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生生 8250楼 2013-10-17 12:47:33
回复第8248楼(作者: @北斗开阳 于 2013-1
回复第8244楼(作者:……
==========
谢谢您大礼膜拜,我就不客气的收了。起来吧。
-----------------------------
@北斗开阳 8251楼 2013-10-17 13:02:21
不客气,因为您的智商闪闪发光,总是让我们在人间看到希望,就像食物链一样,出墙传这样的骗子也需要食物才能生存。
您一定要保持您的智商,否则会饿死中国很多傻逼电视人的。
另,您原来没发现自己进了吐槽楼?这智商真是太有闪光点了。
-----------------------------
我这题目难道还不够明显?
回复第8246楼, @酒生生
回复第8244楼(作者: @秋兰居士 于 2013-10-17
其实我只关心是不是郑晓龙拍的。……
==========
哇!亲你怨气这么大!我是甄嬛传的死忠粉哦→_→郑导拍的挺好的,不急不缓,有条有理,每个细节都能照顾到。我看书还觉得云里雾里,电视剧每个小心机小伏笔都能看出来。然后服装和妆容灯光场景也功不可没,每个演员的表演都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我爱的都是剧中的演员,好些出了甄嬛就没感觉了。甄嬛传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清宫戏没有之一。不管是被大家推崇了好久的康熙王朝金枝欲孽还是别的什么,都不如这部剧带给我的惊喜大。当然啦,我对战争不感兴趣,对这种女人腹黑成长史比较有兴趣。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郑导不愿意拍第二部也许因为他也知道不能复制第二个甄嬛吧。就像武林外传一样。不过武林缺了尚敬就缺了那么点意思,同一个作者写的也不行,所以导演很重要。
--------------------------
@小姑奶奶肉祖宗 8252楼 2013-10-17 13:11:16
看个网文还能云里雾里,你的语文是吴雪岚老师教的吧?
问下:你爱的是剧中哪个演员?你除了甄剧还看了哪些清宫戏?
-----------------------------
发现野生肉肉一只!扔大师球!
055 慧贵妃
延禧宫里静悄悄的,阿箬带着宫人们轻手轻脚地换上春日里用的珠绫帘子。
——“珠绫”暂时查不到,估计就是“绫”的一种吧。
如懿站在窗前赏玩内务府新送来的一盆玉石珊瑚花,听得惢心回禀,不觉回头道:“那么你见到大阿哥的时候,他身边并没有奴才们跟着?”惢心点头道:“大阿哥一个人从假山后面跑出来,身上衣衫都沾了泥灰,定是没有人跟着。”
——上邢夫人打脸:“那里找活猴儿去!你那奶妈子死绝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的黑眉乌嘴的,那里象大家子念书的孩子!”好吧,我又找到贾府被抄的理由了。
她仔细想了想,“还有,奴婢记得大阿哥的衣领上沾了些油渍,这个时候还没到午膳,阿哥公主们的早膳清淡,不见油腥。这油渍一定是隔夜的。”
——早膳清淡就是不见油腥?拌小咸菜还得搁点儿芝麻香油呢!下面上真乾小四的早膳:“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卯初二刻,请驾伺侯,冰糖炖燕窝一品,用春寿宝盖钟盖。卯正一刻,养心殿东暖阁进早膳,用填漆花膳桌摆:燕窝红白鸭子南鲜热锅一品,酒炖肉炖豆腐一品(五福珐琅碗),清蒸鸭子糊猪肉鹿尾攒盘一品,竹节卷小馒首一品(黄盘)。舒妃、颖妃、愉妃、豫妃进菜四品,饽饽二品,珐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珐琅银碟小菜四品。随送面一品(系里边伺候),老米水膳一品(汤膳碗五谷丰登珐琅碗金钟盖)。额食四桌:二号黄碗菜四品,羊肉丝一品(五福碗),奶子八品,共十三品一桌;饽饽十五品一桌;盘肉八品一桌;羊肉二方一桌。上进毕,赏舒妃等位祭神糕一品、盒子一品、包子一品、小饽饽一品、热锅一品、攒盒肉一品、菜三品。”所以小四吃这个,儿女们不见油腥?别闹!
