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终于爬上来了,还真不容易
  怎么大家都很轻松的在发帖?
  我之前一个半小时完全上不了天涯
  刷新就找不到网页
  郁闷死了
  ----
  
  
  怎么又气氛火爆了
  来,上茶,大家舒缓一下
  
  

  写不完了,天亮再继续了
  ----
  
  晚安
  
  
  先来报到个
  
  
  五朝天子不倒臣
   ----李贤的宦海浮沉
  李贤,
  字原德,邓州人
  论名气,
  当然是远远不如于谦,甚至之前的三杨
  但论做官的本事,那是非一般的大
  
  宣德七年,
  24岁的李贤参加乡试,并名列第一
  第二年,中进士。
  经过了短暂的考察之后
  就是跟着朱瞻基视察救急蝗灾
  被朱瞻基授予吏部验封主事
  当然这只是个小官了
  
  到了正统十年,李贤就升官了
  他做了考功郎中,后来还做了文选郎中
  (这些都属于吏部,类似人事部,组织部官员)
  本来日子就这样无惊无险的过着了
  正统十四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
  这是大明朝的一次地震,李贤也没能幸免
  
  要说这李贤官不大,胆子还真不小
  在朱祁镇要求亲征之前
  他就伙同他的顶头上司吏部尚书王直一起
  上奏章请求皇帝不要亲征
  
  后来朱祁镇死活要去嘛
  王直就带着李贤一起去了
  去了他也蛮管事的
  在征途之中,李贤联合了几个御史
  搞了一次暗杀王振的行动
  可惜失败了,不然历史也就改写了。
  李贤这人虽然正直,却也很擅于审时度势
  眼见苗头不对,他也懒得与皇帝共生死那套把戏
  直接开跑,幸运的在可怕的土木堡之变中奇迹生还
  
  景泰二年,李贤上了正本十策
  说什么呢,教朱祁钰怎么做皇帝
  “曰勤圣学,顾箴警,戒嗜欲,绝玩好,慎举措,
  崇节俭,畏天变,勉贵近,振士风,结民心。”
  
  朱祁钰非常注重听取正确的意见
  他很重视李贤说的这些话
  命令翰林写来放在他身边
  相当于座右铭了,时时提醒自己
  
  得到朱祁钰赏识的李贤再接再厉
  不久之后,又上了一本奏章
  讲的是使用火器的种种好处和优势
  朱祁钰认真阅读后,觉得很有现实意义
  于是就在那年的冬天,
  一直干组织工作的李贤多了个职务
  又做了兵部右侍郎,户部侍郎
  
  第二年又迁吏部右侍郎
  后来也先又来贡马换金帛
  李贤认为这是强大敌人的做法,不可取
  因此和于谦一起联合整治下面的将领不可如此
  
  李贤还真忙,
  之后又采集编写了古代二十二个君王的故事
  给朱祁钰做参考,
  看看哪些可以效法,哪些要杜绝不可行
  这本书的名字叫《鉴古录》
  朱祁钰非常虚心的听取了他的意见
  在朱祁钰手下干活的李贤
  也施展了他的抱负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
  那他和于谦关系一定不错
  这就非也,非也了
  事实上,不但关系平平,而且政见相左
  在朱祁钰病重的时候
  李贤就希望朱祁镇复辟,
  可能是之前打过交道,
  李贤觉得朱祁镇还行吧
  而于谦本人,
  那是非常之不待见朱祁镇,情愿立朱见深为帝
  这样两个人自然没什么交集
  这也迷惑可很多朝臣
  大家没人觉得,于谦和李贤有什么关系
  
  
  
  接下来的故事是朱祁镇复辟
  在这场改天换地的阴谋背后,
  其实站着三个人
  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
  也正是这三个人,是谋害于谦的主谋
  
