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其实我是伪LOLI 回复日期:2010-04-10 12:40:26 ↑↓ 11楼
作者:红楼湘子 回复日期:2010-04-10 12:25:03
作者:红楼湘子 回复日期:2010-04-10 12:15:52
今天在新浪看到一新闻,说上海气象局预报温度差7度,遭网民质疑。师太能否从专业角度说说,为啥会有如此大的误差和失误?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
“不是预报今天多云,最高气温19℃吗,怎么冷得要命,雨也下个没完?”昨天,不少上海市民被天气预报“郁闷”了一把,而一些网友更是质疑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出现严重错误。对此,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李金玉表示,虽然前天预报昨天最高气温为19℃,但实况气温仅为12℃,确属预报误差,天气预报“失误了”,而主要原因是赖以预报的数值模式尚不够精确。
————————————————————
再贴一遍,希望师太看到~
--------------------------------------------------------
对对对师太我也想问~~~
最近貌似是全国的天气都不正常,我家在黑龙江,上次打电话的时候老妈说清明节假期下大雪了,高速都封了;上海也是一天冷一天热的。
师太说这是地球气候系统正在崩溃的必然结果,那么天气预报有没有可能预报出来这样的变化呢?
比如说,我在上海,4号我出门上课的时候要穿大衣,5号出门踏青,路上就有穿裙子的姑娘了。这样的变化能准确地预报出来吗?
谢谢师太~~~给师太添麻烦了,鞠躬并虎摸小光头~
——————————————————————————
气象预报有两个方式,一种是凭漫长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比如有句谚语说“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就是说,如果天上的云的移动方向不一致,有的往这边有的往那边,那么很可能是要下雨了。
现代气象研究已经证明了这种原理,因为云的移动方向不一致,说明在各个高度上的风向不一样,高点的地方风往这边吹,云这么飘;低点的地方风往那边吹,云那么飘。这种风向随高度的变化说明这个高度上有“锋面”(就是冷暖空气交汇的前沿),这样暖湿空气遇到冷空气就要凝结成水滴,于是就下雨了。
以前劳动人民还没有天气图,也没有理论原理,不懂什么叫“锋面”,但是他们靠观察和经验总结,得出了这样的规律,事实证明也是可以用来预报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例子,而且也未必非常准,还有各种各样的例外情况,我们平时在运用经验时也要考虑很多东西,结合很多实际,但是早期的气象预报很多都是这种思路。
另一种方式就是现代的数值模拟。我们现在就用这种方式预报。
这个说起来很复杂,我就简单解释一下,大概就是说,我们在世界各地有很多气象观测点,每天都有很多观测数据,比如各个时间点的温度、湿度、气压、云量、雷达数据等等。。。。。。然后把这些所有的数据汇集起来,经过整理,传送到气象台,然后气象台的人就用计算机带入到一些模式中开始算算算算算。。。。。。算出结果来弄到气象图上,然后分析,然后换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告诉大家。。。
这个模式就比较关键,研究一个模式出来需要很长时间很大精力很多理论很久验证,现在全世界可以用的模式也不多,而且有些问题是无法克服的,比如:
(a)因为对一个天气现象的形成,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空气动力规律、热力学规律、地形、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气候的长期规律、地球自转、太阳活动、空气微粒的化学成分、土壤和植被的影响。。。。。。这些东西全部加起来,就算多么高级的计算机都要算崩溃,所以我们要取舍,但是舍弃什么这个也很难确定,现在人类也不是什么都知道,有时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b)在气象中需要运用很多很多物理方面的方程,学过数值方程的筒子们也知道,有些复杂的多元高阶方程,现在人类还不会解,我们也只能用计算机来递推,但是这种方法其实是有误差的,这个误差累积起来可能跟真值差挺大的,但是我们也没什么办法。。。
(c)还有,输入进模式的数据本身还可能有问题。。。比如气象站的观测员也不是机器,他们有可能判断错误;还有一些仪器可能坏掉,尤其是海洋或者高空的观测仪器,也不可能每天去检查它好不好,坏了可能也不知道,搞些错误数据来还是不知道;。。。也就是说,数据的准确和精确也是个无法克服的问题。。。
(d)数值预报本身,也是有局限性的,比如极端事件它就报不出来,因为。。。说起来比较复杂,反正就是在模式研究的过程中,边界值和一些极大量极小量什么的已经被我们舍弃了,这是必须舍弃的,所以越是极端就越报不出来,这在经验和模式的能力之外,我们只能听天由命。。。
(e)当然了,我国的科技状况也是个大问题,美国就比我们预报准,日本也比我们预报准,没办法,人家科技领先,我们要慢慢赶上,现阶段就是赶不上,美国日本又不会来帮我们报。。。
(f)人类的认知范围是有限的,很多问题不是气象部门努力不努力的问题,而是我们人类的科技水平就没达到的问题。就像艾滋病和癌症,现在很多都治不好;就像黑洞,现在还没有研究清楚;就像秦始皇陵,现在没技术来开掘;。。。所以有很多天气规律,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算美国人也不知道,大家只能等人类文明慢慢进步。。。。。。
当然了,以上是客观原因,其实还有主观原因——每个行业都不可能全是劳模,大部分人都只是尽尽本分,偷偷小懒,还不算还有少部分人什么屁都不干。。。所以也会影响气象预报的业绩。
比如像我这样的气象工作者,就不够敬业,我导师每天花12个小时搞研究,而我只花4个小时(虽然我告诉他我花了14个小时)。。。而且我经常心思不在研究上,不是在看武侠就是在逛八卦,还要花时间吃吃喝喝聊天逛街臭美发骚谈恋爱。。。所以文献看得不够多,程序编得不够完美,理论不够踏实,心思不够沉浸,时间投入也有限。。。这样怎么可能把学习搞的很好呢?!
。。。。。。