如懿思忖片刻:“这么说,阿哥所的嬷嬷们并没有好好照顾大阿哥。”惢心道:“奴婢一直听人说起,说阿哥所照顾大阿哥的奴才比照顾皇后亲生的二阿哥的人还要足足多上一倍。或许大阿哥顽劣,也未可知。”
——祖宗规矩又死了。谁给你添的人啊!还“足足多上一倍”?这不是珠大奶奶的月例银子……
珊瑚花冰冷的花瓣硌在手心里,腻腻的有些发滑。如懿道:“是大阿哥顽劣还是奴才们有心怠慢,要仔细查查才知道。但你说大阿哥吃了点心怕挨骂,倒真有奴才欺凌阿哥的可能。今日之事你先别往外说,免得错失。”惢心点头:“奴婢知道。”
——不是因为吃点心挨骂,是因为偷吃点心挨骂。更别说这位皇长子的吃相,要我说,挨骂都是轻的。
如懿叹口气:“大阿哥也是可怜,才八岁的孩子,额娘死得早,没人看顾着,什么也不周全。”
——这真的是皇子么?架空清朝真好大规矩。大阿哥不被乾隆喜爱是因为他在孝贤的葬礼上没表现出伤心,他的童年可没这么黑暗。
惢心笑道:“小主担心这个做什么?如今小主得皇上的宠爱,迟早也会有个有福气的小阿哥的。”如懿的叹息无声地便蔓延出来:“我何尝不想有个阿哥,哪怕是公主也好。虽然皇上眼下还宠着我,但膝下总得有个依靠。只是,总没有动静。”惢心抿着嘴儿笑道:“小主别急,只要皇上常来,指不定哪天就有了呢。”如懿有些不好意思,便急着去拧她的嘴:“嘴这样坏,还什么都懂!”惢心笑着躲开了:“小主小主,奴婢再不说就是了,饶了这遭吧。”
——这主仆俩的对话……四个心真的是没出嫁的大姑娘?
如懿抬头看了看天色:“时候不早了,你去看看小厨房的燕窝可炖好了,若是好了,就陪我把燕窝送去养心殿。”
——去养心殿比走城门还容易,不但谁都能去,而且想去就去。
天色阴沉沉的,看着像快要落点雨珠子下来。那样暗沉的铅云闷在头顶,仿佛那浓墨般的颜色就要滴下来了似的。
——这是马上要下大暴雨,不只是“阴沉沉”。
到了养心殿前,一溜儿的太监侍卫立在外头,王钦见了如懿的辇轿过来,便迎了上前:“奴才给娴妃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如懿含笑道:“王公公快请起。”王钦满脸堆笑道:“看这天儿快下雨了,娴妃娘娘怎么还过来?”如懿笑道:“给皇上炖了燕窝,热热的正好呢。”王钦道:“娴妃娘娘有心。可这个时辰……可不巧。”王钦眼睛一瞟,如懿顺着他目光看去,见莲心站在养心殿廊下,便会意道:“皇后娘娘在?”王钦含笑道:“是。皇后娘娘给皇上送来亲手做的豌豆黄。”
——天阴成这样,娘娘们偏都要赶在这时候来送下午茶。
如懿微笑:“皇后娘娘规矩大,陪着皇上说话的时候嫔妃们等闲不能进去。这样吧,还有劳公公通传一声,本宫放下东西请了安便走,若娘娘见怪,本宫自去领受。”
——这不是正常程序么?为什么反倒说皇后“规矩大”?其实是如懿凉没规矩惯了。
王钦躬身道:“有娘娘这句话,奴才也能安心办事了。”王钦转身上了台阶,惢心看着他的背影,轻声道:“娘娘,王钦这个人不能不留意着。”如懿点点头,语不传六耳:“他为皇后做事,咱们有数就成。你和李玉结识得早,得常来往。”
——王钦替皇后办事太正常了好么,还要罗嗦一句,那是小君。如懿凉和李玉来往才是不正常。
不过片刻,王钦便下来道:“娴妃娘娘,皇上说还有话与皇后娘娘商量,让您把东西交给奴才就成。另外,皇上请小主预备着,夜来接驾。”如懿看着惢心将燕窝交到王钦手中,含了矜持的笑意:“那就有劳公公了。”
——这个“夜来接驾”,是晚上皇上去了如懿那里。所以我也不知道架空清朝到底是皇上去妃子那里过夜,还是妃子去皇上那里过夜。
如懿扶了惢心的手慢慢往回走,才到了长街,便见贵妃坐着一乘辇轿从夹道过来,按着规矩,如懿忙侧身站在一旁迎候。
——如懿凉是坐“辇轿”来的,回去的时候就改成走的了。这会儿快下雨了,等着被雨淋么?