  让我们来看看,这梁子是怎么结下的
  徐有贞,
  宣德八年的进士,
  后来做了侍讲官,也就是翰林院文职
  他什么都学,也常常夜观天象什么的
  
  要说徐有贞还真不是浪得虚名
  朱祁镇亲征之前,
  他夜观天象之后就和老婆说
  大事不好,此战必败,
  我们还是离开京城躲躲吧
  敌人大军来了就来不及了
  
  当然谁也不信他的话,
  直到瓦剌大军兵临城下
  于是痛哭声一片的朝堂之上
  徐有贞第一个发言
  他认为只有南迁才能无事
  
  在此之前,
  持这样看法的朝臣已然很多了
  这一回徐有贞当了出头鸟
  谁都该记得于谦那句“言南迁者,可斩”
  于是所有的人重新拾回了信心
  
  朝堂一片群情激昂,只有徐有贞
  成了过街老鼠
  人人都鄙视他
  似乎当时朝中声浪大过天的逃跑论都是他一人所为
  贪生怕死的只剩下他一人而已
  
  愤怒,窝囊,痛苦
  彷徨无计的徐有贞想到了于谦
  要论公事,确实他勤恳做得很好
  于谦是个真正的君子
  他核实了徐有贞的工作成绩后
  确实主动向朱祁钰推荐了徐有贞
  
  可是建议南迁的印象太深了
  朱祁钰一听说这个人,
  立马否决了他,什么品行嘛
  不知实情的徐有贞从此刻骨的仇恨于谦
  在他心里,就是于谦鄙视他,不公正对待他
  就这样,徐有贞做了于谦的仇家
  
  第二个人是石亨
  石亨其实原本对于谦还颇为感恩
  北京保卫战之后,
  石亨立下大功,被册封为侯爵
  而功劳更大的于谦只是有个少保的名头
  石亨想着投桃报李,
  于是保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为官
  算是再正常不过的礼尚往来
  
  可于谦不是拿公事讲交情的人
  他不但不领情,还和朱祁钰说
  “石亨身为大将,保举私人,应予惩戒。”
  这下可把石亨气死了,
  以他的世界观是死也理解不了于谦的光明磊落
  他只觉得该死的于谦“不识好歹,不是朋友。”
  不是朋友,就是敌人
  对于武将石亨来说,这就是铁的道理
  
  第三个人是曹吉祥
  这就是个死太监,原来也算王振的同党
  不过比较低调,比较狡猾
  逃脱了一劫,他本人自然也是希望朱祁镇上位
  因为对自己有利
  
  就这么几个人组织策划了朱祁镇的复辟
  历史是如此的滑稽和残酷
  一个失意的文人,
  一个没脑的武将,
  外加一个黑心的太监
  成功的实现了王朝头把交椅的更替
  朱祁镇在被软禁八年之后
  重新回到了皇帝的宝座
  
  拿回皇位的朱祁镇非常感恩图报
  马上给辅助他复辟的三位升官
  徐有贞,入阁,取代于谦的位置,兵部尚书
  石亨,封忠国公
  曹吉祥,司礼太监,总督三大营
  
  与此同时,
  这些人开始彻底清除于谦及其“党羽”
  朝廷又是一场动荡,
  抓的抓,杀的杀,充军的充军
  而于谦,必须得死
  
  整死于谦,远远比想象中要困难
  经历过风雨的朱祁镇不再是当初那个懵懂少年
  尽管他明知于谦看不上自己,从没想过让自己复辟
  但朱祁镇也知道于谦的为人和事迹
  
  所以当一干人等无论如何谗言诽谤的时候
  朱祁镇都笑而不答,
  最后是回了一句“谦实有功。”
  恼羞成怒的徐有贞到底是读书人
  很快想出了一个绝招
  他对朱祁镇说“不杀于谦,师出无名。”
  
  什么意思呢,夺门之变是一场政变
  政变是要理由的呀,不管是真是假
  即便是朱棣靖难,
  那打得旗号也是要“清君侧”收拾黄子澄,齐泰
  朱棣也不能说,我就是要赶走朱允炆自己做皇帝
  得为自己找个理由才是
  
