕的话就让学生背一背。小C在初次接触的古诗词面前表现出他强劲的记忆力,他和另一个女生总是先记住,而且记忆质量不低,第二天依然能记住。为此,我大大的称赞了他!受到称赞,小C的学习又是一个跃步,几天的作业都连着交上了。但是只要不点拨引导,又会打回原形。有一次考试,让写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很多学生写了春晓春夜喜雨此类朗朗上口的。只有他写了我补充的一首,还写对了。可见,小C喜欢证明自己,智商很高,记忆力强,但是意志力和习惯这两项把他拖死了。
小C这样的孩子我当然不忍他如此,于是就约小C妈妈来学校进行了沟通。这一沟通发现了很多问题啊。小C妈妈工作压力挺大的,上班早下班晚,小C自断奶就跟爷爷奶奶住。小C的父母已经习惯了这样没有心事的生活,下班去老人家吃饭,和孩子玩一会儿就回家睡觉,留下孩子跟老人住。小C妈妈微信圈里的业余生活其实挺丰富的,晚上看电影、周末和朋友逛吃、聚会…嗨-就是看孩子没时间。小C的爷爷喜欢读报,所以小C小时候耳濡目染能坐着看会书。奶奶很强势,特别护犊子,一直说小C听话又聪明。期间一二年级的班主任找过家长,小C的妈妈也批评小C不完成作业、捣乱纪律,但是被奶奶好一顿说,说小C在家里哪哪都好,怎么上学就表现得不好啦!并拿出小C在家做的试卷给小C妈妈看,当时也觉得答得都不错。看来孩子都会,就是淘了点,小C妈妈就没再说什么。
我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跟小C妈妈说了说我的看法,她当时也是受益匪浅,说和小C爸爸商议一下,看看下班后争取吃完饭把孩子带回家睡,接着做好家庭教育。我听了也很欣慰,心想小C终于可以改正不良习惯了。结果,没有结果。小C依然跟老人住,小C家长闲暇时还是挺自在的,小C的毛病依然没改。我这里解释一下,真的不是看不得别人周末放松自在一下,只是心疼小C,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家长引导好该是如何出色啊!希望小C自己早日开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