只听得太监们的靴声橐橐,踏在石板上吱吱轻响。抬着辇轿的太监步伐齐整,如出一人,转眼便到了跟前。如懿欠身福了一福:“贵妃娘娘万福金安。”
——橐橐,硬物连续撞击的声音。用来描写脚步声是对的,但是和“吱吱轻响”矛盾。
虽然是三月初的天气了,慧贵妃还是穿着二色金花开遍地的锦镶一斗珠的锦袄,那衣裳是用未出生的胎羊皮制成的,因卷毛如一粒粒珠子,故名“一斗珠”,穿在身上十分轻暖柔和。
——三月三,就是阳历4月份,这个时候还穿小毛的衣服?好吧,咱们就当贵妃怕冷(还记得她冬天穿绫裙么……),再看这件衣服,“锦镶一斗珠”,看不懂啊……貌似毛朝外了。
贵妃见了她只是点点头,道:“几日不见你,气色越发好了。”如懿便道:“贵妃娘娘的气色也比前些日子红润多了。”慧贵妃抚了抚自己的脸颊,倦倦一笑:“本宫还不是老样子,身上乏。倒劳烦你多伺候皇上了。”如懿听得这话里有刺,也不欲与她争锋,只是笑笑:“皇上来了也只是惦记着贵妃。”慧贵妃懒懒一笑:“本宫有什么可惦记的?自己身子不争气罢了,也只是老毛病了。”
——当着太监宫女的面,二位娘娘就开始自以为语带机锋地聊起了房里那点事儿。
如懿知道她一向畏寒体弱,不由得问:“宫里的太医不比外头的,太医院院判齐鲁大人又是一等一的国手,贵妃娘娘的身子应该会很快见好的。”慧贵妃恹恹地捧着手炉:“我素来不过是那血淤的症候。调养了一冬天,原是好了。谁知道中午贪吃了两块御膳房送来的豌豆黄,就闷闷地滞了胃口,有些克化不动似的,所以刚去御花园遛遛弯消食。”
——还捧着手炉……而且遛弯消食得动腿儿啊,您坐着“辇轿”(到底是辇还是轿?)算怎么个事?