  朱祁镇凭什么呢,没有任何正当的名义
  如果说于谦是要迎立外藩,颠覆朝廷
  自己这复辟就理所当然了
  完了,朱祁镇终于又犯了他人生最后一个大错误
  诛杀于谦,王文。
  
  不过,这一次,朱祁镇没有糊涂很久
  很快他就后悔这次的行动
  而有一个人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李贤
  
  
  
  要说李贤还真是个很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人
  朱瞻基时代,刚入仕途
  朱祁镇被王振一手遮天的时代,
  他还照样干他自己的事儿
  朱祁钰也听他的,
  拿他的话当座右铭,重用他
  到了朱祁镇复辟,
  按理会打击给朱祁钰写座右铭的李贤吧
  没有,
  不仅没有,反倒提拔了他
  为什么呢,
  原因竟是那个一心整死于谦的徐有贞
  
  徐有贞入阁,
  并当上兵部尚书之后
  志得意满,当然也不能当光杆司令了
  于是开始安排自己人入主朝廷的各大部门
  许彬,薛瑄进了内阁,
  这样他还嫌人不够
  他又给加上一个“自己人”,
  这个人就是吏部侍郎李贤
  与此同时,他发现自己曾经的战友
  是多么的不入流
  
  徐有贞虽然人格卑劣,
  但好歹也是个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他入阁做兵部尚书,
  还是想踏踏实实为国家做些事情的
  
  石亨和曹吉祥就不是了
  这两人,除了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基本就没干什么好事了
  徐有贞受不了,也难堪
  自己怎么和这样的人做过搭档
  真是丢人哪
  
  于是,徐有贞开始疏远曹吉祥,石亨
  见了面也不打招呼,
  打算和这两没品位的划清界限
  石亨,曹吉祥也无所谓
  本来无知者无畏,
  这句话可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要就这样就没戏看了
  事实上,
  徐有贞还要收拾曹吉祥和石亨
  
  有一天一个叫杨瑄的御史弹劾了这两人
  朱祁镇当堂念出了这封奏章
  并且表彰了徐有贞
  显然,杨瑄只是徐有贞的传声筒而已
  谁都明白
  这一战看来是徐有贞占了上风
  而祸兮福所伏,也一样是真理
  
  曹吉祥和石亨此时才明白
  这位仁兄也不是自己一路人
  
  论实力这两人不是徐有贞的对手
  可曹吉祥有曹吉祥的优势
  他进出宫里,能常常见到皇帝
  很快他捕捉到一个整死徐有贞的机会
  
  有一天,曹吉祥到宫里和朱祁镇聊天
  故作不经意状,他和朱祁镇说起了一件事情
  说得那是口沫横飞,得意洋洋
  朱祁镇却心惊失色
  为什么呢,
  因为这件事,朱祁镇就和徐有贞讲过
  忍不住的朱祁镇还是要确认一下虚实
  
  他问曹吉祥,这事儿谁告诉你的
  曹吉祥的回答“受之有贞。”
  曹吉祥还把握机会的又添上了一句
  “外面的人都知道啊,皇上,您不知道吗?”
  
  这事儿往轻了说是嘴巴不牢,没把门的
  往重了说,那就是背叛,
  说了不说的事儿怎么能到处说呢?
  朱祁镇从此开始冷落徐有贞,不再重用徐有贞
  徐有贞这回被结结实实的阴了一把
  连解释的机会也没有
  
  其实,徐有贞是不会乱说话的
  事情虽然是朱祁镇和他一人说的
  可到处都是太监,相当于满布曹吉祥的眼线
  这还不清楚么,要找把柄实在太容易了
  
  搞垮了徐有贞,
  石亨和曹吉祥感觉安乐的日子又来了
  那是非常的开心,
  加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
  最厉害的角色,还站在他们身后
  这个人就是李贤
  
