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至天顺时期的明青花
很少见有官窑款的器物,
因为正统年间烧制青花瓷器是犯条律的。
但景德镇御器厂制瓷并未完全停止,
只是不见书写正规的官窑款。
1986年在香港出现青花缠枝牡丹兽耳尊(残修),
器底露胎墨书
“明正统二年(1437)正月吉日,弟子程进供奉”字样。
其书法为明人风格,造型浑厚,青色浓艳,
牡丹纹饰层次清楚,其造型、绘画及青花色泽均不失宣德风貌。
日常习见与其类似的瓶、罐,多绘孔雀牡丹、仙人乘鹤、龙、凤、麒麟、高士清闲、琴棋书画、访友、老子讲道、
莲池鸳鸯等图案,以云气缭绕的仙山楼阁画面较为突出。
1973年在江西省新建县
明正统二年宁王朱权长子朱盘烒的墓葬中发现 5件青花盖罐,
均以缠枝莲为主题装饰,全器连盖绘轮纹五层,
有的衬覆莲及八宝,青色浓艳,与宣德青花瓷的风貌一致。
另有两件相同的青花笔架,均为五峰山形。
一件通身用重色青花绘山峦云气、楼阁人物联景,
即日本陶瓷界称之为“云堂手” 的;
另一件正面用国料青花书写“正统捌年”款,
背面绘以类似笋皮纹的装饰,以显示山峦层叠,
青泛黑褐之色,笔意粗重,虽为民窑造器,
却是正统时青花瓷的代表杰作。
景泰时的青花瓷迄今未见纪年款器物。
江西景德镇景泰四年和七年墓中曾出土一批民窑青花器,
有三足筒炉、戟耳瓶等,画意简略,特征类似前朝。
天顺时青花瓷,据《江西大志》有“元年委中官烧造”的记载。
目前虽未见官窑年款器,却有书“天顺年”款的青花瓷,
瓷质细腻,胎体较薄,纹饰圆润而柔,
颇似后来成化时的青花风格。
迄今发现的 2件署“天顺”纪年款的青花瓷,
均为通体连书波斯文古兰经语的三足筒炉,
一件由香港收藏家杨永德先生捐赠故宫博物院,
器口径为16厘米,造型优美,口沿饰回纹边饰,
器身环写3 行波斯文,器内底书“天顺年”3 字。
与其基本相同的另一件现藏山西省文物商店,
此器既有宣德以来的豪放风格,
也有成化时期的矜持姿态,
尤其是所书“天”字,
酷似成化名器“天”字罐的书法,
为天顺青花瓷的明显特征。
明正统青花人物图笔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