如懿便笑道:“眼看着快下雨了,贵妃娘娘别着了风,更别沾雨点儿,免得伤身子。”慧贵妃点点头,一行人迤逦而去。如懿见她走远了,才道:“她也真是可怜,饶是这般得宠,身子却七灾八难的。”阿箬撇撇嘴:“该!心术坏了,身子也好不了。”如懿横她一眼,阿箬立刻噤声,也不敢多话,便和惢心扶着如懿回去了。
——仅仅是横了一眼?早晚如懿要死在粽子姑娘这张嘴上。
慧贵妃回到宫中仍不肯换下厚衣服,只是一味皱眉道:“还说入春了,走进殿里就寒浸浸的,一点暖和气也没有。”茉心努了努嘴儿,几个小太监忙生了炭盆端进来。
——既然主子怕冷,难道炭盆不应该生好了?还要现生火?再看茉心姑娘,终于进化到第三形态,不拍手也不扬脸,改努嘴了。
茉心倒了一杯热茶送上来,道:“小主尝尝这个,是用大麦和陈皮炒制了泡的茶,闻着倒香,也能开胃消食。是齐太医特意嘱咐给小主用的。”慧贵妃看了一眼,没好气道:“什么低贱玩意儿做的?如今也拿这个来敷衍本宫了。”茉心赔笑道:“大麦和陈皮虽然是容易得的东西,但只要对小主的身子有益,有什么吃不得的呢?只要小主的身子稳妥了,早早儿也能有个阿哥,那就四角齐全了。”
——我觉着贵妃这是穿皮袄拿手炉的热昏头了。大麦若是低贱,小麦稻子也一样,她只能绝食。
慧贵妃捧着茶有些出神,眼角便有些湿润:“如今我是什么也不缺,家世有了,位分有了,皇上的宠爱比从前在潜邸更多,连我父亲也跟着在前朝得重用。”
——“家世有了”?以前是没有的?难道贵妃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后来认了高斌当干爹?再说“连我父亲也跟着在前朝得重用”,但凡你爹有气性,早就一头碰死了!
茉心不免有些得意:“可不是!听说皇上又升大人的官了呢。连宫里人都说,皇上管着整个江山,咱们大人替皇上管着其中的一半呢。”
——噗哈哈哈!河道总督管着一半江山,请容我去笑会儿先!!而且这种话传的满宫里都知道,绝对是嫌高斌死得不够快,果然不是亲爹么!
慧贵妃作势拍了她一下,脸上笑意却更浓:“不许胡说。”她说罢又叹气,“如今唯一缺的,不过是我的肚子连着这些年都没有动静。”她说着便愁云满面,“说到恩宠,满宫里最多的就是我了。可是偏偏总也怀不上,也不知是为什么。”茉心替慧贵妃轻轻捶着肩膀,道:“小主也别太心急了。您的血淤之症是打娘胎里落下的,这些年您费神费心,也不能好好养着,这病看着也得好好调养才能好。”慧贵妃急道:“好好调养,好好调养,我都二十六了。再调养下去,岁数也不饶人了,哪里还能有孩子!”
——其实茉心说的没错,可惜二货贵妃不听。
茉心抿唇想了想,压低了声音神秘道:“小主,如果您急着要孩子,奴婢倒听说民间有个法子,叫招弟。”慧贵妃好奇道:“招弟,是什么?”“就是民间的富贵人家,有没生养的太太,便抱一个孩子过来养着。养得时日长了,自己的肚子也沾了孩子的旺气,就能有自己的孩子了。最好,还得是个男孩子,这样自己怀胎,就能一举得男。这便叫招弟了。”
——这个风俗,东北人表示没听过,有知道的同学快来解答,先谢谢了~~
@万卷小蠹 8264楼 2013-10-17 15:02:56
贵妃见了她只是点点头,道:“几日不见你,气色越发好了。”如懿便道:“贵妃娘娘的气色也比前些日子红润多了。”慧贵妃抚了抚自己的脸颊,倦倦一笑:“本宫还不是老样子,身上乏。倒劳烦你多伺候皇上了。”如懿听得这话里有刺,也不欲与她争锋,只是笑笑:“皇上来了也只是惦记着贵妃。”慧贵妃懒懒一笑:“本宫有什么可惦记的?自己身子不争气罢了,也只是老毛病了。”
——当着太监宫女的面,二位娘娘就开始......
-----------------------------
@北斗开阳 8270楼 2013-10-17 15:46:59
这一章是打算和豌豆黄死扛了吗?大阿哥抢着吃的是豌豆黄,皇后给皇上送的豌豆黄,贵妃吃撑着的还是豌豆黄!!!
这宫里是按着季就做这么一回啊!你们谁抢着就是谁的一样玩命的抢啊!要不然转头就还得喝粥吃不饱的节奏啊!!!
宫里的吃食真心多,放过豌豆黄吧!