  杨瑄当时写奏章弹劾曹吉祥和石亨
  主要策划者,其实是李贤
  在徐有贞心目中
  李贤是他一手提拔的人才,绝对忠心于他
  而且,李贤又很是精明能干,事事处理得当
  很能为徐有贞排忧解难
  所以徐有贞就和李贤一起策划了打击石亨和曹吉祥的行动
  徐有贞做梦也想不到
  他这么想,石亨同样,也这么想着
  石亨和李贤,也是“自己人”
  
  李贤这个人,和很多人都拉得上交情
  早在夺门之变以前
  石亨就和李贤说,兄弟们一起干吧
  李贤当时没答应
  
  后来李贤的老上司王直退休
  新上任的吏部尚书王翱,有实力有背景
  根本不买石亨的账
  石亨非常生气,就想搞走王翱
  让自己人李贤当吏部尚书
  
  吏部是六部之首,位置举足轻重
  他对李贤的信任,
  那也是够可以的“自己人”
  可惜,李贤没答应
  和于谦的不领情不同
  这样的交流是私底下进行
  因此,石亨对李贤的感觉,
  不但没有变糟,相反更加好起来
  
  徐有贞虽然不再被信任,
  可首辅的位置依然坐着
  他的想法还是要搞到石亨和曹吉祥
  自己就可以安心治理天下了
  于是和李贤商量下一波攻击行动
  
  这次他们派出了另一个御史张鹏
  收集了不少石亨曹吉祥贪赃枉法的证据
  继续在朝堂之上弹劾这两人
  徐有贞还特地选了个好时机
  石亨出征在外
  可以一个个收拾
  却不知道到处都是石亨的眼线
  他的计划还没实施
  就被石亨知道了,
  并且提前一步做出了反应
  
  第二天石亨和曹吉祥进宫觐见了朱祁镇
  还没说话呢,就涕泪交流(他们都知道朱祁镇心软)
  开始告状“御史张鹏受人指使,
  要置我们于死地,皇上请为我们做主”
  朱祁镇也不是少年无知的时代了
  没什么反应,懒得搭理这些事儿
  
  石亨看出了朱祁镇的关注所在
  非常把握重点的说了句
  “一个御史怎么敢这么做,这就是内阁专权,容不下我们”
  这下朱祁镇被打动了
  曾经失去过权力的他,也同时失去了一切
  他最害怕的,就是有人触他的权力
  徐有贞的好日子到头了
  
  朱祁镇关押了两次上书的杨瑄和张鹏
  接着又关押了徐有贞和李贤
  (石亨也了解到整他的人还有李贤,快气疯了都)
  徐有贞和李贤一起下诏狱
  徐有贞可没有杨溥的决心和勇气
  整日里唉声叹气
  一切繁华仿似一梦
  四个月前,他搞垮了于谦,将他关进这里
  四个月后,蹲在这里的,是他自己
  
  牢狱之后的结果是放逐
  徐有贞被发配到广东做个参政
  李贤被发配到福建也做参政
  走出牢房的徐有贞,感慨万分
  临行之前他找到了“自己人”李贤
  他满怀愧疚的说连累李贤了
  却没看到他离去的背影后李贤的笑容
  这个,
  根本就是李贤想要的结局
  
  解决了有智谋的徐有贞,有兵权的石亨
  还剩下一个太监曹吉祥
  为了这最后一个敌人
  李贤差点付出了性命的代价,还真是悬
  
  
  曹吉祥有个养子叫做曹钦
  这父子俩看到此时的处境,
  做出了个胆大包天的决定
  ----造反当皇帝,还真是英雄不怕出身低啊
  曹吉祥继承了王振的胆色,
  王振哪,你还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王振准备了几天就敢去打瓦剌
  曹吉祥准备了一个月,就敢造反
  江山代有才人出哪
  具体的决定是
  曹钦带兵杀进宫来收拾朱祁镇
  而曹吉祥做内应
  
  就这么干了
  曹钦凭什么这么自信呢
  我们大家要一起回顾下之前说的朱棣借兵朱权的朵颜三卫
  曹钦手上就有一帮蒙古人精兵
  一般来说,这支军队在不考虑火器的因素下
  战斗力比明朝的军队要强
  
