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颅骨面貌复原技术
其实这项技术说来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1877年解剖学家Schaffhasen提出了颅骨复原面貌的设想。
但是还没得到社会上的关注和支持
到了1895年由于德国的莱比锡市要扩建圣约翰教堂,
著名音乐家巴赫的墓不得不迁走。
(看看,外国也有拆迁工程呢,呵呵)
当时由于墓穴密集和棺木损坏,
在迁坟时许多白骨混在一起,
谁也认不出来哪一具是巴赫的遗骸。
于是真正做颅骨头像复原的机会来了
解剖学教授His和雕塑家Seffner对被认为最可能是巴赫的颅骨,
运用该技术复原了颅骨的塑像。
这个模型同巴赫生前任一肖像相比都很相似,
从而确定了巴赫的遗骸。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用科学的方法复原颅骨的生前容貌。
(说起来不过是短短的一段话,其中的过程还是很耗心力的
为了确认还原的准确度,His首先找了24具自杀男性尸体
(由于因病而死者的面部软组织厚度,
会受所患疾病的影响而出现变化,所以用的自杀的尸体),
在面部找出15个定位点,
并测量了各点的软组织厚度,
再将这些数据和颅骨交给雕塑家泽夫纳。
在事先未告诉这颅骨可能为谁的情况下,
要求泽夫纳根据这些软组织厚度在颅骨上进行雕塑,。。。。
结果才得到了一个和巴赫生前非常相像的塑像。
人的头面部由皮肤、肌肉、毛发等组织包裹着颅骨组成,
颅骨各部位的形态和结构关系决定了面部及五官的形态,
如眼睛大小、鼻梁、额头高低、下巴形态等;
年龄和性别也能在颅骨上得到比较明确的反映。
无论一个人的外形怎样变化,
包括现在的整容手术,
都不可能改变一个人骨骼的最基本特征。
因此,
颅骨面貌复原技术是可以根据
人体头面部软组织及五官的形态特征和颅骨形态特征的相互关系,
重建颅骨生前面貌形象的特殊艺术。
(本来也很想学法医来着,连导师都找好了
可惜呀,还是听取了家人的意见。。。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