-----------------------------
这不是正好赶上三月三么,流娘娘就知道豌豆黄吧……还不如给贵妃来俩荠菜煮鸡蛋,还有“求子”的意头。而且鸡蛋可比豌豆黄难消化~~
@万卷小蠹 8257楼 2013-10-17 13:36:18
055 慧贵妃
延禧宫里静悄悄的,阿箬带着宫人们轻手轻脚地换上春日里用的珠绫帘子。
——“珠绫”暂时查不到,估计就是“绫”的一种吧。
如懿站在窗前赏玩内务府新送来的一盆玉石珊瑚花,听得惢心回禀,不觉回头道:“那么你见到大阿哥的时候,他身边并没有奴才们跟着?”惢心点头道:“大阿哥一个人从假山后面跑出来,身上衣衫都沾了泥灰,定是没有人跟着。”
——上邢夫人打脸:“那里找活猴儿去!你那奶......
-----------------------------
@吾是书童 8273楼 2013-10-17 16:03:39
清宫就吃两顿,早膳挺丰盛的。皇宫里的清淡是口味轻少油腻,不是"手里捧着窝窝头,菜里没有一滴油"。
-----------------------------
@吾是书童 8279楼 2013-10-17 16:17:42
还有,那年代是有餐巾的,叫怀挡,挂在胸前防止菜肴汤汁污了衣物。大阿哥是怎么把菜吃到了领口?这是皇长子还是泥猴儿?
-----------------------------
就算有菜汤油渍,也该在胸前。领口……大阿哥穿的一定是低胸装!
慧贵妃悻悻道:“这儿是后宫,别说是这儿,哪怕是潜邸的时候,哪能抱个孩子来养呢?真是越说越不着边际了。”茉心看了看四下无人,便低声道:“不是不着边际,这边际就在这宫里。小主细想想,皇后生的大公主和哲妃生的二公主都是没福气的孩子,一生下没多久便夭折了。二阿哥、三公主是皇后当珍珠似的养着的,三阿哥更是纯嫔的心肝宝贝儿。可是还有一个孩子,额娘不在了,孤苦伶仃的,正好给小主用来招弟呀!”
——其实养大阿哥还不如养三阿哥,大阿哥已经八岁了。三阿哥还小,生母位份又不高。
慧贵妃目光一亮,喜道:“你是说大阿哥?那倒真是合适。只不过那孩子愣头愣脑的,不像是个机灵的样子。”茉心笑道:“不机灵最好,横竖咱们只是沾沾他的旺气,领他过来养些日子,等小主有了自己的孩子,再说照顾不过来,把他打发回阿哥所就是了。”
——晕死!原来领养完了不想养还能送回去!你们主仆俩都热晕了吧……
慧贵妃虽然高兴,仍是沉吟:“只是不知道皇上肯不肯……”“无论肯不肯,家法本来就有将生母卑微的阿哥和公主交给高位的嫔妃抚养的先例。康熙爷良妃出身辛者库,她的八阿哥不就是交给位分高的惠妃抚养的么?再说大阿哥生母没了,更是顺理成章了。”
——这是哪里来的家法?竟也是架空的。这个且不说,良妃到底什么地方得罪流娘娘了啊?又躺枪了!
@万卷小蠹 8268楼 2013-10-17 15:44:00
茉心不免有些得意:“可不是!听说皇上又升大人的官了呢。连宫里人都说,皇上管着整个江山,咱们大人替皇上管着其中的一半呢。”
——噗哈哈哈!河道总督管着一半江山,请容我去笑会儿先!!而且这种话传的满宫里都知道,绝对是嫌高斌死得不够快,果然不是亲爹么!
慧贵妃作势拍了她一下,脸上笑意却更浓:“不许胡说。”她说罢又叹气,“如今唯一缺的,不过是我的肚子连着这些年都没有动静。”她说着便愁云满面,......
-----------------------------
@吾是书童 8275楼 2013-10-17 16:07:51
那个叫抱子得子,不是什么富贵人家才干得的事。民间做法,多年不生育的夫妇,收养一个儿女,然后往往自己也就随之能生育了。据说是收养孩子以后,心理负担减轻,然后自己也就能生育了。
-----------------------------
我还纳闷呢,“招弟”不都是给女儿起的名字?