  再则宫内驻军不多,
  如果在城外调军进城之前抓住朱祁镇
  那就算大功告成了
  天顺五年七月,曹钦动手了
  
  临行之前,
  曹钦为了一振士气,设宴鼓励将士们
  宴席之中,溜出去一个人
  这个人是个蒙古人,名叫马亮
  马亮有个好友,叫吴瑾
  (大家还有印象吧,就是和朱祁镇登楼那位老兄)
  
  马亮想到了他的好友吴瑾,一路狂奔找到了他
  可是吴瑾也无能为力,他想起了孙镗
  事实证明,还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孙镗论理是不该在那里的
  他第二天要领军西征
  本来该回家休息,可正因为身体不适
  他为了方便出征,就没有回家睡在了朝房
  
  此刻已是深夜,皇宫的大门紧闭
  他们根本无法通知朱祁镇
  只剩下唯一一个选择---急变
  
  急变是最为紧急时采用的办法
  如果有十万火急的事情,上奏人将情况写成文书
  由城门递入,
  守门人必须第一时间送皇帝亲阅
  否则格杀勿论
  吴瑾文化程度不高,孙镗也不行
  想来想去,也顾不得章法了
  于是就写了六个大字“曹钦反,曹钦反。”
  
  这封奏章及时的送到了朱祁镇的手里
  此刻的朱祁镇倒是无比的镇定
  他立刻采取措施,
  关闭各城城门,抓捕曹吉祥
  
  递完了奏章,这事儿还没完
  曹钦的兵力都是精兵,
  对付皇宫的守军绰绰有余
  如果在城外大军来援之前,
  让曹钦攻入皇宫
  那可一切都完了
  吴瑾和孙镗决定分头去找援军
  商量完了之后,
  长安门告别,约定来日再见
  可叹这一别,就是永诀
  
  此时的曹钦也发现马亮失踪了
  可曹钦竟然不直接进军皇宫
  他去干嘛了,报仇先
  对付谁呢,逯杲
  
  逯杲听到风声正准备开跑,
  结果和曹钦碰个正着
  一刀结果了性命
  意犹未尽的曹钦又杀向了东朝房
  那里睡的正是此文的主人公李贤
  
  李贤也不是笨蛋,不会坐以待毙
  可是文人跑得速度始终不够
  被叛军抓住了,还砍伤了背部
  在快要变成肉酱的那一霎那
  曹钦救了他一命
  
  他笑嘻嘻的提着逯杲的人头走过来
  对李贤说
  “李学士,有劳你了,帮我一个忙吧。”
  李贤终于面对了他人生中最不可掌握危急的时刻
  面对精神高度亢奋者
  
  他还是尽量镇定的说
  “事情怎么会这样啊?”
  曹钦的回答很简单,
  四个字“杲激我也”
  
  李贤问他,“你要我干什么?”
  曹钦笑眯眯的走过来抓着李贤的手说
  “事情到了现在的地步,我也不想啊,
  请先生你帮我写一封解释的奏章给皇上吧”
  李贤知道写完估计等着自己的,就是一刀
  可是不写也不成
  转头间,李贤看到他的顶头上司王翱,也做了叛军的俘虏
  
  李贤和王翱写好了请罪奏折
  并且塞入了宫门
  似乎一切要结束了?可是没有
  很快,他下令众军集结,攻击长安门
  李贤还质问曹钦,你要干嘛
  曹钦举起了钢刀,却迟迟没有落下
  天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训斥了李贤和王翱几句就走了
  
  回头说说,吴瑾和孙镗
  吴瑾虽然懂得兵法,可是手中没有军队
  只有找来了几个堂兄弟,外加几个家丁
  向东安门方向奔去
  他打算从那个方向打探动静
  
  孙镗也是四处找不到人
  他甚至想到了去找张軏的儿子太平侯张瑾
  原来张軏和石亨等人是一伙的
  不过,此时张軏一死
  他儿子张瑾害怕,死活不出来
  
  没有办法的孙镗灵机一动
  他想到一个好办法
  他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来到军营驻地
  (本来他就有兵,前面说了他第二天出征嘛
  不过没有兵符也调不动军人)
  