给贵妃招弟,高斌得再当一次爹才行。
@万卷小蠹 8285楼 2013-10-17 16:32:31
慧贵妃悻悻道:“这儿是后宫,别说是这儿,哪怕是潜邸的时候,哪能抱个孩子来养呢?真是越说越不着边际了。”茉心看了看四下无人,便低声道:“不是不着边际,这边际就在这宫里。小主细想想,皇后生的大公主和哲妃生的二公主都是没福气的孩子,一生下没多久便夭折了。二阿哥、三公主是皇后当珍珠似的养着的,三阿哥更是纯嫔的心肝宝贝儿。可是还有一个孩子,额娘不在了,孤苦伶仃的,正好给小主用来招弟呀!”
——其实......
-----------------------------
@吾是书童 8287楼 2013-10-17 16:36:37
我说良妃冤枉大了。每次这些二百五凉凉姑姑嬷嬷想踹谁一脚又找不到脚底泥就把良妃抓过来。人家再出身低也是你们的太婆婆辈份。
-----------------------------
@yingsills 8290楼 2013-10-17 16:43:42
良妃的鬼魂会不会总觉得膝盖疼……
-----------------------------
何止是疼,照这种中箭的频率,她去投胎估计生下来就有先天性关节炎啊!抹泪!!
@万卷小蠹 8268楼 2013-10-17 15:44:00
茉心抿唇想了想,压低了声音神秘道:“小主,如果您急着要孩子,奴婢倒听说民间有个法子,叫招弟。”慧贵妃好奇道:“招弟,是什么?”“就是民间的富贵人家,有没生养的太太,便抱一个孩子过来养着。养得时日长了,自己的肚子也沾了孩子的旺气,就能有自己的孩子了。最好,还得是个男孩子,这样自己怀胎,就能一举得男。这便叫招弟了。”
——这个风俗,东北人表示没听过,有知道的同学快来解答,先谢谢了~~
-----------------------------
@天地之中有我 8309楼 2013-10-17 23:18:26
我看书见过说以前有些地方有招大哥的习俗,应该是北方,夫妇若是多年未育,可以招一个大哥,当然不是真的领养孩子,是去庙里求一个泥娃娃或瓷娃娃,这个娃娃就是大哥,请回家去当真的小孩一样养,要供奉一辈子,父母死了弟妹接着供奉。逢年过节要换上新衣服,吃饭也会多摆一付碗筷,请了后若是生了孩子也要从二开始排起,不管生几个这个娃娃都是孩子中的老大,孩子们也要称呼娃娃大哥,甚至还为大哥娶媳妇——从庙里再请一......
-----------------------------
貌似是天津地区有这个风俗。
@万卷小蠹 8268楼 2013-10-17 15:44:00
茉心抿唇想了想,压低了声音神秘道:“小主,如果您急着要孩子,奴婢倒听说民间有个法子,叫招弟。”慧贵妃好奇道:“招弟,是什么?”“就是民间的富贵人家,有没生养的太太,便抱一个孩子过来养着。养得时日长了,自己的肚子也沾了孩子的旺气,就能有自己的孩子了。最好,还得是个男孩子,这样自己怀胎,就能一举得男。这便叫招弟了。”
——这个风俗,东北人表示没听过,有知道的同学快来解答,先谢谢了~~
-----------------------------
@天地之中有我 8309楼 2013-10-17 23:18:26
我看书见过说以前有些地方有招大哥的习俗,应该是北方,夫妇若是多年未育,可以招一个大哥,当然不是真的领养孩子,是去庙里求一个泥娃娃或瓷娃娃,这个娃娃就是大哥,请回家去当真的小孩一样养,要供奉一辈子,父母死了弟妹接着供奉。逢年过节要换上新衣服,吃饭也会多摆一付碗筷,请了后若是生了孩子也要从二开始排起,不管生几个这个娃娃都是孩子中的老大,孩子们也要称呼娃娃大哥,甚至还为大哥娶媳妇——从庙里再请一......