  他和儿子们扯足了嗓子喊
  “刑部大牢有人脱逃,大家快去抓啊,抓着了重重有赏!”
  当然有人睡觉大过天,不理他
  也有人看到这是大人在喊呢,说不定能赚钱
  反正,有不少人操起家伙就跟孙镗走了
  这嗓子那还真叫了得
  呼啦啦就是两千人
  
  到了长安门,孙镗才说了实情
  是曹钦造反,士兵们肯定没后退的了
  来了就来了,打谁不是打,一样有重赏
  于是憋足了力气冲上了长安门
  
  结果还是慢了
  攻不下长安门的曹钦改变方向杀向了东安门
  路上遇到了吴瑾
  吴瑾身边只有自家的六个人
  很快力尽身死
  于谦昔日的战友,
  最终还是没有看到所有害死于谦的人伏诛
  黎明前的黑暗,埋葬了他的光明
  
  不过,黎明还是会来临
  曹钦杀到了东安门
  来了个火烧东安门
  要说东安门的守将还真是别出心裁
  你放火,我来添柴
  
  在里面也放起火来
  里里外外一片火海
  曹钦又一次陷入莫名其妙的境地
  眼睁睁的看着城里,熊熊大火阻隔过不去
  正在此时,孙镗的援军也到了
  打了个措手不及
  
  要说蒙古人的战斗力还真是强
  一直从凌晨打到第二天中午还没算完
  城里所有的大臣,百姓都躲在家里不出来
  有楼房的就站在高处看打仗
  好一场混战
  
  不过,论兵法,
  曹钦始终不是孙镗的对手
  很快,曹钦逃回了自家的家
  同时,孙镗包围了他的家
  
  无处可逃的曹钦最后选择了一口井了此残生
  蜂拥而至的士兵们估计瓜分了曹家的财产
  算是半夜起床打仗的收获了
  最后交代下曹吉祥的结果
  这个志向远大的阉人,死得很惨
  午门凌迟,千刀万剐
  
  写到这里,正义终于彻底得到伸张
  五年的时间,
  坏人终于得到了应得的下场
  而李贤的传奇却还在继续
  解决了曹吉祥之后,
  李贤被朱祁镇加封太子太保
  孙镗晋封为侯
  马亮告叛有功,升为都督
  唯一可惜的是吴瑾,虽然封为梁国公
  命却没有了。。。。
  味儿微儿 
  
  你说的是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吧
  他在朱祁镇回去四年之后死了
  那时候,朱祁镇还在软禁中
  他们此生
  再也没能一见
  ----
  
  
  李贤卒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十二月,享年59岁,
  宪宗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公。
  明《嘉靖邓州志》载,
  “李文达公墓,城南十里刁河之阳”
  (现邓州市白落乡阁老坟村)
  
  按明制,一品茔地四十五丈,围墙高九尺,坟高一丈八尺,
  墓前立石人二,文武各一,石羊、石虎、石马、望柱各二,
  螭首高三尺,碑身高八尺五寸,宽三尺四寸,黾高三尺六寸。
  其它物品如制。
  现存碑两通,有御祭文碑,黾跌落,石鼓4,石门扇1。
  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贤墓位于白落乡阁老坟自然村东侧,
  紧临207国道,
  距邓州市区花洲书院、雷锋展览馆等景点5.8公里,
  距内乡县衙55公里,襄樊隆中70公里,
  旅游城市南阳65公里,其地理位置优越,进出交通便利。
  
  李贤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由白落乡保护维修。现无墓、无碑
  
  很遗憾,连画像,墓地的图片都遍寻不获
  有邓州的同学帮忙上吧
  楼主实在找不到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