-----------------------------
@万卷小蠹 8310楼 2013-10-17 23:41:04
貌似是天津地区有这个风俗。
-----------------------------
@xiaoyunche2012 8311楼 2013-10-17 23:42:27
我倒是听说过这个风俗,但是现在肯定是没有了啊!我就是天津人啊!
-----------------------------
明天我找找资料给你~~
@万卷小蠹 8268楼 2013-10-17 15:44:00
茉心抿唇想了想,压低了声音神秘道:“小主,如果您急着要孩子,奴婢倒听说民间有个法子,叫招弟。”慧贵妃好奇道:“招弟,是什么?”“就是民间的富贵人家,有没生养的太太,便抱一个孩子过来养着。养得时日长了,自己的肚子也沾了孩子的旺气,就能有自己的孩子了。最好,还得是个男孩子,这样自己怀胎,就能一举得男。这便叫招弟了。”
——这个风俗,东北人表示没听过,有知道的同学快来解答,先谢谢了~~
-----------------------------
@天地之中有我 8309楼 2013-10-17 23:18:26
我看书见过说以前有些地方有招大哥的习俗,应该是北方,夫妇若是多年未育,可以招一个大哥,当然不是真的领养孩子,是去庙里求一个泥娃娃或瓷娃娃,这个娃娃就是大哥,请回家去当真的小孩一样养,要供奉一辈子,父母死了弟妹接着供奉。逢年过节要换上新衣服,吃饭也会多摆一付碗筷,请了后若是生了孩子也要从二开始排起,不管生几个这个娃娃都是孩子中的老大,孩子们也要称呼娃娃大哥,甚至还为大哥娶媳妇——从庙里再请一......
-----------------------------
@万卷小蠹 8310楼 2013-10-17 23:41:04
貌似是天津地区有这个风俗。
-----------------------------
@xiaoyunche2012 8311楼 2013-10-17 23:42:27
我倒是听说过这个风俗,但是现在肯定是没有了啊!我就是天津人啊!
-----------------------------
@万卷小蠹 8312楼 2013-10-17 23:46:01
明天我找找资料给你~~
-----------------------------
@hongshanger 8317楼 2013-10-18 08:52:45
我能说我听的毛骨悚然的吗?
我们家乡有求神的,我妈妈的一个婶婶就是求来一个女儿,说是婶婶,其实就是跟我姥姥姥爷关系比较好的人,一个村子而已。婶婶儿子好大了,没女儿,特别想要个女儿,就跟我姥姥说,她想去求神仙,我姥姥附近有个山叫“盘龙顶”,据说上面很多神仙,有村民盖起的一个个小庙。就是去那里求的。
婶婶去求神仙,喊我姥姥陪她,去求的时候讲的话我姥姥记得,说:“不论黑白丑俊给我个女儿就好......
-----------------------------
找到了,邓友梅先生《我的娃娃哥哥》
“娃娃哥哥”这一称呼我已几十年没听到了,看到这一下就激动起来。如今除了天津老人和老天津人外,不知还有谁了解这个典故。
我就有过一个“娃娃哥哥”。比我大一岁,叫招弟。从我记事起他就坐在炕头一角,老老实实一声不闹。每天吃饭时我娘都盛一碗饭放点菜摆在他的面前,说“孩子,吃吧。”我过生日,我娘就给他身上披上红绸子。有次我要抱起他当泥娃娃玩,还叫娘打了一巴掌,说:“那是你哥哥,不能乱动他!”我问这哥哥是从哪儿抱来的。大人告诉我是从“娘娘宫拴来的,因为有了娃娃哥哥才有了你”。那时我只知道有个“娘娘宫”,供的是“老娘娘”,长大后才知道有学问的人把那叫“天后宫”。娘娘宫有好几座神殿。最后一座大殿的左侧,在本地名神“王三奶奶”后边供着的是“送子娘娘”,王三奶奶是侧面坐着,老娘娘则正面坐着。她脚下神台上就摆着多个不到一巴掌高的小泥娃娃。当年天津卫的女士们,若婚后多年不孕,就从娘娘宫抱个泥娃娃做头生子,不久就会领出“小二”来。但泥娃娃不能明领,只能暗拴。就形成了个默契,若有年轻女士,一大早还人少时就捧着大件供品进殿来摆在送子娘娘像前,再递点功德钱给守殿道士,道人也就转身离开大殿。女士上完供,磕完头,看看身边没人,就赶紧用红线绳拴上一个泥娃娃揣进怀里,溜出庙去。回家给娃娃起个名字,放在炕头。习惯上就叫他老大。所以尽管我是头胎儿,却从生下来就排行老二,我二弟弟则被叫小三。
泥娃娃拴回家,每年要洗一次澡。当年宫前街上有好多家洗娃娃的店家。每年到了拴娃娃回来的那天,娘就把他抱到洗娃娃店,交下钱,过四五天再来领。其洗法是把原娃娃打碎,加上新土,重新塑造,新塑的娃娃比原来的大一点,但要和原来面貌相似。泥娃娃一年年洗,一年年长大。到我七岁时,我的娃娃哥已经变成穿校服的小学生样子了。
娃娃哥最后是还要送回庙里去的。但怎么送,长到几岁送,我已记不清。我的娃娃哥似乎是我六七岁时送回的。但也有留下很多年不送的,我在一个亲戚家见过长辈的娃娃哥,是穿着袍子马褂,嘴上留着两撇八字胡的小老头,仍微笑着坐在炕头角落处,面前摆着水果点心之类。据说是亲戚一家跟娃娃哥太有感情了,舍不得把他送回去。
家人跟娃娃哥的那种感情,是无法说清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全家都把他看做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家族成员,不把他只看做泥塑品,我小时出去买什么东西吃,也常给娃娃哥带一块放在他面前。
这段是直接度娘的~~
在我们天津卫有一种古老民俗 - “拴娃娃 ”。民间唤作”娃娃大哥。这种民俗的形成与专门求子、保子为主题的天后崇拜有关。天津天后宫(”娘娘宫“或叫“娘娘庙)的道士们准备了大量的泥娃娃,均是手艺人所塑,一个个活泼俊俏,神态各异。凡没有孩子或求子心切的妇女在许愿供奉之后,来到庙里的“娃娃山”,相中哪个小泥娃,就用一根红绒绳系在脖颈上,偷偷带回家中,据说半夜便可投胎,十分灵验。
天津民间有个唱本《拴娃娃》,其中具体描述了刘二嫂拴娃娃的过程和心理:
“刘家二嫂闷坐鼓楼,手托香腮一阵好发愁,思想起来过门六个月,夫妻和和美美度春秋。常言道,草留根,人留后,到老无儿事事忧,听人说送子娘娘有灵验,何不去娘娘宫里把头叩……二嫂来到娃娃山里头,有群小孩推牌九,有群小孩打跟头,歪毛、淘气生来俊秀,个个都让二嫂爱不够,二嫂上前把个娃娃捧在手,先叫儿啊又叫肉,你只管跟妈往家走,吃喝穿戴全济你,甭问咱家底厚不厚,儿呀儿,肉呀肉,你三更半夜把胎投。。。。。。!”
如果以后真生了个儿子,这个泥娃就被尊为大哥,生的小孩叫老二,因此天津排行第二的人特别多。随着岁月的流逝,还要到泥人铺里去“洗娃娃”,所谓“洗”,就是由手艺人将泥娃娃重新改塑为“娃娃大哥”,娃娃大哥的辈份也会增长,甚至会升格为“娃娃大爷”,到时,还得给娃娃大哥添眼镜、添毡帽、长袍马褂以及添加胡须等等。记得我时候,我母亲领我到邻居家去串门,看到过邻居家的炕里头立着一个娃娃哥,这个娃娃大哥穿着一身蓝制服,头戴蓝制帽,最滑稽的是。它还留着两撇小黒胡,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这个地方风俗应该是天津特有的了,据说已延续好多年,直到文化大**开始才被彻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